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杂粮作物杂志封面

杂粮作物杂志封面

发布时间:

杂粮作物杂志封面

杂粮作物杂志

刊名: 园艺与种苗Horticulture & Seed主办: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周期: 双月出版地:辽宁省沈阳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2095-0896CN: 21-1574/S邮发代号: 8-155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园艺与种苗曾用刊名:杂粮作物;国外农学-杂粮作物创刊时间:1981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

看网站:分子遗传育种或者:绝对有你要答案!去找找下边的文献全文看看吧:遗传育种AFLP分子标记在玉米优良自交系优势群划分中的应用 吴敏生 王守才 戴景瑞 《作物学报》 2000 26(1)摘 要: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17个玉米优良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4个AFLP引物组合分别扩增出30、30、44、41条多态性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出25条带,4个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45条带,每一个引物组合都可将17个自交系完全分开。利用AFLP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将17个优良自交系聚为6群,结果表明,用AFLP标记进行玉米优势群划分与自交系系谱亲缘关系基本一致,AFLP技术可以用于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和优势群划分。从事紧凑型玉米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李登海 《作物杂志》 2000 (5)摘 要:从探索我国玉米高产道路,进行夏玉米高产攻关研究开始,讲述了在高产试验中从平展型玉米杂交种发展到应用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历史过程,并通过紧凑型玉米与平展型玉米的株型比较试验,证明了紧凑型玉米较平展型玉米的增产作用,结合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生理特征,探索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创造出35kg/hm2的夏玉米高产记录。选育出20多个被全国玉米育种单位广泛应用的紧凑型玉米自交系,所选育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1/3以上。推动了我国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研究事业的发展。本文对紧凑型玉米育种的发展提出了作者的观点。带遗传标记的玉米基因雄性不育的发现及遗传和利用研究 林晓怡 杨典洱 林建兴 《作物学报》 2000 26(2)摘 要:1992年在玉米族远缘杂交组合3402F3(丹340×403-2)中首次发现带标记性状的基因雄性不育(GMS)材料。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不育性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当不育株(A)与可育株(B)进行兄妹交,育性分离比例接近1∶1;而可育株(B)自交的后代,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为3∶1。连锁遗传分析结果证明,不育基因(ms °)与标记性状基因(plf)紧密连锁,未发现有交换现象,它们可能位于同一染色体同一位点上。经过不育株5代兄妹交已选出几个高产核不育两用系。通过测交筛选出一个强优势高产恢复系HR-1。利用高产核不育系与强优恢复系配制出两个超高产玉米杂交种;小区(0066hm2)产量分别为0kg和1kg,比对照掖单13号增产6%和7%。本文还讨论了带遗传标记的高产核不育两用系的应用前景,并提出进一步研究ms°-plf基因的设想。利用SSR标记研究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 李新海 傅骏骅 张世煌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33(2)摘 要:利用SSR标记研究了21个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的遗传变异,初步进行了杂种优势群划分。从69对SSR引物中筛选出43对扩增产物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43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127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7个,平均为95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511。21个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480~768,平均为627。 UUPGMA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自交系可分为2个类群。黄早四自成1群;其余20个自交系又分为5个亚群。生产上利用的高产杂交组合的亲本均属于不同的类群(亚群),而在类群(亚群)内未发现高产组合。研究发现8对具有较高多态性信息量的引物,利用这些引物可以对供试材料进行初步鉴定。研究表明,利用SSR标记可以进行玉米自交系遗传变异分析,并用于杂种优势群划分。我国21世纪玉米遗传育种工程技术展望 李晚忱 荣廷昭 《玉米科学》 2000 8(2)摘 要:介绍了国外玉米遗传育种工程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动态,根据我国玉米遗传育种研究工作面临的艰苦任务和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21世纪初的发展策略。玉米三种遗传效应研究现状与技术集成 段民孝 宋同明等 《玉米科学》2001,01摘 要:通过大量详实资料,对玉米杂种优势、雄性不育、油分基因花粉直感等三种遗传效应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作了详细概述,根据相关的遗传理论与实践,提出了将三种遗传效应进行技术集成的可能性,从而形成一种高产优质玉米生产模式,有可能是未来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山东省八九十年代玉米杂种优势模式的利用 宋再华 史新海 彭守华 于福新《杂粮作物》2001,2摘 要:通过对山东省1980~1999年生产上推广的37个主要玉米杂交种进行分析,总结探索出山东省八九十年代有10种杂种优势主体模式和19种子模式。其中,应用最多的主体模式为BSSS群×唐四平头群,子模式为8112亚群×唐四平头群、XL80亚群×唐四平头群和C103亚群×唐四平头群。玉米轮回选择的现状与展望 谢俊贤 《杂粮作物》2001,2摘 要:系统回顾了国内外玉米轮回选择的研究进展;扼要介绍了我国学者近年来提出的4种新的玉米轮回选择改良方法;同时对有关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展望。玉米产量性状配合力遗传分析 王向东 高根来 张风琴《玉米科学》2001,01摘 要:通过对8个中晚熟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进行双列杂交分析,表明各个自交系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存在显著差异,玉米杂交种F1的产量构成受到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的共同作用,用特殊配合力对F1的作用大于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高低与一般配合力无明显相关关系。因此在玉米杂交种组配与自交系改良工作中,既要兼顾双亲的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又要保持杂交优势利用模式与选系模式的种质关系。玉米主要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祁新 赵颖君 邬信康等《玉米科学》2001,01摘 要: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普通玉米4个品质性状(淀粉、油分、蛋白质、赖氨酸含量)的GCA和SCA及其相关进行了分析。同一品质性状不同亲本的GCA差异较大,同一自交系不同品质性状的GCA也有差异,同一品质性状因组合不同而SCA也不一样。亲本自交系的GCA和SCA对杂种的品质性状有重要作用,二者不能相互代替。

粮油储藏杂志封面

回答 、先要清除稻谷内的杂质,稻谷收获后一般都含有糠灰、稗粒和瘪粒等,这些杂质含水量大、吸湿性强,使粮堆孔隙度变小,内部湿热易积聚不易散发,病菌害虫易感染繁殖。所以,应先采用过筛等方法清除这些杂质,把含杂量降低到5%以下。 2、晾晒或者烘干降低含水量,稻谷除杂以后,应立即通过晾晒、抽风、烘干等方法干燥降水,使之达到安全贮存水分以下。稻谷的安全贮藏水分根据品种的不同略有区别,籼稻,粳稻,糯稻一般分别为15%、14%、13%。 3、低温和低湿储存,稻谷堆积导热性不良,可利用秋凉以后气温渐低的有利时机,打开仓房门窗、容器口通风降温,并进行压盖密封,实行低温、低氧贮藏,增强贮藏稳定性。 更多1条 

中文排名食品科学 食品与发酵工业 食品工业科技 食品工业 中国粮油学报 中国油脂中国调味品 茶叶科学 食品研究与开发 中国乳品工业 食品科技 酿酒科技食品与机械 中国酿造 粮食与饲料工业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

稻米里面用纱布包裹些蒜瓣,放在里面可以防止生虫,在抖音看到的

①保证入库粮质:水分大、杂质多、不完善粒含量高的稻谷,容易发热霉变,而不而久藏。因此,提高入库稻谷质量,是稻谷安全储藏的关健。稻谷的安全水分标准,应根据品种、季节、地区、气候条件考虑决定。一般粳稻谷在14%以下。杂质和不完善粒越少越好。如入库稻谷水分大,杂质多,应分等储存,及时晾晒或烘干,并进行筛选或风选清除杂质。②适时通风:新稻谷往往呼吸旺盛、粮温较高或水分较高,应适时通风,降温降水。特别一到秋凉,粮堆内外温差大,这时更应加强通风,结合深翻粮面,散发粮堆湿热,以防结露。有条件可以采用机械通风。③低温密闭:充分利用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进行通风,使粮温降低到10℃以下,水分降低到安全标准以内,在春暖前进行压盖密闭,以便安全度夏。粮食存储是件颇为棘手的事情。往年秋收后储存的晚粳谷,到第二年便爬满了象虫及飞蛾。用药糠等拌着存放,费了一番功夫,收效甚微,且药糠对人畜有害。去年经朋友指点,尝试用大蒜头拌着储存,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将大蒜头晒干,去壳(皮)、分成瓣。稻谷要扬净晒干燥,无论是袋装还是箩装,在装了一层稻谷以后放上若干个大蒜头。以后每装一层稻谷放上几个大蒜头。每500公斤稻谷约用5公斤大蒜头即可。

粮油加工杂志封面

何东平 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15项,获国家专利5项,鉴定项目14项,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担任《食品科学》、《中国粮油学报》、《中国油脂》、《食品工业科技》、《粮油加工》、《中国农产品加工年鉴》等杂志社编委,中国粮油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副会长。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及油脂技术工作组长,湖北省(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轻工与食品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99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3年被评为湖北省新世纪第二层次人才,200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

粮油加工名词解释:粮油加工是指对原粮和油料进行工业化处理,制成粮油半成品、粮油成品、粮油食品以 及其他产品的过程。

粮食加工杂志封面

b,粮食加工只要不添加什么还是可以吃的,就是加工过程会流失营养,就像煮了一锅排骨把汤倒掉一样

B

1、粮食收购许可证(粮食局)2、工商营业执照(工商局)3、税务登记证(地税局)4、食品加工许可证(技术监督局)5、卫生许可证(卫生局)

粮食加工过细,主要是因为其中的一种主要成分,膳食纤维(含量高低对口感影响较大)含量被降到最低,虽然能更好的使粮食中的营养成分被人体吸收,但如果长期食用,会使得人体肠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减弱,不利于身体健康;如果是考试选择题,建议选B。

  • 索引序列
  • 杂粮作物杂志封面
  • 杂粮作物杂志
  • 粮油储藏杂志封面
  • 粮油加工杂志封面
  • 粮食加工杂志封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