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古文献学史

中国古文献学史

发布时间:

中国古文献学史

必看的书有文献学讲义,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文献学概要,中国目录学史,中国伪书综,古籍辨伪学,古文学学导论,读书杂志,中国文学学史,中国目录学等,接入门的书籍是需要掌握的。

一个字:读。读原著原文(什么白话史记之类都是糟粕)读多了,你就能融入到浩如烟海的古文献中

捡难的学就对了

报考名校还是很难,但报考普通学校则不难,因为生源不同。基础好或者备考充分就不难,否则就很难,毕竟录取是看分数。

中国古典文献学史

找历年的考试题 针对来复习 ,试题的话到北大中文论坛看看 有人发布的 或者加入古文献考研群 对你帮助很大,论坛上都有的。

捡难的学就对了

古典文献学考研的参考书目是很多的。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

相当难读,内容也很冗长。如果不是奔着peking 大学去的没必要读,别的学校也不用这个教材。个人觉得杜泽逊《文献学概要》加黄永年《古籍版本学》就差不多了,然后狂背书名。

中国古文献学史pdf

你应该去学校官网找,或者上贴吧看看,能不能进个考研群,或者找那个学校已经考上的研究生问问,肯定是要看学校规定的书的,别人不会知道你的目标学校考什么。

相当难读,内容也很冗长。如果不是奔着peking 大学去的没必要读,别的学校也不用这个教材。个人觉得杜泽逊《文献学概要》加黄永年《古籍版本学》就差不多了,然后狂背书名。

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专业二概述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专业二在考试时,是第二天下午的时候考察,考试时间为14:00-17:00,考试分值150分。通过分析近年来研究院的题目,研究院对专业二的考察主要集中于:中国古代典籍的研究与整理,如文学作品总集、历代作家别集的校点、笺注、辑佚、编著,作家、作品基本史料的整理研究,撰写作家传记、文学活动编年、作品系年以及写作本事、流派演变的记述与考证等。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专业二参考书(必备参考书)虽然中国艺术研究院没有指定的参考书目,但根据近年来的考题,以及考上的同学的复习情况,同时也有140分以上大神的整理,我们归纳总结出来了下面的参考书。《中国文学史》(4册) 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 人民文学出版社这套书的内容很完整,共有四册,对于我国每个时期的文学发展有很深刻的解读。对考试的帮助很大。这套书共有9编 。其中, 第一编上古至战国的文学;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五编宋代文学;第六编元代文学;第七编明代文学;第八编清初至清中叶的文学;第九编近代文学——晚清至“五四”的文学。这本书可以结合前面的书籍一起学习,将知识点都串在一起。《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这套书是研究中国文学的经典教材,一定要入手。全本分为四卷。本书倡导文学本位,并将文学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中,翔实地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作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考证和论述。各章均有详细的附注,以介绍各家之说,各卷之后附有研修书目,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前瞻性以及较大的信息量。《文献学概要》修订本 杜泽逊撰 中华书局2008本书是文献学的入门书籍, 内容包括:文献与文献学、文献的载体、文献的形成与流布、文献的收藏与散佚、文献的版本、文献的校勘 等。这本书是文献学的基础书籍,也是重点命题来源,一定要重点掌握。《古典文献学基础》董洪利 北京大学出版社这本书以通俗的语言,简练的编导,介绍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基础知识,是重要的命题来源。这本书可以与上本书对照复习。《中国古文献学史》 孙钦善 中华书局这本书是必备参考书,参照古文献学史的分期来编写。这本书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及近代七章。除第一章外,其馀每章第一节为概述,分专题介绍本章所含朝代古文献学的概况,其馀各节论述该时期有代表性的古文献学家,以求点面结合,得以反映每一时期的概观。同时注意前后照应,以期反映古文献学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古籍整理概论》 黄永年 上海书店出版社本书是关于古籍整理方面一部非常实用的知识性读物。本书作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古籍整理的经验以及古籍整理自身在方法、工序、相关知识上的特点,将全书分为八章阐述,包括:底本、影印、校勘、辑佚、标点、注译、索引、其他,涵盖了古籍整理的各个方面。全书在注重实践的基础上,也有一些理论上的总结,系统性强,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文笔娴雅流畅,通俗易懂。这些内容用于提升答题深度有很好的帮助。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专业二参考书(补充参考书)《古代汉语》 王力主编 中华书局1999年《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孙钦善 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古文献学》孙钦善 北京大学出版社《古籍目录与中国古代学术研究》 高路明 江苏古籍出版社《古书版本学概论》 李致忠 书目文献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下册) 阴法鲁 / 许树安 / 刘玉才 北京大学出版社备考策略及指导关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音乐学考研专业二音乐史论 的备考策略,同学们最希望的还是能把上面的几本书汇总起来,尤其是音乐史与音乐理论的结合,虽然很难做到完美的融合这些书的内容,但仍然希望至少包含是最好的了。上面我们提到了孙钦善主编的《中国古文献学》,这本书介绍古文献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将理论与历史的经验成果相结合,理论与现今的经验成果相结合,理论与编写者本人的经验成果相结合。因此,这本书的很多部分可以当做同学们在答题时用作提高分值的重要作用。所以,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仅仅看一本书是不够的,一定要将几本书结合起来看才可以,不然的话,可能复习起来的全面性会有偏差,答题的时候自然就缺少相关的知识点。复习资料使用方法目前《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资料》很多同学都已经购买了,我们之前也出过使用说明,下面咱们说一个简单的复习方法。这几本教材不应该单独使用,而是需要结合起来来看,下面我们按照三轮复习的思路,给同学们说明一下如何复习,放在同一行的为同时看的两本资料。以上资料可以咨询【才思考研】!

到学校官网查询参考书目一般在招生简章或者招生目录里都有如果没有,找一下官网有没有别的通知

中国古代史文献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陈高华、陈智超等著:《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朱维铮:《中国经学史十讲》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荣新江:《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杨宽:《战国史》林剑鸣:《秦汉史》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

《尚书》。

1、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增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2、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3、陈高华、陈智超等著:《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修订本),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三版,中华书局,2017年。4、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5、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6、朱维铮:《中国经学史十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7、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2014年5月。8、荣新江:《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9、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增订本),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10、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6月。11、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3月。12、杨宽:《战国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7月。13、林剑鸣:《秦汉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14、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2月。15、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9月。16、胡宝国:《汉唐间史学的发展》(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17、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18、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4月。19、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4月。20、[英]崔瑞德编:《剑桥中国隋唐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12月。21、王小甫:《中国中古的族群凝聚》,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8月。22、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8年1月。23、邓广铭:《邓广铭治史丛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24、王曾瑜:《大家说历史:王曾瑜说辽宋夏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1月。25、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修订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10月。26、刘浦江:《松漠之间——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7月。27、韩儒林主编:《元朝史》(修订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28、萧启庆:《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10月。29、吴晗:《朱元璋传》,长沙:岳麓书社,2012年3月。30、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6月。31、陈梧桐、彭勇:《明史十讲》,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3月。

甲骨文?

中国古典文献学史学

对于文献学,如根据传统来严格定义,它应该只包括目录版本校勘三部分(如王欣夫文献学讲义)。自张舜徽以来,其范畴则不断扩展,敦煌写卷、出土简帛等不断被纳入其中,版本研究也日趋专门,但始终未有纳入小学的。作为目前的学科分类来说,文献学与语言学同属中文系,而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都从属于语言学,相对独立于文献学。从这两个维度来看,两者距离无疑是相当远的。但是作为实践操作则不然。目录版本校勘文字训诂音韵六者都能在一部古书的阅读中发挥作用,都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作为清人,实际上也并未区分它们(且版本学已有分化的趋势)。直到民国以来,似乎才自王欣夫始纳入文献学范畴,而训诂文字音韵则不与其列。就此,从文献学建立伊始的角度看,文献学与小学,似乎应当是一个并行道。

汉代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群书,编制《别录》、《七略》是整理文献郑玄为群经作注,也属整理文献南宋的郑樵《通志·校雠略》现代的话郑鹤声、郑鹤春合著的《中国文献学概要》(1933)书中认为:文献学的基本内容是文献的结集、审订、讲习、翻译、编纂和刻印张舜徽在《中国文献学》(1982)和王欣夫的《文献学讲义》(1986)是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的专著

司马迁《史记》,司马光《资治通鉴》,陈寿《三国志》,班固《汉书》,谈迁《国榷》

古典文献学专业学什么 附学习科目和课程发布时间:2020-02-24 11:26:06 文/马一波古典文献学专业简介古典文献学是一门古雅的学问,跟现实生活距离甚远,学起来比较枯燥,同时它又较难学,既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又需要广泛的知识和开阔的思路,甚至需要学贯中西、汇通文理。古典文献学专业课程中国古典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文科工具书使用、出土文献概论、古代文化概论、古文献学史、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等。古典文献学专业就业前景历年毕业生除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外,进入编辑出版、图书档案、旅游、政府机关、学校等单位古典文献学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国古籍整理与古典文献学全面系统知识,能在教育、文化、出版部门,从事古籍整理、传统文化方面的实际工作、古典文献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文献学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古籍整理和中国古典文献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古典文献学专业所需能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古籍整理、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我国关于古籍整理及编辑出版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汉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古籍整理能力和古典文献修养,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并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掌握中文文献资料的查询手段。收起

  • 索引序列
  • 中国古文献学史
  • 中国古典文献学史
  • 中国古文献学史pdf
  • 中国古代史文献
  • 中国古典文献学史学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