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02

默然回首千百度
首页 > 论文问答 > 孔子研究杂志的意义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叮叮猫儿要飞

已采纳
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国家的间的竞争已经不仅局限于以经济、军事为代表的硬实力的竞争,而且以文化、科技为代表的软实力的竞争正在愈演愈烈。早在上个世纪,一些国家为了使本国语言的国际化,就在全球建立一些文化机构力图传播和推广自己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如法语联盟、歌德学院、塞万提斯学院等。这些语言机构的共同目标就是以语言为媒介,提升国家文化的软实力。而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国以孔子学院为平台,传播和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成功范例,使中国文化软实力随着不断增强,也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思考,许多国家也正在筹备在全球建立具有自己国家特色的文化机构。无不说明了文化这个软实力已经在国家间的竞争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一国的语言为越来越国家的人民所掌握,可以为其文化传播,沟通交流提供一个平台。因此,使本国语言国际化,有利于其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已经成为国家间软实力竞争的主要方式。孔子学院在全世界的建立,是我国软实力提升的一种具体表现,同时也成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186 评论

西安乾蓬装饰

孔毅 乔德水 重组人胰岛素生产工艺监控方法研究进展。药物生物技术2孔毅 吴梧桐 吴如金 新型离子交换柱分离蛋白质类药物的研究 药物生物技术,2001,8(1)孔毅,吴如金,吴梧桐 高 效 毛 细 管 电 泳 及 其 在 蛋白 质、多 肽 分 析 中 的 应 用 ,药学进展, 2000,24(4)孔毅,王伟刚 ,乔德水 猪胰岛素与重组人胰岛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孔毅 吴梧桐 吴如金 蛋白质分子量测定方法比较研究,分析仪器,2王伟刚 孔毅 徐波等 羧肽酶B活力及稳定性研究,生物技术12(5)23-24黄春洪,孔毅,段涛,吴梧桐。蛋白质组学技术与药物作用新靶点研究进展。中国药学杂志,2005,40(8):564-567段涛,黄春洪,孔毅 等。广西产尖吻蝮蛇蛇毒细胞毒素的纯化与活性鉴定药物生物技术,2005,12(3)167-170黄春洪,孔毅,吴梧桐等。尖吻蝮蛇毒毒素组双向电泳和二维色谱研究。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6,37(2)陈国广,孟蕾,孔毅等 灰树花子实体多糖中β-葡聚糖含量的酶法测定[J] 时珍国医国药杨婉,孔毅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硫氨酸维生素B1注射液的含量及其有关物质药物分析杂志2007,27(3)351-354吴晓宁,黄春洪,掌效舟,孟蕾,张红梅,孔毅 HPLC测定易善复注射液中维生素B2的含量 华西药学杂志 2007,22(2)222-223孔毅 , 杨婉 , 吴梧桐我国氨基酸类药物研究进展药物生物技术,2007,3张佰鹏,高美风,徐雯,付金香,孔毅,吴梧桐。  双水相萃取法分离纯化白芸豆中α-淀粉酶抑制剂的研究,药物生物技术,2008 ,15 (2) 129-132葛健康,孔毅,张佰鹏灰树花子实体多糖中重金属含量测定和除去方法的研究食用菌,2008,(4),64-67

118 评论

小妖乐乐10

作为中国人弘扬传统文化,国学教育网上的经验交流版块内有这个标题的文章,仅供参考。

121 评论

enjoyduola

冒昧的问下,你是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已经深深植根于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与骨髓,其绵延不绝的文化张力直到21世纪的今天依旧滋润着人类的心灵。从80年代“文化热”到90年代开始的“国学热”,中国文化复苏的波澜不断涌起。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频繁,中国人复兴传统文化的愿望日益强烈,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国学越发显出它独特的价值。国家把传统文化作为“软实力”的一部分予以支持和推动。国学本身也存在着扬弃和继承再创新,赋予时代新内容的问题。对孩子们学习国学的要求应以“朗朗上口,不求甚解”。通过和古代圣贤对话,在经典里遨游,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触摸着文言的精华。 一个人野性未驯、恣意妄为、举止言动不合礼仪,就不会被视为优雅;一个人为生计所促迫,把工作当作获得报酬和维持生计的手段,而不是把它当成自己与社会联系的纽带和生命价值的实现,他的生活也不可能优雅。同样,一个人不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不能自觉地把生命和知识的根须扎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上,对自己的母语运用不到位,他也与博雅相去甚远。 知识和道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学经典所代表的传统学问,更是具有极为厚重的伦理色彩,所谓“学优者德厚,学浅者德薄”。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不仅是增进知识的过程,不仅是“把知识消化于生命,转化为生命所具有的德性”的过程,而且具有熏陶气质、变化性情、提高涵养的意义。国学经典教育不仅培养文义通晓、才华擅长、经书熟习、学问通彻的博学之士,更是要培养行谊谨厚、立品端正、品行端方、敦品励行的谦谦君子。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既博又雅。 学习国学经典,也就是在与我们的“先圣先贤”对话和交流,在一步步地楔进我们的历史和传统。通过国学经典教育,可以亲近我们的祖先,领会他们的旨趣,把握它们的神髓,形成恢弘的历史意识,从而能对各种事务应付裕如。由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未来具有不确定性,作为家长,不能简单快捷地给予孩子多少“黄金”,而是要花费必要的时间和耐心,让孩子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接受通识教育从而令人信服地胜任任何职位,驾轻就熟地精通任何学科。有学习国学经典,才能砥砺我们的品行、健全我们的人格,使我们成长为德行高尚、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人。 国学确实很好,不要为了考试而应付考试。有时间看下“国学教育网”这个是国学界的门户网站。希望对你有帮助,预祝你有一个好成绩。

300 评论

longjuping

孔子学院对中国文化外交的重要意义   加快中国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的推广对文化传播有巨大的推进作用。“孔子学院”以汉语教学为渠道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各国人民更直接地接触中华文化,更有效地了解中华文化。有了汉语作载体,中国的书刊、杂志、影视、网络信息等流传于国门之外将不再举步维艰。   汉语是维系中华民族的共同感情的文化特征和文化纽带,在汉语的国际推广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加快京剧、影视剧、文学作品等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满足国外对中国文化的向往,使中国文化成为吸引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磁石;同时这也将增强海外华人、华侨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促进中国的文化外交、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本国语言的国际化是国家之间软实力竞争的重要内容和象征。近代以来,中国人走出去传播汉语言文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长期仅限于对外汉语教学工作领域。2002年,中国开始酝酿在海外设立语言推广机构。孔子学院是海外汉语教学推广基地,同时也是外国朋友了解中国的窗口,是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的平台,也为中国的文化外交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从传播学视角看,“孔子学院”的文化国际传播应该是搭建双向的桥梁:一方向是中国输出其语言、文化以及塑造本国的国际形象;另一方向是从与国外进行交流活动过程中吸取其优秀成分,以服务于中国文化及与国际先进的发展水平接轨的事业。正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中国问题专家理查德?鲍姆所说,“中国政府通过孔子学院提升国家形象,正在向世界展示一张柔和的孔子的脸”。〔〕〔8〕孔子学院正是中国文化外交的一项创新举措,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的文化外交,提升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有助于化解“中国威胁论“,优化中国国际形象。   目前,中国的国际形象,特别在西方,基本上是由以美国为首的全球信息传播体系塑造的,其向世界散布的“中国威胁论“,使中国国际形象极大受损。美前日本防卫所言旧俗史部长星岛九夫发表文章指出:“最近,‘中国威胁论’的论调甚嚣尘上,我长期以来一直作为美国战略、美国国防和战略安全保障问题的专门研究人员,对中国进行观察,得不出这种结论。成为威胁的该是别国,而不是中国。”韩国学者李映周也系统批驳了“中国威胁论”,他指出“ 认为中国在21世纪强大起来必然构成对外扩张 ,威胁别国的观点是荒谬的” 。但是 ,化解“中国威胁论” ,关键靠我们自己去澄清。“ 孔子学院 ” 的发展正是向世界大声发出自己的声音 ,向世界说明中国 ,辩解是非曲直。望采纳!

179 评论

美美meme

孔孟的民族观及其当今价值 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孟对中国人的思想有着久远而重大的影响,研究孔孟的民族观对于当今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学界对孔子民族观的研究较多,而有关孟子民族观的研究则较少。因此,笔者试图对孔子民族观中倾向于少数民族的部分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这是前人很少涉及的;同时,笔者会对孟子的民族观进行初步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孔孟民族观的异同,论述孔孟民族观的影响及其当今价值。 一、孔子的民族观 孔子对以周文化为代表的华夏文明非常推崇,明确表示:“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以下所引《论语》仅注篇名)然而,孔子并没有因此而歧视少数民族,而是有着较为健康、平等的民族观。学者大多认为,孔子的民族观有如下两个特征。 第一,少数民族和华夏族有区别,这种区别主要是习俗、文化上的,是后天造成的。管仲最主要的贡献是在“中国不绝若线”的情况下,拯救了华夏文明。孔子对此评价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宪问》)孔子指出,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衣着打扮方面:少数民族披发,汉族束发;少数民族左衽,汉族右衽。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不同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并没有本质区别,是后天的习惯让人们有了不同的样子,少数民族与华夏族的区别也是如此。孔子的文化本位是华夏文化,尤其是以礼乐文化为基本特征的周文化,所以虽然孔子的祖先是商代人,但他还是坚持“吾从周”。 第二,孔子反对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战争,主张通过文化和制度建设来解决纠纷。反战是孔子一贯的主张。卫灵公曾向孔子询问战争方面的事情,孔子很不高兴地说,“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卫灵公》),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一次,季氏要攻打属于东夷系统的小国颛臾,对此孔子强烈反对,还把帮助季氏攻打颛臾的弟子子路和冉有狠狠批评了一顿。“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在孔子看来,首先要秉持“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原则,将自己的国家治理好,让老百姓都过上公平、幸福的生活,这样自然就会让别人对自己有好感,对别人产生吸引力,也就可以和别国、别的民族搞好关系了。其次,仅有物质文明还不行,还要“修文德以来之”,在物质文明之上,要建设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尤其是礼乐制度。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兴盛,一定不是通过武力和压迫别人来获得的,而是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来实现的。 笔者认为,学者们的这些总结是准确的,但过于强调华夏族在文化上的优越性会给人造成一种孔子不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错觉。实际上,孔子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有相当程度的肯定,这是值得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少数民族和华夏族有某些共同的道德要求。“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子路》)孔子认为,有三件事情到了少数民族地区也是要坚持的,即日常居家有礼貌,做事情兢兢业业,与人交往讲求忠心,这是不同人类文明所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并不是华夏族所独有的。很多“大华夏主义”的人认为,只有华夏族才有礼仪道德,进而歧视少数民族,并以此来解释《论语》,这是极端错误的,而且不符合孔子的本意。 第二,孔子对少数民族有一定的好感,多次想要到少数民族地区定居。“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罕》)孔子想去少数民族地区定居,有人说那里文化水平不高,孔子说这根本就不是问题。“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公冶长》)孔子的“道”得不到施展,想要坐着小木筏子流浪于沿海地区,大概也是指去少数民族地区,他甚至连跟随自己的人都选好了。倘若孔子对少数民族没有好感,倘若孔子认为少数民族不懂礼仪道德,孔子会想去少数民族地区吗? 二、孟子的民族观 相比之下,孟子的民族观更加系统,影响也更大,我们将孟子的民族观总结如下。 第一,和孔子一样,孟子也认为少数民族和华夏族有区别,这些区别主要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族群的文化都和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因此不能把一个族群的文化盲目照搬到另一个族群。孟子在和白圭讨论税收时曾经提过貉族的情_,认为他们的社会组织没有华夏地区复杂:“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无百官有司。”(《孟子·告子下》)没有可以定居生活的城池,没有大型宫殿等土木建筑,没有祭祀祖先的宗庙,也没有华夏族那么繁琐的祭祀祖先的礼节;不像华夏族的国家那样定期往来,互送礼物,举行宴会;统治阶层人数少,机构简单,不像华夏族那样有复杂的官僚系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当地的生产力水平和生计方式与华夏族不同:“夫貉,五谷不生,惟黍生之。” (《孟子·告子下》)貉族所在的北方地区降水量稀少,天气寒冷,不适合发展农业,只能从事畜牧业,唯一的农作物是黍。在这种经济水平之上,只能发展相对平等、简略的社会组织,也只能收取二十分之一的少量赋税。孟子认为,不同族群的社会组织方式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是相适应的,因此统治者不能把华夏族的情况盲目照搬到貉族,那样会加重貉族的负担;也不能把貉族的情况盲目照搬到华夏族,那样会让华夏族的礼乐文明无以为继,进而造成“去人伦,无君子”的严峻局面。 第二,判断一个人属于哪个民族,不应该看血缘和地缘,而应该看文化。孟子说,从地缘和血缘来看,舜和周文王都是少数民族。舜的活动范围在东方少数民族地区,只能算是东夷,周文王的活动范围在西方少数民族地区,只能算是西夷,他们都不是华夏族的人。然而他们“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受到广泛的爱戴,他们走的都是以仁义统治天下的大道。孟子又说,有一个叫陈良的人,从血缘和地缘来看,他是楚国人,不能算作华夏族的人,然而他喜欢“周公、仲尼之道”,来到华夏地区学习,而且学得特别好,很多儒家学者都不如他。孟子对陈良的评价很高,认可他是儒家学者,并认为他是“豪杰之士”。以上都说明,孟子并没有以血缘和地缘来划分族群,而是通过道德和文化来划分。 来源:人文天下

251 评论

孤星马哥

有仁--博爱一个真正的人 如果高光只写了孔子与春秋时代各路政治家的斗争,那么充其量他只是一个新的高阳。还好他完全没有止于这一点。其实正如高光自己所说,这本书的重点不在于再现那个纵横家的时代,而是还原孔子同时作为哲学家与个人的心路历程。 几千年来,孔子已经被塑造成了一个神圣的形象,他所崇尚的古礼也成了法定的社会仪式。但在孔子的时代,事实却不是这样,孔子崇礼,绝对不只是为了复古。其实复古只是手段,他想做的,是寻回人们失去的信仰。每次走到绝境的时候,孔子就和弟子们演礼,在这样的仪式中,我们读到的是一位哲人的孤独和力量。虽然政治永远不按照哲人的理想走下去,但每一个人却都把孔子作为自己的终点。连一贯反对立孔子为楚相的楚国太后伯嬴最后也选择了孔子作为自己的邻居。 一段灿烂的历史 其实从《孔子》中,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孔子一个人的历史,还有那个光辉灿烂的时代。高光在小说中塑造的是一个辉煌时代的人物群像,吸引读者的不仅仅是号称那个时代最美女人的南子和伯嬴,也不仅仅是曾经在历史上风云一时的吴王夫差或者越王勾践,同样也不仅仅是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晏婴或者伍子胥,即使只是齐国大夫黎锄、鲁国大夫阳虎这样的小人物也同样有血有肉。最重要的,我们读到了所有这些人物的内心。 其实,春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时代。各种各样的大人物、各种各样的思想都出现在这个时代。与孔子的故事相对应,贯串全书的另一条线索是夫差和勾践的斗争,这里面可不仅仅是政治权谋,当夫差怒称孔子和他的弟子为“仁义贼”的时候,我们读到的是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而最令人感叹的是子贡,这个行事离孔子的教诲最远的弟子恰恰在精神上最接近孔子。 对孔子来说,他周游列国,却始终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许可以说是生不逢时。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所有那些同时代人都能够真正理解他,甚至拥有弟子三千,包括此后成为中国文人典范的颜回,而此后的几千年,他再也没有知音。 孔子在历史上的尊崇地位已经成了历史,正因为如此,我们反而有机会真正走近这位思想大师和人类的智者。高光所描写的不可能都是历史的真实,但站在当代的立场,他的故事显然最接近历史的精神。 没有人需要一个偶像化的孔子,但他对世界的思考、对人类的爱、对生命的执着却永远不会过时。正是站在这样一种立场,我们需要孔子。据说现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了孔子学院,可以想像,其中所继承的不会是过去几千年的那个偶像,而是最原始也最现代的孔子精神!-12/10/content_htm

129 评论

相关问答

  • 孔子研究杂志的意义

    有仁--博爱一个真正的人 如果高光只写了孔子与春秋时代各路政治家的斗争,那么充其量他只是一个新的高阳。还好他完全没有止于这一点。其实正如高光自己所说,这本

    冬日恋鬼 6人参与回答 2024-04-30
  • 孔子研究杂志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就是作为中国人要弘扬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走向全世界。

    郭嘎嘎2222 4人参与回答 2024-04-27
  • 孔子研究论文的意义

    一、教育思想1、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

    温馨玫瑰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8
  • 孔子研究杂志的意义和价值

    孔孟的民族观及其当今价值 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孟对中国人的思想有着久远而重大的影响,研究孔孟的民族观对于当今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学界对孔子民族观的研

    星闪乐途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9
  • 孔子研究杂志的意义是什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日正式批准设立国际“孔子教育奖”的消息传开后,一些专家表示,设立孔子奖对传播孔子思想有推动作用,这也是由孔子思想的特质决定的,因为孔子思想本身

    huangxinru7 1人参与回答 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