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湖南古旧地方文献书目下载地址

湖南古旧地方文献书目下载地址

发布时间:

湖南古旧地方文献书目下载地址

你可以通过国图的读者门户访问到以下古籍资源,但不知道是不是有你要的地图:甲骨世界 国家图书馆珍藏甲骨35651片,包括,甲骨元数据3764条,影像7532幅。 碑帖菁华 《中文拓片资源库》现已有元数据23000余条,影像29000余幅。 敦煌遗珍 我馆IDP数据库,包括中国国内散藏敦煌文献联合目录、研究论著目录数据等。 西夏碎金 数字资源库包括:馆藏西夏古籍书目数据125条;馆藏西夏古籍原件影像近5000拍。 数字方志 本库含有1949年前纂修的6868种古旧地方志类图书,跨越明、清、民国三个朝代。 年画撷英 国家图书馆收藏了4000余幅年画作品。数据库现含元数据278条,影像278张 民国图书 该库已推出15028种民国图书全文影像资源,读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浏览和研究。 民国期刊 是以馆藏民国期刊的缩微胶片数字化资料为基础建设的数据库,预计将在三年内完成近600万拍缩微胶片的数字转换。 民国法律 民国法律资源库已发布民国法律文献8117种,并将不断更新,提供简单检索、高级检索和PDF在线浏览功能。 前尘旧影 该资源库收录了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新旧照片7000余种10万余张,真实生动地记录了过去的社会事件、历史人物、城乡面貌、名胜古迹和建筑服饰等,人们可从中解读出不同历史时期特定事物的形象特征和真实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宋人文集 国家图书馆精选所藏宋人文集善本二百七十五部,首选宋元刊本,次及明清精抄精刻,或经名家校勘题跋之本,通过缩微胶卷还原数字影像,并辅以详细书目建成本全文影像数据库,免费呈献公众利用。 中华古籍善本国际联合书目系统 著录了三十余家海内外图书馆所藏古籍善本,数据达两万多条,并配有一万四千余幅书影。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全文影像数据库 东洋文化研究所将所藏中文古籍4000余种,以数字化方式无偿提供给中国国家图书馆。 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特藏资源 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古籍特藏,以数字化方式提供给国家图书馆,可按照书名、著者、出版信息、分类等多维度进行检索和分类浏览,书目信息为中英文对照。 古代典籍 中国古代典籍,包括历史、群经、诸子、文学四大类,基本囊括了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经典。

湖南古旧地方文献书目下载

《近代中国的乡土意识》(佐藤仁史)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密码:pn8l书名:近代中国的乡土意识作者:佐藤仁史豆瓣评分:8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17-8-1页数:418内容简介:王泛森——近几十年来,我们对晚清民初的思想、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但是我们很少从在地的眼光出发,讨论地方上的变化,甚至由“下”而“上”去厘清国家的变化。即使有,也都是从动乱时代的材料与状态着手,对于非动乱时代的状态了解不多。而佐藤仁史最近 谈近代中国乡土意识的书,便是由“下”而“上”出发所做的研究中的一部好书,充分吸收中、日史学界对地方社会的研究成果,他深入“地方性史料”,大量运用地方刊物、报纸、杂志,而且尽力掌握其复杂的互动关系,分析新旧政见与各种势力,这些势力既是思想意趣的,又是现实利益的,它们层层套叠又循环取利,构成了一幅色块斑斓的印象派油画。作者简介:佐藤仁史,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研究科教授,师从日本明清史研究著名学者山本英史教授,研究方向为明清社会经济史。出版专著有《太湖流域社会の历史学的研究:地方文献と现地调查からのアプローチ》(合编,日本汲古书院2007年)、《中国农村の信仰と生活——太湖流域社会史口述记录集》(合著,日本汲古书院)。

浙江人民出版社 “杭州掌故丛书”武林旧事 宋周密撰 1984 梦粱录 宋吴自牧撰1984 南宋临安两志 1983 包括:乾道临安志 宋周淙撰;淳祐临安志 宋施谔撰 南宋古迹考 (外四种) (清)朱彭撰 6 ——包括:南宋古迹考 清朱彭撰;都城纪胜 宋灌圃耐得翁撰;西湖老人繁胜录 宋西湖老人撰;湖船录 清厉鹗撰;湖船续录 清丁午撰) 武林坊巷志(第一五册) (清)丁丙撰10 北京古籍出版社“北京古籍丛书” 北京出版社于文革前开始整理、出版元明清诸朝有关北京史地的古籍。文革后,这项工作改由新成立的北京古籍出版社进行。 析津志辑佚 (元)熊梦祥 1983 北平考 (明)失名 故宫遗录 (明)萧洵 1982 长安客话 (明)蒋一葵 1980 宛署杂记 (明)沈榜 1961 帝京景物略 (明)刘侗 于奕正 1982 明宫史(明)刘若愚 金鳌退食笔记 (清)高士奇 1982 京师五城坊巷衚衕集 (明)张爵 京师坊巷志稿 (清)朱一新 1962 旧京遗事 (明)史玄 旧京琐记 (清)夏仁虎 燕京杂记 (清)阙名 1986 明宫词(明)朱权 等 1987 清宫词 (清)吴士鉴 等 1986 天府广记(上下册) (清)孙承泽 1983 国朝宫史(上下册) (清)鄂尔泰 张廷玉 等 1987 国朝宫史续编(上下册) (清)庆桂 等 1994 日下旧闻考(八册) (清)于敏中 等 1983 人海诗区(上下册) (清)佚名 编 1994 昌平山水纪 京东考古录 (清)顾炎武 1982 人海记 (清)查慎行 1989 藤阴杂记(清)戴璐 1982 帝京岁时纪胜(清)潘荣陛 燕京岁时纪 (清)富察敦崇 1983 京城古迹考 (清)励宗万 日下尊闻录 (清)阙名 1981 养吉斋丛录 (清)吴振棫 1983 宸垣识略(清)吴长元 1964 水曹清暇录 (清)汪启淑 1998 石渠余纪(清)王庆云 1985 佳梦轩丛著 (清)奕赓 1994 天咫偶闻(清)震钧 1982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清)崇彝 1982 清代北京竹枝词(清)杨米人 等 1982 清宫述闻(民国)章乃炜 1988 北京风俗杂咏 孙殿起 辑 1982 北京风俗杂咏续编 雷梦水 辑 1987 光绪顺天府志(清)周庆楣 春明梦余录(清)孙承泽 燕都丛考(清)陈宗藩 钦定国子监志(清)梁国治等奉敕撰 辽金元宫词 梦厂杂著(清)俞蛟 38 旧都文物略 缪荃孙 39 琉璃厂小志 孙殿起 40 北京市志稿 吴廷燮、夏仁虎等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广东地方文献丛书” 岭表录异 唐 刘恂著 鲁迅校勘,1983年 崖州志 清 张嶲等纂修 郭沫若点校 1983年 广东新语注 清 屈大均著 李育中等注1991年 南汉书 清 梁廷楠著 林梓宗校点1981年 南越五主传及其他七种 杨伟群校点1982年 (包括:南越五主传 清 梁廷楠撰;异物志 汉 杨孚撰 清 曾钊辑;广州记 晋 顾微撰 元 陶宗仪辑;番禺杂记 唐 郑熊撰 元 陶宗仪辑;始兴记 刘宋 王韶之撰 清 曾钊辑;南方草木状 晋 嵇含撰;岭南荔支谱 清 吴应逵撰;萍洲可谈(节录)宋 朱彧撰)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广州史志丛书” 《元大德南海志残本(附辑佚)》,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1991年。 广东省高等学校《岭南丛书》编辑委员会编“岭南丛书”,分别由三家出版社出版。 《潮州三阳志辑稿·潮州三阳图志辑稿》,陈香白辑校,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年 《粤大记》(上下册),明 郭棐撰,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 《连阳八排风土记》,清 李来章撰,黄志辉校注,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 《粤中见闻》,清 范端昂撰,汤志岳校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南汉纪》,清 吴兰修撰,王甫校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黄培芳诗话三种》,清 黄培芳撰,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包括: 《香石诗话》 《粤岳草堂诗话》 《香石诗说》 《文溪丛稿》,宋 李昴英撰,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

湖南古旧地方文献书目下载免费下载

《近代中国的乡土意识》(佐藤仁史)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密码:pn8l书名:近代中国的乡土意识作者:佐藤仁史豆瓣评分:8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17-8-1页数:418内容简介:王泛森——近几十年来,我们对晚清民初的思想、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但是我们很少从在地的眼光出发,讨论地方上的变化,甚至由“下”而“上”去厘清国家的变化。即使有,也都是从动乱时代的材料与状态着手,对于非动乱时代的状态了解不多。而佐藤仁史最近 谈近代中国乡土意识的书,便是由“下”而“上”出发所做的研究中的一部好书,充分吸收中、日史学界对地方社会的研究成果,他深入“地方性史料”,大量运用地方刊物、报纸、杂志,而且尽力掌握其复杂的互动关系,分析新旧政见与各种势力,这些势力既是思想意趣的,又是现实利益的,它们层层套叠又循环取利,构成了一幅色块斑斓的印象派油画。作者简介:佐藤仁史,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研究科教授,师从日本明清史研究著名学者山本英史教授,研究方向为明清社会经济史。出版专著有《太湖流域社会の历史学的研究:地方文献と现地调查からのアプローチ》(合编,日本汲古书院2007年)、《中国农村の信仰と生活——太湖流域社会史口述记录集》(合著,日本汲古书院)。

馆长办公室主要职责:1、具体负责日常业务工作统筹和协调;2、负责外事、接待、文秘、统计等工作;3、负责管理、监控全馆宣传推广工作:制订全馆宣传推广工作的目标、要求、管理规范等;对全馆各部门的宣传推广工作进行整体监控;本馆重大事项宣传的策划、组织和管理;本馆的媒体亮化与战略宣传推广工作;全馆的形象宣传工作和标识标牌等实体馆舍形象管理工作;读行论坛及官方微博的管理工作;4、负责档案室工作;5、负责馆保密委员会的具体工作;6、负责图书馆学研究工作室的工作: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发展及相关工作的文件起草,课题研究工作;《图书馆》杂志的编辑、印刷、出版发行等工作;图书馆学资料室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科研管理工作和湖南图书馆学术委员会日常工作。人事教育科(馆党委办公室、监察室)主要职责:1、负责全馆人事、劳资工作;2、负责员工的职业规划与教育培训工作;3、负责馆风馆纪工作;4、具体负责馆党委的日常工作;5、负责纪检、监察工作;6、负责工、青、妇、统战及计划生育工作。离退休人员管理办公室主要职责:1、负责离退休人员的管理与服务工作;2、生活区管理工作。规划财务科主要职责:1、负责本馆财务管理及预决算工作;2、负责本馆各项经济活动的监管工作;3、负责工会财务工作。行政科(基建办)主要职责:1、负责绿化、保洁、水电和馆舍维护等物业后勤工作;2、负责公务用车管理与服务工作;3、负责办公设施设备的采购、维护与管理工作;4、负责提质改造项目的工作及基础建设项目的工作;5、协助宿舍区管理委员会做好宿舍区的物业管理工作;6、负责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室的工作:规范本馆的经营性创收项目及其它部门创收项目的运营管理工作;培训楼的管理服务工作;7、负责湖南图书馆改扩建工程具体工作;8、协助工会负责有关场地项目及经营项目管理工作。保卫科主要职责:1、负责保卫值班、巡查、消防、视频监控等安全工作;2、负责收发等传达室工作;3、负责进馆车辆的管理与服务工作;4、协助宿舍区管理委员会做好宿舍区的安全监管工作;5、负责闭馆时间紧急事项的处理;6、负责馆综合治理办公室的工作;7、协助宿舍区管理委员会做好宿舍区的保卫工作。公共服务部(合作协调部)主要职责:1、负责讲座的策划、组织、宣传和拍摄等相关工作;2、负责读者活动工作室的工作:本馆大型读者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本馆读者活动的统筹管理和协调;展厅的管理与服务工作;3、负责社会教育工作室的工作:湘图百姓课堂的组织策划及管理、宣传等相关工作;新读者培训组织与管理工作;4、负责公共服务场地管理服务工作;5、负责馆际协调、基层培训辅导等工作;负责邮寄借书、流通服务点(分馆)等管理服务工作;6、负责《农村科技文摘》编辑、出版等相关工作;7、负责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湖南省分中心办公室和全省数字图书馆推广的日常工作;8、负责湖南省图书馆学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及学会网站的管理工作。采编部主要职责:1、负责本馆保存本文献、参考文献的采选、分编工作;2、统筹协调其他部门的文献采选、分编工作;3、负责湖南省图书馆文献采编中心的具体工作;4、负责湖南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自动化发展部主要职责:1、负责本馆自动化系统、网站等相关工作;2、负责省内共享工程的资源服务、技术支持及共享工程省中心的相关技术工作;3、负责省内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资源服务、技术支持及省级中心的相关技术工作。4、负责自动化设备的采购、维护与管理。借阅部(湖南图书馆少年儿童分馆)主要职责:1、负责本部门的借阅图书采编工作;2、负责综合借阅处、文学艺术借阅处、少年儿童分馆、女子图书馆、老年图书馆等窗口读者服务与活动工作;3、负责办证、咨询、复印、存包等大厅总服务台的工作;4、负责盲人图书馆的工作;5、负责自助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工作;6、负责湖南图书馆志愿者服务队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信息服务部主要职责:1、负责电子阅览室(文献检索室)、外文室的读者服务工作;2、负责湖南省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办公室的日常工作;3、负责文献信息服务与课题工作;4、负责报刊(音像)借阅室读者服务与活动工作。历史文献部(地方文献部、文献研究所)主要职责:1、负责古籍阅览室、鉴赏室、地方文献阅览室(湖南人物资料中心)、中文参考图书借阅室和保存本书库书刊的读者服务和相关工作;2、负责文献学和相关工作的文件起草及课题研究工作;3、负责湖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日常工作;4、负责湖南文献工作室的工作:湖南地方文献、古旧文献、特藏文献等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中图学会地方文献研究专业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典藏保管部主要职责:1、负责书库4、6、7-12楼的管理与服务工作;2、负责典藏工作;3、负责古旧文献的编目、修补等工作;4、负责古旧书籍与字画的修复工作。数字资源部主要职责:1、负责文献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建设及相应的资源加工、整合工作,负责图书馆数字资源的采购;2、负责天下湖南工作室的相关工作:天下湖南网站的管理、服务及推广工作;湖南地方网络资源的收集、建库整理和发布工作;3、负责全馆拍摄和流媒体制作等相关工作;4、负责古旧文献的缩微、拍摄、数字化等工作。

湖南古旧地方文献书目下载免费

你可以通过国图的读者门户访问到以下古籍资源,但不知道是不是有你要的地图:甲骨世界 国家图书馆珍藏甲骨35651片,包括,甲骨元数据3764条,影像7532幅。 碑帖菁华 《中文拓片资源库》现已有元数据23000余条,影像29000余幅。 敦煌遗珍 我馆IDP数据库,包括中国国内散藏敦煌文献联合目录、研究论著目录数据等。 西夏碎金 数字资源库包括:馆藏西夏古籍书目数据125条;馆藏西夏古籍原件影像近5000拍。 数字方志 本库含有1949年前纂修的6868种古旧地方志类图书,跨越明、清、民国三个朝代。 年画撷英 国家图书馆收藏了4000余幅年画作品。数据库现含元数据278条,影像278张 民国图书 该库已推出15028种民国图书全文影像资源,读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浏览和研究。 民国期刊 是以馆藏民国期刊的缩微胶片数字化资料为基础建设的数据库,预计将在三年内完成近600万拍缩微胶片的数字转换。 民国法律 民国法律资源库已发布民国法律文献8117种,并将不断更新,提供简单检索、高级检索和PDF在线浏览功能。 前尘旧影 该资源库收录了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新旧照片7000余种10万余张,真实生动地记录了过去的社会事件、历史人物、城乡面貌、名胜古迹和建筑服饰等,人们可从中解读出不同历史时期特定事物的形象特征和真实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宋人文集 国家图书馆精选所藏宋人文集善本二百七十五部,首选宋元刊本,次及明清精抄精刻,或经名家校勘题跋之本,通过缩微胶卷还原数字影像,并辅以详细书目建成本全文影像数据库,免费呈献公众利用。 中华古籍善本国际联合书目系统 著录了三十余家海内外图书馆所藏古籍善本,数据达两万多条,并配有一万四千余幅书影。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全文影像数据库 东洋文化研究所将所藏中文古籍4000余种,以数字化方式无偿提供给中国国家图书馆。 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特藏资源 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古籍特藏,以数字化方式提供给国家图书馆,可按照书名、著者、出版信息、分类等多维度进行检索和分类浏览,书目信息为中英文对照。 古代典籍 中国古代典籍,包括历史、群经、诸子、文学四大类,基本囊括了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经典。

建国初期国家古籍文献保护研究建国后,各地纷纷搜集古籍文献,避免其散落、遗失。如:1956年7月内蒙古人民委员会颁发了蒙文社梁字第160号《关于征

湖南古旧地方文献书目下载网站

中国历史悠久,珍贵古籍灿若星河,但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近百年,由于战争、自然灾害以及外国的劫掠等原因,古籍遭受巨大损失。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多种措施积极进行保护,为以后古籍的保护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古籍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认识水平、管理漏洞以及有些不法分子的破坏行为等诸多原因,使许多珍贵的古籍被破坏、散佚甚至卖到国外,这是国家与民族的重大损失,针对当时的情况党和政府在1949-1957年间曾采取了多种积极保护措施。1、党和国家对古籍保护的政策指导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部、军政委员会、地方人民委员会等部门都曾发布政令、通告、指示,制定条例、办法等为古籍保护提供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导。1、保护古籍图书,避免古籍散佚、毁坏的政策1、规定古籍的范围,并要求对古籍进行认真保护、保管1951年5月5日,川南人民行政公署下达保护文物的补充指示,其中第五点:“图书:古版及各种珍贵版本、孤本、绝本、抄本、金石拓本与不常见书籍、碑版、图书版片、简牍、档案、志书、年检、佛经、名人书法、墨迹等应负责征集,妥为保护与保管[1]。”1951年8月西南区制定《西南区土地改革期间保护民族文物暂行条例》,将报刊、杂志、图书档案均列入必须严密加以保护的范围[1]。1950年5月,政务院公布《关于古籍、珍贵文物、图书及稀有生物保护方法》[1]。1951年9月10日,中南军政委员会向各地发出《关于健全各级文物管理委员会与加强保护历史文物图书手迹的通知》[1]。1951年11月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发布通告,指出:“历史文物包括古代金石、碑帖、书籍、字画……应很好地收集保管。”1951年,川西人民行政公署第17次行政会议通过《川西区保护历代古籍文物暂行办法》第四条指出:“各种珍贵版、孤本、绝本、抄本与不常见之书籍……近代具有价值之中外图书、仪器、报章、杂志、图表,均应妥为保管,不得毁损[1]。”1956年,四川省文化局指示各地“注意保护古旧图书资料”(以文社〈56〉第210号文件发出)。2、禁止将古旧书籍作为造纸原料1951年3月28日,中南军政委员会通令中指出“造纸纸浆工厂、作坊今后不得再行收购古书故纸为造纸原料,否则以破坏民族文物论处”[1]。1951年12月,为了加强古旧图书的搜集与保护工作,中央文化部和轻工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禁止用旧版书做纸浆材料的指示》[1]。3、避免珍贵古籍散佚1950年12月21日,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通知西南各省人民政府在减租退押时期应注意部分地主借口完成这一任务,将其所藏古书、字画贱价出售,分散破坏的行为[1]。1951年1月21日,西南军政委员会通令各级人民政府密切注意查禁将有历史价值之文物、图书、碑板任意破坏,零散出售,以及各寺庙僧道退押,售卖庙中各种宝贵经典[1]。1955年湖北人民委员会为保护图书文物,防治散佚损坏,向各市县发出通知,指出“土改中没收地主之书籍文物,均为国家财产……为各机关团体收藏者需进行一次清理登记,防止散佚损坏”[1]。4、禁止珍贵古籍流向国外1950年5月,政务院公布《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1]。1951年6月,文化部颁布关于“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对一些图书要经过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核准才能运往国外展览、交换、赠予,发给准许执照者准许出口

衡阳市图书馆位于中南重镇、华南北部地区中心城市——衡阳市,湖南省建立最早的图书馆之一,仅迟于湖南省图书馆。从1917年创建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均为湖南省第二大图书馆,仅次于湖南省图书馆 。现为湖南省最大的市级综合性公共图书馆,1999年、2004年连续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并荣获“全国文明图书馆”称号 。衡阳市图书馆,1988年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是全省唯一成建制保存到建国后的市级公共图书馆,主要负责收集、整理、保存、开发、利用和传递文献资源,开展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 。衡阳市图书馆创建于1917年,开馆服务于1921年,曾名衡阳公立图书馆、省立衡阳图书馆、衡阳市船山图书馆,是湖南省唯一成建制保存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市级 公共图书馆。馆舍屡经迁徙,馆名多次变换,1966年定现名,1975年迁现址。2009年启动全面维修改造,2010年7月恢复正常服务,2011年9月实行免费开放 。衡阳市图书馆现有建筑面积36480平方米,内设报刊部、借阅部、采编与现代技术部、特色文献部、辅导活动部和办公室,对外服务窗口10个。馆藏图书56万余册,其中古籍和民国图书8万余册、以王船山为代表的衡阳名人著作等地方文献2万册最具价值,藏书量和古籍善本存量居全国前列。除古旧图书和地方文献外,书刊对外开架借阅,实行计算机自动化管理;2004年成立文化共享工程衡阳市支中心,开通衡阳市图书馆网站,2006年加入湖南省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 。衡阳市图书馆先后承办“衡阳市公共图书馆生存情况调研”、“中国图书馆学会首届志愿者行动”等国家级学术活动,为全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全国有较大影响 。自创馆以来,衡阳图书馆以开启民智、传承文明为己任。坚持双休日、节假日照常开放,馆内阅览室实行免费服务,先后在机关、部队、社区、监狱、农村等建立和巩固25个馆外流通站,长年坚持送书下乡 。衡阳市图书馆是衡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纯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内设办公室、采编与现代技术部、辅导活动部、特色文献部、借阅部和报刊部,主要负责收集、整理、保存、开发、利用和传递文献资源,尤以地方文献为重点 。

浙江人民出版社 “杭州掌故丛书”武林旧事 宋周密撰 1984 梦粱录 宋吴自牧撰1984 南宋临安两志 1983 包括:乾道临安志 宋周淙撰;淳祐临安志 宋施谔撰 南宋古迹考 (外四种) (清)朱彭撰 6 ——包括:南宋古迹考 清朱彭撰;都城纪胜 宋灌圃耐得翁撰;西湖老人繁胜录 宋西湖老人撰;湖船录 清厉鹗撰;湖船续录 清丁午撰) 武林坊巷志(第一五册) (清)丁丙撰10 北京古籍出版社“北京古籍丛书” 北京出版社于文革前开始整理、出版元明清诸朝有关北京史地的古籍。文革后,这项工作改由新成立的北京古籍出版社进行。 析津志辑佚 (元)熊梦祥 1983 北平考 (明)失名 故宫遗录 (明)萧洵 1982 长安客话 (明)蒋一葵 1980 宛署杂记 (明)沈榜 1961 帝京景物略 (明)刘侗 于奕正 1982 明宫史(明)刘若愚 金鳌退食笔记 (清)高士奇 1982 京师五城坊巷衚衕集 (明)张爵 京师坊巷志稿 (清)朱一新 1962 旧京遗事 (明)史玄 旧京琐记 (清)夏仁虎 燕京杂记 (清)阙名 1986 明宫词(明)朱权 等 1987 清宫词 (清)吴士鉴 等 1986 天府广记(上下册) (清)孙承泽 1983 国朝宫史(上下册) (清)鄂尔泰 张廷玉 等 1987 国朝宫史续编(上下册) (清)庆桂 等 1994 日下旧闻考(八册) (清)于敏中 等 1983 人海诗区(上下册) (清)佚名 编 1994 昌平山水纪 京东考古录 (清)顾炎武 1982 人海记 (清)查慎行 1989 藤阴杂记(清)戴璐 1982 帝京岁时纪胜(清)潘荣陛 燕京岁时纪 (清)富察敦崇 1983 京城古迹考 (清)励宗万 日下尊闻录 (清)阙名 1981 养吉斋丛录 (清)吴振棫 1983 宸垣识略(清)吴长元 1964 水曹清暇录 (清)汪启淑 1998 石渠余纪(清)王庆云 1985 佳梦轩丛著 (清)奕赓 1994 天咫偶闻(清)震钧 1982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清)崇彝 1982 清代北京竹枝词(清)杨米人 等 1982 清宫述闻(民国)章乃炜 1988 北京风俗杂咏 孙殿起 辑 1982 北京风俗杂咏续编 雷梦水 辑 1987 光绪顺天府志(清)周庆楣 春明梦余录(清)孙承泽 燕都丛考(清)陈宗藩 钦定国子监志(清)梁国治等奉敕撰 辽金元宫词 梦厂杂著(清)俞蛟 38 旧都文物略 缪荃孙 39 琉璃厂小志 孙殿起 40 北京市志稿 吴廷燮、夏仁虎等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广东地方文献丛书” 岭表录异 唐 刘恂著 鲁迅校勘,1983年 崖州志 清 张嶲等纂修 郭沫若点校 1983年 广东新语注 清 屈大均著 李育中等注1991年 南汉书 清 梁廷楠著 林梓宗校点1981年 南越五主传及其他七种 杨伟群校点1982年 (包括:南越五主传 清 梁廷楠撰;异物志 汉 杨孚撰 清 曾钊辑;广州记 晋 顾微撰 元 陶宗仪辑;番禺杂记 唐 郑熊撰 元 陶宗仪辑;始兴记 刘宋 王韶之撰 清 曾钊辑;南方草木状 晋 嵇含撰;岭南荔支谱 清 吴应逵撰;萍洲可谈(节录)宋 朱彧撰)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广州史志丛书” 《元大德南海志残本(附辑佚)》,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1991年。 广东省高等学校《岭南丛书》编辑委员会编“岭南丛书”,分别由三家出版社出版。 《潮州三阳志辑稿·潮州三阳图志辑稿》,陈香白辑校,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年 《粤大记》(上下册),明 郭棐撰,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 《连阳八排风土记》,清 李来章撰,黄志辉校注,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 《粤中见闻》,清 范端昂撰,汤志岳校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南汉纪》,清 吴兰修撰,王甫校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黄培芳诗话三种》,清 黄培芳撰,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包括: 《香石诗话》 《粤岳草堂诗话》 《香石诗说》 《文溪丛稿》,宋 李昴英撰,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

  • 索引序列
  • 湖南古旧地方文献书目下载地址
  • 湖南古旧地方文献书目下载
  • 湖南古旧地方文献书目下载免费下载
  • 湖南古旧地方文献书目下载免费
  • 湖南古旧地方文献书目下载网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