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政策梗阻与对策研究——基于海西高职院校的调查研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0 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1]。辅导员在大学生全面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辅导员的职业化程度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后颁布一系列指导性政策文件,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专业化与职业化成长、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提出许多指导性意见。

高职院校当前的政策环境和生源特点对增强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辅导员专业化水平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阻碍。通过面向多所地处海西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问卷调查,加以分析后得出,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体系、职业化过程中存在的矛盾是制约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定位与政策梗阻

《现代汉语词典》中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2]。百度百科将职业界定为人们为谋生和发展而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业务的社会劳动,并具有目的性、社会性、稳定性、规范性和群体性特征。因此,就职业的定义而言,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存在于高职院校的一种职业,归属于教育职业范畴[3]。近年来,国内高职院校的院校数量、学生规模、教学质量、社会影响力均有大幅提升,国家愈发重视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已进入高速发展模式,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工作思路、育人环境、服务对象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均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化能力的培育与发展形成挑战。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普遍存在人员流动性大与生源多样化的矛盾、工作年限短与职责范围扩大的矛盾、经验积累不足与工作要求提高的矛盾、专业化水平不高与工作内容增加的矛盾,这些矛盾直接制约着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降低了辅导员职业的吸引力。

教育部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了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标准,并对辅导员职业发展规划、专业能力标准、工作职责内容、考评考核指标等提出明确要求,极大地推动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但在政策的落实和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现实矛盾与政策梗阻,需给予针对性的理顺消解。

血管性损伤也是放射性肠损伤一个主要发病机制,唐富波等[9‐10]的研究发现丁酸钠可以显著改善休克脏器的微循环,增加脏器的血流量和降低微血管通透性,本研究也观察到丁酸钠组肠黏膜血流量显著高于模型组。通过检测渗透到组织的荧光标记葡聚糖可以间接反映出微血管通透性,间质组织中葡聚糖越高说明微血管通透性也越高,血管损伤严重,本研究观察到丁酸钠组肠黏膜葡聚糖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说明丁酸钠组的微血管通透性显著低于模型组,上述结果说明丁酸钠可以改善放射性肠损伤模型大鼠的肠微循环,发挥肠道保护功能。

1)辅导员职业角色定位与现实工作内容的矛盾。《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具有教师与干部双重身份,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由此可见,辅导员的职业角色定位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参与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与知心朋友。但调查数据显示,在现实工作中,高职院校辅导员能够真正专注于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比例非常低,仅有37.1%的辅导员认为自己有精力和时间来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除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事务管理外,78.9%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认为学校将大量不属于辅导员本职工作的事务交给其完成,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完成本职工作。此外,还有高达87.6%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认为,高校未能在学校制度层面保障辅导员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完成本职工作任务,例如学校在参与各类考评活动期间,各部门均对辅导员布置工作任务,多种事务缠身,容易导致辅导员工作压力大、工作效率低。

由此可以看出,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容易导致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角色定位不准乃至定位混乱。其工作压力大也降低了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职业发展预期,一定程度上影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长期健康发展。

加强计算机网络访问控制有利于减小计算机网络受到不良因素的可能性。计算机网络访问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它主要包括自动访问控制和强制性访问控制,在落实计算机网络访问控制的同时要确保合法用户能够继续访问网站,对于一些不法用户要限制其访问网站的能力。目前的计算机网络访问控制手段大多是以防火墙等手段来实现,这些防护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职业规划的混乱容易降低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热情和职业认同感。近年来,虽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发展得到国家政策层面的高度重视,但是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中,仍然存在巨大差距。据调查,68.9%的高职院校辅导员所带的班级学生数超过300人,远远超过《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提出的200∶1的生师比标准。认为自身工作能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比例为36.9%,同时,表示有意愿转入教师岗位或行政岗位的辅导员比例高达88.9%,可见学校制度和政策的支持力度不足、职业内容的繁杂、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都降低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认同感,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梯队化、常态化发展。

认同。高职院校通过建立健全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制度规范,包括培训提升、考核评价、激励奖励、轮岗晋升等制度,为辅导员队伍指明职业发展方向、明确职业发展目标,以健全的制度为载体,缓解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倦怠,增强职业归属感、认同感和成就感。此外,还可通过成立高职院校辅导员协会或组织,依托协会或组织来加强辅导员间的沟通交流,促进不同工作模块间工作经验、案例、成果的交流分享,以促进辅导员队伍内部的情感与工作交流,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工作水平,营造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还能够为辅导员队伍提供一个沟通、宣泄和分享的有效平台,提升职业能力,增强职业认同。

2)构建职业发展考评激励机制,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化动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激励与保障机制。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是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应当从源头改进以往多元管理考核评价的模式,依托辅导员管理部门来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辅导员考核评价机制,实事求是地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岗位考核与评价,针对分工不同的辅导员,将其实际工作内容作为考核评价项目,由专门科室负责各模块工作内容的考核和评价,并定期开展大学生满意度调查,将结果作为考核评价参考指标;对辅导员实际负责的学生管理、资助、党务、就业、团务、心理辅导等难以量化的工作内容进行统一的量化赋值,并由专门科室负责折算成辅导员的实际工作量,便于考核评价。此外,高职院校应当全方位地构建激励奖励机制,在原先的辅导员晋升和转岗制度上,对考核评价优秀的辅导员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绩效奖励等方面予以倾斜,以激励促发展,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提高辅导员队伍的职业成就感,增强其职业认同,这不仅有利于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也能提高他们的工作成效,促进辅导员全身心从事本职工作,增强职业化发展的动力。

2014年,河北水利工作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农业高效节水压采,推进水利重点项目建设,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水利重点领域改革,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加大依法治水力度,提升防洪抗旱减灾能力,为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服务支撑。

2 推动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对策

职业化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根本方向,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国内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已粗具规模,也具备足够的思想基础与国家政策保障,需要在职业发展体系、激励机制、培训机制、管理制度等方面给予重视和完善,以此来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动力、职业能力和职业认同,以健全完善的机制来保障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建立职业发展管理制度,促进辅导员队伍可持续发展。健全的职业发展管理制度是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最基本保障。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发展管理体系应涵盖选拔、培养、管理、考评、激励、晋升等方面。完善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管理促进机制[5],以制度促发展,进一步优化、完善高职院校现行的辅导员管理制度,以便充分发挥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辅导员的工作潜能,构建具有规范化、人性化的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从制度层面保障辅导员实现职业发展的“双线晋升”,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方向,以实现其职业梦想和目标。高职院校应当鼓励辅导员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职业目标,制订出符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努力方向和职业规划,并从制度层面鼓励和保障辅导员参加培训、学习、进修,获取专业知识,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从而推动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辅导员队伍身处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第一线,和大学生群体的接触最多,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力也最大。所以,辅导员队伍的精神状态容易直接影响大学生群体。据调查,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属于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58.47%的受调查辅导员认为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存在职业倦怠现象,这种倦怠状态会影响个人健康、工作状态和工作质量。而对自己当前工作状态满意的高职院校辅导员比例仅为19.7%,可见辅导员工作满意度和辅导员职业倦怠感存在负相关关系。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辅导员职业边界扩大化、职业角色多重化都会导致辅导员的职业困惑、职业压力乃至产生职业倦怠,出现职业适应不良、职业成就感低等现象,降低了辅导员对学生、对工作的信心和耐心,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排除标准:①纳入研究前有长时间使用抗凝药物者;②合并其他疾病者;③中途脱落研究者;④病历资料不齐全者;⑤智力、精神障碍者。

Paper and Biomaterials》为大16开本。国内定价:纸质版40元/册,电子版40元/期,纸质版+电子版70元/期;国外及港澳台地区定价:纸质版40美元/期,电子版40美元/期,纸质版+电子版70美元/期。

(4)在初始参数均为电缆加热功率150W/m2;室外温度-8℃;相对误差0.001时,随着地板的导热系数的增大,室内升温越快,但影响并不大。

辅导员职业能力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九个方面的职业能力[6],在构建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机制过程中,应当以这九个模块为基本内容进行架构,拓展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形式,针对不同工作年限和工作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创新培训形式,如实地考察、情景模拟、职业大赛等方式。此外,鼓励辅导员重视提升学历,加强自身专业学习,专业学习是辅导员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在政策层面支持辅导员队伍继续深造,通过专业学习来提升自身职业能力,激励辅导员报考思政专业硕士、博士,推动辅导员专业学历和职业能力的“双提升”,促使辅导员队伍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同方向发展,成为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实现职业梦想与人生价值。

2)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认同的矛盾。《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的职业规划发展可以实行“双线晋升”,需要在工作过程中扮演教师与干部双重角色。但是在现实工作中,高职院校辅导员往往介于教师与干部两种角色之间,存在辅导员既不是教师、也不是干部的尴尬局面。调查数据显示,认为自己日常从事教师工作的高职院校辅导员比例为32.5%,而认为自己日常从事干部工作的比例为29.7%,对自身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的比例为26.3%,可见高职院校辅导员对自身的职业规划较为混乱,职业定位仍不明确,对自身的职业发展前景与职业目标也存在一定的疑惑。此外,将辅导员视为“过渡职业”的观念仍然存在,学校领导在辅导员工作安排上的短视思想也间接降低了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认同与职业发展自信。

[1] 李挽霞. 新时代 新征程 新力量——浅谈新时代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8(1):27-28.

3)加强专业化培训,注重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能力建设。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职业能力与素养的提升是其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实施的根本需要。但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大多数均较为年轻,就业类型属于直接从高校到高校,工作经验、社会阅历均较为缺乏,职业素养、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有提升的空间。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专业化的培训。通过构建专业化的培训机制来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能力素养。高职院校应当大力推进辅导员岗位的培训力度,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分层次、多类别、模块化的培训原则,注重辅导员的岗前培训、日常集训、在岗培训等灵活的培训机制,鼓励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归纳总结,注重案例汇编的撰写、学习、交流,借鉴其他高职院校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

3)辅导员的职业选拔培养与职业倦怠的矛盾。近年来,国内不同高校均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制订出相应的实施细则,对辅导员职称职务评聘、岗位培训考核、岗位奖励津贴等方面加以完善。但对于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配套政策仍较为不足,存在政策操作性不强的现象,政策需进一步细化,例如,在辅导员专业准入方面,根据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赵庆典教授研究发现,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中所学专业属于哲学社会科学(含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的仅占被调查人员的13.4%[4]。笔者调查数据显示,高职院校辅导员所学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相关的比例是16.8%,可见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专业选拔机制仍有提升空间,辅导员队伍高学历的背后,存在专业复杂、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同时,辅导员培养机制的不完善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据调查,参加过专业培训的高职院校辅导员比例为46.7%,而期待通过参与职业培训以提升职业能力的辅导员比例为84.9%,可见当前高职院校还应当根据辅导员的素质结构、知识技能情况来形成可操作的培养机制,保障辅导员队伍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肩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职责,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不断壮大,促进高职辅导员走职业化的发展道路正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探索和实践方向。

参考文献

4)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672-1673.

对协方差Pk同步进行调整,把位置x,y,z有关的矩阵元素调整到前t行前t列,即矩阵的左上角。针对目标跟踪应用场景,t=3。

[3] 王秀勇.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定位与职业能力提升研究[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126-133.

[4] 李少华,莫坷. 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问题研究[J]. 今日中国论坛,2013(13):111-112.

[5] 朱静. 高职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干预策略[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4):80-81.

[6] 吴澜波.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沿革[J]. 中国校外教育,2015(31):28.

庄一民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