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杂志社干部级别划分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杂志社干部级别划分

发布时间: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杂志社干部级别划分

国家级正职(一级干部):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家级副职(二级干部):  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纪委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省部级正职(三级干部):  (包括各个省级行政区的省委书记、省长、省政协主席、省人大常委会主席等、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直辖市市委书记等。以及国家各部部长等)  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党组)正职领导人(如教育部部长、国家发改委主任)(特殊规定的副职),各人民团体(党组)正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如江苏省省长、北京市市长)(特殊规定的副职),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国家正部级企业正职领导。部队正军职干部(如四川省军区司令员、18集团军长)  省部级副职(四级干部):  (包括各个省级行政区的省委副书记、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席、省人大常委等(直辖市市委副书记等。以及国家各部副部长等,还有一些行政级别是正厅但是必须要副部级来兼任的,一般认为那个单位是副部单位,如省宣传部、组织部、纪委等必须由省委常委或者省委副书记任。)  中共中央纪委常委,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副职领导人(党组成员)(如公安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和副部级机关(党组)正职(如国家文物总局局长),各人民团体(党组)副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如安徽省副省长、重庆市副市长),省纪委书记,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如南京市市长)(特殊规定的副职),国家正部级企业副职领导,国家副部级企业正职领导,副部级高校党政正职。部队副军职干部(如上海警备司令部副司令、31集团军副长)  厅局(地)正职(五级干部):  (以前叫地厅级,主要是地级市(各自治州)市委书记、市长、市人大主席、市政协主席、省级下属单位,如省公安厅厅长、国家各部下属单位,如外交部新闻司司长)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司局室正职(如外交部新闻司司长、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副部级机关(党组)副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正职(如河北省交通厅厅长,重庆市财政局局长),副省级城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领导人(如宁波市副市长),纪委书记,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如苏州市市长),国有副部级企业的副职和正厅级企业正职领导,省署高校党政正职。部队正师职干部(如1军后勤部部长、34师政委)  注:以上为高级干部  厅局(地)副职(六级干部):  (地级市市委副书记、市委常委、副市长、市人大副主席、市政副协主席、,省级下属单位,如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各部下属单位,如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等,还有一些行政级别是正处但是必须要副厅来兼任的,一般认为那个单位是副厅单位,如市政法委,市宣传部、组织部、纪委等必须由市委常委或者市委副书记兼任。)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司局室副职(如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副司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副职(如黑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副厅级正职(如南京市教育局局长、江宁区区长),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机关正职,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如苏州市副市长),纪委书记,国有副厅级企业的正职和正厅级企业副职领导,省署高校党政副职,大专正职。部队副师职干部(如35师副政委、179旅旅长)  县处级正职(七级干部):  (包括县(县级市、区、旗等)委书记、(区)县长、(区)县人大、(区)县政协主席、市各单位局长,如市公安局、司法局等,还有厅级各单位下属,如省公安厅X处,省委办公厅主任等)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处室正职(如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济作物处处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处室正职(如广东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机关副职(如沈阳市卫生局副局长、浦口区副区长),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正职(如扬州市劳动局局长),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如滨海县县长),国有正县级企业的正职,省署高校院系处室领导,重点中学正职。部队正团职干部(如105团政委)  县处级副职(八级干部):  (包括县(县级市、区、旗等)委副书记、县(区)委常委、(区)副县长、(区)县人大、(区)县政协副主席、市各单位副局长,如市公安局、司法局等,还有厅级各单位下属,如省公安厅X处,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等)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直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处室副职(如农业部兽医局防疫处副处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直属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下属处室副职(如江苏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副职和副处级单位正职(如南京市科技局科技成果处处长、玄武区卫生局局长),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副职(如昆山市副市长),纪委书记  国有正县级企业的副职,副县级企业正职。市属中学正职。部队副团职干部(如105团参谋长)  乡科级正职(九级干部):  (包括乡、镇、办事处党委书记、乡长、镇长、办事处主任、以及镇级人大等,还有处级下属,如县公安局长等)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所属科室正职,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正职,各乡镇党委,政府正职,国有正科级企业的正职,县属重点中学正职。   乡科级副职(十级干部):  (包括各乡、镇、办事处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副乡长、副镇长、办事处副主任、以及镇级人大副主任等,还有处级下属,如县公安副局长等)   各地市(设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所属科室副职,各县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下属单位副职,各乡镇党委,政府正副职,国有正科级企业的副职。   乡科级在下,就是所股级(十一级干部),是中国行政当中最小的,一般是乡里边财政所、派出所之类的。   一般情况下,干部的职务和级别是相对应的,比如某县的正县长就是县处级。但也有例外,某县正县长的职务是县长,但他可能是副市级。   总之,干部的级别和职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就好象职务和职称是两回事儿一个道理。  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对应关系: 领导职务 非领导职务  司(厅)长巡视员  副司(厅)长助理巡视员  处(县)长调研员  副处(县)长助理调研员  科(乡)长主任科员  副科(乡)长副主任科员  科员  办事员  非领导职务和领导职务一样,既有任职资格条件的规定,又有严格的数额限制。  附1:执行公务员制度与参照管理的党的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  一级中央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  二至三级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纪委书记;  三至四级中央各部部长,省(自治区、直辖市)委书记,中纪委副书记;  四至五级中央各部副部长,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副书记、常委,中纪委常委,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书记;  五至七级中央各部局长,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各部部长,地(市、州、盟、直辖市的区)委书记,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副书记,巡视员;  六至八级中央各部副局长,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各部副部长,地(市、州、盟、直辖市的区)委副书记,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常委,助理巡视员;  七至十级处长,地(市、州、盟、直辖市的区)委各部部长,县(市、旗、省辖市的区)委书记,调研员;  八至十一级副处长,地(市、州、盟、直辖市的区)委各部副部长,县(市、旗、省辖市的区)委副书记,助理调研员;  九至十二级科长,乡(镇)党委书记,主任科员;  九至十三级副科长,乡(镇)党委副书记,副主任科员;  九至十四级科员,干事;

官职[guān zhí]官职:指在国家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吏,这里面有职官的名称、职权范围和品级地位等方面的内容。科举是以考试为主要方式的一种选官制度,与官制、职官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是我国古代国家制度中的一项重大发明。中国古代国家的产生,开始于夏代,而职官的设置是随着国家的产生才出现的,所以讲职官,也只能从夏代开始。我国古代的职官,历代建置不同,其间因袭变革、增加减少,情况十分复杂。中文名官职外文名office释义国家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吏内容职官的名称、职权范围和品级地位开始年代夏代快速导航分类古称术语发展中国古代官职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夏、商两代,约1000年。夏朝君主称“后”、商朝君主”称“王”,手下主要官员称“史”、“巫”。商朝后期王族长老称“父师”、“少师”,对王负有辅佐之责,如箕子、比干。管理家务的臣仆称“臣”、“宰”、“尹”等。(殷纣王在位,昏庸无道,倒行逆施,他的哥哥微子辞职隐去;他的叔叔箕子多次力谏,被罚作奴隶;纣王的另一叔叔比干,则因进谏被剖心致死。孔子说,“殷有三仁焉”)第二个时期从西周到春秋,约600余年。周朝君主称“天子”或“天王”。王位继承人称“太子”。君主之妻称“后”。(《诗·小雅·北山》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诸侯的封地叫国,大夫的封地叫邑,王室是中央政府,而国和邑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中除王以外,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职务最高,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王行事。以卿士为首的政务部门管理军事、行政、司法、外事等职,以太史为首的教育文化部门管理神事、教育、秘书、历法等职,金文并称之为“卿士寮”、“太史寮”。卿士之下有司徒、司马、司空三大夫,司徒掌管土地和役徒,司马掌管军赋和车马,司空掌管筑城修路等重大工程。太史之下有内史、御史、太卜、宗伯、乐师等职,内史掌管策命卿大夫之事,御史掌管档案,太卜掌管占卜,宗伯掌管祭祀礼仪,乐师掌管音乐与教育。临时设置的辅导君主礼仪的称“相”,总管王家事务的称“宰”或“太宰”、“冢宰”,负责王宫警卫并教习武艺的称“师氏”或“师”,王宫的卫士称“虎贲(bēn)”,王的近臣称“小臣”。地方政府设置大约与中央政府相同,不过,执政的卿由周天子任命,并世代相袭,只能称“卿”或“政卿”、“正卿”,不能称“卿士”。第三个时期从战国至清末,时间长达2300多年。此时期的特点是:①君主的地位极大地提高了,权力高度集中;②在国家机构中,巫史和宗室贵族不占重要地位,而君主的臣仆和侍从上升的主要地位;③机构也越来越庞大,职务上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变化复杂。分类国君夏、商、周称“后”、“王”、“天子”、“天王”。战国开始称“皇”、“帝”。(帝本是至上神的称号,皇原本是形容帝的)秦开始称“皇帝”,直至辛亥革命才结束。宰相宰相是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夏商是巫史,西周春秋是公卿,战国以后是宰相。宰相是从国君的家臣发展起来的,宰本是君主的总管家的称呼,相是辅助的意思,用家臣的头目管理国事,这就是宰相的实质。宰相的称呼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篇》:“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的官职起源要更早,楚国设置“令尹”,齐国、秦国设置“相”,宋国设置“大尹”,吴国设置“太宰”即是。辅助齐桓公建立霸业的管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杰出的宰相。秦统一后,宰相之职称作“丞相”,后设“三公”以分宰相之权。汉武帝后,宰相的职权转到内朝和尚书台(尚书台本是皇帝私府中掌管收发文书的小机关),尚书台的长官叫尚书令(宦官担任称中书令),或以大臣“录尚书事”管理尚书台事务。东汉末年,权臣董卓、曹操等恢复丞相或相国之职,但是他们自任此职,实权在皇帝之上。魏晋以后,尚书台从内廷独立出来,成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关。尚书台的长官、副长官都是宰相之职。尚书台由内廷文书机关变为外廷的行政机构以后,为收发文书、起草和传达诏令的需要,另设中书省为文书处理机关,其长官为中书监和中书令,中书监和中书令也是宰相之职。中书省因掌管机要,接近皇帝,其地位比尚书省更为重要,古时有“凤凰池”和“凤池”之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宰相之职,分属于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所以三省的长官并称宰相。隋唐两代,宰相名称有所改变。中书令隋代称内史令、内书令,唐代称右相、凤阁令、紫微令等。尚书令因李世民为秦王时曾任此职,后来不置,所以唐代尚书省的长官只有左右仆射(yè)。北宋另设中书内省于禁中,为宰相的办事机构,称“政事堂”、“中书门下”、“中书”等。宋代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关,其长官枢密使、副使与福相称执政官,与宰相一起合称“宰执”。明代废除中书省及宰相等职,设立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后来这些入阁大学士成为实际上的宰相,号称“辅臣”,首席大学士称“元辅”、“首辅”,职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清初仿明制。实际任宰相职务的,是康熙时的“南书房行走”,雍正以后的“军机大臣”。在各种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为频繁,无定职、无定称、无定员,这是由君主专制的根本性质决定的。君主既离不开宰相,又最担心宰相权力过重,大权旁落,这是宰相官职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中央各部门长官政府机构的划分,大约是从西周开始的。西周分管部门共有六个:司徒、司马、司空、司寇、大行人、宗伯。这六个官职代表了六个部门。担任这些官职的人一般都是大夫。汉代有“九卿”之说,“九卿”是对中央各部门长官的一种尊敬的称号。君主家事与国事不分,政治事务与宫廷事务混杂在一起,是汉九卿的重要特点。①太常(奉常)掌宗庙礼仪,其属下有太史令掌天象历法,太医令掌医疗,博士掌经学传授;②郎中令掌宫殿门户的守卫,其属下有大夫掌议论,有谒者掌引见传达;③卫尉掌宫门警卫;④太仆掌皇帝车马,兼管全国的马政;⑤廷尉为全国最高司法官;⑥典客掌属国少数民族事;⑦宗正掌皇族事务;⑧治粟内史掌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的财政收支;⑨少府掌皇家钱财、皇室用品供应及各项宫廷服务事宜。九卿之外,有执金吾掌京师治安,将作大匠掌宫室、宗庙、陵寝及其他土木营建,大长秋掌宣达皇后旨意与管理宫中事务。九卿加上此三卿即为十二卿。魏晋以后,尚书机构得到迅速发展。尚书台的总人数由秦时的七人猛增到六十多人,成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关。以后尚书各曹逐渐变为部,到隋唐时确定为六部,唐代定名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是隋唐以后主要的政务部门。①吏部掌管全国文职官吏的任免、考课、勋封等事;②户部 掌管全国户口、土地、赋税、钱粮、财政收支等事;③礼部掌管礼仪、祭祀、科举、学校等事;④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军事行政;⑤刑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⑥工部 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六部取代的秦汉九卿的大部分职权,九卿名称虽还存在,但内容有很大变化,有的甚至完全不同了,如:①太常称太常寺卿;②光禄勋称光禄寺卿;③卫尉称卫尉寺卿;④太仆称太仆寺卿;⑤廷尉称大理寺卿;⑥宗正称宗正寺卿;⑦大鸿胪称鸿胪寺卿;⑧大司农称司农寺卿;⑨太府称太府寺卿。九寺到清代只剩下五个:即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北魏、北齐设置的昭玄寺,以大统、统为长官,是我国第一个掌管佛教的专门机构。隋唐开始设五监。唐代的五监是: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①国子监是主管学校教育的机构;②少府监是掌皇家钱财、皇室用品供应及各项宫廷服务事宜的机构;③将作监是掌宫室、宗庙、陵寝及其他土木营建的机构;④军器监是掌管军器制造、保管、发放的机构;⑤都水监是掌河渠、津梁、堤堰等事的机构。五监到清代只剩下国子监,而另四监都先后归并工部。在明清时新设钦天监,掌天文历法。除此外,隋唐至清代还先后设立太医院,宗人府等。清代的中央行政部门可以归结为六部、五寺、二监、二院、一府,共十六个机构。武官西周军政不分,统治者既管行政,也管军事,作战时军队分左中右三军。春秋时分上中下三军,三军将领称将上军、将中军(又称元帅)、将下军,此是武职设置之始。秦汉以后,武官的设置可分为三个方面:①警卫皇宫和京师的将领;②掌管军事行政的武职;③领兵作战的将帅。太尉(汉武帝时称大司马)掌全国军事行政。高级武官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魏晋以后,权位最高的大臣出征时往往加以“假黄钺”的称号,有代表皇帝亲征之意;地方军政长官加以“使持节”的称号,给以诛杀中级以下官吏的权力。武职的幕僚称参军或参军事。唐朝时,都督带使持节的,称节度使。中唐以后,朝廷组成新的中央禁军共十个: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策军、左右神武军、左右神威军(势力最强,中设护军中尉,由宦官担任,为禁军统帅),各置大将军、将军、龙武、神策、神武等为统军。宋代正规军都称为禁兵,仁宗时达八十多万人。禁兵由三衙统领,三衙长官分别称为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教练武艺的军官称都教头、教头,单称教头的地位很低(如林冲)。禁兵的调动权在枢密院,由皇帝直接控制。枢密院是军事行政机关,长官为枢密使。在地方路、府、州,设兵马总管或兵马都监(简称都监),或提辖兵甲(简称提辖,如张都监、鲁提辖)。明代军队实行卫所制。卫是基本的军事编制,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其长官,卫称指挥使,所称千户、百户,旗下还有总旗、小旗。皇帝的亲军从十二卫增至二十六卫,锦衣卫就是其中之一。清代的军队分为八旗与绿营两个系统。八旗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绿营兵也称绿旗兵。管辖绿营兵的称九门提督。驻防各地将军的职衔都冠以所驻地名,如盛京将军、伊犁将军等。清代为镇压农民起义而在地方临时招募的兵卒称为“勇”,其军队称为“勇营”。曾国藩和李鸿章建立的湘军和淮军就是清政府镇压起义军的主要武装。监官与谏官监官是代表君主监察各级官吏的官吏(耳目)。谏官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监官和谏官,古代并称台谏,也通称言官。监官最早设于战国,当时由君主的秘书——御史兼任。秦与西汉设立御史府,首长是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为辅佐。在内廷保管档案并督促百官的,称侍御史;出外监察郡县的称监御史。遇有特别紧急情况的,皇帝临时派遣有诛杀之权的御史,称为绣衣御史,或称绣衣直指。西汉末年,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御史府改为御史台,御史中丞为长官,转属少府,成为专门的监察机关,别称宪台。从此之后,御史为监察官的专称。魏晋以后,御史台从少府独立出来,成为全国性的监察机构。唐代御史台分为三院:即台院、殿院、察院。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各省设提刑按察使司,以按察使为长官,掌司法与监察,有监司之称。清代都察院以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为长官。谏官的设置比监官早。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秦汉时有谏官之设,但是没有专门的谏官机构。汉代置光禄大夫、太中大夫、谏大夫、中散大夫、议郎等官职,都属光禄勋,掌议论,侍从皇帝,顾问应付。东汉侍中、中常侍成为正式官称,属少府。隋朝改侍中为纳言,武则天时增置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宋改补阙为司谏,改拾遗为正言,并置谏院,作左右谏议大夫为长官,司谏、正言为其所属。辽以后,谏官名存实亡,或名实俱亡。君主的秘书与文学侍从秘书是指在君主左右从事文字图书等工作的官员。君主的秘书是从史官的职务分化、发展出来的。战国时期君主的秘书有御史、主书、掌书、御书、尚书等不同的称呼;为备君主随时咨询的文学之士称为学士、博士、博闻师等。秦汉时的御史大夫为秘书之长,属兰台。兰台是宫内收藏图书和档案的地方。西汉的麒麟阁、东汉的东观(guàn)都是禁中藏书之所,皇帝命别的官员入掌其事。东汉置秘书监,太史令仅掌天文历法,无修史之职。史书的修撰,由皇帝临时指定文学之士在东观进行,称为著作东观。汉宣帝召集名儒讲经于石渠阁,汉章帝召集名儒讲经于白虎观,此时为侍讲之始,有讲郎之称。记载皇帝的言行,(修起居注)多由宫内女史担任,也有皇后亲自撰写。隋唐时以中书省之中书舍人掌制诰(撰拟诏旨)之职。中书舍人的职称,有多次的改变,隋至唐初称内史舍人、内书舍人,武则天时称凤阁舍人,简称舍人。翰林院之设,始于唐代,本为各种文艺技术内廷供奉之处,文学之士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唐玄宗初置翰林待诏,又改为翰林供奉,后改为学士,置学士院,入院的称翰林学士。唐代的秘书省曾改称兰台、麟台。北齐始设史馆,唐太宗以史馆为宰相兼领职所,称为监修国史。唐又在门下省设起居郎,掌修起居注之事。唐初置弘文馆,掌四部书及其他图籍。开元年间,又设集贤殿书院,以宰相一人为学士,掌刊辑经籍、撰集文章,缮写御本等。弘文馆、集贤殿书院的学士也受命参与机密,草拟诏旨。中唐以后,皇帝对学士的礼遇,常超过宰相。宋代对学士尤为重视,学士院改称翰林学士院,或称翰苑、禁林,因地在宫禁,待遇优异,号称玉署、玉堂。北宋沿唐制,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其官员并称馆职,为文臣清要之选。南宋初罢史馆,置国史院与实录院,二者分合不定,中期后并置。辽、金均置国史院。元置翰林兼国史院,翰林学士兼修国史。明代将制诰、著作、修史、图籍等职都合并于翰林院,别称词林,从此翰林才成为文学之士的专称,翰林院也正式成为外朝官署。清初置文馆,处文学侍从之臣,称为文馆大学士。后改文馆为内三院,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内国史院掌记注皇帝起居、诏令,收藏御制文字;内秘书院掌撰拟对外文书及敕谕、祭文等;内弘文院掌注释古今政事得失,为皇帝进讲,为皇子侍讲。学官学官又称教官,是指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传说夏代就有学校。最早的学校叫庠(xiáng)、序、校,以教武艺为主。西周的学校有大学、小学之分。天子的大学叫辟(bì)雍,诸侯的大学叫頖(pàn)宫,以师氏掌教武艺,以乐正掌教诗书礼乐,以司成为掌学之官。秦及汉初有博士官。汉武帝采纳公孙弘的建议,设五经博士,从此后博士专掌经学传授,成为一种教职。西汉有博士仆射为其首领,东汉改称博士祭酒。博士讲学的地方称太学,博士弟子称太学生,博士就是当时的大学教师之称。郡县也普遍设立学校,郡国曰学,县邑曰校,乡曰庠,聚曰序。北齐始立中央专门的教育机构,称为国子寺,主官为祭酒。隋炀帝改国子寺为国子监。所属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等,各置博士。藏书与讲学相结合的书院,出现在五代,兴盛于宋代,创办者或为私人,或为官府,受业者称创办者为山长。明国子监与国子学合一,清代国子监沿袭明制。光绪年间改设学部,各省设提督学政,简称学政,也称督学使者,别称学台。学政为一省教育事业的最高长官。宫廷事务官宫廷事务馆是指为君主及其家室服务的职官。这类职官起源于君主的家臣,夏商已有臣、尹、宰等家臣之称。明代无总管宫廷事务的机构,宫廷事务由宦官和女官分掌。宦官有十二监、四司、八局等共二十四衙门,各有提督太监、掌印太监等官。清代设内务府为总管宫廷事务的机关。内务府管辖的机构有七司三院。除七司三院外,还有江宁、苏州、杭州三织造处、织染局、御茶膳房、御药房、养心殿造办等处。

(一)国家级正职:一级 (二)国家级副职:四级至二级 (三)省部级正职:八级至四级 (四)省部级副职:十级至六级 (五)厅局级正职:十三级至八级 (六)厅局级副职:十五级至十级 (七)县处级正职:十八级至十二级 (八)县处级副职:二十级至十四级 (九)乡科级正职:二十二级至十六级 (十)乡科级副职:二十四级至十七级。 综合管理类公务员与级别的对应关系 (一)巡视员:十三级至八级; (二)副巡视员:十五级至十级; (三)调研员:十八级至十二级; (四)副调研员:二十级至十四级; (五)主任科员:二十二级至十六级; (六)副主任科员:二十四级至十七级; (七)科员:二十六级至十八级; (八)办事员:二十七级至十九级。

中国的官职的级别根据他的地区来划分。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杂志社干部级别划分标准

官职[guān zhí]官职:指在国家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吏,这里面有职官的名称、职权范围和品级地位等方面的内容。科举是以考试为主要方式的一种选官制度,与官制、职官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是我国古代国家制度中的一项重大发明。中国古代国家的产生,开始于夏代,而职官的设置是随着国家的产生才出现的,所以讲职官,也只能从夏代开始。我国古代的职官,历代建置不同,其间因袭变革、增加减少,情况十分复杂。中文名官职外文名office释义国家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吏内容职官的名称、职权范围和品级地位开始年代夏代快速导航分类古称术语发展中国古代官职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夏、商两代,约1000年。夏朝君主称“后”、商朝君主”称“王”,手下主要官员称“史”、“巫”。商朝后期王族长老称“父师”、“少师”,对王负有辅佐之责,如箕子、比干。管理家务的臣仆称“臣”、“宰”、“尹”等。(殷纣王在位,昏庸无道,倒行逆施,他的哥哥微子辞职隐去;他的叔叔箕子多次力谏,被罚作奴隶;纣王的另一叔叔比干,则因进谏被剖心致死。孔子说,“殷有三仁焉”)第二个时期从西周到春秋,约600余年。周朝君主称“天子”或“天王”。王位继承人称“太子”。君主之妻称“后”。(《诗·小雅·北山》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诸侯的封地叫国,大夫的封地叫邑,王室是中央政府,而国和邑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中除王以外,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职务最高,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王行事。以卿士为首的政务部门管理军事、行政、司法、外事等职,以太史为首的教育文化部门管理神事、教育、秘书、历法等职,金文并称之为“卿士寮”、“太史寮”。卿士之下有司徒、司马、司空三大夫,司徒掌管土地和役徒,司马掌管军赋和车马,司空掌管筑城修路等重大工程。太史之下有内史、御史、太卜、宗伯、乐师等职,内史掌管策命卿大夫之事,御史掌管档案,太卜掌管占卜,宗伯掌管祭祀礼仪,乐师掌管音乐与教育。临时设置的辅导君主礼仪的称“相”,总管王家事务的称“宰”或“太宰”、“冢宰”,负责王宫警卫并教习武艺的称“师氏”或“师”,王宫的卫士称“虎贲(bēn)”,王的近臣称“小臣”。地方政府设置大约与中央政府相同,不过,执政的卿由周天子任命,并世代相袭,只能称“卿”或“政卿”、“正卿”,不能称“卿士”。第三个时期从战国至清末,时间长达2300多年。此时期的特点是:①君主的地位极大地提高了,权力高度集中;②在国家机构中,巫史和宗室贵族不占重要地位,而君主的臣仆和侍从上升的主要地位;③机构也越来越庞大,职务上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变化复杂。分类国君夏、商、周称“后”、“王”、“天子”、“天王”。战国开始称“皇”、“帝”。(帝本是至上神的称号,皇原本是形容帝的)秦开始称“皇帝”,直至辛亥革命才结束。宰相宰相是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夏商是巫史,西周春秋是公卿,战国以后是宰相。宰相是从国君的家臣发展起来的,宰本是君主的总管家的称呼,相是辅助的意思,用家臣的头目管理国事,这就是宰相的实质。宰相的称呼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篇》:“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的官职起源要更早,楚国设置“令尹”,齐国、秦国设置“相”,宋国设置“大尹”,吴国设置“太宰”即是。辅助齐桓公建立霸业的管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杰出的宰相。秦统一后,宰相之职称作“丞相”,后设“三公”以分宰相之权。汉武帝后,宰相的职权转到内朝和尚书台(尚书台本是皇帝私府中掌管收发文书的小机关),尚书台的长官叫尚书令(宦官担任称中书令),或以大臣“录尚书事”管理尚书台事务。东汉末年,权臣董卓、曹操等恢复丞相或相国之职,但是他们自任此职,实权在皇帝之上。魏晋以后,尚书台从内廷独立出来,成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关。尚书台的长官、副长官都是宰相之职。尚书台由内廷文书机关变为外廷的行政机构以后,为收发文书、起草和传达诏令的需要,另设中书省为文书处理机关,其长官为中书监和中书令,中书监和中书令也是宰相之职。中书省因掌管机要,接近皇帝,其地位比尚书省更为重要,古时有“凤凰池”和“凤池”之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宰相之职,分属于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所以三省的长官并称宰相。隋唐两代,宰相名称有所改变。中书令隋代称内史令、内书令,唐代称右相、凤阁令、紫微令等。尚书令因李世民为秦王时曾任此职,后来不置,所以唐代尚书省的长官只有左右仆射(yè)。北宋另设中书内省于禁中,为宰相的办事机构,称“政事堂”、“中书门下”、“中书”等。宋代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关,其长官枢密使、副使与福相称执政官,与宰相一起合称“宰执”。明代废除中书省及宰相等职,设立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后来这些入阁大学士成为实际上的宰相,号称“辅臣”,首席大学士称“元辅”、“首辅”,职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清初仿明制。实际任宰相职务的,是康熙时的“南书房行走”,雍正以后的“军机大臣”。在各种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为频繁,无定职、无定称、无定员,这是由君主专制的根本性质决定的。君主既离不开宰相,又最担心宰相权力过重,大权旁落,这是宰相官职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中央各部门长官政府机构的划分,大约是从西周开始的。西周分管部门共有六个:司徒、司马、司空、司寇、大行人、宗伯。这六个官职代表了六个部门。担任这些官职的人一般都是大夫。汉代有“九卿”之说,“九卿”是对中央各部门长官的一种尊敬的称号。君主家事与国事不分,政治事务与宫廷事务混杂在一起,是汉九卿的重要特点。①太常(奉常)掌宗庙礼仪,其属下有太史令掌天象历法,太医令掌医疗,博士掌经学传授;②郎中令掌宫殿门户的守卫,其属下有大夫掌议论,有谒者掌引见传达;③卫尉掌宫门警卫;④太仆掌皇帝车马,兼管全国的马政;⑤廷尉为全国最高司法官;⑥典客掌属国少数民族事;⑦宗正掌皇族事务;⑧治粟内史掌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的财政收支;⑨少府掌皇家钱财、皇室用品供应及各项宫廷服务事宜。九卿之外,有执金吾掌京师治安,将作大匠掌宫室、宗庙、陵寝及其他土木营建,大长秋掌宣达皇后旨意与管理宫中事务。九卿加上此三卿即为十二卿。魏晋以后,尚书机构得到迅速发展。尚书台的总人数由秦时的七人猛增到六十多人,成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关。以后尚书各曹逐渐变为部,到隋唐时确定为六部,唐代定名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是隋唐以后主要的政务部门。①吏部掌管全国文职官吏的任免、考课、勋封等事;②户部 掌管全国户口、土地、赋税、钱粮、财政收支等事;③礼部掌管礼仪、祭祀、科举、学校等事;④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军事行政;⑤刑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⑥工部 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六部取代的秦汉九卿的大部分职权,九卿名称虽还存在,但内容有很大变化,有的甚至完全不同了,如:①太常称太常寺卿;②光禄勋称光禄寺卿;③卫尉称卫尉寺卿;④太仆称太仆寺卿;⑤廷尉称大理寺卿;⑥宗正称宗正寺卿;⑦大鸿胪称鸿胪寺卿;⑧大司农称司农寺卿;⑨太府称太府寺卿。九寺到清代只剩下五个:即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北魏、北齐设置的昭玄寺,以大统、统为长官,是我国第一个掌管佛教的专门机构。隋唐开始设五监。唐代的五监是: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①国子监是主管学校教育的机构;②少府监是掌皇家钱财、皇室用品供应及各项宫廷服务事宜的机构;③将作监是掌宫室、宗庙、陵寝及其他土木营建的机构;④军器监是掌管军器制造、保管、发放的机构;⑤都水监是掌河渠、津梁、堤堰等事的机构。五监到清代只剩下国子监,而另四监都先后归并工部。在明清时新设钦天监,掌天文历法。除此外,隋唐至清代还先后设立太医院,宗人府等。清代的中央行政部门可以归结为六部、五寺、二监、二院、一府,共十六个机构。武官西周军政不分,统治者既管行政,也管军事,作战时军队分左中右三军。春秋时分上中下三军,三军将领称将上军、将中军(又称元帅)、将下军,此是武职设置之始。秦汉以后,武官的设置可分为三个方面:①警卫皇宫和京师的将领;②掌管军事行政的武职;③领兵作战的将帅。太尉(汉武帝时称大司马)掌全国军事行政。高级武官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魏晋以后,权位最高的大臣出征时往往加以“假黄钺”的称号,有代表皇帝亲征之意;地方军政长官加以“使持节”的称号,给以诛杀中级以下官吏的权力。武职的幕僚称参军或参军事。唐朝时,都督带使持节的,称节度使。中唐以后,朝廷组成新的中央禁军共十个: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策军、左右神武军、左右神威军(势力最强,中设护军中尉,由宦官担任,为禁军统帅),各置大将军、将军、龙武、神策、神武等为统军。宋代正规军都称为禁兵,仁宗时达八十多万人。禁兵由三衙统领,三衙长官分别称为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教练武艺的军官称都教头、教头,单称教头的地位很低(如林冲)。禁兵的调动权在枢密院,由皇帝直接控制。枢密院是军事行政机关,长官为枢密使。在地方路、府、州,设兵马总管或兵马都监(简称都监),或提辖兵甲(简称提辖,如张都监、鲁提辖)。明代军队实行卫所制。卫是基本的军事编制,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其长官,卫称指挥使,所称千户、百户,旗下还有总旗、小旗。皇帝的亲军从十二卫增至二十六卫,锦衣卫就是其中之一。清代的军队分为八旗与绿营两个系统。八旗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绿营兵也称绿旗兵。管辖绿营兵的称九门提督。驻防各地将军的职衔都冠以所驻地名,如盛京将军、伊犁将军等。清代为镇压农民起义而在地方临时招募的兵卒称为“勇”,其军队称为“勇营”。曾国藩和李鸿章建立的湘军和淮军就是清政府镇压起义军的主要武装。监官与谏官监官是代表君主监察各级官吏的官吏(耳目)。谏官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监官和谏官,古代并称台谏,也通称言官。监官最早设于战国,当时由君主的秘书——御史兼任。秦与西汉设立御史府,首长是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为辅佐。在内廷保管档案并督促百官的,称侍御史;出外监察郡县的称监御史。遇有特别紧急情况的,皇帝临时派遣有诛杀之权的御史,称为绣衣御史,或称绣衣直指。西汉末年,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御史府改为御史台,御史中丞为长官,转属少府,成为专门的监察机关,别称宪台。从此之后,御史为监察官的专称。魏晋以后,御史台从少府独立出来,成为全国性的监察机构。唐代御史台分为三院:即台院、殿院、察院。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各省设提刑按察使司,以按察使为长官,掌司法与监察,有监司之称。清代都察院以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为长官。谏官的设置比监官早。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秦汉时有谏官之设,但是没有专门的谏官机构。汉代置光禄大夫、太中大夫、谏大夫、中散大夫、议郎等官职,都属光禄勋,掌议论,侍从皇帝,顾问应付。东汉侍中、中常侍成为正式官称,属少府。隋朝改侍中为纳言,武则天时增置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宋改补阙为司谏,改拾遗为正言,并置谏院,作左右谏议大夫为长官,司谏、正言为其所属。辽以后,谏官名存实亡,或名实俱亡。君主的秘书与文学侍从秘书是指在君主左右从事文字图书等工作的官员。君主的秘书是从史官的职务分化、发展出来的。战国时期君主的秘书有御史、主书、掌书、御书、尚书等不同的称呼;为备君主随时咨询的文学之士称为学士、博士、博闻师等。秦汉时的御史大夫为秘书之长,属兰台。兰台是宫内收藏图书和档案的地方。西汉的麒麟阁、东汉的东观(guàn)都是禁中藏书之所,皇帝命别的官员入掌其事。东汉置秘书监,太史令仅掌天文历法,无修史之职。史书的修撰,由皇帝临时指定文学之士在东观进行,称为著作东观。汉宣帝召集名儒讲经于石渠阁,汉章帝召集名儒讲经于白虎观,此时为侍讲之始,有讲郎之称。记载皇帝的言行,(修起居注)多由宫内女史担任,也有皇后亲自撰写。隋唐时以中书省之中书舍人掌制诰(撰拟诏旨)之职。中书舍人的职称,有多次的改变,隋至唐初称内史舍人、内书舍人,武则天时称凤阁舍人,简称舍人。翰林院之设,始于唐代,本为各种文艺技术内廷供奉之处,文学之士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唐玄宗初置翰林待诏,又改为翰林供奉,后改为学士,置学士院,入院的称翰林学士。唐代的秘书省曾改称兰台、麟台。北齐始设史馆,唐太宗以史馆为宰相兼领职所,称为监修国史。唐又在门下省设起居郎,掌修起居注之事。唐初置弘文馆,掌四部书及其他图籍。开元年间,又设集贤殿书院,以宰相一人为学士,掌刊辑经籍、撰集文章,缮写御本等。弘文馆、集贤殿书院的学士也受命参与机密,草拟诏旨。中唐以后,皇帝对学士的礼遇,常超过宰相。宋代对学士尤为重视,学士院改称翰林学士院,或称翰苑、禁林,因地在宫禁,待遇优异,号称玉署、玉堂。北宋沿唐制,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其官员并称馆职,为文臣清要之选。南宋初罢史馆,置国史院与实录院,二者分合不定,中期后并置。辽、金均置国史院。元置翰林兼国史院,翰林学士兼修国史。明代将制诰、著作、修史、图籍等职都合并于翰林院,别称词林,从此翰林才成为文学之士的专称,翰林院也正式成为外朝官署。清初置文馆,处文学侍从之臣,称为文馆大学士。后改文馆为内三院,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内国史院掌记注皇帝起居、诏令,收藏御制文字;内秘书院掌撰拟对外文书及敕谕、祭文等;内弘文院掌注释古今政事得失,为皇帝进讲,为皇子侍讲。学官学官又称教官,是指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传说夏代就有学校。最早的学校叫庠(xiáng)、序、校,以教武艺为主。西周的学校有大学、小学之分。天子的大学叫辟(bì)雍,诸侯的大学叫頖(pàn)宫,以师氏掌教武艺,以乐正掌教诗书礼乐,以司成为掌学之官。秦及汉初有博士官。汉武帝采纳公孙弘的建议,设五经博士,从此后博士专掌经学传授,成为一种教职。西汉有博士仆射为其首领,东汉改称博士祭酒。博士讲学的地方称太学,博士弟子称太学生,博士就是当时的大学教师之称。郡县也普遍设立学校,郡国曰学,县邑曰校,乡曰庠,聚曰序。北齐始立中央专门的教育机构,称为国子寺,主官为祭酒。隋炀帝改国子寺为国子监。所属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等,各置博士。藏书与讲学相结合的书院,出现在五代,兴盛于宋代,创办者或为私人,或为官府,受业者称创办者为山长。明国子监与国子学合一,清代国子监沿袭明制。光绪年间改设学部,各省设提督学政,简称学政,也称督学使者,别称学台。学政为一省教育事业的最高长官。宫廷事务官宫廷事务馆是指为君主及其家室服务的职官。这类职官起源于君主的家臣,夏商已有臣、尹、宰等家臣之称。明代无总管宫廷事务的机构,宫廷事务由宦官和女官分掌。宦官有十二监、四司、八局等共二十四衙门,各有提督太监、掌印太监等官。清代设内务府为总管宫廷事务的机关。内务府管辖的机构有七司三院。除七司三院外,还有江宁、苏州、杭州三织造处、织染局、御茶膳房、御药房、养心殿造办等处。

政府(党委)序列??做什么用??开会??

一、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规定,国家公务员的级别分为十五级。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分别是:(一)国务院总理:一级;(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三级至二级;(三)部级正职,省级正职:四级至三级;(四)部级副职,省级副职:五级至四级;(五)司级正职,厅级正职,巡视员:七级至五级;(六)司级副职,厅级副职,助理巡视员:八级至六级;(七)处级正职,县级正职,调研员:十级至七级;(八)处级副职,县级副职,助理调研员:十一级至八级;(九)科级正职,乡级正职,主任科员:十二级至九级;(十)科级副职,乡级副职,副主任科员:十三级至九级;(十一)科员:十四级至九级;(十二)办事员:十五级至十级。二、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1993年9月发布的《关于中国共产党机关参照试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实施意见》,党的机关工作者的级别划分,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执行。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1)中央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一级;(2)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纪委书记:二至三级;(3)中央各部部长,省(自治区、直辖市)委书记,中纪委副书记:三至四级;(4)中央各部副部长,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副书记、常委,中纪委常委,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书记:四至五级;(5)中央各部局长,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各部部长,地(市、州、盟、直辖市的区)委书记,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副书记,巡视员:五至七级;(6)中央各部副局长,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各部副部长,地(市、州、盟、直辖市的区)委副书记,地、盟(市、州、直辖市的区)委委员(常委),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常委,地(市、州、盟、直辖市的区)纪委书记,助理巡视员:六至八级;(7)处长,地(市、州、盟、直辖市的区)委各部部长,县(市、旗、省辖市的区)委书记,地(市、州、盟、直辖市的区)纪委副书记,调研员:七至十级;(8)副处长,地(市、州、盟、直辖市的区)委各部副部长,县(市、旗、省辖市的区)委副书记、常委,地、盟(市、州、直辖市的区)纪委委员(常委),县(市、旗、省辖市的区)纪委书记,助理调研员:八至十一级;(9)科长,县(市、旗、省辖市的区)委各部部长,乡(镇)党委书记,县(市、旗、省辖市的区)纪委副书记,主任科员:九至十二级;(10)副科长,县(市、旗、省辖市的区)委各部副部长,乡(镇)党委副书记,县(市、旗、省辖市的区)纪委常委,副主任科员:九至十三级;(11)科员:九至十四级;(12)办事员:十至十五级。另外,各级党的机关中与上述职务相对应的其他职务,也适用上述规定。扩展资料:确定公务员级别的根据:本条规定,公务员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具体来说,在确定公务员级别时,应考虑如下因素:(1)公务员所担任的职务,包括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职务决定公务员的级别范围(可能的最高级别与最低级别),每一职务对应一定范围的级别。(2)公务员的资历。同一职务层次的公务员,工作年限长、学历高的,级别也高。(3)级别的晋升与德才表现、工作实绩相联系。根据本法第五章的规定,公务员定期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级别的工具。公务员有违法违纪行为的,有可能受到降级的处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级别

(一)国家级正职:一级 (二)国家级副职:四级至二级 (三)省部级正职:八级至四级 (四)省部级副职:十级至六级 (五)厅局级正职:十三级至八级 (六)厅局级副职:十五级至十级 (七)县处级正职:十八级至十二级 (八)县处级副职:二十级至十四级 (九)乡科级正职:二十二级至十六级 (十)乡科级副职:二十四级至十七级。 综合管理类公务员与级别的对应关系 (一)巡视员:十三级至八级; (二)副巡视员:十五级至十级; (三)调研员:十八级至十二级; (四)副调研员:二十级至十四级; (五)主任科员:二十二级至十六级; (六)副主任科员:二十四级至十七级; (七)科员:二十六级至十八级; (八)办事员:二十七级至十九级。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杂志社干部级别

中国干部行政级别正省级干部(正部级干部):国务院各部委正职干部(如教育部部长、国家发改委主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省长、天津市市长)部队正军职干部(如江苏省军区司令员、12军军长)副省级干部(副部级干部):国务院各部委副职干部(如公安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正职干部(如国家文物总局局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安徽省副省长、重庆市副市长)各副省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市长)部队副军职干部(如浙江省警备司令部副司令、31军副军长)正厅级干部(地市级干部):国务院部委各司正职干部(如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正职干部(如河北省交通厅厅长,北京市财政局局长)各副省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宁波市副市长)各地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无锡市市长)部队正师职干部(如1军后勤部部长、34师政委)注:以上为高级干部副厅级干部:国务院部委各司副职干部(如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副司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副职干部(如黑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教育局局长、江宁区区长)各地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苏州市副市长)部队副师职干部(如35师副政委、179旅旅长)正处级干部(县团级干部):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济作物处处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沈阳市卫生局副局长、浦口区副区长)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扬州市劳动局局长、滨海县县长)部队正团职干部(如105团政委)副处级干部: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农业部兽医局防疫处副处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江苏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处室及区县各局正职干部(如南京市科技局科技成果处处长、玄武区卫生局局长)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镇江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家港市副市长)部队副团职干部(如105团参谋长)正科级、副科级干部略注: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其各级干部参照政府各级干部待遇,但不具有行政级别,不属于公务员编制政府各级干部如为上一级党委常委,则其行政级别升一级。如张家港市市长为正处级干部,若为苏州市市委常委,则为副厅级干部按例,高级干部在60或65岁以后往往调往相应级别的人大、政协担任领导职务,俗称“退居二线”正省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巡抚与布政使,为从二品副省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按察使,为正三品正厅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知府,为从四品副厅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同知,为正五品正处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知县,为正七品副处级干部约略相当于清代之县丞,为正八品——————以上内容 均为转载作者不详 仅供参考

新《公务员法》第16条、17条规定的公务员职级层次是: 国家级正职:总理 国家级副职:副总理,国务委员等 省部级正职:各省省长,各部、委、总局的部长、主任、局长等 省部级副职:副省长、副部长,部委归口的国家局局长,副省级市市长等 厅局级正职:各省厅、局长,各部委司、局长,省辖地、市的专员、市长等,外加属于非领导职务的巡视员 厅局级副职:副厅、局长,副司、局长,副专员、地级市副市长等,外加属于非领导职务的副巡视员 县处级正职:县长、地级市的各局(处级局)局长、区长,省部委各司厅局的处长等,外加属于非领导职务的调研员 县处级副职:副县长、副区长,副处长,处级局的副局长等,外加属于非领导职务的副调研员 乡科级正职:乡长、镇长,处级局的科长,县局(科级局)局长等,外加属于非领导职务的主任科员 乡科级副职:副乡长、副镇长、副科长,科级局副局长等,外加属于非领导职务的副主任科员 科员:基层公务员,个别地区在这一级还分设了正、副股级领导职务 办事员:基层公务员

中国干部级别(按级别由高到低排列):  1、国家级正职: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国家副主席等。  2、国家级副职:  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书记、中央政法委书记等,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等。  3、省部级正职:  包括各个省级行政区的省委书记、省长、省政协主席、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委和司令员等。  国务院各部委正职干部(如教育部部长、国家发改委主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府正职干部。  中宣部部长、中组部部长、中央统战部部长、中央党校校长,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等。  4、省部级副职:  包括各个省级行政区的省委副书记、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人大常委、直辖市市委副书记以及国家各部副部长等。  国务院各部委副职干部(如公安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正职干部(如国家文物局局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府副职干部(如吉林省副省长、重庆市副市长、新疆建设兵团副司令员)。  各副省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市长)。  各直辖市下属副省级新区正职干部(如浦东新区区委书记)。  5、厅局级正职:  以前叫地厅级,主要是地级市(各自治州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师)市委书记、市长、市人大主席、市政协主席、省级下属单位,(如省公安厅厅长、国家各部下属单位,如外交部新闻司司长 )。  国务院部委各司正职干部,部分副职(如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国家安监总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厅局正职干部(如河北省交通厅厅长,北京市财政局局长、新疆兵团林业局局长)。  各副省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宁波市副市长)  各地级市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师正职干部(如广元市市长、新疆兵团农八师师长)。  注:以上为高级干部。  6、厅局级副职:  地级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师)市委副书记、市委常委、副市长、市人大副主任、市政协副主席,省级下属单位,如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各部下属单位,如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等  国务院部委各司副职干部(如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副司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厅局副职干部(如黑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新疆兵团农二师副师长)。  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长春市朝阳区区长)。  7、县处级正职:  包括县(县级市、区、旗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级等)委书记、(区)县长、(区)县人大、(区)县政协主席、市各单位局长,如市公安局、司法局等。  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济作物处处长)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厅局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  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西安市卫生局副局长、蓝田县副县长)。  地级市(新疆兵团各师)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绵阳市劳动局局长、三台县县长)。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团正职干部(如新疆兵团农八师142团团长、政委)。  8、县处级副职:  包括县(县级市、区、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级等)委副书记、县(区)委常委、副县(区)长、(区)县人大、(区)县政协主席、市各单位副局长,如市公安局、司法局等  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农业部兽医局防疫处副处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江苏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  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处室及区县各局正职干部(如南京市科技局科技成果处处长、玄武区卫生局局长)。  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德阳市民政局副局长、佛山市顺德区副区长)。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团副职干部(如新疆兵团农八师150团副团长、副政委、武装部长、工会主席、总农艺师、总会计师)。  9、乡科级正职:  包括各乡、镇、办事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各营党委书记、乡长、镇长、办事处主任、以及镇级人大等。  县、县级市下属各局,如县公安局长、县建设局长等。  地级市局下属各处,如市建设局法制处长等。  10、乡科级副职:  包括各乡、镇、办事处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副乡长、副镇长、办事处副主任、以及镇级人大副主任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机关科室科长各营(分场)党委书记、营长(分场场长)等,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芳草湖农场工交建商科科长、芳草湖农场工会副主席、芳草湖六场书记、六场场长)。  县、县级市下属,如县公安副局长、县建设副局长等。 地级市局下属,如市建设局法制副处长等。  11、乡科级以下:  就是所谓的股级,是中国行政当中最小的,一般是乡里边财政所、派出所之类的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连级等。

回答 初级职称(技术员、三级教师、助理工程师、助理经济师、二级教师等);中级职称(工程师、讲师、一级教师、主治医师等);高级职称(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副研究员、正高级工程师、教授、研究员等)。 提问 评助理工程师需要什么条件 在哪里可以评职称 回答  评助理工程师需要的条件是:1、中专学历毕业后,任技术员满四年或未认定技术员参加工作满六年并且考核合格;2、大专学历毕业后,有二年相关工作经验并且考核合格;3、本科学历毕业后,一年见习期满并且考核合格。助理工程师的岗位职责是:1、根据新产品研发的要求,参与制定新产品开发的实施方案;2、按照新产品开发实施方案,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技术研发工作;3、及时发现技术研发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实施;4、负责新技术的部分测试工作;5、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6、收集、整理各项技术资料并对其进行妥善保管。 全日制本科毕业,在国有企业或者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单位干满一年,如果所在单位有资质评工程师或助理工程师的话,在单位填个表就动是助理工程师了。三年以后再评工程师。人事局评的话你去当地人事局咨询,每个地方规定都不一样, 更多3条 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杂志社干部级别高吗

国企中的正处级和公务员正处级一样大。如果是省部直属企业建制,企业处级等同于国家公务员同级(县团级)。不过,大部分企业都取消了行政级别。因此同公务员有不可比因素。  正处级,中国干部的行政级别之一。一般,省一级部门单位中的处长、地级市的局长、地级市区区长、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县(市、区)人大主任、县(市、区)政协主席为正县处级。调研员、副调研员是非领导职务,但是分别享受正处级、副处级的部分待遇。  一般,处长、地级市的局长、地级市区区长、县委书记和县长、县级市市委书记、市长,中共省纪委室副主任、市纪委副书记,调研员为正处级。‍

你所谓的大是指什么?论级别都是正处级,级别一样;如果论实际权力,那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同样是国企,正处级和正处级之间的权限都可能有很大的差别,更不要说跟公务员比了。两个不同的体系,不能简单类比。

政府工作人员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政级别划分:1、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2、国家各级权力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即全国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3、行政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即国务院及其所属部、委、局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管理机构中从事公务的人员4、审判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即在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中从事公务的人员。5、检察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即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中从事公务的人员6、军队各级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7、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机关中专职从事公务的人员。 此外,在行政机构改革中,一些原为国家行政部门的机关被撤销或改变体制而组成的“公司”,若靠国家行政拨款,主要担负行政管理工作的,亦应纳入国家行政机关的范围。在这些“公司”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亦应视为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扩展资料政府行政级别设置中国行政,基本上分为五套班子,即党委、政府、政协、人大、纪委。中国干部级别划分, 国家级正职: 包括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国家头号人物。 国家级副职: 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人大常委等。省部级正职: 各个省级行政区的省委书记、省长、省政协主席、省人大常委会主席等、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直辖市市委书记等。以及国家各部部长等。 国务院各部委正职干部(如教育部部长、国家发改委主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省长、天津市市长) ,部队正军职干部(如江苏省军区司令员、12军军长)。省部级副职: 各个省级行政区的省委副书记、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席、省人大常委等。厅局级正职: 以前叫地厅级,主要是地级市(各自治州)市委书记、市长、市人大主席、市政协主席、省级下属单位,如省公安厅厅长、国家各部下属单位,如外交部新闻司司长 国务院部委各司正职干部(如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厅局级副职: 地级市市委副书记、市委常委、副市长、市人大副主席、市政副协主席、,省级下属单位,如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各部下属单位,如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等,还有一些行政级别是正处但是必须要副厅来兼任的,一般认为那个单位是副厅单位。县处级正职: 包括县(县级市、区、旗等)委书记、(区)县长、(区)县人大、(区)县政协主席、市各单位局长,如市公安局、司法局等。县处级副职: 包括县(县级市、区、旗等)委副书记、县(区)委常委、(区)副县长、(区)县人大、(区)县政协主席、市各单位局长,如市公安局、司法局等,还有厅级各单位下属,如省公安厅X处,省委办公厅主任等。 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农业部兽医局防疫处副处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江苏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 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处室及区县各局正职干部(如南京市科技局科技成果处处长、玄武区卫生局局长)。乡科级正职: 包括各乡、镇、办事处党委书记、乡长、镇长、办事处主任、以及镇级人大等,还有处级下属,如县公安局长等。乡科级副职: 包括各乡、镇、办事处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副乡长、副镇长、办事处副主任、以及镇级人大副主任等,还有处级下属,如县公安副局长等 乡科级在下,就是所股级,是中国行政当中最小的,一般是乡里边财政所、派出所之类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政府行政级别设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不在目前这个版的核心期刊目录当中。《管理科学》《管理评论》《管理学报》等一些,是管理方面的核心级别的期刊。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杂志社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已经实施。其中,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不再保留,形成新的自然资源部。 自然资源部是国务院新成立的部门之一,也是第一个列入国务院机构改革计划的国家部委。 根据规划,自然资源部负责监督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和监督实施,履行各类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的职责,统一查证确权登记,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负责测绘、地质调查行业管理工作。这个部门不同寻常这个全新的部门除了原国土资源部的职责外,还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职责。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住房城乡建设部城乡统筹。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海洋局对水资源、草原资源、森林、湿地资源、海洋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职责和登记管理权局。 简而言之,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和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土地上,勘察了陆地、水域、森林、草原、矿产等大部分自然资源,并对其开发利用进行了调查。大多数自然资源都经过规划。除了监督,这个新部门还负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全国快报记者,此次在整合规划、确认、登记等八部门职能方面,权责大。强度远超外界预期。值得特别关注的是,这个新部门的成立,将打破单一的行政管理范畴,真正成为自然资源的国家所有制主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统一行使全民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责任。 自然资源部无疑是这个决定的登陆机构。我国宪法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均属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依法集体所有的除外)。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但具体由哪个部门代理或托管尚不明确,法律上也没有具体明确的自然资源资产代表机构。 分析认为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和资产的所有者责任,可以避免“无所有者”造成的“公地悲剧”的自然资源。 除了合法身份,自然资源部的主要职责也备受关注。上述专家指出,组建后,自然资源部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管理“一头一尾”的两次传球。 “一个头”是前期准备各种自然资源规划,打破以往各部门准备的“九龙水控”和规划“打架”; “一尾”就是通过确权和登记来检验计划是否真正实施。 “一头一尾”形成一个闭环,最大限度地减少局部未能遵循计划或“抓球”的可能性。另外,一个统一的部门可以查明各种自然资源的现状和开发利用情况,也可以为领导干部离境审计等新的改革奠定基础。 国土资源部监管监察司巡视员董作基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成立的至少有三大功能,  是生态空间利用的调控。我们今天面临的许多生态环境问题,都是由领土空间开发不当造成的。因此,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推进“多规合一”,严格控制生态空间的使用。 二是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资源和资产相对独立,但不能完全分开。自然资源资产大致分为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两部分。对于集体所有制,目前的改革方向是“还权赋能”,尽可能实现农村集体资产的体现;对于国有部门来说,既要保护生态,又要保持自然资产的升值。这就要求调查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控制自然资源开发总量和强度。 三是土地整治。针对“三旧”、黄土高原治理、海岸带治理等已形成和历史遗留问题,开展生态修复。这样一来,一个部门负责所有自然资源的空间规划和监管,实现了统一调查、统一规划、统一监管、统一整治,可以大大提高管理效率,促进高水平发展。质量发展。 董作基解释说,在统一的标准和分类下,林地、草地、陆地、海洋等家庭数据可以真正形成一个系统,避免数据重叠。以往各部门之间互不承认数据的情况将不复存在。 生产、生活、生态的总体规划将统一为一个整体,下设各种专项规划,避免因规划过多、内容不一致而造成局部混乱。过去,一个项目可能符合土地规划但不符合林地规划而无法实施,也可能符合城乡规划但不符合土地规划,无法推进。结果,预变现象增加并且效率降低。 未来可能在土地检查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监督检查体系。目前,在许多地方联网的房地产的统一注册将为此提供支持;同时,对历史遗留问题,统一进行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只有这样,宝贵的自然资源才能时刻保持在健康有力的保护和监管体系中。这个挑战并不寻常 具有如此巨大职责的新部门的组建和“掌控”自然意味着极高的挑战。背负着如此沉重负担的是当时的黑龙江省省长、“65后”高官陆浩。 告别东北黑土,他将接手新成立的公司。摆在这位年轻部长面前的最大问题是,作为“先行者”,如何做好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 陆浩的履历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67年6月,陆昊出生在陕西西安的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18岁考入北京大学。从政后,陆昊多次立下最年轻官员记录:35岁任北京市副市长,41岁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官员。年轻的部级官员。直面问题,不惧挑战,是陆昊给予他人的。 2016年3月,面对“龙煤集团拖欠工资事件”,陆浩坦言,前几天披露的信息有误。他直截了当地说:“地下工人确实有工资,这件事是我弄错了。”他强调,“错了就是错了,错了就要改正。”同年全国两会期间,针对“贵鱼事件” ” 在黑龙江曝光后,陆昊并没有回避问题。他说:“(天价鱼)在我看来并非偶然。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和企业经营者在树立接受社会舆论监督的意识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他认为,此类事件是对工作的一种改进。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因为它让相关部门有机会集中精力深入反省。如今,离开东北“黑土”,迈向自然资源部新政坛,需要面对更多全新的问题和挑战。首当其冲的可能包括:如何理顺多部委自然资源管理职能,做自然资源管理的先行者,大力推进内政对外一体化。

2018年的人事冻结,主要是为了配合国家机构改革。机构改革,很多部门要进行撤并,在这期间人事调动肯定会影响到机构改革的进行,所以进行了临时性人事冻结,一般而言,改革完了人生冻结也就解除了,根据上面要求,明年3月前必须完成机构改革,所以也可以理解成,人事解冻,要等到明年三月。

自然资源部是排在第1名的,也是首位的国家部委。这个部门非常的厉害。 里面的人也非常的厉害。

改革期间政策都不确定,每个单位执行力度也不同。一般事业单位人事调动最多一个月。一般人事冻结为企事业单位或机关单位的行为,一般都要由上级主管单位或部门决定是否冻结或由本单位或董事会决定是否冻结。如果确定为冻结期,原则上不再招聘新工作人员,只能等解冻后再进了。不过现在我国的国情还存在人情执法,从实践看,就是在冻结期内,仍有人能进单位工作。拓展资料:根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一、关于国务院组成部门调整(一)组建自然资源部。不再保留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二)组建生态环境部。不再保留环境保护部。(三)组建农业农村部。不再保留农业部。(四)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不再保留文化部、国家旅游局。(五)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不再保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不再设立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六)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七)组建应急管理部。不再保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八)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九)重新组建司法部。不再保留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十)优化水利部职责。不再保留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十一)优化审计署职责。不再设立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十二)监察部并入新组建的国家监察委员会。不再保留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二、关于国务院其他机构调整(一)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不再保留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二)组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不再保留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四)组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五)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六)组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不再保留国家粮食局。(七)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八)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不再保留国家林业局。(九)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十)调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隶属关系。(十一)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

  • 索引序列
  •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杂志社干部级别划分
  •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杂志社干部级别划分标准
  •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杂志社干部级别
  •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杂志社干部级别高吗
  •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杂志社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