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语义学参考文献

语义学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语义学参考文献

语言学可以写的内容很多。基本上不外乎以下一些:一,语音类如语音的属性、音韵与语音的关系、强弱、轻浊、音节等二,词汇类如词汇形态学,语义学,构词,词化,语义场等等三,语法类如语法结构,层次,修辞等四,句子类如分析句子的各种成分,语序,基本句型等五,语篇类如连贯性,思维逻辑性,结构修辞,主体与客体意识等这方面的教材很多,就看你的要求了。现在英语与汉语的对比语言学和对比文学比较热,从这方面下手也不错。

Reference,英文单词,名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作名词时意为“参考,参照;涉及,提及;参考书目;介绍信;证明书”,作及物动词时意为“引用”,作不及物动词时意为“引用”。一、短语搭配Voltage reference参考电压 ; 电压参考 ;[电]基准电压 ; 电压基准reference price参考价 ;[物价]参考价格 ; 整机重量 ; 参考价值reference value[数]参考值 ;[物]参比值 ; 参照值 ;[科技]标准值reference group参照群体 ; 相关群体 ; 参考团体reference genome参考基因组 ; 对照一个参比基因组 ; 确定新的模式基因组 ; 参照基因组reference data[科技]参考数据 ; 基准数据 ;[图情]参考资料 ; 参照资料Reference Editor引入场景编辑器 ; 参考编辑器 ; 引用编辑器 ; 引入场景编纂器Reference News参考消息 ; 参考消息网reference model[计]参考模型 ; 参考模式 ; 考模式 ; 参照模型二、双语示例1、用作名词 ()This book is for reference 这本书仅供参考。This frame of reference will be determined by the limitations on the rational man's 这个参照系统决定于理性人知识的限制。Full reference citations are available on the readings 全部参考资料的出处可以在阅读资料那页找到。He has a good reference from his former 他有以前老板提供的一份很好的推荐书。We are writing to the manager with reference to the repairs recently carried out at the above 我们写信给经理是为了反映在以上地址近期进行的维修的问题。The play is full ofreferencesto the political events of those 这剧本涉及当时的许多政治事件。Avoid anyreferenceto his 千万别提起他的病。The author does not give 作者没有注明参考文献的出处。Does he has references from former employers?他有以前雇主写的推荐信吗?The headmaster supplied him with 校长给他提供证明人。2、用作动词 ()Paraphrasing is not direct quotation, but you still need to 意译不是直接引用Each chapter is referencedin minute 每一章后面都附有极为详尽的参考资料。Each chapter is referenced, citing literature up to 每一章都附有参考资料,引用文献截止到1999年。

首先, 中英文两种语言使用中的文化相似性在于语言的独特性。语言的结构以及语言的内容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我们通常会有这样的感觉, 有时外语中有些词汇很难翻译成汉语, 这一点更说明了语言与文化在塑造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方面的重要意义, 因为每种语言都有特定的词汇去描绘特定的经历与思想。这些特定的经历、思想与词汇, 只有特定的文化才能独有。有时我们用一些蹩脚的翻译不能达到原语言所表达的意思要求。由于文化的原因, 个别词汇的表达尚且如此, 带有浓重文化色彩的词组更是不可忽视。文化的独特性导致我们常见的各种电影等文学作品的名字很大程度上有着文化的要素, 因此, 我们在处理这些名称的时候应该时时刻刻注意文化的影响。我们在翻译、理解文学电影作品时有几种情况, 即完全对等型、对等型、完全不对等型。无论是哪种类型, 我们都可以看出在作品命名以及名称转化时文化的独特性体现。完全对等型是英文与汉语音释完全相等, 可谓语音的转化。例如: “Hamlet”《哈姆雷特》, 即使是在转化人名的时候也要注意准确性以及文化的影响, 《英语姓名译名手册》能够规范译名的统一性和稳定性。这种方法虽然简单, 但是有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往往会把外国的人名用任意的汉语同音字代替。这里主要掌握的是外国人名与中国人名的音相同时, 我们一般适宜用外国人名常用的字, 以避开与中国人名的混淆, 从而显示文学作品异域的文化内涵性, 充分体现不同文化的特征。对等型的第二种是直接转化原文名称。这种方法与语音的直译不同, 它是语义的转化。其中, 无论是原文名称还是译文名称都能概括表达故事的内容。例如: “The Old Curiosity Shop”《老古玩店》/ “Our Mutual Friend”《我们共同的朋友》这种转化方法相对比较简单, 但是在转化中也应该充分考虑汉语语言文化表达上整齐与通畅的特点。这两种名称转化不像意译那样受到重视, 但是, 不同语言的差异及不同文化上的差异直接表现了各种文化中的姓名各有差异。例如, 各个民族的命名方法及历史渊源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 在外语转化成汉语名称时一定要注意原语文化中的姓名特点。这种翻译虽然在翻译上完全等同, 但是在字音或语调上都会发生一些变化。交际者不会过多地介意, 但是由此造成的结果是读出来的姓名既不属于甲文化, 也不属于乙文化, 而处于一种洋味十足的折中状态。这种折中实质上就是跨文化交际中求同的具体表现[2]381。因此, 应该十分注意这种现象, 以达到两种文化都能够接受的目的。其次, 中英文两种语言使用中的文化相似性在于语言的可接受性。每种文化在表达一定的思想时都有其本身的文化内涵, 这就构成了它的可接受性。同样用文艺作品的名称举例说明, 完全不对等型进行中英文两种文字的互换时, 要脱离原来语言的模式及文化特征, 达到另一种语言的文化可以接受的效果。译者不仅要了解外国文化, 还要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不仅如此, 还要把两种文化加以比较, 因为真正的对比应该是从各自文化的内涵意义出发寻求对应。这种类型的互换在目的语中根本找不到原语文字面的影子, 而是按照故事内容情节进行的。这类翻译的作品在早期出现过一些经典, 这种翻译能在更大程度上体现译语的文化内涵。这种翻译涉及到对文化处理时一般分为两种方法: 主要以原语言文化为归宿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因此, 英语书名、电影名称的汉语翻译多采用汉语的文化归宿[2]276。在充分考虑文化因素的同时, 还要注意影视片名的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特点, 回味无穷更是让影片增添色彩。影视译名广告宣传效应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比较成功的书名及影视名称的翻译也很常见, 例如: 一些经典影片的翻译: “As You Like It”《皆大欢喜》/ “Gone with the Wind”《飘》/ “Wuthering Heights”《呼啸山130庄》/ “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Forrest Gump”/ 《阿甘正传》/ “Limelight”《舞台生涯》等。近期的一些影片也有些是这类翻译的典范, 如: “Birth”《重生》/ “Wicker Park”《迷情公寓》/“Paparazzi”《狗仔摄影师》/ “Cars”《汽车总动员》/ “Blow Dry”《爱情洗剪吹》等。《红菱艳》、《窈窕淑女》、《玉女神驹》等就非常符合汉语的习惯及文化认知。二中英文两种语言使用中的文化差异性在于两种语言使用的结构不同。广告语言作为一种文体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 广告文体作为独特语言的形式有其明显的文化特征。在广播、电视、电影、报纸、公共汽车的车身、建筑工地、单位的大厅内, 每天我们的生活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广告宣传语言。这些广告有商品或文学作品的宣传广告, 有动员性、鼓动性的宣传广告, 两者的目的都是一种广泛宣传使人记住的口号, 可称之为口号( slogan ) , 或广告语句( catch phrases) , 在语体上也有着鲜明的功能性。作为商业媒体广告它可以借助图画形象的信息功能, 使语言高度精练, 句子高度浓缩, 浓缩的短句常常具有警句和格言的意味, 是一种运用各种语言技巧并富有艺术魅力的鼓动性语言, 它要求用词独特新颖而言简意赅, 句式洗练而内涵丰富, 同时要引人注目而读后回味无穷。作为文学作品的评价推广, 主要是利用文字格式及语言的表现达到引人注目、提高知名度的目的。下面分别就一般的商业广告和口号性的标语两大类特殊的语言形式具体分析其语言特点以及所体现出的文化差别。首先, 一般的商业广告, 通常会使用大量的形容词,例如, 汉语早期的成套的商业承诺有: 造型美观, 款式新颖, 质量上乘, 服务周到。如果分别把这个宣传口号翻译成beautifully/handsomely designed/fashion /up- to- date style / superfine quality / courteous service, 就会有失英语表达的特点, 根本体现不了英语广告语言的特色, 结构也不符合英语的结构特点, 显得不伦不类。为了符合英语文化的特点, 我们最好把它翻译成: It is beautiful, and fashionable, andexcellent item; you can enjoy your buying that will be considerate and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了两种语言的结构特点, 而且更多地体现了两种语言的文化特点, 即汉语注重的句型整齐、排比的、朗朗上口的结构特点, 也体现了汉语的高度浓缩的语言特征。而英语则表现出极其整齐的、严格的结构特点。这里我们不难看到, 在宣传广告语言中除了使用了大量的形容词以及语言的凝练之外, 汉语的稳定的结构特征在广告语言中也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汉语习惯使用成型的三字或者是四字的结构表达, 以增加语义, 增强语势, 强化广告的艺术感染力, 以达到表现力与节奏上的完美。但是, 因为英语与汉语结构的差异, 广告文字的翻译就很难做到两者的一致与统一。必须结合每种语言的特点进行理解与释义。究其根源, 汉语的结构特点是中国文化的体现。国人往往吟诗唱词, 文化的修养也常常以对古汉语的理解与掌握为标准。从许多产品精练的广告标语、企业精神的口号、凝结学校历史与传统的校训中都可以看到这种文化与结构表达的充分体现。例如: 汇丰银行的广告词的英语:“We’ve been on a long journey together, now we’re paving the way to a better ”相对应的汉语翻译为: 永结同心, 共致未来。还有索尼掌中宝的广告的英语是: “It lets you take a tripback into a past, and enjoy the memories of a life ”这一则广告的汉语也极大地展现了汉语的结构特点“为你记载人生、重温旧梦、留住欢乐”。不仅如此, 中外名校展示风采的校训也充分地体现了这种宣传语言文字在不同语言中的差别。这里首先以中国百名高校的校训为例,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一百所高校的校训很多都是以四字为单位, 或者四字, 或者两组四字, 最多为四组四字。例如, 浙江大学的“求实创新”, 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华南师范大学的131“艰苦奋斗, 严谨治学, 求实创新, 为人师表”; 四字的校训, 如西北工业大学的公、诚、勇、毅①。总之, 基本是以整齐的结构、极富表达力的字为特点。与中国名校的校训相似, 英语国家的校训也是力求简洁、明了, 体现追求真理和服务社会的特点。但是不同的是, 英语国家的校训的语言特色不是像中国校训一样的严谨的句子结构, 而是简洁地表达一个理念, 如斯坦福大学: 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 普林斯顿大学: 普林斯顿—为国家服务, 为世界服务; 哈佛大学: 让真理与你为友;多伦多大学: 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从这些精辟的语言的表达中, 我们也可以看到英语与汉语的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其次, 中国的文化传统造成中国人比较喜欢用一些口号性的标语。比如我们最常见的: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高高兴兴上班去, 安安全全回家来; 做知法公民, 养合法宠物等, 汉语比较喜欢用这类标语, 在翻译时一定要注意它们的民族独特性与汉语的表达方式, 否则将会造成对原语的错误翻译, 或是会造成很费解的翻译, 因此较好的翻译绝不能按照汉语的结构套出英语的句子, 也绝不要按照英语的句子翻译看上去根本不是广告的汉语语言。当然, 这里还要把握翻译时的意译及其文化的相对性、直译及其文化的开放性以及不译及其社会文化现象可移植性的含义[3]。前面提到的是极其典型的汉语的宣传语体的句子, 这些句子深深地置身于中国文化之中。这些句子只有在汉语中才能体现出它的广告宣传效果, 如果翻译成英语句子它们就失去了本身的深刻内涵, 也就是说不太适合翻译成英语句子。即便是翻译成了英语句子, 也没有可能像汉语那样语义清楚, 结构简练, 朗朗上口, 过目不忘。以上可以看到, 无论是英语作品的宣传, 还是传统的汉语广告, 一是充分体现了广告的文字语体, 二是体现了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的语言特征。因此, 在翻译这样的广告语言时, 要尽量符合目的语的语言特征。从汉语的文化特点来看, 中国的传统以均衡均匀为美, 《文心雕龙·丽辞篇》就提出了“造化附形, 支体必双; 神理为用, 事不孤立”。这种传统的审美心理对汉语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突出地表现在四字格这种语言形式上。四字格字数统一, 音节固定, 具有结构工整、音韵和谐、简洁明快等鲜明的特点。中国人非常习惯以整齐的句式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因此,在广告语中的三字、四字、五言、六从、七字常常被使用到。而英语中缺乏此种表达形式, 汉语译成英语时就很难做到。但是由于英语本身有些广告是使用了语音的押韵、词语的多义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翻译成汉语也很难做到音、形与义的完美转换。英语译成汉语尽量照顾了汉语的句式整齐的广告语言特征, 但是汉语译成英语如果只是按照汉语的句式进行翻译, 势必造成理解上的问题, 有时更谈不上音形义的同时顾及。有些英语广告使用的语言生动、奇特, 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取得了激动人心的效果。如: kiss your coughs goodbye, 就是一则十分符合英语文化习惯的诙谐幽默的表达。因此, 语言的使用首先考虑的是文化的因素, 语言只有在文化的背景下才能更有其真实的、饱满的含义。语言的学习不仅要清楚语言文体本身的特点, 还要力争做到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语言学习为文化学习提供了一种渠道, 文化的学习与认识会促进语言的学习

语义学参考文献最新

(1)语言学转向与当代外国文学研究;(2)功能语言学与外国文学研究;(3)认知语言学与外国文学研究;(4)文体学与外国文学研究;(5)应用语言学与外国文学研究;(6)文学语篇的翻译研究。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上的英语词汇教学"刘世英#曹华 $重庆邮电学院#重庆 %&&&’()摘 要*英语词汇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一直是教育界探讨的热点课题+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出发#主要从范畴化的原型理论和隐喻的认知观看词义以及一词多义等现象#从词汇的选择,词义的解释与讲解,词汇的文化内涵和用法等四个方面探讨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什么和怎样教等问题#指出将认知语言学理论用于英语词汇教学实践必将促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的原型理论-隐喻-词汇教学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0 文章编号*1&&231/425/&&%6&’3&1’/3&/一,引 言无论是英语专业课程还是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程教学中#词汇教学长期以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是因为一方面词汇掌握的多寡以及程度直接关系到英语水平的高低#而另一方面#面对数不胜数的词汇以及词典中每一词汇下的若干意义该怎样进行有效的取舍一直是广大教参编写者,教师和学生伤脑筋的 事情+就教师的7教8而言#传统的做法是依据教参5若有的话6#挑选一些被认为是重要的词汇就其诸多义项进行讲解和举例说明+而学生的7学8则体现为课后照笔记死记硬背+即便如此#教师的7教8和学生的7学8在多数情况下也不能穷尽单词的所有意义#因而学生在实际的语篇中不能理解已学之词的正确含义的情况比比皆是+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尤其是所涉及的范畴化的原型理论和隐喻的角度探讨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旨在解决教什么词汇#该怎样讲解和解释词汇等方面的问题+二,认知语言学 原型理论 隐喻认知语言学是在 /&世纪 4&年代末形成的在反对主流的生成语言学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方法+它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和工具#因此其结构和功能也应被看成是人类一般认知活动的结果和反映#受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规律的制约+人的语言能力应看作是人的认知能力的一部分+因此#认知语言学被定义为7一个以我们对世界的经验以及我们感知这个世界并将其概念化的方法,策略作为基础和依据进行语言研究的语言学学派8+它所关心的问题#用其创始人之一的 9:;<==的话来说#是语言结构在何种程度上,在何处取决于人类所具备的一般感知机制,有限的记忆和加工能力#取决于人们试图利用有限的手段去理解世界的现实状态#取决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交际行为+因此#认知语言学的目标具有双向性#一方面#既然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认知活动#是观察一般认知能力的最方便的窗口#对语言的研究就可以帮助揭示人类认知活动的奥秘-另一方面#既然人的一般认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言能力#对认知系统的研究也就有助于对语言结构的研究+1>范畴化的原型理论就词义而言#传统的语义学和认知语义学持有不同的观点+传统的真值语义学认为#意义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意义是语言通过指称客观世界里的物体而获得的+为此#真值语义学期望为句子建立真值条件以便映射外部世界+相反#认知语义学主要研究词语和概念结构之间的关系#认为意义不直接反映外部世界#而是反映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即7认知8是意义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纽带+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其描写必须参照认知过程-语义不仅是知识客观的真值条件#还与人的主观认识以及无限的知识系统密切相关+因此#二者所持的范畴观也不同+古希腊哲学家0?@AB隐喻和转喻人们认识具体事物的范畴化能力是以原型为中心向外扩展的+随着新鲜事物的不断出现#事物范畴也不断地扩大#而人们并非是无限制地去创造新词语来表达新事物+与此相反#人类往往是借用已有词语来表达新事物+这是因为新认识的抽象概念与已认知的事物之间存在关联点#于是产生了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映射+这表明语义的发展是人类共同隐喻思维的结果+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看作是一种修辞+而认知语言学则认为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人们认识和表达抽象概念的强有力的工具+比如 9:;<==就把隐喻看作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系统的方式#即隐喻概念+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大量的隐喻存在于语言的词汇系统中+这一现象应引起教师在词汇教学时加以重视+总之#隐喻和转喻是人们重要的认知方式#对人们认识事物以及语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三,认知语言学指导下的英语词汇教学1>词汇的选择首先#认知语言学从理论上支持英语词汇教学+词汇基本E1E等级理论为语言教学中的词的运用频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构成合成词的概率和扩展的隐喻意义的使用频率也较高!这对词汇教学有重要意义"从范畴的层次观来说!如上所述的基本范畴的特点!加上大部分隐喻思维和语言都是在基本范畴等级上发展的!基本范畴词比其他范畴词有更多的隐喻用法!决定了基本层次范畴的词汇应置于优先地位!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可按词汇的有用性和使用频率将词汇进行整理汇编!逐渐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当然!使用频率不是确定词汇教学优先顺序的唯一的标准!其他标准如用于定义和构词的价值的大小#文体中性的程度#大脑激活的速度等因素也应在考虑之中"这些标准与认知语言学中对基本范畴等级词汇#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的区分标准具有一致性"这样从理论上解决了词汇教学的先后问题"$%词义的解释与讲解认知词汇语义学试图将原型理论和范畴理论的主要观点用于词汇的一词多义的分析"其结论是&’()词不能以一个事物成为范畴成员所必须满足的必要的和充分的条件来决定其意义!而是由心理过程’即原型)来决定的"’$)词义范畴表现出家族相似结构"’*)词义范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原型义项身份!即并不是每一个义项都可以同等的地位代表该词义范畴!而原型义项最能代表该义项范畴"’+)词义范畴没有明确的边界!随着范畴的扩展其边缘变得越来越模糊!并且出现与其他词义范畴的交叉"英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十分普遍!教师怎样对单词的众多意义进行选择呢,由上可知!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等级结构理论认为!在众多的词义中!有一义项为原型!这是最基本#最先产生的义项!是该词的中心义项!而其他义项由于与基本义项具有隐喻或转喻关系而成为同一词的义项"教师了解到这一点!就不难明白词义的不同地位!从而可突出教学重点"因此!在词汇教学方面!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一个词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在于人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来源于人的认知形成的相互联系的多义范畴"词义范畴的边界也不是固定的#明确的!而是变化的"当然!学生的认知能力的高低直接对词义在语句中的正确理解与否产生影响"由此可见!一词多义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是其产生的内在认知基础和规律"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类认知能力的反映!而隐喻和转喻认知机制在词语语义范畴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基本词义由于隐喻和转喻的作用发展了其他义项!其中有些意义 已从修辞意义转换成了-字面意义!这个过程被称作-词汇化"汉语中的-头和英语里的-/的词义发展很能说明这一点"下面从概念隐喻对此加以论述"概念隐喻可分为四种!即通感型概念隐喻#方位型概念隐喻#实体型概念隐喻和结构型概念隐喻"通感型概念隐喻是指用某一感觉中枢产生的感觉概念去隐喻另一感觉中枢产生的感觉"方位型概念隐喻指的是用具体方位的空间概念喻指情感#精神#社会地位#价值观念等抽象概念"实体型概念隐喻是将抽象的#模糊的概念用具体的#有形的实体来理解或体验"结构型概念隐喻是借助一种事物的结构去理解另一种事物!即是用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概念"总之!认知语义学认为支配着一词多义现象的不同意义之间关系的原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隐喻性映射"语义的发展与变化主要发生在词汇平面上"传统的词汇语义学更多地将词义的变化归于历史和社会的因素"但认知语言学则认为!历史社会因素是外因!其内因则是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思维"教师了解这一点!不但可以清楚讲解重点词义!而且可以很好地向学生解释一些词的具体义项与抽象义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不仅了解词义的发展规律!深刻理解其演变机制!提高信息加工率!增强词汇的记忆效果!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最终实现英语水平整体上的提高"此外!了解语言的隐喻性本质及其隐喻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喻性的语言和习语"*%词汇的文化内涵3450606和78/9:92认为!认知范畴的原型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依赖于储存在人们心中的认知模型!而认知模型又最终依赖于文化模型"换句话说!同一个词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和在不同的时代其原型意义并不一样"认知模型不是普遍存在的!而是依赖于人们成长和生活的文化"因此按照认知语言学的这一观点!教师在进行英语词汇教学时!要特别留意因文化模型的不同而导致的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别"+%词汇的用法在词汇教学中!教师除对词汇意义进行讲解说明以外!对某些词往往还要进行搭配上的讲解"在对英语动词进行词汇教学时!教师经常的做法是向学生说明该词后面接不定式还是动名词!然后再举例说明"因此!在传统教学中!不定式和动名词的区别和功能很难说清楚!对其用法只能一一说明!而这些说明之间也毫无联系!学生只能逐一加以记忆!使不定式和动名词的区别成为学生学习动词用法的一个难点"而认知图式对此作出了统一的解释&不定式表示某一情景是以个例为出发点被感知!而动名词表示某一情景被当作一个完整的认知输入而不注重其个例"语言的认知观认为!所有不定式和动名词的不同用法可以归结为来自这两个认知图式"不定式被用于指将要发生或意欲发生的具体事例;而动名词则用于对事件事实一般的陈述或用于描述正在进行的动作或心理经历"四#结 论本文着重从范畴化的原型理论和隐喻探讨了词汇教学中教什么和怎么教等问题"可以看出!认知语言学的兴起给语言教学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从词汇教学的角度而言!教师应转变语言观念!在词汇教学中贯穿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更新教学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蒋国学%隐喻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AAB%<*= 赵艳芳%认知的发展与隐喻<>=%外语与外语教学!(AAB!’(?)%<+=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修辞学习!(ABA!’D)%E$E$??+年第D期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G3HI

首页: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作者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常用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等。同时需要提供稿件的中英文题目,中英文摘要于中英文关键词。正文:另起一页,顺序依次为:中文题目、中文提要、中文关键词、正文内容、注释、参考文献。为方便本刊双向匿名审稿,请不要在正文中出现有关作者的信息。本刊稿件的注释及参考文献采用如下体例:(一)、注释作者如对文章题名、责任者、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需做必要的解释或说明,请在当页用脚注表示;对于文章特定内容的解释说明,请用“注释”方式置于文后,序号用带“[ ]”的阿拉伯数字表示,连续编号。(二)、文献引用A、行文中的文献引用格式:著作为赵金铭等(2003: 73-83)、Ellis,R (1994: 199-201),数字为引用页码;论文为吕叔湘(1982)、Ellis,R(1992),不注页码。B、括注格式:(陆俭明, 2005:27)、(Rod Ellis, 2003:45-52)。多个作者之间用分号隔开:(杨惠中, 2000: 47; 张宁志, 2000: 84)、(Leech, 1983; Smith, 1983)。多个文献之间,中文用顿号隔开,英文用逗号隔开,同一作者同一年发表的多个文献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赵金铭, 1998、2003a、2003b)、(Nunan, 1989,1992)。(三)、参考文献正文所引文献须在正文末尾列出。中文参考文献在先,外文在后。中文按作者姓氏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外文按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每条文献必须顶格书写或打印,换行时前面空两格。(四)、参考文献格式A、专著格式为 “作者或主编者:《文献题名》,出版地: 出版单位, 出版年。”如:朱德熙:《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Stern, H H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 Oxford: O Oxford University Press,B、译著格式为“原著者:《文献题名》,译者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如:杰弗里·N·利奇:《语义学》,李瑞华等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7年。C、期刊文章格式为“作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如: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本体研究的关系》,《语言文字应用》 2005年第1期。Thomas, J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 Applied Linguistics, 1983,4 (2)李如龙:《论汉语国际教育的国别化》,《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3期。D、报纸文章格式为“作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如: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人民日报》,1998年12月25日,10版E、论文集格式为“作者或主编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 如:张德鑫、李晓琪:《对以英语为母语者的汉语教学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F、论文集析出文献格式为“析出文献作者:《析出文献题名》,论文集主要责任者(主编或编辑者),《论文集题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如:陈荣岚:《汉语方言研究与海外华语教学》,刊于黄鸣奋《海外教育五十年》,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585-592页。Rose, K R Teachers and students learning about requests in Hong K In E Hinkel (), 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67-G、电子文献格式为“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出版地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引用)日期(任选)。”如:王艳丽、吴兰岸、宫树梅:《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技术与应用》H、学位论文格式为“作者:《论文题名》,学位授予单位名称,论文类别(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授予年份。” 如:简夏兰:《当代法国汉学研究》,台湾淡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I、其他类型的研究报告、标准、专利、未定型文献等格式参考如上,提供必需的信息。(五)正文中大小标题前的序号依次为:一、二、三……(一)、(二)、(三)…… ……(1)、(2)、(3)……。 从收到稿件之日起三个月内本刊会将审稿结果通知作者,三个月内作者不得一稿两投,否则后果由作者自负。稿件一旦被本刊录用,便不得在本刊正式发表之前以任何形式另行发表或出版。稿件一经发表,即赠样刊2册,作者如有特殊需求,请加说明。由于本刊已加入万方数据期刊网和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思博网(GEPS),所以凡向本刊投稿者,均视为其文稿刊登后可供上述网站收录、转载并上网发行,本刊不另付作者著作权,包括网络版权使用费等其他报酬。来稿请寄:361005中国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海外华文教育》编辑部。《海外华文教育》编辑部

一、英汉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比较及翻译英汉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比较及翻自然界里的动物种类繁多,动物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生物,其本质对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一样的。但不同民族的人们对动物的感觉有着极大的不同,也就是说人们在对待动物这一客体事物时,总会寄予自己各不相同的感情色彩,使之具有这样或那样的联想意义。所谓联想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 ,利奇(G·Leech) 在其名著《语义学》中作了这样的解释:它是通过象征、类比等心理手段构建的语义世界,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在概括自己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时,强加给词汇的种种蕴意,如吉凶、善恶、美丑等,从而使得词汇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即联想意义因世界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显得异常复杂,语言互译有时很难准确把握。朱光潜在《谈翻译》一文中说过,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首推联想意义,因它带有特殊的情感范围,甚深广而微妙。本文拟对英汉语言中一些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略加论述,就教于各位。 相同或相近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相同或相近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相同或相近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相同或相近的联想意义及翻译 不同文化间存有共性的东西,即使像东西方两种差异较大的文化类型,也是如此。因为,从人的构造机制来看,无论中国人,还是西方人,感知客观世界的心理器官———大脑是共同的;另外,从生活环境来看,东西方人都生活在共有的家园地球上,面对的是基本相同的自然环境,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能不形成大体一致的生活经验,这些生活经验就影响和决定了中西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很多共有联想,反映在动物词汇方面也一样。 在中西方化中,有很多动物词汇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联想意义。比如, 鸽子( dove) 都会让人联想到“和平”;“天鹅(swan) 都是“高贵”和“圣洁”的象征;“杜鹃”(cuckoo) 被视为“报春鸟”;“蜜蜂(bee) 使人都想到“辛勤、忙碌”(as busy as a bee) 。狐狸是动物中最狡猾的,汉语有“狡猾的狐狸”之说,英语也有“as sly as a fox”之喻; 汉语有“蠢驴”,英语有“as stupid as an ass”;鹦鹉学舌”在中国耳熟能详,英语中也不难找到相应的说法———“to parrot what others say”。这些例子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契合点,翻译时,比较好掌握。 但更多的动物词汇所传递的联想意义是容易混淆,难以掌握的,尤其是那些用不同的动物喻体表达的内涵相同的联想意义,译者很容易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而错误地理解其涵义。对于用不同动物喻体来表达相同喻义的动物词汇,在语言互译时,一定要采用这一民族文化所熟悉的并能产生相同联想的喻体去替换另一民族文化所熟悉的喻体,也就是说译出来的句子要符合所译语言的表达习惯,这样方能把握原句的思想和内涵,使读者正确地理解原句的意思。如“鸡皮疙瘩”译成英文是goose flesh ;“杀鸡取卵”是“kill the goose that lay golden eggs”;汉语常说的“笨得像猪”,英文是“as stupid as a donkey”或者“as stupid as a goose”;“a black sheep”贴切的汉语是“害群之马”;“set a fox to keep one’s geese”译成汉语是“引狼入室”,而不应直译为“叫狐看鹅”;“slippery as an eel”相应的中文是“圆滑得像泥鳅”,汉文化习惯用泥鳅(loach)而不是鳝鱼(eel) 比喻某人的圆滑。 不同的动物词汇具有相同的联想意义,有些是由于不同的生存环境造成的。比如,中国人一直用牛耕地,对牛特别有好感,英国人早期用马耕地,与马接触较多。所以,在汉语和英语中含有“牛”和“马”这两种动物词汇的表达法较多,英汉互译时“牛”和“马”可以互换。形容一个人健壮,中文是“壮得像头牛”,英文却是“as strong as a horse”;形容人干活干得很辛苦,汉语是“像老黄牛一样干活”,英文则是“work likea horse”;汉语常说的“吹牛”,英文又是“talk horse”。 还有的是因为不同的文化习惯造成的。如,汉文化中,“虎”(tiger) 被称为“百兽之王”,汉语中有很多有关虎勇猛、威武的表达法,如“虎将”、“虎威”、“猛虎下山”等。而在英文化中“, 狮”(lion)取代了其位置,英语“lion”的联想意义是“勇猛的人”、“骠悍的人”。历史上查理一世常被称为“King Richard ,the lion hearted”(狮心王查理) ,这是说他勇猛超群。汉语“勇猛如虎”,英语则说“as brave as a lion”。汉语“拦路虎”,英文为“a lion in the way”,汉语“狐假虎威”,英文则是“an ass in a lion’s skin”,汉语“老虎头上搔痒”,英文是“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 联想意义的不同及翻译联想意义的不同及翻译联想意义的不同及翻译联想意义的不同及翻译 人类文化有共性的一面, 也有个性的一面。因历史传统、价值取向、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不同语言环境下的动物词汇又会有各自特有的联想意义,即使是同种动物也会有不同的联想意义,有的联想意义还可能是完全相反的,翻译时要特别注意。 下面这些动物词汇联想意义差别就极大。 “凤凰”(phoenix)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是百鸟之王,有“百鸟朝凤”的说法。古时,人们相信凤凰出现可以预示天下太平,所以后世多以龙比喻皇帝,凤凰比喻皇后,帝王成婚称为“龙凤呈祥”。但在英语中,“phoenix”只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鸟,在阿拉伯沙漠生活五、六百年后自我焚化,并由此得到再生,故英语中“phoenix”一词有“再生”、“复活”等意思。Collins COBUILD English Language Dictionary 中就有这样一个例句“Religion ,like a phoenix ,has been resurrected from the ashes of the revolution”(宗教就像传说中的凤凰,在革命的灰烬中又复活了) 。 兔(rabbit) 在汉文化中有“敏捷”、“迅速”的含义,汉语有“动如脱兔”的说法,英文中的“rabbit”却表示“胆怯”,如“as timid as a rabbit”。汉语中“鼠”(mouse) 被用来形容胆小,人们常说“胆小如鼠”,但胆小的鼠在英语民族文化中却成了安静的喻体,如“as quiet as a mouse”。 在中西两种不同文化中,有些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甚至是完全相反的。“龙”(dragon) 在汉文化中一直是“权力”、“力量”、“吉祥”的象征。中国人对传说中的“龙”怀有至高无上的尊重,“龙”被视作中华民族的图腾,华夏民族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龙”是硕大、恐怖的古怪野兽,满嘴喷火,凶狠残暴,与“邪恶”同义,深为英语民族所厌恶,认为应予消灭。因此,汉语“龙”所具有的褒义在译成英文时是不能保留的,如汉语“望子成龙”绝不能译成“to expect one’s son to be a dragon”,而应译为“to expect one’s son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age”。同样,我们所说的亚洲四小龙不是“four small dragons of Asia”而是“four small tigers of Asia”。 “猫”(cat) 在中国人眼中是温顺乖巧的动物,如果按照汉文化习俗把这句英文“she is a perfect cat”,翻译成“她十分温顺乖巧”,那就大错特错了,英文中“cat”用来描述妇女时,是一个贬义词,专指那些爱撒谎、饶舌、恶毒的妇人。“she is a perfect cat”的原意是“她是个十足的长舌妇”。如果一位中国人听到这样的话“you are as wise as an owl”肯定大为不悦。汉文化中“, 猫头鹰”(owl)有“不吉利、凶兆、死亡”的联想意义,但英语中“owl”常常是“聪明、智慧”的象征,而这种联想意义在汉文化中是不存在的。 “孔雀”(peacock) 在汉文化中是吉祥物,孔雀开屏被看作大吉大利,而英语中“peacock”用于延伸意义常常含有贬义。Webster’s Third New Inte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是这样解释的:“One making a proud or arrogant display of himself”(一个洋洋得意、炫耀自己的人) 。Collins COBUILD English Language Dictionary 是这样解释的:“If you describe someone ,especially a man ,as a peacock ,you mean that they are rather proud of themselves and like wearing attractive clothes and looking good ,used showing disapproval’(假如你说某人——特别是一个男人——是一个peacock ,你的意思是他很骄傲,喜欢穿漂亮衣服,打扮入时;具有贬义) 。由此可见,“peacock”在英语中的意义基本上是否定的,不强调孔雀美丽的一面,而只强调它骄傲的一面,于是,英语中有“proud as a peacock”这一成语,汉语为“非常骄傲”。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同一种动物词汇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甚至相反的联想意义,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真正理解,甚至误解另一种语言的深层意义,从而在翻译中出错。 特有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特有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特有的联想意义及翻译特有的联想意义及翻译 受民族文化的影响,一个普通的动物词汇在一种文化中常常具有极其丰富的联想意义,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仅仅是个符号,不产生任何联想。 汉文化中,乌龟(turtle) 有两个联想意义,一是“长寿”,另外还用来比喻妻子有外遇的丈夫。而在西方文化中它不过是行动缓慢、其貌不扬的动物而已,绝无此联想。汉语“鱼”会让人联想到“结余”、“年年有余,“鸡”会让人联想到“妓女”,这是因为汉字可以谐音而转承同音异形字的语义值,而英语词汇音节过多,谐音概率低,通过谐音获得文化内涵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英语中相对应的“fish”、“hen”就无法使英美人产生诸如“结余”、“妓女”之类的联想。 同样,也有一些动物词汇在英美文化中所拥有的联想意义在汉文化中也是空缺的,例如“, beaver”(河狸)喻指卖力气的人“, duck”(鸭子)指可爱的人或物,如“she is a perfect duck”(她可爱极了) ,汉语中就没有这样的联想意义。英语中与“fish”(鱼) 有关的表达法很多,这是因为英国是个典型的海洋国家,这些表达法充分表现了英国的地理特征,如“drink like a fish”(豪饮) 、“as drunk as a fish”(烂醉如泥) 、“as mute as a fish”(一声不吭) “, cold fish”(指不大与人交往的人) ,等等。而汉语的“鱼”就没有这样的联想意义。英语用“chicken”一词来表示一个没有勇气的胆小鬼,如“You chicken”(你这个胆小鬼) 。英语中“chicken-livered”或“chicken-hearted”表示“胆小的,怯懦的”“, play chicken”意为“比试胆量”。“chicken”让操英语的本族人联想到的是“懦夫、胆小鬼(coward)”,而汉语却无此联想。 尽量避免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误会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负载着一定的文化意义,不深刻了解这层涵义就可能犯文化错误。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Nida) 1993 年说过,联想意义有时捉摸不定,很难掌握,在一种文化中有吉祥涵义的东西到了另一种文化中可能就是禁忌。因不了解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在语言互译中而触犯禁忌的事生活里屡见不鲜。 “雄鸡”(cock) 在中国使人产生的是积极的联想,如“雄鸡报晓”、“闻鸡起舞”等,而在英文化中“, cock”一词无此积极的联想意义。在西方社会“, cock”一词可能使人产生男性生殖器官的庸俗联想。中国某厂家生产的闹钟商标是“金鸡”,在中国语境下它是一个极为响亮的名字,当产品销到国外时,商标最初被译为“Golden Cock”,这显然是不符合西方文化习俗的译法,后来被更正为“Golden Rooster”。 中国某厂家生产的“白象”牌电池因其质量优良而出口,但却遭受西方国家的冷遇,究其原因,“白象”在汉文化中喻指珍奇而稀有的东西,英文“white elephant”在西方文化中则指无用而价格昂贵的东西,难怪此商品在国外销路不畅。 广州的别名叫“羊城”,传说古代有五位仙女骑着五头羊为广州人送来了五谷,因此“, 五羊”在汉文化中象征着吉利,广州生产的一种自行车因而取名“五羊”。这种自行车远销到国外时,“五羊”被译为“Five Rams”。“ram”一词在西方文化中的联想意义与汉文化中的联想意义绝然不同。英语中ram除了“公羊”之意外,还有“反复灌输”、“强使通过”、“迫使接受(观点、想法) ”等涵义。结果在中国吉利的“五羊”在西方变成了令人不愉快的东西,以此命名的产品当然不会受到西方人的青睐。 动物词汇的联想意义很能折射出中西文化间的差异,意识到差异的存在,译者在掌握翻译基本技巧的同时,要更进一步了解中西文化丰富的内涵,作为中国人,一般对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要熟悉一些,所以尤要补好对西方文化生疏的课,才能在英汉互译时做到准确而传神。 【参考文献】 Collins COBUILD English Language Dictionary Collins 1987 Webster’s Third New Inte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Unabridged)Merriam Company P Eugene A Nid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 沈安平,论社会文化与语言的联想意义,顾嘉祖,语言与文化,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0 :129 —146 胡文仲主编,英美文化辞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吴友富主编,英语动物词汇用法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二、英汉动物词汇的象征意义比较 【作者简介】 李燕(1981 - ) , 女,运城学院外语系助教,山东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文章编号:1008 - 8008 (2009) 02 - 0090 - 04 引言引言引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着语言所在的不同社会、文化及时代的特征。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也不仅仅限于表达表面的所指意义,而是蕴涵着不同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等文化内涵。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人与动物相互依存,关系密切,因此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动物词汇。在浩瀚的词汇海洋里,这些动物词汇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它们不仅有直接的、表面的、字面的意义,还有内涵的、情感的、迁移的意义。正如廖光蓉指出:“动物词产生文化意义的基础有三点:一是动物的外貌、生理、心理、性格、行为、习惯、作用等特征;二是民族的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三是联想,联想是指把动物和另一事物联系起来,而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文化心理对于联想的产生和腾飞方向起着潜在然而也是重要的激发和引导作用。”[ 1 ]17 尽管不同语言动物词的概念意义( concep tualmeaning)相同或相近,但由于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同一种动物赋予不同的情感,因此其具有各自民族特征的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有时相同或相似,有时则大相径庭。 英汉动物词汇象征意义的异同英汉动物词汇象征意义的异同英汉动物词汇象征意义的异同英汉动物词汇象征意义的异同 1 同一词汇象征意义相同同一词汇象征意义相同同一词汇象征意义相同同一词汇象征意义相同 语言反映文化,语言上的共同点正是由于文化的共性所决定的。地球上所有的民族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都面临着风、雨、雷、电等大自然的挑战,都经历着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因此对自然界的万物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感受。由于人类的生活环境大致相似,英汉动物词汇在两种语言中发生语义重叠现象, 即词汇对应关系。动物具有显著特性,英汉民族对这些特性看法大体相同,且都用这些特性来描述或比喻人或物的某些特质,因此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只要是从动物的基本属性这一角度出发去认识动物,自然会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赋予动物词语相同的褒贬感情意义。

《西方语言学视野》总序《词汇语义学》导读原书目录印刷体例序言第一章 词汇语义的语境研究法1 引论2 意义和语法3 语义材料4 约束语感5 词的意义注释第二章 词汇单位的组合定界1 引论2 语义成分3 不能通过测试的语义成分4 语义指示语、语义标签和语义类别成分5 语义特征的语音诱发6 词7 惯用语8 不透明的程度9 惯用语和习惯搭配1 0惯用语和死隐喻注释第三章 词汇单位的聚合和句法定界1 引论2 对意义的选择和调整3 对歧义的间接测试4 歧义的直接检验标准5 一些困难的例子6 歧义的非词汇来源7 意义的确立性8 意义谱9 句法定界1 0词位注释第四章 词汇关系引论1 基本知识2 基本关系3 命题同义4 上下义5 相容性6 不相容性7 基本关系的变体8 部分关系9 准关系10 伪关系11 副关系12 词汇单位之间的意义组合关系注释第五章 词汇架构1 引论2 层级3 比例系列注释第六章 分类关系1 上下义与不相容性2 分类3 自然分类的特征4 过度详细、不够详细与基本层次注释第七章 整体部分关系1 引论:部分与断片2 定义整体部分关系3 和传递性相关的方面:不可或缺的部分与附件4 整体部分关系的特点5 整体部分关系的近亲6 整体部分关系和分类关系注释第八章 不分枝的层级1 引论2 从分枝结构到不分枝结构3 链条、螺旋和循环4 阶梯、级别和程度注释第九章 反义词(一):互补反义词和渐进反义词1 反义性2 互补反义词3 渐进反义词4 渐进反义词的下位类别5 内在性6 隐含的最高级7 状态动词8 不同语言可以比较的方面注释第十章 反义词(二):方向性对立1 方向性反义词2 逆向词3 对顶反义词4 对应部分反义词5 逆变词6 关系反义词7 间接关系反义词8 基本关系的变体和伪反义词注释第十一章 反义词(三):问题1 中立性2 极性3 语言的极性和自然的极性4 逻辑的极性5 中和化和意义的标记性6 反义的性质7 什么构成“好的”反义?注释第十二章 同义词1 绝对同义词和同义性的尺度2 命题同义词3 近义词4 基本关系和同义词5 “绝对的”、“命题的”、“近似的”关系在同义词之外的表现注释参考文献主题索引作者索引

语义学参考文献大全

outline一,现象:(最好能和后面原因对应)二,原因:1,语言上的差异:中国文言文,成语,美国俚语的翻译。(甄嬛传翻译就是个例子)2,历史文化的差异:中国的典故。国外的故事。3,思维模式,生活环境的不同:中国式的美国式的造成读者不能深入理解三,总结。 1、对比:中译英,就像文言文的解释,只有古人知道其本身的意思,后来人理解各有千秋。2、意境:不同地点不同情绪感情的植入,就生硬的汉字,没有情绪烘托,难以表达其真正的思想。3、语气语调:无法做到情景交融,有些话需要心领神会。4、文化差异: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对于语言,没有相应的语言文化理念,难以清楚直接的表述。5、地域差异:应用各地的方言,类比整个语言领域,不是互通最好,而是原汁原味,才能绽放没的光环。1,语言上的差异:中国文言文,成语,美国俚语的翻译。(甄嬛传翻译就是个例子)2,历史文化的差异:中国的典故。国外的故事。3,思维模式,生活环境的不同:中国式的美国式的造成读者不能深入理解1、对比:中译英,就像文言文的解释,只有古人知道其本身的意思,后来人理解各有千秋。2、意境:不同地点不同情绪感情的植入,就生硬的汉字,没有情绪烘托,难以表达其真正的思想。3、语气语调:无法做到情景交融,有些话需要心领神会。4、文化差异: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对于语言,没有相应的语言文化理念,难以清楚直接的表述。5、地域差异:应用各地的方言,类比整个语言领域,不是互通最好,而是原汁原味,才能绽放没的光环。6、习惯用法: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有些东西并不是懂就可以理解了。

(1)语言学转向与当代外国文学研究;(2)功能语言学与外国文学研究;(3)认知语言学与外国文学研究;(4)文体学与外国文学研究;(5)应用语言学与外国文学研究;(6)文学语篇的翻译研究。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上的英语词汇教学"刘世英#曹华 $重庆邮电学院#重庆 %&&&’()摘 要*英语词汇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一直是教育界探讨的热点课题+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出发#主要从范畴化的原型理论和隐喻的认知观看词义以及一词多义等现象#从词汇的选择,词义的解释与讲解,词汇的文化内涵和用法等四个方面探讨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什么和怎样教等问题#指出将认知语言学理论用于英语词汇教学实践必将促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的原型理论-隐喻-词汇教学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0 文章编号*1&&231/425/&&%6&’3&1’/3&/一,引 言无论是英语专业课程还是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程教学中#词汇教学长期以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是因为一方面词汇掌握的多寡以及程度直接关系到英语水平的高低#而另一方面#面对数不胜数的词汇以及词典中每一词汇下的若干意义该怎样进行有效的取舍一直是广大教参编写者,教师和学生伤脑筋的 事情+就教师的7教8而言#传统的做法是依据教参5若有的话6#挑选一些被认为是重要的词汇就其诸多义项进行讲解和举例说明+而学生的7学8则体现为课后照笔记死记硬背+即便如此#教师的7教8和学生的7学8在多数情况下也不能穷尽单词的所有意义#因而学生在实际的语篇中不能理解已学之词的正确含义的情况比比皆是+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尤其是所涉及的范畴化的原型理论和隐喻的角度探讨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旨在解决教什么词汇#该怎样讲解和解释词汇等方面的问题+二,认知语言学 原型理论 隐喻认知语言学是在 /&世纪 4&年代末形成的在反对主流的生成语言学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方法+它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和工具#因此其结构和功能也应被看成是人类一般认知活动的结果和反映#受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规律的制约+人的语言能力应看作是人的认知能力的一部分+因此#认知语言学被定义为7一个以我们对世界的经验以及我们感知这个世界并将其概念化的方法,策略作为基础和依据进行语言研究的语言学学派8+它所关心的问题#用其创始人之一的 9:;<==的话来说#是语言结构在何种程度上,在何处取决于人类所具备的一般感知机制,有限的记忆和加工能力#取决于人们试图利用有限的手段去理解世界的现实状态#取决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交际行为+因此#认知语言学的目标具有双向性#一方面#既然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认知活动#是观察一般认知能力的最方便的窗口#对语言的研究就可以帮助揭示人类认知活动的奥秘-另一方面#既然人的一般认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言能力#对认知系统的研究也就有助于对语言结构的研究+1>范畴化的原型理论就词义而言#传统的语义学和认知语义学持有不同的观点+传统的真值语义学认为#意义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意义是语言通过指称客观世界里的物体而获得的+为此#真值语义学期望为句子建立真值条件以便映射外部世界+相反#认知语义学主要研究词语和概念结构之间的关系#认为意义不直接反映外部世界#而是反映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即7认知8是意义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纽带+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其描写必须参照认知过程-语义不仅是知识客观的真值条件#还与人的主观认识以及无限的知识系统密切相关+因此#二者所持的范畴观也不同+古希腊哲学家0?@AB隐喻和转喻人们认识具体事物的范畴化能力是以原型为中心向外扩展的+随着新鲜事物的不断出现#事物范畴也不断地扩大#而人们并非是无限制地去创造新词语来表达新事物+与此相反#人类往往是借用已有词语来表达新事物+这是因为新认识的抽象概念与已认知的事物之间存在关联点#于是产生了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映射+这表明语义的发展是人类共同隐喻思维的结果+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看作是一种修辞+而认知语言学则认为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人们认识和表达抽象概念的强有力的工具+比如 9:;<==就把隐喻看作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系统的方式#即隐喻概念+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大量的隐喻存在于语言的词汇系统中+这一现象应引起教师在词汇教学时加以重视+总之#隐喻和转喻是人们重要的认知方式#对人们认识事物以及语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三,认知语言学指导下的英语词汇教学1>词汇的选择首先#认知语言学从理论上支持英语词汇教学+词汇基本E1E等级理论为语言教学中的词的运用频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构成合成词的概率和扩展的隐喻意义的使用频率也较高!这对词汇教学有重要意义"从范畴的层次观来说!如上所述的基本范畴的特点!加上大部分隐喻思维和语言都是在基本范畴等级上发展的!基本范畴词比其他范畴词有更多的隐喻用法!决定了基本层次范畴的词汇应置于优先地位!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可按词汇的有用性和使用频率将词汇进行整理汇编!逐渐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当然!使用频率不是确定词汇教学优先顺序的唯一的标准!其他标准如用于定义和构词的价值的大小#文体中性的程度#大脑激活的速度等因素也应在考虑之中"这些标准与认知语言学中对基本范畴等级词汇#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的区分标准具有一致性"这样从理论上解决了词汇教学的先后问题"$%词义的解释与讲解认知词汇语义学试图将原型理论和范畴理论的主要观点用于词汇的一词多义的分析"其结论是&’()词不能以一个事物成为范畴成员所必须满足的必要的和充分的条件来决定其意义!而是由心理过程’即原型)来决定的"’$)词义范畴表现出家族相似结构"’*)词义范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原型义项身份!即并不是每一个义项都可以同等的地位代表该词义范畴!而原型义项最能代表该义项范畴"’+)词义范畴没有明确的边界!随着范畴的扩展其边缘变得越来越模糊!并且出现与其他词义范畴的交叉"英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十分普遍!教师怎样对单词的众多意义进行选择呢,由上可知!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等级结构理论认为!在众多的词义中!有一义项为原型!这是最基本#最先产生的义项!是该词的中心义项!而其他义项由于与基本义项具有隐喻或转喻关系而成为同一词的义项"教师了解到这一点!就不难明白词义的不同地位!从而可突出教学重点"因此!在词汇教学方面!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一个词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在于人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来源于人的认知形成的相互联系的多义范畴"词义范畴的边界也不是固定的#明确的!而是变化的"当然!学生的认知能力的高低直接对词义在语句中的正确理解与否产生影响"由此可见!一词多义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是其产生的内在认知基础和规律"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类认知能力的反映!而隐喻和转喻认知机制在词语语义范畴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基本词义由于隐喻和转喻的作用发展了其他义项!其中有些意义 已从修辞意义转换成了-字面意义!这个过程被称作-词汇化"汉语中的-头和英语里的-/的词义发展很能说明这一点"下面从概念隐喻对此加以论述"概念隐喻可分为四种!即通感型概念隐喻#方位型概念隐喻#实体型概念隐喻和结构型概念隐喻"通感型概念隐喻是指用某一感觉中枢产生的感觉概念去隐喻另一感觉中枢产生的感觉"方位型概念隐喻指的是用具体方位的空间概念喻指情感#精神#社会地位#价值观念等抽象概念"实体型概念隐喻是将抽象的#模糊的概念用具体的#有形的实体来理解或体验"结构型概念隐喻是借助一种事物的结构去理解另一种事物!即是用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概念"总之!认知语义学认为支配着一词多义现象的不同意义之间关系的原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隐喻性映射"语义的发展与变化主要发生在词汇平面上"传统的词汇语义学更多地将词义的变化归于历史和社会的因素"但认知语言学则认为!历史社会因素是外因!其内因则是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思维"教师了解这一点!不但可以清楚讲解重点词义!而且可以很好地向学生解释一些词的具体义项与抽象义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不仅了解词义的发展规律!深刻理解其演变机制!提高信息加工率!增强词汇的记忆效果!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最终实现英语水平整体上的提高"此外!了解语言的隐喻性本质及其隐喻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喻性的语言和习语"*%词汇的文化内涵3450606和78/9:92认为!认知范畴的原型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依赖于储存在人们心中的认知模型!而认知模型又最终依赖于文化模型"换句话说!同一个词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和在不同的时代其原型意义并不一样"认知模型不是普遍存在的!而是依赖于人们成长和生活的文化"因此按照认知语言学的这一观点!教师在进行英语词汇教学时!要特别留意因文化模型的不同而导致的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别"+%词汇的用法在词汇教学中!教师除对词汇意义进行讲解说明以外!对某些词往往还要进行搭配上的讲解"在对英语动词进行词汇教学时!教师经常的做法是向学生说明该词后面接不定式还是动名词!然后再举例说明"因此!在传统教学中!不定式和动名词的区别和功能很难说清楚!对其用法只能一一说明!而这些说明之间也毫无联系!学生只能逐一加以记忆!使不定式和动名词的区别成为学生学习动词用法的一个难点"而认知图式对此作出了统一的解释&不定式表示某一情景是以个例为出发点被感知!而动名词表示某一情景被当作一个完整的认知输入而不注重其个例"语言的认知观认为!所有不定式和动名词的不同用法可以归结为来自这两个认知图式"不定式被用于指将要发生或意欲发生的具体事例;而动名词则用于对事件事实一般的陈述或用于描述正在进行的动作或心理经历"四#结 论本文着重从范畴化的原型理论和隐喻探讨了词汇教学中教什么和怎么教等问题"可以看出!认知语言学的兴起给语言教学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从词汇教学的角度而言!教师应转变语言观念!在词汇教学中贯穿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更新教学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蒋国学%隐喻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AAB%<*= 赵艳芳%认知的发展与隐喻<>=%外语与外语教学!(AAB!’(?)%<+=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修辞学习!(ABA!’D)%E$E$??+年第D期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G3HI

随着人才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健全,现代的中小企业在吸引和利用人才方面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度,同时在如何留住人才的问题上也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失是企业领导者最为头痛的问题之一。“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本”,流失人才就意味着要付出巨大的补偿费用,意味着资产的损失。人才流失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有形的或无形的损失,而且会使竞争对手更强大。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已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一、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1、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了高昂的额外费用。为了补偿职位空缺而招入新员工要花费一定的费用,中小企业本身就存在着资金不足、效益下降等问题,而管理费用增加、利润减少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由于人才离职造成生产率低下而导致的隐形损失更加难以估计。2、人才的流失造成企业内部士气的低落,容易形成连锁的不良反应。有许多企业发生过这种情况,一位跳槽者带走一批人,到另一家企业去,或者这一批人另立门户,很快就成为原企业的市场竞争对手。3、企业的人才离职往往伴随着老客户的流失,这就是客户与人才的相互忠诚的具体体现。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包含个人因素的忠诚是强有力的。品牌忠诚往往在品牌间的比较中失去效用。因为客户可以了解一个品牌,而品牌却从来不会了解一个客户,所以比起名片或产品上的标记,客户更愿意忠诚于一个具体的个人。 二、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第一,中小企业内部的原因。许多小企业的建立往往是家族、亲朋好友一起合作的结果。在创业时,有亲情、友情的纽带,可以使企业内部紧密合作、同甘共苦、共度难关。但是,当企业发展起来后,家族管理的缺点,就会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家族成员或亲朋好友在企业中占据了核心位置,使外来人员很难开展工作,也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家族成员与外来员工之间的矛盾,往往导致外来员工对企业没有信心。由于在企业中得不到重用,而且许多中小企业的福利待遇又不是那么诱人,所以常常导致人员外流。许多中小企业对员工培训不够重视,没有长远的眼光,只顾眼前利益,不愿意在培育人力资源上投资,使企业发展缺乏后劲,员工缺乏继续工作的动力。第二,企业员工方面的原因。当今世界,通讯和信息交流越来越便利,有关同一行业的其他企业和其他行业的相同或不相同的职位的信息,通过报纸、广播、电子信箱和各种各样的招聘广告垂手可得。雇员对和自己干同样工作人的收入、工作条件、职业生涯机会的认识更容易了,因此,也就有了更多的比较,比较的结果就可能产生对现实的不满,而不满的结果就可能是离开所服务的企业。 三、改善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第一,完善企业用人机制,努力做到“制度留人”。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要重视运用干部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科学规范的选拔任用制度,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其次要建立科学灵活的用工制度。为企业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锻炼机会,吸引和留住人才。第二,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特别要注重对年轻员工的培养。培训是企业给予人才的一种福利,一个不能提高人才的技能和观念,没有人才发展机会的企业是很难留住人才的。人力资源是高增值性资源,它能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补偿和发展。只要他们在企业工作的时间愈长,企业得到的回报就愈大。第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人才的主人翁意识。要通过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来留住人才,在价值理念上爱护人才,工作上支持人才,生活上关心人才,人格上尊重人才,心理上满足人才,善于用感情纽带把各类人才的心连接在一起,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组织的温馨,这样人才就不会轻易离去。企业文化是一种凝聚力,用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美好前景来调动职工对本职工作的积极性;要注重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的培育,着重于在职工中树立和企业“共存亡”的归属观念和团队意识,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第四,建立公正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用优厚的待遇挽留人才。每个员工都渴望自己付出的努力和工作成果得到企业的肯定和承认。绩效考评对留住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对人才而言,他们最关注的是绩效考评是否客观公正,因为这直接和薪酬、福利、晋升及能否受到别人的尊重密切相关。如果人才认为对他们的评价结果不公正,就会陷入不安的情绪,深受挫折,进而抱怨,甚至与主管发生冲突。根据社会物质水平、失业率、生产力状况、同行业薪酬平均水平等多种因素制定具有竞争力的工资和福利条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目前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还比较严峻,企业高层者必须要认真分析自身人力资源管理落后的现状及其原因,充分认识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并结合企业的管理方式、传统习惯及文化,积极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应对策略。在提高高层领导人的素质、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健全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及加强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契合等方面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竞争性和创造性。在充满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应把人作为企业的根本,并充分结合自身特点找出适合自己的留住人才的对策。

首先, 中英文两种语言使用中的文化相似性在于语言的独特性。语言的结构以及语言的内容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我们通常会有这样的感觉, 有时外语中有些词汇很难翻译成汉语, 这一点更说明了语言与文化在塑造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方面的重要意义, 因为每种语言都有特定的词汇去描绘特定的经历与思想。这些特定的经历、思想与词汇, 只有特定的文化才能独有。有时我们用一些蹩脚的翻译不能达到原语言所表达的意思要求。由于文化的原因, 个别词汇的表达尚且如此, 带有浓重文化色彩的词组更是不可忽视。文化的独特性导致我们常见的各种电影等文学作品的名字很大程度上有着文化的要素, 因此, 我们在处理这些名称的时候应该时时刻刻注意文化的影响。我们在翻译、理解文学电影作品时有几种情况, 即完全对等型、对等型、完全不对等型。无论是哪种类型, 我们都可以看出在作品命名以及名称转化时文化的独特性体现。完全对等型是英文与汉语音释完全相等, 可谓语音的转化。例如: “Hamlet”《哈姆雷特》, 即使是在转化人名的时候也要注意准确性以及文化的影响, 《英语姓名译名手册》能够规范译名的统一性和稳定性。这种方法虽然简单, 但是有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往往会把外国的人名用任意的汉语同音字代替。这里主要掌握的是外国人名与中国人名的音相同时, 我们一般适宜用外国人名常用的字, 以避开与中国人名的混淆, 从而显示文学作品异域的文化内涵性, 充分体现不同文化的特征。对等型的第二种是直接转化原文名称。这种方法与语音的直译不同, 它是语义的转化。其中, 无论是原文名称还是译文名称都能概括表达故事的内容。例如: “The Old Curiosity Shop”《老古玩店》/ “Our Mutual Friend”《我们共同的朋友》这种转化方法相对比较简单, 但是在转化中也应该充分考虑汉语语言文化表达上整齐与通畅的特点。这两种名称转化不像意译那样受到重视, 但是, 不同语言的差异及不同文化上的差异直接表现了各种文化中的姓名各有差异。例如, 各个民族的命名方法及历史渊源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 在外语转化成汉语名称时一定要注意原语文化中的姓名特点。这种翻译虽然在翻译上完全等同, 但是在字音或语调上都会发生一些变化。交际者不会过多地介意, 但是由此造成的结果是读出来的姓名既不属于甲文化, 也不属于乙文化, 而处于一种洋味十足的折中状态。这种折中实质上就是跨文化交际中求同的具体表现[2]381。因此, 应该十分注意这种现象, 以达到两种文化都能够接受的目的。其次, 中英文两种语言使用中的文化相似性在于语言的可接受性。每种文化在表达一定的思想时都有其本身的文化内涵, 这就构成了它的可接受性。同样用文艺作品的名称举例说明, 完全不对等型进行中英文两种文字的互换时, 要脱离原来语言的模式及文化特征, 达到另一种语言的文化可以接受的效果。译者不仅要了解外国文化, 还要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不仅如此, 还要把两种文化加以比较, 因为真正的对比应该是从各自文化的内涵意义出发寻求对应。这种类型的互换在目的语中根本找不到原语文字面的影子, 而是按照故事内容情节进行的。这类翻译的作品在早期出现过一些经典, 这种翻译能在更大程度上体现译语的文化内涵。这种翻译涉及到对文化处理时一般分为两种方法: 主要以原语言文化为归宿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因此, 英语书名、电影名称的汉语翻译多采用汉语的文化归宿[2]276。在充分考虑文化因素的同时, 还要注意影视片名的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特点, 回味无穷更是让影片增添色彩。影视译名广告宣传效应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比较成功的书名及影视名称的翻译也很常见, 例如: 一些经典影片的翻译: “As You Like It”《皆大欢喜》/ “Gone with the Wind”《飘》/ “Wuthering Heights”《呼啸山130庄》/ “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Forrest Gump”/ 《阿甘正传》/ “Limelight”《舞台生涯》等。近期的一些影片也有些是这类翻译的典范, 如: “Birth”《重生》/ “Wicker Park”《迷情公寓》/“Paparazzi”《狗仔摄影师》/ “Cars”《汽车总动员》/ “Blow Dry”《爱情洗剪吹》等。《红菱艳》、《窈窕淑女》、《玉女神驹》等就非常符合汉语的习惯及文化认知。二中英文两种语言使用中的文化差异性在于两种语言使用的结构不同。广告语言作为一种文体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 广告文体作为独特语言的形式有其明显的文化特征。在广播、电视、电影、报纸、公共汽车的车身、建筑工地、单位的大厅内, 每天我们的生活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广告宣传语言。这些广告有商品或文学作品的宣传广告, 有动员性、鼓动性的宣传广告, 两者的目的都是一种广泛宣传使人记住的口号, 可称之为口号( slogan ) , 或广告语句( catch phrases) , 在语体上也有着鲜明的功能性。作为商业媒体广告它可以借助图画形象的信息功能, 使语言高度精练, 句子高度浓缩, 浓缩的短句常常具有警句和格言的意味, 是一种运用各种语言技巧并富有艺术魅力的鼓动性语言, 它要求用词独特新颖而言简意赅, 句式洗练而内涵丰富, 同时要引人注目而读后回味无穷。作为文学作品的评价推广, 主要是利用文字格式及语言的表现达到引人注目、提高知名度的目的。下面分别就一般的商业广告和口号性的标语两大类特殊的语言形式具体分析其语言特点以及所体现出的文化差别。首先, 一般的商业广告, 通常会使用大量的形容词,例如, 汉语早期的成套的商业承诺有: 造型美观, 款式新颖, 质量上乘, 服务周到。如果分别把这个宣传口号翻译成beautifully/handsomely designed/fashion /up- to- date style / superfine quality / courteous service, 就会有失英语表达的特点, 根本体现不了英语广告语言的特色, 结构也不符合英语的结构特点, 显得不伦不类。为了符合英语文化的特点, 我们最好把它翻译成: It is beautiful, and fashionable, andexcellent item; you can enjoy your buying that will be considerate and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了两种语言的结构特点, 而且更多地体现了两种语言的文化特点, 即汉语注重的句型整齐、排比的、朗朗上口的结构特点, 也体现了汉语的高度浓缩的语言特征。而英语则表现出极其整齐的、严格的结构特点。这里我们不难看到, 在宣传广告语言中除了使用了大量的形容词以及语言的凝练之外, 汉语的稳定的结构特征在广告语言中也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汉语习惯使用成型的三字或者是四字的结构表达, 以增加语义, 增强语势, 强化广告的艺术感染力, 以达到表现力与节奏上的完美。但是, 因为英语与汉语结构的差异, 广告文字的翻译就很难做到两者的一致与统一。必须结合每种语言的特点进行理解与释义。究其根源, 汉语的结构特点是中国文化的体现。国人往往吟诗唱词, 文化的修养也常常以对古汉语的理解与掌握为标准。从许多产品精练的广告标语、企业精神的口号、凝结学校历史与传统的校训中都可以看到这种文化与结构表达的充分体现。例如: 汇丰银行的广告词的英语:“We’ve been on a long journey together, now we’re paving the way to a better ”相对应的汉语翻译为: 永结同心, 共致未来。还有索尼掌中宝的广告的英语是: “It lets you take a tripback into a past, and enjoy the memories of a life ”这一则广告的汉语也极大地展现了汉语的结构特点“为你记载人生、重温旧梦、留住欢乐”。不仅如此, 中外名校展示风采的校训也充分地体现了这种宣传语言文字在不同语言中的差别。这里首先以中国百名高校的校训为例,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一百所高校的校训很多都是以四字为单位, 或者四字, 或者两组四字, 最多为四组四字。例如, 浙江大学的“求实创新”, 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华南师范大学的131“艰苦奋斗, 严谨治学, 求实创新, 为人师表”; 四字的校训, 如西北工业大学的公、诚、勇、毅①。总之, 基本是以整齐的结构、极富表达力的字为特点。与中国名校的校训相似, 英语国家的校训也是力求简洁、明了, 体现追求真理和服务社会的特点。但是不同的是, 英语国家的校训的语言特色不是像中国校训一样的严谨的句子结构, 而是简洁地表达一个理念, 如斯坦福大学: 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 普林斯顿大学: 普林斯顿—为国家服务, 为世界服务; 哈佛大学: 让真理与你为友;多伦多大学: 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从这些精辟的语言的表达中, 我们也可以看到英语与汉语的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其次, 中国的文化传统造成中国人比较喜欢用一些口号性的标语。比如我们最常见的: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高高兴兴上班去, 安安全全回家来; 做知法公民, 养合法宠物等, 汉语比较喜欢用这类标语, 在翻译时一定要注意它们的民族独特性与汉语的表达方式, 否则将会造成对原语的错误翻译, 或是会造成很费解的翻译, 因此较好的翻译绝不能按照汉语的结构套出英语的句子, 也绝不要按照英语的句子翻译看上去根本不是广告的汉语语言。当然, 这里还要把握翻译时的意译及其文化的相对性、直译及其文化的开放性以及不译及其社会文化现象可移植性的含义[3]。前面提到的是极其典型的汉语的宣传语体的句子, 这些句子深深地置身于中国文化之中。这些句子只有在汉语中才能体现出它的广告宣传效果, 如果翻译成英语句子它们就失去了本身的深刻内涵, 也就是说不太适合翻译成英语句子。即便是翻译成了英语句子, 也没有可能像汉语那样语义清楚, 结构简练, 朗朗上口, 过目不忘。以上可以看到, 无论是英语作品的宣传, 还是传统的汉语广告, 一是充分体现了广告的文字语体, 二是体现了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的语言特征。因此, 在翻译这样的广告语言时, 要尽量符合目的语的语言特征。从汉语的文化特点来看, 中国的传统以均衡均匀为美, 《文心雕龙·丽辞篇》就提出了“造化附形, 支体必双; 神理为用, 事不孤立”。这种传统的审美心理对汉语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突出地表现在四字格这种语言形式上。四字格字数统一, 音节固定, 具有结构工整、音韵和谐、简洁明快等鲜明的特点。中国人非常习惯以整齐的句式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因此,在广告语中的三字、四字、五言、六从、七字常常被使用到。而英语中缺乏此种表达形式, 汉语译成英语时就很难做到。但是由于英语本身有些广告是使用了语音的押韵、词语的多义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翻译成汉语也很难做到音、形与义的完美转换。英语译成汉语尽量照顾了汉语的句式整齐的广告语言特征, 但是汉语译成英语如果只是按照汉语的句式进行翻译, 势必造成理解上的问题, 有时更谈不上音形义的同时顾及。有些英语广告使用的语言生动、奇特, 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取得了激动人心的效果。如: kiss your coughs goodbye, 就是一则十分符合英语文化习惯的诙谐幽默的表达。因此, 语言的使用首先考虑的是文化的因素, 语言只有在文化的背景下才能更有其真实的、饱满的含义。语言的学习不仅要清楚语言文体本身的特点, 还要力争做到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语言学习为文化学习提供了一种渠道, 文化的学习与认识会促进语言的学习

语义学参考文献怎么找

参考文献一般可以选择去当地的图书馆或者是档案馆来寻找,毕竟这两个地方相应的参考文献是最全的

花时间寻找专业资源,为你的主题提供有效的研究和洞察。尝试使用至少五个源来更改您的信息。不要只依赖1-2个来源。寻找实证研究。在可能的情况下,寻找同行评审的实证研究。这些文章或书籍是由您感兴趣的领域的专家撰写的,他们的工作已被同一领域的其他专家阅读和保证。这些信息可以在科学期刊或在线搜索中找到。去图书馆。去当地的图书馆或大学图书馆。看上去很老套,图书馆里到处都是有用的研究资料,从书到报纸,到杂志,再到期刊。不要害怕向图书管理员寻求帮助-他们受过研究培训,并且知道你的主题的所有内容都在哪里。看看互联网。使用搜索引擎和挑选前三个结果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用批判性思维彻底阅读每个来源,并确定它是否合法。网站、博客和在线论坛不需要只发布事实,所以确保你找到的信息是可信的。尝试更改搜索查询以查找主题的不同搜索结果。如果什么都没有出现,可能只是你的搜索查询与大多数关于你主题的文章的标题不匹配。使用学术数据库。有专门的搜索引擎和学术数据库,可以通过成千上万的同行评议或科学出版的杂志、杂志和书籍进行搜索。虽然其中许多需要付费会员才能使用它们,但如果你是这所大学的学生,你可以通过你的大学会员资格免费获得。大多数学术数据库可以通过提供多个仅包含单一类型资源的搜索查询框和文件(例如,期刊文章或报纸)来查询非常特定的信息。利用这种能力,通过使用尽可能多的查询框来请求特定的信息。

论文参考文献:1、传统参考文献的查找方式就是通过图书馆,图书馆图书是查找传统参考文献的主要途径,而且相对其他方式来说,具有方便实惠的优点。2、通过中国知网,中国知网(CNKI)是比较权威的网络文献来源,大多数高校都有和中国知网的合作,所以在学校可以享受免费下载文献的待遇,其他方式部分文献是需要收费的。而且查找起来十分方便,在中国知网官网的分类目录或者检索区域输入文献标题,就可以了。3、通过维普期刊,在维普期刊中使用高级检索,可以十分精确查找到所需文章。4、通过万方数据库,检索方法就是点击首页然后搜索旁边的高级检索,进入检索区域就好。5、通过百度学术,检索方法也是大同小异,搜索栏输入名称即可。6、其他文献来源:以上是常用的查文献途径,如果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可以通过这些途径检索:①开世览文;②超星图书;③E线图情;④读秀中文;⑤百链云;⑥全球索索等。文献类型期刊类,用[J]表示,一般篇幅不长,大概2000字左右,内容教浅,但是可以了解你的课题研究情况。博硕士论文,用[D]代表,这些论文一般3万字起,对于本科生来说可以参考博硕士论文,借鉴他们章节的布局方式以及排版,可以给自己的论文一些基础思路。书籍,用[M]代表,指书籍专著,大家可以根据论文研究需要去参考相应的书籍。报纸类文献资料,[N]表示。报告类文献资料,[R]表示。

参考文献意义

参考文献是指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论文作者对某项著作或论文的整体进行借鉴或参考。它们不仅反映了论文的学术接受度和作者的科学态度和素质,也反映了论文本身的内涵和价值。它们还可以指导读者的进一步研究,避免重复工作,有重要的信息价值和学术价值。①体现研究者研究的基础。参考文献既可以反映论文的真实性与广泛性的研究依据,也可以反映论文的出发点。论文研究工作是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大部分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都是对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成果的延续、深化和发展。所以,在论文中所涉及到的研究背景、原因和目的等进行的阐述,有必要对以往的工作进行评价。为读者评价论文价值和水平提供客观依据。②反应研究的差异。参考文献可以很容易地将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区分开来。虽然论文的研究成果是作者自己写的,但是在解释和论证中引用前人的研究成果是不可避免的,其中包括方法、观点、数据和其他资料,如果将引用部分进行标记,那么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就会非常清楚。体现了自己的研究能力、创新和价值。③尊重他人的知识成果。参考文献是前人研究成果的一种表现。引用参考文献是论文作者的权利,而记录参考文献是法律义务。引用前人的数据时应列出引用的参考文献。正确引用参考文献不仅表明论文作者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也避免了抄袭和剽窃他人的嫌疑。如果引用他人的学术观点、数据、资料、结论等,但是又不真实、准确、规范的标明出处,作者就会被认为缺乏学术道德修养,被认为是剽窃或剽窃。④体现科学态度和索引作用。在撰写论文时引用和借鉴他人的科研成果是正常的,这是任何严谨的科研人员都无法回避的。对参考文献的真实、规范的标注可以说是所有作者都应该具备的素养。这不仅表明作者尊重知识和科学的态度和素质,而且为同一研究方向的人提供了参考信息。方便检索和查找相关书籍和资料。对论文中的引文有较为详细的理解,启发了他们的思维,便于进一步的学术研究。⑤节省论文的篇幅。在论文中,作者引用或借鉴他人的方法和观点来支持他将要展开的论点。如果他把所涉及的所有内容都写下来,有时很容易使论文的内容繁琐,重点不明。正确列出所有引用的参考文献,在论文中所有表述的内容凡是已有文献作者,则不需要详细描述,只需要标注参考文献即可。这不仅精练了语言,缩短了篇幅,还可以避免陈述和材料的堆积,使论文容易满足篇幅短、内容细的要求。⑥为读者推荐一批精选文献。参考文献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些问题线索,帮助査阅原创文献,进一步研究作者引用的内容,从而验证自己的观点,解决自己的需要。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便于其他人查阅,让论文有理有据。如果没有参考文献,面对论文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导师也很难找到切入点。

我想,我不用说你也应该知道,参考文献可以为你自己的论文起到一个指引专家的作用,因为我们常人的知识有限,尤其是学生,以他们的学识根本不可能自己分析问题和提出论断,所以需要参考文献作为辅助,来帮助他们写好自己的论文; 参考参考,和参考答案一样,文中可以告诉你一些论点,然后下面做了具体分析,你可以了解专家分析的思路,然后效仿,写出自己的论文,如果没有参考文献,我想你什么都写不出来的

  • 索引序列
  • 语义学参考文献
  • 语义学参考文献最新
  • 语义学参考文献大全
  • 语义学参考文献怎么找
  • 参考文献意义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