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英藏敦煌藏文文献

英藏敦煌藏文文献

发布时间:

英藏敦煌藏文文献

英藏敦煌文献

宁可(1928-),湖南浏阳人,1947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1955年到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经济史、隋唐五代史、敦煌学、史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论著:《宁可史学论集》、《敦煌社邑文书辑校》(合作)、《敦煌的历史与文化》(合作),主编和参加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隋唐五代经济史》、《中华五千年纪事本末》、《中华文化通志》、《敦煌学大辞典》、《英藏敦煌文献(汉文非佛经部分)》,和《统一国家的最终形成(元、明、清)》等论文。宁可女儿宁欣,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

《敦煌的历史和文化》(宁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_mRBB1bxpoYONd89g 提取码: bhde     书名:敦煌的历史和文化作者:宁可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出版年份:1993-12页数:164作者简介:宁司,男,1928年出生,湖南浏阳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史学会、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文史杂志》顾问。从事中国古代经济史、隋唐五代史、敦煌学、史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论著有:《宁可史学论集》、《史学理论研讨讲义》、《敦煌社邑文书辑校》(合作)、《敦煌历史与文化》(合作),主编和参加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隋唐五代经济史》、《中华五千年纪事本末》、《中华文化通志》、《敦煌学大辞典》、《英藏敦煌文献(汉文非佛经部分)》等,在《历史研究》、《红旗》、《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郝春文,北京通州人,1955年生,历史学博士、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通讯》主编。承担或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多项:曾十多次应邀到英、法、美、日、俄等国讲学、研究或参加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出版《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1至7卷)、《中古时期社邑研究》等著作10多种:发表《从冲突到兼容——中古时期传统社邑与佛教的关系》等论文和书评100多篇。

敦煌写卷,即敦煌下寺窟“藏经洞”的手抄本经文,诗歌等手写文物书卷。“写为卷”与“印为本”,合称为“书籍”。当代人统称“敦煌遗书”。敦煌写卷是研究“藏经洞”晋,十六国,北宋书写风格的实物依据。敦煌写卷的字体,绝大多数为楷书(正书)。

英藏敦煌文献pdf

《最后的秦军》作者金铁木

广州中医药大学孙晓生教授兼博导于2012年在《新中医》2012年9月第44卷第9期发表文章,文题是:《道藏》九大仙草及其现代研究。这是我看到的最希望有正确答案的一篇文章。该文称“‘九大仙草’出自开元年间的道家经典《道藏》”但没有交代具体出处。考《开元道藏》早已版毁书亡,推测其内容应该会保存在后世《道藏》乃至新版《中华道藏》之中,如果可以实指文献出处,就不该虚㨪一招。此问题提出已有数年,至今仍未见到正确答案。《开元道藏》九大仙草之说出,看到其后引用者不乏其人,甚至博士论文亦尔云云,不知所据何在。若为商家广告所需,那就不需要求答了。

《千字文》流传至今一千五百多年了,全书虽只用了一千个不重复的字,但却有相当的知识价值和艺术价值。毛泽东就很看重《千字文》。他说《千字文》里讲了天文、地理、农业、气象、矿产、特产、历史、修养。历代大书法家里有很多人用多种字体书写过《千字文》,成为传世的名帖。 据传历史上,钟繇、周兴嗣、萧子范等都各写有《千字文》,而流传至今的只有《王羲之临钟繇千文》和《周兴嗣次韵王羲之千字》。萧子范撰《千字文》在《梁书》本传上虽有记载,在《旧唐书·经籍志》后不再有著录,大约是亡佚了。 钟繇,三国时期的书法家。法国人伯希和著《千字文考》(见一九二五年《通报》二十四卷),根据敦煌藏《杂抄》而定为钟繇撰。但别无其他史料证明,或恐《杂抄》误书了。也有的说钟繇《千字文》在西晋末年战乱逃难中被雨水淋坏。后来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又重新编缀缮写,故曰《王羲之临钟繇千文》。但经过近代书法家张伯英的精审考辨,多种套帖中的此帖皆判为伪作,他说:“羲之时何曾有千文之说?字与周兴嗣本无所增损,惟任意颠倒,至不可读。字体在唐以后,有李西台(李建中,北宋书法家———引者)脚手,而妄标钟、王之目。自宋以来列之羲之帖中,《郁冈》、《三希》皆刻之,何其谬乎!”这里的结论:钟繇没有撰写过《千字文》,自然王羲之也无由临写之。 自南朝流传至今的《千字文》为梁周兴嗣所编写。周兴嗣是何许人?何以要编写《千字文》? 周兴嗣《梁书》四九卷有传。他仕梁,颇得梁武帝萧衍的赏识和称誉,多以文笔之事见用。他的《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在《隋书》、《旧唐书》的《经籍志》,以及《新唐书》、《宋史》的《艺文志》等史志目录中都有著录,在敦煌文献中也有周本《千字文》。关于他何以要编写《千字文》,我们可以从唐李绰《尚书故实》和韦绚《刘宾客嘉话录》等书中寻得解答。原来是当年梁武帝令殷铁石在王羲之书写的碑文中拓下不重复的一千个字,供皇子们学书用的。但由于字字孤立,互不联属,所以他又召来周兴嗣嘱道:“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周兴嗣只用了一个晚上就编好进呈武帝。这便是传至今日的《千字文》。周千文精思巧构,知识丰瞻,音韵谐美,宜蒙童记诵,故成为千百年蒙学教科书。 在《千字文》初行的时代,作为家庭教育的启蒙课本,还有其他几种,如《字训》、《幼训》、《字统》等等。历史排沙而简金,《字训》等湮没无闻,独《千字文》奕世而流传,孰沙孰金可立判矣。

大目录——道史仙传——神仙高道传——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看看是不是这个。

法藏敦煌藏文文献

西北民族大学并不是一个211大学,只是一个重点本科院校

西北民族大学在甘肃省兰州市西北新村1号(城关校区)还有兰州市榆中新校区,两校区有直通学校大巴很方便。

不是211院校

西北民族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本部在兰州市,新校区在榆中。

英藏敦煌文献目录

敦煌石窟和藏经洞出土文献的内容十分庞杂,所涉及的学术领域极其宽广,用现代学科分类来说,宗教、艺术、历史、地理、经济、法律、语言、文字、考古、科技,等等,应有尽有;从传统的学术视角来看,经史子集也好,三教九流也罢,无所不包。而且,除了传统的中国学术之外,作为丝绸之路重镇的敦煌,还遗留下来许多周边民族和域外民族的语言文字资料,有藏、回鹘、於阗、粟特、梵、西夏、叙利亚等语言所写的文献,内容则包括佛教、景教、祆教、摩尼教、犹太教等世界各种宗教文明的遗。敦煌文书据《催募经款草丹》,系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1900年6月22日)由看守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发现。无精密统计,一般估计在四五万件左右。看守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同一杨姓抄经手在第十六窟干活时,杨某将抽烟用的纸捻插入靠近窟门内部北壁的墙缝,不料纸捻陷入缝中。王、杨二人怀疑壁中可能另有一洞,于是乘夜凿壁,果然发现内有一洞(即第十七窟),里面堆满了成捆的古代文物和遗书。从此密封近千年的古代遗书重新面世。1944年在莫高窟土地祠塑像中、1965年在莫高窟第 122窟窟前遗址中又有少量发现。首批敦煌遗书被发现以后的最初几年尚未引起轰动。1907年,英籍匈牙利人A斯坦因在进行第二次中亚探险时到达敦煌,在翻译蒋孝琬的协助下,利用王道士的无知和对宗教信仰的虔诚,采取欺手段,得敦煌遗书24箱,运回英国。斯坦因的“收获”在西方立即引起震动,盗宝者以“探险家”的名义纷至沓来。经英、法、日、俄等国文化窃贼(斯坦因、伯希和、大谷探险队、奥登堡等)盗劫,流失海外者甚多,其中绝大部分分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院图书馆、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苏联科学院亚洲人民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加上零散的流移,敦煌资料目前集中收藏在英、法、日、俄、中等国以及分散在德国、丹麦、瑞典、美国、印度、韩国、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国内,汉文卷子主要收藏于北京图书馆,编有馆藏目录《敦煌劫余录》及其补编;藏文卷子主要收藏于甘肃省图书馆与敦煌县文化馆。

敦煌写卷,即敦煌下寺窟“藏经洞”的手抄本经文,诗歌等手写文物书卷。“写为卷”与“印为本”,合称为“书籍”。当代人统称“敦煌遗书”。敦煌写卷是研究“藏经洞”晋,十六国,北宋书写风格的实物依据。敦煌写卷的字体,绝大多数为楷书(正书)。

这里有

  • 索引序列
  • 英藏敦煌藏文文献
  • 英藏敦煌文献
  • 英藏敦煌文献pdf
  • 法藏敦煌藏文文献
  • 英藏敦煌文献目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