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航天期刊投稿经验总结

中国航天期刊投稿经验总结

发布时间:

中国航天期刊投稿经验总结

引用jbp190ae8db7f的回答:中国,本是在这个世界上最先发明了火箭的国家,但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加上苦不堪言的百年挨打史,最终却落个火箭几乎为零的下场。多少人在着急!多少人在渴盼:火箭,你何时才能重返故乡? 终于,1960年,中国的火箭将士们,忍着饥饿的肚子,开始了从仿制苏联导弹到自己设计导弹的艰难跋涉,当中国宣布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的消息时,全世界都被震动了。从此,中国航天在艰难中步向辉煌!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仅仅7年后,北京时间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在完成了空间飞行试验后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作为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8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全世界震动了! 中国的航天事业在蒸蒸日上,在中国航天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辉煌业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在长期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永远值我们学习。 看到我国的航天事业,这么突飞猛进,做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小主人,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了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生而为人,我们真的很幸运,赶上了人类最好的航天时代。而作为中国人,我们又正在见证中国航天最波澜壮阔的一幕。人类自出现在这个星球上起,就一直拥有飞天的梦想。但真要摆脱地心引力的桎梏,谈何容易!很多人都能理解航天是一个站在人类工业文明金字塔的“塔尖”行业,需要非常多技术门类和学术学科的支持,但还是很难想象它的门槛到底有多高。苏联和美国在1961年突破载人航天技术之后,一直垄断到了2003年;苏联和美国在60年代突破月球软着陆技术后,一直垄断到2013年;苏联和美,国在70年代初突破火星软着陆技术后,一直垄断到了2021年。过去的人类航天史,基本可以总结为苏美争霸史,其他国家比起它们都太不显眼。在苏联解体后,美国更是一家独大。但是我们还是在21世纪迎来了这些顶级航天技术的破局者,那是同一个名字:中国航天。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升空,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实现独立载人航天的国家; 2013年12月10日,嫦娥三号着陆月球,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2021年5月15日,也就是刚刚过去的一个奇迹日,祝融号着陆火星,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实现火星软着陆的国家。中国都是目前的“世界第二”。目前,中国航天的每一一个重大突破,都是人类航天的又一次破局,而且这种破局频率还在加速。我们也在逐渐从跟跑到并跑,努力实现领跑。在此期间,几十万航天人付出的努力是惊人的。仅以载人航天为例,它就包括了发射场、运载火箭、载人飞船、航天员、测控通信、着陆场和飞船应用这七大系统。按照官方公开的信息,有3000多家单位、数以万计的工作人员,参与了这个工程中各项目的研制、建设和试验。更恐怖在于,它是一个复杂到甚至不能用“木桶短板理论”形容的工程:因为如果有任何一个环节成为短板,往往是整个系统的彻底失败,甚至毫秒之间就会发生恐怖的灾难。其中,航天员是载人航天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他们的培养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过程。不仅需要出身于顶级战机飞行员,还要完成几十门学术课程、各种艰苦的训练和生存技能、各种航天器的复杂操作和应用。笔者曾经有幸参观过航天员训练中心,对众多项目中的超重训练仪器印象颇深:航天员会在加速旋转的机械臂末端体验逐渐增加的超重,随着超重变强,五脏六腑会被挤压、脸都会变形。如果航天员对极端测试的状态难以承受,可以随时按下手边的红色按钮强行终止实验。但是,工作人员告诉我,在历史上这个按钮从来没有被按下过,所以我们不仅有了世界上最优秀的一批航天员,也拥有了能够破局的载人航天技术。曾经祝融号着陆火星“恐怖九分钟”,亦是如此。由于地球和火星的漫长通信时延,地面完全无法了解到实时情况。冲入大气、气动减速、开降落伞、抛隔热大底、自主导航、抛降落伞、火箭反推、制动减速、悬停避障、踏上火星等等一系列动作在短短几分钟内均由祝融号独立完成,一个环节出问题就是功亏一篑。但最终,我们见识到了中国火神在火星“刀尖,上起舞”的航天“艺术”是的,这可以叫作中国航天的极致艺术。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火箭轰鸣声中,中国航天的声音越来越大。以至于它强大到可以穿越时空,和千年前的古人遥相呼应。古人寻路,想用参天北斗。我们就用26载、前后3代、55颗卫星建成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来解答: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实现全天候、全天时的精准授时定位。中国航天的进步,是中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大的一个体现,甚至让中国制造的足迹踏到了另一颗行星。 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成就的背后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民族企业,与中国制造共同进步,在与中国航天共同成长。如何让国民品牌与国民航天梦想联名互动,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

古有嫦娥奔月,今有神州十二号发射成功,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青涩到成熟,从被他国小瞧到仰望,每一步的蜕变,都是一个个了不起的中国航天奋斗故事。我们的国家对航天事业的高度重视,对航天科技工作者秉持航天报国理想和追求、努力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殷切期望,今年刚好是庆祝建党100周年,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中国的航天众望所归又取得了傲人的成绩。让我们一起展开历史的画卷,看看这一幅幅惊涛骇浪的航天蓝图。我国的航天事业创建于1956年,老一代航天革命前辈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雄心壮志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价值观,苦干艰干,致力于我国的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卓越成绩,孕育了不朽的航天精神。我国现已形成“箭、弹、星、船、器“的完整体系,在轨卫星超过300颗。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在多领域广泛运用,培育了以卫星应用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商业航天、”互联网+卫星应用“等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航天科技成果大力转化,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航天科技在抗击疫情、脱贫攻坚、环境保护、珠峰测高、智慧城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航天正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引领国家科技进步的新高地,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新标志。星辰大海,奔赴太空,从东方红一号到东方红五号,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从神州一号到神州十二号,以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航天事业科研工作者,有的放弃国外丰厚的物资条件,有离开繁华热闹的家乡,扎根深山荒漠,隐姓埋名、奉献青春、群策群力、攻坚克难。时隔今日,中国的航天事业在今天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顺利与天和核舱成功对接。举国上下都在为之欢呼,为之沸腾。这是我国的航天科技工作人员创造的又一里程碑式壮举。中国航天梦一个接一个实现,先驱者用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助力强国复兴梦。50年来,航天科技工作者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趋势,中国航天以自主创新为发展道路,以老中青优秀人才阶梯为关键支撑,以航天精神为动力源泉,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奋斗姿态,牢记初心,不畏艰难险阻。将航天梦想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中国航天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勇攀高峰,不断地诠释了中国精神,中国梦想。传承航天精神是对中国航天员最好的致敬,作为当代的青年人我们应当蓬勃向上接过中国航天事业的 “接力棒”,为中国早日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为实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教训特别多,中国航天取得的进步,都是用惨重的教训换来的,在系统内,这叫做归零。虽然失败都很沉重,但是每次失败也都让航天人学到教训,从而取得进步。只要不死人,其实失败不可怕,但总有一些重大事故,避免不了伤亡。长征火箭最惨重的一次失败是在1996年2月15日,当时用长三乙火箭首发发射国际通信卫星708星,火箭点火起飞后约两秒,火箭飞行姿态出现异常,火箭低头,偏离发射方向向右倾斜,约22秒,火箭头部着地,随即发生剧烈爆炸,星箭全部损失,星体和箭体基本没有大的残骸。该次失败是长征火箭发射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失败。死亡6人,伤57人,爆炸地点距发射架1200米,毁伤民房80余间。故障原因后查明为惯性基准大回路里的一个电子元件失效,造成惯性基准无输出。仅仅一个小小的电子元件故障,造成6人死亡的惨痛失败,这一案例,在每个中国航天人入职时,基本都会讲到。在我的记忆中,另一个映象深刻的失败是风云2号01星在靶场的爆炸,因为刚参加工作时,同事们聊天经常谈到,所以印象深刻。事故过程不详述,当时卫星还在发射场的厂房测试,准备发射,突然发射爆炸。同时在厂房测试的还有另一颗卫星,因此现场的工程师很多。当时一位德高望重的总设计师恰好在现场,爆炸产生的浓烟和有害气体将他熏倒,烟雾弥漫,再加上大家慌张撤离,竟然没有发现。幸亏一位勇敢的摄影师,扛着摄像机逆向进入厂房,为的是拍下事故现场第一手资料,以便事后分析。这位摄影师讲总设计师背出了厂房,当时总师的眼睛都已经因为有毒气体导致失明,被立即用专机送回北京救治,幸亏无大碍。这位总师鼎鼎大名,国庆大阅兵一定会去广场。而这位摄影师,我之前常常见到,很普通的人,从来没有想到这么伟大。敢于逆向而行的中国航天人,

中国航天学报投稿经验总结

根据学术问题评判难度,没有特定的标准。办刊宗旨编辑本刊立足于反映中国宇航界在理论、技术和前瞻性研究中所取得的最新科技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培养科技人才,发展中国航天事业和实现科技现代化服务。

航空学报的投稿难度属于最高等级,审核比较严格。《航空学报》创刊于1965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航空学会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据2015年10月《航空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航空学报》编辑委员会拥有,顾问编委12人,编委111人。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航空学报》共出版文献8685篇、总被下载1759301次、总被引74047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397、(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08。 [3]  据2018年4月万方数据官网显示,《航空学报》影响因子为23,载文量为5314,被引量为46587,下载量为150442。栏目方向报道内容,《航空学报》主要刊登航空科学领域的研究新动态、新成果。读者对象《航空学报》主要读者对象是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大专院校航空航天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主要栏目《航空学报》设流体力学和飞行力学、结构强度和飞行器设计、电子与自动控制、材料与制造工程等栏目。

教训特别多,中国航天取得的进步,都是用惨重的教训换来的,在系统内,这叫做归零。虽然失败都很沉重,但是每次失败也都让航天人学到教训,从而取得进步。只要不死人,其实失败不可怕,但总有一些重大事故,避免不了伤亡。长征火箭最惨重的一次失败是在1996年2月15日,当时用长三乙火箭首发发射国际通信卫星708星,火箭点火起飞后约两秒,火箭飞行姿态出现异常,火箭低头,偏离发射方向向右倾斜,约22秒,火箭头部着地,随即发生剧烈爆炸,星箭全部损失,星体和箭体基本没有大的残骸。该次失败是长征火箭发射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失败。死亡6人,伤57人,爆炸地点距发射架1200米,毁伤民房80余间。故障原因后查明为惯性基准大回路里的一个电子元件失效,造成惯性基准无输出。仅仅一个小小的电子元件故障,造成6人死亡的惨痛失败,这一案例,在每个中国航天人入职时,基本都会讲到。在我的记忆中,另一个映象深刻的失败是风云2号01星在靶场的爆炸,因为刚参加工作时,同事们聊天经常谈到,所以印象深刻。事故过程不详述,当时卫星还在发射场的厂房测试,准备发射,突然发射爆炸。同时在厂房测试的还有另一颗卫星,因此现场的工程师很多。当时一位德高望重的总设计师恰好在现场,爆炸产生的浓烟和有害气体将他熏倒,烟雾弥漫,再加上大家慌张撤离,竟然没有发现。幸亏一位勇敢的摄影师,扛着摄像机逆向进入厂房,为的是拍下事故现场第一手资料,以便事后分析。这位摄影师讲总设计师背出了厂房,当时总师的眼睛都已经因为有毒气体导致失明,被立即用专机送回北京救治,幸亏无大碍。这位总师鼎鼎大名,国庆大阅兵一定会去广场。而这位摄影师,我之前常常见到,很普通的人,从来没有想到这么伟大。敢于逆向而行的中国航天人,

朋友你好,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载人航天投稿经验总结

祖国厉害了

古有嫦娥奔月,今有神州十二号发射成功,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青涩到成熟,从被他国小瞧到仰望,每一步的蜕变,都是一个个了不起的中国航天奋斗故事。我们的国家对航天事业的高度重视,对航天科技工作者秉持航天报国理想和追求、努力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殷切期望,今年刚好是庆祝建党100周年,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中国的航天众望所归又取得了傲人的成绩。让我们一起展开历史的画卷,看看这一幅幅惊涛骇浪的航天蓝图。我国的航天事业创建于1956年,老一代航天革命前辈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雄心壮志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价值观,苦干艰干,致力于我国的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卓越成绩,孕育了不朽的航天精神。我国现已形成“箭、弹、星、船、器“的完整体系,在轨卫星超过300颗。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在多领域广泛运用,培育了以卫星应用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商业航天、”互联网+卫星应用“等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航天科技成果大力转化,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航天科技在抗击疫情、脱贫攻坚、环境保护、珠峰测高、智慧城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航天正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引领国家科技进步的新高地,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新标志。星辰大海,奔赴太空,从东方红一号到东方红五号,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从神州一号到神州十二号,以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航天事业科研工作者,有的放弃国外丰厚的物资条件,有离开繁华热闹的家乡,扎根深山荒漠,隐姓埋名、奉献青春、群策群力、攻坚克难。时隔今日,中国的航天事业在今天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顺利与天和核舱成功对接。举国上下都在为之欢呼,为之沸腾。这是我国的航天科技工作人员创造的又一里程碑式壮举。中国航天梦一个接一个实现,先驱者用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助力强国复兴梦。50年来,航天科技工作者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趋势,中国航天以自主创新为发展道路,以老中青优秀人才阶梯为关键支撑,以航天精神为动力源泉,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奋斗姿态,牢记初心,不畏艰难险阻。将航天梦想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中国航天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勇攀高峰,不断地诠释了中国精神,中国梦想。传承航天精神是对中国航天员最好的致敬,作为当代的青年人我们应当蓬勃向上接过中国航天事业的 “接力棒”,为中国早日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为实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教训特别多,中国航天取得的进步,都是用惨重的教训换来的,在系统内,这叫做归零。虽然失败都很沉重,但是每次失败也都让航天人学到教训,从而取得进步。只要不死人,其实失败不可怕,但总有一些重大事故,避免不了伤亡。长征火箭最惨重的一次失败是在1996年2月15日,当时用长三乙火箭首发发射国际通信卫星708星,火箭点火起飞后约两秒,火箭飞行姿态出现异常,火箭低头,偏离发射方向向右倾斜,约22秒,火箭头部着地,随即发生剧烈爆炸,星箭全部损失,星体和箭体基本没有大的残骸。该次失败是长征火箭发射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失败。死亡6人,伤57人,爆炸地点距发射架1200米,毁伤民房80余间。故障原因后查明为惯性基准大回路里的一个电子元件失效,造成惯性基准无输出。仅仅一个小小的电子元件故障,造成6人死亡的惨痛失败,这一案例,在每个中国航天人入职时,基本都会讲到。在我的记忆中,另一个映象深刻的失败是风云2号01星在靶场的爆炸,因为刚参加工作时,同事们聊天经常谈到,所以印象深刻。事故过程不详述,当时卫星还在发射场的厂房测试,准备发射,突然发射爆炸。同时在厂房测试的还有另一颗卫星,因此现场的工程师很多。当时一位德高望重的总设计师恰好在现场,爆炸产生的浓烟和有害气体将他熏倒,烟雾弥漫,再加上大家慌张撤离,竟然没有发现。幸亏一位勇敢的摄影师,扛着摄像机逆向进入厂房,为的是拍下事故现场第一手资料,以便事后分析。这位摄影师讲总设计师背出了厂房,当时总师的眼睛都已经因为有毒气体导致失明,被立即用专机送回北京救治,幸亏无大碍。这位总师鼎鼎大名,国庆大阅兵一定会去广场。而这位摄影师,我之前常常见到,很普通的人,从来没有想到这么伟大。敢于逆向而行的中国航天人,

1996年2月15日凌晨3时零1分0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新研制的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国际708通信卫星,点火起飞后约两秒,火箭飞行姿态出现异常,约22秒后,火箭头部坠地,撞到离发射架不到2公里的山坡上,随即发生剧烈爆炸,星箭俱毁。此次事故还造成6人死亡,57人受伤住院。中国对外商业发射服务由此陷入低谷。长征三号乙火箭首飞失利,给中国航天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航天人痛定思痛,进行了认真的质量复查,认识到产品质量是中国制造的软实力,尤其是产品可靠性是软实力中的软实力。我们也在泪中体会到“质量是生命”的真正涵义。最终让长征三号乙火箭走出了失败的阴影,成为了中国火箭对外商业发射服务的主力火箭之一,并服役至今。在航天发射试验中,成功的关键是“不带故障上天”,而消除故障的前提是发现故障和认识故障。15发射失利就证明了这个道理。精细测试,精准判读,故障表现及其机理虽复杂多变,但依旧是可知的。对于火箭总装来讲,成千上万的零部组件安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系统,任何一个零件失效都会带来系统的故障。所以我们用科学的双五条归零标准,对工作中发生的问题展开相关措施。上世纪九十年代,国际卫星发射市场并不乐观,而中国航天也同样由于数次发射出现问题,致使长征火箭可靠性指标下降,进而导致数个发射合同取消。从另一个方面也让我们警醒,失败不起,没有退路,只能成功。只有各项工作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才能让我们的可靠性上去。特别是载人运载火箭,更要做成一个“不败的工程”,这种决心和意志,从科学规律上推敲是不可能的,但是从国家责任感出发,又是合情合理的。时至今日,每当回想起15事件,都令我感慨万分。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的座右铭在我心里久久不容忘却。中国航天人不断积累经验,吸取深刻教训,将始终秉承高质量与零缺陷作为工作目标,保后续各项重大航天任务工程圆满成功。

中国航空航天医学杂志投稿经验总结

《医学信息》杂志投稿:

文稿: 文章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选题新颖,文辞通顺,重点突出,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无剽窃及抄袭之处。论著、实验研究、研究生园地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论著摘要、经验介绍应在2200-3000字,短篇报告1000字。文题:应简明扼要,能准确反映文稿的主题,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作者:作者姓名应在文章题目下按顺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不得随意再改动作者姓名。如需变动时,第一作者提供相关证明。作者应是;在论文主题内容的构思、具体研究工作的执行及撰稿执笔等方面的全部或局部工作主要贡献的人员。其他对研究有贡献者,可在志谢中列出。来稿请附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毕业院校、职称、主要从事的专业。摘要:论著性文章须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应按“四要素书写,即: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综述文章可不按“四要素书写,可概括性的阐明主题。中文摘要应200字左右,英文摘要400个单词左右,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的字母均大写双字名中间加连字符,单位名称(含科室),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关键词:每篇文章均需附2~5个关键词,关键词的选用请用最新版的《l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或者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采用的关键词,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词的首字母大写,各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图表:应尽少而精,能用文字说明的不用图(表),避免与正文重复,使用图(表)的须标出图(表)的序、题名,说明性资料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使用三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则在这行上面加一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数位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宽比例为5:7左右为宜。以计算机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及软盘。图片以4~8张为宜,图片应制作清晰、对比度好,7cm×8cm大小,黑白或彩色照片。图序、方向、作者姓名应标于图片背面,图片说明另纸打印后与图片一并放于信封内,图序应插入文中,切勿粘贴。线条图请用碳酸纸或绘图纸、碳素墨水绘制。病理切片要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需注明的符号(包括箭头)请另用纸标上,勿直接写在照片上。如刊用他人俏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认出为何人的部分。计量单位:以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具体使用参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主编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数字:执行 GB/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采用“三位分节法表达数字,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10%~20%,附带长度单位的数值相乘,均需标注单位,如:4cm×5cm×5cm。统计学符号:执行国家标准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有关规定书写,全部斜体,大小写应写清楚,常用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χ表示(中位数仍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t;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u;⑨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⑩样本数用英文小写n。缩略词:文中首次出现的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词时,应先标注全称,然后标注缩略词。参考文献: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著录。参考文献应以作者亲自阅读的近5年内文献为主,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出,格式如下:〔期刊〕:作者姓名(1~3名全部列出,三位以上只列出前三位作者,后加“等”),文题。刊名,年卷:起~止页。推荐信:作者所投文章应先征得所在单位的同意,并注明内容真实,无抄袭,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及署名问题。

这个不清楚呢你百度看看呢

中国航海期刊投稿经验总结

航海技术中国航海 航海教育研究 天津航海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世界海运 航海 水上消防 集美航海学院学报 武汉航海(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国家航海

自己找找有没有类似的期刊。

朋友你好,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 索引序列
  • 中国航天期刊投稿经验总结
  • 中国航天学报投稿经验总结
  • 载人航天投稿经验总结
  • 中国航空航天医学杂志投稿经验总结
  • 中国航海期刊投稿经验总结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