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146

壹贰叁肆4321
首页 > 论文问答 > 藏外佛教文献之圆通三慧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in2000west

已采纳
念经咒佛号不是说可不可以,而是看你的心有没真诚在念。不用去理要念什么,随心而念就可以。一有时间就念。随心所念,念念忆佛。阿弥陀佛!
347 评论

魅影幽兰

《嘉兴藏》正藏部份所收的佛典,大体仿自《北藏》,虽然稍有更动,而差异不大。在所收书中,《北藏》所未收而为《嘉兴藏》首度入藏的佛典,仅下列五书而已︰(1)《注四十二章经》︰宋真宗注。(2)《大乘百法明门论解》︰窥基注,普泰补注。(3)《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4)《大慧普觉禅师年谱》。(5)《密云禅师语录》。在这五部书之中,后三书为研究宋·大慧宗杲与明·密云圆悟二位禅师的主要史料,在近世中国禅宗史的研究上,甚有价值。与正藏相比,《嘉兴藏》续藏部份的史料价值可谓至为惊人。其中所收佛典,可以说是中国佛教史料的一大宝库,因为它收集了五百多部在它以前的各种藏经所未收的佛典。从《开宝藏》以迄《龙藏》的我国古代大藏经,像《嘉兴续藏》这样收有五百多部首度入藏佛典的情形,是绝无仅有的。续藏首度入藏的佛典共有五一六部。扣除目前已告佚失的九部‘缺本’,仍有五0七部之多。这五0七部加上正藏的五部,则《嘉兴藏》的首度入藏佛典共有五一二部。在这五一二部书之中,后代藏经曾收录入藏的佛典数量如次︰清代的《龙藏》收有三十六部;近代日本的《大正藏》收有十九部;《卍续藏》则收入二0九部。而完全未被收入其他大藏经中的佛书,仍有二八八部之多。上列这些首度入藏佛典与独家所收佛典的庞大数目使《嘉兴藏》的史料价值清晰地凸显出来。除了二百余部被其他藏经继续收辑入藏的佛典,具有文化薪传的意义之外,其余的二八八部独家佛典,则使《嘉兴藏》成为佛教研究者心目中具有极大开拓价值的学术园地。兹依其中较显著的特质,略述如次︰甲、所含明清禅宗史料最多,后人可据以改写明清禅宗史。在二八八部独家史料中,有二四0部是属于明清二代的禅宗典籍。其中,明代有五十一部,清代有一八九部。在书籍的性质上,则以语录为最多。语录的主角大多为明代万历以后,迄清代雍正以前的禅师。因此,这些书可以说是明末清初的主要禅宗史料,这二百多部禅宗典籍,绝大多数是尚未被中外学术界注意的。其中,曾被学术界引用过的,为数恐怕不到十分之一。因此,如果能充分地、妥善地应用这些史料,那么,一部前所未有的《明清禅宗史》,必将可一新世人耳目地呈现在世人眼前。近代名史学家陈援庵,只不过应用其中的一小部份资料,即写出令人赞叹的《明季滇黔佛教考》,与《清初僧诤记》二书。因此,如能再扩大、并深入地加以探索与应用,则谓为可能改写一部崭新的《明清佛教史》,绝非夸诞之词。关于这些禅籍的内容,可以从下列二例,窥见史料价值之一斑。(1)《黄檗无念禅师复问》︰新文丰版第二十册。本书作者无念,是明代的著名禅师。深得当时缁素名流所推戴。憨山德清曾经这么批评他︰‘比来宗门寥落,野干乱鸣,殆不堪听。所幸(无念)老师踞窟狮子,虽全身未露而爪牙无敢撄者。’(〈本住法颂寿念师八十〉)袁宏道也说︰‘余见天下衲子多矣,(中略)然求苦参密究,具宗门知见者,如吾友无念禅师实近日海内之优昙也。’(《法眼寺记》)此外,李卓吾也说︰‘有僧无念,学道精勤,众人不知,目为庸僧。我与念僧,相伴九载,知其非庸。’(〈无念上人诞辰〉)憨山、袁宏道、李卓吾三人都是明代具有相当代表性的历史人物。这三人对他评价如此,可见其人决非泛泛之辈。然而,像这样的佛教人物,现代专研明清佛教史的学者大多未能给予适度的注意。本书共有五卷。前三卷是无念回答世人询问禅学与生死问题的回信。所以,书名称为‘复问’。卷四是他所撰的〈醒昏录〉,内含法语、酬问、牧牛图颂等。卷五为无念的传记资料。这样的人物,这样的禅学史料,在佛教史研究上之不容忽略,是可想而知的。(2)《布水台集》︰新文丰版第二十六册。本书是明末清初名僧木陈道忞所撰的诗文集。内含诗、序文、碑铭、塔铭、传记、奏疏、尺牍等多篇。道忞为明末名僧密云圆悟的弟子,也是清初顺治帝所至为优遇的僧人。其人在清初佛教界声势显赫,且交游甚广,因此该书所涉及的史料学范围也相当大。在明末清初佛教史的研究领域中,是不容忽视的。兹举数例如次,以见其中资料之颇有足资考史者︰其一,卷首有钱谦益序,卷二十二又有与钱氏来往之书信数通。钱谦益是明末清初的重要文人,其人在当时的佛教界甚为活跃。因此,研究明清文学史或佛教史的学者,对他的历史地位是不能忽略的。此处所收诸文,是与钱氏有关的史料。其二,卷五有道忞撰〈世祖章皇帝哀词〉、〈世祖章皇帝御书佛字颂〉等诗作多首。这些资料与道忞的另一著作《北游集》都是研究清初佛教与政治关系的重要素材。其三,卷十三至卷十六,有道忞所撰名僧塔铭、行状等多篇,是研究明末清初佛教的重要文献。其中〈明天童密云悟和尚行状〉一文,更是探讨明末名僧密云圆悟的第一手史料。其四,道忞在该集中所撰文章多篇,也颇值研史者取资。如卷二十四〈法派说〉一短文,叙述近世中国佛教史上的法派传承原委,甚为罕见,弥足珍贵。此上略述的是道忞《布水台集》等二书的史料价值。举一概余,稍谙史料之重要性者,当可推知这二百余部禅籍在学术史上所具有的研究价值。乙、为宋代以后的近世佛教史研究,提供甚多珍贵资料。除了二四0部明清禅籍以外,其余的四十余部佛典,包含有下列几类︰(1)一般佛教著述︰如《道余录》、《憨山老人梦游全集》、《灵峰宗论》、《天乐鸣空集》、《周易禅解》、《护法录》等书。(2)仪轨︰《金光明忏法补助仪》、《怡山礼佛发愿文》、《大忏悔文略解》、《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等书。(3)佛书注释︰《相宗八要解》、《金刚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心经说》等书。(4)其他类︰《北京五大部直音会韵》、《寒山诗》、《密藏开禅师遗稿》、《憨山老人年谱自叙实录》、《牧牛图颂》、《天然居士怀净土诗》等书。这些书都是近世中国佛教史研究者必须注意的著述。数目有四十余部,可以提供的研究素材与考史凭据,是显然可见的。丙、各书的附属文献,也可能为治史者提供重要的研究线索。此处所谓的‘附属文献’,是指附属在该书,但并非由作者所撰的某些零星文字,包括外人为该书所写的序、跋、塔铭、行状、年谱、刊刻题记、像赞、缘起、题词、题诗……等附属资料。在二八八部独家所收资料中,据笔者粗略的估算,附属文献当不下于一千篇。这些文字的作者,有在家,有出家。历代名流也不在少数,像憨山、智旭、紫柏、袾宏、道忞、澹归(今是)、宋濂、姚广孝(道衍)、徐渭、袁宗道、瞿汝稷、李卓吾、冯梦祯、曾凤仪、陈维崧、钱谦益、毛晋、吴伟业……等人都曾出现过。而钱谦益所撰的序跋类文字尤为常见。除了《嘉兴藏》的独家所收书之外,在与其他藏经共同入藏的佛典里,《嘉兴藏》所收版本,也常附有其他藏经所无的文献。譬如宋代提倡看话禅的名僧大慧宗杲,《大正藏》中,收有其主要著述《大慧普觉禅师语录》,与《宗门武库》二书。但《嘉兴藏》所收的这二部书,则附有《大慧禅师年谱》,这是《大正藏》本所没有的,此外,像唐代李通玄的《新华严经论》一书,《嘉兴藏》本也附有二篇序文,及一篇李通玄事迹,这三篇资料,《大正藏》也都附诸缺如。这也是《嘉兴藏》在史料上令人不可忽视的一环。

344 评论

贫僧法号能吃

佛讲法时间最长的是般若,一共讲了22年。所以般若部是最重要的。所以的觉悟都从智慧出。 之前我写的一篇文章希望对您有帮助,慧译般若。般若意译为慧、智慧、明、黠慧。  三慧指闻思修。闻,指听闻教法;思,指思惟义理;修,指修行。而闻慧、思慧、修慧等三慧,即为经由闻、思、修而成之智慧。  儒家对于“学”“思”也有深刻的认识。相对佛家的“闻慧”“思慧”有异曲同工之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评析: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世尊讲法四十九年当中其中讲般若的时间最长。按照天台宗教判分五时,即华严时、鹿苑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  第一华严时,佛陀成道最初之三七日间说华严经之时期。  第二鹿苑时,佛陀说华严经后之十二年间。于十六大国说小乘四阿含经之时期。  第三方等时,指鹿苑时之后八年间说维摩、思益、胜鬘等大乘经典之时期。  第四般若时,指方等时之后二十二年间。说诸般若经之时期。   第五法华涅槃时,约于佛陀在最后八年间说法华经与入涅槃之前一日一夜说涅槃经之时期。  相比世尊在讲般若所用的时间将近占所有讲法时间的近一半。在可以看出世尊对般若的重视。佛家讲的三慧最终是要是达到修慧。前两个闻慧和思慧是助缘。闻慧是三慧之因,众生如能受持转读流布三藏十二部,则生慧;依此闻慧则生思慧;依思慧则有修慧。此乃转烦恼为菩提,成涅槃之智慧过程,犹似依种生芽,依芽生茎,依茎转生枝叶花果。因此前二慧为散智,仅为发起修慧的助缘;修慧则为定智,具有断惑证理之作用。相对于儒家的“学”“思”佛家的“三慧”更究竟。戒定慧无漏三学中,定和慧是两条腿走路。定能生慧,而慧能摄定,缺一不可。

351 评论

哼哼郭Eva

看大成佛经 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 首先明理 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 《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看修行的书 明理不求实证 则无意义 目前时代 最好最易成就的 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 能即生开悟 大圆满法 天赐众生福泽 能修习 当累世修的机缘 甚难得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大手印即大圆满),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 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 灌顶修行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 不仅仅是开悟 且证量足 能够灌顶加持 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 能即生开悟

196 评论

傻傻的双子

所谓圆通,圆是圆满周遍的意思,通是融通无碍的意思。证悟圆通的方法,一共有二十五种,因为众生的机缘各不相同,所以证悟圆通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不同的方法只为契合众生的根机。你这句话所说的是证悟了圆通之后,一切都通达无碍了,包括内和外,身和心,都没有什么分别,道理和事情也合二为一。这是从果上对圆通的描述。

143 评论

易买易得

所谓圆通,其实就是无碍的意思,没有任何障碍,圆满清净、通达顺畅。圆通来自三昧,也就是正定,三摩地,也有译作三摩钵提,三摩地又分三种境界,即三摩地、三摩地圆满、三摩地自在。在瑜伽师地里面统称为三摩呬多地,《大智度论》卷七:“何等为三昧?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也就是〈瑜伽师地论〉提到的“为善心一境性”。此外,圆通一词还有如下意思:1、通达事理;处事灵活。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官威莫测,即使无论如何圆通,也难办的。”2、文辞周密畅达。3、方法论:圆,做人圆润;通,做事通理。“从理论上讲,人心可以无欲,终生感到幸福。从现实来讲,事物始终变化,时刻做到圆通。”扩展资料圆通大士在《楞严经》中,一共有二十五位大菩萨,依佛所问,这二十五位大菩萨各自说出证得圆通的法门,由文殊菩萨作评判。最后,因为此界众生耳根最利,所以判得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为最上方便,观世音菩萨也因此被称为圆通大士。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圆通大士百度百科-圆通

328 评论

lucifer487

心法得以成就,圆融无有碍,六根任自如,神通自然得。

142 评论

蔡一诺1989

1、富贵的《华严经》惟有读过《华严经》的人,由认识佛心所显现华严世界的依正庄严,才能觉悟自心本具的富贵。《华严经》阐述诸佛之本怀,举出成佛的好处,以劝导学佛,令生起信心,由修因契果,知道必定成佛;《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开示的首部经典,有经中之王的美誉。2、成佛的《法华经》经中力倡“凡闻此法无一不成佛”的人人成佛作祖的说调,打破古今凡圣不敢自信作佛成佛无份之疑情。文中以“普记成佛”“人人成佛的根据”以及“成佛思想的意义”等阐述。3、开慧的《楞严经》这部经的特色:教人舍识用根,防50种阴魔,开大智慧,楞严大定等。这部经的是关系佛教的存亡,如果这部经没了,佛教也没了。4、《金刚经》这部经在中国流通最广,读诵的人非常多,明心见性的经典。中国佛教八大宗派:性、相、台、贤、禅、净、律、密三论宗,以笃行《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得名,主张性空缘起,亦称性宗。法相宗,唐玄奘所创,亦称唯实宗,相宗。天台宗,专《法华经》,修止观法。华严宗,专《华严经》,主张法界缘起,亦称贤首宗。禅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最生动活泼,讲究顿悟。净土宗,念佛求往生的易行道。律宗,以戒为师,以身说法。密宗,修三密相应,体系完备,追求即身成佛。

297 评论

幸福人生168

佛法学习请听净空法师讲的《认识佛教》《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地藏经》《无量寿经》体方法师讲的《解脱之道》《阿含经》《心经》《金刚经》简丰文居士讲的《楞严经》《圆觉经》《楞伽经》《六祖坛经》《三祖信心铭》元音老人讲的《拈花录》 圣一法师讲的《金刚经》《六祖坛经》(我空间主页下面有个三慧禅房的链接,就都有了。) 阿弥陀佛

174 评论

相关问答

  • 藏外佛教文献之圆通三慧

    佛法学习请听净空法师讲的《认识佛教》《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地藏经》《无量寿经》体方法师讲的《解脱之道》《阿含经》《心经》《金刚经》简丰文居士讲的《楞严经》

    爱画画的兔子 8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藏外佛教文献总目录圆通三慧

    《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朝廷、州县与村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11月《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以造像记为中心的考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

    六月她妈 6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藏外佛教文献

    佛教的经典总分三藏十二部经典分别是:「经」「律」「论」统称为《大藏经》大藏经是汇集佛教一切经典成为一部全书的总称。古时也叫作「一切经」,又略称「藏经」。其内容主

    黑崎龍少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藏外佛教文献pdf

    敦煌学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为主,兼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发掘、整理和保护中国敦煌地区文物、文献的综合性学科。与徽州学和藏学

    五月的史努比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藏外佛教文献世亲

    佛教的经典总分三藏十二部经典分别是:「经」「律」「论」统称为《大藏经》大藏经是汇集佛教一切经典成为一部全书的总称。古时也叫作「一切经」,又略称「藏经」。其内容主

    蔡蔡菜哈哈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