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官网论文查询入口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官网论文查询入口

发布时间: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官网论文查询入口

《转喻的认知阐释》,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 《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英语文体学》(主编,研究生教材),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0世纪英美文学要略》(编著),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2002年获江西省英语学会学术论著一等奖)。 《格林童话精粹》(译著),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0。 《叙事:意义与策略》,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 《济慈书信集》,(译著)东方出版社,2001。 《沟通与超越》,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 《文本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赣文化论稿》,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 《实用汉英分类翻译手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6。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主编(负责主要编写工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0,(此书获得江西省英语学会一等奖)。 《跨文化传播——中国古典诗歌英译论》,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 《傅浩文集之一·诗学卷·距离》,140千字,作家出版社2002年9月版。 《叶慈诗选》(英汉对照),300千字,台湾:书林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 《乔伊斯诗全集》,15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阿米亥诗选》(增订本),22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叶芝诗集》(修订本),50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0世纪英语诗选》,35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德瑞克·沃尔科特诗选》,20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版。 《拿单·扎赫诗选》,约13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即出。 《英语名诗译解》,120千字,哈尔滨出版社,即出。 《叶芝精选集》(主编、译),800千字,燕山出版社,即出。 “语义压制的转喻理据”,《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6。 “概念隐喻与认知语境”,《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6)。 “语言的模糊性和语境的解释功能”,《西安外语学院学报》,2002(1)。 “隐喻的语用阐释”,《山东外语教学》,2002(3)。 “信息短路下的话语标记”,《外语学刊》,2003(3)。 “间接言语行为中的借代”,《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2003(2)。 “语用标记与话语连贯”,《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论话语标记在语言的生成和理解中的作用”,《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6)。 “转喻的认知语用阐释”,《外国语言文学》,2003(4)。 “理想化认知模型与转喻的语用功能”,《山东外语教学》,2003(3)。 “基于脚本的架桥式语用推理”,《外语与翻译》,2003(4)。 “翻译的语用等效观”,US-China Foreign Language 《美中外语》,2004 (1)。 “框架转换与意义建构”,《外语学刊》, 2004(3)。 “架桥式语用推理的认知研究”,《天津外语学院学报》 2004(1)《语言文字学》(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4(5)。 “构式义、转喻与句式压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 “言语行为转喻与话语的深层连贯”,《外语教学》,2004(3) “阅读理解中语用推理的认知考察”,《外语教学》,2004(5) Fitting a top-down strategy into a traditional reading Teacher’s Edition, 11, 12-16, Effect of using a "top-down" strategy on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comprehension of English Asian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13, 29-44,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yles in East Asian TESOL Journal, 11/2, 5-11, Chinese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in EFL System, 30/1, 85-105, A close look at the Chinese cultural influence on students' learning styles and Asian Englishes, 5/1, 40-63, The middle group of learning-centered Teacher’s Edition, 9, 24-30, Creating group-centered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a large EFL ELI Teaching, 23/1, 16-19, Matching teaching styles and learning styles in East Asian Internet TESL Journal, 7/ Advantages of group-centered learning in large Teacher's Edition, 6, 8- Teaching reading: Fitting a “Top-down” strategy into the Chinese Context,Guidelines, 23/2, 20- The effective use of the mother tongue in EFL Guidelines, 22/1, 51- Modern English Teaching F 37/3, 27- Making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work together with 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in a traditional G 21/1, 23-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conflict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and L 20/1, 35- Developing an English teaching program by integrating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Guidelines 20/2, 77- Integrating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ELI T 28, 15-19,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ELI Teaching 29, 37- Reconciling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Research in the Teaching of E 30/4, 458- “中澳大学生学习观念比较”,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学习策略与教学方法”,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论兼收并容,折衷诸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8期 P, 39 – “The Trojan Horse of English Language”,Teaching Journal on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 “De-politicization in ELT in China”, Pacific Asian Education, “National Sovereignty versus Moral Sovereignty”,Media Asian, “The Foreign Language Dilemma”,Re-reading America, “康拉德研究在中国:回顾与展望 ”, 《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3期。 “当代文学批评语境下的康拉德研究”,《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汪义群 ,虞建华主编)第4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即出)。 “论美国后现代小说的两大走向”, 《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 “论《查特来夫人的情人》的阳物意识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4 期。 “电影的文学性、文化性与英美文学教学”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第9期。 “别有洞天的叙述——论《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叙事结构”,刊载于胡全生著《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 “互文性与巴塞尔姆的小说《白雪公主》”, 刊载于胡全生著《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 “Logos、道与后现代主义小说语言观”,《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论康拉德的小说《吉姆爷》的叙事技巧”,《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1998年获江西省英语学会学术论文一等奖)。 “文本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文艺报》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3年第2 期全文转载。 “文学与国民教育”,《文艺报》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 “继承与创新——新叙事学对文本研究的贡献(上)”,《创作评谭》第2期,2004。 “继承与创新——新叙事学对文本研究的贡献(下)”,《创作评谭》第4期,2004。 “浅谈英译中国古诗中的隐喻”,《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6。 “翻译的目的、对象与语篇类型——重温严复的译论”《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 “论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外语与翻译》,2000, “译诗的标准与译诗的方法”,《外语与翻译》,2002/3(此文在中国译协于郑州举行的“2002全国文学翻译与出版研讨会”上,获得由“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颁发的一等奖) “英译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形象”,《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 “论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江西师大学报》,2000,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与两种技法比较” 《江西师大学报》,2001, “从《无题》的几种译诗看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江西师大学报》,2001, “直译为主,还是意译为主——兼评几种翻译教科书的直译意译观”,《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 “诗无达诂与古诗英译”(参加“中国诗歌翻译第四届年会”,《外语论坛》 2003/1发表。 “为了祖国语言的纯洁性——从‘武装到牙齿谈起’”《中国高等教育研究》, 2004/ “诗歌翻译中的文化阐释与文化定位”,《语言文学研究》,2004,4。 “沃尔夫与女权论文学批评”,《江西师大学报》,1996,1。 “文学符号学——一种新的文学批评理论”,《江西师大学报》,2001/2。 “论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外语研究与教学》,航空工业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大学阶段基于文体学的英语教学法”,《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Students’ mental lexicon in L2”,7月参加“第二届南京大学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宣读论文。 “基于Internet资源的自主学习模式”, 第一作者,《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第12期; “基于Internet学习资源的分析与评价”,第一作者,《现代远距离教育》2002年第4期; “Rubric—A Powerful tool for evaluating and improving writing”,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中国英语教学》),2003年第3期 “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第二作者,《外国语》2004年第4期; “基于信息技术的任务型外语学习环境设计”第一作者,《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7期; “论科技文体的翻译原则与方法”,《中国科技翻译》2004年第3期; “语义框架、场及其相互关系”,《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1。 “不同的路向:关于语义分解的思考”,《外语学刊》,2001,1。 “颜色词的认知语义与认知结构”,《外语教学》,2001,4。 “言语行为动词语义分析及构架”,《外语学刊》,2000,2。 “语义结构与文化意义”,《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 “广告英语模糊现象探析”,《山东外语教学》,2000,3。 “格语法与当代语义分析理论”,《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3。 “话语中名词性词的分析与情景语义学”,《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4。 “叶芝的神秘哲学及与其文学创作的关系” ,《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2期。 “菲利浦·拉金的诗歌语言艺术”,7千字,《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二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版。 “当你年老时:五种读法”,5千字,《外国文学》2002年第5期。 “诗歌翻译对诗歌创作的影响”,5千字,《中华读书报》2004年4月21日。

英美文学方向的选题太多了啊,网上一搜一大堆,选一个你自己喜欢并感兴趣的就行了。 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  2、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  3、浅谈“欧·亨利式结尾”及其文学影响  4、从宗教角度解读简爱的多重性格  5、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小妇人》中的乔  6、 “英雄”的陨落--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  7、 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  8、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  9、 《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10、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  11、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论《动物庄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  12、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  13、从后印象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  14、 从中西方道德观差异谈《伊利亚特》与《封神演义》人物品德  15、 韦伯《猫》中的女性主义  16、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心理冲突  17、浅析中西方喜剧文化---以《武林外传》和《老友记》为例  18、从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19、《瓦尔登湖》中自然主义的现实意义  20、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  21、论《荆棘鸟》中的女性意识  22、 论劳伦斯《虹》中的异化  23、《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祝》悲剧结局所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  24、从《在路上》看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价值观  25、 评希思克利夫被扭曲的心路历程  26、试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幽默特色  27、惠特曼的死亡哲学  28、 论《呼啸山庄》--原始古朴与文明理性的交错色彩  29、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主角”手法的运用  30、透过小说《威廉·威尔逊》和《黑猫》看艾伦·坡的善恶观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官网论文查询系统

2002-03年于美国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杜克大学);自2004起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出版主要著作15部,其中包括:《20部美国小说名著评析》;《新西兰文学史》;《沈从文笔下的中国社会与文化》;《杰克·伦敦传》;《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一辑》;《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译著:后现代长篇小说名作《白雪公主后传》;《20世纪外国文学史》;《美国文学辞典·作家与作品》;《英美文学欣赏入门》等。发表论文 30多篇。 参加了吴元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5卷本《20世纪外国文学史》; 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现正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重大科研项目:《美国文学大辞典》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杰克·伦敦研究》

《从伍尔夫“构思说”看中西诗学的共通性》,《外国文学研究60年》,2010年7月《弗吉尼亚·伍尔夫生命诗学研究》,《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0,12期《中西诗学语境下的伍尔夫现实观》,《外国文学》,2009,5期《批评,从观到悟的审美体验—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批评理论》,《外国文学评论》,2009第3期《小说:记录生命的艺术形式——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理论》,《外国文学评论》, 2008第2期《论伍尔夫《海浪》中的生命写作》,《外国文学》,2008年第5期《飘的出版历史及启示》,《中国出版》,2008年第12期《詹姆斯·乔伊斯的美学思想及实践》,《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7年第6期《20年来国内伍尔夫研究述评》,《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5期《20年来国内福克纳研究综述》,《浙江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解读<我站在这儿熨烫>》,《外国文学》,2004年第3期《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6期《意识流小说艺术创新论》,《浙江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开创小说的传统——论笛福的小说观》,《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第4期《是模仿的真实,还是虚构的真实?》,《杭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18世纪英国小说理论探微》,《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第10期《A Study on Pedagogical Model of Literature》,Proceedings ,1998年《文学阅读教学法新探》,《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5期《凯蒂· 康普生悲剧探因》,《浙江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时间的割裂与错置―《喧哗与骚动》的叙事结构与时间艺术》,《杭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象征手法》,《杭州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

《转喻的认知阐释》,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 《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英语文体学》(主编,研究生教材),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0世纪英美文学要略》(编著),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2002年获江西省英语学会学术论著一等奖)。 《格林童话精粹》(译著),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0。 《叙事:意义与策略》,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 《济慈书信集》,(译著)东方出版社,2001。 《沟通与超越》,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 《文本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赣文化论稿》,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 《实用汉英分类翻译手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6。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主编(负责主要编写工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0,(此书获得江西省英语学会一等奖)。 《跨文化传播——中国古典诗歌英译论》,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 《傅浩文集之一·诗学卷·距离》,140千字,作家出版社2002年9月版。 《叶慈诗选》(英汉对照),300千字,台湾:书林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版。 《乔伊斯诗全集》,15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阿米亥诗选》(增订本),22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叶芝诗集》(修订本),50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0世纪英语诗选》,35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德瑞克·沃尔科特诗选》,20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版。 《拿单·扎赫诗选》,约130千字,河北教育出版社,即出。 《英语名诗译解》,120千字,哈尔滨出版社,即出。 《叶芝精选集》(主编、译),800千字,燕山出版社,即出。 “语义压制的转喻理据”,《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6。 “概念隐喻与认知语境”,《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6)。 “语言的模糊性和语境的解释功能”,《西安外语学院学报》,2002(1)。 “隐喻的语用阐释”,《山东外语教学》,2002(3)。 “信息短路下的话语标记”,《外语学刊》,2003(3)。 “间接言语行为中的借代”,《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2003(2)。 “语用标记与话语连贯”,《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论话语标记在语言的生成和理解中的作用”,《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6)。 “转喻的认知语用阐释”,《外国语言文学》,2003(4)。 “理想化认知模型与转喻的语用功能”,《山东外语教学》,2003(3)。 “基于脚本的架桥式语用推理”,《外语与翻译》,2003(4)。 “翻译的语用等效观”,US-China Foreign Language 《美中外语》,2004 (1)。 “框架转换与意义建构”,《外语学刊》, 2004(3)。 “架桥式语用推理的认知研究”,《天津外语学院学报》 2004(1)《语言文字学》(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4(5)。 “构式义、转喻与句式压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 “言语行为转喻与话语的深层连贯”,《外语教学》,2004(3) “阅读理解中语用推理的认知考察”,《外语教学》,2004(5) Fitting a top-down strategy into a traditional reading Teacher’s Edition, 11, 12-16, Effect of using a "top-down" strategy on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comprehension of English Asian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13, 29-44,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yles in East Asian TESOL Journal, 11/2, 5-11, Chinese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in EFL System, 30/1, 85-105, A close look at the Chinese cultural influence on students' learning styles and Asian Englishes, 5/1, 40-63, The middle group of learning-centered Teacher’s Edition, 9, 24-30, Creating group-centered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a large EFL ELI Teaching, 23/1, 16-19, Matching teaching styles and learning styles in East Asian Internet TESL Journal, 7/ Advantages of group-centered learning in large Teacher's Edition, 6, 8- Teaching reading: Fitting a “Top-down” strategy into the Chinese Context,Guidelines, 23/2, 20- The effective use of the mother tongue in EFL Guidelines, 22/1, 51- Modern English Teaching F 37/3, 27- Making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work together with 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in a traditional G 21/1, 23-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conflict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and L 20/1, 35- Developing an English teaching program by integrating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Guidelines 20/2, 77- Integrating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ELI T 28, 15-19,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ELI Teaching 29, 37- Reconciling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Research in the Teaching of E 30/4, 458- “中澳大学生学习观念比较”,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学习策略与教学方法”,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论兼收并容,折衷诸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8期 P, 39 – “The Trojan Horse of English Language”,Teaching Journal on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 “De-politicization in ELT in China”, Pacific Asian Education, “National Sovereignty versus Moral Sovereignty”,Media Asian, “The Foreign Language Dilemma”,Re-reading America, “康拉德研究在中国:回顾与展望 ”, 《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3期。 “当代文学批评语境下的康拉德研究”,《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汪义群 ,虞建华主编)第4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即出)。 “论美国后现代小说的两大走向”, 《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 “论《查特来夫人的情人》的阳物意识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4 期。 “电影的文学性、文化性与英美文学教学”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第9期。 “别有洞天的叙述——论《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叙事结构”,刊载于胡全生著《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 “互文性与巴塞尔姆的小说《白雪公主》”, 刊载于胡全生著《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 “Logos、道与后现代主义小说语言观”,《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论康拉德的小说《吉姆爷》的叙事技巧”,《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1998年获江西省英语学会学术论文一等奖)。 “文本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文艺报》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3年第2 期全文转载。 “文学与国民教育”,《文艺报》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 “继承与创新——新叙事学对文本研究的贡献(上)”,《创作评谭》第2期,2004。 “继承与创新——新叙事学对文本研究的贡献(下)”,《创作评谭》第4期,2004。 “浅谈英译中国古诗中的隐喻”,《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6。 “翻译的目的、对象与语篇类型——重温严复的译论”《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 “论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外语与翻译》,2000, “译诗的标准与译诗的方法”,《外语与翻译》,2002/3(此文在中国译协于郑州举行的“2002全国文学翻译与出版研讨会”上,获得由“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颁发的一等奖) “英译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形象”,《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 “论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江西师大学报》,2000,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与两种技法比较” 《江西师大学报》,2001, “从《无题》的几种译诗看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江西师大学报》,2001, “直译为主,还是意译为主——兼评几种翻译教科书的直译意译观”,《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 “诗无达诂与古诗英译”(参加“中国诗歌翻译第四届年会”,《外语论坛》 2003/1发表。 “为了祖国语言的纯洁性——从‘武装到牙齿谈起’”《中国高等教育研究》, 2004/ “诗歌翻译中的文化阐释与文化定位”,《语言文学研究》,2004,4。 “沃尔夫与女权论文学批评”,《江西师大学报》,1996,1。 “文学符号学——一种新的文学批评理论”,《江西师大学报》,2001/2。 “论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外语研究与教学》,航空工业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大学阶段基于文体学的英语教学法”,《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Students’ mental lexicon in L2”,7月参加“第二届南京大学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宣读论文。 “基于Internet资源的自主学习模式”, 第一作者,《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第12期; “基于Internet学习资源的分析与评价”,第一作者,《现代远距离教育》2002年第4期; “Rubric—A Powerful tool for evaluating and improving writing”,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中国英语教学》),2003年第3期 “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第二作者,《外国语》2004年第4期; “基于信息技术的任务型外语学习环境设计”第一作者,《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7期; “论科技文体的翻译原则与方法”,《中国科技翻译》2004年第3期; “语义框架、场及其相互关系”,《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1。 “不同的路向:关于语义分解的思考”,《外语学刊》,2001,1。 “颜色词的认知语义与认知结构”,《外语教学》,2001,4。 “言语行为动词语义分析及构架”,《外语学刊》,2000,2。 “语义结构与文化意义”,《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 “广告英语模糊现象探析”,《山东外语教学》,2000,3。 “格语法与当代语义分析理论”,《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3。 “话语中名词性词的分析与情景语义学”,《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4。 “叶芝的神秘哲学及与其文学创作的关系” ,《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2期。 “菲利浦·拉金的诗歌语言艺术”,7千字,《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二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版。 “当你年老时:五种读法”,5千字,《外国文学》2002年第5期。 “诗歌翻译对诗歌创作的影响”,5千字,《中华读书报》2004年4月21日。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期刊官网查询入口

截至2016年3月,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700多项,全校年科技经费5亿多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连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共有300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其中,由中科院与该校共同完成的“转基因山羊体细胞克隆山羊”成果被评为1999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首,由该校参与完成的“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工作被评为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头条新闻,8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开发与成果推广成绩同样喜人,学校的“农科教结合”工作已形成了以苏北基地为中心,辐射苏中、苏南的格局,在服务“三农”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2002-2013年期间,学校共有4篇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6篇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2013年,在ESI评价的22个学科中,学校共被ESI收录论文3672篇,被引23142次,篇均被引频次为3,在全球排名前1%的5039个研究机构中,总被引次数位居第1664位。学校的“江苏省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于2013年被评定为首批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学术期刊 扬州大学学报编辑部是在原江苏农学院、扬州师范学院、扬州工学院、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高校学报编辑部的基础上,于1997年扬州大学合并办学5周年之际成立。1997年创刊《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双月刊)、《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季刊),2004年改为双月刊;1998年创刊《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1999年将《江苏农学院学报》更名为《江苏农业研究》;2002年将《江苏农业研究》更名为《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季刊)。《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该刊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刊物。该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苏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国儒商研究”、“扬州文化研究”、“女性文学多棱镜”、“审美新视角”等特色栏目。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该刊为综合性高等教育研究刊物,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和探索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类问题,既发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性研究论文,也刊登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内容覆盖了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该刊被《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大复印资料中心、《教育文摘周报》、《新华文摘》等都不同程度地转载、摘引该刊所发论文。该刊为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江苏省期刊方阵优秀期刊、第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该刊是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数理科学和化学、工业技术、环境科学等门类的学术论文。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该刊被美国《数学评论》(MR)、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德国 《数学文摘》(ZBL)、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力学文摘》等国内外著名检索期刊收录。并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华艺数位艺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全文收录。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原《江苏农学院学报》、《江苏农业研究》)该刊是综合性农业与生命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农业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园艺、植物保护、食品科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 该刊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图书馆分别入选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联合国粮农组织AGRIS、英国CABI、动物学记录(ZR)、美国DIALOG、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国内所有以”中国”名头出版的农业文摘类期刊和部分医学文摘期刊及《中国生物学文摘》等作为一次文献源期刊收录。2002年以来多次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及全国农业优秀期刊(学术类一等奖),蝉联”江苏省双十佳期刊”。 图书馆藏 截至2014年9月,全校拥有文献402万余册;年订购中文报刊3376种,原版外文期刊548种。馆内藏有《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目录丛刊》、《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等大型文献,馆藏中苏北方志较为齐全,文史、农业、烹饪类文献具有特色,敦煌学资料丰富。馆内拥有丰富的电子文献资源,藏有各种电子出版物,包括中国期刊网镜像站、超星数字图书馆、北大方正Apabi数字图书系统、EI、PQDD、IEEE/IEE等国内外大型数据库40种,折合电子文献7万册。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期刊查询官网入口

好一朵茉莉花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茉莉花》研究综述 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程方 大江南北有不少《茉莉花》,流传很广,并且有很多人都知道在普契尼的歌剧《图兰多特》中用了《茉莉花》曲调,但到底用的是哪首《茉莉花》呢?是江苏的《茉莉花》( ) ? 还是乾隆年间英国人Hittner在中国记录的《茉莉花》( ) ?很多人并不是十分清楚,大多只是听说感到骄傲而已,毕竟能够看到整幕歌剧《图兰多特》的人不多,而且研究《茉莉花》(在以后的下文中简称为《茉》)的人也不多。八十年代以来,在各期刊和专著上对《茉》的研究主要涉及的是:《茉》的“源流”“传播”“不同地区民歌《茉》的比较”及“《茉》在其他传统音乐体裁中的比较研究”等方面,现综述如下: 一.《茉莉花》溯源 主要的文章有:钱仁康的《乐歌考源(十六)》(1985/5《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流传到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茉莉花”》(《钱仁康音乐文选(上)》)、易人的《芳香四溢的茉莉花》(《艺苑》1982/1)及冯光钰的专著《中国同宗民歌》(1998年第1版,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钱仁康在《乐歌考源(十六)》和《流传到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茉莉花”》中对《茉》的源流进行了详细考证(但两篇文章在时间上出现了矛盾):我国最早刊载《茉》歌词的出版物是清乾隆年间(1736—1795)玩花主人选辑,钱德苍增辑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记载了《西厢记》的剧词,没记曲谱;中国最早刊载《茉》曲谱的是道光十七年(1838)(在《乐歌考源》上又说是1837年)贮香主人编辑出版的《小慧集》,卷十二载有箫卿主人用工尺谱记录的《鲜花调》曲谱;《茉》曲谱最早的记谱见于1804年(在《乐歌考源》上又说是1806年)在英国伦敦出版的、英国地理学家、旅行家、英第一任驻华大使秘书(乾隆1792—1794年间)巴罗(John Barron)写的《中国旅行》(Travels in China)的第十章,书中说《茉》谱是希特纳(Mr Hittner)记录的,钱先生从原书中的罗马字拼音歌词来推测,Hittner可能是从广州记录这首民歌的。对于Hittner记谱的“朴素”的《茉》的曲调到底是哪个地方的民歌,他确切是在何地记录的,没有文章再进一步考证。 易人在她的《芳香四溢的茉莉花》一文中对《茉》的考源是根据1980年《音乐论丛》第三辑钱仁康发表的《“妈妈娘你好糊涂”和“茉莉花”在外国》一文来写的。易人指出:《茉》最早名称叫《双叠翠》,以后才称为《鲜花调(或《茉》)》,她同时考证了茉莉花这一植物的传入,是一千多年前由阿拉伯和印度传入我国,最早见于福建、广东,三百多年前传到苏州、杭州、扬州一带。 冯光钰在《中国同宗民歌》中提到《茉》的溯源,但不如钱仁康细致。对于贮香主人编辑的《小慧集》到底在哪年出版,两人的文章记载很不统一,冯光钰记载的是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钱仁康记载的是道光十七年,对于“公元”的确切年份钱先生自身就有矛盾(前面已提到)。另外冯光钰根据《茉》唱词与曲调的双叠翠形式,试图通过明代散曲家刘效祖的刻本《词脔》中出现的《双叠翠》唱词来考证《茉》与《双叠翠》的曲调是否有传承关系,他提出了问题,但结论却不得而知。

以一个学生角度向你介绍下扬州好玩的地方首先来扬州瘦西湖不可不去,大明寺千年古刹还可中午去吃顿斋饭感受下脱离大鱼大肉后的清淡,何园虽不是四大园林到本人觉得还是建造独特具,气质非凡!个园——全国四大园林之一,相信也有他独特之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拉吃的:扬州炒饭不得错过,但好多地方都不是正宗的,也砸了它的招牌。扬州狮子头,大煮干丝等等!另外扬州富春包子鼎鼎有名,值得一尝!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扬州人的生活,还望楼主亲自来感受下,还要提醒楼主一点的是,来玩要提前顶好客房哦,否则……呵呵切记阿

瘦西湖,大明寺,离市区近,比较贵。茱萸湾,凤凰岛比较远,价格便宜。何园个园,不是很贵,离市区也不远。最有特色的就是吃,淮海路和望月路。交通便利,在扬州西站,公交车四通八达

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  史可法纪念馆·天宁寺·冶春园·盆景园·瘦西湖·大明寺·观音山·唐城遗址·汉陵苑·世界动物之窗·宋夹城考古遗址公园·天沐温泉旅游度假村·蜀冈西峰生态公园  古城区主要景点  “双东”历史街区·古运河水上游·个园·何园·汪氏小苑·吴道台宅第·卢氏盐商住宅·小盘谷·荷花池公园·琼花观·扬州八怪纪念馆·朱自清故居·普哈丁墓园二十四桥  新区主要景点  扬州文化艺术中心·京华城全生活广场·体育公园  四郊主要景点  茱萸湾公园·凤凰岛·高旻寺·瓜洲古渡·润扬森林公园·竹西公园·隋炀帝陵  最佳旅游时机  所谓“烟花三月下扬州”,每年的春季,扬州迎来旅游旺季,也是游览扬州的最佳时间。   每年4月18日-5月18日,扬州市都会举行“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此时的扬州烟雨朦朦,稀有的琼花正当盛开,花香扑鼻,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特产  “富春”、“五亭”牌速冻包子,扬州特色炒饭,“三和四美”牌酱菜,牛皮糖,扬州“三把刀”(理发刀、修脚刀、厨刀),扬州“三头宴”,高邮双黄蛋等等。  编辑本段扬州美食  扬州菜以“三头”(拆烩鲢鱼头、扒烧整猪头、蟹粉狮子头)为代表,大煮干丝则充分体现了维扬菜的刀功,"三套鸭"则将菜鸽藏于野鸭腹中,再将野鸭藏于家鸭腹中,独特的创意,大胆的创新造就了野鸭喷香,菜鸽细酥无上美味。扬州出名的还有各色扬州的点心和小吃。  扬州十大名点  三丁包子、千层油糕、双麻酥饼、翡翠烧卖、干菜包、野菜包、糯米烧卖、蟹黄蒸饺、车螯烧卖、鸡丝卷子;  十佳风味小吃  笋肉锅贴、扬州饼、蟹壳黄、鸡蛋火烧、咸锅饼、萝卜酥饼、鸡丝卷子、三鲜锅饼、桂花糖藕粥、三色油饺;  十佳特色小吃  四喜汤团、生肉藕夹、豆腐卷、笋肉小烧卖、赤豆元宵、五仁糕、葱油酥饼、黄桥烧饼、虾籽饺面、笋肉馄饨。  编辑本段节庆品牌  春  4月18日——5月18日 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暨万花会(中国十大城市旅游节庆品牌)  夏  6月15日——8月31日 “扬州的夏日”   农历6月19日 观音山香会  秋  9月26日左右 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  冬  12月31日 迎新年撞钟祈福活动

中国教育研究论丛期刊官网查询入口

是否是正规期刊到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查询!现在有很多期刊是一号多刊!另外还要看他是不是能在网上查到你的论文电子版本,例如万方数据库、知网、龙源期刊网。假期刊是不会查到的!如需帮助看我的百度空间!

《中国教育研究论坛》是非法期刊 昨天,云南省新闻出版局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处发布公告称,地址在广州市的《中国教育研究论坛》期刊系假冒云南刊号出版的非法期刊。省新闻出版局已函告广州市新闻出版局,进行查处。 (记者 庞继光)_shtml

非法的。CNxx_xxxx的代号有一个范围,除此之外都是非法出版物。前两位的数字不能大于65,后四位的含义是:报刊类0001——0999,期刊类是1000——5999。因此,该期刊是非法的。如果想发表文章又没有门路,可以和联系,我这里有多种适合教育类的期刊和报刊。另外,你可以登陆"中国期刊网"()查询 。请参考下面的内容:关于非法出版物和非国内正式出版物调查结果及对发表在其上的论文处理意见的通知泉州市教育局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泉教职改〔2004〕8号关于非法出版物和非国内正式出版物调查结果及对发表在其上的论文处理意见的通知各县(区、市)教育局职改办,市直各学校: 2003年以来,我市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盗版印刷CN刊物、假冒CN刊号等类型的非法出版物,以及未经国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非国内正式出版物。为此,我局于2004年3月10日发出《关于盗版和非正式出版CN刊物论文处理意见的通知》(泉教职改〔2004〕2号)的文件通知,但由于非法刊物给我市中小学教师职务的评审工作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广大教师反响强烈,分别通过来电来信举报等形式反映情况。为了使评审工作能够健康、顺利地进行,维护评审工作的严肃性,经向新闻出版部门和有关单位查实,以及在"中国期刊网"()查询有关刊物的论文目录,现就调查结果及对发表在其上的论文处理意见作如下通知,请遵照执行。 一、经浙江教育学院《教学月刊》杂志社调查与证实,我市提供的《教学月刊》(CN33-1279/G4)2003年8A和8B综合版等2本期刊样本并非他们出版,由此认定此2本期刊为盗版的非法出版物。 二、经广西教育学院调查与证实,我市提供的《中学文科》(CN45-1280/G4)2003年5·6月号合刊、《中学理科》(CN45-1279/G4)2003年5月号、《小学教学参考》(CN45-1233/G4)2003年5·6月号合刊等3本期刊样本并非他们出版,由此认定此3本期刊为盗版的非法出版物。 三、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复函福建省教育厅职改办,认定《改革与创新》(CN35-0053)、《中华教育与教学杂志》(CN03-4383/HK)、《当代教育杂志》(CN(HK)NR4064/190/01)、《中国教学纵横杂志》(CN(HK)NR4159/87/02)、《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杂志》(CN(H)39-7869/G)、《中国现代教育杂志》(CN35-3917HK/G)、《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志》(CN18-4258/H)等7种刊物为非法出版物,且国内统一刊号完全错误;《当代素质教育》(CN03-3313/G·HK)、《中国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CN03-3569/G·HK)等2种刊物为非国内正式出版物,且国内统一刊号完全错误。 四、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复函福建省教育厅职改办,证实《航空教育》(CN11-2548/G)、《教育教学研究》(CN11-1038/F)未在该局登记,它们的国内统一刊号完全错误,系非法出版物。 另据我们核实刊物,《教育教学研究论丛》(CN11-1038/F)与《教育教学研究》(CN11-1038/F)系同一刊物。 五、经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查实,并在其网站上作特别提示(_bz_asp),由此认定与其特别提示内同名同号的刊物为非法出版物或非国内正式出版物。刊物及其刊号详见附件。另据我们核实刊物,《教育导刊》(CN23-1340/GD)与《教育新导向》(CN23-1340/GD)系同一刊物。 六、在选送我市评审论文的刊物中,发现《现代教育科学》(CN22-1339、CN22-1173)、《现代中小学教育》(CN22-1096/G4)、《继续教育研究》(CN23-1470/G4)、《引进与咨询》(CN35-1076/F)(素质教育论坛专辑)、《学会》(CN35-1127/G3)(中小学教师论文版本)、《武夷科学》(CN35-1104/Q)(季刊,中小学教师论文版本)等刊物内含有大量我省或我市教师论文,经"中国期刊网"查询论文目录,与其正式刊物目录完全不一致,并且刊物上没有标注"增刊"字样,也没有出具国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出版许可证,由此认定这些版本的刊物为非国内正式出版物。 七、本文所列的刊物或刊物版本,均为非法出版物或非国内正式出版物,发表在其上的论文不予认可,允许参评对象更换符合我市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要求的论文。论文发表的截止时间可放宽至2004年3月。八、由于受到非法出版物和非国内正式出版物的影响,我市2003年中学教师中级职务和中学高级职务评审还未结束。中学教师中级职务和中学高级职务更换论文的截止时间为2004年4月25日。 九、发表在非法出版物或非国内正式出版物的论文,经专家鉴定结果为不符合我市评审要求的(即论文质量不符合要求),论文不予更换。 十、从2004年度起,送审代表作发表在非法出版物或非国内正式出版物,一律不予认可,且不能更换。 附件:广东省新闻出版局特别提示的非法刊物及其刊号泉州市教育局职称改革领导小组二○○四年四月十九日主题词: 非法出版物 调查结果 论文 处理意见 抄送:福建省教育厅职改办,泉州市职改办,存档(二)。 泉州市教育局办公室 2004年4月19日印发 附件:广东省新闻出版局特别提示的非法刊物及其刊号 名称 刊号 名称 号教育界 CN79-1229/Z 中国教育研究与实践 CN-HK-4311全国教育优秀论文摘 CN-1035R 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志 CN18-4258/HCN26-1035/I4 CN35-1239HK/GCN26-1035R CN-4258/H亚洲教育 CN(HK)NR4251/02 教育科技探索与实践 CN(HK)-NR4352/46/03CN(HK)4251/171/02中国现代教育论坛 CN39-7859HK/G 中国教育(高教版) CNNR37-02中国新教育 CN(HK)NR4332/56/03 当代教师 CN(HK)25/11/03教育科研论坛 CNNR 183/03 教育新发展 CN(HK)NR 184/02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 CNH39-7869/G 中国当代教育研究 CN38-3150HK/GCN(H)39-7869/G CN03-1202CN03-1202/GCN03-1202/HK中国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CN38-3153HK/G 教育新导向 CN23-1340/GD中国当代教育杂志 CN(HK)NR4069/194/01 当代素质教育 CN03-3313/G教育管理与科研 CN142-03/G4 教学理论与方法 CN23-1240/N中华素质教育杂志 CN(HK)67-4359/R 中华创新教育 CN98-4362/G4CN98-4359/G4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 CN(HK)NR4180/105/02 中国教育理论杂志 CN(HK)NR4137/53/02中国教育研究 CN39-7848/G4 当代南方教育论坛 CN35-1515HK/GCNHK0315 CN35-1515HK/GJCN43-8319H/GCN98-0315/G4CN98-0315/R中国教育与经济论坛 CN43-8861/R 教育纵横 CN(HK)NR 4540/264/03CN43-8816/R中国现代教育研究 CN56-082HK 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杂志 CN(H)39-7869/GCN65-082HK CNH39-7869/G中国教育纵横杂志 CN(HK)NR4159/87/02 中国创新教育 CN(HK)NR3327/003/01当代教育 CN(HK)NR 4064/190/01 中国教育家杂志 CN44-1406/QCN11-4525/N中华百年教育 CN98-1031/G4 今日教育 CN(HK)NR4263/186/02CN(HK)4263/186/02中国教育与教学杂志 CN54-9887/HK 中国教育教学杂志 CN18-4258/HCN13-4412/H中华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杂志 CN16-1690/NR 中国教学纵横杂志 CN(HK)NR4159/87/02中国现代教育教学杂志 CN03-0173/G 中华现代全科 CN29-3227/R中国人文科学研究 CN03-1204 中国研究生杂志 CN03-1029/HK中国图书馆学 CN1073-168

  • 索引序列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官网论文查询入口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官网论文查询系统
  •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期刊官网查询入口
  •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期刊查询官网入口
  • 中国教育研究论丛期刊官网查询入口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