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研究现状及展望

更新时间:2009-03-28

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工业迅猛发展,生产力迅速提高,同时引发空前的污染危机,人们过多关注经济增长而忽略生态环境问题[1]。直到1962年蕾切尔·卡逊 《寂静的春天》一书的出版,通过各个角度分析过度使用农药的危害[2],引发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和关注。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对于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的呼声越来越高[3],由此衍生出大量的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研究。

生态系统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功能单元,有着维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各项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即是人类从生态系统及其功能中获取的各种收益[4]。客观科学的分类并正确地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正确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概念最早由Arthur Tansley于1935年提出,人们开始对地球生命圈有了系统认识[5]。20世纪60年代形成一门新兴学科——环境经济学,并提出自然资产的概念,将生态环境与经济结合起来[6];1970年,关键环境问题研究小组 (Study of Critial Environment Problems,SCEP),提出了环境服务功能概念[7];1981年,Ehrlich最终提出生态系统服务概念[8]

采用回顾分析法分析本组患者CT平扫资料,对患者肿瘤所在位置、大小、形态、边缘、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钙化情况。术前CT扫描方法如下:扫描前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8h禁食、禁饮,扫描前让患者一次性饮1000ml温水以充盈肠道,避免伪影发生。取患者仰卧位先行平扫,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是否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前以每秒3~4ml的注射速率将100ml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通过肘前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入。扫描参数设置为120kv、230mA,层厚与层距以5mm为宜。

1997年,Daily和Costanza重新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Daily从生态学视角将生态系统服务定义为维持人类生存的生态系统环境的条件和过程[9];Costanza从经济学角度将生态系统服务定义为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功能中获得的利益[10]。2001年,联合国启动 “千年生态系统评估项目” (后文简称为“MA”),综合之前学者的定义,将生态系统服务概括为 “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所有惠益”,更强调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福祉的影响。MA于2005年基本完成,实现了大规模多层次的全球范围生态系统评估,建立了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关系的研究基础。自MA之后的研究中,更多学者从人类需求的角度研究生态系统服务,通过生态系统服务的增减变化来描述对人类福祉的影响[11]

矿石中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主要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分布在脉石矿物中,部分以它形晶分布于脉石矿物中,另有少量的黄铜矿以脉状或网状充填在黄铁矿裂隙中。

2 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

欧阳志云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有机物质生产、污染物降解和涵养水源等6种服务采取了影子价格等间接经济价值评估方法进行了价值评估,帮助国民初步认识生态系统提供服务的价值[13];谢高地、鲁春霞、闵庆文等分别评价了中国自然草地、青藏高原、青海草地等区域和群落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26-28];赵同谦、欧阳志云等对中国陆地地表水、中国森林等大尺度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了价值评估[29-30];谢高地等根据Costanza对全球价值评估的支付意愿法,基于对专家知识的调查制定了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表[31], 并于 2007 年、2015 年做了进一步修正[20,32],对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静态评估方法进行了改进和发展,构建了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法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评估方法。随后国内多学者均参考该价值当量因子表和土地利用面积核算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国内学者对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紧随国际稳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许涤新率先开展生态经济学研究,指出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生态学的必要性[12]。欧阳志云、谢高地等最先在中国引进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13-15],并对此概念进行重述。欧阳志云将生态系统服务解释为不仅为人类提供食物、医药等生产生活原料,还为地球生态支持系统和人类生存空间提供支撑和保障服务[15]

2.1 基于生态系统功能视角的分类

作者简介: 王满娣,女,汉族,福建南靖人,福建省南靖县山城中心小学,一级教师,中共党员,南靖县优秀教师,县优秀班主任,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专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育。

2.2 基于人类需求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分类

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评估的作用与意义,从短期看,可以提供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信息,作为指导人类正确利用生态系统的依据,减少资源滥用,保障自身宜居的生态环境;从长远看,有助于制订人类福利和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有利于人类的长期健康发展。自然系统为人类生产和消费提供保障,人类通过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废物的释放等活动又在改变这些系统。所以,价值评估是为了体现生态系统服务的边际变化对人类产生的效果[25],是认识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科学管理生态系统的前提,也是制定生态补偿政策的依据。

生态系统功能是生态系统自身拥有的基本属性,被分为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17]。De Groot将生态系统功能分为调节功能、生境功能、生产功能、信息功能4个大类和23个小类[18];Daily将生态系统服务分为缓解旱灾与涝灾、废物分解、增强土壤肥力、病虫害控制、文化支持等13个类别[9];Costanza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分为气候调节、土壤形成、食物生产、基因资源和文化等17个类别[10];此分类方法在前期研究中较多地被学者们采用。MA总结前人观点将其分为4个一级类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以及30个二级类和37个三级类[4]

根据核算内容差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一般可被分为能值分析法、物质量评价法以及价值量评价法[33]。价值量评价法在评估中使用最为广泛,根据市场情况可分为直接市场价值评估、替代市场价值评估和模拟市场价值评估[34]。对3种价值评估方法的解释及优势、局限概括如表2所示。

不同的学者由于研究区域不同、研究重点不同、学科背景差异等原因,有各自不同的分类,没有标准、统一、普适的分类方案。目前被国内外广泛认同并使用的基本分类框架为MA分类框架,在此基础上,各学者再根据特定研究原则,建立符合研究目标的分类方法。各学者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总结如表1所示。

3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生态系统服务的主体是人类,基于人类需求的分类可探讨生态系统平衡问题[16]。Fisher按人类受益过程将生态系统服务分为中间服务和终端服务[19];谢高地等按照中国公众的理解程度将生态服务划分成供给、支持、调节和社会服务4个一级类,淡水供给等14个二级类,食物生产等31个三级类[20];张彪等基于人类的物质、安全和精神需求对应将生态系统服务分为3个大类[21];李琰、李双成将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福祉构建、福祉维护和福祉提升三大服务类[22]。基于人类需求和福祉的分类区分了服务的供给和使用、过程和结果,更符合人类现实需要,也引发了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权衡的思考。

3.1 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能力核算研究

生态系统服务分类是价值评估的基础,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目的出发对其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常用分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基于生态系统功能视角的分类,一种是基于经济学价值和人类需求视角的分类[16]

 

表1 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角度 学者/机构 分类内容基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分类De Groot等[14]调节功能、生境功能、生产功能、信息功能生态系统为人类直接或间接提供服务的能力Constanza等[6]MA[4]包括商品及服务 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干扰调节、水调节、供水、控制侵蚀和保持沉积物、土壤形成、养分循环、废物处理、传粉、生物控制、避难所、食物生产、原材料、基因资源、休闲娱乐、文化供给服务 由生态系统产生或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调节服务 从生态系统调节功能所得到的惠益文化服务 从生态系统中获取的非物质惠益基于人类需求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分类支持服务 为其他服务而必需的一种服务Fisher等 [15] 服务的过程 中间服务、终端服务谢高地等[16] 中国公众的理解程度 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社会服务张彪等[17] 基于人类物质、安全和精神需求 物质产品、生态安全维护、景观文化承载服务李琰等[18] 基于人类福祉 福祉构建类、福祉维护类、福祉提升类利用价值 直接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选择价值Pearce[19]欧阳志云等[20]非利用价值 遗传价值、存在价值直接利用价值 生态系统产品产生的价值间接利用价值 无法商品化的生态系统服务选择价值 人们将来直接或间接利用某种服务的支付意愿MA[4]存在价值 人们确保某种服务继续存在的支付意愿效用价值 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非使用价值非效用价值 社会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内在价值

3.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与工具

生态系统服务具有多重价值。最早由国外学者Pearce等提出关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分类框架[23],从价值的利用角度将生态系统服务分为利用价值和非利用价值;MA将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分为效用和非效用价值[4];欧阳志云等将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分为直接价值、间接价值、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24]

用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工具繁多,由最原始的市场价格及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直接估算或间接换算,发展到借助遥感技术中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与服务价值权重结合更准确的分析核算[32],再到建立人工智能模型加 “3S”技术计算机模拟演算,并产出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分布图[35]。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态系统综合评估模型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系Daily教授研究小组开发的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综合评估模型InVEST和人工智能ARIES模型,非传统的生态系统服务估值新工具还有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MIMES、CITYgreen等综合评估模型[36]。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工具逐渐趋于完善和智能,但在数据获取精度和评估结果准确度核验方面还有待完善。

横向并购:横向并购是指两个经营活动相似的企业发生并购,目的是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扩大市场,提高企业自身的垄断势力。

4 总结与展望

从评估方法的角度看,国内外学者对于能直接定价的服务评估常采用直接市场价值法,对于非使用价值和不存在市场交易的服务评估多采用条件价值法即支付意愿调查法;国内学者多采用能值分析法和市场价值法中的单位价值当量因子法。计量工具使用方面,国内外研究初期均结合生态学理论和经济学计量模型估值,国外研究团队结合计算机及地理学开发了人工智能综合评估模型,国内学者也相继使用,但普及度尚不高。评估视角选择方面,从生态系统视角出发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发展到从人类视角出发考虑人类需求与消耗,再到从供给到使用的流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及价值评估研究更加科学和完善化。

土地整改工程作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可耕种土地面积的重要途径,就应该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当做土地整改项目开展的中心环节,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具有现代化理念的土地整改新方案。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在开展土地整改项目时还需要将原有生态景观的保护与土地布局的合理化运用相结合,通过高质量生态景观的建设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农田生态景观。综上所述,在土地整治项目中加大生态景观的建设力度,不仅要求其具备一定的经济效益,还需要将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融入其中,在满足农村景观格局建设的同时逐渐形成田方、地网的布局效果[6]。

 

表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分析Table 2 Evaluation method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方法 解释 优势 局限物质量评价法1.评估结果只客观计算物质量,不能引起人们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足够的重视,进而影响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持续利用;2.评估结果量纲不同,无法进行加总与比较,很难评价其的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能值分析法通过统计和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中消耗的物质的实物量进行定量评估,以物质量的方式描述生态系统给人类提供的服务结果较客观,不会随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的稀缺性增加而大幅度增加1.产品的能值转换计算过程复杂;2.与太阳能关系很弱的物质难以用太阳能焦耳度量;3.不能反映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性,也不能反生态系统服务的稀缺性。价值量评价法用一种能量所包含的另一种类别能量的数量作为该能量的能值。一般用太阳能值统一衡量其他能量的值结果统一为能值量,使不同类别的能量转换为同一客观标准,可以进行定量比较基于市场价值,将生态系统服务产生的物质量转化为货币价值量。有市场的服务用直接市场法计算,无市场的服务用条件价值法计算结果都是货币值,可进行加总、对比;评估结果易被理解和重视;经济价值评估能促进环境核算体系的构建1.对于有市场的服务,需考虑价格可比性问题;2.对于无市场的服务,采用支付意愿问卷调查法和专家打分参数借用法,由于人的主观认识不同和生态系统的时空差异性,其结果存在主观性、不确定性。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热点领域,由于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其内涵丰富,分类模式和评估方法还未有统一形式,对特定的区域、特定的对象存在时空差异性。国际上以2005年联合国MA实施为拐点,研究关注重点发展到与人类福祉的关系上,未来发展特征为: (1)融合生态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多学科多技术综合共同促进发展; (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逐渐由静态评估转向动态长期评估,逐渐建立起长期动态观测站点以便动态监测; (3)国外研究尺度逐渐从大尺度到小尺度范围发展,国内研究尺度逐渐由单一生态系统到中小尺度范围发展;(4)探索生态系统服务形成机制、寻求生态服务供需平衡方案、制定规划管理政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冯琦.生态经济学理论前沿[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

[2]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M].许亮,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3]刘晓荻.生态系统服务[J].环境导报,1998(1):44-45.

[4]张永民.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评估框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5]Tansley A G.The Use and Abuse of Vegetational Concepts and Terms[J].,1935,16(3):284-307.

[6]刘传江,侯伟丽.环境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7]SCEP.Man's Impact on the Global Environment[M].Cambridge:MIT Press,1970.

[8]Ehrlich P R,Ehrlich A H.Extinction: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disappearance of species[M].New York:Random House,1981.

[9]Daily G C.Nature's services: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s[J].1997,6(2):220-221.

[10]Costanza R,D'Arge R,Groot R D,et al..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1997,387(15):253-260.

[11]Zander K K,Straton A.An economic assessment of the value of tropical river ecosystem services:Heterogeneous preferences among Aboriginal and non-Aboriginal Australians[J].,2010,69(12):2417-2426.

[12]许涤新.实现四化与生态经济学[J].经济研究,1980(11):14-18.

[13]欧阳志云,王效科.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J].生态学报, 1999(5):607-613.

[14]谢高地,鲁春霞,成升魁.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J].资源科学,2001,23(6):5-9.

[15]欧阳志云,王如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价值与可持续发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22(5):45-50.

[16]赵海兰.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与价值评估研究进展[J].生态经济(中文版),2015,31(8):27-33.

[17]冯剑丰,李宇,朱琳.生态系统功能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辨析[J].生态环境学报,2009,18(4):1599-1603.

[18]De Groot R S,Wilson M A,Boumans R M J.A typology for the classification,description an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functions,goods and services[J].,2002,41(3):393-408.

[19]Fisher B,Turner R K,Morling P.Defining and classifying ecosystem services for decision making[J].,2009,68(3):643-653.

[20]谢高地,甄霖,鲁春霞,等.一个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2008, 23(5):911-919.

[21]张彪,谢高地,肖玉,等.基于人类需求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6):68-71.

[22]李琰,李双成,高阳,等.连接多层次人类福祉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框架[J].地理学报,2013,68(8):1038-1047.

[23]Pearce D.Valuing the environ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Case Studies[M].UK:Elgar,2002.

[24]欧阳志云,王如松,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1999, 10(5):635-639.

[25]杨光梅,李文华,闵庆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国外学者观点[J].生态学报,2006,26(1):205-212.

[26]谢高地,张钇锂,鲁春霞,等.中国自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J].自然资源学报,2001,16(1):47-53.

[27]鲁春霞,谢高地,肖玉,等.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J].生态学报,2004,24(12):2749-2755.

[28]闵庆文,谢高地,胡聃,等.青海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J].资源科学,2004,26(3):56-60.

[29]赵同谦,欧阳志云,王效科,等.中国陆地地表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4):443-452.

[30]赵同谦,欧阳志云,郑华,等.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04, 19(4):480-491.

[31]谢高地,鲁春霞,冷允法,等.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2):189-196.

[32]谢高地,张彩霞,张雷明,等.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改进[J].自然资源学报,2015(8):1243-1254.

[33]张振明,刘俊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学报,2011,31(9):1835-1842.

[34]赵景柱,肖寒.生态系统服务的物质量与价值量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0,1(2):290-292.

[35]张立伟,傅伯杰.生态系统服务制图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4,34(2):316-325.

[36]马凤娇,刘金铜,A.Egrinya Eneji.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文献现状及不同研究方向评述[J].生态学报, 2013,33(19):5963-5972.

 
卢婷,姚娟
《农业展望》 2018年第04期
《农业展望》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