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85

鸡汁小笼包包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国美学大讨论的核心观点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如颖随心

已采纳
(一)美在意象,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意象世界;(二)意象世界照亮真实的世界,这个真实的世界就是中国美学所说的“自然”,它不是逻辑的“真”,而是存在的“真”,是一个充满生命的有情趣的世界;(三)审美活动是人的超理性的精神活动。美在意象美是什么?这是一个老问题,一直到今天,人们依然还在讨论这个问题,而且看法极为分歧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中国学术界曾有一场美学大讨论,讨论的中心问题就是“美是什么”的问题,换个说法,就是“美在物还是在心”的问题。当时称为“美的本质”的讨论。参加讨论的学者很多,在讨论中分成了几大派。对这个问题,中国传统美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在中国古代的多数思想家看来,并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在这里首先要提到的是唐代思想家柳宗元。他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邕州柳中丞马退山茅亭记》)柳宗元的意思是说,自然景物(“清湍修竹”)要成为审美对象,必须要有人的审美活动,必须要有人的意识去“发现”它,去“唤醒”它,去“照亮”它,使它从实在物变成“意象”(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外物和风景是不依赖于欣赏者而存在的,但美并不在外物和风景(自在之物)。或者说,外物和风景并不能单靠了它们自身就成为美的(“美不自美”)。美在体验。这种审美体验,是一种创造,也是一种沟通,就是后来王阳明说的“我的灵明”与“天地万物”的欣合和畅、一气流通,也就是后来王夫之说的“吾心”与“大化”的“相值而相取”。
322 评论

MM头Selina

序言构建新的社会核心价值观第一场 社会核心价值观与价值观多元化潘维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与新的核心价值观共识孙伟平 人类在什么时候都存在价值共识石秀印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陈新汉 怎样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信杨松林 当今中国社会价值观的错位与迷信汪晖 社会核心价值观重构的内外挑战开放发言与评论(一)第二场 开放发言与评论(二):我国社会价值观目前存在的问题第三场 三十年来我国社会道德规范的演变沈明明 北京市民政治社会价值观实证研究报告周孝正 中国的价值观出了大问题辛志勇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价值取向变迁及现状申端锋 中国乡村社会的伦理性危机张利华 建构中国特色的新型核心价值体系开放发言与评论(三)第四场 三十年来的政治价值观房宁 当代中国青年国家民族意识的演变张光 中国公民眼中的政府胡伟星 中国的软实力与国际价值体系王正绪 东亚儒家社会的现代与后现代价值观杨明 中国农民政治参与实证研究报告张曙光 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对外安全决策中的作用开放发言与评论(四)第五场 三十年来的文化价值观赵剑英 当代中国三大价值观的交汇与整合赵汀阳 说出来的价值观和做出来的价值观张静 中国人认为财富怎样分配是公正的翟学伟 中国社会在进步中什么被取代了河清 中国全面转向重商重利的新教文化董正华 建构核心价值观当以史为鉴开放发言与评论(五)第六场 三十年来的社会价值观王绍光 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社会转型提供了精神支撑面童世骏 当代中国价值领域存在问题的背景分析史天健 中国人的民主价值观实证研究报告曹锦清 中国人安慰心灵的价值不是来自西方任剑涛 三十年来中国政治的疏离与回归白智立 我们进入一个价值观重构的阶段开放发言与评论(六)第七场 三十年来我国传播领域的价值观表现熊蕾 美国的心理战和中美媒体之间的差异程鹤麟 中国电视从政治挂帅到市场挂帅黄纪苏 戏剧的公共性和中国革命的价值观吴冠平 三十年来中国电影与国家的关系李少君 当代中国需要“借诗还魂”祝东力 我们不能只有经济的规划,更需要文化的想象开放发言与评论(七)第八场 社会核心价值观共识周建明 西方核心价值的生成以及对中国的参考意义韦正翔 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建立中国的核心价值观武力 中国近代以来经济社会转型中的价值观变迁韩毓海 中国革命的遗产与当前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邵善波 价值观转型是和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开放发言与评论(八) 在2007年的夏秋之交,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举办了一次盘点价值观变迁三十年的大型研讨会。来自海内外三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五十多位学者和四十多位国内媒体代表参与了本次研讨会。由三联书店出版的这本《聚焦当代中国价值观》是根据现场录音编辑而成,细致地记录了学者们在会上的唇枪舌剑,分歧与共识同在,严肃与调侃共存,颇具可读性。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秋季。除日常研究项目外,研究中心每年就当代中国的重大问题主办一届大型研讨会,邀请全国各地的有关专家和海外华裔学人共襄盛举。

288 评论

宝贝baby996

中国现代美学观点理念,艺术美感效应的根源,为人生的艺术观与唯美的艺术观,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以及艺术的情感教育和趣味教育的重要性等等,已经超出了中国古典美学的范围,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发展积蓄了思想材料。拓福美学中心以审美教育为核心,通过美术馆、画廊,文创,工艺的展览及活动,在购物休闲的同时欣赏美、感知美,培育生活素养;通过建材、家居,软装展示生活空间,实现生活、美学、商业的融合。

110 评论

艳醉迷风

二 二 、 我国美学界关于美的本质的几种观点 我国在上个世纪50-60 年代美学大讨论中形成了几种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关于美的本质的观点。 。 中国当代美学关于美的本质问题五种观点: 1、美是主观的; 2、美是客观的; 3、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4、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5、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 一 ) “ 主观说” ” 代表人物:吕荧 、 高尔泰 。 观 点:美是人的主观意识 , 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 是第二性现象 , 美是观念 。 主观说颠倒了存在与意识 , 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 陷入了主观唯心论 : 第一 , 主观说否定了审美客体的存在是人类审美过程发生的先决条件和物质前提; 第二 , 主观说混淆了美和美感的关系 ,用美感的概念取代了美的概念; 第三 、 主观说否定审美标准的客观性 ,把美的相对性加以夸大 , 以至否定了美的绝对性。 。 (二)“客观说” 代表性学者是著名美学家 蔡仪 。 主张美在客观 、 美感是美的反映 , 强调美在事物本身 ,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但最终把美的本质归结为客观事物的“ 典型性 ” 。 “ 美即典型 ” 受到广泛批评: 第一 、 “ 美在客观事物的典型性 ” 具有把美的本质归结为客观事物自然属性的倾向 , 否定了美必须依赖人类社会的根本属性 。 第二 、 “ 美即典型 ” 说可以派生出自相矛盾的不同命题 , 混淆了美与丑的界限 , 违反了人类社会既有的审美事实 。 第三、客观说还具有形而上学的方法论特征,不能解释美的社会历史根源。 (三)主客观统一说 代表人物:著名美学家朱光潜。 基本观点: 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美具有意识形态性。 美是客观方面某些事物、性质和形态适合主观方面的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特质。 客观事物(物)— 主观意识— 美(物的形象) 条件— 作用— 美(物与人的意识相互作用结果) 主客观统一说的主要缺陷: 第一,在美的来源问题上陷入了二元论,产生自相矛盾的趋向。 第二,把美看成是艺术的特性,把美与艺术等同起来,否认了美的客观性。 艺术—— 意识形态性 艺术美— 客观存在 第三,混淆了主体的客观实践活动和主体的主观意识活动之间的差异性。 (四)“客观性与社会性统一”说 代表学者:李泽厚 主要观点:认为美是客观的 , 另一方面认为美阅读原文下载APP

249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美学大讨论的核心观点

    二 二 、 我国美学界关于美的本质的几种观点 我国在上个世纪50-60 年代美学大讨论中形成了几种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关于美的本质的观点。 。 中国当代美学关于美的

    dp73242962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2
  • 中国美学大讨论的核心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国美学大讨论的核心问题是:()A美是什么 B美的本质 C美的思维模式 D美的存在 正确答案: A

    fightingBB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2
  • 中国美学大讨论的核心问题

    中国现代美学观点理念,艺术美感效应的根源,为人生的艺术观与唯美的艺术观,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以及艺术的情感教育和趣味教育的重要性等等,已经超出了中国古典美学的范围,

    mm糖糖豆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2
  • 中国美学大讨论的核心内容

    中国现代美学观点理念,艺术美感效应的根源,为人生的艺术观与唯美的艺术观,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以及艺术的情感教育和趣味教育的重要性等等,已经超出了中国古典美学的范围,

    紫薯飘香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4
  • 中国美学大讨论的核心是什么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国美学大讨论的核心问题是:()A美是什么 B美的本质 C美的思维模式 D美的存在 正确答案: A

    麦麦舞雨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