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43

cll19880211
首页 > 论文问答 > 儿童认知发展文献述评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Oo炼狱天使oO

已采纳
1、感知觉运动阶段(0~2岁)。这时的孩子仅仅通过感觉来建立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他感知到的就认为存在。2、前运算阶段(2~7岁)。这时孩子还没有建立真正的逻辑运算能力,只能学会初步的形而上学认知,所以往往显出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时孩子开始建立具体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学会理性地分析事物。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这时的孩子开始学会抽象的运算,不需要实物也能作逻辑思考,学习进入成年人的思维模式。拓展资料在学习弹奏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中《我的新自行车》这首曲子,此曲用两个音符通过节奏的变化表现了骑自行车时由慢到快的过程,教师在示范弹奏时可以用让幼儿边歌边用一只手在空中随着节奏划圈。通过这种动作记忆帮助幼儿较快地掌握不同时值音符的节奏,用动作表演出来。幼儿在参与表现音乐的同时,会激起极其兴奋的情绪体验,感到妙趣横生。这样,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活泼的肢体动作不但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了曲目的特点,而且也带来了美的享受。参考资料孩子认知规律 百度百科
205 评论

cherryhu111

“可能性与必然性”,译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译著,载《弗洛伊德文集》第8卷,车文博主编,长春出版社2004年5月版“认知科学导论”,著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皮亚杰理论与康德先天范畴体系研究”,著作,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心理语义学”,译著,载高新民、储昭华主编《心理哲学》,商务印书馆2002年7月“心灵深处的王国——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著作,“20世纪西方心理学大师述评”,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年主要论文“‘模块心理学’的挑战:反‘文化心理观’”,《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武汉),2005年第4期“‘模块心理学’的理论建构论纲”,《心理科学》(上海)2005年第3期“‘计算机科学哲学’论纲”,《襄樊学院学报》(襄樊),2004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4年第12期)“论联结主义范式对儿童发展解释的理论优势与限度”,《西北师范大学学报》(兰州),2004年第3期“论高级认知系统的模块性”,《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长沙),2004年第2期“无意识认知的实验研究与理论建构——评郭秀艳著〈内隐学习〉”,《心理科学》(上海),2004年第6期“功能分解与心理的整体模块性——J福多‘认知机制的功能分类’批判”,《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上海),2004年第1期“人的认知能力是如何组织起来的?——评J 福多《心理模块性》的现时代意义”,《心理科学》(上海),2004年第1期“是认知心理学,还是进化史?——论‘进化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内在矛盾”,《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武汉),2003年第4期“‘心理模块’概念辨析——兼评J Fodor经典模块概念的几个构成标准”,《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南京),2002年第6期“论皮亚杰早期思想与康德的影响”,《襄樊学院学报》(襄樊),2002年第3期“儿童领域特殊发展与领域普遍发展的统一——整合皮亚杰理论与当代模块论”,《西北师范大学学报》(兰州),2002年第4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6期)“儿童发展的先天后天相互作用动力论——评卡米洛夫-史密斯《超越模块性:认知科学的发展观》,《心理科学》(上海),2002年第4期(《中华读书报》“教学与研究”版)“当代天赋论对儿童研究方法学的挑战”,《齐齐哈尔大学学报》(齐齐哈尔),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02年第10期)“儿童发展的‘表征重述模型’(RR Model):是一种对皮亚杰理论的反叛吗?”,《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武汉),2002年第4期“论认知‘中心系统’的模块性——消除J Fodor心理模块性的悖论”,《襄樊学院学报》(襄樊),2001年第6期“‘达尔文模块’与认知的‘瑞士军刀’模型”,《心理科学》(上海),2002年第2期“论儿童的文化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统一——维果茨基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整合研究论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上海),2002年第1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3期)“从皮亚杰的人格形成及其特征看他对教育的真实态度”,《教育研究与实验》(武汉),2001年第4期“论‘心理模块性’研究的理论心理学意义”,《心理学探新》(南昌),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02年第6期)“论心理学解释与理解的统一——整合维果茨基与皮亚杰理论的一种途径”,载杨鑫辉主编《心理学探新论丛》(2001),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皮亚杰对儿童语言发展研究的贡献——兼论〈儿童语言与思维〉的历史地位”,《河南教育学院学报》(郑州),2001年第2期“什么是‘儿童心理理论’?——评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研究中的概念混淆》,《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武汉),2001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02年第1期)“模拟论、模块论与理论论: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三大解释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上海),2001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001年第9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5期)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理论论’(The theory-theory)述评”,《心理科学》(上海),2001年第3期“‘新皮亚杰学派’——近期研究进展与走向述评”,《襄樊学院学报》(襄樊),2000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心理学》2001年第3期)“皮亚杰理论与康德先天范畴体系”,《襄樊学院学报》(襄樊),2000年第6期“皮亚杰错了吗?”,译文,《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上海),2000年第3期“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康德哲学框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上海),2000年第3期“‘Mentalese’是否存在?——Fodor心理语言理论的几个难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武汉),2000年第4期主要科研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模块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与理论建构”(2004BJY003;3万元)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幼儿‘心理理论’发展与教学训练程序研究”(A0411;2万元)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预研究项目:“‘进化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及其哲学问题研究”(2004年度第一批项目;5万元)国家理科基地主干课程建设基金:“心理学史教学研究”(2004—2006;3万元)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认知科学的哲学问题研究”(96BZX016;5万元)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项目:“认知科学概论”(教高函[2002]17号;5万元)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基金项目:“当代‘天赋论’的复兴与认知理论的新发展”([2002]028;2万元)

185 评论

小可爱vivi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论将儿童从出生后到15岁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守恒概念是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的“分水岭”,掌握守恒概念标志着儿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是认知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守恒概念:是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起了变化,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性质)并未改变。包括有质量守恒、重量守性、面积守恒、体积守恒、长度守恒等。守恒概念是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在第三个阶段,即具体运算阶段,皮亚杰认为在这一阶段儿童智慧发展的最重要表现是获得了守恒性和可逆性的概念。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并不是同时获得这些守恒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获得的,先是在7-8岁获得质量守恒概念,之后是重量守恒(9-10岁)、体积守恒(11-12岁)。皮亚杰确定质量守恒概念达到时作为儿童具体运算阶段的开始,而将体积守恒达到时作为具体运算阶段的终结或下一个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的开始。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近的一些研究认为,皮亚杰低估了儿童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增加问题的情境性,儿童能表现出更强的守恒掌握能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并不是以皮亚杰的年龄阶段论所描述的那种“全或无”的形式进行的。

93 评论

飞翔飞飞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一)认知的起源: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同时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二)认知的结构:图式、同化、顺应与平衡。(三)认知发展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仅仅是依靠感觉和动作去适应外界环境的。通过摸爬滚打的感觉和动作形式逐渐获得了低级的行为图式。该阶段的孩子具有的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叫做客体永恒性(9~12个月),就是指儿童认为这个东西没有真正的消失。2、前运算阶段(2~7岁);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认知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关键阶段-前运算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首先具有的一个特点叫做万物有灵论即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3、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此阶段孩子的特点都是与上一个阶段相反的。这个阶段的标志性特征是孩子具有了守恒性,在思维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思维具有了可逆性。形式运算阶段(11、12~16岁);在这个阶段孩子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者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并且思维具有了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308 评论

火星的星星

baidu,google上搜

137 评论

相关问答

  • 儿童认知发展文献述评

    baidu,google上搜

    dlpengzhen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儿童认知发展领域文献综述

    电视机进入家庭以后,儿童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电视机旁成长起来的儿童花费大量的时间观看电视。作为幼儿最喜爱的电视节目———动画片,其已成为儿童亲密的伙伴,虽

    yuanning2008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儿童认知发展领域文献

    特点如下: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通过探索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需要和表象尚未完全形成,已有客体永恒性和目标定向行为。②前运算阶段(2~7岁)

    南宫爱默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儿童认知发展参考文献

    特点如下: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通过探索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需要和表象尚未完全形成,已有客体永恒性和目标定向行为。②前运算阶段(2~7岁)

    520贝基清净果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儿童认知发展论文

    皮亚杰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在儿童认知发展方面都有各自的观点,他们的观点有各自的特点也有相通之处,以下就是我有关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的比较和总结。首先,

    手机专用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