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301

轻舞飞扬舞翩跹
首页 > 论文问答 > 关于基督教的论文2000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正在复制843111

已采纳
我是马哲老师,上面那篇别被我看到。
308 评论

林佳(林巧洳)

《传教士视野下的清朝政治——<中国丛报>与中国政治研究》,《基督教文字传媒与中国近代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版。   《中国基督教史研究与区域社会文化史研究》,《史学月刊》2013年第10期。   《信耶稣的国民:民族主义与1920年代中国基督徒的身份问题》,《安徽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   《民元前后基督教传教士对改革与革命的认识与反应——基于三种基督教出版物的考察》,《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王道的再发现——传统文化与孙中山的国际观念》,《学术研究》2012年第5期。   《<镜海丛报>反映的晚清澳门历史片段》,《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商人集团与中西关系建构》,《史学月刊》2012年第3期。   《鲍留云与致富新书》,《中山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林则徐鸦片战争时期佚文评介》,《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动荡年代的变迁——从教会名册看20世纪前期的广州基督教》,《地方社会文化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版   《略议鸦片战争前的买办、通事及其在近代的转化》,《被误读的群体-香山买办与近代中国》论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0年8月版。   《印中搜闻》与19世纪前期的中西文化交流》,《中山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在华西人报刊与鸦片战争》,《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5期。   《印中搜闻》导言,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中国丛报>关于中国社会信仰与风习的研究》,《学术研究》2009年第9期。   《晚清时期西方人体生理知识在华传播与本土化》,《中山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鸦片战争前来华西人与对华战争舆论的形成》, 《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2期。   《西方人眼里的徐继畲及其著作》,《清史研究》2009年第1期。  《邓廷桢与广东禁烟问题》,《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5期。   《<中国丛报>与中国语言文字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4期。   《<中国丛报>与中国历史研究》,《中山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Chen Xiangfan and Christian Education in the 1920s”, in Christian Responses to Asian Challenges: A Glocalization View on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East Asia,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鸦片战争前英国在华治外法权的酝酿与尝试》,《历史研究》2006年第4期。   《双重使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知识结构的演化》,《史料与视界-中文文献与中国基督教史研究》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版。   《谢卫楼与晚清西学输入》,《中山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兴泰行商欠案与鸦片战争前夕的行商体制》, 《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1期。  《权力与体制-义律与1836-39年的中英关系》,《历史研究》 2007年第1期,   《华南循道会的本色化之路――以20世纪前期为中心的考察》,《宗教学研究》2006年第3期。   《美北长老会与华南基督教教会的本色化过程》,《离异与融会-中国基督徒与本色教会的兴起》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基督教道德与商业利益的较量-1830年代来华传教士与英商关于鸦片贸易的争论》,《学术研究》 2005年第12期。   《商人、传教士与西方“中国学”的转变》,《中山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鸦片战争前粤海关税费问题与战后税则谈判》,《历史研究》2005年第1期。   《内因与外力-试论民初中国基督教自立运动的历史背景》,《东亚基督教再诠释论文集》,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民族主义运动与华南基督教会的本色化》,《学术研究》2004年第12期。   《基督教传教士在澳门的早期文化活动略论》,《学术研究》2002年第6期。   《自立与本色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督教对华传教战略之演变》,《中山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在粤英商团体与鸦片战争时期的中英关系》,《中西文化交流与岭南社会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  《广州外侨总商会与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西关系》,《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2期。   《王学与梁启超新民学说的演变》,《中山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简论19世纪前期基督教传教士在澳门的文化活动》,《中西文化研究》(澳门)创刊号,2002年6月。  《关于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再探讨》,《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3期。   《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与本色教会运动》,《世界宗教研究》 2002年第2期。   《关于1821-1839年鸦片贸易的再研究》,《毒品问题与近代中国》论文集,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年12月。   《关于梁发与洪秀全思想关系的几个问题》,《韩山师院学报》2001年第3期。  《“广州英语”与19世纪中叶以前的中西交往》, 《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3期。   《医务传道方法与“中国医务传道会”的早期活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年第3期。   《理学与戊戌前后康有为的思想体系》,《戊戌维新与近代中国的改革》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5月。   《鸦片战争前后今文经学试探》,《近代中国社会思潮论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  《译名之争与早期的圣经中译》,《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2期。   《罗孝全索赔事件及其影响》,《学术研究》2000年第3期。   《互联网上的基督教新教》,《世界宗教文化》2000年第3期。   《开创中国毒品史和禁毒史的研究——近几年几部有关著作述评》,《史学月刊》1999年第6期。   《古老的理想与维新的意义》,《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改革》论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   《马礼逊学校与容闳留美前所受的教育》,《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美国传教士卢礼华在华活动述论》,《中山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清末广东对外交涉体制之演变》,《学术研究》1997年第9期。   《康有为与理学初论》,《中山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重论康有为与孔子托古改制论》,《中山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孙中山与近代大同学说的终结》,《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4年第1期。   《清代中叶今文经学派学术思想论略》,《中山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鸦片战争前后的今文经学与中国近代思想》,《中山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   《洋务运动的批判者——郭嵩焘》,《学术研究》1990年第2期。   《试论戊戌前后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社会科学辑刊》1989年第1期。   《关于一八三八年禁烟争论的再探讨》,《福建论坛》1985年第6期。

304 评论

Me馍馍27

有了信仰才能有动力去努力,有了信仰才会有所畏惧

263 评论

CallmeNicole

rp如此操,蛋啊。竟然被逮到了,我也还没写了

249 评论

欠我一场爱情

有了信仰生命就不会空虚,信仰比生命还重要,信仰是你的精神支柱,你会为自己的信仰竭尽所能,他将是你的生命的追求。。。。。。。。。

118 评论

史瑞克0111

人来到世上就是获得和失去生命 与信念。

216 评论

半透明SKY也

净空法师讲述  念佛堂开办至今,已渐渐上轨道,大家都深深感觉到念佛功德的殊胜,生起欢喜心。可是也有一些同修告诉我,大众当中还有一些意见。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疏忽。古德常说,共修时若有疑惑、夹杂,就会破坏念佛的功夫。念佛是以得“一心不乱”为目的,“一心”诚然不容易得到,但对一般人来说,浅近的一心,也就是功夫成片,应该是可以得到的。只要到达这个境界,就决定有把握往生不退成佛。   “功夫成片”,就是没有疑惑、夹杂,无论在何时何处,即使夜晚作梦,也没有忘记“阿弥陀佛”,这就是成片的样子。除“阿弥陀佛”之外,与一切人事物接触,要时时保持高度的警觉,决不为外境所诱惑、所动摇,这就是功夫。要达到这个功夫,何以在念佛堂念佛仍做不到?有两个原因:一是无量劫烦恼习气太重;习气是知见,一般人讲成见,成见很深,意见很多,这是一个麻烦。二是不老实;老实也不容易,人能做到老实,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一定能成就。   而补救的方法,就是读经、听教。读经、听教能帮助我们看破、放下,帮助我们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换句话说,明白自己这一生到世间来的真相。若能彻底明白我们这一生的生活,以及所遭遇的周边环境,自然就会放下。世尊苦口婆心的讲了四十九年,时时在提醒,而我们实在是迷得太深了。不断的提醒,就是希望有一天我们能恍然大觉,知道自己来到世间是受果报。   过去生中所造的业,这一生中来受报,这是因果循环。造善业多,这一生享一点福;造恶业多,这一生要受很多苦。可是没有人在受报时,会老实受报,依旧在造业。受报造业,造业受报,永远在循环。这个循环的现象,没有往上提升,而是每况愈下,一世不如一世,一代不如一代,这有多苦!为何会有这种现象?我们造的业不善。世尊为我们说明,造善业去善道超生,造恶业往恶道堕落,这是人生在世的事实真相。仔细想想,确实如此。佛慈悲怜悯这些受苦受难的众生,因愚昧无知而迷失自性,所以才将事实真相说清楚,希望我们能跳出三界六道轮回,跟他一样作佛、作菩萨。   经上将宇宙人生的状况,分为十大类,称作“十法界”。换句话说,摆在我们面前有十条大道,我们如何选择?我们想到哪里去?这十条大道,最殊胜圆满的是佛道,其次是菩萨道。真正觉悟有智慧之人,决定选佛菩萨之道。新加坡居士林每天讲经,每天念佛,解行相应,这就是佛道,就是菩萨道。   进念佛堂要想功夫得力,必须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放不下是教理不明,就要用讲经的方法来弥补。过去念佛堂没有讲经,但是每一枝香在止静时都会讲开示,其用意是相同的,就是要帮助大家断疑生信、功夫得力。尤其在现代,我们闻经时间少,根基不够,纵然有缘住在如此殊胜的念佛堂,还是生烦恼,还是有意见,还是障碍自己修学的功夫。由此可知,经不可不读,法不可不听,大家要真正用功努力。   弥陀村建成之后,念佛堂能容纳一、两千人。住在弥陀村的同修们都是佛菩萨,因为到此地来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作佛,“念佛是因,作佛是果”。念佛堂一定是二十四小时念佛不间断,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但我们是业习深重的凡夫,要日夜念佛不间断,体力上有困难,但是有困难也要克服。过去谛闲老和尚教他的徒弟-锅漏匠,念佛的方法,就是“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赶紧接着念”。决定不可以偷懒、懈怠,这是为自己也是为众生;你成佛了,就能普度众生,这是自利利他。希望大家自动自发,不要人督促。到念佛堂念佛穿海青,念累了休息也不脱海青;海青脱下来,怕会睡着,耽误了念佛的功夫;和衣而睡能提高警觉,尽量防止自己懈怠懒散。在这种道场修学,岂有不成佛之理!   住在弥陀村是一分钱不收,因为你是诸佛菩萨,我们理当供养。佛的十种德号里有“应供”,你住在这里,就应当接受一切众生的供养。你要去作佛了,所以我们是以供养诸佛的心来供养你,帮助你在这一生圆成佛道,这个缘多殊胜!在此祝福诸位,在这一生短暂时间中决定成就。

215 评论

Mr.白马王爷

请看《永恒在召唤》《神修论坛》

93 评论

汉口小霸王

可以从否定的方面来说麼?如果老师不是很博学的,从理查德道金斯的《上帝的迷思》里面抄些就好

328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基督教的论文2000

    可以从否定的方面来说麼?如果老师不是很博学的,从理查德道金斯的《上帝的迷思》里面抄些就好

    秋风泡泡 8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关于基督教的论文

    建议你先查查埃级的几个王朝 佛教应该是在公元后五百年左右由我国西域传过去的 中西亚以及地中海附近基本上是佛教先入后随伊斯兰教武力扩张消失的 联系参考伊斯兰教传

    芬达果味十足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关于基督教论文

    人来到世上就是获得和失去生命 与信念。

    来一块钱包子 1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关于基督教的论文范文

    对大众传媒来说,“冲突”是最有新闻价值的元素,因此大众传媒最喜欢把科学与基督教信仰描述为死对头,他们相信这样的描述有两大依据。  一、参看基督教历史,教会不止一

    Z黑暗中獨舞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关于基督教神学的论文

    论文摘要: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年)是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他从维护封建秩序和教会权威出发,通过调和各派

    ace922apple 1人参与回答 202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