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新发现的隋代《梁脩芝墓志》与中古安定梁氏

更新时间:2009-03-28

近读新出版的《珍稀墓志百品》一书,其中有一篇近年出土于西安地区的隋代开皇十三年的《梁脩芝墓志》[1],检诸正史,知此梁脩芝其人,正是入了《隋书·循吏传》的第一位传主“安定乌氏人”梁彦光。以墓志与史传互证,颇有值得梳理与解读的问题,遂就其仕宦履历与其家族世系以及中古安定梁氏的地望房支与播迁流徙等略事疏证。

一、梁脩芝墓志

《梁脩芝墓志》刊葬于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十一月廿四日。墓志石拓本高57、宽60厘米,未见墓志盖。墓志文共36行,满行35字,楷书,刻有阴线方界格。志石出土后流散于民间。谨将墓志文字释录如下:

隋故使持节柱国相州刺史华阳襄公梁史君墓志铭

公讳脩芝,字彦光,安定乌氏人。发系金天,流庆玉女,本枝同于嬴氏,胙土别于梁国。三后六贵之光荣,七序五噫之词气,固以昭彰图史,射越不穷。曾祖茂,魏镇西大将军、秦州刺史、临泾郡开国公。祖育,平西将军、华州刺史。父显,东雍州刺史、大鸿胪卿,赠开府仪同三司、泾荆二州刺史。女床丹穴,鸾凤连飞。悬圃曾城,琼瑶秀出。门容驷马,岂止于公;里号乘轩,更同苏相。公载营抱魄,阳舒阴惨。同人者形有,异人者精灵。幼著仁心,夙标智骨。言同帛曘,操等松寒。性理虚冲,襟神条畅。绿绮清英之妙,弦惊鹤儛;悬帐临池之巧,笔转鷰飞。初补大学生,寻除袐书郎。册府书渊,肆意研览。芳润咸尽,糟粕无遗。周元年,除舍人中士,转上士。周高祖爰始封唐,妙简僚佐,除鲁公府属。保定三年,稍迁小县伯下大夫。四年,除大都督,戎右下大夫。天和二年,转小驭下大夫,丁艰去职。公天经地义,至性过人。集蓼茹荼,哀瘠越礼。寻起复本官,仍授小内史下大夫,封埿握素,任典丝纶。燥吻濡翰,词同绮縠。除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乐部中大夫。发扬蹈厉,宾牟未知其理;硎鎗鼓儛,制氏不达其义。公性晓八音,洞明六律。若季子之听曲,风俗咸辩;同周郎之蹔顾,舛误必知。雅郑遂分,金石有序。建德三年,除御正下大夫。六年,从平东夏。以功授使持节、开府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封并州阳城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又授上开府。周武粤自蕃邸,肃缵皇极。公义则代臣,情同宛故,绸缪丹陛,出入青蒲。或昌言政治,或扬搉今古。抵掌盱衡,分霄达曙。贾谊之说神道,太宗前席;马援之论兵法,光武意同。而秉心淑慎,枢机谨密,问树不言,数马方对。每以谦撝下物,不持爵位骄人。故终高祖之世,克全荣宠。宣帝践祚,除华州刺史,改封梁州华阳郡开国公,邑一千户。百户旧封,听回授一子。大象初,治御伯中大夫。二年,授上大将军、御正上大夫,又进位柱国,除青州刺史,不之任。大隋受禅,除岐州刺史,增邑五百户,并前二千户。公务农劝学,恤老矜孤,举大纲而略细网,先德教而后刑罚。诚感征祥,化致清静,乃有瑞木连理,嘉禾合穗,巢鹊俯而可窥,驯鸠乳于寝室。事闻宸扆,发诏裦扬,赏以粟帛,用明劝奖。开皇五年,册拜赵州刺史,寻改授使持节相州诸军事相州刺史。十年,又除赵州刺史,还任相州。河朔漳滨,前卫后赵,远则袁曹递据,近则燕齐旧都。侠窟余民,奸豪不息。商渊大贾,狡猾难治。公励之以仁义,纠之以明察,威德兼宣,宽猛相济。莅任九载,风化大行。既而魏世两童,空闻遗药之语;尧年五老,终有入昴之期。以十三年六月九日寝疾薨于位,春秋六十。相杵之声,寂寥于里巷;墆粥之旅,罢散于旗亭。皇上追悼名臣,有加恒感,遣使吊祭,赐謚曰襄公,礼也。仍以其年岁次癸丑十一月丁酉朔廿四日庚申,厝于小陵原零泉乡黄渠里。五百岁有达者,已验今辰;三千年见白日,勒铭来世。其词曰:

根据学生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所反映的建议,笔者从课程设计、教材拓展、教学工具等多方面入手,调整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进行文化导入实验。

《易》曰贤人,《书》称畯德。惟公诞降,高明柔克。保姓受氏,承家开国。世有民英,咸为士则。爰初蒙幼,山下出泉。既升庠序,秉志精专。人同玉润,水类璧圆。离经鼓箧,操缦安弦。道艺内融,英华外发。剑气侵斗,珠精连月。志在崇让,心存去伐。谈足擘肌,文非次骨。一从宦伍,屡变朝衣。渊龙值跃,代马逢飞。宫台赞务,帷幄参几。鸣銮曳绶,若若騑騑。五运移序,千龄启圣。事夏迁虞,加荣锡命。礼数逾重,声明日盛。八翅飞州,六条斑政。前临柏柱,却走藂台。丹帷再辟,朱骖往来。惠风春动,爱日冬开。命殊金石,梦有琼瑰。反葬西京,游魂北帝。百年人尽,千秋泉闭。野旷风酸,松寒日翳。香名不朽,永垂来裔。

二、梁脩芝墓志疏证

梁脩芝即梁彦光,《隋书》卷七三《循吏传》与《北史》卷八六《循吏传》皆为之立传,两传记述略同。惟墓志作“讳脩芝,字彦光”,而本传皆云“梁彦光字脩芝”,盖脩芝当时以字行,而史传皆乙倒其名字作《梁彦光传》。为统一起见,本文在行文中皆以梁脩芝名之,而不再称梁彦光。

墓志与本传皆云梁脩芝为“安定乌氏人”。安定乌氏即今甘肃泾川县一带*[唐]李泰等著,贺次君辑校《括地志辑校》卷1“泾川安定县”曰:“乌氏故城在泾川安定县东三十里。周之故地,后入戎,秦惠王取之,置乌氏县”,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1页。,隋代以前之梁氏,皆称郡望为安定。梁脩芝墓志云“曾祖茂,魏镇西大将军、秦州刺史、临泾郡开国公。祖育,平西将军、华州刺史。父显,东雍州刺史、大鸿胪卿,赠开府仪同三司、泾荆二州刺史”。其世系与《隋书》本传比勘,墓志详而本传略,且有可纠补本传之误阙者:一是本传将曾祖茂误系为祖,并将祖育所任华州刺史一职又误系于茂;二是本传阙载祖育之事迹;三是本传载父显任“周荆州刺史”,而据志知为赠官而非实职。*《隋书》卷73《循吏·梁彦光传》云:“梁彦光字脩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父显,周荆州刺史”,中华书局校点本,1973年版,第1674页。《北史》卷86《循吏·梁彦光传》同。

关于梁脩芝的生平,志传相较,繁简各异,可互为补充。如志云其“幼著仁心,夙标智骨”云云,似虚浮套语,然观其本传,亦确有事迹可循。本传云:“彦光少岐嶷,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瘁不知所为,忽于园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咸异之,以为至孝所感。”[2]梁脩芝为治父病偶捡紫石英的至孝故事,恰是其“幼著仁心”之见证。本传又云“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3]。墓志则讲脩芝“性理虚冲,襟神条畅。緑绮清英之妙,弦惊鹤儛;悬帐临池之巧,笔转鷰飞。初补太学生,寻除袐书郎。册府书渊,肆意研览。芳润咸尽,糟粕无遗”。据此可知脩芝乃是雅擅乐声且书法妙绝,故得选入太学而补太学生。又据本传知脩芝补太学生“时年十七”,藉此可知魏朝任太学生的基本年龄及其学业艺技方面的基本规矩。脩芝以秘书郎一职为起家官,而后“周元年,除舍人中士,转上士。周高祖爰始封唐,妙简僚佐,除鲁公府属。保定三年,稍迁小县伯下大夫。四年,除大都督,戎右下大夫。天和二年,转小驭下大夫,丁艰去职”。本传所记略同而稍简约,未载其任舍人中士以及周高祖时鲁公府属、武帝时小县伯下大夫、大都督、戎右下大夫等职任。小县伯下大夫,为地官所属。《周书》卷五《武帝纪上》载建德二年三月“癸巳,省六府诸司中大夫以下官,府置四司,以下大夫为之官长,上士贰之”[4],则下大夫为小县伯官长。墓志云“公天经地义,至性过人。集蓼茹荼,哀瘠越礼。寻起复本官,仍授小内史下大夫”,本传所记略同。墓志又增载梁脩芝“除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乐部中大夫”。乐部,据《周书》卷五《武帝纪上》载:保定四年五月“丁亥,改礼部为司宗,大司礼为礼部,大司乐为乐部”[5]。为了说明梁脩芝的称职,墓志云“公性晓八音,洞明六律。若季子之听曲,风俗咸辩;同周郎之蹔顾,舛误必知。雅郑遂分,金石有序”,强调其通晓八音六律,因此能辨正舛误,序分雅郑。墓志云“建德三年,除御正下大夫。六年,从平东夏。以功授使持节、开府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封并州阳城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又授上开府。……宣帝践祚,除华州刺史,改封梁州华阳郡开国公,邑一千户。百户旧封,听回授一子。大象初,治御伯中大夫。二年,授上大将军、御正上大夫,又进位柱国,除青州刺史,不之任”。本传所记略同,且交代了脩芝“不之任”青州刺史的缘由是“属帝崩”。墓志云“大隋受禅,除岐州刺史,增邑五百户,并前二千户。公务农劝学,恤老矜孤,举大纲而略细网,先德教而后刑罚。诚感征祥,化致清静,乃有瑞木连理,嘉禾合穗,巢鹊俯而可窥,驯鸠乳于寝室。事闻宸扆,发诏裦扬,赏以粟帛,用明劝奖”。所记亦与本传基本相合,所不同的是墓志云梁脩芝在岐州的善政“事闻宸扆,发诏褎扬”,而本传则是记述高祖幸临岐州,下诏褒奖,且有诏书文字为证:

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兼领岐州宫监,增邑五百户,通前二千户。甚有惠政,嘉禾连理,出于州境。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乃下诏曰:“赏以劝善,义兼训物。彦光操履平直,识用凝远,布政岐下,威惠在人,廉慎之誉,闻于天下。三载之后,自当迁陟,恐其匮乏,且宜旌善。可赐粟五百斛,物三百段,御伞一枚,庶使有感朕心,日增其美。四海之内,凡曰官人,慕高山而仰止,闻清风而自励。”未几,又赐钱五万[6]

志传相较,自以史官的记叙更为精当允实。墓志云“开皇五年,册拜赵州刺史,寻改授使持节相州诸军事相州刺史。十年,又除赵州刺史,还任相州”。可以看出,在开皇五年至十年间,梁脩芝的职任徘徊于赵州刺史与相州刺史之间,尤其是在相州经历了从“改授”到“还任”两次任职。墓志亦专此说明相州为“河朔漳滨,前卫后赵,远则袁曹递据,近则燕齐旧都”,此地“侠窟余民,姧豪不息。商渊大贾,狡猾难治”,而梁彦光“励之以仁义,纠之以明察,威德兼宣,宽猛相济。莅任九载,风化大行”。虽然其描叙亦差合史实,然比较本传方能更清楚梁脩芝何以两任相州刺史的事由情状。本传云:

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7]

本传随之又例举了梁脩芝治理相州的具体措施,如招致山东大儒,每乡建立学校,以此教化百姓等,亦均为志文所不载。

墓志云“以十三年六月九日寝疾薨于位,春秋六十”,*《隋书》卷2《高祖纪下》载,开皇十三年“冬十月乙卯,上柱国、华阳公梁彦光卒”,“冬十月乙卯”盖误,当以墓志为准。中华书局校点本,1973年版,第38页。“皇上追悼名臣,有加恒感,遣使吊祭,赐謚曰襄公,礼也。仍以其年岁次癸丑十一月丁酉朔廿四日庚申,厝于小陵原零泉乡黄渠里”。本传复载其赠官“冀、定、青、瀛四州刺史”,并记其长子文谦、少子文让。长子梁文谦在隋开皇十五年拜上州刺史,炀帝时转饶州刺史,再任鄱阳太守。又征拜户部侍郎。辽东之役,领武贲郎将,寻以本官兼检校太府、卫尉二少卿。继而又领武贲郎将,为卢龙道军副。后缘杨玄感作乱连坐配防桂林而卒,年五十六。少子梁文让,初封阳城县公,后为鹰扬郎将。从卫玄击杨玄感于东都,力战而死,赠通议大夫[8]。据墓志铭文“反葬西京”及葬地“小陵原零泉乡黄渠里”,可知梁脩芝葬地位于隋代京城南郊大兴县地界。零泉乡黄渠里为隋代墓志铭中所见新的乡里名称,新出仁寿三年《皇甫紘墓志》亦云葬于“雍州大兴县零泉乡”[9]。笔者曾利用隋代墓志铭为基本素材,并结合传世文献与今人研究,对隋代两京统县所辖乡、坊、里、村等地名,分门别类稽考订补,其中西京整理出辖于大兴县的乡名十六个,“零泉乡”与“黄渠里”皆为前此未见者[10]。黄渠里位于小陵原,还可以找到唐代的佐证资料,如龙朔三年《杨守澹暨妻独孤法王墓志》曰“合葬于雍州万年县洪原乡黄渠里夫人旧茔”[11]。又如权德舆撰《姚南仲碑》云“奉公之丧与夫人之殡,合祔之(《集》作于)少陵原黄渠里”[12]。以其皆位于少陵原(初唐以前皆谓小陵原),则唐代黄渠里应是隋代黄渠里的延续,只是黄渠里的具体地理位置尚不能确知。黄渠是隋唐长安城东南隅曲江的主要水源,北出秦岭大峪口,全长二十余公里,注入曲江的一脉分支自南向北沿少陵原畔依次流经引镇、留村、戎店、大兆、曹村、鲍陂、杜陵、缪家寨而入曲江。《长安志》卷十一万年县“黄渠”条云:“自义谷口涧分水入此渠。北流一十里,分两渠,一东北流入库谷,一西流入樊川,灌溉稻田,西流入坑河。”[13]《游城南记》张礼自注曰:“黄渠水,出义谷,北上少陵原,西北流经三像寺。鲍陂之东北,今有亭子头,故巡渠亭子也。北流入鲍陂。鲍陂,隋改曰杜陂,以其近杜陵也。自鲍陂西北流,穿蓬莱山,注曲江。”[14]《类编长安志》卷六“黄渠”条云:“自南山东义谷堰水,上少陵原,至杜陵南,分为二渠,一灌鲍陂,一北流曲江。新说曰:‘唐文宗时,黄渠已涸。帝读杜诗,有意复兴,大和九年,发神策军掘黄渠,淘曲江。今黄渠水上少陵原,东流入川。’”[15]自唐以后,少陵原上以黄渠命名的地名又有城东南约十五里的黄渠仓,也称黄渠头村或黄渠社,位于今长安区缪家寨北。*关于黄渠的沿革史,可参详曹尔琴《长安黄渠考》,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0年第1期。以此推之,黄渠里的大致地理位置,有可能在鲍陂与杜陵之间的黄渠侧旁。

《隋书·循吏传》将梁脩芝排在首位,并在序言中云:“彦光等立严察之朝,属昏狂之主,执心平允,终行仁恕,余风遗爱,没而不忘,宽惠之音,足以传于来叶。”[16]可见史官对循吏善政的刻意张扬,尤其是将梁脩芝做为循吏第一表率,撰述其传记自然十分用心。以墓志与本传对读,最显而易见的是两者所载梁脩芝事迹,因书写目的不一,对资料的取舍,各有偏重。墓志主要叙述其任官履历,可谓面面俱到,因而几乎未遗漏梁脩芝每个职任,且重视对其仕途上道德质量、文化修养的重墨渲染。较史传而言,墓志撰写文笔流畅、叙事简明,然终因过份注重任官履历的记叙而略去许多历史事件的真实环节,更失去了故实旧事原境的精彩。本传的叙述,史官更注重选取梁脩芝在不同时期的重要事迹来彰显他的人品和惠政,且对其生平史事能够清晰交待来龙去脉,文笔平实而生动,资料取舍详略分明。正由于二者存在资料与描述上的差异,因而也就具有不可或缺的互证互补的文献价值。

三、中古安定梁氏的旧望新贯及其播迁流徙

中古梁氏多以晋大夫梁益耳为先祖,亦多有称汉武威太守梁统或大将军梁冀之后者。梁氏郡望在隋前则概称安定,即今甘肃泾川县一带。《后汉书·梁统传》云其“安定乌氏人,晋大夫梁益耳,即其先也。统高祖父子都,自河东迁居北地,子都子桥,以赀千万徙茂陵,至哀、平之末,归安定”[17]。《元和姓纂》卷五“梁氏”曰:“嬴姓,伯益之后。秦仲有功,周平王封其少子康于夏阳,是为梁伯。后为秦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晋有梁益耳、梁弘、梁由靡,并其后也。”且记梁氏郡望唯有安定乌氏一房,曰“汉初以豪族自河东徙乌氏”[18]。又据《魏书·官氏志》“余部诸姓内入者”有:“拔列氏,后改为梁氏。”[19]知梁氏又有本为凉州西胡一族,即匈奴休屠种之拔列兰氏。石刻文献所见隋前安定梁氏试举数例,前秦建元十二年(376)《梁舒墓表》“凉故中郎中督护公国中尉晋昌太守安定郡乌氏县梁舒,字为仁”[20]。北魏延昌四年(515)《皇甫驎墓志》:“妻安定梁氏,州主薄郡功曺洪敬女。”[21]东魏天平二年(535)《杨机墓志》:“夫人安定梁氏,散骑常侍梁伯珍女。”[22]北齐河清四年(565)《梁伽耶墓志》:“君讳伽耶,字巨威,安定乌氏人也。曾祖金奴,清徽素范,标映一时。祖长命,德业优通,勋载盟府。父标,恪勤无怠,匪躬□风。仕至秘书监、魏尹、北豫州史。”[23]北齐武平二年(571)《梁子彦墓志》:“公讳子彦,字子彦,安定天水人也。”[24]由此可知隋代以前之梁氏称郡望皆为安定或安定乌氏,《梁子彦墓志》称“安定天水”者盖误。因为隋前安定郡属县无天水,汉隋之间有天水郡与安定郡并存,且属县亦无天水。又,子彦“葬于野马岗,北去王城廿里”,而墓志亦出自安阳县,子彦父又为“云州使君”,则子彦一族似自其父辈起已从安定向东流徙进入中原,志文所记“安定天水人”之说盖为模糊记忆,将安定郡与天水郡混为一谈矣。

关于安定郡与安定县、乌氏县、朝那县的沿革,大致是西汉元鼎三年(前114)析北地郡置安定郡,治高平县(今宁夏固原县),领县十二,有乌氏(今平凉市西北)、安定(今泾川县北)二县。东汉三国安定郡改治临泾县(今镇原县东南),领县六,有乌氏(乌支)、朝那(今灵台县西北)二县。西晋安定郡改治安定县,领县七,有安定、乌氏、朝那三县。北魏改治临泾县,领县五,有安定、朝那、乌氏(徙置今泾川县东北)三县。北周安定郡改治安定县,领县三,安定、乌氏、临泾。朝那县则改为西魏新置的安武郡治所。隋亦治安定县,领县七,有安定、朝那二县,并废安武郡县。乌氏县自隋始废。唐安定郡属县有安定县,而朝那县亦废矣。

能让人类如此痛恨的,大概也只有蚊子了。比尔盖茨资助的平台Gates Notes发表数据称,2015年因蚊子而丧命的人数高达83万,较2014年增长约10万5千人。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国际卫生条例》紧急委员会会议宣布:南美地区爆发的寨卡病毒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就是因为伊蚊的叮咬。

再以前举葬于长安的《梁龛墓志》是“大兴县安道乡常乐坊民”,以及《梁脩芝墓志》“反葬西京”之“小陵原零泉乡黄渠里”等推之,可知梁氏在隋代确有著籍于京兆者。*又如唐贞观二十年《隋处士傅叔墓志》亦云“夫人京兆梁氏”,亦可为证。载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上册第88页。再如《周书·梁昕传》云:“梁昕字元明,安定乌氏人。世为关中著姓。其先因官,徙居京兆之盩厔焉。祖重耳,漳县令。父劝儒,州主簿、冠军将军、中散大夫,赠泾州刺史。”[33]据本传知梁昕一支乃是早在北魏随着尔朱天光入关,并成为三辅望族的。以此,则可以推断,安定梁氏一族先是著籍于长安,再次大概于隋唐之间始有徙籍于洛阳的分支。

又有西安新出土的隋开皇十一年(591)《梁衍墓志》与《梁衍枕铭》皆称“安定朝那人”*周晓薇、王其祎《枕上浮生:长安新出隋代〈梁衍墓志铭〉与枕铭疏证》,《唐史论丛》第21辑,三秦出版社,2015年。洛阳出土武周长寿二年梁衍之子《梁玄敏墓志》又曰“安定乌氏人”,载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上册第838页。。朝那在今宁夏固原东南,乌氏在今甘肃平凉西北,均为汉代所设安定郡的属县,两县南北相邻,皆位于泾水与乌水上游地区。隋代朝那县犹存,亦属安定郡,而乌氏县已于西魏时期废止。故隋代梁姓称乌氏人者,皆为郡望之旧称。检《隋书》梁姓著族,皆为安定乌氏人,约有梁御、梁睿、梁洋祖孙三代,有梁士彦、梁刚父子,有梁越、梁茂、梁毗、梁敬真四世,有梁茂、梁显、梁彦光、梁文谦四世。再检《隋代墓志铭汇考》,有开皇二年(582)《梁邕志》与开皇三年(583)《梁坦志》皆称“天水冀人”[25],开皇九年(589)《杨景暨妻梁氏志》称“夫人天水梁氏”[26],开皇十七年(597)《梁寂志》称“本泾州安定乌氏人”,“立效大丘之下,建国少梁之地”(梁姓始祖在少梁,即今陕西韩城一带)[27],大业六年(610)《梁瓌志》称“安定安定人”[28]。除此而外,还有称新贯“洛阳人”的开皇二年(582)《梁暄志》和葬于大兴县的开皇十四年(594)“安道乡常乐坊民”《梁龛志》[29]。则隋代梁氏犹以著籍在今甘肃一带为多。另外隋代以后又有称天水梁氏者,如天水冀人。唐贞观十九年(645)《周故甘宁二州刺史王约暨夫人梁氏墓志》又云:“夫人梁氏,天水盛族,百两言归,四德光备。大业四年十二月八日,奄从风烛。”[30]盖梁氏一族后有徙籍天水郡之一支。至于称“天水冀人”,可以认为梁氏早有一支著籍于天水,而乌氏县自汉至北周则一直辖于安定郡。又据唐贞观十五年(641)《梁凝达墓志》云:“君讳凝达,字静通,洛州河南人也。其先自少昊五帝之宗,灵源始系;伯益九官之望,休带方华。其后良宰之辅东京,鼎臣之佐西晋,人焉代有,世载不显。祖将,魏将军广平太守;妙精戎律,深察治方,允武允文,是蕃是扞。父憘,魏陇东王参军事开府参军事。”[31]唐贞观二十二年(648)梁凝达子《梁基墓志》又云:“君讳基,字知本,安定乌氏人也。即汉大将军冀之后胤,源流自远,龟组相辉,列茅土于上卿,分枝条于帝族。祖憘,魏东平王开府参军,权摄长史;委临州部,吏绝朝喧,奸盗屏除,穿窬敛迹。父达,志逸风云,情驰物表,丘园纵性,高上为怀,有意好于恬虚,无心干乎禄仕。”[32]结合开皇二年《梁暄墓志》已署新贯洛阳,可以确知安定梁氏之一支在隋唐间已著籍于洛阳,并可推测隋之梁暄与唐之梁凝达或为同族。

[4]令狐德棻等.周书.卷五.武帝纪上[M].北京:中华书局,1971:82.

[21]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四[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83.

[3]魏徵等.隋书.卷七三.循吏·梁彦光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1674.

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相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应用层的应用支撑子层由各种支撑平台和中间件组成,其主要功能包括对采集数据的汇集、转换、分析,以及用户层呈现的适配和事件的触发等。在物联网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把信息采集到处理系统,实现对物品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并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1]胡戟.珍稀墓志百品[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6:32.

[5]令狐德棻等.周书.卷五.武帝纪上[M].北京:中华书局,1971:70.

[6]魏徵等.隋书.卷七三.循吏·梁彦光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1675.

[7]魏徵等.隋书.卷七三.循吏·梁彦光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1675.

[8]魏徵等.隋书.卷七三.循吏·梁彦光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1676.

[9]据笔者自藏墓志拓本。

[10]周晓薇,王其祎.片石千秋:隋代墓志铭与隋代历史文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96-208.

[11]赵力光主编.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续编[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4:129.

强化监督管理立法层次,对优化监督机制有着积极促进作用。首先应当加强财政税法制管理,营造良好的税收监督氛围。我国税收监督管理工作,归属于行为范畴;对此,从行为管理角度出发,以战略发展层次,加强立法机制建设尤为关键。其次加强税收内部监督,形成财政全过程管理机制,将事后管理过渡到事前管理,促使监督主客体的行为,与税收管理要求一致。最后加强税收部门有效配合,共同推动监督管理工作有效落实。尤其是政府,应加强财务税收工作研究,根据监督管理规定,展开各项财务税收工作,确保财政监督管理的实效性。根据监督机制形势展开各项管理工作,促使财政部门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与有效落实监督机制。

[12]李昉等编.文苑英华.卷八九五.碑·尚书右仆射姚贞公碑一首[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66:4711.

[13]宋敏求撰,辛德勇,郎洁点校.长安志·长安志图[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3:367.

Sperber和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文提出了关联理论。他们指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互明过程。之后,Gutt在其博士论文《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一文中将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赵彦春(1999)把翻译定义为是一个对原语(语内或语际)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过程。更确切地说(赵彦春,2001)翻译不是静态的代码转换,而是以关联为准绳,尽量使译文向原文趋同的动态行为。也就是说翻译必须要以最佳关联为准则,使读者花费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译文必须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待相吻合。

[18]林宝撰,岺仲勉校.元和姓纂(附四校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4:582-583.

近场法采用势流理论,对湿单元(Wet Element)表面积分求解二阶定常力,而远场法通过动量定理来求解二阶定常力且仅能计算纵荡、横荡和艏摇三个自由度的平均波浪力。近场法的计算依赖于计算网格数量,一般情况下近场法计算有一定差距。当近场法与远场法计算结果趋势一致且误差不大时,可近似认为水动力计算网格满足要求[8]。纵荡、横荡和艏摇方向近场法和远场法二阶定常波浪力对如图3~图5所示,图线显示近场法和远场法计算结果趋势一致且误差较小,说明模型网格划分符合计算要求。

[15]骆天骧撰,黄永年点校.类编长安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0:191.

[16]魏徵等.隋书.卷七三.循吏·梁彦光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1674.

[17]范晔.后汉书.卷三四.梁统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5:1165.

[14]张礼撰,史念海,曹尔琴校注.游城南记[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42.书中史、曹二氏关于黄渠的校注甚详,可资参读。

学校对于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场景的灵活迁移应用的示范性输入材料,则更多为中文纸制材料,主要为英语书虫等文学经典作品改编的中高阶英语阅读材料,生活常识、科普类的阅读和音像材料几乎没有。适用于入门级的英语绘本等阅读材料,也非常有限。

[20]武威金沙公社出土前秦建元十二年墓表[J].文物.1981(2)

[2]魏徵等.隋书.卷七三.循吏·梁彦光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1674.

不过《陈仲子》场灯刚亮,大家就发现舞台两侧“气势浩大”,左边厢惯例是乐队的位置,但规模似有所增;右边厢则是现在平素演出不多见的帮腔团队。

[22]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第7册)[M].北京:线装书局,2008:132.

[19]魏收.魏书.卷一一三.官氏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4:3007.

[23]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第9册)[M].北京:线装书局,2008:170.

当时,环形珠垫的编织方法是基于的周期运动,采用数学表达式的形式表示其周期运动的规律,下行线的运动表示为,上行线的运动表示为,即

[24]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第9册)[M].北京:线装书局,2008:374.

举办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高层论坛”、祭水大典等活动;省湖泊局、《湖北日报》推出大型系列报道“千湖新记”栏目;省水利厅、团省委、省志愿者协会开展“爱我千湖”志愿者活动,举办“爱我千湖”征文和“湖北最美湖泊”摄影作品征集等活动;全省共举办党政领导等水情教育培训70多期,参训人员8 000多人次。恩施州组建了水情教育宣讲团,编写了水情教育读本,中国水利报以整版篇幅向全国推介,为湖北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营造了良好氛围。

[25]王其祎,周晓薇.隋代墓志铭汇考(第1册)[M].北京:线装书局,2007:80、85.

在我国规划体系中规划一般分为“三级”,即国家级、省级、市县级。不同层次级别的规划因所覆盖的区域范围大小存在很大差异,即规划的尺度和精度不同,水资源论证的深度不同;不同管理部门的职能不同,所涉及的规划主题不同,则规划功能、规划方法与规划表现形式都有很大不同,这直接关系规划水资源论证的重点,必须加以区别对待。目前水利部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的重点范围主要有: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其专项规划,②城市总体规划及其专项规划,③重大建设项目布局规划,④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⑤行业专项规划。

[26]王其祎,周晓薇.隋代墓志铭汇考(第1册)[M].北京:线装书局,2007:320.

随着电力系统日益庞大,边界条件增多,运行方式日趋复杂,其动态运行的非线性递增,出现大停电的可能性在上升,应该考虑大停电事件出现后的应对措施。而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及能源互联网是应对大停电事件技术防范的重要举措。当然,还应考虑停电时天然气输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黑启动的技术配备,真正起到应急作用。

[27]王其祎,周晓薇.隋代墓志铭汇考(第1册)[M].北京:线装书局,2007:269.

[28]王其祎,周晓薇.隋代墓志铭汇考(第4册)[M].北京:线装书局,2007:106.

[29]王其祎,周晓薇.隋代墓志铭汇考(第1册、第2册)[M].北京:线装书局,2007:1、140.

[30]胡戟,荣新江主编.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上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72.

一家投资公司现打算在现有的四家公司中选择一家进行投资,四家公司分别为a1是一家纺织公司,a2是一家汽车公司,a3是一家电脑公司,a4是一家软件公司。决策者需要在下述三个属性下对四家公司做出评价,其中c1代表风险性,c2代表增长率,c3表示环境因素,3个属性对应的权重向量ω=(0.32,0.38,0.3)。

[31]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上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58.

[32]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上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05.

[33]令狐德棻等.周书.卷三九.梁昕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1:695.

 
周晓薇
《陇东学院学报》 2018年第02期
《陇东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