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上海文艺出版社责任编辑

上海文艺出版社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

上海文艺出版社责任编辑

长篇小说?你可以先发到小说网上去啊,如果是好的作品,总是会有人来找你出版的

意思就是他并未对你有过爱意,没有对你动过真心,就算最后分开了,对于你来说并不算失去,因为你我并未真正爱过

我也想要呢!以前小时候经常看的一部小说杂志。电子版的真难找。

2010年10月19日晚,《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公告》发布的评选结果称,方方的《琴断口》等五部作品获得了中篇小说奖;鲁敏的《伴宴》、苏童的《茨菰》等五部作品获得了短篇小说奖;李鸣生的《震中在人心》、李洁非的《胡风案中人与事》等五部作品获得了报告文学奖,另有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各5篇(部)作品获奖,文学翻译空缺。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2007—2009)获奖作品名单(按得票多少排序,得票相同者按发表或出版时间先后排序) 中篇小说《最慢的是活着》 乔 叶 《收获》 2008年第3期 责任编辑:钟红明《国家订单》 王十月 《人民文学》 2008年第4期 责任编辑:杨泥《手铐上的蓝花花》 吴克敬 《延安文学》 2007年第6期 责任编辑:阎安、成路《前面就是麦季》 李骏虎 《芳草》 2008年第2期 责任编辑:郭海燕《琴断口》 方 方 《十月》 2009年第3期 责任编辑:宁肯短篇小说《伴宴》 鲁 敏 《中国作家·文学》 2009年第1期 责任编辑:李双丽《老弟的盛宴》 盛 琼 《十月》 2007年第2期 责任编辑:赵兰振《放生羊》 次仁罗布 《芳草》 2009年第4期 责任编辑:郭海燕《茨菰》 苏 童 《钟山》 2007年第4期 责任编辑:贾梦玮《海军往事》 陆颖墨 《解放军文艺》 2009年第5期 责任编辑:殷实报告文学·《震中在人心》 李鸣生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年4月 责任编辑:修晓林《中国作家·纪实》 2009年第5期 责任编辑:汪雪涛《生命的呐喊》 张雅文 新华出版社 2007年12月责任编辑:王婷《感天动地——从唐山到汶川》 关仁山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8年7月 责任编辑:张辉、汪雅瑛、刘相美《解放大西南》 彭荆风 云南美术出版社 2009年7月 责任编辑:彭晓、方绍忠《中国作家·纪实》 2009年第8期 责任编辑:汪雪涛《胡风案中人与事》 李洁非 《钟山》 2009年第5期 责任编辑:贾梦玮诗歌《烤蓝》 刘立云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9年11月 责任编辑:杨潍虹《向往温暖》 车延高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年9月 责任编辑:王小《李琦近作选》 李 琦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8年10月 责任编辑:魏洪超《柠檬叶子》 傅天琳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年12月 责任编辑:徐如麒《云南记》 雷平阳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年12月 责任编辑:沉河散文杂文·《藏地兵书》 王宗仁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8年4月 责任编辑:丁晓平《路上的祖先》 熊育群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8年12月 责任编辑:刘洁《风行水上》 郑彦英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7年12月 责任编辑:王国钦《王干随笔选》 王 干 人民出版社 2009年9月 责任编辑:雍谊《病了的字母》 陆春祥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年8月 责任编辑:杨婷文学理论评论·《五种形象》 南 帆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12月 责任编辑:孙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及其面临的挑战》 张 炯 《文艺报》 2009年5月23日 责任编辑:石一宁、胡军、明江《想象与叙述》 赵 园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年9月 责任编辑:王培元《中国文学跨世纪发展研究》 高楠、王纯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年1月 责任编辑:李建军《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电子媒介时代的童年与儿童文学》 谭旭东 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9年8月 责任编辑:张立新文学翻译· (空缺)

上海文艺出版社责任编辑招聘

长篇小说?你可以先发到小说网上去啊,如果是好的作品,总是会有人来找你出版的

联系杂志编辑,过了稿子会帮你联系出版社

如果是文艺出版社网站公布的招聘信息那应该就是真实的 其他的你要留个心眼 可以去先上海文艺出版社咨询下 电话:021-64372608 地址:绍兴路74号记得采纳啊

假的,一看就是人的

上海文艺出版社责任编辑待遇

应该不会很贵吧

朋友,现在这些都是人的,经常冒充什么出版社报社然后要你交钱,钱交了,以后那个人就消失了!。不要拿钱去开玩笑

网上好多这种高薪诚聘的,都是要交押金,你注意看一下,他们都是有以下几个共同点:1,招聘流程一模一样,只是押金金额不同;2,公司都是某某出版社;3,都是以高薪诚聘为愰子来诱惑你,什么急招,全国招,有那么高的工资不会在本地招啊。不要上当!

同志们你们好丫

上海文艺出版社责任编辑工资

长篇小说?你可以先发到小说网上去啊,如果是好的作品,总是会有人来找你出版的

电视台综艺节目编导在大城市如上海一般年薪在25万左右,小城市一般在15万左右。

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部主任

词条是多义词,共3个义项展开李小雨,1951年10月26日生于河北省丰润县,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当代女作家。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诗刊》常务副主编、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2015年2月11日,因病在北京去世,终年64岁。2015年2月17日上午10点,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竹亭举行。中文名李小雨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北省丰润县出生日期1951年10月26日

李小雨,当代女诗人。1951年10月26日生。河北省丰润县人。从小随父母在部队生活。在家庭的影响下,四岁便接触诗歌。在北京读中小学。1969年到河北农村插队落户,两年后参军,在铁道兵基层单位当卫生员,发表第一组诗歌《采药行》。1976年起就到《诗刊》编辑部工作、历任编辑、编辑部主任、副主编,,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先后在、《诗刊》、《人民文学》、《人民日报》、《上海文学》等各地报刊发表诗作。曾在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学习。主要作品有:抒情诗集《雁翎歌》(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红纱巾》(1983年)。她的诗作被选入《女作家百人作品选》、《青年诗选》、《她们的抒情诗》、《当代诗醇》中。

李欣华是李大钊的小儿子。他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第一个回家乡的大钊儿女。1979年10月,他和葆华夫人田映萱代表全家回乐亭,参加乐亭县纪念李大钊诞辰90周年活动。1986年暑期,他还回来过一次。在县工会球场看蓝球比赛时见他。他个头不高,居他们兄弟之下,一身朴素穿着,少言笑。 欣华1927年在大黑坨出生,未能与父亲见过面。1933年母亲病故时他只有5岁。后在党组织和友人的帮助下,接到北京读书。1940年跟随哥哥姐姐到延安。从学校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曾任北京市大峪中学校长,门头沟师范学校党委书记兼教师进修学校校长。1989年病逝于北京。 李大钊还有次女李炎华,1919年生。大钊牺牲时她8岁。从小学习刻苦。在大黑坨小学工作多年。全国解放前夕到冀东建国学院工作,后调北京。家乡人对她后来了解少。1966年因病逝世。我们都没有见到过她。

百科名片 李星华1911年11月21日,李星华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1920年夏,随全家到北京定居,李大钊的女儿。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下令逮捕了李大钊,李星华娘儿仨一同被捕,在监狱关押二十几天。她在法庭上机智地回答了敌人的审问,说自己是最大的孩子。使在延安工作的大哥李葆华躲过了敌人的搜捕。目录生平相关信息个人简介生平 相关信息 个人简介展开 姓名:李星华 祖籍: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 出生日期:1911年11月21日 主要作品: 《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集》 逝世日期:1979年11月27日编辑本段生平 李星华(1911-1979)1911年11月21日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1920年夏,随全家到北京定居。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下令逮捕了李大钊,李星华娘儿仨一同被捕,在监狱关押二十三天。她在法庭上机智地回答了敌人的审问,使大哥李葆华躲过了敌人的搜捕。 李大钊就义后,京师警察厅勒令李大钊遗属限期离京。1927年5月10日,李星华全家被迫回大黑坨村。她从此辍学,在农村照料重病的母亲。一直到1931年的暑假,才又带着弟弟和妹妹回到北京复学。第二年,她升入中法大学孔德学院高中部。生活无法维持时,她在父亲朋友的关照下,勤工俭学、给学校刻印法文讲义蜡版,每月补贴一些生活费用。1932年春天,她参加了党所领导的反帝大同盟,同年夏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党的地下革命工作。她借给学校刻印讲义为掩护,为党刻印革命传单。掩护党的地下工作者,参与营救被捕同志。1932年初冬,因情况变化,她失掉了党的关系。第二年春天,把母亲接到北京,准备安葬父亲。1933年4月23日,在党组织安排下,李星华同送葬队伍一起把父亲安葬于香山万安公墓。安葬父亲35天后,母亲赵纫兰病逝。她在亲友的帮助下,将母亲和父亲并排葬在万安公墓。这年暑假,李星华升入孔德学院社会科学系。1935年12月,李星华投入“一二·九”抗日救国运动。第二年她与贾芝结婚。1937年夏天,她由中法大学经济系毕业。 1940年11月6日,几经周折,到达陕北延安。到延安后,她选入延安鲁艺文学系学习,之后就长期在延安中学教书。1942年,她参加了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1945年重新入党。在保卫延安的战争中,她跟着学校辗转于陕北的群山中,仍然备课教书,始终如一。1947年9月,随学校东渡黄河,到晋西北的临县等地,参加了郝家坡等村的土改调查。全国解放后,李星华从延安回到北京,分别在师大女附中和马列主义学院第二分院任教。1956年起,她开始从事民间文学工作。她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民间文学》编辑部和采录编选部负责民间故事采编工作。曾整理出版《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受到了国内外民间文学工作者的好评。此集还译为日文,在日本出版。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李星华一家受到残酷迫害。因郁愤成疾,她双目失明。在失明的情况下,坚持整理编辑《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一书。 1979年11月27日,李星华病故于协和医院。她去世后不久,《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出版了,为读者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编辑本段相关信息 1940年11月6日,几经周折,到达陕北延安。到延安后,她选入延安鲁艺文学系学习,之后就长期在延安中学教书。1942年,她参加了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1945年重新入党。在保卫延安的战争中,她跟着学校辗转于陕北的群山中,仍然备课教书,始终如一。1947年9月,随学校东渡黄河,到晋西北的临县等地,参加了郝家坡等村的土改调查。全国解放后,李星华从延安回到北京,分别在师大女附中和马列主义学院第二分院任教。1956年起,她开始从事民间文学工作。她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民间文学》编辑部和采录编选部负责民间故事采编工作。曾整理出版《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受到了国内外民间文学工作者的好评。此集还译为日文,在日本出版。个人简介 李星华是缅甸归侨,于1940年归国。曾任省第九届人大代表、兴仁县四、五、六、七、八届人大代表、街道办事处副支书。 1979年11月27日,贵州黔西南州归侨李星华因病去世,终年68岁。

  • 索引序列
  • 上海文艺出版社责任编辑
  • 上海文艺出版社责任编辑招聘
  • 上海文艺出版社责任编辑待遇
  • 上海文艺出版社责任编辑工资
  • 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部主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