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中国马铃薯主食产业化现状及未来展望

更新时间:2009-03-28

马铃薯主食产业化战略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确保农民持续增收、改善膳食结构和增强人民体质健康具有重大意义。近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2016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 《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中均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马铃薯主食化”。2016年初,农业部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开启了我国马铃薯主食化战略新篇章。马铃薯主食产业化,就是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研发出适合国民饮食习惯的中式马铃薯主食产品如馒头、面条等,从而实现以马铃薯作为主食之一,促进马铃薯产业向马铃薯主食产业的跨越发展[1]。本研究分析了我国马铃薯主食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制约因素,对其未来前景予以了展望。

1 中国马铃薯主食产业化发展现状

1.1 马铃薯生产现状

1.1.1 总产量和种植面积稳定增长

精品图书、优质期刊是传播艺术思想、宣传文化理念和展示艺术成果的重要途径。北京拥有600余家出版物印刷企业,年承印图书近10万种,多色彩色印刷总量近1万对开色令,是单色印刷量的近4倍。工艺领先、质量上乘的精装图书,高档的彩色期刊,不仅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成果的展示提供了重要舞台,而且其自身的精美设计和制作就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内容,精品印刷成为出版印刷的主旋律。

近年来,中国多个城市陷入“雾霾危机”。汽柴油燃烧产生的尾气已成为城市占比最高的污染源,尤其是货运业的原油消费量惊人,发展新能源货运势在必行。在“2016年全国货运行业年会”上,众多专家讨论了物流电动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随着环境污染加剧和电商快递业务转型升级,新能源物流车(electric logistics vehicle,ELV)逐渐成为物流公司的首选[1-2]。科学合理的充电站选址对于ELV能否满足客户个性化配送服务来说至关重要,对物流企业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规模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成为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马铃薯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稳定增长。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数据,2005—2014年,中国马铃薯播种面积增加了76.4万hm2、总产量增加了2 465万t。2010—2015年,中国马铃薯年均播种面积为542.5万hm2、年均产量为8 852.4万t,分别比2005—2009年增加了44.2万hm2和 1 647.6万t,增幅分别为8.9%和22.9%。虽然,2006年中国马铃薯播种面积和产量曾经出现迅速下滑,但从2008年开始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1.2.2 马铃薯主食产品加工技术及产业化现状

我国马铃薯生产根据气候和种植条件可分为北方一季作区、西南一二季混作区、中原二季作区和南方冬作区四大区域。其中,北方一季作区包括甘肃、内蒙古、黑龙江、陕西、山西、河北、吉林、辽宁、宁夏、青海和新疆,其马铃薯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1/2,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产区;西南一二季混作区包括云南、四川、贵州、重庆和西藏,其马铃薯种植面积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目前约占全国的2/5;中原二季作区包括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其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小,仅占全国的5%左右;南方冬作区包括福建和广东,其利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主要是用于早熟鲜食用和出口贸易,种植面积占全国的7%左右[2],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

为了验证所提出的新型SPAD结构的优点,我们结合TCAD仿真和理论计算对该SPAD结构和传统P+/Nwell结构[5]的光子探测效率和暗计数率两个最重要的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

1.1.3 生产区域相对集中

近年来,我国马铃薯播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加,然而单产水平依然较低,且增长幅度较小。据FAO数据,2010—2014年,中国马铃薯平均单产为16.3t/hm2,最高纪录为17.1 t/hm2,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远低于马铃薯生产先进国家水平,如美国2014年为47.2 t/hm2。因此,我国马铃薯单产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1.2 马铃薯主食产品生产加工现状

带着问题,翻阅国内外相关研究,刘延锦发现,一个良好的营养模式,不仅可以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风险,还可以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满意度、提高生活质量。

脱毒种薯应用未普及、优质马铃薯品种的缺乏等制约了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一是缺乏优质的脱毒种薯。由于我国有关种薯的行业标准和法规还不够健全,马铃薯种薯质量检测和认证体系也不完善,致使马铃薯种薯市场缺乏秩序,影响了优质脱毒种薯的推广。而同时很多农户由于习惯或者为了节约成本使用自留种,而自留种易发生病害,使得马铃薯品质变差、产量下降。二是缺乏优质的马铃薯品种。一方面,缺乏与各生产区域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相契合的优质马铃薯品种,如北方的旱作区缺少抗旱的马铃薯品种,南方种植区缺乏抗病品种的培育等,使得马铃薯单产无法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我国马铃薯多以菜用品种为主,缺乏用于加工的品种。

面对新常态下食品安全监管形势的新状况、新要求,该科不断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机制体制,做到以制度促规范,以制度促工作。在食品生产环节初步完成“食品生产企业追溯体系”建设,不断强化获证食品企业事中事后监管;在食品流通环节建立“食品风险分类管理机制”;在餐饮服务环节推行“标准图示法”和“明厨亮灶”工程;在保健食品环节实施生产企业量化分级管理,制定《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建立专业化的良好生产规范(GMP)检查员队伍。积极推进食品安全三级网络建设,建立村居监控点和食品安全协管队伍。积极完善食品安全应急体制建设,制订《静海区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多次开展应急演练。

1.1.2 平均单产水平较低

长期以来,我国没有关于马铃薯主食产品的相关技术,随着马铃薯主食产业化的持续推进和研究的逐渐深入,我国马铃薯主食化的加工技术从 “四无”变为 “四有”,拥有了马铃薯中式主食产品以及相关的技术评价方法、专用设备、核心关键技术,大大减少了我国马铃薯主食产业化过程中的障碍。目前我国已研发出两百余种马铃薯主食产品,种类还在不断丰富,马铃薯的添加比例也在逐渐优化。

在马铃薯主食产业化项目的推动下,试点的九省七市中进行马铃薯主食开发的企业超过200家,其生产由马铃薯加工正逐步向马铃薯主食加工转型。

1.3 马铃薯主食产品消费现状

自古以来,由于饮食习惯,我国除少数地区以马铃薯作为主食外,大部分地区的居民是以米面为主食,而马铃薯主要用作蔬菜食用。马铃薯主食产业化战略提出以来,为响应国家号召,相关部门在全国多地进行了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宣传推广,举办了以马铃薯营养为主题的宣传,开展组织了多次马铃薯主食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等活动,编印出版了马铃薯主食加工系列丛书,以引导群众消费马铃薯主食产品。而随着近年来健康饮食的兴起,居民消费观念发生了转变,马铃薯营养全面的特点正好满足了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目前在一些大型的超市都能买到不同种类的马铃薯主食产品,但由于马铃薯馒头的价格是传统馒头的1.5倍,价格高依然是目前我国马铃薯主食产品消费市场的突出问题。

1.2.1 马铃薯主食产品种类

6)AR技术为商业提供便捷的销售方式。可口可乐、星巴克、宜家等商家以AR技术做出一系列具有互动性的广告并拉近消费者的距离,AR技术将颠覆传统广告行业[2]。

2 中国马铃薯主食产业化制约因素

2.1 尚未形成规模化种植

目前,由于加工设备、技术以及加工规模的限制,我国高质量马铃薯全粉的生产能力不足,与进口全粉相比,国内全粉价格偏高,马铃薯初级加工产品全粉、淀粉、生粉等价格为1.2万元/t左右,是面粉的3倍,导致制作马铃薯主食产品的成本居高不下,从而使得马铃薯馒头、面条等主食产品的价格偏高,与小麦馒头等传统主食相比高1.5~3倍,大大超出了普通居民家庭的消费预期。

2.2 缺乏优质脱毒种薯和品种

自马铃薯主食产业化战略提出以来,研究人员逐渐克服了马铃薯主食产品发酵难、成型难、口感差等一系列问题,研制出了第一代马铃薯馒头,即马铃薯全粉含量为30%的馒头,并实现了马铃薯馒头类主食产业化生产[3]。与普通小麦馒头相比,马铃薯馒头更有嚼劲,且具有马铃薯特有的风味,营养更加丰富,也更为健康。目前我国推荐的马铃薯主食产品主要有符合我国居民饮食习惯的马铃薯馒头、面条、米线和馕等具有地域特色型主食产品、马铃薯面包和月饼等休闲食品以及马铃薯速食酸辣粉等速食食品。

2.3 马铃薯主食产品价格偏高

我国马铃薯种植主要是以分散式种植为主,很多地方农户种植马铃薯都是自给自足,难以推广和实施标准化生产以及形成品牌。而且,马铃薯的分散式种植也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生产机械化进程。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我国马铃薯机耕水平不足40%,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75%的机械化水平[4],主要生产环节仍以人工为主,其中机播、机收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仅为10%[5],有的地区如云南、甘肃,由于其特殊的地形等因素,马铃薯总体机械化水平仅1%左右。种植方式落后、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严重制约了我国马铃薯产业化发展。

2.4 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虽然多年前在国际上马铃薯就被赋予了主粮地位,但我国却没有给予马铃薯主粮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马铃薯主食产业化的顺利推进。一是除了部分马铃薯原种享受生产补贴外,和粮食相关的一系列国家优惠政策都没有享受到,使得我国马铃薯产业无法获得进一步提升;二是国家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中的粮食并没有包括马铃薯,仍局限在传统的三大主粮,故无法享受国家的扶持优惠政策;三是将马铃薯按照国内惯用的以马铃薯重量的5∶1折算成主粮,尽管将马铃薯作为粮食进行了统计,但是却未按照国际上通用的统计方法进行计算,无法真正体现出马铃薯的优势和价值。

2.5 消费者对马铃薯主食的认识水平不高

中国以稻米和小麦为主食的饮食习惯历史悠久,马铃薯作为主食产品被消费者广泛接受和认可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马铃薯在国内一直都是作为蔬菜鲜食和休闲食品食用的,实现马铃薯主食产业化的关键就是以马铃薯为原料的主食食品需符合消费者的口味和习惯,能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和认可。此外,马铃薯的人均消费量也是其主食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受我国饮食习惯等影响,目前我国马铃薯人均消费量仅为30 kg左右,与西方国家相比明显偏低。

3 中国马铃薯主食产业化发展展望

3.1 马铃薯产量增长潜力大

3.1.1 马铃薯种植面积具有扩大潜力

一是在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区推广种植马铃薯。近年来,为缓解该地区生态继续恶化的趋势,对其现有的种植模式进行调整,大力发展节水作物。马铃薯具有耐旱、耐贫瘠、水分利用率高的特点,因此,依托马铃薯主食化项目,在河北衡水建立了马铃薯替代高效节水种植示范基地,对马铃薯的种植进行节水高效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在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区,完全雨养条件下马铃薯单产可达27 t/hm2[6]。二是利用南方冬闲田进行马铃薯种植。我国南方冬闲田地面积为2 360万hm2左右,冬作马铃薯一般是当年10—11月播种、次年1—3月收获,约1/4的南方冬闲田可用于冬作马铃薯的种植[1]。目前,广东主要是利用冬闲稻田种植马铃薯;福建冬作马铃薯种植主要包括稻田冬种和旱地早春种,一般是在春节后收获;广西区别于前面两个地区,主要是在果园林地中套种,包括火龙果 (或香蕉)与马铃薯套种等[7]。三是西北干旱区适宜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马铃薯种植。根据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思路,可适当增加马铃薯种植面积,并通过新品种的引进和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的指导,实现马铃薯产量的持续提高。

3.1.2 马铃薯单产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通过脱毒种薯的推广、马铃薯栽培技术的提升和耕种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等,我国马铃薯单产有望大幅度提高。一是普及优质脱毒种薯,极大地提升我国马铃薯的单产和质量。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脱毒种薯的田块比未使用脱毒种薯的田块最高能增产50%左右[8],而且使用脱毒种薯能够改善马铃薯的品质,同时还能够提高商品薯率。二是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升马铃薯单产。目前,我国马铃薯的生产机械化程度严重滞后,农业农村部提出 “到2020年,各个主产区马铃薯种植和收获的机械化水平均提高到30%以上,综合机械化水平突破40%”的发展目标。已有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机械化播种每公顷可以省种150 kg,机械化收获每公顷可减少损失450 kg、减少伤损300 kg,而利用机械化栽培,每公顷可增产3 750 kg[4]。而在播种面积与单产均稳步提升的作用下,马铃薯产量将稳步增加。

3.2 马铃薯主食产品加工潜力巨大

随着主食产业化战略的持续推进,我国马铃薯主食化加工技术和装备不断取得新突破,马铃薯主食产品种类也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已成功开发出一系列的马铃薯主食产品,包括马铃薯面条、馒头等符合我国居民饮食习惯的主食产品,马铃薯米线、馕等带有地域特色的主食产品和马铃薯面包、糕点等休闲食品,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马铃薯加工品种类[9]。自马铃薯主食产业化战略提出以来,我国提出了2.5∶1的马铃薯营养当量系数和马铃薯主食产品的鉴伪方法用于对马铃薯主食产品及加工原料进行评价筛选,创新了制作马铃薯馒头和面条等中式主食产品的相关技术,并发明了一系列的配套设备,克服了中式马铃薯主食产品加工中的瓶颈,建立了马铃薯主食加工系列生产线,促进了马铃薯主食规模化、自动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的实现,显示出我国马铃薯主食产品巨大的生产加工潜力。

3.3 马铃薯主食产品消费潜力巨大

据FAO数据,50多年来我国马铃薯消费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仍然远低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马铃薯消费水平,2011年中国人均马铃薯消费量为41.2 kg左右,同期欧洲国家人均马铃薯消费量已达到84.16 kg,因此我国马铃薯消费量还有很大增长空间。据估计,未来我国马铃薯消费量将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10]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消费理念的转变,人们更加注重饮食健康,从被动选择吃饱到主动追求吃好,而在国家的大力宣传和积极引导下,消费者对马铃薯营养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入。马铃薯脂肪含量低,属于低脂肪食品,且营养价值丰富,有 “地下苹果”之称,是公认的全营养食品,不仅有传统主食作物的营养成分,也含有水果蔬菜中的大部分营养成分。一是富含人体所必需的膳食纤维、维生素C和维生素B以及传统三大主粮所不含有的胡萝卜素等,易于消化吸收[11];二是富含蛋白质及多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含量远高于小麦和稻米。此外,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使得许多居民更多地选择方便速食产品和半成品,为马铃薯速食产品和半成品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如以马铃薯粉为原料的速食酸辣粉、包装好的土豆丝和土豆片等马铃薯半成品。同时,随着近年来人口增长和城镇化的推进,西式快餐店也不断增加,冷冻薯条的消费也将随之有所增加。

具有恒励磁极的交流电动机尚有同步电动机和电机本体之别,电机本体源自改革换向器的直流电动机[1],它与同步电动机同样都包括分别置于定子和转子上的电枢和恒励磁极两大主要部件,但电机本体上必备由刷座(刷握盒)发展而来的磁极检测单元[2],同步电动机与电机本体的区别就在于同步电动机本无磁极检测单元。广义直流电动机正是凭借电机本体上必备的磁极检测单元,使他控变频器转变为自控变频器,亦即广义直流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在运行中皆遵循自控变频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陈萌山,王小虎.中国马铃薯主食产业化发展与展望[J].农业经济问题,2015,36(12):4-11.

[2]农博网.马铃薯优势区域布局规划 (2008—2015年)[EB/OL].(2009-02-19)[2018-01-12].http://seed.aweb.com.cn/2009/0219/135346590.shtml.

[3]马玉喜.我国马铃薯主粮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黑龙江纺织,2016(3):26-27.

[4]史明明,魏宏安,刘星,等.国内外马铃薯收获机械发展现状[J].农机化研究,2013,35(10):213-217.

[5]周玉华,刘汶树,张先锋,等.西南地区马铃薯生产机械化与产业发展战略[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10):6.

[6]杨雅伦,马云倩,孙君茂,等.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区马铃薯主粮化综合效益评价[J].农业展望,2017,13(9):62-68.

[7]高明杰,罗其友,张萌,等.2017年中国南方冬作区马铃薯产销形势分析——基于广东、广西和福建的调研[J].农业展望,2017,13(4):37-39.

[8]王拴福.马铃薯退化与脱毒种薯应用[J].种子,2014,33(2):125-126.

[9]孙君茂,郭燕枝,苗水清.马铃薯馒头对中国居民主食营养结构改善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5,17(6):64-69.

[10]王秀丽,马云倩,孙君茂.中国马铃薯消费与未来展望[J].农业展望,2016,12(12):87-92.

[11]庞昭进,郭安强,杨建忠,等.关于马铃薯主食化的思考[J].河北农业科学,2017(5):1-3.

 
逄学思,曲峻岭,郭燕枝
《农业展望》 2018年第04期
《农业展望》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