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01

假小肥仔
首页 > 论文问答 > 当代修辞学期刊点评文章题目大全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南京1942

已采纳
荷塘月色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周,长着许多树,蓊蓊(wěng)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duo)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niǎo,nuó)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yuán)女,荡舟心许;鷁(yì)首徐回,兼传羽杯;欋(zhào)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jū)。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华园。赏析欣赏景物描写 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在于将描写荷塘和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优雅、朦胧、幽静之美。第四、五段最能体现这种美。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段没有写月,但处处有月,荷叶、荷花,都处在朦胧的月光中,有着奇异的光彩。把盛开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从色彩和光华上写荷花之美。写荷花的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飘来的歌声一样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如在嘈杂的白天,绝不会有这样的感受。荷香本是嗅觉形象,作者却把它比喻成“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其转化为听觉形象,这种把一种感觉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感觉的形象的写法,在修辞学上称为“通感”或“联觉”。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可以启发读者更加广阔深远的想像和联想,让读者从各自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出发,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把荷叶和荷花放在月光的背景下,一个“泻”字,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鲜明欲滴的实感;一个“浮”字,又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轻柔的姿容。作者是通过写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又如:“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这里写“黑影”和“倩影”,还是写月色,因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树影明暗掩映,错落有致,反衬月光轻盈荡漾。月色本是难以描摹的,但作者透过不同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文章开篇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以下处处关联这种不宁静的心绪:路是幽僻的,寂寞的;地上的月光是淡淡的,天上的云也是淡淡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听到热闹的蝉声和蛙声,心想“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想到古人采莲的盛况,发出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的感慨,不满于现实,又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淡淡的忧愁情绪笼罩了全文。 但是,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与“淡淡的忧愁”相伴随的,还有“淡淡的喜悦”。文章开头,“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可见作者是想摆脱忧郁情怀而欣然前往荷塘的;沿着荷塘的小路,往日阴森森,“今晚却很好”,经过一番澄思静虑,便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到了荷塘,他真正暂得自由,心系于美景,怡然之情顿生;由赏景而思接千载,想到古人采莲那个“热闹的季节”,“风流的季节”。可见,“淡淡的喜悦”同样笼罩了全文。 直接而集中地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第三段的内心独白。这一大段独白,是从不宁静到观赏荷塘月色的怡然自得的一个过渡,表达了作者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和寻求摆脱冲突的愿望。作者的这种心情,在月下荷塘这样一个幽美的环境中,表现的便是忧愁与喜悦相交织的审美情怀。 总之,忧愁与喜悦是相伴共生的:处忧愁之中而向往喜悦,处喜悦之中而受忧愁的牵掣。它们是作者观景时矛盾心态变化的两个方面。但内心的波动没有大起大落,而是有所掩抑的,情感的抒发是有所节制的(他自称是个“中和主义者”),这就是所谓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主义”的表现。所以无论是忧愁还是喜悦,都是“淡淡的”。 关于本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历来有多种不同的理解。 有人认为,本文是作者寄情山水之作,抒写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现凄凉的心境;有人认为本文是借景抒情之作,表现作者愁闷的心情;有人认为是表现作者欣赏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拘守个人的小天地,表现闲适的心情;有人认为它不是抒发作者逃避现实的情绪,而是表现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愤激心情;有人认为是表现对黑暗实现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品味精美语言 本文语言朴素典雅,准确生动,贮满诗意。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一贯有朴素的美,他力求“真”,“真就是自然”(《论逼真与如画》),“回到朴素,回到自然”(《今天的诗》),以为“藻饰过甚,真意转晦”,便不可取。他不用绮丽的、古奥的、生僻的字词来雕琢描绘事物,而显千情万态于轻描淡写之中。但也不是单纯的朴素,而是寓灵机、灵巧、灵动、灵秀于朴素之中,也常依据忽然触发的感受,凭借丰富的想像,使物象灵光闪现,把读者引入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以本文而论,作者不用浓墨重彩,画的是淡墨水彩。适当地运用一些有色彩的词语,但更多地是运用比喻,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画面的色彩淡中有浓。如写静态的荷花,连用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是写淡月照耀下花朵晶莹闪光;“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写绿叶衬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是写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这些词句,全无奇异之处,但是用在本文的语境中,却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此时此境、此景此物的审美特征。再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泻”字也很平常,但与“静静地”修饰语相配合,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绝无声响,幽静幽美。又如,“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达情意,这里用来写流水,流水无声而又好像有情意。它们嵌在句子中,不像苦心经营的,却很有表现力。其他如写荷叶用“挨”,写灯光用“漏”等,都很见作者的语言功力。 本文用了三十多个叠字,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有一种音韵美。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绿树,隐隐约约的远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缕缕的清香,静静的花叶,薄薄的青雾,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韵和谐。春之怀古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赏析春之怀古以通过一系列春天的意象,使春天具有了旺盛的生命力。仔细阅读,我们会发现文中几乎每一句都使用了恰如其分的修辞手法。例如文章第一段,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却用了拟人、排比、叠句、比喻四种艺术手法,融情于景,浑然天成。在后面的几段中,拟人、排比、反复、比喻、对比、通感、联想等手法也是层出不穷。“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 、“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点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作者把自然界中难以言表的春的意象,都比拟成可感知的人的形象和人的姿态,给读者以形象逼真的感受。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有三次在文段的开头,重复“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这句话。而这句话恰恰如一条丝线将其他珠玉一样的文字巧妙的串联起来,使这篇文章达到了条理清晰,读来一目了然的效果,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凝”的特色。 同时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天马行空”、“行云流水”般的写作思路。 第一段从“云端”、“山麓”、“荒村”到“篱落”,笔触所及犹如匀润的弧线,自然、流畅而又干净利落,一如一丝不苟的 “工笔画”,而到了“小鸭的黄蹼”再到“溶溶的春泥”则忽然变成了“泼墨画”一样,浓浓的春意瞬间流淌于纸上,一下子将温软、柔和的春如潮水一样淋漓尽致的推倒了我们的眼前。 春来了,不仅温柔却更充满生机、活力四射,甚至有些“野蛮”。 “惹哭满天的白云”、“斗急一城杜鹃花”、扬起漫天的飞絮这都是她的杰作。有一句话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其中充满了对春天的期盼。所以一旦春天真正到来,人们的心情便如赢得了一场战斗的胜利,激动、兴奋、难耐不已!作者在向我们娓娓道来的时候,充分发挥了“拟人”这一修辞的妙用:“惹”、 “斗”、“不讲理”、“不逻辑”、“苦守”、“抱着”、“攻陷”、“控制”……等等,让春在我们的眼前宛如一个活脱脱的野蛮、霸道、俏皮、可爱的小姑娘! 写文章,想象力是灵魂,没有想象力或者说不能让读者“浮想联翩”的文章都算不得好文章。作者从 “春”的翘舌发音联想到了“口哨声”,而由此展开了人们初造此字时的情景。虽然其实并非如此,但是却让读者感到十分的新奇和恰如其分。至于“鸟儿”、“蝴蝶”、“蜜蜂”、“风铃”在春天里的各自忙碌,更是充分显示了作者的奇思妙想、灵慧心意。 然而,倘若文章只是停留在对春天的闲情写生上,倒也只能算是一篇佳作而不能称之为美文的。我们在来看题目《春之怀古》,让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文章的最后一段“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读到此处,我们才能明白,以上作者笔下的唯美的春天都是作者所怀想的“必然是这样的”古典中的春天,而现实则多是“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但是在这种黑森林的狰狞面目面前,作者并没有心灵麻木的习以为常或者黯然神伤,而是十分坚定自己的信念“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受着作者文字和她执着信念的感染,我们的心灵也不禁升华,也想与作者一起去 “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了。
208 评论

冬冻咚洞

修辞专题书目提要  一、《实用汉语修辞》,刘静敏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2006年7月第三次印刷。  本书分为七章。第一章修辞概说,主要讲了修辞的含义、原则和作用。第二章词语的锤炼,讲了词语和修辞的关系。第三章句式的选择,讲了句式与修辞的关系。第四、五章常见修辞格,主要讲了比喻、比拟夸张、回环等14种修辞格。第六章修辞评改,主要讲了词语的评改、句式的评改和修辞格评改。  第七章语体浅论,讲了语体与修辞的关系。  二、《当代汉语修辞学》,陈汝东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本书系统阐述汉语修辞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分析汉语修辞手段、修辞方法的结构和功能,概括了修辞交际的基本规律,特别是社会心理规律,揭示了话语构建和话语理解的理论和方法,简要概括了汉语修辞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修辞学散论》,沈卢旭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一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该文集收入作者60篇文章,这些文章大部分在全国语文类刊物上发表过,内容涉及修辞、应用语言、写作方法、语文教学、广告讨论等。其中的《存瑕》为修辞方式新探,《杂采》为美语修辞,《基本修辞法》论述“基本修辞”和“美语修辞”,《修辞学者笔下的疏漏例说》从“画蛇添足”和“失却照应”两方法论述了修辞方法。该文集见解独特,意见精辟,实例丰富,有说服力,为修辞方面的优秀文集。  四、《修辞学的多视角研究》,宗守云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本书从多个视角对修辞学的研究作了观照,不仅注意修辞学的多面性,也注意修辞学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共分六章。第一章概括论述修辞和修辞学的有关内容。第二章论述微观修辞学,主要讲语言内部要素与修辞的关系。第三章论述宏观修辞学,主要讲语言外部要素与修辞的关系。第四章论述核心修辞学,主要讲修辞学的核心本体——同义手段、修辞格、得体性。第五章论述应用修辞学,重点讲述商品牌号和标语口号的修辞问题。第六章论述历时修辞学研究,根据修辞学研究的时间顺序并结合具体研究著作和研究人物论述。  五、《现代汉语修辞学》,吴礼权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本书全面地揭示从子句段落到篇章结构的诸般修辞规律,归纳特定有效的修辞文本模式,首次在修辞学中运用现代定量统计分析的科学方法。对现代汉语各种语体、各种言语风格与修辞的适应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以确凿无疑的有力数据印证了其所推导出来的修辞原则,使全书更具体科学化、现代化的时代气息。  修辞学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修辞学理论在21世纪的发展和完善,其学科地位和影响将不断加强,以往修辞学重接受、轻输出的现象将得到扭转,其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是地位将获得提升。  从设置修辞选修课,到设置修辞硕士点和修辞博士点,都体现了中国修辞学事业蓬勃发展的势头。修辞学的科学体系,不仅包括古典的演讲学、论辩学,还应该囊括说服学、辞格学、语体学、风格学以及修辞哲学、修辞美学、修辞伦理学和社会心理修辞学、传播修辞学等诸多的分支学科。  因此,在21世纪,修辞学的拓展必将带动其专业的确立——它将可能成为独立的专业方向,甚或成为独立的修辞学系。

85 评论

candy晓琳

到中国知网去注册搜索啊!哪里啥论文都有,取之不尽。

229 评论

李晓诗125

[2010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基础等级50] 第一类(50-41)(40-31)三(30-21)四(20-0)满足的意义线与线中的问题与题意,偏离基本明确的中心中心突出的问题明确的中心未知的真实感受,或立意不当翔实的中心意思的意义的问题感觉真实的感受基本结构的真实感受的虚假严格的结构混乱语言结构的完整结构基本完整的,以丰富的内容,薄没有内容流畅性语言流利的语言流利的语言问题,更字体字迹工整的的清晰字迹潦草难辨大致符合文体的要求大致相符的文体要求符合文体的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 BR /> [2010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20分] 深沉而丰富的文学人才创新通过深度的现象的发展水平基本上是4,材料丰富,语言生动,句子灵活的10个新的见解,新的材料,构思精巧 2揭示问题的问题5,形象丰满8,善于运用修辞手段,11,推理想象独特的视角刺激,意境深远,文字寓意12个人格特质 [帮助]得分的意义的问题,内容,语言,风格重点,全面衡量的基础水平。符合文体要求,意味着自己的选择候选人的文体要求,根据题意和内容。 2。 12个评分点的基础上,发展水平得分,并非旨在全面,收视率和其他小突出,直到出。缺少主语扣2分,每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包括扣除5分,远低于数(长度超过2/3)的话,至少50个字扣1分。 4。在此基础上,只要有亮点,你应该得分去条的基本中肯的前提下,实现“三个基本要求(基本明确的中心,一个完整的基本流畅的语言的基本结构),切成52。了。 高考作文评分规则:议论文章] 1。符合题意,推理表达的基本技巧,突出基本观点的基础材料,履行议论文章48-52分等级赋分。 2。一个方面的“三个基本”,实现了较好的水平,赋分可以提高一个档次,依此类推。 3。散文杂文风格,随机的想法,甚至争论的文章表达的思想阐发声称反复重新读谨慎的福分。那些能够做深层次的思考,议论风演习,特别是好文章,敢于打高分,等到出来的杂文形式或作文,议论平淡苍白的思想,缺乏层次的文章,不能误判了很高的分数,只能进行一般的议论文章的标准,如实浮粉。 4。考虑到概念的议论文章,多,可以采取新颖的“材料”的角度解释“提示”(材料)的文??章,解释的意义和精神的“提示”,将被视为有亮点,提高两个档次给分。 5。大多数争论的文章有些简单的例子,更多的用例,因此,下列情况可视为一大亮点,上涨62点,句子:选择新颖,生动,个性化的材料参数,而不是每个人都知道“,通常的例子;案例材料示范水平,而不是平的,而不是机械的重复,可以显示在每一种情况下是一个小论点或层层递进。 高考作文评分规则:叙事的文章] 1。符合题意,叙事表达的基本技巧,基本主题突出,情节基本完整的叙述文章的48-52分等级赋分。 2。一个表达式或主题或故事,以达到较好的水平,赋分可以提高一个档次,依此类推。凡达到出色的水平在一个构思精巧,形象丰满,意境,还是一个伟大的人格,或语言很见功力升63点浮粉,最好能达到70分。 3。文章中的“??基本”水平下降的基础上他们表达的主题,情节的一个或几个方面的水平差,其次是下浮。在一个贫穷的水平应该是42分上下浮动。的语言,叙事能力在婴儿级职位,最高的福分不能超过35点。 4。在整个叙事的人员或编译上面的故事,认为不相关的旁边点文章处理,浮粉,24点或以下,如果你不能确定,可以提交到团队领导者或专家小组处理。 5。叙述文章的故事情节,最简单的缺乏内涵进行调查,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机智的思想,生动的人物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浓郁的生活气息,有思想的“回味”。这个优秀的文章,从63点到子。高考作文评分规则: [注意] 1。整体逐项评价给分的总成绩。在得分浮粉,从概念,内容,语言,风格或基础水平和发展水平击穿充分考虑,但最后提交的整体得分。 2。要注意的文体意识。议论的文章,??议论文必须有超过2/3,叙事的文章,叙述文字必须超过2/3。否则,它被认为是,一个文体不明的适当下浮子。 3。在哪里,只要它不是诗写在其他的样式,正常得分。相反的命题要求写的诗,上限不得超过5人。 4。完成论文的话,而正常得分的话,再扣点。每次至少50个字扣1分,扣3分。显然未完成的文章不超过最高的35分。未完成的文章不再扣的话分钟。 5。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除5分至今。 6。浮粉提到的档次,通常为3分。 7。确认抄袭,超过2/3的验证文本发表的作品相同,最多不超过5个点。 8。婴幼儿语言,语言太寒酸了,失踪年级语文应切分或更少。语言生动,充满魅力,很有文化底蕴的文章赋分应该去。 高考作文高考作文得分 >评分标准“的含义一致的问题要求被划分为四个梯度:(1)满足题意;②在配合的问题的含义;③基本上符合题意;④偏离题意。考生练习和测试题的规定性和开放性亲密的梯度定义为“符合题意是指分配准确理解的作文题具有开放性的规定,”符合的含义,问题是一般条款的理解问题和开放性(略有偏差,局部问题)。通常坐在训练,要付出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努力写“适合的含义的问题,“的杰作。”规定“包括以下内容:(1)明确规定,如要求的内容,风格,字; 2。隐藏条款,如写作主题的理解(或主题)的内涵和外延有限的,问题是提供的材料寓言的解释,开放性,可以做点其他方面的作文题,演员和受体的关键词,写多元化的解??释。 (一)得分的评分规则的基本原则 1。来判断水平的文章,是的评级分类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问题的意义,内容,结构,语言,风格,全面的措施;考虑,而不是只抓住一点没有休息。 2。每一篇论文,“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分之间的基本水平”分“和”表达“之间通常是一致的。但不能仅仅是机械硬盘同行可靠的。凡“内容”和“表达点而不是在同一水平上,两者之间的高度差应不超过两个级别(如为第一类的内容,不应该是表达低于第三等;相反,反之亦然)。 3。实施的“双评级制度”,一篇由两个独立的评分,评分在同一篇文章中,两人差距过大,难以统一的得分领队或评估质量控制组。(B)的含义内的任何主题为“亲近的感情和认知的东西,或谈论情绪和认知(理解之间的关系问题上的认识 1。亲密感影响的东西),或谈论情感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处理的问题,感情亲近的影响,这种关系可以是正或反,甚至是不一致的供应寓言意义,只要概念是正确的,合理的,可被视为符合题意,符合题意的。 “相遇”与“符合”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话语。理解的“感情”不必局限于传说中的“家庭”的那种。 2。只要某一方面的“感情”或“认知”都一定的联系,但没有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的文章,可以视为“符合题意。 3,寓言集主题并没有独立的主题,作为一个“偏离了题意。 4。题意是没有确定的基本评价的唯一标准。在符合题作文的意义,不一定是一类的文字内容,应该考虑的中心是否突出,无论是真挚的感情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C)的表达把握 1。文体不限,但风格上的选择,应根据候选人的文体特征,判断的侧重点不同,文章用一个特殊的文体(如诗歌,戏剧等),分次应谨慎。 2。表达式,如果它有可取之处,即使偏离题作文的意义,这是不鲁莽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D)对“发展”的评估 12个评分点,不求面面俱到,按要求作文“亮点”,“妙”的地方是,根据大小的“亮点“精彩程度,确实反映了扎实的基本功写作,你可以得分,直到出来。 2。每一个抄袭的地方(尚待确认),基础级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子结构的发展。 3。为写作的内容和表达分别被判处4等基本技能确实很差,不子的发展。 (E)标志注 1。缺乏主题,扣2分。 3错别字扣1分,不包括重复。 3。字数不少于800字,50字少扣1分,扣5分为止;不少于400字的字结构严重削弱,被判处其他四个时间标记的卷的话会被扣除。 1几个技术问题(VI)。 “分治”,“表达点”,“发展点”标记“(视情况而定)和”分数“好几种,如”20(内容)+20(表达)进球后+8(发展)-2(标题)-1(错字)= 45“。 2。首先,第一个进球后的文本,标志着第二次在它下面,然后根据自己的判断得分的第二个评卷人的平均得分评卷人在被填充到评分表和卷首相应的分数列。 3。填写评分表标记条扣得分,“ - ”是不打,直到点的系统。 4的第一篇论文。在评分表中两个全名,我签姓可以,签名不能太潦草。的浮粉解释(一)基本等级40 内容项(20分) BR />解释第一类(20 ---- 16分): 在哪里“被认为是符合题意的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内; 乙紧紧围绕的中心主题的想法吗?写为“中心突出; C材料丰富,充分表现的主题,被视为”信息“; D任何积极的想法,可视为思想健康; é读合情合理的,视为一个“真挚的感情。 “第二类(15 ----- 11点):线具有相同的含义的问题; B可以围绕的主题思想明确的措词”; C选择的基本材料,能表达主题,视为“内容比较丰富”,e任何积极的想法,可视为思想健康,简单,自然,不做作?思想健康的相同的,视为“真正的感情。第三(10 ------ 6分): 掌握的材料仍然能够阅读一些免费的,视为”行 B仍然中心个人自由中心的“基本明确的中心; c虽然材料,但还不够瘦”的内容为主题; D基本道德与题意;被视为“思想的基本卫生保健”; ?造作的痕迹,整体仍是自然的,“基本真实的感受”。 第四类(5 -------- 0分): 视为偏离题意的未成年人有目的的措辞,只要抓住材料; 乙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远离的意义的组成材料被认为是“中心不明确; C性能主题选择的材料不能被认为是”不合适的“与现有的法律和道德; BR /> D点来看,被认为是“不健康的思想”; é文字做作,被视为“感情假。 操作①内容部分的得分为A(题意),B(中心),C(内容)的综合措施的重点放在集成到相同数量的点。在此基础上,参考到D(思想),E(情绪)在两个及其他浮动。 ②4卷,(ABCDE)满足这些要求的话,至少800字子在3-5分钟。不是一个空白卷,不给0分。 醋酸表达(20分)解释①第一类(20-16) A,明鲜的文体特征,可以被视为一种“满足风格的要求“。 B,首尾呼应顺利的情况下,适当的段落划分衔接紧凑,过渡自然,可以被视为一个“结构化”。 C,正确的字句与句之间的衔接自然,句子正确的选择可以看作是一个“言语流畅性”。 D,字体书写工整,规范,方正,卷面清洁,可视为“字迹工整。②第二类(15-11)文体特征,可能是被视为符合文体的要求。 B,头部和尾部段合理的,可以被视为“结构完整性”。 C,批准的自然和流畅性,在语言问题1-2,但不影响语义的表达,可以被视为“语言流利。 D,字体规范可以被视为“字体工整。③第三类(10-6) A,文体杂糅的痕迹,但仍然可以分辨的风格类型,可以被视为为“基本符合文体的要求。 B,头部和尾部,段落划分不够合理,可以被视为基本结构完整的。 C,3-4的语言问题,不会有很大的影响语义的表达,可以被视为基本流畅的语言。 D,写的是达不到标准,但仍然可以辨认出来,可以被视为一个基本的字迹清晰。 ④4(5-0) A,不区分样式可以被视为“不符合文体要求。 B,严重缺乏的段落划分,杂乱无章,可以被视为“非结构化”。 C,语言问题是超过5元,语义表达的影响,可以视为“语言不流利的语言问题。 D,字迹潦草,难以辨认,影响的组成评论者,可以被视为“字迹潦草难以区分。 2,操作①发表一些评级A(风格),C(语言)等待波动。为重点,全面衡量集成到相同数量的点,在此基础上,参考到B(结构)(字体),②其他卷上,(ABCD)满足这些要求,在3-5分钟内子的话至少800字。不是空白卷,不给0分。(二)等级20点解释 BR />①第一类(20-16)内容“深刻的”,体现在三个方面:透过现象深入本质,B,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C的角度启发作用。性能“富”,体现在四个方面:材料参数足够的B,C形象丰满,D的深刻情绪。语言文学人才“,体现在四个方面:适当术语,B句灵活; ?善于使用修辞手法,D文字表达的。 写作思维“创意”,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A新颖的见解,B料新鲜,C构思新的和聪明的e推理想象有独特的,E的人格特质。 ②第二(15-11)更多的文学天赋:A字适当的B句型发生了变化,C的适当使用修辞手法。 更多的创意:一种观点是正确的,正确的B材料的选择;想象合理?; D更多的个性。 ③第三类(10-6)轻微的文学天赋会更合适:一个字,B是能够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段。 稍??微创意:有一定的想象空间,B具有一定的个性。 ④4(5-0)个别语句有深意,更好的令人兴奋,创新个别地方的个别情况个别语句比。 2,操作的①发展水平得分,分解成4个16个评分点,不求全面,根据评价得分的几个要点。 ②发展水平,根据“得分”和“帮助”的要求,评分,参照“基本水平”,加上或减去评级。 ③基本水平“内容”和“表达”两个得分在第四等,“发展水平”点只有四个,等给分。 要求主题问题:自主确定,题目是“缺少标题扣2分。 2,不少于800字的词:问题的规定”。不到的字的数量,每一个中的至少50个字扣。诗行。 3,错别字:3个错别字扣不重复,但上不封顶。 4,标点符号错误,酌情决定扣1-2。 5,没有完成的文章①主体有,只是没有写在文章的结尾,根据基本水平的评分标准,不影响内发展的收视率。没有写②身体,或不超过300字)作文300字或以下(不包括点,低于10分(10分),直接记入“内容”一栏,其他三个列指标间作得0。 6,套种和剽窃的文章(1)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概念,只重复或模仿更换原料被认为是属于间作文章,基础水平和在哪里在第三(含第三级)的发展水平,适当的额定值。②可疑的论文是剽窃,抄袭的文章或不准确的线索。确认后,这样的文字基础水平在4等子水平的发展给分。③任何文章没有任何接触,有问题的材料可被视为“无关紧要”。在“内容,这样的作文给分。在10分(含10人)直接计入的的严重问题“一栏,其他三列标记为0。 7,写作①严重的政治倾向错误;②受访者相同; ③周围的笔迹不一致的;④特殊标记:写你的名字,绘制图形。受访者提交的标题得分学科领导小组的领导者进行审查和处理。 50岁及以上文章的特点:议论:明显的文体特征,深化灾难价值思维的材料和提示自己深刻的理解阐述观点的深度,思维的措辞例如,不拘泥于给定的材料的例子可以结合类似联想的材料,该材料是丰富的,多角度的论证。结构回荡的背景下,自然过渡,思维清晰,准确的措辞,段长度适中,归因文字清晰可辨。其他类型的入口点小聪明,叙事,如“多难兴邦”。 ,非常聪明的想法。例如,通过各种不同的颜色显示的积极表现,面对灾难,灾难降临社会,展现人间大爱的主题(或照顾生命对生命的尊重)。没有办法详尽的,是空的,泛泛而谈,如颜色的爱“写的很聪明,虽然本文的例子,人民在地震发生后的表现,但所描述的事件是不是肤浅的,扩大的书面材料,但开始从颜色围绕着爱情展开,是指不同的人用不同的颜色代表爱的奉献,体现了灾难之后,一个灾难来袭,帮助主题,结构,问题清晰的背景下三次在整个扩展内容和升华地震杜澄清,因此,对应于爱情的颜色,抽象成混凝土。措词没有断开的问题的含义,和实施例,所使用的材料(或3,只有一个与从材料相同的材料,促使另外两个),但叙事角度的一些变化,结构层次语句出现在第一部分,描述的事件,以避免平铺直叙,一些精彩的扩展文本,内容是明确的,真挚的感情漂亮的手写体,一般在43 ---- 46;不断开的题意列出的例子仅仅停留在灾后社会各阶层的生活表现,没有深层次的挖掘,但叙述语言简练,支付注意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清晰的,结构是可以接受的,有一些奇妙的语言,一般在37 ---- 42分;意义的问题是,60%以上的例子中使用的材料泛泛而谈,写的是有点乱,一般为30 --- 36分从题意,各方面都写最好不要超过30点。

81 评论

snake20001981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诠释 --读《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有感 1、 基本说明 对于“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柯林武德曾这样评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但并非在这个词的通常意义上,即当代史意味着为期较近的过去的历史,而是在严格的意义上,即人们实际上完成某种活动时对自己的活动的意识。因此,历史就是活着的心灵的自我认识” 。这段话恰当的说明了这一命题的重要内涵——当代史是自我认识在历史中的再现。而要把这种再现归结为历史本身,重心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当代史对历史的全面涵盖,这种涵盖需要对当代史做出一番新的诠释:“‘当代’一词只能指那种紧跟着某一正在被做出的活动而出现的、作为对那一活动的意识的历史” 。当代并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更多的是一个思想概念。正如克罗齐自己所表明的,“当代”是对历史做出叙述时所出现的一种思考状态。这种思考无疑是思想的现实化和历史化,并通过思想的历史花进而发现了历史学的真谛所在,即: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在这里,作为主词的历史与作为宾词的当代史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当代之所以能够穿透死亡的束缚而规定了历史的全部内涵,原因在于外在时间和编年史意义上的年代序列派生了历史思维的内在时间 ,这种与思维具有同一性的内在时间通过生活和实际行动达到了哲学和历史的合一,或者说是思想与历史的合一。“历史决不是关于死亡的历史,而是关于生活的历史” 。在克罗齐那里,历史重新复活了,而且是以生活的名义、并借助思想的当下性成为正当的历史。 然而,这种“关于生活的”当代史却很容易受到恶意的曲解和善意的误读,特别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成为人人皆知的口号之后,误解就更深了:似乎当代史的历史就意味着历史学家对于历史拥有绝对的权利,而不管这一权利的出生证明是什么;如果历史仅仅是当代史,历史学家似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书写历史,因为这也是当代史,而且是绝对肯定的历史。相反的错误观念也存在,富有历史正义感的历史学家可能会想当然的认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明显存在着对历史事实的猥亵,这是决不能容忍的轻率行为;退一步讲,即使当代史对历史事实的误解只是一个小错误,那么,当代史的提法也是缺乏历史感的,因为根据显而易见的字面阐释,如果历史只是当代史,那么还有什么历史进步、历史动因可谈? 对于上述诸种错误之看法,笔者是试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2、 历史叙述的权利 确实,当历史学家以思想的名义进行历史叙述时,历史学家是自由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历史没有权利对历史学家提出自己的要求。“毫无疑问,想象力对于历史家是必不可少的:空洞的判断、空洞的叙述、缺乏自觉或想象的概念,全是无用的;……,我们要求对我们所将叙述其历史的事件应有生动的体验,意思也就是要使事件作为直觉与想象重新被提炼出来。没有这种想象性的重建或综合是无法去写历史或读历史或理解历史的” 。简单的说,丰富的想象力是历史学家必须具备的品质,但仅仅有想象力还不够,还需要一种直觉,历史是“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且是对真实的历史的认识,“直觉的成分和逻辑的成分共同构成了历史判断。在历史研究中,自觉能力的高下就成其为历史学家历史认识能力高下的一个重要尺度” 。克罗齐之所以把编年史看作“假历史”,就在于编年史缺乏历史家的想象力和直觉对历史的当下构造,简言之,就缺乏了“当代”的、或者说是思想的在场。 想象力和直觉共同构成了历史写作的技术基础,但这种基础却不能保证想象力和自觉的恰当运用。如果历史学家凭空想象某种能够证明自己某种“主张”的乌有之物,或者让“我们的爱情、眼泪、蔑视”等等克罗齐称之为“情操价值”的价值左右对历史的思考,那么,历史也不是真历史,历史也就成为一种“诗歌性历史” 。比如对异教徒、对犹太人或者对某某阶级的仇恨融入在历史叙述当中,历史的价值就不是思想的价值了,这样的历史也不能称为历史了。要写一部真正的历史,“我们就要清除神话和偶像,清楚朋友和情人,一心注意历史问题,那就是精神或价值(如果爱用哲学味较少而较通俗的词说就是文化、文明、进步),我们就要用两只眼睛和单一的思想目光看待它们” 。历史的主观性不是个人情感的主观性,而仅仅是思想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不是为了张扬历史学家的爱恨情仇,而是为了实现思想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也就是历史的内在的一致性。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引人注目的另外一个误解是,既然历史是当代史,那么历史学家就有权利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历史写作。而所谓的现实需要,可以是政治的,比如爱国主义;也可以是个人目的,比如为了说服别人而专门引用某些有利于自己的观点,而有意无意忽略了那些也曾是事实的历史事实。克罗齐把这两种历史分别称之为“实用性历史”和“修辞学的历史”。 “实用性历史(但它并不是历史)作为一种实际活动是不受非难的:我们每个人都不仅想要探讨历史,而且想要探讨行动,在行动中很好的利用这一形象或者那一形象的重新召来去推动自己的或(结果是一样的)别人的工作。 ”当代史的提法决不是为了当前的目的,或者是为了历史学家作为一个政治家的理想而任意切割的当代史,实用性历史作为一种对历史学(注意,不是历史本身)成果的一种生活化运用而受到作者的肯定(修辞性历史也是如此)。这并不在于这种历史所抱有的历史叙述目的具备历史学上的价值,而在于它的行动本身符合了历史的真义,这个真义就是历史是关于“生活的历史”,正如历史学家通过自己的思想来理解历史那样,实用性历史只是,而且也仅仅是作为一个当下的眼光看待历史时,它的实用性获得克罗齐的肯定,除此之外,实用性历史并无可取之处。 同样,“修辞学的历史”也“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我们无法攻击它而只能攻击它的理论”,这种理论就是“把历史看成是演说家的作品、……、或看成是心灵的教育(如果它是政治性的)、或看成是能引起愉快的”。这些都表明:“修辞性历史是以一种既存的历史为前提,至少要以一种诗歌性历史为前提,是抱着一种实际目的叙述出来的” 。这些实际目的主要是一种教化的目的,然而,“‘历史’就不仅会在一种形式之下而会在所有这些形式之下参与教育的过程。但就历史本身而论,它只会在一种形式之下参与教育的过程,那不是纯然抽象的道德教育的形式,而是思想教育或发展的形式” 。因此,把历史冠之以道德教育等等名义来进行思考,那还没有洞见历史,因为所这些功能或者目的,都是外在于历史的,比如为了爱国主义教育、比如为了证明某种天堂必然来临等等理想和预言。真正的历史,是内在的、是通过思想的发展而自然达到这些思想的价值和目的。这种思想的发展正如历史的发展,决不含有任何外在于思想的目的和价值。 那种把当代史视为一种可以供历史学家任意阉割和曲解的庸俗看法,实际上是侮辱了克罗齐的思想(或者哲学)的真正内涵。把历史看成是个人情感的发泄场所、或者把历史看成是一个实用的教育工具或者是政治家的政治手段,都是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亵渎。 3、 历史的真实性问题 历史是真实的吗?一切对当代史提出质疑的看法都或多或少认为:如果历史就是当代史,历史的真实性就无法保证。虽然克罗齐反对以当下的任何实用性目的对历史进行“剪刀加浆糊”(柯林武德语)式的研究,但当代史本身就意味着历史的客观性无法保证。对于历史的真实性问题,克罗齐先从不可知论的观点入手进行剖析。 不可知论“并不绝对否认历史的真实性,但它否认历史具有完全的真实性” 。不可知论认为历史不可能是完全真实的,至少历史的全部真相不能完全被历史学家所掌握,换句话说,不可知论否认历史具备真知识。不可知论以历史不可能达到完全的真实性而否认历史的真理性品格,但是,如果不可知论面对历史所提出的无数个历史真相问题都得到解决,“如果全部疑问都得到满意的答复,如果我们掌握了所有的答复,我们又该怎么办呢?通向无限的道路跟通向地狱的道路一样宽广,如果它不导向地狱,它就必然会导向疯人院” 。企图解决所有历史问题的奢望是不必要的,而由于解决不了这些无穷无尽的问题而产生苦恼和失望是幼稚的,所以“即使无限的历史之全部特定的无限事物能给我们的欲望以满足,我们所该做的也只有从我们的心中把它们清除出去,忘掉它们,而只聚精会神于与一个问题相适应和构成活生生的积极历史、既当代史的某一点上” 。历史的真理品格不在于洞察真相本身,而在于思想本身。历史真实与否,并不是问题的核心。克罗齐把历史的客观性问题搁置起来,这个疑问也离开了克罗齐的视域范围。 既然历史的真实性不是核心所在,那么,克罗齐又是如何对待历史叙述中必然遇到的史料问题呢?克罗齐对于史料并不怀有在一般历史学家那里常见的尊重感,他曾这样评价史料学工作者:“可怜的学者、档案工作者和考古学家是无害的,是一些有用的小人物” 。不仅这些史料工作者是小人物,而且对于史料本身,他也认为“把想象的、虽则是以猜想形式想象出来的细节添到实在的材料上去也是可以被容许的” 。当然,这种想象性不是“要求历史把他们带回到中世纪的古老堡邸和市场中去”,而是“在想象中去重现过去,并从现在去重想过去,不是使自己脱离现在,回到已死的过去” 。克罗齐很诚实的道出了那些标榜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的历史学家所特有的虚伪性。既然历史的真实性是不能实现的一种理想境界,那么,历史学家的文学想象能力也是可以容许的,如此,历史学家何必要遮遮掩掩自己并不孱弱的想象力?当然,克罗齐对史料的漠不关心并不是对历史的无知,恰恰相反,这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内在逻辑使然。“以证据为依据的历史归根到底完全是一种外在的历史而决不是根本的、真正的历史,根本的、真正的历史是当代的和当前的” 。用证据来说明历史,而不是用思想来理解历史,历史就退化为编年体历史了,其中全无血肉和心灵,更无人类的意识,而只有死亡的过去。“任何过去有过的事情都不会返回,任何过去有过的事情都不能被取消;即使我们恢复了一种古老的思想,新的敌手也会使保卫变成新的,并使思想变成新的。 ”尽管克罗齐对于死亡的过于怀有一种体面的尊重,但历史的核心决不在于过去,而在于现在。苛求历史学具备完全的历史真实性无疑是苛求历史学对过去的全知全能,这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因为历史学的真正主题是当下的时代精神或个人心灵所指引的历史。 4、 哲学与历史的合一 思想本身是不断演进的,历史真实的记录了人类意识的演进,而且历史也从思想、或者哲学中得到了规定性内容。“精神就是世界,它是一种发展的精神,因而它既是单一的,又是分歧的,是一个永恒的解决,又是一个永恒的问题;精神的自我意识就是哲学,哲学是它的历史,或者说,历史就是它的哲学,二者在本质上是同一的;意识和自我意识是同一的,也就是说,意识和自我意识既有差别,同时又是同一的,就像生活和思想一样” 。在这样一种情境下,当代史有没有极具历史意识的“发展”可言?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不能被看成是一种没有发展观、也没有历史感的历史命题。在克罗齐的眼中,历史和思想的内在性表明了历史的进步观念。正如思想的不断地辩证前行,历史也是如此。克罗齐坚持一种十九世纪以来的发展观念,这种观念坚信人类是不断前进的。在谈及黑暗的中世纪的史学时,他也认为中世纪也是有进步的 ,不仅如此,“甚至荒谬的人的毁谤和对人类良知得令人厌恶的错误批判的毁谤也是一种前进” 。 历史是不断前行的,这点毫无疑问,也合乎逻辑的包含在“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命题中,那么,这种前行有没有动力,它有没有一个预先设定好的目的因?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先从克罗齐认为历史必须具备的三点历史意识谈起,“这三点是,历史事件的完整性、叙述与文献的统一性和发展的内在性” 。如果历史和哲学互相分离,历史事件的完整性也没有实现;文献不与叙述历史、亦即思考历史的思想相统一,历史也不是历史;而发展的内在性则表明我们不能从历史之外寻找历史的发展。 在历史与哲学(或思想)相分离的情况下,历史学家只承认历史的动因只能从事实本身去寻找,先搜集历史,然后再从事实中寻找原因。这看上去很公正可靠,但这种被克罗奇称之为“实证主义”的做法却直接把各种庸俗的、陈旧的观念放逐于批判领域之外,他们“求助于求学时的记忆,求助于当时流行的哲学口号,求助于当时人们对于政治、艺术、道德的日常情操” ,并让这些观念毫无顾忌的引导历史学家编造一个关于历史原因的平庸传说。这看似尊重历史,实质上各种偏见、误解的大杂烩。 而那种以非历史的哲学思想与历史结合时,情况更为糟糕。比如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比如某种客观规律,他们博学而又自信的认为,历史有一个最高的终极原因,而且存在一个终极的目的,这种目的是外在于历史,比如天堂,比如共产主义社会。他们依据自己的需要,对历史进行人为的切割以至歪曲,然后采用这些所谓的历史事实比附他们的观念。这种做法与证明世上存在上帝的那些常用手法是没有多少差别的,他们既玷污了哲学的名誉,又使历史只能充当类似注脚的角色,甚至“把单纯的叙述性的历史当作身外的废物,而单纯叙述性的历史则应当作为道德家和政治家说教和教训的原料或脚本” 。如果事实果真如此,历史就可以完全取消,而单纯的奇思妙想就可以代替历史叙述了。这样思考出来的终极原因决不是历史的动因,同样,所谓的历史必然趋势也不是历史所渴求的天堂。 从上面可以看出,克罗齐既否认单纯从事实本身寻找历史发展原因的方法,也反对以观念的逻辑代替、说明历史的逻辑。如此,克罗奇所认为的历史动因又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从克罗齐所定义的“哲学”一词谈起。克罗齐认为,真正的哲学,“只能是史学的方法论阶段,即,关于构成历史判断的范畴的阐述或关于指导历史解释的概念的阐述” 。没有任何哲学能够离开历史的基础,“一般研究历史事项的人都应当成为自觉的和有训练的哲学家,因而一般的哲学家,即纯哲学家在知识的专业化中应当是无立足之地的”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至少可以明白以下几层含义:一是哲学给予历史以叙述的意义,没有哲学,历史就不成为历史了;二是历史给予哲学实在的存在理由,如果离开了历史,哲学就不能叫哲学。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历史发展的动因问题——如果对于克罗齐而言可以构成一个合法提问的话——不能从历史之外的纯哲学当中寻找,当然也不能单纯中历史事实中寻找,而应当克罗奇的历史化哲学和哲学化历史、亦即思想中去寻求。正如克罗齐自己所说的,“思想从内部重整历史,它就是它自己的证据,它不承认不可思议的东西,因为那是不能想象的” 。 5、 结语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恰当的表明了克罗齐的史学思想,但我们决不能忽视它的内涵及其背后的观念预设,更不能把这一命题口号化。许多错误的理解都是从一知半解中产生的,如果我们不能从克罗奇的整体思想本身去理解这一命题,那当代史这一命题就无任何价值了,更谈不上后人还能从中获得什么新的启发,思想的进步也会由此停止,正如克罗齐所说,“当人们认为已经不能再学习时,当人们被教育成再没有接受更好教育的可能性时,生命就停止,再不能说还活着而应说已死亡” 。

174 评论

燕然铭石

摘要]英语是世界上词汇最丰富的语言之一。英语习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渗透着浓郁的西方文化,交织着其他民族的影响。本文通过英文影片及其英语习语的发展和特性来探讨英美文化。  [关键词]英语;英语习语;英文影片  [作者简介]杨柳,南京工程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学、英语教学、英语语言学。  作为全球性的语言,英语已经被越来越多国家的人们使用着。英语原是日尔曼语族的一个小语种,“出身”并不那么显得高贵,在它的历史过程中,曾经有两次差点儿被消灭,但是今天它却成了一种人们不得不对它刮目相看的全球性的语言。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的交际工具,也是使人与文化融于一体的媒介。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完善。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反过来影响了人类,并促使人类走向更大的进步[3]。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携手共进的。人类的语言是人类社会文化中的语言,它与人类社会、人类的文化有着许多密切的关系。  语言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语言是有规律的;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语言是后天习得而来的,而不是靠基因遗传的。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多种族国家,世界各地的人由于不同的原因移民到这个国家,组成了美利坚民族。在这个民族“大熔炉”里只通用一种语言,那就是美国英语。新移民虽然带着自己民族的语言来到美国,最终都得自觉或不自觉地学会讲英语,否则就无法融入美国社会。移民的后裔只会讲英语,不会讲自己祖先的语言。他们可以把自己所有的生理特征遗传给他们的子女,却无法把自己祖先的语言遗传给子女。这说明了语言不是依靠基因遗传给后代的,而是靠后天习得的。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的交通工具。语言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社会集团的社会成员共同认可为前提,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形成各种语音符号和书写符号,加上各种组合规则和表现形式,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地域特征、经济发展、风土人情以及社会习俗。因此语言在反映社会文化的同时,又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  语言中的词汇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而词汇中的习语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变化起着积极的作用。在人类生活中,语言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与人的活动形影不离。因此社会文化中的每一个侧面都会反映到习语中来,这种语言词汇中习语的发展和变化反映了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人们用语言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授知识的过程,也就是人们从语言中学习文化,又从文化中习得语言的过程。  二、语言与习语的关系  语言是人在劳动中创造的,习语是语言特征的集中反映,它来自于普通百姓的生产劳动和生活经历,是语言的精华、语言的缩影;语言是一个任意的符号系统,习语是人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语言是以交际为目的的,习语的起源就是在口头交际中使用最频繁的俚语和俗语;语言是人类文化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习语则反映出文化对语言的巨大影响;语言是人的智慧的表现,习语较集中地反映出语言的修辞手段和表现手法(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文学巨匠的精彩词句);语言是为人类各种活动服务的,而习语正生动地反映出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看英文影片学习英语语言  英文电影是一种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它融入了诸如文学、音乐、戏剧等艺术精华,又涉及文化、宗教、爱情等人类永恒的主题。英文电影中有语言交际的自然环境,加上人物的面部表情、手势、体态,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语言的感染力,使语言形象化、生动化。看英文影片我们能学到许多的知识,有些句子都是地道的表达法。影片《我最好朋友的婚礼》(My Best Friend’s Wedding)里,牧师问:“Do-you-take-this-man part?”只有了解了英语国家的customs,才能知道这句话指的是婚礼上牧师或法官问新娘是否同意这门婚事,即全句应该是“Do you take this man as your lawful husband?”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饮食习惯和风俗是必须的,学语言也要学习文化,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有的影片不仅能学到英语知识,还能从中悟出些人生哲理。电影《情归巴黎》(Sabrina)里有一句“The girl (Sabrina) grew up, and went beyond the walls of the grounds and found the ”就表达了一种朴素的人生真理,也就是孔子所说的“行万里路”对人生的作用。的确,当今世界,“眼光和眼界决定人的命运”。影片中该句话就表达了应先“see the world”,再 “find the world”,进而才能“find yourself”。  电影是文化的传播者。王佐良先生曾说过:“不了解语言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观英文电影不能只局限于语音、词汇、句型的归纳和总结,还要上升到用英语来思维的层面。影片《阿甘正传》(Forest Gump)里,无论故事的叙述、情节的发展还是人物关系的变迁都有着与中式思维不太相同的地方。如:阿甘在影片的最后说:“I don’t know if we each have a destiny or we’re all just floating around accidental-like on a But I think that maybe it’s Maybe both are happening at the same ”这是阿甘对命运的思索。人的命运是按照一定的轨迹运行,还是像羽毛那样漂浮不但不定,或许两者兼有,或许两者同时发生。其实命运本身就包含着必然和偶然,必然之中又蕴涵着偶然,反过来偶然的因素又促成了命运的必然。这些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文化差异以英文影片的形式让我们了解了西方文化及其特点。  英文影片里大量的习语更有助于我们对英语语言的学习。将影片中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语言用在口语交际中,通俗易懂,口语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四、英语习语的特点  习语是语言长期使用的结果,是从语言中提炼出来的短语或短句,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没有习语,语言就会变得枯燥乏味、死气沉沉。交际中,恰当、纯熟、流利的习语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能力,好比锦上添花。  由于习语是人民大众口头上广为习用、相沿已久、约定俗成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所以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也就有着与一般语言形式不同的特点:  (一)习语的民族性——习语与一个民族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等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能清楚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同在一个地球上的人们虽居住在世界各地,有些经验和意识却是相似的。  习语的民族性的典型表现之一就是“比喻意义相同或相似,比喻的物体不同”。  习语的民族性的典型表现之二是“比喻形象相同,比喻意义不同或者不完全相同”。  (二)习语的民间性——世界上各种语言的习语大都来自民间。英语中多数习语是海上的水手、森林中的猎人、田间的农民、军队里的士兵、家庭里的主妇以及作坊里的伙计创作的。英国是个四周环海的岛国,因此习语大多与航海、捕鱼有关。内地山区的人靠狩猎为生,有许多习语包括习语的延伸都与他们有关。  主妇们说:“A stitch in time saves ”(一针及时省九针。)  (三)习语的比喻性——习语是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手段,而比喻则是主要的修辞手段。在修辞学上,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换喻、提喻。  明喻(Simile)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在结构中,喻体和比喻意义全部表现出来,意思清楚、一目了然。如我们常用的:  as timid as a rabbit(胆小如鼠);as cool as cucumber (泰然自若);as silent as the grave (守口如瓶)  明喻的另一种结构是用like引出喻体,比喻意义由读者自己去联想。如:  like a red rag to a bull (像一块红布对牛那样)。[ 此习语来自西班牙之斗牛比赛:斗牛士用一块红布挑恤牛以引起牛的愤怒,比喻“令某人很生气或大发雷霆”]。  暗喻(Metaphor)是一种含蓄的比喻,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前者与后者是相和的关系,没有比喻词like 或as,但比明喻更简洁、幽默。如:  irons in the fire (火中的铁)[ 说的是铁匠打铁时,火炉上有好几块铁都烧红了等着要打,比喻“手头要做的事很多或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  换喻(Metonymy)是用与本体事物有密切联系的另一类事物来指代本体事物。  提喻(Synecdoche)是用与本体事物同类的一件事物来代替本体事物。  (四)习语的整体性——习语是语言中独立、固定的部分,以短语或短句出现在句中,但又只当作一个成分使用,有时甚至就等于一个词,即使有的习语可以从词义上或语法上加以分析,也仍然应该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因为习语在意义上往往是独立的,具有整体性。(五)习语的和谐性——习语常利用声音的和谐(Euphony)来达到易懂易记、顺口入耳、生动有力的目的。一般是利用头韵(Alliteration)和尾韵(Rhyme)来增加语音美感和修辞效果。有的习语则体现在对仗工整(Antithesis)。  五、英语习语与历史发展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对语言的影响是巨大的。随着时代的变迁,旧的语言逐渐衰亡,新的语言则不断产生。英语习语的发展也曾经受到过多种影响,历史上,罗马人的征服、条顿人的征服、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入侵、诺曼底人的征服、北美殖民地的独立、以及两次世界大战都对英语习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William)率领军队和舰队渡海,入侵英国,大败英军开始了历史上的诺曼底王朝时代(House of Normandy)。诺曼底人的征服对英语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使法语成为英语的三大来源之一。同时向英国社会施加法国文化的影响。如今英语里take the French leave或French Farewell(法国式告别),就是因为法国18世纪有参加宴会的客人不向主人告辞而自行离去的习俗,是英国人蔑视法国人的习语,指“不告而别”。  从1607年英国在北美洲建立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起到1763年一个半世纪里,英国控制了北美洲的大片土地,建立了发达的工商、渔、造船、农、畜牧业,经济上形成统一的大市场,各殖民地都以英语为共同语言,逐步形成了统一的文化和思想,一个新的民族——美利坚民族出现了,并于1776年宣告独立,成立美利坚合众国(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虽说美国英语是在英国英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由于其独立的民族、经济和文化等因素,使得其与英国英语必然不同。如今不可否认的是,美国英语已经成为世界英语大家族的一大成员。英语习语来自美国英语的例子也有很多。以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OK为例,OK就是一个典型的美国英语习语。起源有几个说法:一说来自美国第26任总统威尔逊,他在批示公文喜欢用印第安语Okeh的缩写,意思是“行,就这么办!”;另一说法是OK来自无线电通信,电报员接到电文后,必须用一种信号表示收到。这个信号最先用all correct ,后来all逐渐演变成O,correct 则变成了K。不管起源怎样,OK最初是美国俚语,而现在已风行全球,即使英国人也常常挂在嘴边。  世界进入20世纪以后的战争发生频率也很高,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对英美这两个主要的英语国家的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战争科学的飞速发展导致大量新武器、新设施、新产品词汇的增长,尤以军事新词汇为多。最点型的例子是jeep(吉普车)一词,现在称作四轮军用小车的jeep原来的正式名称叫“通用车”(Genral Purpose, G P)。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兵大部分都热衷于看漫画家西格的连环漫画《凸眼兽》(Popeye)。这个故事中有一个怪诞、调皮的野兽叫做尤金· 吉普(Eugene the Jeep)。成千上万的美国大兵觉得这个叫jeep的怪兽很有趣,加上这个词又与GP的发音相近,于是就用jeep来称呼这种四轮通用军车了。如今这个家喻户晓的词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很普及,已进入了世界其他民族的语言了。  亚洲最受欢迎动作片巨星成龙在《尖峰时刻》(his made-in-America blockbuster Rush Hour)里所扮演的角色就征服了整个好来坞。  六、结束语  文化是一种社会行为,是社会成员长期从事某些活动而形成的有规律的处世方式,其形成需要时间和人群。习语是俗语、俚语包括行话经过长期、广泛的使用形成的,同样需要时间的检验和大众的认可。习语是有生命的,它像人一样有出生、长大、成熟、衰老、死亡的过程。只有对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有所了解,才能学好语言,用好语言,使语言真正成为能传神达意的交际工具。  〔参考文献〕  [1] 费尔南德·莫塞《英语简史》[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4] 陈治刚等《英美概况》[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5] 杨柳《文化差异与翻译的求同存异》[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第5卷  一切来源于网络,本人只是帮助人,不负责版权问题

107 评论

相关问答

  • 当代修辞学期刊点评文章题目大全

    摘要]英语是世界上词汇最丰富的语言之一。英语习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渗透着浓郁的西方文化,交织着其他民族的影响。本文通过英文影片及其英语习语的发展和特性来探讨英美

    让雪飞CXF 5人参与回答 2024-05-08
  • 当代修辞学期刊点评文章范例大全

    继汤氏之后,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先后出版的修辞学论著为数众多,人们给修辞学所下的定义也各说不一,其中较有影响的主要有如下几种说法:1 、美辞说在我国修辞学界,持美

    上海二当家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0
  • 当代修辞学期刊点评文章

    被遗忘的英雄——读鲁迅《奔月》有感 无论传说或是历史,一经人写出来便有了属于作者的感情,这种感情即使是记录史实的史官也不例外。因为史官也要以它所效忠

    cll19880211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9
  • 当代修辞学期刊点评文章题目有哪些

    挺多的,不过大部分都是老话题可以选一些比较新的进行分析

    嘻嘻哈哈喽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0
  • 当代修辞学期刊点评文章题目怎么写

    这篇文章以具体的事例,生动优美的语言,新颖别致的写法,表现了对美好心灵的由衷赞叹。   开头简洁自然,结构清晰,心理描写真实,体现出作者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 

    长腿蚊子 5人参与回答 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