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主编名字由来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主编名字由来

发布时间: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主编名字由来

回答 您好,很高兴为你服务。我是李老师,拥有9年行业经验,擅长升学留学,大学教育,累计1v1咨询超过1000小时,请您稍后,我正在快马加鞭为您整理答案,1分钟内回复给您~ 你好!陶行知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本名为陶行知。虽然王阳明学说含有主观唯心主义的成分,陶行知却从中悟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且终生以此自勉。 陶行知原名文浚,乳名和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 请问还有其他问题需要帮忙解答嘛?? (*•̀ᴗ•́*)و ̑̑ 可以的话请给个赞,拜托了,打工不容易。 结束订单后,下角“我要评价”,点亮5颗小星星就可以啦。能帮到您是我的荣幸!谢谢您啦![微笑] 更多3条 

直接去官方网站上投稿,或者找杂志社编辑

节日的由来 五·一 国际劳动节 19世纪中叶,美国资本主义不断发生经济危机,几万家工厂倒闭,数百万工人失业。在业工人的工资不断下降,而工作时间却一再延长,最多达到18个小时。因此,1886年5月1日,美国的11500家企业的40余万名工人规模空前的大罢工,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罢工在美国和国际工人运动中引起的强烈的反响并最终取得了胜利。1889年7月14日,第二国际在巴黎召开成立大会,通过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决议:把"五·一"定为国际劳动节。于是,5月1日的工人斗争从美国走向了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相继加入的纪念"五·一"的行列,5月1日成为一个具有国际意义的日子。 五·四青年节 5月4日是中国青年节。1919年5月4日,以北京大学为主的3000余名学生在天安门前举行抗议集会,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21条","拒绝和约签字"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 为了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1939年陕甘宁边区青年组织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1950年4月共青团中央决定以5月4日作为青年团成立的纪念日。 五·一二国际护士节 每年的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这是为了纪念近代护理学科创始人佛洛伦斯·南丁格尔(1820~1910)而设立的。在1852年到1856年间,沙皇俄国与土耳其之间发生在克里米亚的战争十分残酷,双方伤亡惨重,大量的伤病员无人照顾。当时。英国有一位具有医学专业知识的女士名叫佛洛伦斯·南丁格尔,她自愿组织战地救护队,率领38名女救护队员负责伤病员的护理,在她的领导下,建立了医院管理制度,提高了护理质量,使伤病员死亡率迅速下降。1860年,她又在英国的圣多马医院办起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为推动世界各国护理工作和发展护士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纪念这位近代护理学家护士教育的创始人,弘扬南丁格尔对病患如同"老人的儿女,同志的手足,孩子的妈妈"的献身精神,国际上把她的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 母亲节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也是美国妇女安娜·贾薇丝提出创立母亲节的日子。贾薇丝的母亲是个教师,在讲解儿女应孝敬父母时,她表示希望学生中有人能想出办法来纪念母亲的爱。安娜在她母亲去世时悲伤至极想起母亲的话,决心实现母亲的遗愿。在她母亲去世后,发起创立母亲节。她写信给美国国会、地方州长和妇女会等。由于她的努力,创立母亲节的建议很快得到美国各州的支持。1914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尔逊正式宣布:每年5月的第二周的星期日,也就是安娜母亲去世的那天为母亲节。总统还规定,母亲节那天,家家户户应悬挂国旗以示对母亲的尊敬。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把母亲节确立为节日。由于安娜母亲生前酷爱石竹花,母亲节时就用石竹花作为母爱的象征。在母亲节那天,美国人在衣服上佩戴一朵红色石竹花;而母亲已去世的人则佩戴一朵白色石竹花。 父亲节的由来 美国人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都要庆祝父亲节。父亲节的产生和母亲节有很大关系。1909年,家住华盛顿州的多德夫人,参加母亲节庆祝仪式时,想到即然可以有一个母亲节来纪念和颂扬母亲的伟大,为什么不可以设立一个父亲节呢?多德夫人幼年丧母,她和5个弟弟的成长,浸透了父亲所有的心血。姐弟们对父亲充满了感激之情。她言辞恳切地给州政府写了一封信,建议设立父亲节,州政府采纳了此建议,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父亲节。后来美国各地纷纭效仿,使它的影响越来越大。1972年尼克松总统签署了国会两院提案,正式将父亲节定为全国性节日,现在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也籍着这个日子来表达对父亲的敬爱之情,根据多德夫人的建议:节日当天,年轻人佩戴红玫瑰表示对健在的父亲的爱戴。佩戴白玫瑰表达对故去父亲的悼念 六一国际儿童节的由来 儿童节,也叫"六一国际儿童节",每年的6月1日举行,是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 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中国和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在此以前,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就有儿童节。1925年,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倡议建立儿童纪念日,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积极响应,先后建立了自己国家的儿童节,英国规定每年的7月14日为儿童节,美国规定5月1日为儿童节。日本的儿童节很特殊,分男女儿童节,男儿童节5月5日、女儿童节3月3日。我国在1931年也曾经规定4月4日为中国儿童节。自从1949年确立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以后,世界各国纷纷废除原来的儿童节,而统一为"六一国际儿童节"。我国中央政府1949年12月宣布:以"六一国际儿童节"代替原来的"四四儿童节",并规定少年儿童放假一天。 端午节 今年的六月二十五日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春末夏初之际最盛大的一个节日。这个节日的起源据说和2000多年前的楚国大诗人屈原有关。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因为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和继位的顷襄王面前诽谤屈原,使楚王逐渐疏远屈原,连带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屈原满怀悲愤,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死后数十年,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但是屈原这位悲剧英雄却活在了楚国百姓的心中,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撑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这就是划龙舟的由来。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往江里面丢 说是让鱼虾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了蛟龙,使它不能伤害屈原,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原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孩子。 旧日的端午节还有两种非常独特的习俗,一是插艾蒿据说满城人一大早就奔赴四周的郊野采摘艾蒿,这种植物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因此人们把它们挂在门口、插在头上。二是喝雄黄酒。 雄黄是一种红黄色的粉状物,也有驱毒的作用。成年人和酒吃下,儿童则涂在额头上,有的还写上一个"王"字。这样,夏日的暑毒便不能为害了。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农历五月五日。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有些地区则在端午节插菖蒲或艾草於门上。

王阳明的影响,陶文浚改名陶知行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主编名字

邓启耀:男,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探险协会人文及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研究方向为民俗学和视觉人类学。主要著作有《宗教美术意象》(1991)、《民族服饰:一种文化符号——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研究》(1991)、《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1992)、《巫蛊考察——中国巫蛊的文化心态》(1998)、《访灵札记》(2001)等。 更详细请见参考资料邓启耀,男,汉族,广东顺德人,1952年2月生于昆明,是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教育和工作简历 1971年8月-1978年9月在昆明汽车运输总站,车工、美工;当美工期间(1972-1978)多次在少数民族地区写生。 1977-1978年在云南大学中文系新闻短训班学习,其间在藏区生活4个多月。 1978—1982年考入云南大学中文系,任校学生会秘书长;读书期间,参加民间文艺教研室组织的民俗学调查多次。 1982-1986年当过杂志编辑和公务员。 1986年调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次年7月被聘为助理研究员。 1992年4月破格晋升副研究员,任副所长。 1993年8月破格晋升研究员,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学科学术带头人。 1994年5月—2000年1月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山茶人文地理杂志》社长兼主编。 2000年2月调入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任教授、系副主任。 2003年5月兼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云南大学和云南民族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探险协会人文及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副主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特邀专家及中美合作“民族文化田野考察群”中方负责人。 研究兴趣 民俗学,视觉人类学 教学情况 主要讲授课程: 中国民俗学 当代民俗学与文化问题探讨 民俗学理论与方法 影视人类学 摄影基础 人类学与中国社会 南方少数民族文物 民族服饰 民间艺术 非常意识状态和非常意识形态 田野考察的设问及相关论域等(含调入中山大学前为国家文物局相关培训班及其他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的课程)。 教学及相关学术活动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指导教师(1988); ·云南民族学院客座教授(讲授“田野考察的设问及相关论域”,1995); ·云南大学客座教授(讲过“田野考察”、“文学人类学”等,1996、1997); ·国家文物局“民族文物抢救与鉴定研讨班”(1995、1999、2001)教授(讲授“民族服饰”、“民间工艺”和“南方少数民族文物”); ·德国弗莱堡Friedrich-weinbrenner-Gewerbeschule学院,讲授“云南民间艺术与现代版画”,并主持“云南版画”展览(1994年); 昆明医学院精神病学系研究生(1999)、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系庆系列讲座(2001)、98级本科(2002)讲授“非常意识状态和非常意识形态”;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97、99级本科“中国民俗学”(2000-2001); 中山大学公共课“摄影基础”(2000,代课);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2000、2001级硕士“当代民俗学与文化问题探讨”(2001);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2000、2001级本科和研究生“人类学与中国社会”(2000-2002);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2001级本科“滇藏文化带考察”(2002)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99-02级本科“影视人类学”(2002-2004);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03级本科“视觉表达”(2003);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博士生和硕士生“民俗学理论与方法”(2004); 科研情况 主要著作:在国内外发表和出版研究成果,包括个人专著10余部、合著多部、论文百余篇、合作译著2部,影视人类学纪录片8部42集,其他艺术人类学和艺术创作图像作品数百件,主编丛书6种,杂志1种,个人参与组织和主持的国家级、省级和国际课题10余项。 1、民俗学:《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1992,1996)、《中国巫蛊考察》(1998,1999)、《滇藏文化带考察》(合作,2000)、《灵性高原——茶马古道寻访》(1998)、《变迁中的高原蒙女》(1995,中、英文版)、《访灵札记》(2000)、《鼓灵》(1999)、《古道遗城――茶马古道滇藏线巍山古城考察》(2004);合著《边地中国》(2004)、《口述中国》(2004)、《秘境节祭》(1991,中、英文版)、《云南少数民族》(日文版,1990)、《云南国土资源》(1990)、《西南民族道德研究》(1990)、《云南省哀牢山森林土地持续管理研究》(1993)、《云南百科全书》(1999)等。 2、视觉人类学研究:《民族服饰:一种文化符号》(1991),另有系列配套著作如:《中国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艺术》(上下册,1992,1995)、《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服饰》(1993)、《衣装上的秘境》(1993,1993)、《中国民族服饰博览》(合作, 2001);《服饰文化象征》(2005); 《云南民族民间艺术》(上下册,合作, 1994))、《中国象征文化》(合作,2001)、“云南民族美术全集”之《南诏大理国雕刻绘画艺术》(合作,1999)、《云南岩画艺术》(合作,即出); 《云南现代重彩画》(合作,1993)、《云南现代重彩画技法》(合作,1993)。

邓启耀,男,汉族,广东顺德人,1952年2月生于昆明,是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教育和工作简历 1971年8月-1978年9月在昆明汽车运输总站,车工、美工;当美工期间(1972-1978)多次在少数民族地区写生。 1977-1978年在云南大学中文系新闻短训班学习,其间在藏区生活4个多月。 1978—1982年考入云南大学中文系,任校学生会秘书长;读书期间,参加民间文艺教研室组织的民俗学调查多次。 1982-1986年当过杂志编辑和公务员。 1986年调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次年7月被聘为助理研究员。 1992年4月破格晋升副研究员,任副所长。 1993年8月破格晋升研究员,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学科学术带头人。 1994年5月—2000年1月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山茶人文地理杂志》社长兼主编。 2000年2月调入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任教授、系副主任。 2003年5月兼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云南大学和云南民族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探险协会人文及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副主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特邀专家及中美合作“民族文化田野考察群”中方负责人。 研究兴趣 民俗学,视觉人类学 教学情况 主要讲授课程: 中国民俗学 当代民俗学与文化问题探讨 民俗学理论与方法 影视人类学 摄影基础 人类学与中国社会 南方少数民族文物 民族服饰 民间艺术 非常意识状态和非常意识形态 田野考察的设问及相关论域等(含调入中山大学前为国家文物局相关培训班及其他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的课程)。 教学及相关学术活动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指导教师(1988); ·云南民族学院客座教授(讲授“田野考察的设问及相关论域”,1995); ·云南大学客座教授(讲过“田野考察”、“文学人类学”等,1996、1997); ·国家文物局“民族文物抢救与鉴定研讨班”(1995、1999、2001)教授(讲授“民族服饰”、“民间工艺”和“南方少数民族文物”); ·德国弗莱堡Friedrich-weinbrenner-Gewerbeschule学院,讲授“云南民间艺术与现代版画”,并主持“云南版画”展览(1994年); 昆明医学院精神病学系研究生(1999)、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系庆系列讲座(2001)、98级本科(2002)讲授“非常意识状态和非常意识形态”;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97、99级本科“中国民俗学”(2000-2001); 中山大学公共课“摄影基础”(2000,代课);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2000、2001级硕士“当代民俗学与文化问题探讨”(2001);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2000、2001级本科和研究生“人类学与中国社会”(2000-2002);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2001级本科“滇藏文化带考察”(2002)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99-02级本科“影视人类学”(2002-2004);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03级本科“视觉表达”(2003);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博士生和硕士生“民俗学理论与方法”(2004); 科研情况 主要著作:在国内外发表和出版研究成果,包括个人专著10余部、合著多部、论文百余篇、合作译著2部,影视人类学纪录片8部42集,其他艺术人类学和艺术创作图像作品数百件,主编丛书6种,杂志1种,个人参与组织和主持的国家级、省级和国际课题10余项。 1、民俗学:《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1992,1996)、《中国巫蛊考察》(1998,1999)、《滇藏文化带考察》(合作,2000)、《灵性高原——茶马古道寻访》(1998)、《变迁中的高原蒙女》(1995,中、英文版)、《访灵札记》(2000)、《鼓灵》(1999)、《古道遗城――茶马古道滇藏线巍山古城考察》(2004);合著《边地中国》(2004)、《口述中国》(2004)、《秘境节祭》(1991,中、英文版)、《云南少数民族》(日文版,1990)、《云南国土资源》(1990)、《西南民族道德研究》(1990)、《云南省哀牢山森林土地持续管理研究》(1993)、《云南百科全书》(1999)等。 2、视觉人类学研究:《民族服饰:一种文化符号》(1991),另有系列配套著作如:《中国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艺术》(上下册,1992,1995)、《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服饰》(1993)、《衣装上的秘境》(1993,1993)、《中国民族服饰博览》(合作, 2001);《服饰文化象征》(2005); 《云南民族民间艺术》(上下册,合作, 1994))、《中国象征文化》(合作,2001)、“云南民族美术全集”之《南诏大理国雕刻绘画艺术》(合作,1999)、《云南岩画艺术》(合作,即出); 《云南现代重彩画》(合作,1993)、《云南现代重彩画技法》(合作,1993)。

哈经雄1953年被评为南昌市模范教师,哈经雄1958年在华中师范大学提前毕业留校任教,先后担任系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杂志主编、高等教育研究会秘书长、校秘书长等职。1987年任中南民族学院院长、《民族高等教育》杂志主编,1990年被评为教育学硕士导师。1992年至2000年1月任中央民族大学校长。是第四届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民族教育学科专家组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央民族大学校长哈经雄教授 中国回族学会副会长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主编名字是

哈经雄1953年被评为南昌市模范教师,哈经雄1958年在华中师范大学提前毕业留校任教,先后担任系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杂志主编、高等教育研究会秘书长、校秘书长等职。1987年任中南民族学院院长、《民族高等教育》杂志主编,1990年被评为教育学硕士导师。1992年至2000年1月任中央民族大学校长。是第四届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民族教育学科专家组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央民族大学校长哈经雄教授 中国回族学会副会长

主要代表作:(1999年以来)(一)论文部分1.孙峰:跨世纪人才主体性道德素质培养的理性思考,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2.孙峰 许杰:略论人的主体性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教育科学,2000年第3期.中国民族教育2001年第1期转载.3.孙峰:道德教育的世纪走向,辽宁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图书资料《教育学》2000年第5期全文转载教育学.4.孙峰:新世纪道德教育侧重点探析, 现代教育论丛,2000年第1期.5.孙峰:论人的道德素质现代化与现代德育,西安联合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1期.6.孙峰:创新教育与道德教育,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图书资料《教育学》2001年第7期全文转载.7.孙峰:道德教育的走向:建构与创新,唐都学刊,2003年第2期.8.孙峰:学校德育创新的新视界,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6年第2期.9.陈艳 孙峰:从习俗的角度审视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教育,唐都学刊,2006年第6期.10.孙峰:文化视界下教育学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11.孙峰:全球化与本土化视野下公民教育的价值追求,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12.孙峰:大学教育的追求:知识与道德的整合,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2008《新华文摘》第10期编目辑览转摘.13.孙峰:教师专业伦理的价值选择,思想理论教育,2008第22期. (二)主要著作:1.孙峰主编:《现代德育原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2.《德育与班级管理》(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请大家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查询,该刊物为非法刊物,老师们不要上当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确认的43种非法刊物名录榜上有名。

我自己不知道,不过在此给你引用几个网友的留言,你看看有没有用关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83-008号《中国教育》编辑部 是真是假?”的回答:“请大家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查询,该刊物为非法刊物,老师们不要上当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确认的43种非法刊物名录榜上有名。 假的!!!!请注意了,朋友!!我今天也收到了他们邮寄来的论文获奖通知书,要60元。我在国家新闻总署查了,根本没这本书。打当地的114也查不到。我打了他们留的电话,说为什么在新闻总署查不到,他们说了一句“你自己把握一下吧”,然后就就挂掉了!!由此我可以判断,这些人是。”关于“中国教育编辑部在北京吗?电话号吗是多少?”的回答:“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83-008号《中国教育》编辑部联系人:严善春 张庆明电 话:(010)67462122 ”关于“谁知道《中国教育》编辑部的电话啊?”的回答:“电话:(010)63659811 68465837 传真:(010)68465412 ”

中国针灸杂志主编名字由来

1947年至1948年兼任《中国针灸杂志》主编,1949年兼任华北国医学院教委会副主任委员及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和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任教。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前身)成立前为筹备组工作人员。上世纪80年代起分别担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院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荣誉首席研究员。

《中国针灸》已经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医学专业核心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并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日本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JST)、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数据库收录。

承姓在现在的安徽省芜湖境内有大量的分布,那里有承氏的集中分布区另外,在安徽的中部地区也有大量的承姓分布区承姓在江苏常州也有少量分布。①姓考:周时卫大夫成叔承之后。 ②清通志氏族略:明时有承谷容,武进人,洪武初为交城县丞,官终兖州同知。清时有承祖列,康熙甲午年学人。 ③千家姓;千乘族。 按:春秋时晋国有承盆,后汉有侍中祭酒承宫,宋有威仪节度使承之,明有兖州同知承谷容。今有程砚秋原姓承名麟。 后汉书有承宫传,文如下:承宫字少子琅邪姑幕人也少孤年八岁为人牧豕乡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息庐下乐其业因就听经遂请留门下为诸生拾薪执苦数年勤学不倦经典既明乃归家教授遭天下丧乱遂将诸生避地汉中后与妻子之蒙阴山肆力耕种禾黍将熟人有认之者宫不与计推之而去由是显名三府更辟皆不应永平中征诣公车车驾临辟雍召宫拜博士迁左中郎将数纳忠言陈政议论切悫朝臣惮其节名播匈奴时北单于遣使求得见宫面显宗勑自整饰宫对曰夷狄眩名非识实者也臣状丑不可以示远宜选有威仪容者帝乃以大鸿胪魏应代之十七年拜侍中祭酒建初元年卒肃宗褒叹赐以冢地妻上述书乞归葬乡里复赐钱三十万 承氏郡望在千乘,但有毗陵承氏宗谱存世,毗陵在今江苏省常州市。 韩国有承姓。称光州承氏,亦以千乘承氏为本源。 满清皇室的人都姓爱新觉罗或姓肇。当清朝从东北入关,建都北京统治权全中国之后,清皇室的人就有以名为姓,即所谓随名姓的习惯。实际上是一种特权思想的表现。在中国,清朝以前,就有一人犯罪株连全家,甚至株连九族的做法。清皇室为了避免其家庭中有某人犯罪而株连其家人,因而产生了随名做姓的做法。这样,父与子、兄与弟因姓氏不同,可防止被株连。但新改的姓必须是中国“百家姓”一书上没有的姓。我父亲姓穆,我上中学前叫穆毓苍,上的中学是沈阳维城中学,这是一所由伪满皇帝溥仪及伪满高官捐资开设的专门培养满族皇室子弟的学院,对学生的食宿都是免费的。我去报考这个学校的时候,高小还差一年才毕业,我是用一位叫赵成吉的朋友的小学毕业证书考取该校。学校开学当天,该校校长庆厚主持全校大会时向全校师生宣布:这个学校是培养皇族子弟的唯一一所中学,虽然同学们现在各有个的姓,但实际上你们大家都是一个姓,都姓爱新觉罗、都姓肇。学校决定,所有的同学从今天起都把大家的姓取消,只互相称呼名字。于是我只好被称为成吉,但如果我叫成吉的话,很容易被联想到成吉思汗而被人看为蒙古人,所以我决定改名为承吉,是继承和承受吉利的意思。我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学校领导同意,从而我就名为承吉了。以后有了户籍法,我的子孙们也都以“承”字为姓了。我的弟弟也是在维城中学读的书,所以他就改名为承祥,其子孙们也都姓了承。总之,我与弟弟的后裔之所以姓承,都由我开始的。承淡安,中医学家。原名启桐、秋悟,1899年9月13日生,江阴华士人。少时随父亲学医,17岁时师从名医。1920年参加上海中西医函授学习,1925年独立行医。1928年在苏州望亭创办中国最早的针灸学研究社,后又在无锡堰桥重建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并扩建为中国针灸讲习所。1933年10月创办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针灸刊物《针灸杂志》。1934年秋赴日本考察该国针灸现状和办学情况,从中发现了《铜人经穴图考》和我国早已失散的元代滑伯任的名著《十四经发挥》,使这部古典珍籍失而复得。他还被东京针灸高等学校赠予针灸专攻士学衔,是近现代国际针灸学术交流的第一位中国学者。回国后,他于1936年7月创办针灸疗养院。1937年2月讲习所更名为中国针灸医学专门学校,先后培养学员3000多人。抗战8年中,他坚持行医、授课,分校遍及南方各省、香港和东南亚地区。� 1951年,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在苏州司前街恢复社业,承淡安带病参加教学和管理。1954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聘请为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校长,后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从此,他更加奋发有为、力疾从公,为中国针灸走向世界倾注了全部心血,被誉为中国针灸一代宗师。因积劳成疾,1957年7月10日病故。承淡安长期从事针灸理论和临床研究,著书立说甚丰。自著有《中国针灸治疗学》、《中国针灸学研究》、《子午流注针法》、《伤寒论新注》等15种,编修针灸经络图多册,共200多万字。1989年,“纪念承淡安先生诞辰九十周年暨国际针灸学术讨论会”在其故乡江阴召开,国内外专家学者及部省市领导150多人出席大会。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承忠委 男,1933年4月生,安徽省芜湖县人。中国名医疑难病研究所皖南分所所长、研究员、主任医师。被聘为客座教授、研究员、专家、名誉校长、顾问、主编、副主编、编委、副理事长、会长、编辑等30余职。大学毕业,从事医、教、研、工作已51载。擅长中医内、妇科和疑难病症,旁通各科。出版著作《临证撷萃》一书获世界优秀成果奖,参编《时方新用》、《中医学》、《临证备要》等18部医籍。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获国际、全国、省优秀论文成果奖37次;参加国际、全国学术大会交流的论文38篇,如《痰证从肝论治》、《红花桃仁煎临床运用》等10余文,分别参加在香港、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国际学术大会交流。1978年安徽省政府授予“省科技先进工作者”、1988年授予“省优秀学会干部”、1989-1998年被评为“全国名医”、“全国著名中医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优秀人才”、“当代中华杰出名医”等称号。颁有王光英、吴阶平等副委员长和崔月犁、陈敏章等卫生部长们题词的荣誉证书80余册,获金、银、铜奖牌6枚。中央、省、市有关报刊、广播、电视台等20余次采报其业绩。传略已入编《中外名人辞典》、《世界名医大全》、《世界名人录》等50余部辞书之中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主编名单

2006至今:《民族教育研究》,顾问2006至今:《教育人类学研究通讯》,顾问1996-2001:《民族教育研究》,主编1988-1996:《民族教育研究》,副主编1985-1987:《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刊》,主编 2012至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2011至今: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创新基地教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2009至今:国际教师教育联合会(WFATE)常务理事2008至今:中央民族大学乡土教材研究中心负责人2007-2010:香港乐施会——中国乡土教材收藏与开发研究项目负责人2007-2009: 美国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教育学院访问学者\客座教授2006-2009:云南省教育厅的省院省校教育合作项目“云南省民族自治地方基础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负责人2006-2007: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甘肃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专家、顾问2005至今:200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状况及存在问题调查研究”负责人2005-2010:中央民族大学国家“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2005-2009:美国福特基金会“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类型与初中地方性校本课程建构”课题负责人7-9: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客座研究员2002至今:香港苗圃基金会高级顾问2002-2004: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社会评价研究云南省专家组组长2004-200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顾问2001-2005:美国福特基金会“中国云南省澜沧县拉祜族女童教育项目”负责人2000至今: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民族教育组评审专家2001至今: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2000至今: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员1998-1999:英国政府海外发展部“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项目”专家组成员顾问1997-1998亚洲开发银行/国家教委“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项目”专家组,顾问1996-2007:中国教育学会少数民族教育分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哈经雄1953年被评为南昌市模范教师,哈经雄1958年在华中师范大学提前毕业留校任教,先后担任系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杂志主编、高等教育研究会秘书长、校秘书长等职。1987年任中南民族学院院长、《民族高等教育》杂志主编,1990年被评为教育学硕士导师。1992年至2000年1月任中央民族大学校长。是第四届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民族教育学科专家组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央民族大学校长哈经雄教授 中国回族学会副会长

  • 索引序列
  •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主编名字由来
  •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主编名字
  •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主编名字是
  • 中国针灸杂志主编名字由来
  •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主编名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