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38

夕阳下看晚霞
首页 > 论文问答 > 物理教学论文初中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机器猫TJ

已采纳
一、一定要重视理论学习我不知道对于从事教学研究以及撰写教学研究论文这件事,是否还有人质疑理论学习的必要性?如果你仍然质疑,那么请忽略我的本次演讲吧。不好意思,话说的有些重,但是的却是肺腑之言。我们是学物理的,物理学有理论,并且有最精致、最体系化、最美的理论。我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理论兴趣的物理老师有多高的格调与发展潜力。二、一定要重视心理学理论的学习首都师范大学老一辈物理教育学家乔际平先生较早意识到了物理教学心理研究的重要性。1987年,乔先生即指出:“对学生心理的研究如不取得一点突破的话,教学改革很难有一个本质上的进步,就容易搞成形式主义。”他个人终其一生都在为之奋斗。我认为,我的导师邢红军教授为心理学的知识、方法进入物理教学研究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突出地表现为在物理教育心理学、原始物理问题的研究等方面。众所周知,邢老师在北师大林崇德先生那里获得了发展心理学的博士学位。我们入读以来,得意跟随邢老师濡染了大量心理学的知识、观点、方法的训练,以及物理教育心理学的训练。之前并不特别觉得这很重要,然而直到最近我才发觉。近期,我同其他学科、学校的学生以及一线老师交流,慢慢开始发现了这个问题。没有心理学的学习,对教学事件以及教学行为的理解都无法扎实起来。我了解到,首师大这边的一些一线教师培训中,老师们反映:最受用的还是心理学的学习。为什么呢?因为教学这件事,是一个心理活动非常复杂的过程,因此需要我们运用足够细致的、有足够分辨率的理论工具加以理解和研究。这方面,可以阅读基本的思维心理学的内容,以及邢老师即将在北大出版社出版的《物理教育心理学》、《物理学习心理学》两部著作。三、一定要多读多看多买文献这个话我也写过多次了。要建立自己的文献库、要有资料意识、积累意识。这里想格外强调的是要认真看、多看。我指的不是那种“雨过地皮湿”的看,对好的文献,一定要是圈圈点点的、反复的、研究式的看。要真正看透、看懂。这里我也不过多避讳,乔先生、林崇德先生以及邢老师的文献,只管认真看吧。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一边看就可以学习人家的写法。并且这也是很基础的、不可替代的。说一千道一万,自己不阅读文献,不可能学会写论文。
273 评论

小尾巴摇阿摇

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材全三册电子课本阅读--江铁铸物理教育叙事物理(游客)发表评论于2007-10-30 21:09:002007-10-30 21:09:00 No2 讨论: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材全三册电子课本阅读 太好了,初中物理教材电子版大家都能享用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全三册电子课本--江铁铸物理教育叙事No2 讨论: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全三册电子课本 江老师; 你好! 我是东北的一名中学生,我听说北师大九年级物理教材改版了,我手中的书第九章是机械和功与您的电子书一样 初中物理各种版本教材电子版下载--能源2009年11月19日 为方便进行各版本教材资源的整合,特把各版本初中物理教材电子版集中在此 粤教沪科版初中物理在线 教案中心 电子课本为解决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资源紧缺的问题,初中物理教材电子版应广大教师和学生家长的要求,本站与有关 新苏科版九年级下册《附录:物理学名词中英文对照》电子课本, 苏科版教材编… 初中物理教材电子版%c9%d0iss%ca%b1%c9%d0/tag/154223

243 评论

S素年錦時

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研究,在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中早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了.许多物理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一定律的教学发表了自己颇有见地的教学见解,并且得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当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教学策略时,我们发现,确实可以取得如同一些文献中所述的预期效果.然而,当我们设计一些新的情境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去解决问题时,令我们十分吃惊的是:学生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掌握程度却又非常之差.这使得我们困惑不解.为何对同一教学策略教学的结果的评价出现如此之大的偏差?是教师教的原因,还是学生学的原因,抑或两者兼而有之.这促使我们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进一步,我们从学生的认知心理上,对这一规律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 通常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一般是按教材编排顺序,先进行演示实验引出课题,然后通过讲解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的争论,消除“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错误观念,进一步通过做斜面小车实验证明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最后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从而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为了检验学生学习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情况,我们曾用这样一道题目来检测学生.题目如下.你坐在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里,将手中的钥匙竖直上抛,问当钥匙落下来时是落在手里,还是落在手后面.全班56名同学在试卷上皆答:落在手后面.问其原因,皆曰:汽车在走,而钥匙抛出后不再向前走了. 2 怎样更好地改进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效果,使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效果真正是实实在在意义上的令人满足.我们认为,囿于一般形式上的教学方法的改进已是隔靴搔痒,而必须深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考察学生产生错误认识的根源. 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物理概念、规律时所形成的错误,常常是由于其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 所谓前科学概念,是指儿童在学习物理课程以前的生活实际中,对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反复建构所形成的系统的但并非科学的观念.比如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如此.在物理教学中,那种认为只需要“正面”传授知识,学生就能接受,如果他们仍不理解,可以多讲几遍就能达到目的的想法,实践证明是过于天真了.因为在有些学生的经验中,早已有了与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理论类似的观念.这样,当他们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之后,就可能把定律纳入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牛顿第一定律实际上成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代名词.让他们解释用手推车、用脚踢球等一些不易暴露错误观念的生活实例时,他们也能解释得头头是道.但当解释用手抛钥匙、飞机扔炸弹的例子时,他们却又运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去解释,其错误观念暴露无遗.这正是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之所在. 3 研究和改进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应当了解学生头脑中前科学概念的特点. 第一,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是自发形成的. 过去,我们在教学中,常常误认为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其头脑如同一张“白纸”,教师可以在上面任意涂画,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对客观世界物质运动规律的看法.他们几乎每天都会看到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而在力停止作用时物体静止,于是主观地断言:有力,则物体运动;无力,则物体静止.这正是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理论. 第二,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具有隐蔽性. 由于学生头脑中前科学概念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所以它以潜在的形式存在.这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学生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因为学生并没有有意识地思考并形成“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概念.其二是前科学概念平时并不表现出来,但往往在学生运用物理概念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来.比如前述测验表明,许多有10多年教龄的初中物理教师头脑中也存在着牛顿第一定律的前科学概念,然而他们自己却并不知道. 第三,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具有顽固性. 由于前科学概念是儿童头脑中业已形成的概念,且长期的日常生活经验与观察又加强了这些概念.因此,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慨念是非常顽固的. 国内外物理教育界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一旦学生对某些物理现象形成了前科学概念,要想加以转变是极其困难的.尤其那些在人类科学认识史上经历了曲折历程的前科学概念,更是如此.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学生认识什么和如何行动,主要决定于他们所具有的认知图式(思维模式),而不完全取决于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他们按照自己已有的图式吸收和排斥信息.在有错误认识存在的情形下,就会在头脑中形成和正确信息极不相同的东西.

136 评论

毕筱倩mm

你是毕业论文吗?本科还是硕士,还是评职称?

239 评论

洁博利郑少波

理科实验研究报告 ——物理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准备 技能准备: 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知识准备: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平衡。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导引 探究指导: 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 运动物体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物体间要相互接触,且挤压;接触面要粗糙;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由力的三要素可知:摩擦力除了有作用点、方向外,还有大小。 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猜想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3: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种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探究方案: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木块与长木板的接触面,从而改变接触面积。 探究过程: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7N 在木块上加5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8N 在木块上加200g的砝码,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2N 在木板上铺上棉布,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1N 加快匀速拉动木块的速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7N 将木块翻转,使另一个面积更小的面与长木板接触,测出此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7N 探究结论: 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 摩擦力的大小跟相对运动的速度无关。

213 评论

相关问答

  • 物理教学论文初中

    理科实验研究报告 ——物理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准备 技能准备: 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知识准备:

    暖暖滴嗳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5
  •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

    大哥,论文自己写呀

    刘二蛋蛋蛋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3
  • 初中物理教学期刊论文

    1、《物理教师》(江苏)杂志是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会刊 2、《中学物理教学参考》(陕西), 3、《物理教学》(上海,核心期刊) 4、《物理通报》河北省保定

    半调子810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3
  •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你这问题太大了,同意楼上观点!

    寄居小妖妖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4
  •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论文

    物理教学中蕴含的大量的科学方法,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适时向学生介绍、点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体验、体会这些科学方法,逐步提高科学探究

    Joanrry琼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