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合唱教学与视唱练耳教学互助式应用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视唱练耳课是音乐教育领域的一门必修基础学科,通过唱与听来培养学生的音准感与节奏感。合唱课是艺术院校音乐专业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会影响大学生的审美能力、表演能力、感知能力。结合视唱练耳的教学与合唱课教学特点,从课堂实际出发,探索总结,通过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对音乐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是合唱教学与视唱练耳教学互助式应用研究向着规范、科学、系统的方向前进的有效途径。

一、视唱练耳与合唱的教学特点、教学目的与两者互助式教学的可行性及其意义

视唱练耳是一门综合性的音乐训练科目,包括音程、和弦、调式、调性、节奏、旋律、视唱等,同时还包括了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表达等综合性练习。在视唱练耳的训练中必然融入歌唱的知识。视唱练耳与合唱虽然分属不同的领域,一个是音乐基础理论体系,一个是音乐表演艺术体系,但是两者之间充满了辩证的关系。视唱与合唱都是通过“唱”来体现,视唱练耳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客观存在着的音高与节奏的识记上面。现在出版的练声曲集,如著名的约瑟·孔空写作的给各声部练习用的练声曲,旋律优美流畅,富有很强的歌唱性。因此,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往往和合唱联系在一起。视唱练耳课针对了不同音乐专业的所有音乐类学生,不同音乐专业的学生对音乐技能的需求不同,所以授课目的和方法也不相同,越来越多的艺术院校都加强了视唱练耳课与合唱课的可行性合作。如内蒙古艺术学院的本科二年级视唱练耳课(90分钟的课程分为视唱与听写两部分)中,视唱部分让学生接触并演唱大量国内外以及内蒙古本土的优秀合唱作品。如黄自先生所作的四部混声合唱《旗正飘飘》是一首雄壮、富有战斗激情的优秀作品。全曲为回旋曲式结构,乐曲的第一插部短短的四句却使乐曲从主调b小调转到其平行调的属方向大调A大调。一、二句在原调主、属上停留。从第三乐句开始向A大调进行,加入了升G音。第四乐句终止于A大调主方向。因此,第三乐句处的转折显得非常重要。由于多数合唱者以首调听觉为主,这时歌曲需要男声声部有快速进入属方向首调的感觉,因此这就需要演唱者具有良好的调性感和快速转调的能力。这一句转得顺畅,女声的第四句旋律声部才能进行得更为肯定与完满,整体四个声部的和声也显得更为饱满和准确。由此看来,我们平时的合唱训练教学中始终不放松视唱练耳的做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运用视唱练耳的技能来认知、感悟合唱的美感和精髓,通过这样的接触练习刺激学生的多声思维与合作意识,并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多声部的视唱、合唱作品。好多非声乐专业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接触与练习了解和喜欢上了合唱这门声乐艺术,并积极参与到合唱团的排练与演出当中。内蒙古艺术学院的萨日朗合唱团中,吸收了好多如器乐、作曲、民族音乐理论等非声乐专业的学生,他们在合唱团中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合唱团有了新鲜的血液,也因为有了他们的加入,合唱团有了飞速的提高,在好多重大赛事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西安音乐学院合唱团在2010年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的合唱赛事中取得了银奖,决赛中,视唱练耳的比赛环节为最后的荣誉赢得了重要的分数,因此比赛之后,西安音乐学院的声乐专业的视唱练耳课程设置从原来的两学年增加至三学年,而且从第三学年起不再设置听写训练,全部以视唱训练为主。

二、视唱练耳与合唱教学互助式教学的实际情况调查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视唱练耳课侧重于技术技巧的训练,注重实用性与工具性,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关注。在现代的教育教学中,不应该将视唱练耳教学束缚于传统之中,应该将其解放出来,在音乐审美中赋予更多的人文特质,让学生在学习音乐技能的同时更会表达音乐和欣赏音乐。苏联著名音乐理论家、教育家阿·列·奥斯特洛夫斯基对视唱练耳教学的任务和目的给出了明确的解释,即“组织和发展学生的听觉能力,并积极地将其运用到表演实践与音乐创作中去”。合唱课通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多声思维,表达音乐形象。合唱课中的气息训练、声音训练、吐字训练、情感训练,是视唱练耳课很少触及的,而多声部音乐的正确体现需要较高的技术作为支持,既需要掌握声乐演唱的基本发声技巧,又需要掌握音准节奏等视唱练耳技能。 在合唱训练中,视唱练耳的能力问题直接会影响合唱的音乐效果。

场区位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之四川盆地东部,属川东弧形构造带的组成部分。本次勘察区域位于石柱向斜和羊角背斜交界带,桥子溪断层和磨子坝断层之间,岩层产状295°∠5°~12°。在西北区附近灰岩出露处测得两组构造裂隙:LX1:35°∠75°,局部裂宽0.2~3 mm,延伸长度3~5 m,间距1~3 m,局部有红黏土、水锈充填;LX2:122°∠78°,局部裂宽1~3 mm,延伸长度1~3 m,间距3~5 m,局部有红黏土、水锈充填。两组裂隙结构面结合程度均为差,属硬性结构面;岩层层面结合程度一般,属硬性结构面。

视唱练耳课中的多声部训练相对比较单一,多数课堂是以钢琴的多声音响为主,与实际音乐作品的联系相对较少,单一乐器不能满足学生对所有音乐要素的练习要求,引入实际合唱作品是学生掌握技术和音乐的一个桥梁,是合作能力培养的一个有效途径。而合唱课中,学生通过集体的合作演唱,彼此不断调整与平衡各个声部,体会和感受协和带来的美感,把丰富的多声织体用人声完美演绎后,对多声思维的实际音响概念会认识的更加清晰。

合唱排练中学生的识谱较慢,开始对一首新的作品总是会花费较长时间去熟悉新谱,学生对于调号复杂的旋律入调较难,尤其碰到变化音较多的旋律更是觉得吃力。合唱课的训练开始总是分声部练习,等各个声部熟练之后再集合整合,这样的方式听起来感觉准确性较高,其实这样的练习由于声部之间不具有独立性,当其他声部进入时,会不由自主地被带跑,抗干扰的能力较差就会破坏声部之间的协调、衬托与合作。由于律制的原因,某一个音在单声部旋律里与多声部织体里的音分是不同的,合唱的训练就是应该多个声部同步进行,这样才能及时地调整每个声部和声的准确性与协和性。

大都会博物馆转心瓶解说词链接:https://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48764;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发动机控制单元也会根据发动机的工作状况,做出对点火提前角的调整,以控制发动机保持在特殊情况下的工作。比如,当出现发动机输出功率、扭矩超出发动机的功率、扭矩需求时,控制单元除了对燃油喷射量进行调整外,还会推迟点火时刻来降低扭矩的输出。有时候,这种调整是为了发动机的扭矩输出更加平滑,如踩下离合器踏板时,为了离合器结合时动力输出的平顺性,控制单元往往要做出减少喷油量、推迟点火时刻的控制。但这种调整有时候受制于发动机电脑的控制逻辑,有时候不一定非常的合理。

三、视唱练耳与合唱教学互助式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应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市场人才培养需要,加大资源投入和校园建设。建设多媒体网络教室、旅游专业实验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以便于学生了解、学习和掌握旅游业前沿业务的流程,培养市场需要的旅游专业人才。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原有实训条件基础上,升级改造配备调酒、茶艺实训室、网络化数字语言实训室等,突出本地特色地位。

合唱进行中,队员的内心听觉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合唱的内在支配力量。演唱中,耳朵是唯一与别人配合的地方,耳朵使得合唱团成员会判断、维持、调整、确立自己的声音在整体音响中的平衡位置,这是合唱合作的最好媒介。如果只能听到自己的演唱而听不到其他声部,就谈不上合作。无法想象合唱进行中,合唱团成员无法预知将要发出何种声音,将会是怎样失去控制的声音。只有运用内心听觉才能唤起听觉表象,引导和控制自身的演唱,实现听觉、视觉、情感、思维、神经的高度协调。

目前,学生对合唱课与视唱练耳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合唱课与视唱练耳课的教材适用性还不够完善,大部分艺术院校在教材的选定方面比较单一,不同音乐专业的学生用的是同一本教材,教学过程中,由于教材的局限,无法针对不同音乐专业做针对性的练习,没有达到教材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专业技能有待提高,教学中没有认识到积极运用软件、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常规的视唱练耳教学方式对学生课外练习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趣味性。随着电脑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可以将文字、谱例、音响、视频、演出实况等相关内容制作成课件,这样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式使课堂信息的容量加大,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与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听觉练习也是视唱练耳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并运用到表演实践中是视唱练耳课的目的。多声部听觉是听觉训练中的高级内容,以整体音响为对象,将纵向的音响层层拨开来感受不同声部的线形旋律。视唱练耳课通过多声部重唱、多声部弹唱、多声部节奏听记、调内密集和弦与开放和弦连接听记、多声部旋律听记等形式的练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纵向思维能力,提高多层次节奏、和声、旋律的听觉能力,发展内心音乐听觉,综合提高学生的节奏节拍感、和声调性感及整体音乐感,真正做到以唱带听,以听助唱。

下面有几种学习方法与途径可供参考。

“唱”是视唱教学和合唱教学的共同基础,将每个学生与生俱来的乐器以歌唱的形式转化为音响。多声部弹唱即一人唱一个声部,弹奏一个或多个声部,要求兼顾不同的音高与节奏,要求琴声与人声完全融合,产生共鸣。合唱中的和声是通过其他人完成的,弹唱的过程中和声是通过自己完成,这样的训练方式使学生加强了手脚眼口的多部位协调能力。

1.多声部弹唱

目前很多高校在多媒体设备管理方面存在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的现象,多头管理、权责不清极易带来管理的真空现象,导致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和扯皮,影响管理效益。例如目前很多高校的多媒体排课职责由教务处担任,统一调度多媒体排课,多媒体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由信息化办公室统一负责,多媒体设备的采购工作由学校资产管理处负责;多媒体教室的日常清洁工作和开关门由学校后勤保卫处负责。上述分工带来的后果是:一旦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出现消极怠慢、推诿扯皮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秩序。

和声是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旋律的表现力,充实了乐曲的整体结构。把握每一个音程、和弦在合唱作品中的功能和布局,接触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作品对于理解音乐有着极大的意义。目前常用教材有许敬行的《四声部和声听觉训练》、张浩的《四部和声听觉训练教材》。和声音准就是我们熟知的纵向音准,是和声进行过程中各和弦音及和声声部在音准上的相对稳定性。和声听觉训练分调内的音程连接训练和调内的和弦连接训练,通过练习掌握和弦功能色彩的变化,调式内和弦间的稳定与不稳定,纵横线条的对立与统一,音响上的协和与不协和。不同的和弦排列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与和声色彩,如密集和弦音响浓厚、集中,开放和弦音响清澈、开阔。

3.毛蚴孵化 (miracidium hatching):毛蚴在日本血吸虫虫卵内完成胚胎发育后破壳而出的现象。

3.和声听觉训练

内心听觉是音乐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心理现象,是内心对音乐的节奏、音高、和声、织体、旋律等音乐要素的想象和思维活动。声乐界权威安东尼欧·可托尼提出:“记住,你必须在实际发出每一个母音之前,在思想上把它做出形并赋予它适当的色彩、音色和表情。”这就说明,内心听觉是声乐大师在声音训练方面采用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径。

节奏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源泉,是音乐表演中最有感染力的手段。节奏可以脱离音高单独存在,但是音高就无法脱离节奏单独存在。合唱作品中节奏既有横向的进行,又有纵向的对位,视唱练耳课中的多声部节奏训练是从听觉和演唱两部分进行,在平稳的不同节奏型的对比之下感受多线条的框架结构,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其中,立体化的节奏训练是将手脚等不同的发声方法结合起来,使学生从眼、耳、手、脚的同步进行中积极调动各个器官迅速反应,达到声音与动作的感觉在脑中得到保持,并发生内化记忆,使乐感得到完善。目前常用的教材有范建明的《节奏立体化训练教程》、张浩的《节奏训练教程》。不同肢体表现不同的速度、力度、节拍,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方式,用歌唱与身体表现多声部节奏,尤其是复合节奏节拍与交错拍子的练习。如一边歌唱一边拍出强拍,一边歌唱一边行走出重拍,一边歌唱一边做出变化节奏,一边歌唱一边打出固定节奏型等。

2.多声部节奏训练

4.多声部旋律训练

多声部旋律训练是将听写训练中节奏训练与音高训练融为一体,是听写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目前大多数艺术院校的多声部旋律听记主要以二声部为主,其中包括和声性的二声部与复调性的二声部。常用教材有上海音乐出版社的《二声部视唱教程》。当旋律演奏之后,要求学生做到迅速将谱面在脑海中成型,将即逝的旋律储存在脑中,达到背记的程度,这种音乐的储存记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是多声部旋律训练的必要条件。这项训练能够较为全面地提高学生对节奏、音高以及调式调性的掌握能力。

5.声乐练声曲的训练

练声曲教材是合唱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常用的教材有石惟正的《晨声69声字结合练声曲》、阿勃特的《声乐练声曲》等。其中有关呼吸和换气方面的练习很有必要运用到视唱的教学上,想唱好视唱曲,就一定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视唱时,运用歌唱的呼吸方法才能发出稳定而饱满的声音,才能轻松驾驭高音与低音。练声曲教材中有大量的力度变化练习,视唱教学中加入练声曲的练习,会加强学生总结强弱规律的能力,加强情感表达的能力。这样再碰到无力度、表情标记的视唱曲也能凭借经验给予完美的二度创作。对于视唱中容易出现的音准偏低、音准偏高、大跳音程音准不稳定等问题,练声曲中都有针对性练习,可供学生解决问题。

视唱练耳与合唱教学都是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准、速度等音乐元素来准确表达音乐形象,挖掘两门学科之间的共同点,以视唱练耳课的准确性来保证合唱课的专业性。尤其是两门学科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音准问题,要在互助式教学手段中去逐步提高和完善。通过合唱实际作品的引入来加强视唱练耳的音乐性与歌唱性,让枯燥的视唱曲目变成有完整音乐形象的艺术作品。通过视唱练耳课中记写训练让学生掌握较高的记谱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想象能力以及对音乐要素的综合分析能力,这样的互助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发现音乐美有很大的帮助及意义。利用交叉性的教学资源,在短而有效的时间内解决两门学科的重点与难点,获得更多的音乐信息。

根据两门学科的教学特点和实践内容,利用两者的互通互补性,使学生渐渐由低层次的学习进入到高层次的学习当中,最大程度上优化两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将两门相对独立的学科通过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支持,为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学拓展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尹正文.视唱练耳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孙从音.合唱艺术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

[3] 张淑芳.歌唱艺术与训练[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4]王国安.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墨日根高娃
《内蒙古艺术》 2018年第04期
《内蒙古艺术》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