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细菌丛生还致癌?对筷子,莫怠慢!

更新时间:2009-03-28
 

如今大家越来越关心食品安全和营养,但是看了那么多食物营养搭配和食品安全科普,知道了怎么吃和吃什么,你就真的安全了吗?小心隐藏在身边沉默的危险,比如每天和你的食物亲密接触的——筷子。

餐桌助手细菌丛生

作为我们忠实的餐桌助手,每天都先接触食物的筷子安全系数其实并没有那么高。根据饮食行业餐具细菌的调查报告显示,餐饮行业筷子样品中均有细菌生长,每双筷子菌落数平均为25610个,最高可达30128个,致病菌检出率为5%。

那是不是用一次性的筷子就能解决问题了?根据一次性筷子的细菌污染调查显示,一次性筷子的细菌检出率为97.5%,与普通筷子的细菌检出率并无显著性差异,细菌菌种分布情况也基本相同。但与消毒回收筷子相比,一次性筷子的细菌检出率、细菌种类和硫化物的含量均较高。这意味着一次性筷子还没有消毒回收筷子干净呢。

学生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并获得经济回报的同时,真实的以企业员工身份参与工作,充分锻炼自身职业素养与职场沟通能力。在工作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实战运用,并不断将技术知识不足反馈到专业学习中,实现“工学交替”的真实学习环境。

挑选、保养和清洁有技巧

为什么充满安全隐患的筷子一直隐藏在我们身边?不要怪筷子,因为可能是我们自己使用不当造成的。一项在商场的随机调查显示,大部分人使用筷子并没有明确的年限,一般是用坏了才会买新的。一双筷子使用5~6年的,大有人在,而这样的使用方式显然是不安全的。那么,我们该如何挑选、保养及清洁我们的筷子呢?

保养:新买的筷子要先用自来水清洗干净,再用洗洁精清洗,最后用沸水煮半小时消毒。竹筷子要仔细刮掉细刺,如有异味,可用醋泡半小时或用茶水煮半小时。

此外,很多人认为“裸色”筷子卫生又环保。事实上,如果不涂上一层生漆,筷子反而更易吸收水分、磨损开裂,使食物残渣残留在缝隙中,导致细菌滋生。而涂上生漆,如同给筷子上了一层“保护膜”,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从而降低细菌滋生的风险。

传统媒体时代,媒体尽管对政策进行报道和解读,但对政策决策过程保密,缺乏与受众的互动,极少反映大众政策诉求(见图7),存在政策信息鸿沟。新媒体工具出现后,政府决策过程主动或被动曝光,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政策信息落差减少,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壁垒逐渐弱化,各类利益诉求、意见建议等得以呈现并整合。

3.2 坚定信心,抢救老园 全市现存梨园已过盛果期,有的甚至处于撂荒状态,管理粗放,挖除重建费工费力且存在连作障碍问题。亟需采取高接换头、修剪更新、病虫防治、加强水肥等措施进行更新复壮,一两年之内即可结果。同时,对现存的老遗生、水遗生梨园,更要精心管护,保留种质资源。

挑选:竹筷、木筷等天然材料的筷子无毒无害,也很环保,最为实用。不过应避免使用颜色亮丽的彩漆筷子,因为涂料中的重金属铅及有机溶剂苯等物质具有致癌性,会严重危害人的健康。相比之下,竹筷物美价廉,易于定期更换,所以日常饮食首选竹筷。

其中:Iα-1, 4和 Iα-1, 6分别代表淀粉分子中 α-1,4键(大约5.11×10-6)和α-1,6键(大约4.75×10-6)在核磁共振图谱中所代表峰的积分面积。

清洁:很多人在家洗筷子时很“豪爽”,在水龙头下搓得哗哗响,然后往筷子筒里一插就算洗好了。这样搓洗的过程会给筷子留下深深浅浅的伤痕,使筷子表面变得粗糙,甚至开裂变形,极易藏污纳垢,成为大肠杆菌、幽门螺杆菌等有害菌的温床。如果筷子出现弯曲、变形,看上去很潮湿或闻起来有明显酸味,都是受污染或过期的标志,不可继续使用。

大家可能会发现,普通的筷子,使用3~6个月之后,颜色就会变深。其实这时的筷子本身的性质也在发生变化,颜色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细菌的长期堆积。所以,“筷”患还需快换,大家的筷子最好半年一换。也建议家庭中的筷子专人专用,以免细菌在家人之间传播。

清洗筷子时,首先要把筷子表面冲净,再用洗洁精仔细搓洗筷子,洗完后沥干水渍才能放入筷子筒。放置时,最安全的方法是筷子偏小的那头朝上,这样有利于水分蒸发,不易发霉。另外,筷子筒要置于阴凉通风处,最好每周清洗消毒一次。

“筷子致癌”是夸大其词

筷子上的细菌种类繁多,其中的确可能包括黄曲霉菌,但是一些文章中就此说筷子会致癌,就有些夸大其词了。

首先,癌症本来就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有遗传等内在因素,有致癌物接触等外在因素。有的接触可能要有10年甚至几十年的作用,癌变才会产生。短短接触黄曲霉菌几个月,就惶惶不可终日,未必太小看自己的身体了。而且,比起担心筷子,戒掉烟和不良生活习惯对抗癌似乎更靠谱。

其次,黄曲霉菌本身并不会致癌,真正有致癌作用的是黄曲霉毒素。而让霉菌产生毒素并没有那么容易,第一,这个菌要有产毒基因;第二,要有适宜的环境,温度、湿度、酸碱度一个都不能少;第三,毒素不是从天而降,需要有营养物质。筷子上的营养跟花生和大米相比实在差得远,如果真的害怕黄曲霉毒素,不盲目购买或自制“土榨油”才是正确的方式。至于说筷子上的黄曲霉,并不用太过担心,按照上面提到的挑选、保养和购买方式去操作就好了。

 
亢涵
《农民文摘》 2018年第05期
《农民文摘》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