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心律失常的护理论文

心律失常的护理论文

发布时间:

心律失常的护理论文

你好,心律失常是心脏生物电场功能紊乱、是生物医学物理功能问题,药物(生物化学产品)无效——不对症。 心律失常治愈只有两种生物医学工程学的成熟技术产品: 1、处于早期、中期、恶性心律失常初发阶段的心律失常患者用细胞基因能量治疗仪——即可完全控制、或治愈。 2、已经处于恶性心律失常中、晚期患者,应马上到三级甲等医院佩戴心脏起搏器——即可充分控制心律失常病症,可保患者心脏正常。 特别提示心律失常患者勿采用射频消融术,即——采用切断心脏电流传导通路(神经)制止心律失常症状是错误的——到今天为止无一例康复案例。 仅供参考。孙平

我觉得去试试这个比较好

药物治疗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由于心律失常的复杂性,药物作用的方式和途径也不一样。一般药物的应用以口服为主,急性发作则采用静脉或气雾用药。外用药物应用较少。由于心律失常机制复杂而多样,许多因素还不很清楚,所以临床用药有一定难度。   一般原则应根据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选择作用针对性强,疗效明显而不良反应小的药物。药物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一般选用增强心肌自律性和(或)加速传导的药物,这就是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

你可以去看看这个 我就是吃这个护理的

心律失常护理论文

你好,心律失常是心脏生物电场功能紊乱、是生物医学物理功能问题,药物(生物化学产品)无效——不对症。 心律失常治愈方法: 目前临床解决心律失常只有两种生物医学工程学的成熟技术产品: 1、处于早期、中期、恶性心律失常初发阶段的心律失常患者用细胞基因能量治疗仪——即可完全控制、或治愈。 2、已经处于恶性心律失常中、晚期患者,应马上到三级甲等医院佩戴心脏起搏器——即可充分控制心律失常病症,可保患者心脏正常。 特别提示心律失常患者勿采用射频消融术,即——采用切断心脏电流传导通路(神经)制止心律失常症状是错误的——到今天为止无一例康复案例!! 孙平

(1)注意休息,轻者可做适当活动,严重者需绝对卧床静养, 室内光线一般不宜过强。(2)保持环境清静,禁止喧哗、嘈杂,尤其对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更应注意。嘈杂声音的刺激可以加重病情。(3)避免喜怒忧思等精神刺激,要善于做患者的思想工作,使之配合治疗,以利于康复。(4)护理人员不能慌张、忙乱,应保持沉着,给患者以安慰。(5)护理人员操作宜轻稳,避免触动患者的卧床而引起患者情绪波动,加重病情。(6)患者的衣服不要太紧,尤其呼吸困难时,应将纽扣松开。(7)喘息不能平卧者,应用被褥垫高背部或采用半卧位。(8)有水肿者,饮食宜低盐或无盐,控制摄入水量,记录出入量, 测腹围,隔日测体重。(9)经常注意观察患者,密切注意患者的症状、血压、心率。(10)如果服用洋地黄制剂,服药前应测脉搏,若脉搏在 160 次以上或 60 次以下(每分钟),均需报告医生。(11)如果有心功能不全者,输液速度不宜快,以免加重心功能(12)如发现患者呼吸困难,唇色紫绀,出汗,肢冷等情况,应先予吸氧,同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论文摘要] 本文根据心血管内科疾病以及老年患者的特点,提出心血管科人性化护理的重点及干预办法,旨在有效地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减少急、危、重症的发生。            随着我国踏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加快,我国老年人越来越多,也意味着心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对心血管内科护士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护理工作的内容有着更深刻的变化。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心肌梗死、心绞痛以及心力衰竭等,长期反复发作,均为能导致死亡的危、急、重症。由于自身的基础疾病,再加上老年人生理因素,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往往暴露出许多心理问题和新的疾病、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且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目前,医院提倡护理工作要人性化,笔者认为在心血管内科工作的护士,应结合本科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病情需要,因人而异地进行护理,这样利于老年患者减少反复发病的几率,延长患者疾病的缓解期,提高生活质量。      1 变换角色,换位思考   从传统工作的角度来说,护士的工作就是执行医生开出的医嘱。在提倡护理工作人性化的今天,除了要执行医嘱之外,护士还应多了解自己所管辖患者的生活、性格特点,把自己除了是护士还是晚辈的角色体现出来,与患者的和谐沟通有利于向患者进行疾病预防宣传,指导疾病治疗,同时也有利于工作得到配合并顺利开展。首先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是喜欢安静还是喜欢热闹,是顽皮型还是抑郁型,可根据不同人的特点营造良好、温馨的气氛,而不是给患者冷冰冰的感觉;应给患者天使般的印象,而不是某些媒体宣传的“魔鬼”恐惧感。其次,了解患者的衣、食、住、行习惯,针对病情有目的地指导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以减少疾病恶化的几率。在心血管内科,最常见的急救患者就是心功能不好的老年患者,在天气转冷或者日夜温差大的时候不注意保暖,容易引发严重心力衰竭,因而,对那些自以为身体还可以的、比较倔强的老年人就要注意劝说的方式,但最终目的是要其注意穿衣保暖。最后,对患者的关怀可以延伸到对其家人的了解。很多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被发现存在害怕孤独的心理,其主要原因是子女工作忙,老人又不好意思开口,此时医护人员除了要帮助老人解决心理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以一个专业医疗工作者的身份对患者家属进行善意提醒,使其配合患者的治疗。     2 护理重点   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医生强调最多的是患者要有足够的休息,因为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会极大地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导致更为恶劣的后果,其中,出现最多的情况就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每发生一次这样的情况,对心脏就是一次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凡是会影响患者休息的因素,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都是要引起重视,并尽量避免,这同样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心血管内科护理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1 便秘的护理   便秘是指连续48 h未排便,且有自觉症状。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且严重的便秘常伴有头痛、腹胀、厌食,并因排便时过度屏气使老人颅内压和肠内压升高,从而诱发心绞痛、心率失常甚至心肌梗死,因此不容忽视。便秘原因如下:①Brant[1]研究发现,在不运动的老年人中,左半结肠和直肠内可见到粪便积聚现象。另外,由于老年人脑血管硬化,大脑产生抑制,使胃、结肠反射减弱。②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机体虚弱,无力排便均可致便秘发生。③老年人多因牙齿松动、脱落,喜食软烂之食,纤维素摄入减少产生便秘。④老年人味蕾数目减少,喜食肥甘、厚腻之物,加重便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建议不要过于依赖排便药物解决问题,以免增加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作用,而应从生活习惯方面纠正,如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适当摄取粗糙、多渣的杂粮及油脂类食物,适量饮凉开水、蜂蜜等。做到劳逸结合,适当参加娱乐活动,加强腹肌和盆底肌的锻炼,有助于便秘的预防。   2 失眠的护理   在我院住院的老年患者多因住院后环境、心理、疾病因素导致失眠,表现为难入睡或是入睡后易醒,醒后不能继续入睡的情况。失眠原因还包括心血管疾病本身的特点,心血管病易反复发作,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低氧,患者往往因胸闷、憋气而惊醒,导致睡眠不稳。由于夜间平卧后,皮下水肿液的吸收,膈肌上抬,使患者产生阵发性呼吸困难,影响了睡眠。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如利血平、可乐定、卡托普利等。医护人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有效干预,包括保证病房的安静、睡前开小灯,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个人睡眠条件。   3 心理护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易产生各种思想顾虑,情绪易激动,甚至绝望,从而导致病情恶化[2]。刘海英[3]认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干扰有:①忧虑心理;②绝望心理;③猜疑心理;④抵抗心理;⑤应激心理。相关研究显示,当这些不良心理出现的时候,末梢神经刺激组织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从而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儿茶酚胺与皮质类固醇结合,动员脂肪,从而增加了血中脂质。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出现这些不良心理的情况及原因,耐心劝导和抚慰,主动与他们沟通,给予精神支持,解除其精神压力,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护理工作是治疗疾病重要、有效的手段之一,良好的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故护理人员应切实认识到这一点,将人性化的思想带到护理工作中,在心血管内科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药物治疗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由于心律失常的复杂性,药物作用的方式和途径也不一样。一般药物的应用以口服为主,急性发作则采用静脉或气雾用药。外用药物应用较少。由于心律失常机制复杂而多样,许多因素还不很清楚,所以临床用药有一定难度。   一般原则应根据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选择作用针对性强,疗效明显而不良反应小的药物。药物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一般选用增强心肌自律性和(或)加速传导的药物,这就是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

心律失常护理论文摘要

我觉得去试试这个比较好

你好,心律失常是心脏生物电场功能紊乱、是生物医学物理功能问题,药物(生物化学产品)无效——不对症。 心律失常治愈只有两种生物医学工程学的成熟技术产品: 1、处于早期、中期、恶性心律失常初发阶段的心律失常患者用细胞基因能量治疗仪——即可完全控制、或治愈。 2、已经处于恶性心律失常中、晚期患者,应马上到三级甲等医院佩戴心脏起搏器——即可充分控制心律失常病症,可保患者心脏正常。 特别提示心律失常患者勿采用射频消融术,即——采用切断心脏电流传导通路(神经)制止心律失常症状是错误的——到今天为止无一例康复案例。 仅供参考。孙平

[论文摘要] 本文根据心血管内科疾病以及老年患者的特点,提出心血管科人性化护理的重点及干预办法,旨在有效地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减少急、危、重症的发生。            随着我国踏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加快,我国老年人越来越多,也意味着心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对心血管内科护士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护理工作的内容有着更深刻的变化。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心肌梗死、心绞痛以及心力衰竭等,长期反复发作,均为能导致死亡的危、急、重症。由于自身的基础疾病,再加上老年人生理因素,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往往暴露出许多心理问题和新的疾病、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且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目前,医院提倡护理工作要人性化,笔者认为在心血管内科工作的护士,应结合本科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病情需要,因人而异地进行护理,这样利于老年患者减少反复发病的几率,延长患者疾病的缓解期,提高生活质量。      1 变换角色,换位思考   从传统工作的角度来说,护士的工作就是执行医生开出的医嘱。在提倡护理工作人性化的今天,除了要执行医嘱之外,护士还应多了解自己所管辖患者的生活、性格特点,把自己除了是护士还是晚辈的角色体现出来,与患者的和谐沟通有利于向患者进行疾病预防宣传,指导疾病治疗,同时也有利于工作得到配合并顺利开展。首先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是喜欢安静还是喜欢热闹,是顽皮型还是抑郁型,可根据不同人的特点营造良好、温馨的气氛,而不是给患者冷冰冰的感觉;应给患者天使般的印象,而不是某些媒体宣传的“魔鬼”恐惧感。其次,了解患者的衣、食、住、行习惯,针对病情有目的地指导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以减少疾病恶化的几率。在心血管内科,最常见的急救患者就是心功能不好的老年患者,在天气转冷或者日夜温差大的时候不注意保暖,容易引发严重心力衰竭,因而,对那些自以为身体还可以的、比较倔强的老年人就要注意劝说的方式,但最终目的是要其注意穿衣保暖。最后,对患者的关怀可以延伸到对其家人的了解。很多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被发现存在害怕孤独的心理,其主要原因是子女工作忙,老人又不好意思开口,此时医护人员除了要帮助老人解决心理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以一个专业医疗工作者的身份对患者家属进行善意提醒,使其配合患者的治疗。     2 护理重点   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医生强调最多的是患者要有足够的休息,因为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会极大地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导致更为恶劣的后果,其中,出现最多的情况就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每发生一次这样的情况,对心脏就是一次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凡是会影响患者休息的因素,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都是要引起重视,并尽量避免,这同样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心血管内科护理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1 便秘的护理   便秘是指连续48 h未排便,且有自觉症状。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且严重的便秘常伴有头痛、腹胀、厌食,并因排便时过度屏气使老人颅内压和肠内压升高,从而诱发心绞痛、心率失常甚至心肌梗死,因此不容忽视。便秘原因如下:①Brant[1]研究发现,在不运动的老年人中,左半结肠和直肠内可见到粪便积聚现象。另外,由于老年人脑血管硬化,大脑产生抑制,使胃、结肠反射减弱。②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机体虚弱,无力排便均可致便秘发生。③老年人多因牙齿松动、脱落,喜食软烂之食,纤维素摄入减少产生便秘。④老年人味蕾数目减少,喜食肥甘、厚腻之物,加重便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建议不要过于依赖排便药物解决问题,以免增加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作用,而应从生活习惯方面纠正,如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适当摄取粗糙、多渣的杂粮及油脂类食物,适量饮凉开水、蜂蜜等。做到劳逸结合,适当参加娱乐活动,加强腹肌和盆底肌的锻炼,有助于便秘的预防。   2 失眠的护理   在我院住院的老年患者多因住院后环境、心理、疾病因素导致失眠,表现为难入睡或是入睡后易醒,醒后不能继续入睡的情况。失眠原因还包括心血管疾病本身的特点,心血管病易反复发作,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低氧,患者往往因胸闷、憋气而惊醒,导致睡眠不稳。由于夜间平卧后,皮下水肿液的吸收,膈肌上抬,使患者产生阵发性呼吸困难,影响了睡眠。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如利血平、可乐定、卡托普利等。医护人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有效干预,包括保证病房的安静、睡前开小灯,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个人睡眠条件。   3 心理护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易产生各种思想顾虑,情绪易激动,甚至绝望,从而导致病情恶化[2]。刘海英[3]认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干扰有:①忧虑心理;②绝望心理;③猜疑心理;④抵抗心理;⑤应激心理。相关研究显示,当这些不良心理出现的时候,末梢神经刺激组织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从而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儿茶酚胺与皮质类固醇结合,动员脂肪,从而增加了血中脂质。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出现这些不良心理的情况及原因,耐心劝导和抚慰,主动与他们沟通,给予精神支持,解除其精神压力,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护理工作是治疗疾病重要、有效的手段之一,良好的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故护理人员应切实认识到这一点,将人性化的思想带到护理工作中,在心血管内科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药物治疗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由于心律失常的复杂性,药物作用的方式和途径也不一样。一般药物的应用以口服为主,急性发作则采用静脉或气雾用药。外用药物应用较少。由于心律失常机制复杂而多样,许多因素还不很清楚,所以临床用药有一定难度。   一般原则应根据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选择作用针对性强,疗效明显而不良反应小的药物。药物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一般选用增强心肌自律性和(或)加速传导的药物,这就是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

心律失常护理论文选题

首先,你可以去咨询下你的导师,你的师哥师姐,其次就是自己去看相关的文献(如:临床医学进展),看看别人是怎么选题的,结合自己擅长的部分,找下自己的写作灵感

应用抗菌素类药物存在的问题探讨 对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分析论文的评价

你去看看这个 %78%79%71%31%33%32%34%36%31/blog/item/html 对心律失常来说 效果不错

你好,心律失常是心脏生物电场功能紊乱、是生物医学物理功能问题,药物(生物化学产品)无效——不对症。 心律失常治愈方法: 目前临床解决心律失常只有两种生物医学工程学的成熟技术产品: 1、处于早期、中期、恶性心律失常初发阶段的心律失常患者用细胞基因能量治疗仪——即可完全控制、或治愈。 2、已经处于恶性心律失常中、晚期患者,应马上到三级甲等医院佩戴心脏起搏器——即可充分控制心律失常病症,可保患者心脏正常。 特别提示心律失常患者勿采用射频消融术,即——采用切断心脏电流传导通路(神经)制止心律失常症状是错误的——到今天为止无一例康复案例!! 孙平

心律失常护理论文题目

背景学生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运用有关信息,对学生综合素质状况和教育客观效果在质量上作出判断,它起到反馈、诊断、导向、激励的作用。评价是一个质量保证的工具,它激发潜力、促进发展。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是整个医学高等教育的基础和根本。因此,临床医学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保证着高等院校医学人才培养的的质量。实施评价的最重要前提就是要构建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指标内容和每个指标的权重大小。随着对人素质内涵的认知不断深化,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给临床医学本科生的教育目标和评价指标带来新的要求和挑战。而目前医学院校对临床医学本科生的评价并没有跟上新的变化、满足新的要求,普遍存在“重分数,轻能力”的问题,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过多考查医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对其创新能力、医德、沟通能力等重要综合素质的评价,即评价指标内容不全面;对评价指标,目前研究比较多的只是对医学知识、临床技能、沟通能力这些外显特征和行为的评价,严重缺乏对内隐特征和行为的重视和研究;素质分解零散、不系统,素质界定交叉、模糊;对于评价指标缺乏定量研究赋予其权重值。总之,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系统的临床医学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建立一套临床医学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目的旨在建立一套科学、量化可比、适应医学发展、符合教育目标,并能为各医学院校提供借鉴乃至被其应用的临床医学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方法1、文献研究法:指通过搜集、阅读、分析文献,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本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进行资料收集:一是人的素质结构和内涵;二是卫生事业发展;三是医学教育目标;四是医学生综合素质。通过文献研究,确定最初的评价指标条目池。2、系统分析法:指把研究对象看作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考察它内部诸要素的多方面联系和作用,以及这种作用所形成的整体效应。临床医学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可分为“课程分数指标”和“非课程分数指标”两个一级指标;“课程分数指标”分为医学知识、人文知识、技能等二级指标,“非课程分数指标”分为人际关系能力、身心素质、理想道德等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又有各自的若干细分条目,从系统分析角度,应让每级指标分解得都很准确、细化且不交叉重复。3、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相关老师、专家进行开放性讨论,主要目的是针对最初评价指标条目池的内容、层次进行调整,形成归类明确、层次清晰的相对完整的指标内容体系。4、专家访谈法:针对形成的相对完整的指标内容体系,邀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武警广东总队医院从事临床医学生管理、教学,以及在临床一线的医生、老师、专家逐项讨论条目,进行调整和修改,以求进一步完善,并确定预调查表。5、德尔菲专家咨询法(Delphi Method):本研究采用Delphi法将拟定的指标内容框架,送给22名专家进行评定,征询和论证各分级指标的合理性、重要性、可行性、权重值。共进行了预调查和两轮正式的Delphi法问卷调查。为有效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在本次研究中以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系数、意见集中程度、意见协调程度来衡量专家咨询的可靠性程度。6、统计学方法:(1)描述性统计。描述咨询专家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基本情况,统计专家积极系数(即问卷回收率)、问卷有效率。(2)变异系数。变异系数,即方差与均值的比。本研究根据实际,在筛选指标时重要性和可行性以小于25%为标准,大于25%删除。同时,因权重指标给定基础分为100分,分值跨度较大,因此本研究权重变异系数以小于40%为标准,大于40%的删除。(3)专家权威系数。专家权威程度由两个因素决定,一个是专家对条目的判断依据,用Ci表示,一个是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用Cs表示。专家权威程度计算公式为:Ca=(Ci+Cs)/(4)肯德尔系数(Kendall’sW)肯德尔系数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通过计算可以判断专家对一组指标或全部指标的协调程度。一般用W表示,W在0-1之间,W越大,表示协调程度越好。反之,意味着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低。本研究将各指标权重的肯德尔系数定为7。7、层次分析法:本研究在第二轮确定二级指标权重的过程中采用层析分析法。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含义清楚、明确的表格,请专家按1-9比例标度分别对两组4个二级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赋值,通过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来计算被比较元素的相对权重。由于在咨询中可能会出现专家作出违反常识的判断,即判断的不一致性,因此本研究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1、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1)专家积极系数为45%,问卷有效率为24%。(2)20位专家的权威系数均数在78-95之间,平均为87。(3)“课程分数指标”和“非课程分数指标”的权重值分别为5%和5%,变异系数均小于25%。(4)专家对各指标权重判断的总协调系数小于7(为697),经卡方检验,P<01。(5)重要性均值介于90~85之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5%;可行性均值介于15~50之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5%;权重变异系数只有“尊重”变异系数大于40%(为1%),其余均小于40%。2、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1)专家积极系数为91%,问卷有效率为00%。(2)专家的权威系数均数在75-97之间,平均为88。(3)“课程分数指标”和“非课程分数指标”的权重值分别为63%和37%,变异系数均小于25%。(4)层次分析法结果:对20位专家判断矩阵进行正规化处理和一致性检验,所有专家CR<1。综合专家意见,医学知识、人文知识、其他基础知识、技能权重分配分别为5078、1310、0793、2819;人际关系能力、身心素质、理想和道德、其他(创新能力、特长爱好、综合人文知识)权重分配分别为2561、2570、2829、2040。(5)专家对各指标权重判断的总协调系数为828,经卡方检验,P<01。(6)可行性均值介于85~45之间,异系数均小于25%;重要性评价均值介于00-95之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5%;各项指标权重变异系数均小于40%,最大的是8%,为指标“历史和政治方向”。结论本研究通过逐级分解教育目标要素和征求专家意见,草拟出临床医学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内容框架。在此基础上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统计学方法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经检验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系数、意见集中程度、意见协调程度都符合要求。最终确定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课程分数指标(00),包括医学知识(24)、人文知识(08)、其他基础知识(98)、技能(70)4个二级指标和11个三级指标;非课程分数指标(00),包括人际关系能力(25)、身心素质(53)、理想道德(19)、其他能力素质(03)4个二级指标和12个三级指标。  [1] 刘勇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改革的理性思考[J] 教学与管理 2013(03)  [2] 陈继红,李朋伟 浅谈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中国西部科技 2013(01)  [3] 孔国庆 大学生评价的视角转换[J] 教育学术月刊 2010(10)  [4] 单增春,杜旸,刘紫萍,杜云,李冬宁 Fuzzy综合评价法在医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 2010(16)  [5] 胡笑甜,刘英,姚小康,吕力 国内外医学生临床沟通技能评价的比较研究[J] 医学教育探索 2010(06)  [6] 刘政江 国内外医学教育标准以及带给医科院校的启示[J] 农垦医学 2010(02)  [7] 肖郑利 层次分析法及其在数学建模竞赛中的实际应用[J] 科技风 2009(12)  [8] 余仙菊,彭如宽,卢凤娟 走向整合:医学生临床能力评价的范式选择[J] 高教论坛 2008(05)  [9] 刘军红,刘恩霄 基于模糊理论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07(03)  [10] 冯志英,王建荣 应用专家咨询法设计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J] 护理管理杂志 2007(02)

首先,你可以去咨询下你的导师,你的师哥师姐,其次就是自己去看相关的文献(如:临床医学进展),看看别人是怎么选题的,结合自己擅长的部分,找下自己的写作灵感

你去看看这个 %78%79%71%31%33%32%34%36%31/blog/item/html 对心律失常来说 效果不错

[论文摘要] 本文根据心血管内科疾病以及老年患者的特点,提出心血管科人性化护理的重点及干预办法,旨在有效地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减少急、危、重症的发生。            随着我国踏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加快,我国老年人越来越多,也意味着心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对心血管内科护士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护理工作的内容有着更深刻的变化。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心肌梗死、心绞痛以及心力衰竭等,长期反复发作,均为能导致死亡的危、急、重症。由于自身的基础疾病,再加上老年人生理因素,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往往暴露出许多心理问题和新的疾病、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且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目前,医院提倡护理工作要人性化,笔者认为在心血管内科工作的护士,应结合本科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病情需要,因人而异地进行护理,这样利于老年患者减少反复发病的几率,延长患者疾病的缓解期,提高生活质量。      1 变换角色,换位思考   从传统工作的角度来说,护士的工作就是执行医生开出的医嘱。在提倡护理工作人性化的今天,除了要执行医嘱之外,护士还应多了解自己所管辖患者的生活、性格特点,把自己除了是护士还是晚辈的角色体现出来,与患者的和谐沟通有利于向患者进行疾病预防宣传,指导疾病治疗,同时也有利于工作得到配合并顺利开展。首先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是喜欢安静还是喜欢热闹,是顽皮型还是抑郁型,可根据不同人的特点营造良好、温馨的气氛,而不是给患者冷冰冰的感觉;应给患者天使般的印象,而不是某些媒体宣传的“魔鬼”恐惧感。其次,了解患者的衣、食、住、行习惯,针对病情有目的地指导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以减少疾病恶化的几率。在心血管内科,最常见的急救患者就是心功能不好的老年患者,在天气转冷或者日夜温差大的时候不注意保暖,容易引发严重心力衰竭,因而,对那些自以为身体还可以的、比较倔强的老年人就要注意劝说的方式,但最终目的是要其注意穿衣保暖。最后,对患者的关怀可以延伸到对其家人的了解。很多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被发现存在害怕孤独的心理,其主要原因是子女工作忙,老人又不好意思开口,此时医护人员除了要帮助老人解决心理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以一个专业医疗工作者的身份对患者家属进行善意提醒,使其配合患者的治疗。     2 护理重点   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医生强调最多的是患者要有足够的休息,因为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会极大地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导致更为恶劣的后果,其中,出现最多的情况就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每发生一次这样的情况,对心脏就是一次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凡是会影响患者休息的因素,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都是要引起重视,并尽量避免,这同样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心血管内科护理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1 便秘的护理   便秘是指连续48 h未排便,且有自觉症状。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且严重的便秘常伴有头痛、腹胀、厌食,并因排便时过度屏气使老人颅内压和肠内压升高,从而诱发心绞痛、心率失常甚至心肌梗死,因此不容忽视。便秘原因如下:①Brant[1]研究发现,在不运动的老年人中,左半结肠和直肠内可见到粪便积聚现象。另外,由于老年人脑血管硬化,大脑产生抑制,使胃、结肠反射减弱。②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机体虚弱,无力排便均可致便秘发生。③老年人多因牙齿松动、脱落,喜食软烂之食,纤维素摄入减少产生便秘。④老年人味蕾数目减少,喜食肥甘、厚腻之物,加重便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建议不要过于依赖排便药物解决问题,以免增加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作用,而应从生活习惯方面纠正,如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适当摄取粗糙、多渣的杂粮及油脂类食物,适量饮凉开水、蜂蜜等。做到劳逸结合,适当参加娱乐活动,加强腹肌和盆底肌的锻炼,有助于便秘的预防。   2 失眠的护理   在我院住院的老年患者多因住院后环境、心理、疾病因素导致失眠,表现为难入睡或是入睡后易醒,醒后不能继续入睡的情况。失眠原因还包括心血管疾病本身的特点,心血管病易反复发作,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低氧,患者往往因胸闷、憋气而惊醒,导致睡眠不稳。由于夜间平卧后,皮下水肿液的吸收,膈肌上抬,使患者产生阵发性呼吸困难,影响了睡眠。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如利血平、可乐定、卡托普利等。医护人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有效干预,包括保证病房的安静、睡前开小灯,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个人睡眠条件。   3 心理护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易产生各种思想顾虑,情绪易激动,甚至绝望,从而导致病情恶化[2]。刘海英[3]认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干扰有:①忧虑心理;②绝望心理;③猜疑心理;④抵抗心理;⑤应激心理。相关研究显示,当这些不良心理出现的时候,末梢神经刺激组织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从而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儿茶酚胺与皮质类固醇结合,动员脂肪,从而增加了血中脂质。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出现这些不良心理的情况及原因,耐心劝导和抚慰,主动与他们沟通,给予精神支持,解除其精神压力,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护理工作是治疗疾病重要、有效的手段之一,良好的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故护理人员应切实认识到这一点,将人性化的思想带到护理工作中,在心血管内科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 索引序列
  • 心律失常的护理论文
  • 心律失常护理论文
  • 心律失常护理论文摘要
  • 心律失常护理论文选题
  • 心律失常护理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