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

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

发布时间:

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

《故事会》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只有这么一个正版,因为销量号,所以,盗版的也很多,都是叫故事会的。这样的杂志还有,读者文摘 知音啥的。反正是消遣的东西,没啥保留价值的,随便看看就行了,不用在意是啥版本的。

1963年7月 《故事会》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一本仅有96个页码、32开本的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办刊时间长,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

任大霖(1929-1995)浙江萧山人。一生创作了几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数十本儿童文学作品。《蟋蟀》获第二届中国少年儿童文学艺术奖一等奖;《儿童小说创作论》获中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和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奖。曾任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第一批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

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

他是人任大霖

任大霖(1929-1995)浙江萧山人。一生创作了几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数十本儿童文学作品。《蟋蟀》获第二届中国少年儿童文学艺术奖一等奖;《儿童小说创作论》获中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和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奖。曾任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第一批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扩展资料:中学时代,买了大霖先生当时全部著作,包括他的《蟋蟀及其他》、《山冈上的星》,以及他的薄薄单行本《小茶碗变成大脸盘》。读高中时,《儿童文学》创刊,我在上面陆续读到他的《白石榴花》、《戏迷四太婆》等文章,觉得比以前作品更为精致。我不知别人如何评价大霖先生的作品,对于我,一个作家的作品从小学一直陪伴到高中毕业,如影相随,如风相拂,实在是难得而美好的回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任大霖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如影相随任大霖

任大霖 任大霖(1929~1995) 浙江萧山人。1947年考入浙江省立杭州师范,在校参加进步的文艺社团活动。开始业余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杭州解放后,以学生代表出席了杭州市各界代表大会。1949年7月,参加杭州青年干部学校,学习两个月后,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浙江省委工作。195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调到上海,在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先后担任过编辑、编辑室副主任、主任和《少年文艺》主编等职。其间,参加了中国作家协文学讲习所学习,并去浙江深入生活、进行创作。70年代中,担任《朝霞》编辑室负责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任上海文艺出版社文艺编辑室主任。1980年8月,回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担任编审。1989年,任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兼任《少年文艺》、《儿童文学选刊》、《巨人》等杂志主编。1990年,主持’90上海儿童文学研讨会(120多名中外作家参加),并倡议组织成立了“中日儿童文学美术交流上海中心”。一生创作了几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数十本儿童文学作品。 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山岗上的星》、《童年时代的朋友》,儿童剧集《水淹春花田》,童话集《鹰妈妈和她的孩子》,中篇小说《我们的田庄》、《喀戎挣扎》、《哥哥二十四我十五》,短篇小说集《蟋蟀》、《牛和鹅》、《秀娟姑娘》、《少先队员的心灵》、《心中的百花》,通讯集《红泥岭的故事》等。 《蟋蟀》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学艺术奖一等奖;《儿童小说创作论》获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和全国儿童文学理论奖。曾任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第一批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1994年,获中国福利会妇幼事业樟树奖。 任大霖文章1:这一年的夏天,天气特别热,我们溪岭乡虽说是个山乡,白天也闷热得叫人受不了,你浑身脱个精光,只穿条短裤,汗水还是直淌。要到傍晚太阳落了山,方才有风打北干山那边吹来,凉飕飕的,夹着苦艾和松树脂的气息。 任大霖文章2: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选自任大霖的《牛和鹅》(已被选入北师大版小学教科书第八单元《角度》第一课,位于第87页) 任大霖《蟋蟀》 任大霖,l929年7月出生于萧山城厢镇姚家谭。l949年7月毕业于浙江省立杭州师范。同年7月参加工作,任《浙江青年》编籍、记者。l953年l0月调上海从事出版工作,先后任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文学编辑、主任、编审,l980年起,任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编审。 任大霖从事编海工作40年,策划、编辑或复审、终审书稿约200仲,其中不少是大型丛书、重点书、获奖丛书。由他策划、主编的《中国神怪故事大观》出版后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欢迎,获国家级优秀少儿读物奖、上海市优秀图书奖,部分内容已改编为动画片在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台湾东华书局已购买版权在台出版,受台湾学术家的好评。他还长期主编有影响的《少年文艺》月刊,近年又担任大型文学丛刊《巨人》主编。他的作品《牛和鹅》被选入北师大版教科书五年级下册。 任大霖从事文学创作亦40余年,先后出版单行本20余种,200余万字,获各种优秀创作奖l0余次其中儿童小说集《蛤蝉》l980年获全国少儿文艺一等奖,《童年时代的朋友》、《喀戎在挣扎》、《心中的百花》等作品均获文学界好评,文艺理论专著《儿童小说创作论》获全国儿童文学评论一等奖及全国优秀编辑奖。他创作的《我们院子里的朋友》、《牧童和毒龙》、《风筝》等作品已译成英、日、德、法等国文字出版。国内出版的《儿童文学概论》、《当代儿童文学史》均有他的专节,《儿童文学辞典》、《文学家辞典》及日本《儿童文学大事典》均有他的条目。 l99l年,任大霖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证书,并终身享受政府的特殊津贴。

任大霖(1929-1995)浙江萧山人。一生创作了几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数十本儿童文学作品。《蟋蟀》获第二届中国少年儿童文学艺术奖一等奖;《儿童小说创作论》获中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和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奖。曾任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第一批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扩展资料:中学时代,买了大霖先生当时全部著作,包括他的《蟋蟀及其他》、《山冈上的星》,以及他的薄薄单行本《小茶碗变成大脸盘》。读高中时,《儿童文学》创刊,我在上面陆续读到他的《白石榴花》、《戏迷四太婆》等文章,觉得比以前作品更为精致。我不知别人如何评价大霖先生的作品,对于我,一个作家的作品从小学一直陪伴到高中毕业,如影相随,如风相拂,实在是难得而美好的回忆

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部

发帖的人规范很高

我也想要呢!以前小时候经常看的一部小说杂志。电子版的真难找。

人的,别上去

上海文艺出版社责任编辑

长篇小说?你可以先发到小说网上去啊,如果是好的作品,总是会有人来找你出版的

意思就是他并未对你有过爱意,没有对你动过真心,就算最后分开了,对于你来说并不算失去,因为你我并未真正爱过

我也想要呢!以前小时候经常看的一部小说杂志。电子版的真难找。

2010年10月19日晚,《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公告》发布的评选结果称,方方的《琴断口》等五部作品获得了中篇小说奖;鲁敏的《伴宴》、苏童的《茨菰》等五部作品获得了短篇小说奖;李鸣生的《震中在人心》、李洁非的《胡风案中人与事》等五部作品获得了报告文学奖,另有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各5篇(部)作品获奖,文学翻译空缺。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2007—2009)获奖作品名单(按得票多少排序,得票相同者按发表或出版时间先后排序) 中篇小说《最慢的是活着》 乔 叶 《收获》 2008年第3期 责任编辑:钟红明《国家订单》 王十月 《人民文学》 2008年第4期 责任编辑:杨泥《手铐上的蓝花花》 吴克敬 《延安文学》 2007年第6期 责任编辑:阎安、成路《前面就是麦季》 李骏虎 《芳草》 2008年第2期 责任编辑:郭海燕《琴断口》 方 方 《十月》 2009年第3期 责任编辑:宁肯短篇小说《伴宴》 鲁 敏 《中国作家·文学》 2009年第1期 责任编辑:李双丽《老弟的盛宴》 盛 琼 《十月》 2007年第2期 责任编辑:赵兰振《放生羊》 次仁罗布 《芳草》 2009年第4期 责任编辑:郭海燕《茨菰》 苏 童 《钟山》 2007年第4期 责任编辑:贾梦玮《海军往事》 陆颖墨 《解放军文艺》 2009年第5期 责任编辑:殷实报告文学·《震中在人心》 李鸣生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年4月 责任编辑:修晓林《中国作家·纪实》 2009年第5期 责任编辑:汪雪涛《生命的呐喊》 张雅文 新华出版社 2007年12月责任编辑:王婷《感天动地——从唐山到汶川》 关仁山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8年7月 责任编辑:张辉、汪雅瑛、刘相美《解放大西南》 彭荆风 云南美术出版社 2009年7月 责任编辑:彭晓、方绍忠《中国作家·纪实》 2009年第8期 责任编辑:汪雪涛《胡风案中人与事》 李洁非 《钟山》 2009年第5期 责任编辑:贾梦玮诗歌《烤蓝》 刘立云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9年11月 责任编辑:杨潍虹《向往温暖》 车延高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年9月 责任编辑:王小《李琦近作选》 李 琦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8年10月 责任编辑:魏洪超《柠檬叶子》 傅天琳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年12月 责任编辑:徐如麒《云南记》 雷平阳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年12月 责任编辑:沉河散文杂文·《藏地兵书》 王宗仁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8年4月 责任编辑:丁晓平《路上的祖先》 熊育群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8年12月 责任编辑:刘洁《风行水上》 郑彦英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7年12月 责任编辑:王国钦《王干随笔选》 王 干 人民出版社 2009年9月 责任编辑:雍谊《病了的字母》 陆春祥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年8月 责任编辑:杨婷文学理论评论·《五种形象》 南 帆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12月 责任编辑:孙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及其面临的挑战》 张 炯 《文艺报》 2009年5月23日 责任编辑:石一宁、胡军、明江《想象与叙述》 赵 园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年9月 责任编辑:王培元《中国文学跨世纪发展研究》 高楠、王纯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年1月 责任编辑:李建军《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电子媒介时代的童年与儿童文学》 谭旭东 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9年8月 责任编辑:张立新文学翻译· (空缺)

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

《望断南飞雁》是曹靖华的代表作。它抒写作者听到鲁迅逝世的消息后,似信非信,疑为“谣言”,而晚报却证实了这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于是“我”在无边的深痛中回忆此前两封先生来信的情景,并叙写翌日清晨课堂举行的特殊追悼会;而当“我”回到家里却收到鲁迅先生亲自付邮的最后一信——先生的绝笔,更使作者陷入巨大的悲恸之中。作者以“望断南飞雁”的茫茫思绪作为经线,以噩耗传来后的深沉悲恸作为纬线,交织成炽热抒情的乐章,动人心魄,催人泪下。即景抒情类的散文,主要指“云南抒情”、“广西抒情”与“福建抒情”三组抒情散文,是曹靖华歌颂社会主义变革与建设的篇章。作者把这类散文当成游记来写,充满着诗情画意,如《洱海一枝春》中有这样的描写:“洱海这面光洁的梳妆镜……苍山十九峰,自北而南,宛如十九位仙女,比肩而坐,相偎相依,好像对镜理妆,凝视洱海……”类似这样的艺术描写,使曹靖华即景抒情散文具有浓郁的诗意。曹靖华十分重视散文的艺术技巧。他说:“古今中外的文艺大师,除在文章内容上用工夫外,没有不兼在艺术技巧上下工夫的。”他的散文虽然不能说全是精晶,但绝大多数散文经过苦心经营、反复打磨,赋予它们以鲜明的艺术亮色。拓展资料:曹靖华的散文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往事漫忆,一类是即景抒情。而往事漫忆类的作品,是其散文创作中分量最重、也是深受读者喜爱的散文。尤其对白区文学活动与革命活动的回忆和对鲁迅、瞿秋白等革命先辈的缅怀,不仅具有史料价值,而且是写得很美的散文。如《素笺寄深情》、《道是平凡却不凡》、《好似春燕第一只》、《无限沧桑话遗简》、《望断南来雁》、《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等。他善于寓大于小、因小见大,往往抓住一些小事、细节,做出意味深长的文章来。写鲁迅,作者总是抓住其举手投足、只言片语,就能深入表现鲁迅丰富的内心精神世界。如曹靖华住进鲁迅家的一个房间,先生引他至房间时说:“这是秋白在这里住的房间,他等你等了很久,等不着你来。现在,你来了,他走了……”几句话便把鲁迅的深深遗憾与忆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鲁迅与秋白》)其次,曹靖华有意用一唱三叹、反复吟咏的句子,布设于作品的前后段落之间,构成抒情的脉络并强化抒情的气势。再次,他的散文语言注意锤炼敲打,不仅凝练流畅,而且富于节奏性与音乐性。尤其他善于在叙述描写中,用四字的成语、词组或短语去结构句式,形成铿锵有力、朗朗上口的节奏,同时又表现出一种清亮典雅的韵味。曹老翻译工作的第二个阶段,是抗日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后(其中高潮是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他被西北大学解聘后,从陕西抵达重庆,见到了周恩来同志,周恩来热情地推荐他到中苏文化协会工作。抗战期间,国统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曹老在中苏文化协会虽说有一份工作,但不领薪俸,而稿费收入又极不稳定,一家人生活十分窘困。那时,曹师母要给人家拆洗衣被、编织毛衣,以补贴家用;他自己还需要在住所旁开荒种菜。然而,曹老不向困难低头,埋头苦干,斗志弥坚。这时期,他担任《苏联文艺丛书》主编,后来还编了一套《苏联抗战文艺连丛》。与前一阶段相比,曹老不仅自己继续不断地翻译出一部部新作,如小说《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虹》、《保卫察里津》、《油船“德宾特”号》,剧本《侵略》、《望穿秋水》等,同时还要团结文艺界进步的力量,如著名作家、翻译家茅盾、戈宝权、张铁弦、彭慧等共同战斗。因此,他工作的范围扩大了,工作的责任也加重了,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紧密结合革命斗争的需要,借取苏联反法西斯文艺作品的热情和火焰去照亮、鼓舞中国读者献身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战斗。曹老不愧为文化战线上英勇奋斗、功绩卓著的反法西斯战士。1945年8月,毛泽东同志赴重庆举行国共和谈,在谈判期间,毛泽东同志亲临中苏文化协会参观,了解苏联文学作品出版的情况,并在他的临时住所桂园约见了曹老。

曹靖华的译著巨匠:《虹》(长篇小说)苏联瓦西列夫斯卡著《远方》(中篇小说)苏联盖达尔著,与尚佩秋合译《三姊妹》(剧本)俄国契诃夫著《油船“德宾特”号》(长篇小说)苏联克雷莫夫著扩展资料:曹靖华(1897~1987),原名曹联亚,河南省卢氏县五里川镇河南村人,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家、散文家、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1919年在开封省立第二中学求学时,投身于五四运动。1920年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俄文,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4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7年4月,重赴苏联,1933年回国,在大学任教并从事文学翻译工作。1959年~1964年,任《世界文学》主编。1987年获苏联列宁格勒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同年8月,获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各国人民友谊勋章。参考资料:曹靖华—百度百科

曹靖华的译著巨匠:《春城飞花》、《望断南飞雁》、《飞花集》等。拓展资料:曹靖华,原名曹联亚,河南省卢氏县五里川镇河南村人,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家、散文家、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曹靖华的散文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往事漫忆,一类是即景抒情。而往事漫忆类的作品,是其散文创作中分量最重、也是深受读者喜爱的散文。尤其对白区文学活动与革命活动的回忆和对鲁迅、瞿秋白等革命先辈的缅怀,不仅具有史料价值,而且是写得很美的散文。如《素笺寄深情》、《道是平凡却不凡》、《好似春燕第一只》、《无限沧桑话遗简》、《望断南来雁》、《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等。参考链接:百度百科_曹靖华

作家,歌手。

  • 索引序列
  • 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
  • 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
  • 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部
  • 上海文艺出版社责任编辑
  • 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