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汉江大学学报

汉江大学学报

发布时间:

江汉大学学报

1、《艺术教育管理学》(第一作者),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2、《近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娱乐业——以汉口为主体的中国文化娱乐业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考察(1861-1949)》(专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3、《湖北文化史·艺术史》(合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4、《文化市场演进与文化产业发展——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作者),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5、《中国文化创新蓝皮书》2010、2011、2012、2013,第二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6、《 中国文化史探究集 冯天瑜先生七十寿辰学术研讨会文集》,主编 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年版;7、《文化产业集聚区策划与运营》,第一作者,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 《文人与诗妓——诗妓在诗词传播中的作用探微》,《湖北民族学报》2000年第1期;《煮酒论英雄——中国古代英雄标准探微台湾》,台湾《历史月刊》2000年第3期,美国《中国时报》转载;《文物科技体制创新与观念变革》,《中国文物报》2001年5月3日;《政府艺术管理职能“错位论”的源流及其认识局限》,《江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试论艺术表演团体体制调整和制度创新》,《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石头崇拜与中华玉文化的形成》,《江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文献》(CUAA)2003年第6期转录;《论中国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实现途径——兼论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特殊性》,《江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人大《文化研究》2004年6期转载;《艺术表演行业的反市场形态及原因分析》,《湖北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人大《文化研究》2004年9期转载;《转型期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分期问题》,《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古代情爱巫术及其影响》,《江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8期;《我国文化体制的缘起、演进与改革对策》,《江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民国政府管理近代文化娱乐业的探索及其现代价值》,《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人大《中国现代史》2005年9期转载;《建国以来中国事业单位组织模式的变迁——一种以艺术表演团体为主体的历史透视》,《江汉论坛》2005年第3期,人大《公共行政》2005年7期转载;《行业差异与文化体制改革的策略问题》,《江汉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人大《文化研究》2006年1期转载;《百年职业艺术教育迎来新机遇》,《中国文化报》2005年2月21日;《网吧作为网络文化载体的形态、属性与特征》,《和谐与共存——网络文化与青少年发展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年;《老郎庙的近现代变迁——以汉口为中心文化娱乐业组织形态的一个侧影》,《文艺研究》,2006/02;《网吧作为网络文化载体的形态、特征和功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1;《文化产业作为城市支柱产业的可行性及类型选择》,《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三十年来的中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一个宏观分析框架》,《福建论坛》2009年第2期,人大《文化产业研究》转载;《文化创意产业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功能作用与价值定位》,《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路径与理论模型》, 《江汉论坛》,2009/06《多元文化环境下强化文化管理战略的价值、内涵与政策思路》,《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03;《文化市场一体化进程与文化行业体制的结构性矛盾及其因应策略——基于《魔兽世界》网络游戏主管权两部委论争事件的分析》, 《江汉论坛》, 2010/05 ;《当代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模式》,《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文化产业视角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实践进展与理论模型》,《湖北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演进路径与结构特征》, 《文化产业导刊》2010年第8期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价值评估及政策定位》,《江汉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论文化创新战略的确立与文化管理体制的转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1期转载;《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中民间力量参与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基于湖北省的农村文化调查》,《江汉论坛》,2011年第2期 ;《当代中国艺术表演行业的市场适应性问题及其对国家政策环境的特殊要求》,《艺术百家》,2011年第1期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国家文化体制的历史来源——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模式的结构化和制度化(1927-194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 ;《区域趋同环境下如何建构城市特色文化发展战略优势?——以“后特区时代”的深圳为例》,《艺术百家》,2011年第5期;《1900—1949年的中国公共文化领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06期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当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传统文化事业体系的转型》,《江汉论坛》,2012年第1期 ;《我国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特殊性及其政策含义》,《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7期 ;《观念革命、技术创新与制度嬗变:重建新时期文化创新发展的逻辑结构》,《艺术百家》,2012年第4期;《论文化产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型的作用——以湖北省为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湖北支柱产业的政策与路径研究》,《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第4期 ;《中国文化管理体制:性质变迁与政策意义》,《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年第1期。主持课题全国艺术科学部级课题“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01HG98),协助主持,执笔人;湖北省社会科学重点课题“转型期艺术表演团体改革模式研究”(2002[132]);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理论研究课题(文化部,2002年),协助主持,主要执笔人;湖北省社会科学重点课题“文化体制改革对策研究”([2003]08),协助主持,主要执笔人;全国艺术科学部级课题“艺术教育管理学研究”(03GG120) ,主持人;全国艺术科学国家重点课题“转型期艺术表演团体改革模式研究”(03AG13),主持人;湖北省社会科学重点课题“湖北文化资源状况与区域文化资源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主持人;湖北省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娱乐业——以武汉为主体的中国娱乐业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考察”,主持人;武汉市规划局 “武汉城市文化特色营造比较研究”, 协助主持,主要执笔人;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长江出版集团组织框架设计”,协助主持,主要执笔人;2005年中宣部、文化部“中国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调查研究”;协助主持,主要执笔人;2005年湖北省文物局“湖北省三峡文物考古成就总体动画展示研究”,协助主持,主要执笔人;2005年湖北省文化厅“网络文化与当代青少年发展研究”,主持人2005年湖北省文化厅“国家文化体制的起源、演进与确立——政治变局中的政党、意识形态与文化领导权(1921—1952)”, 主持人;2005年国家文物科技规划课题“楚文化资源的区域分布、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开发模式研究”,主持人;2005年湖北省文化厅“中华竹文化艺术史”,主持人;2005年湖北省文化厅“国家艺术节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主持人;2006年国家财政部“当代中国农村文化调查研究”,协助主持,主要执笔人;2007年当前我国公共文化经费绩效评价及文化基金会的可行性研究(财政部,2007年),主持人;2007年当前我国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财政部,2007年),主持人;2007年当前我国公共文化经费绩效评价及文化基金会的可行性研究(财政部),主持人;2006-2007 中国文化创新年度报告研究(文化部,2007年);2003-2006湖北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蓝皮书(湖北省省委宣传部,2007年);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项目“国家艺术节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影响和作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的运作模式、经验及其影响力的实证研究”(2007年),杜建国主持、傅才武协助主持、主要执笔人;文化部“2006-2007中国文化创新年度报告研究”课题(2007年),主持人。2007年科技部网络文化安全监管系统的体系架构、集成及示范应用,子课题负责人;2008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保障机制前期研究(财政部、文化部),主持人;2008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规划研究(湖北省发改委),子课题负责人;2009 当代中国文化遗产社会教育模式的构建及其政策研究(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课题(20090119))结项;2009 中国特色的艺术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财政部) 已完成 ;2009 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十二五”及下一个十年发展战略研究(国家文物局文物科技项目) 2010年6月完成 ;2009 国家文化创新年度报告(文化部) 2009年12月完成 ;2009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保障机制研究(财政部) 2009年12月完成 ;2009 三峡工程的文化学研究(三峡总公司招标项目) 2009年10月完成 ;2009 我国文化产业的投融资及财政政策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 已完成 ;2010 推进我国文化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与路径研究(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 进行中 ;2010 湖北省基层公益性文化单位经费保障标准研究(湖北省财政厅) 结项  2011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中部试点,湖北综合性研究) 文化部、湖北省文化厅 结项  2011 湖北省属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研究 (湖北省文资办) 结项  2012 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评价研究 (湖北省文物局)结项2012 我国文化产业振兴的法律与政策研究 (中央文资办) 结项  2012 全国文化企业人才发展规划研究 (中央文资办) 结项  2012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开放绩效调查研究 (文化部、财政部) 结项  2012 “两馆一站”免费开放专项经费管理制度研究 (文化部、财政部)结项  2012 全国行政村级公共文化保障机制与保障标准研究(文化部、财政部)结项  2012 全国农村居民及返乡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调查研究 (文化部、财政部)结项

江汉大学原来是本二,但现在已经升级成本一了。江汉大学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原江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武汉职工医学院、武汉教育学院等高校合并组建的一所公立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江汉大学的设计专业是一本,在全国排名前十。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044人,其中正、副教授453人,全日制在校生15640人。学校教学仪器先进,拥有教学仪器设备15640余台(套),总值近亿元,图书馆藏书6万册,电子资源9万种(件)。江汉大学设计专业是一本在全国排名前十。中国校友会中国大学排行榜第 476 位。学校实行湖北省、武汉市共建,以武汉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省、市重点建设大学。现开设有45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法、文、史、教育、理、工、农、医、管理等10个学科门类。全校现有专任教师1044人,其中正、副教授453人,全日制在校生15640人。学校拥有教学仪器设备15640余台(套),总值近亿元,图书馆藏书6万册,电子资源9万种(件)。创建于2001年10月,是由教育部批准组建,武汉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兴建的一所综合性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畔,另在汉口和武昌分别设有校区。办学理念:学校坚持立足武汉,服务社会,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造型人才,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江汉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学校概况江汉大学是一所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实行湖北省、武汉市共建,以武汉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学校总占地面积2114亩,校舍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主校区坐落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畔。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18个学院,73个本科专业。拥有学术型硕士一级学科点8 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生物学、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类别8个(电子信息、教育、临床医学、艺术、社会工作、体育、应用心理、会计)和同等学力授权。涉及60个二级学科(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艺术等10大学科门类。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有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9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8个省级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学校教学科研仪器总值近五亿。馆藏纸质图书总量207万余册,中、外文报刊2099种,引进了中外文数据库226个,电子书刊515万余册。《江汉学术》入选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扩展版来源期刊。学校建有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烟尘污染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爆破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环境与健康危害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城市圈制造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17个省部级研究平台,设有湖北(武汉)爆炸与爆破技术研究院、交叉学科研究院、环境与健康研究院、系统生物学研究院、武汉研究院等校级科研机构50个。近五年,获各类科研项目1500余项,主持国家基金项目97项(其中自科基金83项),各类科研经费累计39亿元。参与国家支撑计划、“973”“863”计划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7900余篇,其中SCI、SSCI、EI、CPCI-S收录1699篇次,出版各类著作、教材312部。获科研奖励126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7项。获各类知识产权授权1501项,其中发明专利276项。实施10余项专利技术成果转让,金额800余万元。组建6家科技成果产业化及学科性公司,其中武汉国力通能源环保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

考研一共13大学科门类,总体走向参差不齐,但依旧有规律可循。2020考研的国家线走势分为三种: 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持平。 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上升。 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下降。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计算出国家线的两个极限值,也就是上涨分数最多的学科和下降分数最多的学科。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持平有3个:文学、管理学、享受少数民族照顾的考生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上升的有5个:哲学(+5分)、法学(+5分)、教育学(+6分)、艺术学(+7分)、体育学(+7分)。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下降的有9个:经济学(-2)、历史学(-1)、理学(-2)、工学(-6)、农学(-2)、医学(-5)、军事学(-5)、工学照顾专业(-6)、中医照顾专业(-5)。国家线的两个极限值出现在如下两个专业:上涨极限值(+7分),艺术学和体育学。下降极限值工学(-6)和工学照顾专业(-6)。一般而言,本学科国家线和去年相比持平,意味着去年和今年的报名人数和考试难度总体无大变化。本学科国家线和去年相比上涨,意味着去年和今年的报名人数和考试难度有所增长(具体原因要视本学科特点而言,请关注官网发布的2020年分类学科报告综述。)本学科国家线和去年相比下降,意味着去年和今年的报名人数和考试难度同样有所下降。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即今年分数上涨的学科全都是文科专业(不考数学的专业),这反映出几个信号: 文科专业报考人数增多。 文科试卷主观性更大,评分标准更具离散性,想得高分并不容易。 2022考研文科竞争性会更大。二、江汉大学考研难度总体概述1江汉大学考研难度具体分析本难度系数由以下因素构成:(院校级别、地理位置、院校信息、学校排名、学校荣誉、报考总人数、录取总人数、一战成功率,优势学科、劣势学科、热门学科、冷门学科、总体难度评价、综合难度评分等综合因素)。2江汉大学院校考研难易程度综述1、院校口碑江汉大学的口碑依然在建设当中,相比重点名校自然算是相对弱势,知名度不高,但在江汉大学的区域占地范围内知名度尚可,尤其是国家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和人力物力的投资,总体而言呈现好的发展走势,未来前景可期。2、保研名额少,上线简单历年来院校的保研名额都相对有限,所以无论是针对本院校,还是其他院校,所以录取人数当中统考生是占大额甚至是全部的占比的。,此的话上线就会比较容易一些,整体竞争程度相对平缓。3、传统优良,学习氛围浓厚江汉大学保持着优良的教育传统,对于学生的培养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的独特方式,院校口碑尚可,广受学子好评,尤其是对教师力量的选拔上面向来都是非常严谨,虽本身并不是国内重点知名院校,但自建校以来,在这一点上,学校是非常重视的,可见其办学态度。4、专业课难度我国考研大部分院校是自主命题,专业课难度根据学校专业的不同会有差异,江汉大学同样也是自主命题,在考题方面并不会特别难。考试范围每一年可能会有微不足道的小变动(具体可参考官方考试大纲,或在官网搜索相关信息)。考生完全可以依据往年真题大体判定范围,所以专业课的题目还是有迹可循的,主要在于考生的认真程度。5、城市经济渐次繁荣,教育事业有力可依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内总会有几个好的大学,某种程度讲,城市的经济对于学校的发展是有相当的助力的。就本院校所在城市而言,近几年内经济发展的速度是肉眼可见的,每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逐年变好,对于考研而来的学生来讲当然也是非常有益处的,比如在学生期间遇到比较可靠的实习机会的几率增加。6、考研调剂率江汉大学可接收调剂的专业相较重点院校是比较多的,历年数据显示,某些冷门及普通专业确实会经常出现招不满的情况。由此,调剂当然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啦。不过,同学们还是得稍加注意,在这件事情上要进行比较充分地准备才可以为之。时间方面跟调剂的专业方面都要了解清楚一下。另外,在备考过程中千万不要把希望寄托于调剂,尽可能的往一志愿努力。

汉江大学学报

江汉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学校概况江汉大学是一所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实行湖北省、武汉市共建,以武汉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学校总占地面积2114亩,校舍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主校区坐落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畔。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18个学院,73个本科专业。拥有学术型硕士一级学科点8 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生物学、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类别8个(电子信息、教育、临床医学、艺术、社会工作、体育、应用心理、会计)和同等学力授权。涉及60个二级学科(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艺术等10大学科门类。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有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9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8个省级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学校教学科研仪器总值近五亿。馆藏纸质图书总量207万余册,中、外文报刊2099种,引进了中外文数据库226个,电子书刊515万余册。《江汉学术》入选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扩展版来源期刊。学校建有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烟尘污染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爆破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环境与健康危害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城市圈制造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17个省部级研究平台,设有湖北(武汉)爆炸与爆破技术研究院、交叉学科研究院、环境与健康研究院、系统生物学研究院、武汉研究院等校级科研机构50个。近五年,获各类科研项目1500余项,主持国家基金项目97项(其中自科基金83项),各类科研经费累计39亿元。参与国家支撑计划、“973”“863”计划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7900余篇,其中SCI、SSCI、EI、CPCI-S收录1699篇次,出版各类著作、教材312部。获科研奖励126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7项。获各类知识产权授权1501项,其中发明专利276项。实施10余项专利技术成果转让,金额800余万元。组建6家科技成果产业化及学科性公司,其中武汉国力通能源环保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

孩子,你是什么专业的?江大不一样的学院考研率是不一样的,化环学院的考研率是全校最高的,当然专业也是比较苦的,如果你们专业有着考研的优良传统,那么你以后考研就会相对容易一些,基本上研究生导师带过这个学校的学生,只要没什么矛盾,他会愿意再带相同学校的,毕竟学术背景他是了解的,这也是一类比二类好的原因之一。你问这里好不好,一个二本学校,能够好到哪里去呢?生活条件算是过得去,就是学校外面没有传说中的热闹。大学主要都是靠自己的,老师上课,基础课还好一点,专业课多的是难得完全不知所云的,都要靠你自己去图书馆找资料,二本比一本差就差在没有学习气氛上,基本上在寝室是不能学习的,不过图书馆条件还好,夏天开空调,冬天有暖气,现在又不让占位子了,还不错吧,教室也都是随便进的,化环学院天热了晚上还开放有空调的教室。只要你有目标,在哪里都会成功的,现在的状况只是暂时的,江大也有人考上清华北大,也有人考出国,大学最重要的就在于你的态度和你选择的人生。

江汉大学原来是本二,但现在已经升级成本一了。江汉大学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原江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武汉职工医学院、武汉教育学院等高校合并组建的一所公立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江汉大学的设计专业是一本,在全国排名前十。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044人,其中正、副教授453人,全日制在校生15640人。学校教学仪器先进,拥有教学仪器设备15640余台(套),总值近亿元,图书馆藏书6万册,电子资源9万种(件)。江汉大学设计专业是一本在全国排名前十。中国校友会中国大学排行榜第 476 位。学校实行湖北省、武汉市共建,以武汉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省、市重点建设大学。现开设有45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法、文、史、教育、理、工、农、医、管理等10个学科门类。全校现有专任教师1044人,其中正、副教授453人,全日制在校生15640人。学校拥有教学仪器设备15640余台(套),总值近亿元,图书馆藏书6万册,电子资源9万种(件)。创建于2001年10月,是由教育部批准组建,武汉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兴建的一所综合性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畔,另在汉口和武昌分别设有校区。办学理念:学校坚持立足武汉,服务社会,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造型人才,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019年,江汉大学招生计划4240人,较2018年增加100人,为近几年招生人数最多的一年。  生源质量显著提升  湖北省  江汉大学在省内各类型招生分数线稳中有升。  文科一本投档线位列省属高校第6名,  较去年提升2位  理科一本投档线位列省属高校第10名,  较去年提升1位  二本文科投档线位列省属高校第1名  二本理科投档线位列省属高校第1名  音乐专业投档线位列省属高校第1名  舞蹈专业投档线位列省属高校第1名  表演(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专业投档线位列  省属高校第1名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投档线位列省属高校第2名  美术与设计学类投档线位于省属高校第6名  体育类投档线位列省属高校第3名  省外  在安排有普通二批理工类计划的21个省份中,江汉大学投档线高出当地一本批次线的省份有10个,在一本线下2-10分的省份有7个;在安排有普通二批文史类计划的10个省份中,江汉大学投档线高出当地一本批次线的省份有4个,在一本线下2-10分的省份有3个,生源质量大幅提升。(来源:江汉大学 招生与就业指导处)

江汉大学报录比

湖北3+2专升本有哪些学校,应该如何选择?目前想要报考2020年湖北3+2专升本的同学基本都是在备考状态,但是还有很多同学不清楚能报哪些学校,今天小编就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一、湖北3+2专升本有哪些学校? 2019年湖北3+2专升本院校名单: 长江大学,江汉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湖北师范大学,湖北民族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医药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湖北文理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湖北科技学院,黄冈师范学院,湖北理工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荆楚理工学院,武汉商学院,汉江师范学院,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武汉东湖学院,汉口学院,武汉工商学院,武昌理工学院,武昌工学院,文华学院,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武昌首义学院,武汉学院,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湖北商贸学院,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武汉传媒学院,武汉晴川学院 二、湖北3+2专升本院校应该如何选择 1)院校招生计划 招生人数决定了总容量。如果招生人数过少,一开始就决定了要采取挤进去的策略。如果较大,相对来说机会也就多出很多。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有些冷门专业招的人少,但报的人也少,甚至报不满。有的热门专业,招的人不多,但是报考每年都很火爆。一般情况下招生院校各专业的招生人数变化不会很大,可参考2018年各专业招生人数进行分析。 2)报考人数 若能知道这个数据,就能知道自己的竞争对手到底有多少。然而,各个专业的报考人数一般很难收集。 3)报录比 真实的报考人数和实际招生人数作对比,就得出每年的招生报录比。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据,可衡量某个专业的报考热度。如果报录比一直居高不下,说明该专业持续很热。如果忽大忽小,这就说明存在大小年现象。 4)录取控制分数线(省控线) 录取控制分数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该专业的难易程度,可做参照线。 5)院校录取分数线 相比较于录取控制线,录取分数线可以直接反应专业内各院校的难度系数。 最后,在理性的分析完上述几个数据后,还应当有一个感性的分析,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湖北3+2专升本有哪些学校,应该如何选择?按照以上介绍大家应该能有自己判断了,当然最好是参考招生简章去做决定。

湖北是一个大省,3+2学校实在太多。你如果要选一所3+2学校,可以先综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发展前景选一个比较靠谱的行业;然后再在行业里挑出比较有优势的3+2学校。如果你对美食感兴趣,一样可以选择中餐、西点、西餐的3+2学校;如果你对幼师感兴趣,也可以选择幼师综合实力好的学校。

您好,湖北一共有35所有专升本专业的学校,其中15所民办学校,20所公办学校。分别是:武汉纺织大学、江汉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武汉商学院、汉江师范学院、湖北文理学院(襄阳)、湖北医药学院(十堰)、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十堰)、湖北师范大学(黄石)、湖北理工学院(黄石)、湖北工程学院(孝感)、湖北科技学院(咸宁)、长江大学(荆州)、湖北民族大学(恩施)、荆楚理工学院(荆门)、黄冈师范学院(黄冈)、武汉东湖学院、文华学院、武汉工商学院、湖北商贸学院、武汉晴川学院、武昌工学院、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武汉传媒学院、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武昌首义学院、武昌理工学院、武汉学院、汉口学院、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希望能够帮到您!

汉江大学学报官网

江汉大学原来是本二,但现在已经升级成本一了。江汉大学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原江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汉口分校、武汉职工医学院、武汉教育学院等高校合并组建的一所公立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江汉大学的设计专业是一本,在全国排名前十。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044人,其中正、副教授453人,全日制在校生15640人。学校教学仪器先进,拥有教学仪器设备15640余台(套),总值近亿元,图书馆藏书6万册,电子资源9万种(件)。江汉大学设计专业是一本在全国排名前十。中国校友会中国大学排行榜第 476 位。学校实行湖北省、武汉市共建,以武汉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省、市重点建设大学。现开设有45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法、文、史、教育、理、工、农、医、管理等10个学科门类。全校现有专任教师1044人,其中正、副教授453人,全日制在校生15640人。学校拥有教学仪器设备15640余台(套),总值近亿元,图书馆藏书6万册,电子资源9万种(件)。创建于2001年10月,是由教育部批准组建,武汉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兴建的一所综合性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畔,另在汉口和武昌分别设有校区。办学理念:学校坚持立足武汉,服务社会,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造型人才,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孩子,你是什么专业的?江大不一样的学院考研率是不一样的,化环学院的考研率是全校最高的,当然专业也是比较苦的,如果你们专业有着考研的优良传统,那么你以后考研就会相对容易一些,基本上研究生导师带过这个学校的学生,只要没什么矛盾,他会愿意再带相同学校的,毕竟学术背景他是了解的,这也是一类比二类好的原因之一。你问这里好不好,一个二本学校,能够好到哪里去呢?生活条件算是过得去,就是学校外面没有传说中的热闹。大学主要都是靠自己的,老师上课,基础课还好一点,专业课多的是难得完全不知所云的,都要靠你自己去图书馆找资料,二本比一本差就差在没有学习气氛上,基本上在寝室是不能学习的,不过图书馆条件还好,夏天开空调,冬天有暖气,现在又不让占位子了,还不错吧,教室也都是随便进的,化环学院天热了晚上还开放有空调的教室。只要你有目标,在哪里都会成功的,现在的状况只是暂时的,江大也有人考上清华北大,也有人考出国,大学最重要的就在于你的态度和你选择的人生。

考研一共13大学科门类,总体走向参差不齐,但依旧有规律可循。2020考研的国家线走势分为三种: 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持平。 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上升。 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下降。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计算出国家线的两个极限值,也就是上涨分数最多的学科和下降分数最多的学科。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持平有3个:文学、管理学、享受少数民族照顾的考生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上升的有5个:哲学(+5分)、法学(+5分)、教育学(+6分)、艺术学(+7分)、体育学(+7分)。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下降的有9个:经济学(-2)、历史学(-1)、理学(-2)、工学(-6)、农学(-2)、医学(-5)、军事学(-5)、工学照顾专业(-6)、中医照顾专业(-5)。国家线的两个极限值出现在如下两个专业:上涨极限值(+7分),艺术学和体育学。下降极限值工学(-6)和工学照顾专业(-6)。一般而言,本学科国家线和去年相比持平,意味着去年和今年的报名人数和考试难度总体无大变化。本学科国家线和去年相比上涨,意味着去年和今年的报名人数和考试难度有所增长(具体原因要视本学科特点而言,请关注官网发布的2020年分类学科报告综述。)本学科国家线和去年相比下降,意味着去年和今年的报名人数和考试难度同样有所下降。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即今年分数上涨的学科全都是文科专业(不考数学的专业),这反映出几个信号: 文科专业报考人数增多。 文科试卷主观性更大,评分标准更具离散性,想得高分并不容易。 2022考研文科竞争性会更大。二、江汉大学考研难度总体概述1江汉大学考研难度具体分析本难度系数由以下因素构成:(院校级别、地理位置、院校信息、学校排名、学校荣誉、报考总人数、录取总人数、一战成功率,优势学科、劣势学科、热门学科、冷门学科、总体难度评价、综合难度评分等综合因素)。2江汉大学院校考研难易程度综述1、院校口碑江汉大学的口碑依然在建设当中,相比重点名校自然算是相对弱势,知名度不高,但在江汉大学的区域占地范围内知名度尚可,尤其是国家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和人力物力的投资,总体而言呈现好的发展走势,未来前景可期。2、保研名额少,上线简单历年来院校的保研名额都相对有限,所以无论是针对本院校,还是其他院校,所以录取人数当中统考生是占大额甚至是全部的占比的。,此的话上线就会比较容易一些,整体竞争程度相对平缓。3、传统优良,学习氛围浓厚江汉大学保持着优良的教育传统,对于学生的培养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的独特方式,院校口碑尚可,广受学子好评,尤其是对教师力量的选拔上面向来都是非常严谨,虽本身并不是国内重点知名院校,但自建校以来,在这一点上,学校是非常重视的,可见其办学态度。4、专业课难度我国考研大部分院校是自主命题,专业课难度根据学校专业的不同会有差异,江汉大学同样也是自主命题,在考题方面并不会特别难。考试范围每一年可能会有微不足道的小变动(具体可参考官方考试大纲,或在官网搜索相关信息)。考生完全可以依据往年真题大体判定范围,所以专业课的题目还是有迹可循的,主要在于考生的认真程度。5、城市经济渐次繁荣,教育事业有力可依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内总会有几个好的大学,某种程度讲,城市的经济对于学校的发展是有相当的助力的。就本院校所在城市而言,近几年内经济发展的速度是肉眼可见的,每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逐年变好,对于考研而来的学生来讲当然也是非常有益处的,比如在学生期间遇到比较可靠的实习机会的几率增加。6、考研调剂率江汉大学可接收调剂的专业相较重点院校是比较多的,历年数据显示,某些冷门及普通专业确实会经常出现招不满的情况。由此,调剂当然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啦。不过,同学们还是得稍加注意,在这件事情上要进行比较充分地准备才可以为之。时间方面跟调剂的专业方面都要了解清楚一下。另外,在备考过程中千万不要把希望寄托于调剂,尽可能的往一志愿努力。

[英]Jianghan University 历史的文脉绵延了半个多世纪,改革的春风为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生机。今天的江汉大学像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镶嵌在长江之滨、三角湖畔。湖,凝集智慧;江,孕育文明。学校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取得了累累硕果,被社会誉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颗新星”。学校现有一个主校区和汉口、武昌两个分校区,总占地面积9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45万平方米。学校设有商学院、政法学院、人文学院、艺术学院、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现代艺术学院和卫生技术学院等16个学院。现开设有45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法、文、史、教育、理、工、农、医、管理等10个学科门类。全校现有专任教师1044人,其中正、副教授453人,全日制在校生15640人。学校拥有教学仪器设备15640余台(套),总值近亿元,图书馆藏书6万册,电子资源9万种(件)。学校设有发展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等20个科研机构,承担大批科研项目(课题),不少项目(课题)成果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省部级奖励。学校坚持对外开放,注重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英、法、德、日、加、韩等国的高校和教育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坚持立足武汉、面向省内外,努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发展研究生教育和高职高专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江汉大学正以昂扬的姿态,朝着建设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的目标阔步迈进。

江汉大学学报好发吗

还是云南大学吧,武汉大学的很难,其实难度都不小

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学报编委会的具体指导下,经过全体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10年来,学报的质量不断提高,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根据2010年10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提供的“中国知网”《江汉大学学报》发行与传播统计报告,2009年社会科学版、人文科学版的机构用户总计分别为4015和2696个(其中:中国大陆地区分别为3723和2411个,海外分别为292和285个),分布国家(地区)分别为19和21个;个人读者分布在22和21个国家(地区)。其高端用户中国内外知名大学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台湾中央大学、澳门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及墨尔本大学等。随着学报传播范围的越来越广,学报的质量不断提高,在各级各类评刊活动中屡屡获奖(见表1)。表1 2002-2010年《江汉大学学报》所获奖项 时 间 获奖学报 奖 项 组织单位 2002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 2003年 人文科学版 优秀期刊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 2003年 自然科学版 先进集体 湖北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2004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第五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2006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 2007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第六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2007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全国地方高校十佳学报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 2007年 自然科学版 第六届湖北省优秀地方高校学报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湖北省期刊协会 2008年 人文科学版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专家推荐期刊 中国社科院 2008年 自然科学版 先进集体 湖北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2009年 自然科学版 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 2010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第七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2010年 人文科学版、社会科学版 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 2010年 自然科学版 第七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近年来,《江汉大学学报》围绕重点学科做文章,向重点课题倾斜,向基金项目倾斜,向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倾斜,向中青年学术骨干倾斜,突出了学校的学科特点和学科优势,增强了学报的学科前沿性和学术水平,也形成了本刊的学术特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历年《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转载统计中,《江汉大学学报》一直保持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排序的中上游水平(见表2),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也逐年提高(见表3)。表2 历年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被转载篇目排序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江汉大学学报 43 43 34 30 41 35 数据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检索报告》(2004-2009)表3 《江汉大学学报》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情况   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 2004年 2006年 2008年 2010年 2004年 2006年 2008年 2010年 人文科学版 102 115 209 787 097 098 195 327 社会科学版 42 39 198 596 050 089 467 470 自然科学版 61 116 205 408 097 142 233 333 数据来源: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 近10年来,先后开设了6个特色栏目,搭建了学术研究领域的高品质成果展示平台,促进了学术交流、碰撞和互动,进而也扩大学报的社会影响力(见表4、表5)。例如:2004年创办的“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一直持续良性运行,每期一个专题,每年都刊发一定数量的高质量专题论文。先后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等转载60多篇。2008年因该栏的“研究特色和独到的研究领域是使用者的关注点”,人文科学版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推荐期刊”。2010年,该栏目被载入《共和国期刊60年》,该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期刊图像资料著作。表4   《江汉大学学报》特色栏目建设概况 栏目名称 开栏时间 主持人 专栏期数 发文量 环境哲学与生态美学研究 2003年 张 皓 20 45 家族企业研究 2003年 甘德安 3 6 领域语言研究 2004年 李宇明、周建民 30 65 现当代诗学研究 2004年 张桃洲、刘洁岷 42 170 武汉学研究 2005年 涂文学、邓正兵 16 45 社区研究 2007年 徐 勇、李金红 7 18 文化管理与文化创新研究 2010年 傅才武、王咏梅 3 10 注:截止2011年6月表5 《江汉大学学报》特色栏目所获奖项           时 间 栏目 奖 项 组织单位 2006年 现当代诗学研究 全国社科学报百种优秀栏目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 2007年 环境哲学与生态美学研究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栏目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 2007年 领域语言研究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栏目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 2010年 现当代诗学研究 全国社科学报特色栏目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 2010年 现当代诗学研究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 2010年 武汉学研究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 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 2012年 现当代诗学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第二批名栏 国家教育部社科司

  • 索引序列
  • 江汉大学学报
  • 汉江大学学报
  • 江汉大学报录比
  • 汉江大学学报官网
  • 江汉大学学报好发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