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华南地震期刊官网下载安装手机版

华南地震期刊官网下载安装手机版

发布时间:

华南地震期刊官网下载安装手机版

盆地下的地壳一般较为坚实,相对于周围的褶皱或山地更不易变形破裂。但盆地与周边山地、褶皱的交接处一般更为脆弱,一般大的断裂带都沿着山地与盆地或平原的交接处分布,由于盆地地块的坚实,断层面也向山地方向发展深入。所以,盆地内不会发生地震,但与盆地的边缘及边缘往外是地震的高发区,地震发生后地震波会波及到盆地。所以千万别住在山脚下!我国的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内不会发生地震,但边缘地震不断,例如汶川大地震就是四川盆地西边缘的龙门破裂带破裂导致的。新疆柴达木盆地四周6、7级地震不断。例外是中国东北平原或叫松辽盆地却时有地震,原因在于虽然东北平原较两侧的长白山地和兴安岭地跟加坚实,但其整个区域位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的俯冲带上,所以深源地震多发,不过深源地震破坏力过小,不值一提。

本区位于我国东南部,包括淮阳山地和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的广大区域,属湿热季风气候,年降水量普遍大于1000mm。地表物质组成以古生代砂岩、页岩和石灰岩占优势,其次为花岗岩和流纹岩及第三纪红层、红土;大部分地区海拔低于1000m,比高小于50m。长江中下游平原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分布区,主要地貌类型包括侵蚀剥蚀低山、花岗岩丘陵、红岩丘陵、湖积冲积平原、喀斯特低山与丘陵、喀斯特剥蚀平原。本区内除台湾断裂系活动强烈外,其他断裂活动平均位移速率每年小于1mm。地震活动也是如此,台湾地区强震频度非常高,其他地区总体上是少震、弱震区。本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闽浙丘陵地区、鄱阳湖水系区、洞庭湖水系区、珠江韩江水系区、西江流域区东部、雷琼地区、台湾地区等水文地质单元,长江中下游地区地下水资源模数为77万~86万m3/Km2,鄱阳湖水系和洞庭湖水系区为41万~94万m3/Km2,珠江韩江流域为27万m3/Km2。地下水资源量占本区水资源总量的12%~50%。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地质灾害较发育。湘西、黔西中山属于滑坡崩塌高易发区,皖、浙、闽、粤中低山属滑坡崩塌低易发区。湘西、桂北低山丘陵属于泥石流高易发区,湘、赣、粤、桂低山丘陵和浙江中低山属于泥石流低易发区。长江三角洲属于地面沉降高易发区。(一)长江中下游平原地质环境亚区本亚区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和长江三角洲。地势自西向东由海拔40m渐变至2m。以第四纪河、湖、海相淤泥质粘性土沉积为主,软土的累计厚度为3~6m。气候湿润、温暖。(二)湘桂低山丘陵地质环境亚区本亚区范围为罗霄山、珠江三角洲以西,雪峰山以东,是我国亚热带岩溶发育区,以巨厚、质纯和相对单一结构的碳酸盐类岩层为其特色,发育有峰丛、峰林景观。娄底-英德地段、桂林-贺县地段、柳州-来宾地段易于发生岩溶塌陷。湘中、赣南、广东等局部地区紫色砂页岩土壤侵蚀严重,年侵蚀模数近1000t/Km2。(三)淮阳山地-东南丘陵山地地质环境亚区本亚区包括南阳盆地、襄樊谷地、大洪山、桐柏山、大别山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的地区。区内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其间分布着规模不等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本亚区属华南褶皱系,以变质岩、碎屑岩和岩浆岩为主。东南沿海发育有挽近活动断裂。(四)海南台地山地地质环境亚区海南岛地处热带、亚热带,自然条件优越。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为1500~2000mm。岛上西北部为玄武岩台地和海相沉积,地势平坦,中部为海拔600~1000m以上的山地,以花岗岩为主。中部山区的地区灾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五)台湾平原山地地质环境亚区台湾为我国最大的岛屿,以山地为主,森林密布,森林覆盖率超过50%。地表物质组成以碎屑岩为主,西部海岸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矿藏丰富,东部有金、铜等金属矿,西部有煤和石油,北部大屯火山群为天然硫黄和地热资源分布区。本亚区发育有台湾断裂带,平均滑动速率为8mm/a,地震活动十分强烈,频率高,强度较大,是我国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震带。台湾中央山脉地区泥石流比较发育,常呈较大范围的群发。

盆地内不会发生地震,但与盆地的边缘及边缘往外是地震的高发区,地震发生后地震波会波及到盆地。我国的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内不会发生地震,但边缘地震不断,例如汶川大地震就是四川盆地西边缘的龙门破裂带破裂导致的。新疆柴达木盆地四周6、7级地震不断。四川盆地内部的这些逆冲推覆断层成熟度低,在水平面和垂直剖面上往往呈雁列式分布,断层的端头、闭锁的弯折处、雁列迭重等部位都是应力集中和能量高度积累的地方,一旦积累的应力超过岩石的破裂强度或摩擦强度,地震就发生了。扩展资料:盆地下的地壳一般较为坚实,相对于周围的褶皱或山地更不易变形破裂。但盆地与周边山地、褶皱的交接处一般更为脆弱,一般大的断裂带都沿着山地与盆地或平原的交接处分布,由于盆地地块的坚实,断层面也向山地方向发展深入。当断层不得不剪断强岩层(如砂岩、白云岩)向上斜爬时就可能形成5-5级中强地震。所以四川盆地内部绝对孕育不了12汶川0级那么强的特大地震。虽然四川盆地地势平缓,伴随中等地震,不会有大面积地震次生灾害如泥石流和滑坡产生,但是四川盆地内建筑物大多建在第四纪松散或半固结的沉积物上,极震区里地震波的剧烈摇晃会使这些含水的沉积迅速液化,造成惨重的房屋倒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区域地震危险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盆地

这个可能性很小,广东亚欧板块内部,地震一般发生在边缘地带,不过轻微点的地震确实发生过,没什么大不了。放心吧,哈

华南地震期刊官网下载安装

本区位于我国东南部,包括淮阳山地和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的广大区域,属湿热季风气候,年降水量普遍大于1000mm。地表物质组成以古生代砂岩、页岩和石灰岩占优势,其次为花岗岩和流纹岩及第三纪红层、红土;大部分地区海拔低于1000m,比高小于50m。长江中下游平原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分布区,主要地貌类型包括侵蚀剥蚀低山、花岗岩丘陵、红岩丘陵、湖积冲积平原、喀斯特低山与丘陵、喀斯特剥蚀平原。本区内除台湾断裂系活动强烈外,其他断裂活动平均位移速率每年小于1mm。地震活动也是如此,台湾地区强震频度非常高,其他地区总体上是少震、弱震区。本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闽浙丘陵地区、鄱阳湖水系区、洞庭湖水系区、珠江韩江水系区、西江流域区东部、雷琼地区、台湾地区等水文地质单元,长江中下游地区地下水资源模数为77万~86万m3/Km2,鄱阳湖水系和洞庭湖水系区为41万~94万m3/Km2,珠江韩江流域为27万m3/Km2。地下水资源量占本区水资源总量的12%~50%。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地质灾害较发育。湘西、黔西中山属于滑坡崩塌高易发区,皖、浙、闽、粤中低山属滑坡崩塌低易发区。湘西、桂北低山丘陵属于泥石流高易发区,湘、赣、粤、桂低山丘陵和浙江中低山属于泥石流低易发区。长江三角洲属于地面沉降高易发区。(一)长江中下游平原地质环境亚区本亚区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和长江三角洲。地势自西向东由海拔40m渐变至2m。以第四纪河、湖、海相淤泥质粘性土沉积为主,软土的累计厚度为3~6m。气候湿润、温暖。(二)湘桂低山丘陵地质环境亚区本亚区范围为罗霄山、珠江三角洲以西,雪峰山以东,是我国亚热带岩溶发育区,以巨厚、质纯和相对单一结构的碳酸盐类岩层为其特色,发育有峰丛、峰林景观。娄底-英德地段、桂林-贺县地段、柳州-来宾地段易于发生岩溶塌陷。湘中、赣南、广东等局部地区紫色砂页岩土壤侵蚀严重,年侵蚀模数近1000t/Km2。(三)淮阳山地-东南丘陵山地地质环境亚区本亚区包括南阳盆地、襄樊谷地、大洪山、桐柏山、大别山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的地区。区内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其间分布着规模不等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本亚区属华南褶皱系,以变质岩、碎屑岩和岩浆岩为主。东南沿海发育有挽近活动断裂。(四)海南台地山地地质环境亚区海南岛地处热带、亚热带,自然条件优越。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为1500~2000mm。岛上西北部为玄武岩台地和海相沉积,地势平坦,中部为海拔600~1000m以上的山地,以花岗岩为主。中部山区的地区灾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五)台湾平原山地地质环境亚区台湾为我国最大的岛屿,以山地为主,森林密布,森林覆盖率超过50%。地表物质组成以碎屑岩为主,西部海岸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矿藏丰富,东部有金、铜等金属矿,西部有煤和石油,北部大屯火山群为天然硫黄和地热资源分布区。本亚区发育有台湾断裂带,平均滑动速率为8mm/a,地震活动十分强烈,频率高,强度较大,是我国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震带。台湾中央山脉地区泥石流比较发育,常呈较大范围的群发。

不会有地震!首先,0级以上地震大多发生在板块的边缘地区,而广东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并不处在两大板块交界之处,因此缺乏发生大地震的构造条件。其次,从地壳运动速度来说,广东虽受到西北方向印度板块和东南方向菲律宾板块的挤压,但运动速度仅为2mm/年,运动水平较低,近年也未发现运动速度加快、可能引发地震的迹象。第三,通常在大地震发生前的较长一段时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地震前兆异常。而从目前地震观测资料和专家分析判断来看,广东及其邻近地区地震活动正常,未出现发生巨大地震的地震前兆信息。因此,排除广东发生巨大地震的任何可能性

当然会地震啦。广东省的河源市,堪称是广东省的“地震之乡”,几乎每年都会有地震。至于大地震的话,广东省的粤东地区(潮州、汕头),在历史上就发生过7级以上的地震。

在中国有些比较好的杂志是直接EI或者SCI送检的,只要是被此杂志录用的文章,最终会被EI、SCI数据库收录。这只个数据库不是发表文章的地,发表的就去* 品 优 刊。

华南地震期刊官网下载安装最新版

‍新证据显示:多国最早新冠病毒感染时间提前关于新冠病毒的最早感染和传播病例,近期各国出现了多例时间提前的研究和报道。昨天,美国一位市长自曝去年11月已感染新冠,检查出体内已有IgG抗体的消息还牵动着人们的视线;今天,又有论文证实法国去年12月已出现病例的报道在各大媒体“刷屏”,引发舆论关注。研究:新冠病毒已在美国和欧洲衍生出“超强突变株”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吸引了“紧急关注”的新冠病毒突变,因为它使该病毒更具传染性,并且已经在其到达的地方(包括美国的部分地区)占主导地位。研究表明,使冠状病毒更具传染性的突变株已经“统治”了美国和欧洲,而研发中的疫苗可能对它起不了足够的“抵御”作用。《自然》:欧洲根据已知基因序列合成新冠病毒当地时间5月4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以“加快评审文章”(Accelerated Article Preview)形式在线发表了来自瑞士、德国、俄罗斯多家科研机构的一项研究。团队在已知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的基础上,首次在试验中通过反向遗传学手段在酵母菌中快速构建出了活的新冠病毒。人体基因差异可预测感染新冠病毒的严重程度美国俄勒冈州健康科学大学研究员里德·汤普森和同事发现特定HLA基因与新冠病毒感染程度存在密切关系。汤普森称,携带一种叫做“HLA-B*46:01”的突变基因更容易感染SARS病毒,就像之前证明的新冠病毒易感情况一样,相比之下,HLA-B*15:03突变基因可能提供一些保护。通过识别某人的HLA基因特征,可以快速、廉价地完成测试,可能有助于更好地预测疾病感染程度新冠病毒感染者或容易出现脑梗塞?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的研究小组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的一篇报告表示,今年3月23日到4月7日的2周多时间里,在对被确诊为脑梗塞的33岁至49岁的5名男女进行检测后,发现5人均感染了新冠病毒。研究小组认为,新冠病毒侵入心脏及肺部血管的细胞,引发炎症等,使血液中容易形成血栓,这很可能是造成脑梗塞的原因。新冠患者恢复两周内持续产生抗体 免疫反应各异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感染病毒后恢复的新冠患者显示出广泛的免疫反应,目前研究中约有一半在两周之内显示出持续的抗体产生。他们发表的结果,表明了病毒的哪些部分最有效地触发了免疫反应。具体而言,研究人员们发现,刚从新冠肺炎中康复的大多数新出院患者会产生病毒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但不同患者的反应却并不完全相同。吉利德:将在多国产销瑞德西韦当地时间5月5日,吉利德科学公司宣布,将与其他制药公司一起在美国以外的地区生产和销售新冠肺炎治疗药物瑞德西韦,以确保该药供应能满足全球需求。吉利德称,公司正在与多家制药和化学制造公司进行商谈,希望能在至少2022年之前获得欧洲、亚洲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瑞德西韦生产许可。俄载人航天总设计师患新冠肺炎病逝据俄罗斯媒体5日报道,俄载人航天系统总设计师、能源火箭太空公司第一副总经理米克林因患新冠肺炎,救治无效病逝。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总裁罗戈津说,米克林于4月中旬确诊感染新冠肺炎,之后他采取了隔离措施并接受了必要的治疗。虽然医生全力抢救,但没能挽救他的生命。新研究将揭示美国儿童新冠肺炎感染率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网站4日报道,该机构下属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当日启动了一项新研究,旨在确定美国儿童新冠肺炎感染率。这项名为“人类流行病学和对新冠病毒反应(HEROS)”的研究将从美国11个城市招募2000个家庭,共6000人。为加快招募工作,NIAID将从NIH资助的其他儿科研究中挑选试验对象,包括健康儿童以及患有哮喘或其他过敏疾病的儿童。科学家首次发现人源性新冠病毒单克隆抗体近日,来自乌得勒支大学等多家机构的研究团队发布了一项重磅研究成果,他们首次发现,一种完全人源的单克隆抗体可以防止新冠病毒感染培养的细胞,他们将之称作是开发治疗或预防由新冠病毒全人源化抗体的第一步。这一发现于5月4日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网站上。辉瑞和BioNTech联手合作开展新冠疫苗试验5月5日,辉瑞和德国制药公司BioNTech联合宣布,他们的新冠病毒疫苗5月4日起在美国开始人体测试,测试将在健康的志愿者身上进行。如果试验成功,该疫苗最早将能于9月做好在美国紧急使用的准备。科学家发现新冠病毒传播速度如此之快的关键特征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在新冠病毒用以和细胞结合进而侵入人体的S蛋白中发现了一种结构循环,这个循环的4个氨基酸序列不同于其他已知的人类冠状病毒病毒谱系,可能可以解释为什么这种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得如此之快。此外,他们还指出,在灵长类动物外,猫、雪貂和貂是最容易感染病毒的动物种类。抗病毒智能手机屏10分钟内可杀死90%冠状病毒2020年5月5日,一家屏幕保护膜设计、生产和销售公司Nanoveu宣布,其含有抗病毒分子的智能手机屏幕和手机壳进行的测试结果显示,可在10分钟内杀除90%的存活或感染性冠状病毒颗粒。此次的试验是由新加坡国立大学(NUS)杨潞龄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进行的,该公司也在美国进行同样的对比试验。学术期刊Chest首次发表中国医生抗疫诗北京时间5月5日,国际学术期刊Chest(《胸》)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主治医师李佳的现代诗“Fighting the novel coronavirus together with you”(和你一样)。这也是Chest首次发表中国医生创作的抗疫文学作品。美卫生高官举报“羟氯喹治疗新冠”推广细节:存在官商勾结5日,美国联邦政府高级科学家瑞克·布莱特说,政府高官多次向他施压,要求他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合同交给一名人脉广泛的咨询顾问。上月,布莱特被解除了生物医学高级研究与发展署主任职务。他宣称,这是因为他不愿意将未被证实有效的羟氯喹等药物推广给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日媒:安倍称日本政府抗疫援助规模“世界第一”引发争议近日,安倍晋三有关日本政府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商户提供援助的言论引起争议。安倍晋三称,日本政府提供的援助措施“在世界上是最优厚的”。共同社指出,日本网络上接连出现对该言论的批评声音,共同社也未找到日本官方援助“世界第一”的明确证据。35亿人或将在50年后深陷“高温烘烤气候”5 月 4 日,中、美、欧科学家在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项新研究中指出,除非温室气体排放下降,否则在 50 年后,35 亿人居住环境将不宜生存。研究认为,若碳排放持续增加,截至 2070 年,普通人生活环境的气温将上升 5℃。气温快速上升和全球人口变化意味着 50 年后全球约 30% 的人口将生活在平均气温将超过 29℃ 的环境下。血管为何会衰老?长寿基因在作祟血管疾病被称为人类健康“第一大杀手”,据推算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超9亿人。血管衰老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那么,导致血管衰老的原因又是什么?5月5日,中国学者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的一项研究首次绘制了灵长类动脉血管衰老的单细胞基因表达图谱,揭示了长寿基因FOXO3A的表达下调是血管衰老的驱动力。华东理工大学科学家提出“分子拉链”独特概念高性能弹性体因其在柔性电子、人工致动器和刺激响应材料等新兴领域的应用前景而受到广泛关注。近期,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曲大辉课题组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分子拉链”的独特概念,在超分子聚合物弹性体领域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先进材料》。新研究助力破译植物细胞壁形成机制多糖氧乙酰化在植物细胞壁发育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对这一过程的具体机制知之甚少。来自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Yingqi Cai的最新研究,揭示了木聚糖特异性氧乙酰转移酶(XOAT1)的结构信息和工作机制,为破译植物细胞壁形成机制迈出了重要一步。相关成果4月30日在线发表于《植物细胞》杂志。MIT:对外星生命的想法应更大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虽然我们的地球大气中氢气含量微乎其微,但微生物可以在100%的氢气氛下生存和生长。因此,可能孕育外星生命的系外行星环境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加丰富多样。他们将培养的大肠杆菌和酵母暴露在100%的氢气氛下,发现二者可以正常繁殖,只是繁殖速度比在空气中慢。相关论文发表在5月4日的《自然-天文学》上。中国科学家找到实现高阶拓扑绝缘体的理论依据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乔振华教授课题组与其合作者合作,在理论预言低维体系高阶拓扑绝缘体方面取得新突破。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权威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科学家发现乙酰胆碱调控大脑学习记忆新机制学习记忆是大脑最迷人的智能活动之一,在清醒时,大脑进行学习记忆活动,在休息时(主要是在夜晚的睡眠阶段),大脑对所学的内容加以记忆的巩固。5月6日,记者从华东师范大学获悉,该校脑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林龙年教授团队在最新研究中阐述了乙酰胆碱调控大脑学习记忆的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论文近日发表于《神经科学》杂志。利用引力透镜“称重”宇宙总质量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消息称,宇宙学家们利用引力透镜,重新确定了宇宙物质的密度和结构,进而可以为宇宙的总质量“称重”。而目前表现出和以往的较大差异,可能预示着宇宙学标准模型的缺陷。该成果属于欧洲的“千平方度巡天”计划,相关报告发表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期刊上。陈发虎团队揭示晚渐新世中亚干旱环境分异机制传统观点认为,亚洲内陆干旱化、全球环境事件如新生代全球降温等,与区域构造事件(如青藏高原隆升、副特提斯海的退缩)有关联,而这种联结的纽带是亚洲季风。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王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陈发虎院士等人的一项最新研究认为,帕米尔-天山的构造抬升及其对西风环流的机械分流是亚洲内陆气候环境格局形成的主因。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地质学》杂志。揭示乡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徐蕾、苏丰硕士等在王发国、庄萍副研究员等的指导下,在乡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取得新进展。该研究表明,乡土水生植物水龙和菱角是可作为亚热带地区猪场养殖废水等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备选植物;作为水体修复工程的常用植物,水葫芦的生态风险值得进一步评估;槐叶萍和野荸荠组合可以有效地去除轻度受污染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从而建议此植物组合可以运用到富营养化废水的植物修复。秋季物候决定青藏高原植物生长季长度变化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研究团队研究发现,青藏高原植物春季物候变化并不显著,秋季物候显著延迟,生长季长度显著延长;黄枯期对生长季长度变化的贡献为3%,是返青期贡献的2倍多,秋季物候而非春季物候决定了青藏高原植物生长季长度的变化趋势。相关研究结果已近期发表在国际主流期刊《农业与森林气象学》上。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将于8日返回5日晚,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随后召开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季启明表示,被长征五号B送入太空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将于8日返回,为充分发挥首飞任务的综合效益,火箭搭载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以及10余项实验载荷。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安排3D打印等三大科研项目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5日傍晚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送入预定轨道。来自中国科学院的消息说,本次任务中,由中科院牵头负责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在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上安排有在轨精细成型实验、材料摩擦行为实验、微重力测量试验等三项科学实(试)验,旨在为未来中国空间站建设运营以及走向更遥远的深空,进行前瞻科学研究和技术验证。我国将于2022年前后发射4艘载人飞船 航天员乘组已选定在5日晚召开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透露,我国计划2022年前后建成空间站,其间将发射4艘神舟载人飞船。目前,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经选定,正在开展任务训练。靠“脑补” AI将卫星“废片”变成高分辨率地图资源近日,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宫鹏介绍,在高性能云计算的支持下,通过数据建模、人工智能算法等手段,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制作完成了首套中国30米逐日无缝遥感观测数据集,以及逐季节土地覆盖和逐年土地利用的数据集,让“拼图无解”的卫星“废片”能够成为高分辨率的地图资源。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5月6日,记者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获悉,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结束,取得圆满成功。“海洋动态压井混合装置”和“储层改造地面试验与工具现场技术服务”课题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相关成果取得重大突破,并得到高度认可,为试采成功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云端”揭晓5日下午,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在线揭晓。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甘肃敦煌旱峡玉矿遗址、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青海乌兰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广东“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广东交通集团:虎门大桥振动系涡振现象广东省交通集团6日凌晨通报称,专家组判断,虎门大桥5日发生振动系桥梁涡振现象,并认为悬索桥结构安全可靠,不会影响虎门大桥后续使用的结构安全和耐久性。6日凌晨,记者在虎门大桥管理中心实时监控画面看到,大桥仍有肉眼可见的轻微振动。中国气象事业步入“芯”时代“十年磨一剑!数值预报中心成立十年来,终于有了我国自主的可为全国和全世界服务的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是中国成为世界气象中心之一的主要科技支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说。数值预报是基于数学物理学方法客观定量计算未来天气演变的预报技术,是业务天气预报的支柱,作为气象业务的核心科技,被誉为气象事业的“芯片”。“中国智造”预警技术“出口” 印尼首次预警破坏性地震记者6日从成都高新区的成都高新减灾所获悉,当地时间5月3日14:06分印尼巽他海峡附近发生3级地震后,安装在印尼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BMKG)的地震预警接收终端发出23秒倒计时预警。这是该所地震预警技术支持建设的印度尼西亚地震预警系统首次实现破坏性地震预警。“四新”教学资源建设撬动高等教育“质量革命”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启动部分领域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的通知。通知称,经研究,决定启动部分领域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探索基于“四新”(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理念的教学资源建设新路径,旨在推动高等教育“质量革命”。中科院2020年第1季度两类亮点工作筛选结果发布中科院2020年第1季度科技创新亮点成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已最终确定。科技创新亮点成果共6项,包括“中国天眼”正式开放运行、首次实现类星体几何距离测量、多类信息服务平台支撑新冠病毒研究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共3项,包括全球首套规模化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试车成功、“托珠单抗+常规治疗”进入新冠肺炎第七版诊疗方案,中科院研发新冠病毒体外诊断试剂获批上市。中科院与安徽省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4月30日,中国科学院与安徽省在“2020年安徽省‘抓创新、抗疫情、促六稳’科技成果发布暨线上交易会”上举行共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签约揭牌活动。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出席活动并讲话,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国英主持活动。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相里斌,安徽省领导邓向阳、陶明伦、虞爱华、宋国权,中科院副秘书长汪克强出席活动。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化学家张乾二院士逝世5 月 4 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官网发布消息,中国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化学家张乾二于 2020 年 5 月3 日 20 时 33 分辞世,享年 93 岁。张乾二院士毕生致力于结构化学和量子化学教学、科研工作。在配位场理论方法、休克尔分子轨道理论图形方法、多面体分子轨道理论、多电子理论的群论方法、价键理论方法等取得重大研究成果。

当然会地震啦。广东省的河源市,堪称是广东省的“地震之乡”,几乎每年都会有地震。至于大地震的话,广东省的粤东地区(潮州、汕头),在历史上就发生过7级以上的地震。

本区位于我国东南部,包括淮阳山地和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的广大区域,属湿热季风气候,年降水量普遍大于1000mm。地表物质组成以古生代砂岩、页岩和石灰岩占优势,其次为花岗岩和流纹岩及第三纪红层、红土;大部分地区海拔低于1000m,比高小于50m。长江中下游平原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分布区,主要地貌类型包括侵蚀剥蚀低山、花岗岩丘陵、红岩丘陵、湖积冲积平原、喀斯特低山与丘陵、喀斯特剥蚀平原。本区内除台湾断裂系活动强烈外,其他断裂活动平均位移速率每年小于1mm。地震活动也是如此,台湾地区强震频度非常高,其他地区总体上是少震、弱震区。本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闽浙丘陵地区、鄱阳湖水系区、洞庭湖水系区、珠江韩江水系区、西江流域区东部、雷琼地区、台湾地区等水文地质单元,长江中下游地区地下水资源模数为77万~86万m3/Km2,鄱阳湖水系和洞庭湖水系区为41万~94万m3/Km2,珠江韩江流域为27万m3/Km2。地下水资源量占本区水资源总量的12%~50%。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地质灾害较发育。湘西、黔西中山属于滑坡崩塌高易发区,皖、浙、闽、粤中低山属滑坡崩塌低易发区。湘西、桂北低山丘陵属于泥石流高易发区,湘、赣、粤、桂低山丘陵和浙江中低山属于泥石流低易发区。长江三角洲属于地面沉降高易发区。(一)长江中下游平原地质环境亚区本亚区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和长江三角洲。地势自西向东由海拔40m渐变至2m。以第四纪河、湖、海相淤泥质粘性土沉积为主,软土的累计厚度为3~6m。气候湿润、温暖。(二)湘桂低山丘陵地质环境亚区本亚区范围为罗霄山、珠江三角洲以西,雪峰山以东,是我国亚热带岩溶发育区,以巨厚、质纯和相对单一结构的碳酸盐类岩层为其特色,发育有峰丛、峰林景观。娄底-英德地段、桂林-贺县地段、柳州-来宾地段易于发生岩溶塌陷。湘中、赣南、广东等局部地区紫色砂页岩土壤侵蚀严重,年侵蚀模数近1000t/Km2。(三)淮阳山地-东南丘陵山地地质环境亚区本亚区包括南阳盆地、襄樊谷地、大洪山、桐柏山、大别山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的地区。区内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其间分布着规模不等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本亚区属华南褶皱系,以变质岩、碎屑岩和岩浆岩为主。东南沿海发育有挽近活动断裂。(四)海南台地山地地质环境亚区海南岛地处热带、亚热带,自然条件优越。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为1500~2000mm。岛上西北部为玄武岩台地和海相沉积,地势平坦,中部为海拔600~1000m以上的山地,以花岗岩为主。中部山区的地区灾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五)台湾平原山地地质环境亚区台湾为我国最大的岛屿,以山地为主,森林密布,森林覆盖率超过50%。地表物质组成以碎屑岩为主,西部海岸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矿藏丰富,东部有金、铜等金属矿,西部有煤和石油,北部大屯火山群为天然硫黄和地热资源分布区。本亚区发育有台湾断裂带,平均滑动速率为8mm/a,地震活动十分强烈,频率高,强度较大,是我国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震带。台湾中央山脉地区泥石流比较发育,常呈较大范围的群发。

广东不可能地震的,只会被别的地方影响。轻微抖动不超过三分钟。

中华手工杂志官网下载安装手机版

小学生最好看科普读物。(中华少年少儿版)

这本期刊知网,万方,维普都没有收录,但这本期刊 只收录军队医院的,地方医院的他们不收录,所以,如果有人推荐大家慎重分辩

38、什么是学术造假与剽窃?一般而言,剽窃的形式有哪些?司法实践中队剽窃是如何界定的?剽窃与参考文献的区别是什么?39、简要回答:三大检索工具SCI、Ei和ISTP的内涵。EBSCO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包括哪些?读者在使用个性化服务前需要什么操作程序?答:个性化服务功能MyEBSCOhos可使读者将检索结果、检索的历史记录、专题快报服务、期刊快报服务和个人网页设计等保存到我的文件夹中进行集中处理。 读者在使用MyEBSCOhos功能之前应先注册申请,获得一组属于个人的用户名和口令,具体操作方法是:点击Sign in to My EBSCOhos按钮,选择“Im a new user”,在弹出的注册页面中依次填入用户姓名、邮箱地址、自由选择登入用户名和口令、找回口令时的问题答案。点击”Submit”按钮进行注册,如果注册成功,系统将在弹出的sing in 页面中显示用户名,点击ok按钮返回MyEBSCOhos最初登陆的界面,此时若在MyEBSCOhos的My出现黄色图样即表示登入完成。“secret question”与”secret answer”功能是系统为避免读者将用户和口令遗忘时提供查询之用。当用户遗忘个人用户或口令时,点击” I forgot my password”或“I forgot y user name and password”按钮,并填入相关信息后,系统会显示用户口令或将自动将用户名和口令通过油箱发送给用户。 网络资源的特点和类型,搜索引擎的功能。答: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是:数量庞大、增长迅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变化频繁、价值不一;结构复杂、分布广泛;信息分散、无序等。(1) 按人类信息交流的方式分类可分为非正式出版信息、半非正式出版物、正式出版物。(2) 从网络信息检索角度,按信息查询方式对网络信息进行分类可分为互联网信息、ftp信息、telnet信息、USENET/Newsgroup信息资源、ustserv/mailing list 信息、gopher信息。(3) 按信息存取方式分,可分为邮箱型、揭示板型、广播型、图书馆型以及书目型。(4) 按组织形式分,可将网络信息资源分为以下3种类型:文件型、数据库型、超媒体型。(5) 按时效性分,可将网络信息资源分为动态信息、电子报纸、电子期刊、电子图书、联机馆藏目录、联机数据库。(6) 按信息的媒体形式分为:文本信息、超文本信息、多媒体信息。(7) 按网络信息服务方式分为:网站信息、新闻组信息、论坛信息、文件服务信息。(8) 按信息格式分为:HTML,TXT,DOC,PD,RM,MP搜索引擎功能;伴随着互联网爆炸性的发展,普通网络用户想找到所有所需要的资料简直大海捞针,这时为满足大众信息检索需求的专业搜索网站便应运而生了。文献信息的先进性、可靠性、适用性判断方法。查阅有关文献,写出“标准文献、专利文献、学位论文、研究报告”作为参考文献时的标注格式。标准文献:这就需要看你引用的长度,如果楼你引用的是完整的一段文章,就先把引用内容写完之后再进行标注,如果是分开好几段进行论述,就采取分开标注啦~ 同时,标注常见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参考文献格式应按国家标准(GB/T7714-2005)(国际标准)或出版社编辑部格式 例: 1 期刊 [序号] 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 ] 朱建平,张润楚 数据挖掘的发展及其特点[J] 统计与决策,2002(3):55-60 [2 ] 莫少强数字式中文全文文献格式的设计与研究[J]情报学报,1999,18(4):1-6 2 图书 [序号] 著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 1 ] 贺奇,郑岩,魏藜等 构建面向CRM 的数据挖掘应用[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230-252 [ 2 ] Slowinski R 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 handbook of applications and advances of rough set theory【M】 Netherland :Kluwer Acad emic Publishers ,1992 3 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 [1] 孙玉文 汉语变调构词研究[D]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 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 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 报纸 [序号] 作者题名〔N〕报纸名称,出版年份-月-日(版数) [1 ] 傅刚,赵承,李佳路大风沙过后的思考[N]北京青年报,2000-04-12(14) 5 科技报告 〔序号〕作者题名〔R〕报告题名及编号,出版年 [1] Kyungmoon N Automatic landing system design using fu logic[R]AIAA-98-4484,1998 6 国际或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8〕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7 专利著录格式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9〕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881056073,1989-07-06 8 会议文献著录格式 序号〕会议主办者会议(或会议录)名称[C]地点:出版者,出版日期 [4] 张佐光,张晓宏,仲伟虹,等多相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行为分析见:张为民编第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 文集(下册)〔C〕.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410~416 [5] Agrawal R , Imielinski T, Swami A Mining association rules between sets of items in large databases,Washington ,American,February15-22,1993 [C]Berlin:Springer,c1993 9 电子文献专利文献:学术论文一般由哪几部分构成?各部分的写作规范分别是什么?1 引言 1.1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沦文和学术论文(以下简称报告、论文)的撰写和编辑的格式,便利信息系统的收集、存储、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传播。 1.2 本标准适用于报告、论文的编写格式,包括形式构成和题录著录,及其撰写、编辑、印刷、出版等。 本标准所指报告、论文可以是手稿,包括手抄本和打字本及其复制品;也可以是印刷本,包括发表在期刊或会议录上的论文及其预印本、抽印本和变异本;作为书中一部分或独立成书的专著;缩微复制品和其他形式。 1.3本标准全部或部分适用于其他科技文件,如年报、便览、备忘录等,也适用于技术档案。 2 定义 2.1 科学技术报告 科学技术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 科学技术报告是为了呈送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等。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以及对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提出修正意见。 2.2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沦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成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沦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2.3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 3 编写要求 报告、论文的中文稿必须用白色稿纸单面缮写或打字;外文稿必须用打字。可以用不褪色的复制本。 报告、论文宜用 A4(210 mm×297 mm)标准大小的白纸,应便于阅读、复制和拍摄缩微制品。报告、论文在书写、扫字或印刷时,要求纸的四周留足空白边缘,以便装订、复制和读者批注。每一面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应分别留边25 mm以上,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20 mm以上。 4 编写格式 报告、论文章、条的编号参照国家标准GB1.1《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第8章"标准条文的编排"的有关规定,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报告、论文的合成 5 前置部分 5.1 封面 5.1.1 封面是报告、论文的外表面,提供应有的信息,并起保护作用。 封面不是必不可少的。学术论文如作为期刊、书或其他出版物的一部分,无需封面; 如作为预印本、抽印本等单行本时,可以有封面。 5.1.2 封面上可包括下列内容: a. 分类号 在左上角注明分类号,便于信息交换和处理。一般应注明《中国图书资料类法》的类号,同时应尽可能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UDC》的类号。 b. 本单位编号 一般标注在右上角。学术论文无必要。 c. 密级视报告、论文的内容,按国家规定的保密条例,在右上角注明密级。如系公开发行,不注密级。 d. 题名和副题名或分册题名 用大号字标注于明显地位。 e. 卷、分册、篇的序号和名称 如系全一册,无需此项。 f. 版本 如草案、初稿、修订版、等。如系初版,无需此项。 g, 责任者姓名 责任者包括报告、论文的作者、学位论文的导师、评阅人、答辩委员会主席、以及学位授予单位等。必要时可注明个人责任者的职务、职称、学位、所在单位名称及地址;如责任者系单位、团体或小组,应写明全称和地址。 在封面和题名页上,或学术论文的正文前署名的个人作者,只限于那些对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作出主要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按其贡献大小排列名次。至于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按研究计划分工负责具体小项的工作者、某一项测试的承担者,以及接受委托进行分析检验和观察的辅助人员等,均不列入。这些人可以作为参加工作的人员一一列入致谢部分,或排于脚注。 如责任者姓名有必要附注汉语拼音时,必须遵照国家规定,即姓在名前,名连成一词,不加连字符,不缩写。 申请学位级别 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所规定的名称进行标注。 i. 专业名称 系指学位论文作者主修专业的名称。 j. 工作完成日期 包括报告、论文提交日期,学位论文的答辩日期,学位的授予日期,出版部门收到日期(必要时)。 出版项 出版地及出版者名称,出版年、月、日(必要时)。 5.1.3 报告和论文的封面格式参见附录 A。 5.2 封二 报告的封二可标注送发方式,包括免费赠送或价购,以及送发单位和个人;版权规定;其他应注明事项。 5.3 题名页 题名页是对报告、论文进行著录的依据。 学术论文无需题名页。 题名页置于封二和衬页之后,成为另页的石页。 报告、论文如分装两册以上,每一分册均应各有其题名页。在题名页上注明分册名称和序号。 题名页除5.1规定封面应有的内容并取得一致外,还应包括下列各项: 单位名称和地址,在封面上未列出的责任者职务、职称、学位、单位名称和地址,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姓名。 5.4 变异本 报告、论文有时适应莱种需要,除正式的全文正本以外,要求有某种变异本,如:节本、摘录本、为送请评审用的详细摘要本、为摘取所需内容的改写本等。 变异本的封面上必须标明"节本、摘录本或改写本"字样,其余应注明项目,参见5.1的规定执行。 5.5 题名 5.5.1 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报告、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 报告、论文用作国际交流,应有外文(多用英文)题名。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5.2 下列情况可以有副题名: 题名语意末尽,用副题名补充说明报告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报告、论文分册出版,或足一系列工作分几篇报道,或是分阶段的研究结果,各用不同副题名区别其特定内容; 其他有必要用副题名作为引伸或说明者。 5.5.3 题名在整本报告、论文中不同地方出现时,应完全相同,但眉题可以节略。 5.6 序或前言 序并非必要。报告、论文的序,一般是作者或他人对本篇基本特征的简介,如说明研究工作缘起、背景、它旨、目的、意义、编写体例,以及资助、支持、协作经过等;也可以评述和对相关问题研究阐发。这些内容也可以在正文引言中说明。 5.7 摘要 5.7.1 摘要是报告、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5.7.2 报告、论文一般均应有摘要,为了国际交流,还应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 5.7.3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报告、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引用,可以用于工艺推广。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报告、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给沦。 5.7.4 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200~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 5.7.5 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可用以外,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5.7.6 报告、论文的摘要可以用另页置于题名页之后,学术论文的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正文之前。 5.7.7 学位论文为了评审,学术论文为了参加学术会议,可按要求写成变异本式的摘要,不受字数规定的限制。 5.8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 每篇报告、论文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为了国际交流,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 5.9 目次页 长篇报告、论文可以有目次页,短文无需目次页。 目次页由报告、论文的篇、章、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页排在序之后。 整套报告、论文分卷编制时,每一分卷均应有全部报告、论文内容的目次页。 5.10 插图和附表清单报告、论文中如图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置于目次页之后。图的清单应有序号、图题和页码。表的清单应有序号、表题和页码。 5.11 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表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说明汇集表,应置于图表清单之后。6 主体部分 6.1 格式 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可由作者自定,但一般由引言(或绪论)开始,以结论或讨论结双。 主体部分必须由另页右页开始。每一篇(或部分)必须另页起。如报告、论文印成书刊等出版物,则按书刊编排格式的规定。 全部报告、论文的每一章、条的格式和版面安排,要求划一,层次清楚。 6.2 序号 6.2.1 如报告、论文在一个总题下装为两卷(或分册)以上,或分为两篇(或部分)以上,各卷或篇应有序号。可以写成:第一卷、第二分册;第一篇、第二部分等。用外文撰写的报告、论文,其卷(分册)和篇(部分)的序号,用罗马数字编码。 6.2.2 报告、论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序号可以就全篇报告、论文统一按出现先后顺序编码,对长篇报告、论文也可以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以分别为:图 l、图2.1;表2、表3.2;附注 l);文献[4];式(5)、式(3.5)等。 6.2.3 报告、论文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页码由书写、打字或印刷的首页开始,作为第l页,并为有页另页。封面、封二、封三和封底不编入页码。可以将题名页、序、目次页等前置部分单独编排页码。页码必须标注在每页的相同位置,便于识别。 力求不出空白页,如有,仍应以有页作为单页页码。 如在一个总题下装成两册以上,应连续编页码。如各册有其副题名,则可分别独立编页码。 6.2.4 报告、论文的附录依序用大写正体A,B,C,编序号,如:附录 A。 附录中的图、表、式、参考文献等另行编序号,与正文分开,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码,但在数码前冠以附录序码,如:图 A1;表B2;式(B3);文献〔A5]等。 6.3 引言(或绪论) 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着引言的效用。 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出作者确已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学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可以单独成章,用足够的文字叙述。 6.4 正文 报告、论文的正文是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可以包括: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方式等有很大的差异,对正文内容不能作统一的规定。但是,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图 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图解、框图、流程图、记录图、布置图、地图、照片、图版等。 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 图应编排序号(见6.2.2)。 每一图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图号置于图下。必要时,应将图上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实验条件等,用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图题下方,作为图例说明。 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此三者只有在不必要标明(如无量纲等)的情况下方可省略。坐标上标注的量的符号和缩略词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照片图要求主题和主要显示部分的轮廓鲜明,便于制版。如用放大缩小的复制品,必须清晰,反差适中。照片上应该有表示目的物尺寸的标度。 6.4.2 表 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排。表应有自明性。 表应编排序号(见6.2.2)。 每一表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表号置于表上。必要时应将表中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需要说明事项,以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表题下,作为表注,也可以附注于表下。 附注序号的编排,见6.2.2。表内附注的序号宜用小号阿拉伯数字并加圆括号置于被标注对象的右上角,如:×××1),不宜用星号"*",以免与数学上共轭和物质转移的符号相混。 表的各栏均应标明"量或测试项目、标准规定符号、单位"。只有在无必要标注的情况下方可省略。表中的缩略调和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表内同一栏的数字必须上下对齐。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左"、",,"和类似词,一律填入具体数字或文字。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或""(因"-"可能与代表阴性反应相混)代表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 如数据已绘成曲线图,可不再列表。 4.3 数学、物理和化学式 正文中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等应编排序号(见6.2.2),序号标注于该式所在行(当有续行时,应标注于最后一行)的最右边。 较长的式,另行居中横排。如式必须转行时,只能在+,-,×,÷,<,>处转行。上下式尽可能在等号"="处对齐。 示例1: (1) 示例2: (2) 示例3: (30) 小数点用"."表示。大于999的整数和多于三位数的小数,一律用半个阿拉伯数字符的小间隔分开,不用千位撇。对于纯小数应将0列于小数点之前。 示例:应该写成94 652.023 567;0.314 325不应写成94,652.023,567;.314,325应注意区别各种字符,如:拉丁文、希腊文、俄文、德文花体、草体;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字符的正斜体、黑白体、大小写、上下角标(特别是多层次,如"三踏步")、上下偏差等。 示例:I,l,l,i;C,c;K,k,κ;0,o,(°);S,s,5;Z,z,2;B;β;W,w,ω。 6.4.4 计量单位 报告、论文必须采用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中位》,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执行。使用各种量、单位和符号,必须遵循附录 B所列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一律采用国际通用符号。 6.4.5 符号和缩略词 符号和缩略词应遵照国家标准(见附录B)的有关规定执行。如无标准可循,可采纳中学科或本专业的权威性机构或学术固体所公布的规定;也可以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编印的各学科词汇的用词。如不得不引用某些不是公知公用的、且又不易为同行读者所理解的、或系作者自定的符号、记号、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等时,均应在第一次出现时一一加以说明,给以明确的定义。 6.5 结论 报告、论文的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如果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 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仪器设备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6.6 致谢 可以在正文后对下列方面致谢: 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工作的奖学金基金、合同单位、资助或支持的企业、组织成个人; 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 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 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 其他应感谢的组织或个人。 6.7 参考文献表 按照 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执行。 7 附录 附录是作为报告、论文主体的补充项日,并不是必需的。 7. 1 下列内容可以作为附录编于报告、论文后,也可以另编成册。 a. 为了整篇报告、论文材料的完整,但编入正文又有损于编排的条理和逻辑性,这一类材料包括比正文更为详尽的信息、研究方法和技术更深入的叙述,建议可以阅读的参考文献题录,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 b. 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便于编入正文的材料; c. 不便于编入正文的罕见珍贵资料; d. 对一般读者并非必要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e. 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注释、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 7.2 附录与正文连续编页码。每一附录的各种序号的编排见4.2和6.2.4。 7.3 每一附录均另页起。如报告、论文分装几册。凡属于某一册的附录应置于备该册正文之后。 8 结尾部分(必要时) 为了将报告、论文迅速存储人电子计算机,可以提供有关的输人数据。 可以编排分类索引、著者索引、关键词索引等。 封三和封底(包括版权页)。 附 录 A 封面示例 (参考件) 附 录 B 相 关 标 准 (补充件) B.1 GB 1434-78 物理量符号 B.2 GB 3100-82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B.3 GB 3101-82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B.4 GB3102.1-82 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 B.5 GB 3102.2-82 周期及其有关现象的量和单位。 B.6 GB 3102.3-82 力学的量和单位。 B.7 GB 3102.4-82 热学的量和单位。 B.8 GB 3102.5-82 电学和磁学的量和单位。 B.9 GB 3102.6-82 光及有关电磁辐射的量和单位。 B.10 GB 3102.7-82 声学的量和单位。 B.11 GB 3102.8-82 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B.12 GB 3102.9-82 原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B.13 GB 3102.10-82 核反应和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 B.14 GB 3102.11-82 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 B.15 GB 3102.12-82 无量纲参数。 B.16 GB 3102.13-82 固体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谭丙煜。38什么是学术造假与剽窃?一般而言剽窃有哪些形式?司法实践中对剽窃是如何界定的?剽窃与参考文献的区别是什么?简要回答:三大检索工具sci ei 和 istp 的内涵。答: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

信息检索是学习如何通过网络来找到你想要的。如文献检索一般都在“万方数据库”、“CNKI数据库”、“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各个网站搜索,要想知道有关检索的一些问题,你可以看看这个网站作为参考。

华南地震期刊官网下载

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核电出事故的后果完全无法承受,概率再小,没人敢保证不出事故。有人说火电厂会炸,吃饭会噎死,这个即使发生了后果有多严重?而核电呢,看看切尔诺贝利和福岛,哪个地方能承受第三次?第二个原因是核电现阶段不经济不环保,安全环保是核电企业单方面宣传,然而,从整个运营周期看,核电并不环保经济。发电产生的核废料现阶段无法处理,只能堆积在厂区,这些辐射废料总有一天无处可放。反应炉一旦建设发电,就会产生强辐射,无法直接作业拆除。即使没有了核燃料,反应炉本身的辐射依然会产生高温,冷却循环系统要继续长期运行维护,成本高昂,企业不是慈善家,又有哪个企业愿意承担?

对于核电厂的安全,“核辐射”是“后果”,“衰变热”是“主因”。核电厂安全问题的特殊性和事故处理手段的复杂性一大半都是因为衰变热的存在。举个例子,我们用热得快烧开水,水开了把电源关闭之后加热棒就不会再发热,我们可以放心的出门去看电影或逛街,不用担心回家之后暖水瓶被烧干、烧坏。而核反应堆呢,由于核衰变的原因,在反应堆停止运行之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反应堆仍然会发出约1%功率的热量。1%从比例上来说很小,但是一个发电功率一百万千瓦的核电厂,其反应堆的发热功率要到三百万千瓦,1%就是三万千瓦,一个热得快功率一般在1000-1500W,那么差不多就是两三万个热得快。因此,在反应堆的设计上考虑了大量的措施(如辅助给水系统、余热排出系统、应急柴油发电机)提供持续的冷却水源来冷却这几万个热得快。 这里面涉及到核电厂设计上的两个概念:“专设安全设施”和“安全级”。那些仅仅用于应付事故,不用于电厂正常发电的系统和设备被叫做“专设安全设施”;执行诸如长期余热排出、反应性控制、放射性物质包容等安全功能的系统、设备被定为“安全级”,而不执行安全功能的则为“非安全级”。核电厂专设安全设施和安全级系统、设备的设计严格遵循着单一故障准则、多样性原则、独立性原则、故障安全原则、定期试验维修检测等基本原则。比如,假设需要一台泵在事故情况下可靠地向反应堆注水

可能就是因为这座高楼建造的时候,有一些不好的材料,而且构造也有问题,所以才会造成晃动的原因。

有利就有弊,为什么很多人反对核电实际上,对于核电厂的安全,对核电还是比较了解的,个人倾向于反对。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核电出事故的后果完全无法承受,概率再小,没人敢保证不出事故。有人说火电厂会炸,吃饭会噎死,这个即使发生了后果有多严重?而核电呢,看看切尔诺贝利和福岛,哪个地方能承受第三次……第二个原因是核电现阶段不经济不环保,安全环保是核电企业单方面宣传,然而,从整个运营周期看,核电并不环保经济。发电产生的核废料现阶段无法处理,只能堆积在厂区,这些辐射废料总有一天无处可放。反应炉一旦建设发电,就会产生强辐射,无法直接作业拆除。即使没有了核燃料,反应炉本身的辐射依然会产生高温,冷却循环系统要继续长期运行维护,成本高昂“核辐射”是“后果”,“衰变热”是“主因”。核电厂安全问题的特殊性和事故处理手段的复杂性一大半都是因为衰变热的存在。举个例子,我们用热得快烧开水,水开了把电源关闭之后加热棒就不会再发热,我们可以放心的出门去看电影或逛街,不用担心回家之后暖水瓶被烧干、烧坏。而核反应堆呢,由于核衰变的原因,在反应堆停止运行之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反应堆仍然会发出约1%功率的热量。1%从比例上来说很小,但是一个发电功率一百万千瓦的核电厂,其反应堆的发热功率要到三百万千瓦,1%就是三万千瓦,一个热得快功率一般在1000-1500W,那么差不多就是两三万个热得快。因此,在反应堆的设计上考虑了大量的措施(如辅助给水系统、余热排出系统、应急柴油发电机)提供持续的冷却水源来冷却这几万个热得快。 这里面涉及到核电厂设计上的两个概念:“专设安全设施”和“安全级”。那些仅仅用于应付事故,不用于电厂正常发电的系统和设备被叫做“专设安全设施”;执行诸如长期余热排出、反应性控制、放射性物质包容等安全功能的系统、设备被定为“安全级”,而不执行安全功能的则为“非安全级”。核电厂专设安全设施和安全级系统、设备的设计严格遵循着单一故障准则、多样性原则、独立性原则、故障安全原则、定期试验维修检测等基本原则。比如,假设需要一台泵在事故情况下可靠地向反应堆注水,那么在设计时会考虑设置两台泵以满足单一故障准则和冗余的要求(保证坏了一台还有一台);此外,为了满足多样性,这两台泵会设置成一台是气动泵、一台是电动泵,并且最好是不同的厂家生产的,以免两台泵同时坏了;如果不发生事故,这两台泵在电厂正常运行的几十年内是用不上的(没有人希望出现必须使用它们的情况),为了保证在需要用到它们的时候能够可靠地启动起来,不在关键时刻拉稀摆带,电厂在运行期间会对它们进行定期的实验、维修、检测……可以说,核电厂的安全从选址开始、到设计、建设、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上上得到了不计成本的重视。

  • 索引序列
  • 华南地震期刊官网下载安装手机版
  • 华南地震期刊官网下载安装
  • 华南地震期刊官网下载安装最新版
  • 中华手工杂志官网下载安装手机版
  • 华南地震期刊官网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