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矿产与地质杂志投稿

矿产与地质杂志投稿

发布时间:

矿产与地质杂志投稿

个人觉得固体矿产相对好些。

该区已发现矿点和矿化点近30处,主要分布在中巴公路沿线的塔什库尔干地区,新藏公路的阿克赛钦地区。按矿床类型可分为斑岩矿床、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接触交代矿床。其他类型矿化线索相对较少。1 特提斯型斑岩铜矿1 云雾岭斑岩矿床该铜矿由新疆地矿局地质研究所刘春涌等(1998)发现,并作了初步研究。现据其成果介绍如下。云雾岭铜矿位于新疆且末县境内,海拔5400~5800m。矿区位于木孜塔格-鲸鱼湖缝合带南侧,燕山早期火山弧带上,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上三叠统云雾岭组(T3y),为一套滨浅海相正常陆源碎屑岩,侵入岩为燕山早期花岗岩(云雾岭岩体)和闪长岩,火山岩主要是喜马拉雅期中基性火山熔岩、集块岩等。云雾岭岩体出露面积约80km2,由红色花岗岩和青灰色花岗斑岩组成,前者分布于岩体中南部,构成岩体主体,分异明显,中部为中粗粒结构,边缘为细粒结构。后者分布于岩体东北部,蚀变强烈,为铜矿母岩。据野外初步考查,铜矿化带呈EW向展布,长约2km,宽200~300m。大至可圈出一个长2km、厚30~40m的近EW向窄长铜矿体。含矿岩石均为花岗斑岩,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其次有斑铜矿、辉铜矿、褐铁矿、孔雀石,偶见辉钼矿,多呈星散状、稀疏浸染状、浸染状、细脉浸染状、条带状赋存在矿物晶间和斜长石巨型斑晶的裂隙中。脉石矿物主要为斜长石、石英、钾长石、黑云母,其次有角闪石、绿泥石、绢云母、次闪石等。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5-6)表明,矿石铜含量59%~25%,平均02%。未蚀变岩石、蚀变岩和矿石三者之间呈渐变过渡,没有明显界线。表5-6 云雾岭斑岩铜矿成矿元素分析结果(据刘春涌等,1998)围岩蚀变类型有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绢云母化,其次有绿泥石化、次闪石化、黑云母化、辉钼矿化等,局部见电气石化。具有较明显的水平分带特征,从北向南或由岩体边部到中心,依次为电气石硅化带、黄铁绢英岩化带、绢云辉钼矿化带。钼矿化主要与绢云辉钼矿化带有关,靠近岩体内部,矿化强。铜矿化主要与黄铁绢英岩化带有关,靠近岩体边部,矿化较强。2 西若Cu-Mo异常自新疆第二地质大队杨万志等(1993)获得的西昆仑1∶50万水系沉积物化扫面成果问世以后,西若Cu-Co异常普遍被认为是找斑岩矿床最好的致矿异常之一。该化探综合异常的组合元素由Cu、Mo、Bi、W、Sn、Au、As等元素组成(图5-9),其中Cu异常面积600km2,异常下限40×10-6,浓集中心7×10-6,平均1×10-6。在西若和哈尼沙里地等处形成浓集中心;Mo异常面积1300km2,异常下限2×10-6,浓集中心含量达4×10-6;Au以2×10-9为下限分解为3个异常,浓集中心位于西部,强度为6×10-9。异常的地质背景:地层主要为下古生界变质岩和侏罗纪火山沉积岩;侵入岩为燕山期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西段出现喜马拉雅期花岗岩体;地质体呈北西向延伸,断层走向主要呈北西向;矿化现象比较普遍,见到多处铁帽、多金属、含铜黄铁矿、黄铁矿和含铜石英脉。在小河沟中曾见到过孔雀石化、褐铁矿化的斑岩铜矿转石。它是一个很有希望找到斑岩矿床的地段。图5-9 西若Cu-Mo化探异常图F5-9 Geochemical anomaly of Cu-Mo in Xinuo(据新疆第二地质大队资料,1993)3 哈尼沙里地铜矿化点铜矿化点位于麻扎尔沙尔—哈尼沙里地一带,海拔高程4000~4900m,最高达5160m,面积约91km2。矿化范围呈北西向椭圆状展布,位于西若铜钼异常西段。异常区内地层由元古宇的绿片岩系组成,主要岩性有黑云斜长角闪片岩和黑云阳起片岩组成。花岗闪长斑岩体侵入于片岩之中。经岩石地球化学测量,黑云斜长角闪片岩中Cu含量为5×10-6,最高为131×10-6;Au为49×10-9,最高为24×10-9;黑云阳起片岩中Cu含量为9×10-6,最高达176×10-6,Au为2×10-9,最高达02×10-9;花岗闪长斑岩中Cu含量3×10-6,最高达5×10-6;Au为06×10-9,最高达63×10-9;碎裂岩石中Cu为0×10-6,最高达0×10-6;Au为81×10-9,最高为22×10-9,从基岩样品的分析结果来看,整个异常区内地球化学元素的背景值偏高,尤其是花岗闪长斑岩中,Cu元素含量特高。因此在本区内要注意围绕花岗闪长斑岩体及接触带附近寻找与斑岩有关的铜矿。2 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及铜金矿塔什库尔干一带已发现的块状硫化物金属矿点近10处,其控矿构造及容矿围岩差异较大,既有侏罗—白垩纪火山岩,又有前侏罗纪沉积岩和变质岩,其附近常有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侵入岩体出露。1 咎坎块状硫化物铜硫矿点位于塔什库尔干县麻扎种羊场北约5km处。314国道从西侧通过,距国道约1500m,海拔高程约4000m。矿体产在糜棱岩化岩石中,含矿岩石为火山角砾岩,呈似层状、扁豆状产出,产状为357°∠42°,走向近东西,长约500~1000m,宽50m。矿体露头较好,主要表现为褐铁矿化蚀变岩,呈深灰色铁帽产出。地表氧化带露头经采样分析结果为:Pb 61×10-2,Zn 12×10-2,Cu 03×10-2,Au 09×10-6;光谱分析Pb 7000×10-6,Zn 2500×10-6。矿体表面风化淋滤较强,近矿围岩有烘烤现象。矿点南部的围岩具青磐岩化蚀变。2 恰克马克块状硫化物含铜黄铁矿点位于塔什库尔干县塔合曼乡东南约14km的代勒曼特沟口处,矿区向南有简易公路直通314国道,距离约11km。海拔高程3920m。矿体产在元古宇麻粒岩中,岩石呈灰褐色,块状构造。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产出,产状为112°∠49°,断续延长500m,宽约15~20m,矿体厚2~3m,矿石类型为致密块状含铜黄铁矿,黄铁矿晶形较完整,呈正方六面体。黄铜矿呈半自形粒状结构。矿石品位硫01×10-2~39×10-2,含铜54×10-2,金24×10-6,锌2×10-2~1×10-2。矿石表面见有孔雀石化蚀变,局部岩石见有较强的褐铁矿化蚀变。矿体产出和延伸受北东向断裂带控制。该矿近几年已被开采过,但仅限于局部地段,现已停采。3 阿然保泰铜金矿点该矿位于塔什库尔干县城南约40km处,阿然保泰以南的坎克希巴尔沟头。海拔高程4920m。该矿产于古生界灰黑色炭质粉砂岩中,由3条褐铁矿化蚀变岩体组成(图5-10)。图5-10 阿然保泰铜金矿点平面地质简图F5-10 Sketch geological map of Aranbaotai copper-gold ore spot1—粉砂岩;2—岩层产状;3—铜矿体;4—褐铁矿化;5—矿化体编号;6—高程点;7—化学样位置及编号;8—金、黄铁矿Ⅰ号蚀变体长约3km,宽30~70m不等,产状55°∠69°。为含铜褐铁矿化蚀变岩,沿岩层层间滑动碎裂带发育。岩石中明显可见稀疏浸染状黄铁矿和星点状黄铜矿。经采样分析析蚀变体含Cu 05×10-2,Au 9×10-6,已构成矿化体。Ⅱ号蚀变体长约2km,宽60~100m不等,产状55°∠69°,位于Ⅰ号蚀变体西南,与Ⅰ号蚀变体平行排列,两者相距500m。蚀变体为含金铜褐铁矿化,沿岩层层间滑动碎裂带发育。岩石呈褐黄色,明显可见稀疏浸染状黄铁矿,它形晶体,含少量黄铜矿颗粒。经采样分析,蚀变体含Cu 5×10-2,Au 9×10-6,已构成矿化体。Ⅲ号蚀变体长约100m,沿走向追索断续延伸约1000m,宽5m,产状125°∠50°,位于I、Ⅱ号蚀变体之间,并与之形成交叉现象,生成晚于I、Ⅱ号蚀变体,属期后热液沿断层裂隙充填所致。矿石呈深褐色,黄铜矿呈细脉状,充填在蚀变岩石中。经拣块采样分析,矿石品位Cu 23×10-2,Au 55×10-6,伴生Pb 01×10-2,Zn 02×10-2,硫含量92×10-2。该矿已构成工业矿体。3 夕卡岩型金属矿该区夕卡岩型金属矿点和矿化点有5处,现以欠孜拉夫铜金矿点为例作一说明。欠孜拉夫铜金矿点:位于塔什库尔干县瓦恰乡南部,矿区东西长约500m,南北宽200m。平均海拔4000m。矿区内出露地层为中—下奥陶统冬瓜山群,主要岩性为一套海相粉砂岩、泥砂岩、灰质细粒砂岩和粉砂岩,岩体为燕山期二长花岗岩。围岩蚀变主要为夕卡岩化、黄铁矿化、孔雀石化、黄铜矿化、硅化等。本区夕卡岩化呈带状北东—南西向产出(图5-11),在夕卡岩化带中有一条强孔雀石化带,宽约2~3m。夕卡岩带长约350m,宽约5~6m,东部最宽处为30m。岩性主要为:含铜透辉石—符山石夕卡岩,片状方解石—阳起石岩,压碎碳酸盐化石榴石—阳起石岩,透辉石磁铁矿夕卡岩等一套钙质夕卡岩。图5-11 欠孜拉夫铜金矿点平面图F5-11 Sketch map of Qianzilafu copper-gold ore spot1—第四系;2—中—下奥陶统冬瓜山群;3—夕卡岩;4—碳酸盐化;5—绢云母化;6—硅化;7—绿泥石化;8—黄铜矿化;9—褐铁矿化;10—孔雀石化;11—地质界线;12—采样位置;13—探槽位置及编号;14—矿化体及编号矿体在空间展布上严格受夕卡岩的控制,呈近东西向延伸,共圈出两个矿体。Ⅰ号矿体长约138m,宽约5m,Ⅱ号矿体长约60m,宽约50m。矿石类型为浸染状黄铜矿化夕卡岩,金品位13×10-6~6×10-6,铜品位47×10-2~64×10-2。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金、铜蓝、孔雀石;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符山石、阳起石等,伴生矿物有黄铁矿、磁铁矿等。该铜金矿点成因类型为夕卡岩型,是岩浆后期含矿气水热液沿构造上升,充填和交代钙质、泥质、炭质粉砂岩而成。夕卡岩形成于晚侏罗世,推测该矿点形成时代应为晚侏罗世末。4 铁帽氧化带矿点1 俘虏沟铁帽氧化带矿点矿点位于新藏公路大红柳滩附近的俘虏沟一带,地理坐标:东经79°09′~79°15′;北纬35°53′15″~35°54′15″,海拔4500~5000m。在新藏公路旁侧,交通方便。矿区出露地层为上三叠统克勒青河群(T3kl)海相复理石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互层,受变质产生千枚岩化和片理化。岩浆岩为燕山早期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在外接触带产生角岩化、硅化和褐铁矿化等变质产物。本区附近有3个矿点,矿点范围一般长百余米,宽几米,含铁、锰、铅、银等金属元素,现以西矿点(和田矿产图编号088)为例。矿点由4个矿体组成,矿体规模形态如表5-7所述。表5-7 俘虏沟铁锰矿点(铁帽氧化带)规模形态一览表矿石矿物由褐铁矿、硬锰矿和少量赤铁矿组成,脉石矿物有石英、,长石、玉髓和碳酸盐矿物。矿石结构构造复杂,以非晶质他形粒状及土状结构为主,构造多为网状、浸染状、空洞状。矿石平均品位:TF19%;M48;S和P2O5微量,普遍含Ag,最高可达20g/t。因此该地表露头可能是硫化矿床氧化带,应该对原生矿化进行探索。2 温泉沟铁帽氧化带矿点位于空喀山口温泉沟边防站东南200m处。地理坐标:东经78°56′30″;北纬34°24′38″。矿区出露乔戈里峰前震旦纪隆起东端的下二叠统空喀山口组 ,该组由角砾状灰岩、砂岩、硅质岩及硅质灰岩组成。矿体呈似层状间夹于该地层中,约有4个小矿体,长度均在30m左右,厚度分别为2、5、0和0m。矿石由褐铁矿、软锰矿和硬锰矿组成,脉石矿物为石英和方解石。矿石品位TFe 5%,Mn 5%。为次生淋滤形成的铁帽。应该探索其原生矿化特征。

上海交大查询结果,属于核心本刊收录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0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0年版影响因子:252本刊收录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1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1年版影响因子:341主题分类:Earth Sciences: Geology Earth Sciences: Mineralogy 基础科学: 地质学

矿产与地质杂志

岩石学报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地质论评地学前缘 地质学报 地球化学 地球科学矿床地质 沉积学报 地质科学 中国地质地球学报 现代地质 高校地质学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第四纪研究 地质通报岩石矿物学杂志 地质与勘探 矿物学报 地层学杂志 地质科技情报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矿物岩石物探与化探古地理学报新疆地质地球与环境

是的

1、岩石学报 2、中国科学D 辑,地球科学 3、地质论评 4、地学前缘 5、地质学报 6、地球化学 7、地球科学 8、矿床地质 9、沉积学报 10、地质科学 11、中国地质 12、地球学报 13、现代地质 14、高校地质学报 15、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16、第四纪研究 17、地质通报 18、岩石矿物学杂志19、地质与勘探 20、矿物学报 21、地层学杂志 22、地质科技情报 23、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4、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5、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6、矿物岩石27、物探与化探 28、古地理学报 29、新疆地质 30、地球与环境这些都是地质类的核心期刊,看有你需要的吗。

你说的这类发表的比较慢,因为不容易发表,所以才叫核心。

矿产与地质杂志社

你说的这类发表的比较慢,因为不容易发表,所以才叫核心。

(一)矿产地质综合研究50年代,以编制矿产分布图为主;60年代进入对矿产分布规律的研究。云南省地质局先后编制了1∶100万昆明幅、下关幅、普洱幅、凭祥幅(云南部分)的矿产分布及成矿预测图,并按矿种系列编制成矿规律图,为安排矿产普查提供依据。1964年省地质局编制的1∶50万云南省矿产图,是本省矿产资源第一次汇总反映。1975年,由省地质局牵头,云南省冶金、煤炭、建材等系统的地质单位参加,汇编了全省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原料、建材和非金属等矿产的主要矿床的简况。在此基础上,何发荣、杨荆舟主持编写的《云南矿产资源概况》,从矿产资源现状、当今开发利用状况、资源保证程度、开采条件等分析了本省矿产资源形势,以供各级领导、有关业务部门制订计划规划的参考。1980年,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编制了云南省第二代的矿产分布图,共计68个矿种、623处矿产地。云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也编制了1∶50万云南主要金属矿产分布图,这些图反映了全省矿产资源的总貌。与此同时,成矿远景区划及典型矿床的研究也相继开展起来。1982年,在范承钧的主持下编写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区域矿产志》,重点记述了35个矿种、136个矿床,全面反映了该“三江”区域的矿产情况和基本地质背景,有关矿床的成矿条件、控矿因素等。1984年,杨荆舟编著的《云南地质与矿产》在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从矿产分布、用途、开采技术条件、建设开发条件等方面,综合论证了云南省矿产开发利用的前景,是一本普及地质矿产知识、地方开发矿业的系统读物。1985年,省矿产资源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写的《1986—2000年云南矿业发展战略研究》,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云南省矿业的现状、发展目标和对策建议,为开发本省矿业提供了战略方案和科学依据。(二)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产1953年,李希勣、范承钧等发表了《云南东川铜矿地质》,1956年,刘锦新等发表了《云南个旧锡矿的特点及成矿规律》,系统总结了东川铜矿和个旧锡矿的地质特征和成矿因素。1959年,省地质厅召开了“云南含铜砂岩地质工作现场会”,推动了砂岩型铜矿的地质勘查工作。1962年,李希勣等发表了《试论云南砂(页)岩型铜矿》,论述了该类型铜矿的地质和成矿特征。1960年,云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在兰坪县金顶发现铅锌矿,后经探明,为一大规模的砂岩型铅锌矿床,伴生镉、铊、银、锗、锶等多种有用元素,储量也很可观。1969年,省地质局第三地质队对元谋的贫铂矿研究出综合利用的途径:利用贫铂矿富含镁,使之与磷矿石配料,生产钙镁磷肥,使炉渣中铂族和铜、镍元素品位比原矿提高10倍。与此同时,省地质局第十八地质队在弥渡发现一大型贫铜镍的铂钯矿床。1974年,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昆明工学院、成都地质学院对滇中砂岩铜矿的沉积相及成矿地质条件进行研究,总结出成矿模式;1977年,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刘昌辉也主编出版了《砂岩铜矿——滇中砂岩铜矿床的实践与认识》一书,藉以指导砂岩铜矿的勘查。1979年,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李树基等编写的《个旧锡矿地质》,从个旧锡矿二十多年来找矿勘探成果中做出总结归纳,丰富和发展了我国锡矿地质成矿理论,可算是我国首部锡矿地质专著。1979年,云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继云龙槽涧、昌宁薅坝地发现锡矿后,又在梁河县境发现一中型规模的来利山锡矿,后来由点而面开展工作,证实腾冲、梁河一带为滇西地区主要的锡矿成矿带之一。1981年,国家科委下达“滇西锡矿带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的课题,由云南省地质局承担,范承钧、施琳等具体负责;1985年完成本课题的研究,系统总结了滇西锡矿成矿规律,指出滇西地区是一个锡-多金属地球化学省,是东南亚锡矿带的北延;区内可分东、中、西三个锡矿成矿亚带(昌宁—勐海带,泸水—潞西带,腾冲—梁河带),锡矿床主要为云英岩型、电气石英岩型及砂矿型;总结出八个方面找矿标志和识别准则,已取得一定找矿效果,区域地球化学及含锡花岗岩的研究达到国际水平,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与此同时,西南有色金属地勘公司、昆明工学院由任治机、孙家聪等承担的《滇西锡矿带成矿远景研究》,提出了三个层次的找矿方向预测。省地质科研所谭雪春完成的《滇西东部斑岩和斑岩铜矿》的科研专题,对区内斑岩和斑岩铜矿做了系统总结,划分出东、中、西三个斑岩带。1981年,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广西冶金地质勘探公司、桂林冶金地质矿产研究院和桂林地质学院共同完成了国家科委“六五”攻关项目《个旧—大厂锡矿带及其外围地区锡成矿条件、找矿方法及找矿远景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2年12月,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在蒙自白牛厂开始钻探,发现一大型银-多金属矿床。1984年,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在镇源老王寨发现大型金矿。1984年至1987年,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在进行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化探及填图)过程中,发现鲁甸乐马厂大型银矿床。(三)黑色金属矿产60年代,云南的地质工作重点是铁矿,发现铁矿的势头较好,铁矿地质科研工作相应也有显著进展。花友仁等系统总结了滇中地区赋存于昆阳群中铁矿控矿因素,分了类型;省地质局综合队分析研究了鲁奎山、他达等铁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省地质局物探队分析研究了大红山航磁异常。经钻探验证,在滇中地区探获两个大型铁矿和一个中型铁矿,特别是1966年新平大红山铁矿的发现,使本省铁矿储量在已有基础上翻了一番。1973年,全国火山岩铁(铜)矿产经验交流会在昆明召开,省地质局第九地质队在有关科研单位配合下,系统总结了大红山铁(铜)矿床的地质、矿床、火山岩特征,火山岩与矿体的关系,恢复古火山机制,从理论上探讨了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1974年,昆明工学院孙家聪运用地质力学预测安宁杨梅山铁矿隐伏矿体取得良好效果。1978—1980年,冶金工业部组建滇西铁矿科考队,开展了维西—腾冲—梁河铁矿带的远景研究。1979年,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完成了《云南省铁矿成矿规律及其预测》,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分析了云南铁矿的时空分布规律,划分出10个成矿带。1985年,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完成了《云南砚山县斗南锰矿典型矿床研究报告》,详细介绍和剖析了云南省这一富锰低磷、富而不杂的大型优质锰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四)非金属矿产60年代前期,省地质厅区域地质测量队在江城县勐野井发现钾盐矿线索,后经第十六地质队勘查,探明为一中型古钾盐矿。这在我国是第一个。同期,省地质厅第十一地质队在姚安发现蓝石棉矿,经勘查为一大型矿床,居全国第一。1975—1982年,云南省地质局与成都地矿所、成都地质学院合作,组成钾盐研究队,开展对思茅地区固体钾盐成矿条件、找矿方向的研究,系统研究了中-新生代红层含盐性、盆地构造、沉积特征、古地理及成盐条件,提出找盐(钾盐)方向。这是一份学术水平较高又有实用价值的成果,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981—1985年,由云南省地矿局牵头,四川、湖北等省地矿局参加,编制了《扬子地台西部早寒武世成磷区成矿远景区划》,为进一步扩大磷矿普查和择优勘探提供了资料。1982年11月,第五届国际磷块岩讨论会在昆明召开,来自14个国家的学者35人,中国代表46人;会议交流学术论文43篇,反映了世界磷矿地质研究的新成果,以古洋流成矿说占主导地位。1983—1985年,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参加国家科研项目《滇池地区磷资源开发研究》,完成其中的二级课题《滇池地区磷资源形势分析》,为云南省磷矿开发提供了扎实的依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84年,云南建材地质勘探大队汇编全省1∶50万水泥用石灰岩矿产分布图和《云南省水泥资源图册》,为发展水泥工业提供了地质资料。(五)能源矿产50年代,集中相当力量从事煤田地质勘探,进展迅速,成效显著,也相应出了不少科研成果。1959年,《地质论评》发表丁训范、贾仕成的《云南东部及东北部上二叠纪煤田的地质特征及沉积环境》一文;1962年,戴恒贵、赵准的《滇东晚二叠世含煤系地质特征》,黄景行、杨荆舟等的《云南某露天煤矿储量计算方法》,赵纯昭、何世章的《云南晚第三纪煤矿地质概论》,王世英的“云南中生代煤层及煤田地质特征的初步认识》,均发表于省地质学会1963年学术年会论文选集。1973年,北京大学等单位组成腾冲地热联合调查组,于1974年10月提交了《云南省腾冲地区地热资源考察报告》,综述了地热区的地质、热显示、流体地球化学、资源利用和近期开发前景论证等内容。1975年,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在昆明市东郊土桥施工TK2钻孔,打出了地下热水,孔深657米,水温5℃,这为昆明市区利用地热提供了具体信息。到1985年止,在昆明市区已有热水井17眼,用于沐浴、医疗、工业、农业用水,每年可节约标准煤5万吨,减轻了城市污染。1979年,云南省煤炭工业厅完成《云南煤田预测》一套综合图件,预测全省煤的远景储量575亿吨。1982年,滇黔桂石油地质科研所先后完成《滇黔桂南盘江地区二叠系岩相古地理及含油性初步研究》及《云南楚雄盆地油气资源评价研究》等成果,是开展石油普查的论证。1984年,核工业部地质局和日本国动力堆与核燃料开发事业团签定了《关于铀矿资源区域普查协议书》,双方议定在腾冲48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开展技术合作,勘查铀矿。1985年,省地矿局地热地质队对腾冲地区地热资源分布规律及资源评价的调查研究和为编制全省地热区划图而进行的野外调查基本完成。

各种矿产形成于一定的地质背景之中,也就是说,不同的地质背景往往形成不同类型的矿种和矿床,特定的矿床类型往往与一定的地质环境有关。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可以划分几种不同的成矿地质背景 ( 环境) ,见图 3-1。 裂谷环境裂谷是在板块 ( 或壳体) 运动的拉张动力环境下所形成的、受深大断裂带控制的张性断陷盆地。裂谷环境可再分为几种亚类型:1) 大洋壳型裂谷环境。发生于大洋板块 ( 壳体) 间或其内部的裂谷环境,属大洋型活动区环境,如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中脊裂谷。裂谷中有拉斑玄武岩喷发,形成塞浦路斯型含铜锌黄铁矿矿床、铬铁矿矿床及铜镍硫化物矿床。2) 大陆壳型裂谷环境。主要发生于大陆板块 ( 或壳体) 之间或内部的裂谷环境,属大陆型活动区环境。其中又可分为两类: ①地台型裂谷环境,相当于莎特斯辛基所称的断拉谷或坳拉谷环境; ②地洼型裂谷环境,发育于地洼区中,如东非裂谷、莱因裂谷、红海裂谷等,如在红海裂谷中央有玄武岩喷溢以及塞浦路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红海底有层状 Pb、Zn、Fe、Mn、Ba 矿床,底部的金属软泥和热卤水中还富含 Fe、Cu、Zn,并伴生 Au、Ag、Pb、Co、Ni、Ge、Cd、As、Sn、Hg 等成矿元素。3) 雏陆壳型裂谷环境。发生于雏壳与大洋壳间或其体内的裂谷环境,在这种裂谷环境下形成蛇绿岩套及有关矿产,如绿岩带型金矿。上述裂谷环境中,元古宙大陆裂谷带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十分有利的成矿环境,形成一系列特大型矿床。例如,澳大利亚的芒特艾萨铜多金属矿,含铜铁4×106t;奥林匹克Cu-Au-U矿床,含铜2×107t,金1200t,氧化铀2×107t,矿石量总计2×109t;美国的怀特潘铜矿,含铜6×106t;德国的曼斯费尔德铜矿,含铜5×106t;波兰的蔡赫斯坦铜矿,含铜8×106t;原苏联的乌多坎铜矿,含铜7×106~8×107t;扎伊尔-赞比亚铜矿床,含铜1×108t。图 3-1 板块构造 - 内生矿床组合示意图( 王润民据 R H 西利托修改,1980) 海沟环境大洋板块在该部位沿毕鸟夫带向下俯冲,形成前缘深海沟,出现与优地槽发展早期阶段相当的玄武岩岩浆活动,并有塞浦路斯型铜锌矿床、阿尔卑斯型 Cr、Pt、Cu - Ni、Ti、Fe 矿床以及黄铁矿型矿床产出。 岛弧环境属于消亡板块边缘的火山岛弧区,毕鸟夫带近大陆一侧的活动区环境。在岛弧环境下,钙碱系列的安山岩 - 花岗岩岩浆活动十分发育,并伴随有典型的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斑岩型 Cu - Mo - Au 矿床,与中酸性及酸性岩有关的接触交代矿床和热液矿床,以及与富钾基性岩有关的岩浆矿床等。 大陆边缘海环境岩浆活动不甚发育,有与小型中酸性岩有关的岩浆矿床、伟晶岩矿床及热液矿床,主要为 W、Sn、Li、Be、Pb、Zn 等有色和稀有金属矿产,以及沉积和燃料矿产。 地缝合线型成矿环境为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会聚消亡的活动带环境,如阿尔卑斯构造带。该环境下产有超基性岩中的铬铁矿床,此外还有铜镍硫化物矿床和斑岩铜矿床等。 板块内部环境包括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内部环境,属于稳定区成矿环境。在大洋板块内部,蕴藏储量丰富的 Fe、Mn 结核 ( 其中富含 Ni、Co、Cu、Fe、Mn 等成矿元素) ; 在大陆板块内部,主要产出一些层状和层控的 Cu、Pb、Zn 硫化物矿床,沿深断裂产出有金伯利岩型金刚石等矿产。上述 2 ~4 类成矿环境受板块俯冲带控制,所产出的金属、非金属和燃料矿产,具有类型多、分布广、规模大的特点,空间上具带状分布并几乎与俯冲带走向平行。其余两类也属板块 ( 或壳体) 活动区环境。这些环境,特别是 1、2、3、5 类型,是地壳中构造 -岩浆活动、沉积及变质作用、成矿作用最积极最活跃的地带。

矿产与地质杂志投稿邮箱地址

《矿产与地质》杂志的办刊宗旨是着重报道有色地质行业生产、科研的最新成果和工作进展,同时兼顾非金属矿产及矿物材料的研究成果,重视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预测、防治的报道。矿产与地质杂志特色:(1)稿件应文字精练,层次清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说服力强。(2)题目:要求言简意赅,标新立异,大气磅礴,严谨工整。(3)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表置于文末,其排列顺序以正文出现的先后为准,文内用方括号按先后顺序标注,且置于行文的右上角。(4)内容摘要应能客观地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一般不超过200字。关键词一般每篇3~5个为宜。(5)请在文章正文之后附上百字以内创作简历以及真实姓名、详细通联地址、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等信息。

是的

地质与矿产期刊投稿

2014年全院发表学术论文1117篇,同比增长6%,其中第一作者SCI检索论文371篇(同比增长89%)、EI检索论文114篇。出版专著25部。中国地质科学院(院属单位)和中国地质学会(办事机构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10种学术期刊,包括《地质学报(英文版)》(SCI检索刊物)、《地球学报》(E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地质论评》、《中国岩溶》、《岩矿测试》(CA收录刊物),《岩石矿物学报》、《地质力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英文版)。2014年,中国地学期刊网()使用效果显著。目前是国内地学界唯一的容纳期刊最多的网站。同时,该网站还吸引了大批的海外读者,网站统计显示海外访客来自于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蒙古等十余个国家,网站海外显示度日益增加,突破了新语障。《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科技期刊之一。现为双月刊,刊物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自2006~2014年连续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近年来,刊物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连续被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SCI、CA)等十多家著名文摘或数据库选为源期刊。2010~2011年本刊继续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资助。2012年荣获中国科协、财政部“优秀国际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称号;2013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报刊”称号。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2013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在JCR中,影响因子为406,引文频次为2358次。登载的论文水平,基本上与国际刊物的论文水平接轨。2014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共出版6期,1936页;收稿总数413篇,刊发论文总数132篇,NEWS12篇;刊发各类基金论文比92%,海外论文比31%。全年共发表国外论文41篇,这些论文主要来自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扩大了刊物的国际影响。本刊还登载一批在国际地学界处于前缘领域的我国科技人员的研究成果,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地质科研的重大突破,其中追踪学科热点组稿22篇。2014年地质学报(英文版)荣获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顺利结题。2014年被北京市印刷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评为优等印刷品。这些是刊物长期以来重视科技期刊国际化建设的结果,也标志着刊物质量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网址:国内:国外:-5/issuetoc《地质学报(中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地质学报(中文版)》现为月刊。该刊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12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刊物称号。2006~2014年连续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14年发表论文160篇,共2600页,基金论文比达98%,其中超过半数为重大科研项目(如国家“973”项目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的成果,为展示国家科技成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出版两期专辑,为“深部探测专辑”与“陈毓川院士8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60周年纪念文集”,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动力。2013年核心影响因子为770,总被引频次为4430次,综合评价总分3,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及综合评价总分在地质科学类排名分别为第4位、第2位和第2位。《地质学报(中文版)》一直常年吸引着众多作者投稿,投稿量居高不下,退稿率颇高,表明本刊有良好的论文来源,吸引了广大的读者。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地质论评》(GEOLOGICAL REVIEW):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以论、评、述、报为特色。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地质论评》是中文核心期刊,曾获得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科协的国家期刊奖、优秀科技期刊奖、双奖期刊称号,被国内外众多检索系统收录。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分析”中,其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多年来均位居前列;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工程;200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12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刊物称号。2014年发表论文130余篇,通讯资料和消息报道10多篇。据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统计,2013年《地质论评》的影响因子为112,总被引频次2407,综合评价总分9,综合评价总分在地质学类期刊中排名第4。网址:《地球学报》(ACTA GEOSCIENTICA SINICA):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双月学术期刊。《地球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首批“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进入SCI总被引频次100以上中国期刊排行榜。2013年成为EI来源期刊。2012年起连续三年荣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2013年,《地球学报》核心总被引频次1740次;核心影响因子263,在全国1989种核心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87位。《地球学报》作为中国地质科学院树立其学术形象的重要窗口,力图充分展示院综合学术水平和科研竞争实力,2014年刊载“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全文10篇,同时刊载以“十大科技进展”为主线的封面照片和封面故事。全年共出版正刊6期,刊载论文95篇,报道各类信息快报25篇,共782页。《地球学报》同时发布网络电子版,在编辑部网站上实时提供免费全文浏览下载。网址:《矿床地质》(MINERAL DEPOSITS):创刊于1982年,双月刊,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Abstracts》、《CSATechnologyResearchDatabase》、《 》(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期刊论文库》、《数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库》、《中国地质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有色金属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2014年《矿床地质》刊出96篇,并始终保持基金项目的较高比例。2013年影响因子为551,位居地学类期刊第5名,全国1989种核心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43位,总被引频次2423次。《矿床地质》再次荣获“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编辑部参与了“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项目,根据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CSTPCD)单篇文章定量评估与同行评议或期刊推荐相结合的方法,有2篇发表在《矿床地质》2013年的论文获得提名。2014年《矿床地质》编辑部网站点击率近六百万次。网址:《岩石矿物学杂志》(ACTA PETROLOGICA ET MINERALOGICA):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被国内的《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自然科学技术版)、《中国地质文献数据库》、《中国地质文摘》、《中国地质文摘》(英文版)、《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思博网和国际的AJ、BIG、CA、GEOREF、CSA等收录。2014年共发表论文98篇,1170页。网站点击率已过253万次,在地学类学术期刊中受关注程度较高。2013年影响因子995,总被引频次1157,他引率达92,在同专业领域期刊中排名较前。再次入选“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并且各项指标较2013年均有所提升。网址: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岩矿测试》(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1982年创刊,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技术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是中国唯一的地质分析测试专业杂志,所载内容反映了中国地质物料分析测试的水平。凡是正在进行的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地调项目等均在发表之列。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论文的内容质量是提高刊物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主编和专家的支持是提升刊物学术质量的要素,编辑的专业能力是提高刊物内容质量的关键。2014年本刊文章选题有导向性和启发性,内容充满质感,富含思辨性、论述性、借鉴性。刊物的学术参考价值、整体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有所提升。“国际SCI期刊导航”针对重点国际地学和化学SCI期刊的发展方向、学术标准,为青年作者提供了最新的、实用的投稿指导。针对我国作者的薄弱点和本刊报道的主题,2014年举办了两期作者培训班。调整办刊工作思路,聚焦现代各类分析测试技术的研究成果和重要创新,进一步凸显办刊定位,增长在文献领域的学术地位。2014年发表论文135篇,共908页。网站访问量超过42万次。2013年的影响因子为661,总被引频次为1215次。网址:/ykcs/ch/aspx《中国岩溶》(CARSOLOGICA SINICA):创办于1982年,季刊,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2,2004年版),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Ref)、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IPD)、及美国汤姆森Gale数据库、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及国内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与索引数据库(CSTPC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收录。2014年《中国岩溶》共出版4期,刊出论文64篇(514页),内容多为当前岩溶地区经济社会建设所关注或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学术性强,应用价值大。2013年的核心总被引频次671次,核心影响因子570。网址:《地质力学学报》(JOURNAL OF GEOMECHANICS):由中国地质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95年,以“弘扬李四光学术思想,求实、创新、发展”为办刊宗旨,是反映地质力学领域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地质力学学报》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2014年发表论文46篇,共474页。《地质力学学报》同时发布网络电子版,在编辑部网站上实时提供全文浏览下载。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13年的影响因子为788,总被引频次为451次。网址:《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英文版)(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是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于2013年4月创刊,英文季刊。刊登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下水资源、农业与地下水、地下水资源与生态、地下水与地质环境、地下水循环、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开发利用、水文地质标准方法、地下水信息科学、气候变化与地下水等学科领域的优质稿件。2014年发表论文48篇,共404页,并入选世界著名地学数据库《GeoRef数据库》,这标志着我国水文地质科学的研究水平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网址:。(注:期刊影响因子根据2014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SCI数据库等)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首先你是干什么用。 如果是要省级的话我有几个 很好发! 华北国土现代矿业都很好发。

《科技导报》

同问

  • 索引序列
  • 矿产与地质杂志投稿
  • 矿产与地质杂志
  • 矿产与地质杂志社
  • 矿产与地质杂志投稿邮箱地址
  • 地质与矿产期刊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