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80

骑着猪猪追月亮
首页 > 论文问答 > 江汉大学学报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二x小b姐

已采纳
考研一共13大学科门类,总体走向参差不齐,但依旧有规律可循。2020考研的国家线走势分为三种: 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持平。 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上升。 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下降。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计算出国家线的两个极限值,也就是上涨分数最多的学科和下降分数最多的学科。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持平有3个:文学、管理学、享受少数民族照顾的考生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上升的有5个:哲学(+5分)、法学(+5分)、教育学(+6分)、艺术学(+7分)、体育学(+7分)。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下降的有9个:经济学(-2)、历史学(-1)、理学(-2)、工学(-6)、农学(-2)、医学(-5)、军事学(-5)、工学照顾专业(-6)、中医照顾专业(-5)。国家线的两个极限值出现在如下两个专业:上涨极限值(+7分),艺术学和体育学。下降极限值工学(-6)和工学照顾专业(-6)。一般而言,本学科国家线和去年相比持平,意味着去年和今年的报名人数和考试难度总体无大变化。本学科国家线和去年相比上涨,意味着去年和今年的报名人数和考试难度有所增长(具体原因要视本学科特点而言,请关注官网发布的2020年分类学科报告综述。)本学科国家线和去年相比下降,意味着去年和今年的报名人数和考试难度同样有所下降。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即今年分数上涨的学科全都是文科专业(不考数学的专业),这反映出几个信号: 文科专业报考人数增多。 文科试卷主观性更大,评分标准更具离散性,想得高分并不容易。 2022考研文科竞争性会更大。二、江汉大学考研难度总体概述1江汉大学考研难度具体分析本难度系数由以下因素构成:(院校级别、地理位置、院校信息、学校排名、学校荣誉、报考总人数、录取总人数、一战成功率,优势学科、劣势学科、热门学科、冷门学科、总体难度评价、综合难度评分等综合因素)。2江汉大学院校考研难易程度综述1、院校口碑江汉大学的口碑依然在建设当中,相比重点名校自然算是相对弱势,知名度不高,但在江汉大学的区域占地范围内知名度尚可,尤其是国家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和人力物力的投资,总体而言呈现好的发展走势,未来前景可期。2、保研名额少,上线简单历年来院校的保研名额都相对有限,所以无论是针对本院校,还是其他院校,所以录取人数当中统考生是占大额甚至是全部的占比的。,此的话上线就会比较容易一些,整体竞争程度相对平缓。3、传统优良,学习氛围浓厚江汉大学保持着优良的教育传统,对于学生的培养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的独特方式,院校口碑尚可,广受学子好评,尤其是对教师力量的选拔上面向来都是非常严谨,虽本身并不是国内重点知名院校,但自建校以来,在这一点上,学校是非常重视的,可见其办学态度。4、专业课难度我国考研大部分院校是自主命题,专业课难度根据学校专业的不同会有差异,江汉大学同样也是自主命题,在考题方面并不会特别难。考试范围每一年可能会有微不足道的小变动(具体可参考官方考试大纲,或在官网搜索相关信息)。考生完全可以依据往年真题大体判定范围,所以专业课的题目还是有迹可循的,主要在于考生的认真程度。5、城市经济渐次繁荣,教育事业有力可依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内总会有几个好的大学,某种程度讲,城市的经济对于学校的发展是有相当的助力的。就本院校所在城市而言,近几年内经济发展的速度是肉眼可见的,每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逐年变好,对于考研而来的学生来讲当然也是非常有益处的,比如在学生期间遇到比较可靠的实习机会的几率增加。6、考研调剂率江汉大学可接收调剂的专业相较重点院校是比较多的,历年数据显示,某些冷门及普通专业确实会经常出现招不满的情况。由此,调剂当然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啦。不过,同学们还是得稍加注意,在这件事情上要进行比较充分地准备才可以为之。时间方面跟调剂的专业方面都要了解清楚一下。另外,在备考过程中千万不要把希望寄托于调剂,尽可能的往一志愿努力。
263 评论

zhouqian0825

试论未成年人语义场的演变,1/1,《浙江学刊》2004(5),说“姊”,1/1,《古籍整理》2004(下),汉语称谓研究十年,1/1,《光明日报·理论周刊》,2005年1月25日《三国志》称谓略说,2/2,《语言研究集刊》第2辑,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从《三国志》亲属称谓看《汉语大词典》编纂之缺失,1/1,《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3),“姊”之流变考,1/1,《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3),《经律异相》称谓词研究,1/1,《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汉语性别称谓词研究,1/1,《兰州学刊》2007(5),试论有关“兄”“弟”“姊”“妹”的语言学问题,1/1,《江南大学学报》2007(3),古汉语年龄称谓词研究,1/1,《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5),东汉魏晋南北朝亲属称谓研究,1/1,《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3 课程《古代汉语》获浙江教育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二等奖,1/1,10

180 评论

不想不想澪

江汉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学校概况江汉大学是一所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实行湖北省、武汉市共建,以武汉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学校总占地面积2114亩,校舍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主校区坐落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畔。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18个学院,73个本科专业。拥有学术型硕士一级学科点8 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生物学、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类别8个(电子信息、教育、临床医学、艺术、社会工作、体育、应用心理、会计)和同等学力授权。涉及60个二级学科(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艺术等10大学科门类。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有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9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8个省级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学校教学科研仪器总值近五亿。馆藏纸质图书总量207万余册,中、外文报刊2099种,引进了中外文数据库226个,电子书刊515万余册。《江汉学术》入选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扩展版来源期刊。学校建有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烟尘污染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爆破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环境与健康危害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城市圈制造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17个省部级研究平台,设有湖北(武汉)爆炸与爆破技术研究院、交叉学科研究院、环境与健康研究院、系统生物学研究院、武汉研究院等校级科研机构50个。近五年,获各类科研项目1500余项,主持国家基金项目97项(其中自科基金83项),各类科研经费累计39亿元。参与国家支撑计划、“973”“863”计划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7900余篇,其中SCI、SSCI、EI、CPCI-S收录1699篇次,出版各类著作、教材312部。获科研奖励126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7项。获各类知识产权授权1501项,其中发明专利276项。实施10余项专利技术成果转让,金额800余万元。组建6家科技成果产业化及学科性公司,其中武汉国力通能源环保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

310 评论

一心跟着习大大

江汉大学原来是本二,但现在已经升级成本一了。江汉大学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原江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武汉职工医学院、武汉教育学院等高校合并组建的一所公立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江汉大学的设计专业是一本,在全国排名前十。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044人,其中正、副教授453人,全日制在校生15640人。学校教学仪器先进,拥有教学仪器设备15640余台(套),总值近亿元,图书馆藏书6万册,电子资源9万种(件)。江汉大学设计专业是一本在全国排名前十。中国校友会中国大学排行榜第 476 位。学校实行湖北省、武汉市共建,以武汉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省、市重点建设大学。现开设有45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法、文、史、教育、理、工、农、医、管理等10个学科门类。全校现有专任教师1044人,其中正、副教授453人,全日制在校生15640人。学校拥有教学仪器设备15640余台(套),总值近亿元,图书馆藏书6万册,电子资源9万种(件)。创建于2001年10月,是由教育部批准组建,武汉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兴建的一所综合性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畔,另在汉口和武昌分别设有校区。办学理念:学校坚持立足武汉,服务社会,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造型人才,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85 评论

思得不瑞奥

1、《艺术教育管理学》(第一作者),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2、《近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娱乐业——以汉口为主体的中国文化娱乐业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考察(1861-1949)》(专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3、《湖北文化史·艺术史》(合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4、《文化市场演进与文化产业发展——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作者),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5、《中国文化创新蓝皮书》2010、2011、2012、2013,第二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6、《 中国文化史探究集 冯天瑜先生七十寿辰学术研讨会文集》,主编 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年版;7、《文化产业集聚区策划与运营》,第一作者,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 《文人与诗妓——诗妓在诗词传播中的作用探微》,《湖北民族学报》2000年第1期;《煮酒论英雄——中国古代英雄标准探微台湾》,台湾《历史月刊》2000年第3期,美国《中国时报》转载;《文物科技体制创新与观念变革》,《中国文物报》2001年5月3日;《政府艺术管理职能“错位论”的源流及其认识局限》,《江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试论艺术表演团体体制调整和制度创新》,《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石头崇拜与中华玉文化的形成》,《江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文献》(CUAA)2003年第6期转录;《论中国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实现途径——兼论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特殊性》,《江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人大《文化研究》2004年6期转载;《艺术表演行业的反市场形态及原因分析》,《湖北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人大《文化研究》2004年9期转载;《转型期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分期问题》,《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古代情爱巫术及其影响》,《江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8期;《我国文化体制的缘起、演进与改革对策》,《江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民国政府管理近代文化娱乐业的探索及其现代价值》,《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人大《中国现代史》2005年9期转载;《建国以来中国事业单位组织模式的变迁——一种以艺术表演团体为主体的历史透视》,《江汉论坛》2005年第3期,人大《公共行政》2005年7期转载;《行业差异与文化体制改革的策略问题》,《江汉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人大《文化研究》2006年1期转载;《百年职业艺术教育迎来新机遇》,《中国文化报》2005年2月21日;《网吧作为网络文化载体的形态、属性与特征》,《和谐与共存——网络文化与青少年发展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年;《老郎庙的近现代变迁——以汉口为中心文化娱乐业组织形态的一个侧影》,《文艺研究》,2006/02;《网吧作为网络文化载体的形态、特征和功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1;《文化产业作为城市支柱产业的可行性及类型选择》,《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三十年来的中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一个宏观分析框架》,《福建论坛》2009年第2期,人大《文化产业研究》转载;《文化创意产业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功能作用与价值定位》,《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路径与理论模型》, 《江汉论坛》,2009/06《多元文化环境下强化文化管理战略的价值、内涵与政策思路》,《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03;《文化市场一体化进程与文化行业体制的结构性矛盾及其因应策略——基于《魔兽世界》网络游戏主管权两部委论争事件的分析》, 《江汉论坛》, 2010/05 ;《当代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模式》,《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文化产业视角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实践进展与理论模型》,《湖北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演进路径与结构特征》, 《文化产业导刊》2010年第8期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价值评估及政策定位》,《江汉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论文化创新战略的确立与文化管理体制的转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1期转载;《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中民间力量参与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基于湖北省的农村文化调查》,《江汉论坛》,2011年第2期 ;《当代中国艺术表演行业的市场适应性问题及其对国家政策环境的特殊要求》,《艺术百家》,2011年第1期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国家文化体制的历史来源——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模式的结构化和制度化(1927-194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 ;《区域趋同环境下如何建构城市特色文化发展战略优势?——以“后特区时代”的深圳为例》,《艺术百家》,2011年第5期;《1900—1949年的中国公共文化领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06期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当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传统文化事业体系的转型》,《江汉论坛》,2012年第1期 ;《我国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特殊性及其政策含义》,《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7期 ;《观念革命、技术创新与制度嬗变:重建新时期文化创新发展的逻辑结构》,《艺术百家》,2012年第4期;《论文化产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型的作用——以湖北省为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湖北支柱产业的政策与路径研究》,《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第4期 ;《中国文化管理体制:性质变迁与政策意义》,《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年第1期。主持课题全国艺术科学部级课题“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01HG98),协助主持,执笔人;湖北省社会科学重点课题“转型期艺术表演团体改革模式研究”(2002[132]);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理论研究课题(文化部,2002年),协助主持,主要执笔人;湖北省社会科学重点课题“文化体制改革对策研究”([2003]08),协助主持,主要执笔人;全国艺术科学部级课题“艺术教育管理学研究”(03GG120) ,主持人;全国艺术科学国家重点课题“转型期艺术表演团体改革模式研究”(03AG13),主持人;湖北省社会科学重点课题“湖北文化资源状况与区域文化资源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主持人;湖北省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娱乐业——以武汉为主体的中国娱乐业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考察”,主持人;武汉市规划局 “武汉城市文化特色营造比较研究”, 协助主持,主要执笔人;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长江出版集团组织框架设计”,协助主持,主要执笔人;2005年中宣部、文化部“中国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调查研究”;协助主持,主要执笔人;2005年湖北省文物局“湖北省三峡文物考古成就总体动画展示研究”,协助主持,主要执笔人;2005年湖北省文化厅“网络文化与当代青少年发展研究”,主持人2005年湖北省文化厅“国家文化体制的起源、演进与确立——政治变局中的政党、意识形态与文化领导权(1921—1952)”, 主持人;2005年国家文物科技规划课题“楚文化资源的区域分布、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开发模式研究”,主持人;2005年湖北省文化厅“中华竹文化艺术史”,主持人;2005年湖北省文化厅“国家艺术节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主持人;2006年国家财政部“当代中国农村文化调查研究”,协助主持,主要执笔人;2007年当前我国公共文化经费绩效评价及文化基金会的可行性研究(财政部,2007年),主持人;2007年当前我国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财政部,2007年),主持人;2007年当前我国公共文化经费绩效评价及文化基金会的可行性研究(财政部),主持人;2006-2007 中国文化创新年度报告研究(文化部,2007年);2003-2006湖北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蓝皮书(湖北省省委宣传部,2007年);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项目“国家艺术节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影响和作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的运作模式、经验及其影响力的实证研究”(2007年),杜建国主持、傅才武协助主持、主要执笔人;文化部“2006-2007中国文化创新年度报告研究”课题(2007年),主持人。2007年科技部网络文化安全监管系统的体系架构、集成及示范应用,子课题负责人;2008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保障机制前期研究(财政部、文化部),主持人;2008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规划研究(湖北省发改委),子课题负责人;2009 当代中国文化遗产社会教育模式的构建及其政策研究(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课题(20090119))结项;2009 中国特色的艺术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财政部) 已完成 ;2009 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十二五”及下一个十年发展战略研究(国家文物局文物科技项目) 2010年6月完成 ;2009 国家文化创新年度报告(文化部) 2009年12月完成 ;2009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保障机制研究(财政部) 2009年12月完成 ;2009 三峡工程的文化学研究(三峡总公司招标项目) 2009年10月完成 ;2009 我国文化产业的投融资及财政政策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 已完成 ;2010 推进我国文化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与路径研究(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 进行中 ;2010 湖北省基层公益性文化单位经费保障标准研究(湖北省财政厅) 结项  2011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中部试点,湖北综合性研究) 文化部、湖北省文化厅 结项  2011 湖北省属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研究 (湖北省文资办) 结项  2012 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评价研究 (湖北省文物局)结项2012 我国文化产业振兴的法律与政策研究 (中央文资办) 结项  2012 全国文化企业人才发展规划研究 (中央文资办) 结项  2012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开放绩效调查研究 (文化部、财政部) 结项  2012 “两馆一站”免费开放专项经费管理制度研究 (文化部、财政部)结项  2012 全国行政村级公共文化保障机制与保障标准研究(文化部、财政部)结项  2012 全国农村居民及返乡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调查研究 (文化部、财政部)结项

238 评论

相关问答

  • 江汉大学学报

    1、《艺术教育管理学》(第一作者),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2、《近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娱乐业——以汉口为主体的中国文化娱乐业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考察(1861-19

    亲爱的小慧慧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汉江大学学报

    江汉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学校概况江汉大学是一所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实行湖北省、武汉市共建,以武汉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学校总占地面积2114亩,校舍建筑

    飞鸟鱼虫菲菲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江汉大学报录比

    湖北3+2专升本有哪些学校,应该如何选择?目前想要报考2020年湖北3+2专升本的同学基本都是在备考状态,但是还有很多同学不清楚能报哪些学校,今天小编就简单给大

    机器猫TJ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汉江大学学报官网

    江汉大学原来是本二,但现在已经升级成本一了。江汉大学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原江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武汉职工医学院、武汉教育学院等高校合并组建的一所公立

    梦紫蝶57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江汉大学学报好发吗

    还是云南大学吧,武汉大学的很难,其实难度都不小

    小懒虫苗啊苗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