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84

嘟嘟198887
首页 > 论文问答 > 有关佛学的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空山微风

已采纳
佛法在人间,要能普遍、要活用。佛法不只是深山闭关,佛法不只是念佛往生,不只是放在藏经楼,是要能深植人心,要能活用在日常生活,要能用佛陀的慈悲、智慧加入群众团体中,付之行动,表现在行为上,才是「佛法不离世间法」。 同心协力走入人群 每个佛弟子所要做的,不只是个人的念佛、拜忏、消灾,更应四众弟子同心协力,走入人群,结合智慧与力量,传播佛法,甚且更具体的了解众生的疾苦与需要,而给予不同的帮助,行菩萨道。 执教佛教禅宗史学的宣方老师谈到,他自己很幸运地在大学时代接触佛教,这对他的信仰、人格及知识上的吸收,都有很大的助益,对佛教徒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她提出三点,供大家参考:一、丰富的学识,不仅是佛学上的,各宗教间的,及一般世俗常识,应有一定程度的学养,佛弟子不仅该拥有出世的胸襟,更该兼具世间的学识,学佛的三阶段:闻、思、修,其第一即重多闻,以高深的理论、学术为基础,才易令人信服,正如名和利,地位和头衔,是渡化的工具、手段,使之达成弘法、利众的目的。行住坐卧如法实践二、对佛法的体认:包括义理上、修行上。义理上包括名相、哲学思考,佛学与其他宗教不同,对佛教典故应有基本认识,才有机会跟有缘众生谈道。在修行上,不论是修禅、净、密、律,佛弟子每天应把握一段时间,如早上起来,或临睡前,作一段功课,或诵经,或持咒,或打坐,或礼佛,使心灵净化、安详,才能有智慧去面临日常的各种困境、考验。三、戒律清楚:佛法浩瀚,莫不以戒律为纲领。持戒而后禅定而后智慧。日常生活中,不论说话、行为,心念皆能以戒为师,则不难随地自在,随时清凉!把佛法如法的在行、住、坐、卧间实践出来! 在工作中实践佛法 一位居士表示,他本身从事公车驾驶员工作,大多时间在公车上,于是他心持佛号,每一乘客上下车时,他皆念佛回向与之结法缘,他觉得每一乘客都是佛,他多有福报可载送他们到各处啊! 一位报社记者也提到,因工作采访的因缘,他得以认识各道场、师父,把这些事迹、人物,以笔写下,来与各众生结缘! 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李英培同学,多年来默默把每个月的打工钱,捐到寺庙,或儿童。佛七时,买些礼物送给小朋友。前日,又捐两万元辅助儿童夏令营的创办经费。 另外一位人大法学院的同学表示:佛法是在工作中、学习中实践出来,多做少说,做了十件事,再讲半句,能做人所不能做,忍人所不能忍。欲成佛教龙象,先为人民牛马! 又有一位窦亚萍同学表示,佛法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心态是最重要的,要能对人付出关怀,对众人慢慢沟通,接引到道场,才能对佛法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战胜心魔唯有放下 提及「战胜心魔」最为重要。人,常常对无谓的人与事起烦恼,要能找出烦恼的症结,才能对症下药,心结要靠自己来解开,否则佛陀在世也无法转众生的业。 过去,有一位忠厚老实的农夫,家徒四壁,仅有一把锄头赖以维生,他对这把锄头,总是心存感激,也十分爱惜它。 有一天,这农夫忽然领悟到,自己生命一天天的老化,锄头也会随著时日消逝而逐渐磨损,所以自己应看开一切,赶紧修行。于是把锄头收藏好,决心剃度出家,并发愿:「此生此世如果烦恼不断,决不罢休。」说也奇怪,当他听经闻法,心定下来的时候,忽然想起那和他相依为命的锄头,便不顾一切还俗;回到家中,拿起锄头左瞧右看,爱不释手。又一段时日后,又回到师父面前虔求忏悔, 然后再出家,又经一段时日,又再还俗。如此来来复复已是六次了。对锄头爱恋不断,道业何能成就?这一次他抱定决心,拿起锄头跑到恒河边,对锄头说:「我这一生的生命是你养活我,慧命却断在你手中。今天我要丢弃你,永远不要和你见面。」闭上眼睛,毅然将锄头抛进河内。 当锄头脱离手中,此修行者忽然感到无比轻安和满足,不禁手舞足蹈,大声喊叫胜利!平常我们也和这农夫一样,为世间的人、事、物,爱得那么执著,以致荒废道业,徒增痛苦。要迈向成佛之道,当于时时刻刻,每一当下提起毅力和勇气,战胜自己的心魔。 逆境来时冷静省思 在日常生活中,有顺境也有逆境。尤其于研究历史、佛法史迹,常有“求不得苦”,资料不足,或有困惑百思不解时,陈老师会暂时停止钻研,让头脑轻松,以冷静态度安定一下,有时,反更容易得到解答,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印度、日本、韩国、泰国、中国大陆,凡有关佛教史迹,陈老师大都参访过。身历其境常常使陈老师感动,感受到各高僧大德的愿力及悲心,他们悲智双修,以智慧来了解众生的苦,众生的需要,以悲愿来渡化,本著无量的愿力,全心全意地贡献给每一众生! 每一佛弟子,日常生活中应常常「观心」。遇困难烦恼时,观察了解其因缘,并从中解放出来。勿失出发心,随时省思,调整心态、作法、行为,再出发,怎么走就看自己了! 做个无执的修道人《六祖法宝坛经》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又云“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所以,成佛的道场就在人世间,世法的圆满,就是佛法的实践。人成即佛成,即要以无所得的安详心态做一个无为、无执、无心的修道人,让每一个当下,皆能活在责任义务、般若法喜中,散发生命的光与热。
179 评论

虎妞1989

《佛学概论》([英]关大眠)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提取码:3abg书名:佛学概论作者:[英]关大眠译者:郑柏铭豆瓣评分:2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出版年份:2013-6页数:264内容简介:自佛教在印度创始之后,两千多年来佛教传遍了亚洲,现在对西方文化又产生了越来越重大的影响。本书向读者揭示了佛教的发源和发展,语言直白并辅之以图表,清楚明白地说明了佛教的中心教义和修习方法。各个章节分别就法与轮回、禅定、伦理和佛教在西方的影响等等细细展开。藏传佛教和禅宗也各有阐述。如果你渴望了解佛教的基本知识,阅读本书大有裨益。作者简介:作者关大眠(Damien Keown) 佛教伦理学家,生物伦理学家。目前任教于伦敦大学历史系。1977年毕业于兰卡斯特大学,获文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牛津大学东方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著有《佛教伦理的本质》(1992)、《佛教与生物伦理学》(1995)、《佛学概论》(1996)、《当代佛教伦理》(2000)等。序言作者赖永海 哲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旭日佛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理事长。研究专长:宗教学、佛学、中国哲学。《中国佛教通史》主编,先后出版了《中国佛性论》、《佛学与儒学》、《中国佛教文化论》、《宗教学概论》等学术著作十余部。

229 评论

meisha2345

端阳节前说五戒佛子普贤端阳节乃旧历之每年五月初五日,亦为阳公忌日。阳公者,阳赤符也。非后人以为的杨姓某公也。现在有人将阳公忌日写作杨公忌日,盖不了解因由,以讹传讹也。昔楚国屈原者,于此日投汩罗江自尽,后人念其忠义,以粽喂江鱼,因在午时,故名端午。午者,阳气最盛也。端阳节,亦名龙舟节。盖古亦有龙舟竞技也。龙者,纯阳也;虎者,纯阴也。男子成年而阳气足,如不知炼精化气,则精外泄,故为龙吟;女子成年而阴气具,如不知转阴为阳,则阴初潮,故为虎啸。故证金身不坏者,皆具降龙伏虎之能也,即所谓大罗金仙也。上古时期,降龙伏虎之辈多矣。释尊时期渐少,而今几近绝迹矣。呜呼!行者皆知降龙、伏虎乃金身罗汉,殊不知皆为吾佛表法也。五戒者,杀盗淫妄酒也,乃降龙伏虎之手段也。降龙伏虎者,阴阳济济也。阴阳济济者,〇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也。其大无外者,故一刹能周遍法界也;其小无内者,故芥子能纳须弥也。有僧戒腊四十有三,今隐其名。偶遇网络,求吾示现。吾斥之不信佛也。所以者何?盖不遵五戒也。端阳将至,而说偈曰:鸢草飞,柳叶长五月初五即端阳粽叶香,包五粮祈愿众生皆能尝一粮戒杀养慈悲二粮戒盗正气荡三粮戒淫体自凉四粮戒妄得实相五粮戒酒定生香五戒具足心灯亮试听天鼓阵阵急九六原子速返乡法界有情普供养早证清净法身相

189 评论

此夏若空820

楼上不要妄语,影响修行。建议你历史课的论文,要写深入点的话,可以写写乔达摩悉达多,本身是太子,生活优越,家有贤妻。为什么要出家苦行。手头没有合适的文章,抱歉了。

161 评论

疯疯丫头315

金钢经200卷拿去,毕生最恨抄袭,

118 评论

相关问答

  • 有关佛学的论文

    题目太大,不会通过

    馒头的馒头 6人参与回答 2024-05-10
  • 有关佛教的论文

    这个求助也太简单了一点,连具体的疑问点都没提,这样问的范围就太广了,若“一无所知”“无所不问”,又怎么能写“论文”呢应该是对事物的理解,达到相当的高度,才能写“

    吃货跟谁吃 6人参与回答 2024-05-08
  • 有关藏传佛教的论文

    。。。。。,分数也太少了

    泡菜汤Ojz 4人参与回答 2024-05-08
  • 有关佛教的论文3000字

    哈哈,是应娜的选修吧?

    暗了个然 5人参与回答 2024-05-11
  • 有关佛教的论文选题

    楼主可以看看季羡林教授的《我和佛教研究》,深入浅出,很有帮助。

    美罗Tutu 6人参与回答 2024-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