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特殊儿童文献综述

特殊儿童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特殊儿童文献综述

浅析特殊儿童的发展特殊儿童是能够发展的,特殊儿童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特殊教育!一、何谓特殊儿童(一)个别差异特别显著的儿童,或更具体的说,特殊儿童是在某方面或某几方面的个别差异特别显著,而可能有特殊的学习或适应困难的儿童。(二)有特殊困难或特殊需要的儿童:个别差异是一种自然现象,特殊儿童有别于一般儿童者,只是程度的差异,不是本质上的迥然有别。所以特殊儿童与一般儿童,可以说是大同小异。其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先天不足,也可能是后天失调,以致于在学习或适应上有特殊的困难或特殊的需要。在教育上,我们必需充分发挥特殊儿童的健全部分;对于缺陷部分,就需施以补救教学;同样的道理,资赋优异的孩子,也有他们的困难和需要,因为他们显得太超常了,超常越大,需要越多,困难越大,也就较难适应正常教育下的一般设施。(三)得天独厚或得天独薄的儿童:特殊教育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资赋优异教育;一类是身心障碍教育。资赋优异儿童属于“得天独厚”,身心障碍儿童是属于“得天独薄”。对于得天独厚的教育,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适应差异与因材施教;对于得天独薄的教育,不是一种浪费,而是一种爱的教育,同时也是一种因材施教。二、何谓特殊教育特殊教育 (Special education),是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采用一般或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增强他们适应能力的一种教育。特殊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从以下从三方面加以说明:(一)有教无类:教育是一种爱心的事业,能爱有缺陷的人,爱有困难的人,才 是真正的“教育爱‘,不管他是属于资赋优异,智能不足或身心障碍的儿童,都应该是我们施教的对象。(二)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一种适性的教育,具体来说,即是实施个别化的教学。个别化的教学可以是个别(一对一)的教学,也可以是一对一个小组的教学,但不可能是大(全)班式的教学。现在特殊教育趋势中所谓的“回归主流”,主要是在普通班里,接受轻度障碍的特殊儿童,然后在资源教室,实施部分时间的补救教学。(三)教育治疗:所谓“教育治疗”,就是透过教育的手段,以补救学生的困难。这些手段包括弹性的课程、教材、教法、评量、编班和特殊的环境与设施。其目的可以说是“教育补恨天”,即是用特殊教育的方法,来弥补先天的缺陷。另一方面,对资优儿童来讲,特殊教育的重点则不是“补救”缺陷,而是“充实”和发挥潜力。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因为缺少父母亲情的关爱,行为出现了偏失,或染上社会恶习或打架斗殴甚至小偷小摸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化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也对其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研究从他们各自的角度分析了留守儿童这个社会化问题的产生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可行性措施,为我们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由于根本原因(户籍制度)的存在,给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因此解决留守儿童的工作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社会各界应该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为他们营造一个温暖的社会氛围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达18%至22%。 调查显示,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突出问题。一是留守儿童生活问题。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二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 三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四是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五是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据全国妇联对12省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显示,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强奸留守女童的恶性案件。

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对缺陷儿童采取了不同态度。在古代欧洲曾对缺陷儿童加以杀害或遗弃。现代含义的特殊教育是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之后才开始出现的。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缺陷儿童实质的认识摆脱了宗教观点的羁绊,提出了“人皆有用”、“人皆平等”的思想。捷克教育家JA夸美纽斯、意大利教育家M蒙台梭利等都论述过特殊儿童的教育。有的医生、教育工作者开始对精神病儿童,智力落后、 盲、 聋等儿童进行个别教学,创办学校,著书立说,出现了治疗教育学。法国神父C-MA de莱佩于1770 年在巴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聋童学校,并创造了聋哑手势教学法。1778年德国的S海尼克在莱比锡创设聋童学校,他是口语法体系的创始者。1784年法国V阿于伊在巴黎建立了盲童学校,1786 年出版了 《盲童教学经验》。盲童学校毕业生L布拉伊在该校任教时创造了世界盲人使用的由6个凸点组成的盲文。 智力落后儿童学校,早在1816年已在奥地利建立。法国精神病医生┵塞甘是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学的奠基者之一。他于1839年在巴黎建立了智力落后学校,1846年出版了《智力异常儿童的教育、卫生和道德治疗》一书。1864年在美国华盛顿建立了至今是世界上唯一的聋人学院 (Gallaudet College)。肢体残废儿童的学校,首先由德国 Nvon库尔茨在慕尼黑建立。问题儿童的感化教育在19世纪中叶即已开始,但直到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得到发展。天才儿童虽早已为人们注意,并进行过选拔和个别教育,但以学校或特殊班级形式的天才儿童教育在19世纪中叶之后各国才陆续开始。1945年后,很多国际会议通过了有利于特殊儿童教育学发展的决议和宣言,不少国家通过了关于特殊儿童教育的法令,宣布了义务教育,形成了从幼儿到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体系,建立和发展了专门的特殊教育研究所或研究中心,以及大学中的特殊教育系、群众性的研究组织,开展了特殊儿童教育和心理特点的研究,出版多种期刊和著作,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 中国古代有过关于盲、聋教育的记载,《礼记》中曾阐述过“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仅有极少的盲、聋学校。第一所盲童学校1874年开办于北京,第一所聋哑学校创办于山东登州(后迁烟台)。曾有过 “特种教育”和“特别教育”的名称,有人研究过盲、聋、天才、低能、顽劣等儿童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务院在“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把盲、聋哑等特种学校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学校数量和人数有很大发展。1953年在教育部成立了盲聋哑教育处,除行政工作外还进行过一些科学研究,办过师资训练班,出版过“聋哑教育通讯”和关于缺陷儿童教育的译著。1955年起为失足青少年创办了新型的工读学校。1958年开始试办过智力落后儿童班。1980年,教育部设立了特殊教育处。在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特殊教育研究组。1982年11月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会成立。 特殊儿童教育学与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病理心理学、医学、语言学等学科有密切联系。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是:①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的规律。②特殊教育的实质、目的与任务。③缺陷补偿(或发展天才)的原则和方法。④研究为每一种儿童专门组织的教育、教学内容、 方法、 手段、组织形式和体系,教育与家庭、社会的关系。⑤研究充分发挥特殊儿童的才能,使之成为社会上的平等成员,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力量的途径。教育学研究中的观察法和实验法,对特殊儿童教育学有更大的意义。在研究缺陷儿童教育时,经常是教师、心理学家和医生共同协作。对问题儿童的研究以教育部门为主,还需有其他有关部门配合。对于超常儿童还使用追踪研究的方法。 在中国,特殊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总的目的任务与普通教育是一致的,要使特殊儿童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但各类儿童的教育又有各自的特点。一方面要从不同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任务要求有所不同;另一方面要有各自的特殊任务(例如,缺陷儿童教育有补偿视觉、听觉、运动等障碍和职业劳动教育的任务;问题儿童教育有挽救失足青少年、改造其不良习惯和行为的任务;超常儿童教育有加速其发展的任务等)。中国特殊教育的组织形式对各类儿童也有所不同,缺陷儿童有专门的学校(盲童学校、聋哑学校等)或在普通学校设特殊班。为问题儿童设有工读学校(在公安系统为犯罪的少年设有劳动教养的场所)。对超常儿童一般采用个别辅导、重点培养、跳级学习等办法进行教育,也办有少数实验性的超常儿童班级。普通教育中的教学原则在特殊儿童教育中同样是适用的,但要结合各自的特点施行,并且还有一些特殊的原则和手段。例如,对聋童教育还要贯彻教学过程和形成语言相统一、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器官等原则,使用手势语、手指语等教学手段配合口语教学。工读学校采取 “挽救孩子,培育人才” 的方针,以正面教育为主,既抓思想教育,又抓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安排一定的生产劳动,并规定学生全部住校,以便于管理。

特殊儿童文献综述范文

撰写文献综述步骤:1、搜索相关文献 在开始搜索文献之前,需要一个明确定义的主题。如果正在写论文或研究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搜索与之相关的研究问题和问题。如果是以独立作业的形式写一篇文献综述,必须选择一个要点,并提出一个中心问题来指导的搜索。2、评价来源 可能无法完全阅读关于这个主题的所有文章,所以必须评估哪些文章与自己的问题最相关。确保使用的来源是可靠的,并确保阅读了自己所研究领域的任何里程碑式的研究和主要理论。可以找到一篇关于谷歌学术的文章,查看被引用了多少次,高引用数意味着这篇文章在该领域有影响力,当然应该被包括在自己的文献综述中。3、识别主题、辩论和差距 组织文献综述的论点和结构,需要理解所阅读的资料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根据阅读和笔记,帮助制定文献综述的结构,并展示自己的研究将如何对现有知识做出贡献。4、概述结构 有各种方法来组织文献综述的主体。在开始写作之前,应该对自己的策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根据文献综述的长度,可以结合这些策略。5、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应该有介绍、主体和结论,每篇文章中包含什么内容取决于文献综述的目标。当写完并修改完文献综述后,不要忘记在提交之前进行校对。

找到一个主线,做出你所读过的论文的方向点的框架。

文献综述是对论文选题研究现状的梳理,但并不仅仅是把文献进行简单的堆砌与罗列,而是需要在总结梳理别人研究的同时,对已有的研究做出评价,也就是说有述有评,这也是为什么文献综述也叫做文献述评的原因。

范文1: “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数学而数学,没有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学生多角度多途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提出“‘问题——探索——交流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文献综述范文1中,研究者对有关研究领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对相关文献作了批判性的分析与评论。对于正在从事某一项课题的研究者来说,查阅文献资料有助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争议的地方、研究的最新方向和趋势、被研究者忽视的领域、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等。文献综述范文2:农村中学学生自学方法研究国外的研究现状国外的自学方法很多。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程序学习法 ,程序学习使学习变得相对容易,有利于学生自学。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创设的试误学习法 ,它主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还有超级学习法,查、问、读、记、复习法、暗示法等。国内的研究状况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自学方法的研究,有“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同志首先提出“自学辅导教学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 ,魏书生的语文教学主张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来提高学习效率 以上国内外的研究经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从文献综述范文2看,该课题综述列举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关于自学方法方面的论述和做法,并对部分内容的优点进行了概述。在选好了大的研究方向后,在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之前,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有关研究情况,有助于研究者通过比较、分析,根据研究的可行性、研究者的兴趣和能力等方面限定研究内容,确定课题的研究范围,更好地驾驭和把握课题。但是,文献综述对每位专家、学者所持理论和做法的优点与不足所进行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不够,特别是缺少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合提炼与分析。二、文献综述要文字简洁,尽量避免大量引用原文,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观点说清楚,从原始文献中得出一般性结论。 文献综述的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研究成果,指出研究状态、应该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依据有关科学理论、结合具体的研究条件和实际需要,对各种研究成果进行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应当指出的是,文献综述不是对以往研究成果的简单介绍与罗列,而是经过作者精心阅读后,系统总结某一研究领域在某一阶段的进展情况,并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提出自己见解的一种科研工作。三、文献综述不是资料库,要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问题”,确保所述的已有研究成果与本课题研究直接相关,其内容是围绕课题紧密组织在一起,既能系统全面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又能反映研究内容的各个方面。文献综述范文3: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的实验研究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998年国际心理卫生协会强调“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运动的发起人是美国的C比尔斯。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强调“自我实现”;费勒姆提出了“新人型理论”;奥尔特提出了“成熟者的理论” 美国是最早开设心理辅导的国家, 将“心理辅导”定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前苏联教育部1984年颁布“苏联普通学校心理辅导条例”;日本也积极从美国引进心理辅导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在个别地区、个别学校起步了 ,中小学真正起步是在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全国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并于1997年 6 月 7 日公布了结果,引起了国人特别是教育界的震动 1988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1989年12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益公约》, 199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1997年10月国家教委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再一次强调了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说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中期,上海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走在了全国前列,1994年上海教委出台了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文件,并出版了有关教材。但他们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城市学生身上。与此同时北京市西城区成立了“心育中心”,丁榕老师一马当先做了许多工作,但仍是把精力放在了城市学生身上。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条件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心理健康水平上也存在着较大不同,但至今没有人提出农村中小学心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成型经验。因此农村中小学心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从文献综述范文3中可以看出,课题组成员翻阅了大量资料。但是,就“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的综述不多;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心理健康差异的分析也不多。“农村”的特点不清,“方法途径”不知道新不新。这样会给后面的研究方向和设计带来麻烦 献综述的综述要全面、准确、客观,用于评论的观点、论据最好来自一次文献,尽量避免使用别人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综述。 (摘自 :《教育科学研究》6,原文:“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作者:王俊芳 )

特殊儿童教育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决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本综述的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因为缺少父母亲情的关爱,行为出现了偏失,或染上社会恶习或打架斗殴甚至小偷小摸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化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也对其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研究从他们各自的角度分析了留守儿童这个社会化问题的产生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可行性措施,为我们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由于根本原因(户籍制度)的存在,给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因此解决留守儿童的工作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社会各界应该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为他们营造一个温暖的社会氛围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达18%至22%。 调查显示,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突出问题。一是留守儿童生活问题。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二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 三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四是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五是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据全国妇联对12省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显示,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强奸留守女童的恶性案件。

特殊儿童教育现状文献综述

建议道教育论文网,或在论文天下等网站搜索一番再说吧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决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本综述的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

关于特殊儿童教育的文献综述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因为缺少父母亲情的关爱,行为出现了偏失,或染上社会恶习或打架斗殴甚至小偷小摸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化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也对其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研究从他们各自的角度分析了留守儿童这个社会化问题的产生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可行性措施,为我们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由于根本原因(户籍制度)的存在,给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因此解决留守儿童的工作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社会各界应该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为他们营造一个温暖的社会氛围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达18%至22%。 调查显示,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突出问题。一是留守儿童生活问题。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二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 三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四是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五是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据全国妇联对12省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显示,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强奸留守女童的恶性案件。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 条[1]邓猛,朱志勇 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中西方特殊教育模式的比较[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4) [2]周德林,王耀,苏俊山 运用合作学习策略 全面提高随班就读教学质量[J] 教育科学研究, 2001,(06) [3]刘慧,程辰,王和平,杜晓新 全纳教育推动下的RRP实施的几个问题[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5,(05) [4]周耿 北京市随班就读综合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中国特殊教育, 2000,(03) [5]徐美贞,杨希洁 资源教室在随班就读中的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 2003,(04) [6]肖非 中国的随班就读:历史·现状·展望[J] 中国特殊教育, 2005,(03) [7]王慧 同伴指导在轻度智力落后儿童自我概念发展中的意义初探[J] 中国特殊教育, 2005,(06) [8]卿素兰,刘在花,杨希洁,赫尔实 农村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持系统与评价探析(I)[J] 中国特殊教育, 2005,(10) [9]王洙,杨希洁,张冲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J] 中国特殊教育, 2006,(05) [10]卿素兰,刘在花 农村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持系统的调查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 2007,(11) [11]谢敬仁,须功,张咏梅 随班就读行政推动机制研究[J] 现代特殊教育, 2006,(11)

  • 索引序列
  • 特殊儿童文献综述
  • 特殊儿童文献综述范文
  • 特殊儿童教育文献综述
  • 特殊儿童教育现状文献综述
  • 关于特殊儿童教育的文献综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