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用真情拥抱大草原 —— 评歌舞 剧《我的乌兰牧骑》

更新时间:2009-03-28

2018年8月7日,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再次作为第十五届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优秀剧目在开幕式上上演。《我的乌兰牧骑》是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内蒙古乌兰牧骑成立60周年,由锡林郭勒盟民族歌舞团打造的民族歌舞剧。舞剧以乌兰牧骑在锡林郭勒草原诞生及发展历程为题材,通过歌舞等表现形式,诠释了乌兰牧骑人不忘初衷的精神。每一个人都有梦想和选择,这也许就是伴随他一生的奋斗和追求。乌兰牧骑人选择了乌兰牧骑,这就是他们的理想,也是他们为此而奋斗一生的不懈追求。

一、讲述乌兰牧骑自己的故事

乌兰牧骑成立初期,交通极其不便,尤其是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地域辽阔,人口分散。农牧区的文化生活非常贫乏,党的方针政策也很难及时地传达到农牧民群众之中。农牧民群众文化生活更是不能得到满足。那么乌兰牧骑的到来无疑是给草原带来了甘露、带来了欢乐。

治愈:患者咳嗽、咳痰、气短、体温等临床症状均恢复正常,肺部啰音消失,影像学检查肺部炎症全部吸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好转:患者咳嗽、咳痰、气短、体温等临床症状均减轻,肺部啰音好转,影像学检查肺部炎症大部分吸收;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任何改变甚至加重[7]。治疗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的心里也怀揣着一个艺术梦想,对乌兰牧骑有着憧憬和向往。同时也深受乌兰牧骑的艺术熏陶和精神感染,从而走上艺术道路并成长为一名艺术理论工作者。在观看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时,被重现的那个年代的舞台场景深深打动,不禁燃起青春的回想和激情。

《我的乌兰牧骑》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以乌兰牧骑60年光辉历程为题材的舞台剧。此剧以写实、朴素而自然的笔触,讲述了主人公那日苏在乌兰牧骑的成长经历。通过观众熟悉并喜爱的歌舞表演形式,讲述了乌兰牧骑诞生以来,始终以演出、宣传、辅导、服务为根本宗旨,深入牧民中传播社会主义文化,被农牧民亲切地称为“玛奈乌兰牧骑”的发展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还指出:“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为乌兰牧骑今后的创作指明了方向,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核心内涵。乌兰牧骑60年来创作演出的作品都是发自肺腑,反映的都是人民幸福生活,是扎根民族沃土,能够与农牧民群众产生情感共鸣和陶冶情操之作。如:歌曲《我们是文化轻骑队》《金色的边疆我的家乡》《弹起我心爱的好必斯》《内蒙古好地方》《牧民歌唱共产党》《在那百花盛开的草原上》舞蹈《巡逻之夜》《为祖国锻炼》《接好套马杆》《筷子舞》《孟克珠岚》《顶碗舞》《彩虹》《嬉水姑娘》等都出自乌兰牧骑。同时也培养造就了一大批艺术家、艺术人才和优秀经典作品。他们的艺术根基是在大草原,他们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就是大草原。因此可以看出,牧民与草原上的乌兰牧骑鱼水情深、紧密相连。

二、草原文化是乌兰牧骑创作的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回信中指出:“60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这是习总书记对乌兰牧骑精神的赞扬。

乌兰牧骑诞生在内蒙古大草原,是草原的甘泉滋养抚育他们成长。他们是用真情去爱农牧民群众,敞开怀抱去拥抱大草原的人。此剧也正是以那日苏的少年、青年、壮年,一直到老年,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乌兰牧骑人的生活成长和始终战斗在乌兰牧骑第一线的经历,印证着乌兰牧骑60年的光辉历程,印证着几代乌兰牧骑人共同谱写出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赞歌。

企业存在的意义,就是获益。如果一个企业无法正常获利,那必然无法经营,面临着破产倒闭的风险。换句话说,企业要想继续经营,必须使企业在经营时获得相关利益,来维持企业的运转。在企业的发展中,财务会计的存在是整个企业财务正常运行的前提。这就要求财务会计利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准确掌握财务支出的程度。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电算化已经逐步应用到大多数企业的财务计算中。企业日常的资金流动(如月度或年度结算),通常由财务人员进行汇总统计。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日通常允许财务会计计算[2]。

再随作者的妙笔看下去,戴着耳机的女士站在电梯唯一的按钮位置前,小男孩和其他人无法操作按钮,梯内梯外的人都很着急。也许过了七八秒,时尚女士得意地笑了,笑容中凝固了尴尬难堪的风景。文中后一部分的“电梯心理学”也很耐人寻味。尤其是文章最后一句,巧用诗句,又带有哲理和杂文气息。“你在电梯里看风景,看风景的人也在电梯里看着你。”

无边的草原上刮起了一阵阵的白毛风,寒风凛冽中一辆勒勒车载着一支刚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的乌兰牧骑,由远而近艰难地行进在漫天飞雪的茫茫夜色中。画面渐渐变得清晰,依稀可见队长钢普力布率领着乌兰牧骑的队员们,要到一个偏远牧点去演出。歌舞剧一开场就将乌兰牧骑深入基层长途跋涉的情景展现在舞台之上,刻画了一代乌兰牧骑人坚持文艺为人民群众、服务于基层牧民生活的宝贵精神及大爱情怀。

三、乌兰牧骑人的不悔选择

《我的乌兰牧骑》以新老两代乌兰牧骑队员的团聚为结局,象征着在新时代,乌兰牧骑应秉持传统,不断创新,紧跟时代步伐,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道路,将乌兰牧骑精神继续发扬光大。乌兰牧骑事业是乌兰牧骑人的不悔选择,乌兰牧骑人选择了这份事业,也就选择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我的乌兰牧骑》用诗意的叙事和朴实无华的表演诠释了乌兰牧骑人的不悔选择。该剧的勒勒车道具、服装等年代感与整体舞台画面和谐,有朴实之美并兼具时代审美感,是一部乌兰牧骑人演乌兰牧骑的有真情实感的剧作。该剧中还穿插了乌兰牧骑演出的经典舞蹈《挤奶舞》《剪羊毛》等,把草原文化特有的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有反映乌兰牧骑服务群众送图书,放映幻灯片,给牧民理发等场景,概括了乌兰牧骑办队的宗旨。在结尾大合唱《乌兰牧骑之歌》中唱道:“我从草原走来,我从沙漠走来,我是沙漠甘泉。我从马背上来,我从毡包里来,生活源远流长,艺术四季花开,哪里需要到哪里去,无私奉献本色不改,送歌献舞为人民,我们是乌兰牧骑新一代。”诠释出乌兰牧骑对草原的热爱、对农牧民群众的情谊、对这份事业的坚守和奉献,以自己的行动推动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也升华了该剧的主题。

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是一部令人心灵为之震撼的成功作品,但笔者认为这部歌舞剧在艺术上还有提升空间。第一,剧中那日苏、队长钢普力布等都有独唱、对唱的唱段,但是部分歌词写得太满、太散,似心理描写,又不是心理描写,歌唱旋律写作也非西洋歌剧宣叙调的手法,所以音乐与唱词结合不够贴切流畅,演员的演唱受到很大的局限。第二,演员还需加强演唱基本功训练。保持良好的形体以塑造完美的舞台艺术形象。第三,对白偏多,影响歌舞剧的艺术气氛渲染,同时要加强歌舞剧中舞蹈与歌唱的结合,使结构更加合理。第四,道具手表、乌兰牧骑队旗等细节还缺乏年代感,20世纪50年代队旗应采用繁体字书写。第五,舞美制作运用科技手段将舞台塑造成一个框架结构,似有天地之分、大雪纷飞、繁星闪烁的穹庐状,但是观感压抑,舞台画面不敞亮,缺乏对草原唯美意境的整体表现。

 
赛罕
《内蒙古艺术》 2018年第04期
《内蒙古艺术》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