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改模式构建与实施路径

更新时间:2009-03-28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多样化、高标准的要求,用人单位对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作为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技能于一体,应用性和实践技能操作性都非常强。[1]因此,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对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课堂教学模式过分强调知识体系,注重灌输理论知识,忽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实践应用。教学过程中,因为缺乏相关的行业经历和从业背景,传授内容与最新的政策法规、人事分配制度等结合不够紧密,不能将鲜活案例充实到课堂中,存在“纸上谈兵”现象。

(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学生主动性不强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听讲。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讲授为主(知识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此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感受,缺乏启发、讨论和互动环节,且理论课堂不能带领学生走进企业、走进社会,学生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得不到训练和提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考核方式僵化单调,创新力度不够

目前,大部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考核还是采用期末“一张试卷定乾坤”的方式来评价教与学的效果,试卷的题型和内容也侧重于考查以记忆为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这种重期末考试、轻平时评价,重理论测试、轻技能操作,重记忆考查、轻思维考核的方式,不能全面客观、真实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素质,不利于学生实践应用性价值取向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功能定位

应用型人才培养更注重学生的专业和实践能力,强调面向生产生活实践,实施以应用性教学和实践技术开发为主要形式的教育,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兼具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用人单位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功能定位为: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选、育、用、留”四个功能的实务操作方法,接受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六大核心模块的基本技能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就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本身而言

(1)构建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平台。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完全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了,在新形势的背景下构建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平台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建立管理平台,让所有与施工相关的信息资料都有一个档案进行储存,用这样的方法对水利工程建设中各项内容进行管理。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我们提供了更为丰富、前沿的教学资源,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和挖掘互联网的优势,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互联网学习存在知识的零碎性、不系统性等弊端,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忽略其他教学方式和手段。此外,课堂的参与和互动也是互联网学习不能替代的。

2.就互联网时代特征而言

认知性实践主要包括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模块领域内的社会调查、社会体验,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考察、邀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参与课堂讲授、企业专家开展讲座等,使学生有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并请专家对学生在模拟运营中遇到的困惑进行现场解答。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本身集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艺术性于一体,目前,传统管理理论层面上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系已经非常完善,但与行业结合还不紧密,同时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需要高校面向企业管理实际培养能够用所学理论发现、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强调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与实践互长,帮助学生完成理论到实践的应用转化。

3.就95后大学生学习特征而言

95后大学生生活于网络时代,具有更强的自我意识,思维更加活跃,对喜欢的知识学习意愿较强,但存在学习效率低下、学习资源利用度不高等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现象。在学习习惯上,相对存在于书本上的系统化完整知识,他们更喜欢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快速获取短小、精悍、有趣味性的碎片化知识。同时,不喜欢别人太多的干涉与说教,更喜欢通过趣味性、参与性、实践性的活动项目,获取对理论知识的感知与应用。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策略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本文确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设计思路是:确立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培养目标,建立以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体系,实行课堂授受式、任务驱动式、情景模拟式和实践实习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强化实践育人、突出创新意识培养为手段,采取分阶段、全过程、多主体的考核评价方式,强化课程教学体系的实施反馈,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综合管理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如图1所示。

  

图1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改模式构建图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内容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包括两个层面的改革创新:一是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具体包括以实践应用能力为主的教学内容与“四位一体”教学方法的改革。二是基于课程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改革,采取分阶段、过程性考核,强调教师、企业专家及学生三个主体进行成绩评定。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实施路径

1.建立以实践应用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2)任务驱动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强调“在做中学”。即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设计好任务、指导好过程、点评好结果。这种模式下,学生理论知识的获得是伴随着任务展开而发生的,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地结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工作说明书设计、个人简历制作、薪酬体系设计、劳动合同拟定、职业生涯规划书撰写等都可采用此种方法,既能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又能让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

105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危重患者的临床分析:附 18例报告 杨 帆,王 军,丁金奎,樊美珍,陈佳一,吴 俊,陈晓芳

课堂教学主要服务于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的掌握与提高,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教学中,主要以职业资格考试课程为主体设置相应的课程模块。

模块技能实训主要适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核心模块,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通过实训,让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核心模块的具体操作流程和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综合技能训练主要依托校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室进行,借助能够综合反映人力资源管理全流程的HRM沙盘,使学生提前换位、融入岗位角色,在模拟的真实商业环境中,通过模拟企业运营实战对抗等方式,提高管理决策能力和综合运用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环节的教学,教师顺应学生的思维倾向,鼓励学生小组内动手操作,把重点放在从条件入手分析上。再通过画示意图、列表等方法分析数据和数量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数形结合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薄弱点,强调要抓“相关联”的两个条件。也正是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的智慧火花闪现:“老师,我发现‘单价’是关键。”“我也有新发现……”相信学生从分析数量关系开始,就建立匹配的“模型”,这对于他们“解决问题”,无疑是一笔长期受用的财富!

因为无聊,师兄们也特别调皮。有一次曲风师兄悄悄捉了一只癞蛤蟆,用石头压着,放到一张瓷碟子里,趁师父打盹替下了茶壶旁边的花生米。颜真卿醒来吃茶,去摸花生米时,就摸到了蛤蟆沟沟坎坎的癞皮上。众人拼命忍住不笑,颜真卿却盯着石头下的蛤蟆发呆半晌:“石压蛤蟆屈而生拙,拙有力,力通神,后世必有此体大兴于世!”

应用性实践主要依托学生社团,鼓励学生参与社团举办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活动,如人力资源模拟招聘大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工伤保险知识竞赛等,不仅能够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还能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培养。

课程实习主要依托校企合作基地进行,学生基于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模拟实践项目,再到真实企业进行实地课程实践,亲身体验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工作,符合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的螺旋上升式学习过程规律,对于强化课堂学习效果、训练实际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3]

2.采用“四位一体”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方法

(4)实践实习式教学。实践实习式教学是让学生充分利用实践机会或者课下时间,直接或间接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实现将所学知识由理论到实践应用转化的教学方式。[6]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第一,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单位)的沟通,学生利用教学实习和课程实习等机会,深入到企业中。第二,鼓励学生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个职能模块或者专题进行实地调研。如支持学生去当地人才市场通过调查的方式开展实践,了解求职应聘者的人员构成结构、区域内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市场工资水平等。第三,吸收有科研兴趣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相关课题研究中,协助教师进行文献收集以及企业调研等活动。第四,鼓励学生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社团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沟通协调能力与组织能力。

引进混合式教学方式,每个项目的学习都以学生为中心,以“做会、做懂”为目标。通过前期的学生线上分层次有针对的学习,中期的线下课堂难点重点讲解答疑,再到最后学生线上自主完善提高。充分应用混合式教学的便利,让学生做到“学、做”一体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教学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具体的实施流程如图所示:

(3)情景模拟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设计与实际工作相接近的场景、人物、事件,由学生扮演情景中的各种不同角色,体验角色的思想感情,进行模拟实战演练的教学方式。[5]如招聘过程模拟,学生扮演面试考官、求职者、面试引导人员等不同的角色,完成角色赋予的任务,可以提升学生将来参加求职面试的竞争力以及从业技能。如绩效反馈面谈模拟,学生扮演某部门经理或者员工,根据确定的角色,设计面谈表格、准备面谈材料、制定面谈流程、实施面谈等,可以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

(1)课堂授受式教学。课堂授受式教学是教师以课堂为主阵地,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和教材呈现的系统化知识获得现成知识的教学方式。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教师需要借助互联网开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及混合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此外,结合95后学生的学习特点,选取“碎片化”与“系统化”相结合的应用型教材,学生通过扫描教材中设置的二维码即可获得与某知识点相联系的微视频、小故事及相关案例等。同时充分发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的作用,委托其与学校教师共同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师从业资格课程。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做好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强调理论服务于实践的应用能力。因此,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角度出发,构建以实践应用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包括两个环节(校内教学、实训与校外实践)六个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模块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认知性实践、应用性实践和课程实习。[2]

针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具体特点,打破“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借助互联网开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及混合式教学,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倡课堂授受式、任务驱动式、情景模拟式和实践实习式“四位一体”相结合、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主动权,自发学习和构建知识体系。[4]

2012年一整年,老徐没有出门,他有儿子了,未满一岁。孩子瞳仁里的笑和泪,以及映着的这世界的万千细节,让他意识到他去那么远的地方,拍到了彼地的灵魂了吗?还远远没有!他只是浮皮潦草地行走在当地人生活的边缘,浮皮潦草地拍下了风景,还没有拍出人的情态和生态。

3.采取分阶段、全过程、多主体的考核方式

诗人用平淡朴素的白描笔法,浅切的语言对这种日常生活状态,起居饮食和心境的进行了直接描写。内容上语言上和情感上虽然没有太多修饰,但却能打动人,读者读起来能切身体会到作者闲适无忧的心境。再如写饮食的“炊稻烹秋葵,粒粒香复软,绿英滑且肥。”(《烹葵》);写睡眠的“春被薄亦暖,朝窗深更闲。却忘人间事,似得枕上仙。至适无梦想,大和难名言”(《春眠》);写起居的“看山尽日坐,枕帙移时睡”(《闲居》);写饮酒的“尽将沽酒饮,酩酊步行归”(《晚春沽酒》);写山水的“露覃色似玉,风幌影如波。坐愁树叶落,中庭明月多。”《前庭凉夜》;写出游“朝踏玉峰下,暮寻蓝水滨”(《游蓝田山卜居》)。

课程考核评价方面,构建完整的过程考核评价体系,改变“一次性评定”的考核方式,突出考核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及时给予学生学习状态的反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加大实践能力考核比例,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测试形式,培养学生具备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与素质,适应今后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等一线工作。

学生成绩评定方面,考虑由教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及学生三个主体共同评定,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教师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共同指导学生实训实习过程,共同评价与考核学生学习质量,学生本人也在学习、实训的过程中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互助学习,共同发展进步。

4.注重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实施的反馈与提升

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实施的反馈有助于教师总结教学与实践活动实施的效果,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真实状态,查找自身不足,体验进步与成功的喜悦。通过总结和反馈,更好地指导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形成发展性的课程评价循环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参观这个名为“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的人显然远远多于往常,这当然与艺术有关,又不止与艺术有关,不晓得前来参观者都抱了什么样的目的,为何而来,离去时又生发了一些什么样的感想?

四、总结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不仅可以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实践操作能力方面发挥作用,而且是应用型高校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只有持续不断地开展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形成 “学生—教师—企业”共同参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堂,实现理论知识到实践应用的转化。然科学版),2014,9(02):37-41.

随着阅读媒介的变化,浅阅读状态日益突显在人们的视野里,与学者专家一再提倡的深阅读相比,使得学界图书馆界对浅阅读的批判声愈发激烈。

参考文献:

[1]郭丽芳,梁文群,马家齐,赵春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四型一体”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30):43-45.

[2]尚海燕.基于职业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创新[J].贵阳学院学报(自

[3]魏耀武.就业能力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Conference on Creative Education,2012:773-776.

[4]马粤娴.职业集群模块下“四位一体”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训练”为例[J].高教探索,2013,(06):136-139.

[5]韦文联,谢传会.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改实践探索[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3,27(02):93-97.

[6]李雯雯,方昆,冯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参与式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01):127-128.

 
尚海燕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