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26

御龙装饰公司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吃货称霸999

已采纳
曹靖华的译著巨匠:《春城飞花》、《望断南飞雁》、《飞花集》等。拓展资料:曹靖华,原名曹联亚,河南省卢氏县五里川镇河南村人,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家、散文家、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曹靖华的散文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往事漫忆,一类是即景抒情。而往事漫忆类的作品,是其散文创作中分量最重、也是深受读者喜爱的散文。尤其对白区文学活动与革命活动的回忆和对鲁迅、瞿秋白等革命先辈的缅怀,不仅具有史料价值,而且是写得很美的散文。如《素笺寄深情》、《道是平凡却不凡》、《好似春燕第一只》、《无限沧桑话遗简》、《望断南来雁》、《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等。参考链接:百度百科_曹靖华
242 评论

螃蟹横走

1966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1968年分配到上海人民出版社历史编辑室,后借调至市文教办公室工作,1978年调上海文艺出版社文艺理论编辑室。曾任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副社长、上海文化出版社总编辑,兼任《咬文嚼字》主编、《编辑学刊》主编等职。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上海编辑学会、上海语文协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责编图书《朱光潜美学文集》、李泽厚《美学论集》、《巴金论创作》等。主编、副主编《文艺鉴赏大成》、《文化鉴赏大成》、《中国新文学大系》、《艾青论创作》和《革命烈士遗文大典》等。

128 评论

blinkblink02

曹靖华的译著巨匠:《虹》(长篇小说)苏联瓦西列夫斯卡著《远方》(中篇小说)苏联盖达尔著,与尚佩秋合译《三姊妹》(剧本)俄国契诃夫著《油船“德宾特”号》(长篇小说)苏联克雷莫夫著扩展资料:曹靖华(1897~1987),原名曹联亚,河南省卢氏县五里川镇河南村人,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家、散文家、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1919年在开封省立第二中学求学时,投身于五四运动。1920年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俄文,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4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7年4月,重赴苏联,1933年回国,在大学任教并从事文学翻译工作。1959年~1964年,任《世界文学》主编。1987年获苏联列宁格勒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同年8月,获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各国人民友谊勋章。参考资料:曹靖华—百度百科

256 评论

你的小恶魔

《望断南飞雁》是曹靖华的代表作。它抒写作者听到鲁迅逝世的消息后,似信非信,疑为“谣言”,而晚报却证实了这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于是“我”在无边的深痛中回忆此前两封先生来信的情景,并叙写翌日清晨课堂举行的特殊追悼会;而当“我”回到家里却收到鲁迅先生亲自付邮的最后一信——先生的绝笔,更使作者陷入巨大的悲恸之中。作者以“望断南飞雁”的茫茫思绪作为经线,以噩耗传来后的深沉悲恸作为纬线,交织成炽热抒情的乐章,动人心魄,催人泪下。即景抒情类的散文,主要指“云南抒情”、“广西抒情”与“福建抒情”三组抒情散文,是曹靖华歌颂社会主义变革与建设的篇章。作者把这类散文当成游记来写,充满着诗情画意,如《洱海一枝春》中有这样的描写:“洱海这面光洁的梳妆镜……苍山十九峰,自北而南,宛如十九位仙女,比肩而坐,相偎相依,好像对镜理妆,凝视洱海……”类似这样的艺术描写,使曹靖华即景抒情散文具有浓郁的诗意。曹靖华十分重视散文的艺术技巧。他说:“古今中外的文艺大师,除在文章内容上用工夫外,没有不兼在艺术技巧上下工夫的。”他的散文虽然不能说全是精晶,但绝大多数散文经过苦心经营、反复打磨,赋予它们以鲜明的艺术亮色。拓展资料:曹靖华的散文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往事漫忆,一类是即景抒情。而往事漫忆类的作品,是其散文创作中分量最重、也是深受读者喜爱的散文。尤其对白区文学活动与革命活动的回忆和对鲁迅、瞿秋白等革命先辈的缅怀,不仅具有史料价值,而且是写得很美的散文。如《素笺寄深情》、《道是平凡却不凡》、《好似春燕第一只》、《无限沧桑话遗简》、《望断南来雁》、《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等。他善于寓大于小、因小见大,往往抓住一些小事、细节,做出意味深长的文章来。写鲁迅,作者总是抓住其举手投足、只言片语,就能深入表现鲁迅丰富的内心精神世界。如曹靖华住进鲁迅家的一个房间,先生引他至房间时说:“这是秋白在这里住的房间,他等你等了很久,等不着你来。现在,你来了,他走了……”几句话便把鲁迅的深深遗憾与忆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鲁迅与秋白》)其次,曹靖华有意用一唱三叹、反复吟咏的句子,布设于作品的前后段落之间,构成抒情的脉络并强化抒情的气势。再次,他的散文语言注意锤炼敲打,不仅凝练流畅,而且富于节奏性与音乐性。尤其他善于在叙述描写中,用四字的成语、词组或短语去结构句式,形成铿锵有力、朗朗上口的节奏,同时又表现出一种清亮典雅的韵味。曹老翻译工作的第二个阶段,是抗日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后(其中高潮是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他被西北大学解聘后,从陕西抵达重庆,见到了周恩来同志,周恩来热情地推荐他到中苏文化协会工作。抗战期间,国统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曹老在中苏文化协会虽说有一份工作,但不领薪俸,而稿费收入又极不稳定,一家人生活十分窘困。那时,曹师母要给人家拆洗衣被、编织毛衣,以补贴家用;他自己还需要在住所旁开荒种菜。然而,曹老不向困难低头,埋头苦干,斗志弥坚。这时期,他担任《苏联文艺丛书》主编,后来还编了一套《苏联抗战文艺连丛》。与前一阶段相比,曹老不仅自己继续不断地翻译出一部部新作,如小说《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虹》、《保卫察里津》、《油船“德宾特”号》,剧本《侵略》、《望穿秋水》等,同时还要团结文艺界进步的力量,如著名作家、翻译家茅盾、戈宝权、张铁弦、彭慧等共同战斗。因此,他工作的范围扩大了,工作的责任也加重了,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紧密结合革命斗争的需要,借取苏联反法西斯文艺作品的热情和火焰去照亮、鼓舞中国读者献身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战斗。曹老不愧为文化战线上英勇奋斗、功绩卓著的反法西斯战士。1945年8月,毛泽东同志赴重庆举行国共和谈,在谈判期间,毛泽东同志亲临中苏文化协会参观,了解苏联文学作品出版的情况,并在他的临时住所桂园约见了曹老。

212 评论

相关问答

  • 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

    《望断南飞雁》是曹靖华的代表作。它抒写作者听到鲁迅逝世的消息后,似信非信,疑为“谣言”,而晚报却证实了这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于是“我”在无边的深痛中回忆此前两封先

    五月的史努比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

    他是人任大霖

    养生达人帅帅 6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

    《故事会》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只有这么一个正版,因为销量号,所以,盗版的也很多,都是叫故事会的。这样的杂志还有,读者文摘 知音啥的。反正是消遣的东西,没啥

    summer阿超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出版社副总编辑

    副总经理负责运营、销售等事务,副总编辑负责文字、标准等工作。如有帮助请采纳,手机则点击右上角的满意,谢谢!!

    独酌邀明月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部

    发帖的人规范很高

    530katrina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