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

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

发布时间:

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

他是人任大霖

任大霖(1929-1995)浙江萧山人。一生创作了几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数十本儿童文学作品。《蟋蟀》获第二届中国少年儿童文学艺术奖一等奖;《儿童小说创作论》获中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和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奖。曾任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第一批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扩展资料:中学时代,买了大霖先生当时全部著作,包括他的《蟋蟀及其他》、《山冈上的星》,以及他的薄薄单行本《小茶碗变成大脸盘》。读高中时,《儿童文学》创刊,我在上面陆续读到他的《白石榴花》、《戏迷四太婆》等文章,觉得比以前作品更为精致。我不知别人如何评价大霖先生的作品,对于我,一个作家的作品从小学一直陪伴到高中毕业,如影相随,如风相拂,实在是难得而美好的回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任大霖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如影相随任大霖

任大霖 任大霖(1929~1995) 浙江萧山人。1947年考入浙江省立杭州师范,在校参加进步的文艺社团活动。开始业余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杭州解放后,以学生代表出席了杭州市各界代表大会。1949年7月,参加杭州青年干部学校,学习两个月后,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浙江省委工作。195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调到上海,在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先后担任过编辑、编辑室副主任、主任和《少年文艺》主编等职。其间,参加了中国作家协文学讲习所学习,并去浙江深入生活、进行创作。70年代中,担任《朝霞》编辑室负责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任上海文艺出版社文艺编辑室主任。1980年8月,回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担任编审。1989年,任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兼任《少年文艺》、《儿童文学选刊》、《巨人》等杂志主编。1990年,主持’90上海儿童文学研讨会(120多名中外作家参加),并倡议组织成立了“中日儿童文学美术交流上海中心”。一生创作了几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数十本儿童文学作品。 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山岗上的星》、《童年时代的朋友》,儿童剧集《水淹春花田》,童话集《鹰妈妈和她的孩子》,中篇小说《我们的田庄》、《喀戎挣扎》、《哥哥二十四我十五》,短篇小说集《蟋蟀》、《牛和鹅》、《秀娟姑娘》、《少先队员的心灵》、《心中的百花》,通讯集《红泥岭的故事》等。 《蟋蟀》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学艺术奖一等奖;《儿童小说创作论》获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和全国儿童文学理论奖。曾任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第一批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1994年,获中国福利会妇幼事业樟树奖。 任大霖文章1:这一年的夏天,天气特别热,我们溪岭乡虽说是个山乡,白天也闷热得叫人受不了,你浑身脱个精光,只穿条短裤,汗水还是直淌。要到傍晚太阳落了山,方才有风打北干山那边吹来,凉飕飕的,夹着苦艾和松树脂的气息。 任大霖文章2: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选自任大霖的《牛和鹅》(已被选入北师大版小学教科书第八单元《角度》第一课,位于第87页) 任大霖《蟋蟀》 任大霖,l929年7月出生于萧山城厢镇姚家谭。l949年7月毕业于浙江省立杭州师范。同年7月参加工作,任《浙江青年》编籍、记者。l953年l0月调上海从事出版工作,先后任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文学编辑、主任、编审,l980年起,任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编审。 任大霖从事编海工作40年,策划、编辑或复审、终审书稿约200仲,其中不少是大型丛书、重点书、获奖丛书。由他策划、主编的《中国神怪故事大观》出版后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欢迎,获国家级优秀少儿读物奖、上海市优秀图书奖,部分内容已改编为动画片在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台湾东华书局已购买版权在台出版,受台湾学术家的好评。他还长期主编有影响的《少年文艺》月刊,近年又担任大型文学丛刊《巨人》主编。他的作品《牛和鹅》被选入北师大版教科书五年级下册。 任大霖从事文学创作亦40余年,先后出版单行本20余种,200余万字,获各种优秀创作奖l0余次其中儿童小说集《蛤蝉》l980年获全国少儿文艺一等奖,《童年时代的朋友》、《喀戎在挣扎》、《心中的百花》等作品均获文学界好评,文艺理论专著《儿童小说创作论》获全国儿童文学评论一等奖及全国优秀编辑奖。他创作的《我们院子里的朋友》、《牧童和毒龙》、《风筝》等作品已译成英、日、德、法等国文字出版。国内出版的《儿童文学概论》、《当代儿童文学史》均有他的专节,《儿童文学辞典》、《文学家辞典》及日本《儿童文学大事典》均有他的条目。 l99l年,任大霖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证书,并终身享受政府的特殊津贴。

任大霖(1929-1995)浙江萧山人。一生创作了几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数十本儿童文学作品。《蟋蟀》获第二届中国少年儿童文学艺术奖一等奖;《儿童小说创作论》获中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和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奖。曾任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第一批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扩展资料:中学时代,买了大霖先生当时全部著作,包括他的《蟋蟀及其他》、《山冈上的星》,以及他的薄薄单行本《小茶碗变成大脸盘》。读高中时,《儿童文学》创刊,我在上面陆续读到他的《白石榴花》、《戏迷四太婆》等文章,觉得比以前作品更为精致。我不知别人如何评价大霖先生的作品,对于我,一个作家的作品从小学一直陪伴到高中毕业,如影相随,如风相拂,实在是难得而美好的回忆

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

《望断南飞雁》是曹靖华的代表作。它抒写作者听到鲁迅逝世的消息后,似信非信,疑为“谣言”,而晚报却证实了这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于是“我”在无边的深痛中回忆此前两封先生来信的情景,并叙写翌日清晨课堂举行的特殊追悼会;而当“我”回到家里却收到鲁迅先生亲自付邮的最后一信——先生的绝笔,更使作者陷入巨大的悲恸之中。作者以“望断南飞雁”的茫茫思绪作为经线,以噩耗传来后的深沉悲恸作为纬线,交织成炽热抒情的乐章,动人心魄,催人泪下。即景抒情类的散文,主要指“云南抒情”、“广西抒情”与“福建抒情”三组抒情散文,是曹靖华歌颂社会主义变革与建设的篇章。作者把这类散文当成游记来写,充满着诗情画意,如《洱海一枝春》中有这样的描写:“洱海这面光洁的梳妆镜……苍山十九峰,自北而南,宛如十九位仙女,比肩而坐,相偎相依,好像对镜理妆,凝视洱海……”类似这样的艺术描写,使曹靖华即景抒情散文具有浓郁的诗意。曹靖华十分重视散文的艺术技巧。他说:“古今中外的文艺大师,除在文章内容上用工夫外,没有不兼在艺术技巧上下工夫的。”他的散文虽然不能说全是精晶,但绝大多数散文经过苦心经营、反复打磨,赋予它们以鲜明的艺术亮色。拓展资料:曹靖华的散文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往事漫忆,一类是即景抒情。而往事漫忆类的作品,是其散文创作中分量最重、也是深受读者喜爱的散文。尤其对白区文学活动与革命活动的回忆和对鲁迅、瞿秋白等革命先辈的缅怀,不仅具有史料价值,而且是写得很美的散文。如《素笺寄深情》、《道是平凡却不凡》、《好似春燕第一只》、《无限沧桑话遗简》、《望断南来雁》、《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等。他善于寓大于小、因小见大,往往抓住一些小事、细节,做出意味深长的文章来。写鲁迅,作者总是抓住其举手投足、只言片语,就能深入表现鲁迅丰富的内心精神世界。如曹靖华住进鲁迅家的一个房间,先生引他至房间时说:“这是秋白在这里住的房间,他等你等了很久,等不着你来。现在,你来了,他走了……”几句话便把鲁迅的深深遗憾与忆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鲁迅与秋白》)其次,曹靖华有意用一唱三叹、反复吟咏的句子,布设于作品的前后段落之间,构成抒情的脉络并强化抒情的气势。再次,他的散文语言注意锤炼敲打,不仅凝练流畅,而且富于节奏性与音乐性。尤其他善于在叙述描写中,用四字的成语、词组或短语去结构句式,形成铿锵有力、朗朗上口的节奏,同时又表现出一种清亮典雅的韵味。曹老翻译工作的第二个阶段,是抗日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后(其中高潮是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他被西北大学解聘后,从陕西抵达重庆,见到了周恩来同志,周恩来热情地推荐他到中苏文化协会工作。抗战期间,国统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曹老在中苏文化协会虽说有一份工作,但不领薪俸,而稿费收入又极不稳定,一家人生活十分窘困。那时,曹师母要给人家拆洗衣被、编织毛衣,以补贴家用;他自己还需要在住所旁开荒种菜。然而,曹老不向困难低头,埋头苦干,斗志弥坚。这时期,他担任《苏联文艺丛书》主编,后来还编了一套《苏联抗战文艺连丛》。与前一阶段相比,曹老不仅自己继续不断地翻译出一部部新作,如小说《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虹》、《保卫察里津》、《油船“德宾特”号》,剧本《侵略》、《望穿秋水》等,同时还要团结文艺界进步的力量,如著名作家、翻译家茅盾、戈宝权、张铁弦、彭慧等共同战斗。因此,他工作的范围扩大了,工作的责任也加重了,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紧密结合革命斗争的需要,借取苏联反法西斯文艺作品的热情和火焰去照亮、鼓舞中国读者献身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战斗。曹老不愧为文化战线上英勇奋斗、功绩卓著的反法西斯战士。1945年8月,毛泽东同志赴重庆举行国共和谈,在谈判期间,毛泽东同志亲临中苏文化协会参观,了解苏联文学作品出版的情况,并在他的临时住所桂园约见了曹老。

曹靖华的译著巨匠:《虹》(长篇小说)苏联瓦西列夫斯卡著《远方》(中篇小说)苏联盖达尔著,与尚佩秋合译《三姊妹》(剧本)俄国契诃夫著《油船“德宾特”号》(长篇小说)苏联克雷莫夫著扩展资料:曹靖华(1897~1987),原名曹联亚,河南省卢氏县五里川镇河南村人,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家、散文家、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1919年在开封省立第二中学求学时,投身于五四运动。1920年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俄文,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4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7年4月,重赴苏联,1933年回国,在大学任教并从事文学翻译工作。1959年~1964年,任《世界文学》主编。1987年获苏联列宁格勒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同年8月,获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各国人民友谊勋章。参考资料:曹靖华—百度百科

曹靖华的译著巨匠:《春城飞花》、《望断南飞雁》、《飞花集》等。拓展资料:曹靖华,原名曹联亚,河南省卢氏县五里川镇河南村人,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家、散文家、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曹靖华的散文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往事漫忆,一类是即景抒情。而往事漫忆类的作品,是其散文创作中分量最重、也是深受读者喜爱的散文。尤其对白区文学活动与革命活动的回忆和对鲁迅、瞿秋白等革命先辈的缅怀,不仅具有史料价值,而且是写得很美的散文。如《素笺寄深情》、《道是平凡却不凡》、《好似春燕第一只》、《无限沧桑话遗简》、《望断南来雁》、《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等。参考链接:百度百科_曹靖华

作家,歌手。

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

《故事会》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只有这么一个正版,因为销量号,所以,盗版的也很多,都是叫故事会的。这样的杂志还有,读者文摘 知音啥的。反正是消遣的东西,没啥保留价值的,随便看看就行了,不用在意是啥版本的。

1963年7月 《故事会》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一本仅有96个页码、32开本的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办刊时间长,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

任大霖(1929-1995)浙江萧山人。一生创作了几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数十本儿童文学作品。《蟋蟀》获第二届中国少年儿童文学艺术奖一等奖;《儿童小说创作论》获中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和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奖。曾任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第一批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

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部

发帖的人规范很高

我也想要呢!以前小时候经常看的一部小说杂志。电子版的真难找。

人的,别上去

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

名相关编著作品:《巴黎公社的故事》作者:段万翰,陈必祥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1丛编项:无主题项:儿童文学-革命故事-中国-现代-选集《屈原:我国最早的大诗人》作者:段万翰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4丛编项:祖国丛书主题项:屈原-生平事迹《世界五千年》作者:陈必祥,段万翰主编出版社:全文

引用cn#akfGGBuQpp的回答:当代作家,作品有,世界五千年,当代二十年

上海人民出版社前身是华东人民出版社。1951年3月,由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编辑部和出版部组成,地址新乡路1号。由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领导。同年7月,社址迁至绍兴路54号。8月,华东画报社并入,增设美术编辑部。1952年8月,美术编辑部划出,另行成立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文艺等其他出书业务划给有关出版社。1955年1月,随着华东行政大区撤销,改为上海人民出版社。最初的上海人民出版社,作为华东与上海地区主要的国营出版社,是综合性出版社。华东人民出版社成立时,设文艺、通俗读物和一般读物3个编辑室。一般读物包括时事政治、农业生产、医药卫生等读物。随着编辑业务走向专业化,美术、文艺出版业务划出后,设时事政治、基本理论和通俗文艺3个编辑室。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时,通俗文艺也划出,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等政治理论专业出版社。设党的建设、思想修养、财政经济等读物编辑室;基本理论、政法文教等读物编辑室;历史读物编辑室,以及工人、工矿读物编辑室。至1956年,设立政治编辑室、哲学编辑室、经济编辑室、工人读物编辑室(后撤销)、历史读物编辑室,另设翻译读物编辑室。“文化大革命”期间,上海市出版局和各出版社被合并为一个大社,仍称“上海人民出版社”。“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上海出版系统恢复原建制。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部下设政治、哲学、经济、历史4个编辑室。1979年成立青年读物编辑室,1983年成立祖国丛书和新学科编辑室,1984年成立党建读物编辑室,1985年成立法律编辑室,并重建翻译室。为了加强审读,设立编审室,协助总编辑决审书稿。在期刊方面,50年代以来,先后编辑出版《文化学习》、《华东农民》、《华东妇女》、《展望》、《解放》;“文化大革命”中曾出版市委写作班主编的《学习与批判》。“文化大革命”后,创刊《党的生活》、《书林》、《青年一代》、《中外书摘》、《少女》等刊物。1989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开始实行目标管理制度。体制结构,改建成立政法(含党建)、哲经、文史、青年4个编辑部,下设若干编辑室;并将出版部的校对、出版科一分为四,分属每个编辑部。后又增设期刊编辑部,并附设发行出版科。至1992年,扩大为6个图书编辑部(党建业务单独建部,哲、经部一分为二),部下不设编辑室,成为两级管理;除期刊部分,各部的校对出版科仍还归出版部。1993年,成立12个编辑策划组,同时成立两个编辑部,每部各辖6个策划组。为了保证必要的重点书出版,另设一个重点图书策划组,由总编室直接管理。1994年后设4个图书编辑部,图编一、二部各辖5个编辑组,图编三部辖2个编辑组和中华文化通志编辑部,图编四部辖3个编辑组,着重出版学术专著。目标管理制度施行以来,在重点书、畅销书的出版方面,在出版社年产值与创利方面,均居同类出版社前列。上海人民出版社在华东时期,叶籁士任社长,宋原放任总编辑。1956年12月,宋原放任社长兼总编辑。1979年12月,宋原放调任出版局领导后,仍兼社长、总编辑。1986年2月,由出版局副局长赵斌兼任社长、总编辑。1989年5月,由巢峰兼任社长、总编辑。1994年2月,陈昕接任社长兼总编辑。1995年8月,陈昕任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仍兼社长;总编辑由郭志坤担任。

当代作家,作品有,世界五千年,当代二十年

  • 索引序列
  • 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
  • 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
  • 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
  • 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部
  • 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