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编辑家的优良传统有哪些英语作文

编辑家的优良传统有哪些英语作文

发布时间:

编辑家的优良传统有哪些英语作文

The elderly are our elders,for their hard work a lifetime,in order to make some contribution to the community,and in the long-term practice has accumulated a wealth of knowledge and Therefore,respect for the elderly is the concern and care for the elderly,but also the older generation who inherited the "Fortune" To respect the elderly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Our beloved Chairman Mao Zedong is the respect for the old model of respect for the In 1959,returned after an absence of many years of Chairman Mao's hometown - Shaoshan in HAfter a brief stay in days,he was specially invited home for the elderly to In his report to a more than 70-year-old toast when the old man said:"The President toast,dare " Chairman Mao said:"Jinglaozunxian,it should " It's a time thing for the Yes ah,I like everyone else,there will be a time when old age,old people's today,is our future,respect for the elderly is actually respected If you do not respect the elderly,in the future,how will get the respect of younger people do?We should respect the elderly,make them feel the warmth of the The Chinese nation's fine traditions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bar!老人,是我们的长辈,他们辛勤劳动了一辈子,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尊敬老人既是对老人的关心与照顾,又是继承前辈们“财富“的需要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是尊老敬老的楷模1959年,毛主席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湖南韶山在短暂逗留的日子里,他特地请家乡的老人吃饭在他向一位70多岁的老人敬酒时,那位老人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是啊,我与每个人一样都会有年老的时候,老人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尊敬老人其实就是尊敬我们自己如果你现在不尊敬老人,将来又怎么会得到晚辈的尊敬呢?我们应该尊敬老人,让他们感到家庭的温暖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吧!

搜题

每个人生活的环境都不同,这个问题好简单。。。。

高中还是初中

编辑家的优良传统有哪些英文

瑞士目录 简介 瑞士节日 各大城市介绍 瑞士主要名胜和景点 瑞士历史 瑞士政治 瑞士交通 瑞士通道 [编辑本段]简介  中文:瑞士联邦   英文:Swiss Confederation  德文: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   法文:LA CONFEDERATION SUISSE  意大利文:CONFEDERAZIONE SVIZZERA  拉丁文:Confoedoratio Helvetica,简称CH  面积:41,284平方公里面积 水域面积百分比 7%,位于第132位。  国旗:呈正方形。旗地为红色,正中一个白色十字。瑞士国旗图案的来历众说纷纭,其中有代表性的说法就有四种。至1848年,瑞士制定了新联邦宪法,正式规定红地白十字旗为瑞士联邦国旗。白色象征和平、公正和光明,红色象征着人民的胜利、幸福和热情;国旗的整组图案象征国家的统一。这面国旗在1889曾作过修改,把原来的红地白十字横长方形改为正方形,象征国家在外交上采取的公正和中立的政策。  国徽:为盾徽。图案与颜色与国旗相同。  国花:火绒草  国石:水晶  国际区码:41  货币:瑞士货币名称为瑞士法郎,属国际硬通货。1瑞士法郎=100生丁。瑞士货币有7种面值的纸币:10、20、50、100、200、500、1000瑞士法郎(CHF)及7种面值的硬币:5、10、20、50生丁,1、2、5瑞士法郎。美元对瑞士法郎兑换率2000年为1:69,2001年为1:69, 2002年为1:56。  时差:瑞士的时间,比中国慢7小时,夏季则比中国慢6小时,因每年的3月至9月尾均采用夏令时间。而滑雪季节则是从12月中旬至5月下旬。  与中国关系:1950年9月14日,中国与瑞士建交。  人口:84万(2004年),其中瑞士藉人口占8%,外藉人口占2%;人口密度 176/km2位于第92位;  语言:瑞士应用语言共四种:德语Deutsch、法语、意大利语Italiano及拉丁罗曼语。其中讲德语的人口占9%,主要在北部地区;讲法语人口占5%,在西部地区;讲意大利语人口占6%,在南部地区;讲拉丁罗曼语人口占5%,在东部少数地区;讲其它语言人口占5%。前3种语言系官方语言,为联邦的正式文件所采用。英语亦广泛运用。  宗教信仰:瑞士居民主要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其中天主教徒约占信教人口总数的1%,基督教徒占6%。另,伊斯兰教徒约占5%, 其他1%,无宗教者占7%。  教育:教育经费在各级政府的预算中均占很大的比重(在联邦政府预算中占8%,在州和市镇预算中约占25%)。全国实行9年义务教育制。瑞士教育的特点是:初中教育普及;高中比重小、职业学校比重大;大学教学质量高。  瑞士联邦不设教育部,联邦一级的教育事务分别由内政部的科学与研究领导小组所辖联邦高工系统委员会和联邦教科司负责,同时辅以大学联席会议、大学校长联席会议、州教育局长联席会议、瑞士高教中心等全国性协调机构;全国的职业教育由国民经济部的联邦职业教育与技术部管理。  瑞士人口虽少,但却拥有密集的高教网,现有12所国家承认的大学,其中苏黎士高工和洛桑高工两所大学由联邦掌管,另10所为州立大学。按大学所在语区分,德语区有6所:巴塞尔大学、伯尔尼大学、苏黎士大学、苏黎士高工、圣加仑大学和卢采恩大学;法语区有5所:日内瓦大学、洛桑大学、洛桑高工、纽沙泰尔大学、弗利堡大学;意大利语区有一所大学。大学学制一般4、5年,医学专业为6年。瑞士大学无硕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可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瑞士于1993年开始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决定将全国60多所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按地区合并成7所高等职业学院,该项工作于1998年完成,7所学院共有学生18000人。这一改革将使瑞士人口中拥有高等教育毕业文凭者的比例由目前的22%提高到25%。  地理概况:瑞士是位于欧洲中南部的多山内陆国。东界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南邻意大利,西接法国,北连德国。其领土东起东经10°29'26"格劳宾登州的沙瓦拉茨峰,西至东经5°57'24"的日内瓦的尚希镇,最南端位于北纬45°49'8",靠近提契诺州的基亚索,最北面在北纬47°48'35",系沙夫豪森州的巴尔根。南北长1公里,东西长4公里。全境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占总面积的60%)、西北部的汝拉山脉(占10%)、中部高原(占30%)三个自然地形区。平均海拔约1350米,最高点是接近意大利的杜富尔峰(DUFOUR-PEAK,海拔4634米),最低点是位于提契诺州的马祖尔湖(LAKE MAGGIORE,海拔193米)。瑞士是一个山国,山清水秀。其森林面积达12523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3%。如果再加上农业、绿地面积(10166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6%),则全国一半以上的土地被绿地所覆盖。瑞士是欧洲大陆三大河流发源地,有“欧洲水塔”之称。主要河流有:莱茵河(在瑞士境内375公里,是瑞士最大的河流)、阿尔河(在瑞士境内295公里,是瑞士最长的内陆河)、罗纳河(在瑞士境内264公里,是瑞士第二大内陆河)。湖泊共有1484个,其中最大的是莱蒙湖(又名日内瓦湖),面积582平方公里,最深处310米,其它有:康斯坦茨湖、纽沙泰尔湖、马乔雷湖、四州湖、苏黎世湖等。瑞士的河湖面积达1726平方公里,占瑞士全国面积的2%。瑞士地处北温带,地域虽小,但各地气候差异很大。阿尔卑斯山由东向西伸展,形成了瑞士气候的分界线。阿尔卑斯山以北受温和潮湿的西欧海洋性气候和冬寒夏热的东欧大陆性气候的交替影响,变化较大;阿尔卑斯山以南则属地中海气候,全年气候宜人。瑞士年降雨量为1500毫米,但各地分布不均。年平均气温为8.6摄氏度。在城市中,夏季气温可达华氏86度(摄氏30度),空气湿度适宜;冬季气温经常低于华氏32度(摄氏0度),时有下雪结冰的现象。[编辑本段]瑞士节日  瑞士法定节日如下:  元旦:1月1日  耶稣受难日  复活节(周一)  劳动节:5月1日  耶稣升天日  圣灵降灵节(周一)  国庆节:8月1日  圣诞节:12月25日  节礼日:12月26日[编辑本段]各大城市介绍  首都:伯尔尼,市区人口25万  伯尔尼市: 伯尔尼市位于瑞士国土中间偏西,1848年联邦宪法定为瑞士首都,又称为“联邦城”, 同时也是伯尔尼州的首府。面积(包括郊区)230多平方公里,市区人口4万,海拔550米,位于莱茵河支流阿尔河的一个天然弯曲处,湍急的河水从三面环绕伯尔尼老城而过,形成了一个半岛。传说为给城市取名,当时的统治者扎灵根公爵决定外出打猎,以打到的第一只野兽作为城市名,结果打死一头熊,于是以“熊”字为该城命名。伯尔尼这一名称是从德文“熊”字演绎而来,德语中熊一词的发音是“拜尔”,后渐变为“伯尔尼”。“熊”自然成了伯尔尼的城徽,进而又变为伯尔尼州的标志。伯尔尼市有些古建筑上至今仍留有熊的雕塑。在阿尔河东岸山岗尼德格大桥附近,还辟有熊苑,喂养着一些供游人观赏的熊。  伯尔尼城始建于12世纪,至18世纪建成现在规模,已有800年的历史。伯尔尼老城原来一些木质结构的建筑被中世纪的多次大火烧毁,后来重建时改为石头结构,现仍保持完好:碎石铺成的马车道,街道两旁是彼此相连的漫长拱廓,红瓦白墙相映生辉的古老房屋,各有典故的街心喷泉彩柱,16世纪的钟塔及始建于1421年的晚期哥特式大教堂,使伯尔尼显得古色古香,保留着中世纪时的风貌。现主要街道已被划为步行区,环境十分幽静。伯尔尼老城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名城之列。  瑞士过去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固定的首都,1848年11月28日,伯尔尼被定为瑞士联邦首都,成为联邦政府所在地和全国政治和外交中心。联邦政府和联邦议会设在阿尔河北岸铜绿色的联邦大厦中,这是一组用花岗石建造的宫殿式的大型建筑群,建于1852年-1857年。大厦左右两翼是联邦各部的办公楼 ,中间圆顶下面是联邦议会两院的会议厅。大厦于1894-1902年进行扩建,1993年再次进行修缮,并添置了电子表决装置。   由于市民反对噪音和地势等原因,伯尔尼未建大型机场,仅有一小飞机场,设有通往西欧主要城市的航线。伯尔尼有通往全国各地的高速公路,也是全国铁路枢纽之一。  二次大战后, 伯尔尼的机械、仪表、电器、制药、纺织、食品、建筑和印刷工业逐年发展,但均系一些中小企业,在瑞士经济中不占重要地位。 伯尔尼主要是行政和银行业中心,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和旅游城市。市内有古老学府之一的伯尔尼大学,建于1834年,以研究宇宙射线著称。此外,还有历史、自然史、艺术、兵器等不同类型的众多博物馆,伯尔尼还是万国邮政联盟和国际铁路运输总局所在地。  历史上,许多革命活动家都曾在伯尔尼居住过。恩格斯1848年秋曾到伯尔尼指导瑞士的工人运动。列宁从1914年9月到1916年初也曾在伯尔尼附近的齐美瓦尔德和昆塔尔逗留过,并写过不少揭露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叛徒的文章。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伯尔尼联邦专利局工作期间,业余钻研物理学,发表了他的惊世之作“相对论”,伯尔尼将此引为骄傲,至今还保留着爱因斯坦的住所(已辟为博物馆)。  瑞士其他主要城市  苏黎世市:苏黎世市是苏黎世州首府,坐落在苏黎世湖畔北岸。1997年底市区人口 8万,其中外国人占 9%,是瑞士第一大城市,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它既是全国最大的金融和商业中心,又是瑞士重要的文化城市,交通和服务业也居全国首位。  苏黎世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黄金市场之一。这里集中了350余家银行及银行分支机构,其中外国银行近70家。享有盛名的苏黎世交易所建于1876年,其成交额在西欧交易所中居前列,最高峰时有70%的证券交易在此进行。瑞士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目前唯一的具有全自动交易和清算系统的交易所,其先进的设备、高素质的人员为投资者提供了优良的服务。苏黎世的黄金市场更是闻名遐迩,近年来其黄金市场的地位有所下降,六十年代曾跃为仅次于伦敦的世界第二大黄金市场。  苏黎世地处交通要道,该市及其周围地区工商业很早就很兴盛,特别是丝绸业发展较快。现主要有机器制造、建筑、纺织、化工、电子、印刷和食品加工。市中心利马河西侧的火车站大街是全城最繁华的商业街,集中了上百家银行和众多的高级商店,珠宝首饰、名表裘皮、高档服装、文物古玩琳琅满目。  苏黎世是瑞士国内与国际交通的枢纽,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全国最大的火车站和机场均设在这里,每天进出火车700多列;机场年客运量上千万人次,瑞航和中国民航每周有数次航班往返于苏黎世和北京、上海之间。  苏黎世还是瑞士文化、教育和科研中心之一。苏黎世湖畔的“馥劳”教堂始建于公元853年,为典型的罗马式建筑。教堂不远处全市最美的巴罗克式建筑是昔日的酒业公会。河对岸正对“馥劳”教堂的建筑是苏黎世大教堂,其一对高耸的塔楼建于15世纪,它是苏黎世城的重要标志。市政厅则是一座华丽的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苏黎世市有各类博物馆、美术馆50多处。苏黎世联邦高工、苏黎世大学等院校均是举世闻名的高等学府,我留瑞的近千名学生中约一半在上述两校深造。瑞士国家博物馆和图书馆也设在这里。列宁1916-1917年在该市从事研究工作,完成了著名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一书。  1982年苏黎世市与我昆明市结为友好城市。苏黎世对昆明市内公交、污水处理等给予了援助。   1988年我国在苏黎世设立了总领馆。  日内瓦市:日内瓦市是日内瓦州的首府,坐落在风景宜人的莱蒙湖畔。北、西、南三面与法国交界,依山傍水,景色秀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为摄氏19度,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为摄氏零度左右。1997年底,日内瓦市区人口为3万,其中外籍人占 8%,为瑞士第二大城市。  日内瓦早在12世纪起已是欧洲的一个重要商业中心,目前是瑞士第二大金融市场,拥有120多家银行。  日内瓦尤以国际组织所在地和国际会议城市著称于世,与纽约、维也纳并称为联合国城。据统计,这里的国际机构共有243个,大致分三类:第一,联合国机构,如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贸发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第二,政府间机构,如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等;第三,非政府组织,如各国议会联盟、保卫儿童国际联合会、国际红十字会等。著名的万国宫原是国际联盟的所在地,而今是联合国驻欧洲总部,已成为重要的多边外交活动中心之一,有关国际裁军、贸易、劳工、卫生、气象、电讯、人权等涉及世界和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许多重大国际会议都在这里举行。近 130个国家在此设有常驻联合国和其它国际组织代表。我国于1954年设立驻日内瓦总领馆,1972年改为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处和其它国际组织代表团。  1954年,周恩来总理曾率代表团参加了关于越南问题的日内瓦会议;1961年,陈毅副总理率代表团参加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日内瓦是瑞士有名的游览胜地,有许多名胜古迹。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就诞生在老城一座古老的住宅里。英国诗人拜伦1816年曾住在科洛尼区一栋名为迪奥大迪的别墅里。在这别墅不远处,是英国浪漫诗人雪莱的旧居。  日内瓦市内值得一游的有:著名的宗教改革国际纪念碑、圣-皮埃尔大教堂、大剧院、艺术与历史博物馆、日内瓦大学等,在晴朗的日子里泛舟莱蒙湖,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巴塞尔市:巴塞尔市位于瑞士、法国和德国的三国交界处,面积37平方公里,市区人口 l万,系全国第三大城市。因莱茵河之故,中世纪的巴塞尔曾对欧洲贸易起过重要作用,1833年因城乡战争而分裂为北部的巴塞尔(市)和南部的巴塞尔(乡)两个半州。  自19世纪初起,巴塞尔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城市。现在的工业主要有化工医药、机械、水泥、纺织、食品、钟表、冶金等。世界著名的诺华、罗氏等化工集团都设在巴塞尔,使它成为瑞士化学工业中心。在这两家集团就业的职工几乎占全市就业人口的一半。  巴塞尔:也是瑞士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是国际清算银行和国际重建与发展银行的所在地,也是避暑的好地方。  巴塞尔既是瑞士的铁路枢纽,也是瑞士唯一通向海洋的河运港口,年货物吞吐量占瑞士全部外贸货运量的一半。  巴塞尔大学是瑞士最古老的大学,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哥特式的巴塞尔大教堂建于14世纪,宏伟挺拔,别具一格。圣马丁教堂则是11世纪至14世纪的建筑。  巴塞尔市政厅建于16世纪,赭红色的高大门墙上,有瑞士古代著名画家绘制的精美彩画。市内的金星饭店是瑞士全国最古老的饭店,建于1412年,绘有晚期哥特式的彩色图案。巴塞尔美术博物馆在欧洲颇负盛名,馆内陈列有瑞士中世纪著名画家和雕塑家的作品和大批现代画。地处市中心的巴塞尔博览会共有 4个大型展览馆,室内展区面积为14万平方米,露天展区面积为1万平米。每年春季都要举办国际博览会。1984年建成的巴塞尔广播电视塔高达250米,是瑞士目前最高的建筑物。  洛桑市:洛桑是沃州的首府,位于莱蒙湖畔。市区人口12万,主要讲法语,是瑞士第五大城市。  洛桑,一种解释为“水流”,另一解释意为“石头”。中世纪时洛桑已成为这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宗教中心。1803年由沃州议会决定成为沃州的首府。  19世纪末,铁路的出现使洛桑成为瑞士法语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洛桑是沃州工业的集中地,主要工业有精密机械、化工、食品、印刷等。  洛桑除有两所大学(洛桑联邦高工和洛桑大学)外,还有高等贸易学校、音乐学院、师范学校等。洛桑酒店管理学校在世界上颇有名气。  洛桑气候温和,依山傍水,风景宜人,是瑞士的游览胜地之一,旅游业是该地收入的重要来源。主要游览地有12世纪的哥特式大教堂?ツ冈骸?3世纪的圣-弗郎索瓦教堂、市政厅、14世纪的圣-梅尔城堡、自然疗养站,19世纪修建的吕密纳尔宫内常年展出大量收藏品。该市西部韦迪区的罗马博物馆收藏着有关古罗马港口卢佐纳的文物。此外还有古城博物馆、沃州历史博物馆、美术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等。  自1874年瑞士联邦宪法规定洛桑为联邦最高司法机构所在地以来,联邦法院就一直设在此地。  洛桑曾是外国流亡者聚集的城市。如法国的玛丽•路易丝皇后、拿破仑的三个兄弟、意大利烧炭党人、还有俄国的革命者和后来的白俄等。许多历史文化名人也曾在此逗留,如密支凯维茨、雪莱、拜伦、狄更斯、大仲马、雨果等。   洛桑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IOC)的所在地,并建有奥林匹克博物馆。   卢塞恩市:卢塞恩市是卢塞恩州的首府,位于瑞士中部高原,在卢塞恩湖的西北、苏黎世西南端,罗伊斯河穿城而过。人口约 7万,主要讲德语。卢塞恩原是一个渔村,8世纪建城,l178年建市,1230年圣哥达隧道开通后,成为联接中欧和南欧的重要交通枢纽和莱茵河与伦巴第之间的重要贸易中心,有木材加工、化学、机械和纺织等工业。  卢塞恩自然景色优美,旅游业相当发达,是瑞士的疗养、旅游胜地。河右岸老城与河左岸新城之间有7座桥梁相连,其中两座古代木桥形饰精美。最大的木桥和与其相连的水塔建于 1300年,是欧洲最古老的木桥,以其历史和美学价值成为该市的象征和瑞士人的骄傲,可惜这座木桥于1993年一夜之间被大火焚坏,次年重新修复。老城内有 14世纪的城墙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老市政厅(1602—1606)、历史博物馆、交通博物馆等。市内的冰川公园里有两万年前冰川的遗迹和关于冰川时期的展览。在希尔斯广场可以寻觅到德国诗人歌德的故居。[编辑本段]瑞士主要名胜和景点  万国宫:  万国宫过去是国际联盟的所在地,而今是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的总部。它是日内瓦作为一个国际城市的象征,也是世界近代史的一个缩影。  万国宫万国宫坐落在阿丽亚娜公园内,阿丽亚娜公园地处莱蒙湖右岸的丘陵地带上,占地面积25公顷(约合375亩)。站在园内高处可以俯瞰莱蒙湖,遥望欧洲最高的山峰勃朗峰。这座公园原为勒维利奥家族的私产,居斯塔夫?勒维利奥是这一家族的最后一代,他是一位作家,也是艺术品收藏家,他的母亲叫阿丽亚娜。当他母亲亡故以后,他把园子取名为阿丽亚娜,以表示对母亲的怀念。园中还有一个阿丽亚娜博物馆,是勒维利奥为存放他所收藏的中国和日本的大量瓷器而建造的。1890年,居斯塔夫?勒维利奥在临死前将阿丽亚娜公园和阿丽亚娜博物馆遗赠给日内瓦市。在其遗嘱中有三个规定:一、他死后,陵墓要修建在这个园内,日内瓦市政府必须永远负责保护和维修,不得毁坏;二、阿丽亚娜公园不能为私人所有,必须向公众开放;三、按照勒维利奥家族的传统,在园内要继续饲养孔雀。日内瓦市政府同意并遵守这三条规定。当年享有对阿丽亚娜公园的使用权的“国联”和现在的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也同意恪守这三条规定。  万国宫于1929年由“国联”着手兴建,当时曾有360名设计师参与设计。“国联”挑选了五名最佳建筑师,其中最主要的是意大利人卡洛布?罗奇和法国人雅克?卡吕。历时七年,大厦于1936年落成。  建成后的“国联”大厦——万国宫,占地面积18600平方米,整个建筑面积比著名的凡尔赛宫还要大。  联合国成立以后,将其驻日内瓦办事处设在万国宫。1969年,联合国决定扩建万国宫,由秘书长吴丹奠基,在万国宫北侧动工兴建新翼。为了使新翼能与老楼的建筑风格和阿里亚娜公园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同时又能符合实际的需要,由英、法、意三国的建筑师组成的设计委员会仔细选择了设计方案,并采用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历时五年方始建成。1973年,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主持落成典礼。新建的楼翼设计新颖,造型优美,与原来的国联大厦十分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新建的楼翼通过一条空中走廊即“天桥”与老楼相衔接。无论从它的线条、高度或是整个外形来看,它同万国官的老楼都相配得体,可以说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扩建后的万国官共有50个门,总长度为575米,占地面积为32600平方米,共有办公室1600个和大小会议室34个,总的空间容量是820,000立方米,楼面面积是32,000平方米。  原万国宫呈双马蹄形,一个对着莱蒙湖,一个对着汝拉山。朝向湖面这一侧马蹄形的三翼建筑结构主要包括:  一、左翼图书馆,这个图书馆是“国联”在建造万国宫时用美国人约翰 D 洛克菲勤捐赠的二百万美元建立起来的。目前共藏书一百万册,另有各国出版的各种期刊一万种,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图书馆。馆内有宽敞的阅览室,还有一个国际联盟展览馆,展出“国联”的历史文献、图片和实物。此外,图书馆还收藏有世界各国的政界要人与联合国之间往来的亲笔信和各种手稿。这些重要的文献都集中在二楼一个专门的陈列室内。事实上,万国宫之所以坐落在这儿,正是由于这图书馆的缘故。原来计划将万国宫建在“国联”所拥有的一块地面上,即现在的临湖“休憩公园”,当初也没有建造这样一座大型图书馆的计划。  二、右翼理事楼,理事厅是万国官里最漂亮的一个大厅,又名西班牙厅,因为厅内的大型壁画是西班牙名画家约瑟?马利亚?塞尔特的作品。 19341936年间,塞尔特在他巴黎的画室里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才完成这一组不朽的名作。画面呈金色与深褐色,画的主题是:正义、力量、和平、法律与智慧。  理事会议厅不仅是万国官里最漂亮的一个厅,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会议厅。按照联合国不成文的规定,凡涉及到国际安全问题的会议,或者比较紧急的会议,均在理事会议厅召开。 1954年,周总理亲自参加的印支会议就是在这个大厅举行的。理事厅能容纳500人,它的特色之一是能够按照每次会议的需要调整会议桌的位置。  三、中间部分是大会堂,大会堂前面的大过道实际上是一间休息厅,十分宽敞高大,是“国联”用各成员国赠送的材料建造的。墙上浅绿色的大理石是瑞典的,深绿色的是意大利的,朱红色的地板大理石是芬兰的,地板上的黑白大理石装饰是比利时的。过厅的墙上悬挂着两幅大型壁画,是万国宫的主要设计者之一雅克?卡吕的夫人绘制的。内容取自《圣经》上的故事,一幅象征着战争,一幅象征着和平。  大会堂与巴黎歌剧院一样大,内有两千个席位,另有同声传译席、记者席和观众席。1962年联合国曾进行扩建和装修。历史上这里曾举行过许多重要会议。现在,联合国的一些大型会议如裁军、海洋法会议等均在此举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的年会,也都在大会议厅里召开。  大会堂的两侧另有二十二个会议厅,大小不等。最小的有五十个席位,最大的有三百个席位。若留心观察一下这些会议厅,便会发现它们的内部装饰风格迥然不同。原来,这二十二个会议厅由“国联”的部分创始国负责装饰,每个国家负责一个,所以才形成了在风格上的千差万别。

“编辑”的英文是edit,如果是工作者的话,英文是editor。edit[英][ˈedɪt][美][ˈɛdɪt]剪辑(影片,录音); 编辑; 校订; 主编; 编辑; 第三人称单数:edits过去分词:edited现在进行时:editing过去式:edited例句:Do we have the time to shoot and edit? 我们还有时间拍摄编辑吗?editor释义:1、编辑;主笔;主编;编者。2、校订者,审校者,校刊者。3、社论撰写人。4、剪辑者,剪辑员,剪接师。5、影片剪辑装置; 影片剪辑机。6、编辑器。7、记者。8、编辑程序。例句:The editor hacked the story to 编辑把那篇小说改得面目全非。

传承优良传统 inherit good tradition

We must learn from her to cultivate our excellent traditional

编辑家的优良传统有哪些

中庸之道乃其精髓

中国的美德体现在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即:仁义忠孝诚信。 儒家思想就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现在日本,韩国,新加坡,我国台湾省都把儒家思想列为人文思想的基础。文化革命中大陆把儒家思想彻底否定了,甚至把伟大思想家孔子定为历史反革命,与阴谋家林彪硬扯在一起混为一谈。中国再不着手中国优良传统的教育,正规社会的伦理和道德就会丧失待尽。当然继承儒家思想是指它的精华部分,对于封建消极的部分予以过滤掉,历史总是在不断发展的。 继承和发扬光大中华美德及优良传统已迫在眉睫

回答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收到,现在为您查询相关信息,请您耐心等待一下,感谢您的理解。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疑问。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数不胜数的,比如1、琴棋书画:笛子、二胡、古筝、萧笛、鼓、古琴、琵琶。中国象棋、中国围棋;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木版水印。国画、山水画、太极图等。 2、传统文学:主要是指诗词曲赋。《诗经》、《楚辞》。如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3、传统节日: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 4、中国戏剧:京剧、越剧、秦腔、潮剧、昆曲、湘剧、豫剧、曲剧 、徽剧、河北梆子、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梨园戏、歌仔戏、庐剧等。 5、中国建筑:亭阁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民宅。 6、语言文字: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我国除汉族使用汉语外,回族、满族、畲族也基本转用汉语。 7、医药医学:中医、中药、《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 8、宗教哲学:儒、道、释〔佛〕、周易、阴阳、五行、八卦、占卜、风水、面相等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 更多8条 

书法、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兵马俑、玉雕、甲骨文、文房四宝、笛子、古筝、琵琶、龙凤纹样、彩陶、国画、  谦逊、礼貌、朴实。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诸说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从实质上看,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论者有诸多看法。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可以叫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形态上的基本特点。因此,(1)钢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这些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学术月刊》1986年第12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还表现为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张岱年:《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载《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论集,东方出版社出版)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本精神为融和与自由"。(许思园:《论中国文化二题》,《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有的学者认为,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以家族为本位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伦理纲常,是贯穿于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活动和生产力、社会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这五个层面的主要线索、本质和核心,"这就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杨宪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评价》,载张立文等主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大致上可以概括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理性精神。集中表现为:具有悠久的无神论传统,充分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主张个体的感情、欲望的满足与社会的理性要求相一致。总的来看,否定对超自然的上帝、救世主的宗教崇拜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强烈主张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反对两者的分裂对抗,这就是中国民族的理性精神的根本。(2)自由精神。这首先表现为人民反抗剥削阶级统治的精神。同时,在反对外来民族压迫的斗争中,统治阶级中某些阶层、集团和人物,也积极参加这种斗争。说明在中国统治阶级思想文化传统中,同样有着"酷爱自由"的积极方面。(3)求实精神。先秦儒家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人论世,反对生而知之;法家反对"前识",注重"参验",强调实行,推崇事功;道家主张"知人"、"自知"、"析万物之理"。这些都是求实精神的表。(4)应变精神。(见刘纲纪:《略论中国民族精神》,《武汉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见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发展的观点、自强不息和好学不倦的精神。(见丁守和:《中国传统文化试抡》,《求索》1987年第四期。)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义。这种人文主义表现为:不把人从人际关系中孤立出来,也不把人同自然对立起来;不追求纯自然的知识体系;在价值论上是反功利主义的;致意于做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给我们民族和国家增添了光辉,也设置了障碍;它向世界传播了智慧之光,也造成了中外沟通的种种隔膜;它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不小的文化包袱。(见庞朴:《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光明日报》1986年1月6日。)诸子百家1.儒家(孔子、《论语》《易﹝十翼〕》、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2.道家(老子、庄子、列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南华经》《道德经》3.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4.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公孙龙子》)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7.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8.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9.小说家(虞初《虞初周说》)10.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思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自此书。强调作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11.医家(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王冰、张从正、朱震亨、李时珍、张景岳)琴棋书画  明代  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传统文学主要是指诗词曲赋。《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传统节日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汉民族传统节日近50个。如下是15个主要节日: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花神节)、上巳节(女儿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中华诗词古诗、律诗、绝句、近体诗、无题诗、自度曲(词)、传统诗词等。(可归类于传统文学)  中国戏剧京剧、秦腔、潮剧、昆曲、湘剧、豫剧、曲剧、二人转、河北梆子、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脸谱。中华传统文化之昆曲中华传统文化之昆曲  中国建筑折叠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井、石狮、民宅、秦砖汉瓦、兵马俑、故宫  汉字汉语汉字、汉语、对联、谜语(灯谜)、歇后语、熟语、成语、射覆、酒令、打油诗等……传统中医折叠中医、中药、《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  宗教哲学佛、道、儒、阴阳、五行、罗盘、八卦、司南、法宝、禅宗、佛教、观音,太上老君;烧香、拜佛、蜡烛。  民间工艺潮绣、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人、面塑、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凤眼、千层底、檐、鹫。  中华武术折叠太极拳、咏春拳、南拳北腿、少林、武当、峨嵋、崆峒、昆仑、点苍、华山、青城、嵩山。  地域文化中土文化、潮汕文化、江南文化、江南水乡、塞北岭南、大漠风情、蒙古草原、黑土地、青藏高原、天府之国、大西北、桂林山水、天涯海角、中原文化、巴陵文化… 民风民俗礼节、婚嫁(红娘、月老)、丧葬(孝服、纸钱)、祭祀(祖);门神、年画、鞭炮、汤圆、饺子。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 衣冠服饰折叠始于黄帝,备于尧舜,各朝代形制不同的古装、到现代的汉服、受其他民族影响的中山装、唐装、旗袍,各少数民族服饰、各类传统及现代的佩饰、鞋、帽等。汉民族服汉民族服  四大雅戏花鸟鱼虫,梅兰竹菊牡丹、梅花、桂花、莲花、茶花、兰花、杜鹃、菊花、月季、月季,鸟笼、鹦鹉、八哥,金鱼,蛐蛐。  动物植物龙、凤、狼、麒麟、虎、豹、鹤、龟、大熊猫;梅兰竹菊:梅花,兰花,竹子,菊花。松、柏。古玩器物玉(玉佩、玉雕……)金银器、瓷器、红木家俱、景泰蓝、中国漆器、彩陶、紫砂器、蜡染、古代兵器(盔甲、大刀、宝剑、十八般兵器等)、青铜器、古玩(铜钱等)、鼎、金元宝、如意、烛台、红灯笼(宫灯、纱灯)、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芭蕉扇、桃花扇、裹脚布。  饮食厨艺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道;酒文化、中国菜、八大菜系(鲁、川、粤、闽、苏、浙、湘、徽)、饺子、汤圆、团圆饭、年夜饭、年糕、中秋月饼、筷子;鱼翅、熊掌、海参、鲍鱼……  传说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七仙女与董永、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神妖鬼怪折叠神仙、妖怪、鬼怪、玉帝、阎罗王、黑白无常、孟婆、奈何桥···  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可见,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但不包括“新音乐”,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传统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音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代音乐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相反,学堂乐歌、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乐形态特征借鉴了西方音乐,故不是传统音乐。传统音乐的划分最早见于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写的《民族音乐概论》,分为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但大多院校在教学中把歌舞音乐并入民歌,于是就变成四大类:民歌、民族器乐、曲艺(即“唱”)音乐、戏曲音乐。实际上,“民族音乐”、“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又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民族音乐”包括传统音乐和新音乐;而“民间音乐”只是传统音乐的一个类别。且中国的民族音乐是非常丰富的,除了民间音乐,还包括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杜亚雄先生则将中国传统音乐分类如下: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其中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诗词吟诵调、文人自度曲;宗教音乐包括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基督教音乐、伊斯兰教音乐、萨满教及其它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喜迎及巡礼乐、宴乐。“戏曲“四大声腔”四声腔,展辉煌,对戏曲,有影响;昆山腔,经改良,艺术上,有开创。弋阳腔,节奏强,加滚白,调高亢;梆子腔,声响亮,花苦音,巧用上。皮黄腔,二合一,称二黄,和西皮;西皮刚,二黄抑,后发展,成京剧。声腔中以昆山腔、弋阳腔、梆子腔、皮黄腔为典型。  中国对联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关于中国最早的楹联,谭蝉雪先生在《文史知识》1991年第四期上撰文指出,中国最早的楹帖出现在唐代。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至南北朝。在中国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流传至今的几篇上古歌谣已见其滥觞。如“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类。至先秦两汉,对偶句更是屡见不鲜。《易经》卦爻辞中已有一些对偶工整的文句,如:“渺能视,跛能履。”(《履》卦“六三”)、“初登于天,后入于地。”(《明夷》卦“上六”)《易传》中对偶工整的句子更常见,如:“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系辞下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则各从其类也。”律偶,格律诗中的对偶句。这种诗体又称近体诗,正式形成于唐代,但其溯源,则始于魏晋。曹魏时,李登作《声类》十卷,吕静作《韵集》五卷,分出清、浊音和宫、商、角、徵、羽诸声。另外,孙炎作《尔雅音义》,用反切注音,他是反切的创始人。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禅宗文化、少林武术、饮食文化、孝贤文化、慈善文化[2]、中医文化[3]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名山大川折叠中国五岳:华山、恒山、衡山、嵩山、泰山。[4]道教四大名山:青城山、龙虎山、武当山、齐云山。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松花江、辽河、海河……文化传承与一般的宗教相比较,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在于它从哲学、科学的角度上揭示宇宙、社会、人生的本质和意义的,既是充分说理的,又可以让人进行实证,这些内容不是一般宗教能随便解释得了的。所以,它与一般的宗教是不同的,它的魅力在于比一般的宗教更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宗教都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的,只有通过虔诚地相信,才能感到神的存在,不能问、不要问为什么,是什么道理。可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在各种色象的诱惑下,很多人是经不起引诱的,他们都会对自己的信仰发生动摇的。特别是一些宗教不能正确科学地解释自身,而且往往与科学思想是有抵触的(这不是说科学是正确的,科学也是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而科学的道理又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认识的是物质,是事物直观的可见的表象。在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宇宙飞船上天,原子弹爆炸,互联网技术,生物技术上的成就,科学观念是很易被人们接受的。由于以上原因,人们对信仰发生动摇也是很正常的,这也正是这种原因,有些基督教的牧师、天主教的神甫都背判了自己的信仰,成为上帝的罪人。更有甚者,有些神甫和牧师还染上了艾滋病,有媒体报道,他们之所以染上艾滋病是由于不正当的性行为造成的,这说明他们已经远离自己的信仰,沦为上帝的罪人了。但是我们应当承认,天主教、基督教的大部分教徒的人格还是高尚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人们没有文化愚昧的情况下,中华传统文化是不易推广与传播的,因为它不具备传播这种文化的软件与硬化。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什么时候,哪一个封建王朝都没有真正彻底的贯彻中华传统文化,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来都没有象《圣经》文化和《古兰经》文化那样,左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命运。现在最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彻底贯彻,而这种贯彻是民主的、自由的,人们自觉自愿地接受的,不愿接受马上就可以反对。用现代语言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表达出来,使人们真正的理解中华传统文化,这并不是我有什么能耐,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本来就包涵的本质。再者,这也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的产物,因为大家都有文化了,语言也表述能力也加强了;第三、科学已经很发达了,我可以借助科学上的发现和科学语言,对其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细致地表述,这样就更有说服力与感染力。以上各点,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所在。中华传统文化,还有语言和文字上的优势。

编辑家的优良传统有哪些书

优良传统是继承下来的好的习惯、习俗。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攻坚、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天下为公 。

《中华美德》、《三字经》。最适合小学生。

先有政权,然后有军队,军队是政权的一个结构,军队的运转也靠政权支撑,军队对政权具有重要作用,但一个单靠军队维持的政权那么这个政权就太虚弱了,也是不能长久的,无数历史都已经证明,中国华夏民族的军队历来都有严格纪律,约法三章,爱民敬民的思想。政权属于一种组织,因人民需要而建,人民是政权的根本,受到人民支持的政权才真正有组织力,政权要受人民支持就要履行好自己职能。

编辑家的优良传统

弘扬爱国为民诚信精神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吸收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精神,反映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德要求。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概括和新阐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目标,细化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任务,为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实践路径。“八荣八耻”的前四条是对社会主义价值原则的集中概括,后四条则突出体现为市场经济的公德要求。在这里,我选取其中几条,并结合现代出版家的言行,谈谈如何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爱国为民诚信的出版精神。 一 居“八荣八耻”之首的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一原则,体现的是一个中国公民应有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对于出版人来说,这样一种荣辱观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具体体现。但落实到出版工作中,都要求始终以国家利益、民族大局为重,为祖国、民族的振兴和强盛努力奋斗。 商务印书馆的元老张元济在20世纪初投身出版,与夏瑞芳相约“以扶助教育为己任”,意在弘扬文化,开启民智,振兴中华。当祖国处于危难之时,他更是奋然而起,以笔代枪,编著了《中华民族的人格》一书。此书用文言文和白话文对照排印,于1938年出版。在这本书里,他从古代史书中选录了我国历史上14位民族英雄的事迹。他在《编书的本意》中说:“我现在举出这十几位,并不是什么演义弹词里点出来的,都是出现在最有名的、人人必读的书本里。他们的境遇不同,地位不同,举动也不同,但是都能够表现出一种至高无上的人格”;“这些人都生活在两千多年前,可见我中华民族本来的人格,是很高尚的。只要谨守着我们先民的榜样,保全着我们固有的精神,我中华民族,不怕没有复兴的一日!”在中华民族危在旦夕的紧要关头,张元济编著这本通俗读物,既表达了他的爱国心声,也激励了广大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日本发动侵略上海的“一·二八”事变后,商务印书馆遭受巨大的损失,总厂和所属东方图书馆几乎被夷为平地。在这国难当头、企业艰难的非常时刻,商务人喊出了“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的口号,在教材的版权页上打出“国难后第一版”字样。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遭遇重创的商务印书馆很快复业,并重振雄风,肩负起了唤醒民众、扶助教育的爱国责任。 中华书局的创始人陆费逵有一段名言:“我们希望国家社会进步,不能不希望教育进步;我们希望教育进步,不能不希望书业进步;我们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为大。”(《书业商会二十周年纪念册序》)这正是陆费逵服务社会40年,其中服务出版业达38年之久的根本缘由。他特别重视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工作。这里有商业的眼光,更有文化的考虑。他主张建立独立自主的教科书出版机构,不依赖外国人。中华书局是靠教科书起家的。陆费逵在主政中华的数十年间,始终把教科书的编辑出版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使中华书局成为教科书最重要的出版基地之一,为促进中国教育变革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华书局宣言书》中,他明确提出“教科书革命”的口号,并指出:“立国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教育不革命,国基终无由巩固;教科书不革命,教育目的终不能达到也。”在他看来,教育是立国之本,而教科书又是教育之本。他从“教科书—教育—立国”这一宏观思路出发,来考察教科书的重要性。 开明书店的创办人章锡琛对当时不少书商粗制滥造、唯利是图深恶痛绝。他对杂志和书籍从内容到形式都力求高标准、高要求。在叶圣陶、夏尊、徐调孚等一批优秀的编辑家的支持下,开明书店越办越好。从1926年创办到1953年并入中国青年出版社,开明从来没有出过一本坏书。开明人通过教育出版体现出可贵的人文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这样一种精神和情怀,在曾经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多年的郑振铎身上也有充分的体现。他在《一九一九年的中国出版界》一文中,论及对1920年出版界的期望时这样说:“我希望一九二0年的中国出版界,能够免了一九一九年的弊病,能够保持他的盛况,更加一些切实的研究。”“希望他们能够去了投机牟利的心理,做真正的新文化运动;希望他们能够多多出版些关于哲学科学的译著;希望他们能够把出版‘黑幕’、‘奇书’的纸张油墨,来印刷打破迷信,提倡人道的著作;希望他们不再费劳力来译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最后我更希望能够有创造的著作出版。”这殷殷期望中,折射出的正是一个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编辑家、出版人的荣辱观。 对于出版人来说,“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并非是空洞的口号;把它贯彻到编辑活动、出版工作中,内容丰富,意义重大。从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的角度来说,关键是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反对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牢固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荣辱观,在中国现代优秀出版家身上也有具体生动的体现。 邹韬奋正是这样一个时时刻刻以人民利益为重,终身热爱人民、服务读者的新闻出版工作者。他从1926年开始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并担任上海各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领导工作。抗战爆发后,他又在重庆等地主编《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胡愈之曾经这样评价道:“他不是什么大作家,但是他的作品得到非常广大的读者;他不是政治家,而他有广大的群众拥护;他不是学者,可是他在中国大众文化运动上有极重要的地位。” 邹韬奋是一个真正的人民出版家。他办报刊、办书店,一直坚持“彻底的大众立场”。因为这个立场,他始终坚持为读者服务的原则不变,不断变更着报刊的形式与内容以满足读者的需要。他以走进读者的心灵为最大的快乐,努力缩短编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从编辑工作的角度来说,大众、生活这四个字,正是“韬奋精神”的核心所在。他说,他自己“以极诚恳的极真挚的情感待他们,简直随他们的歌泣为歌泣,随他们的喜怒为喜怒”。他对大众是鞠躬尽瘁的。办《生活》周刊时,他设置并独立支撑与读者沟通的“小言论”和“读者信箱”,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他认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是要立在时代的最前线”,他的言论“无所私于任何个人,无所私于任何团体,不知敷衍,不知迁就”,始终保持独立批评的立场。正因为这种立场,《生活》周刊成为当时“文化逆流中的一大堡垒”,成为极受读者推崇的刊物。《生活》的“读者信箱”,还刊出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不单为读者指点人生迷津,甚至帮助读者找工作、寻房子、配药方。这种进步立场和服务精神也体现在后来生活书店的出版原则上。他说,生活书店“一向是站在前进的立场”,“但是所谓前进,并不是使自己跑开大众很远,把大众远远地抛在后面,我们必须注意到最大多数的群众在文化方面的实际需要,我们必须用尽方法帮助最大多数的群众在文化方面的实际需要”。他去世后,毛泽东同志曾经题词说:“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鲁迅先生从事著译和编辑出版工作,目的就是为了给人民大众“输送精神食粮”。这方面,他讲得很清楚,做得很彻底。他常常自费出书,并说这“不是为个人”,只要“是为中国大众工作的,倘我力所能及,我总希望……能够略有帮助,这是我常常自己印书的原因”。与此同时,他还积极支持青年编书、出书,甚至牺牲大量时间帮助青年抄写、编辑、校对稿件,甘当伯乐和人梯。许广平在《鲁迅先生怎样对待写作和编辑工作》中说:“他尊重读者来稿,不但亲自编,有时还给作者抄写稿件,不但他自己抄,而且还要我帮着抄。”这样的事,叶圣陶、巴金也是常做的。不仅如此,鲁迅还对出版界的不良现象深恶痛绝。他曾尖锐指出,出版界存在的弊病,“就大体而言,根子在卖钱,所以上海的各式各样的文豪,由于‘商定’,是‘久已夫,已非一日矣’的了”。在商业广告上自吹为“文豪”,开展广告竞争,个个都是“文豪”。对于文学出版界这种卖钱人的怪现象,鲁迅给予了有力的批判。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吸收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精神,反映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德要求。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概括和新阐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目标,细化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任务,为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实践路径。“八荣八耻”的前四条是对社会主义价值原则的集中概括,后四条则突出体现为市场经济的公德要求。在这里,我选取其中几条,并结合现代出版家的言行,谈谈如何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爱国为民诚信的出版精神。 一 居“八荣八耻”之首的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一原则,体现的是一个中国公民应有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对于出版人来说,这样一种荣辱观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具体体现。但落实到出版工作中,都要求始终以国家利益、民族大局为重,为祖国、民族的振兴和强盛努力奋斗。 商务印书馆的元老张元济在20世纪初投身出版,与夏瑞芳相约“以扶助教育为己任”,意在弘扬文化,开启民智,振兴中华。当祖国处于危难之时,他更是奋然而起,以笔代枪,编著了《中华民族的人格》一书。此书用文言文和白话文对照排印,于1938年出版。在这本书里,他从古代史书中选录了我国历史上14位民族英雄的事迹。他在《编书的本意》中说:“我现在举出这十几位,并不是什么演义弹词里点出来的,都是出现在最有名的、人人必读的书本里。他们的境遇不同,地位不同,举动也不同,但是都能够表现出一种至高无上的人格”;“这些人都生活在两千多年前,可见我中华民族本来的人格,是很高尚的。只要谨守着我们先民的榜样,保全着我们固有的精神,我中华民族,不怕没有复兴的一日!”在中华民族危在旦夕的紧要关头,张元济编著这本通俗读物,既表达了他的爱国心声,也激励了广大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日本发动侵略上海的“一·二八”事变后,商务印书馆遭受巨大的损失,总厂和所属东方图书馆几乎被夷为平地。在这国难当头、企业艰难的非常时刻,商务人喊出了“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的口号,在教材的版权页上打出“国难后第一版”字样。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遭遇重创的商务印书馆很快复业,并重振雄风,肩负起了唤醒民众、扶助教育的爱国责任。 中华书局的创始人陆费逵有一段名言:“我们希望国家社会进步,不能不希望教育进步;我们希望教育进步,不能不希望书业进步;我们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为大。”(《书业商会二十周年纪念册序》)这正是陆费逵服务社会40年,其中服务出版业达38年之久的根本缘由。他特别重视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工作。这里有商业的眼光,更有文化的考虑。他主张建立独立自主的教科书出版机构,不依赖外国人。中华书局是靠教科书起家的。陆费逵在主政中华的数十年间,始终把教科书的编辑出版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使中华书局成为教科书最重要的出版基地之一,为促进中国教育变革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华书局宣言书》中,他明确提出“教科书革命”的口号,并指出:“立国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教育不革命,国基终无由巩固;教科书不革命,教育目的终不能达到也。”在他看来,教育是立国之本,而教科书又是教育之本。他从“教科书—教育—立国”这一宏观思路出发,来考察教科书的重要性。 开明书店的创办人章锡琛对当时不少书商粗制滥造、唯利是图深恶痛绝。他对杂志和书籍从内容到形式都力求高标准、高要求。在叶圣陶、夏尊、徐调孚等一批优秀的编辑家的支持下,开明书店越办越好。从1926年创办到1953年并入中国青年出版社,开明从来没有出过一本坏书。开明人通过教育出版体现出可贵的人文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这样一种精神和情怀,在曾经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多年的郑振铎身上也有充分的体现。他在《一九一九年的中国出版界》一文中,论及对1920年出版界的期望时这样说:“我希望一九二0年的中国出版界,能够免了一九一九年的弊病,能够保持他的盛况,更加一些切实的研究。”“希望他们能够去了投机牟利的心理,做真正的新文化运动;希望他们能够多多出版些关于哲学科学的译著;希望他们能够把出版‘黑幕’、‘奇书’的纸张油墨,来印刷打破迷信,提倡人道的著作;希望他们不再费劳力来译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最后我更希望能够有创造的著作出版。”这殷殷期望中,折射出的正是一个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编辑家、出版人的荣辱观。 对于出版人来说,“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并非是空洞的口号;把它贯彻到编辑活动、出版工作中,内容丰富,意义重大。从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的角度来说,关键是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反对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牢固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荣辱观,在中国现代优秀出版家身上也有具体生动的体现。 邹韬奋正是这样一个时时刻刻以人民利益为重,终身热爱人民、服务读者的新闻出版工作者。他从1926年开始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并担任上海各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领导工作。抗战爆发后,他又在重庆等地主编《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胡愈之曾经这样评价道:“他不是什么大作家,但是他的作品得到非常广大的读者;他不是政治家,而他有广大的群众拥护;他不是学者,可是他在中国大众文化运动上有极重要的地位。” 邹韬奋是一个真正的人民出版家。他办报刊、办书店,一直坚持“彻底的大众立场”。因为这个立场,他始终坚持为读者服务的原则不变,不断变更着报刊的形式与内容以满足读者的需要。他以走进读者的心灵为最大的快乐,努力缩短编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从编辑工作的角度来说,大众、生活这四个字,正是“韬奋精神”的核心所在。他说,他自己“以极诚恳的极真挚的情感待他们,简直随他们的歌泣为歌泣,随他们的喜怒为喜怒”。他对大众是鞠躬尽瘁的。办《生活》周刊时,他设置并独立支撑与读者沟通的“小言论”和“读者信箱”,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他认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是要立在时代的最前线”,他的言论“无所私于任何个人,无所私于任何团体,不知敷衍,不知迁就”,始终保持独立批评的立场。正因为这种立场,《生活》周刊成为当时“文化逆流中的一大堡垒”,成为极受读者推崇的刊物。《生活》的“读者信箱”,还刊出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不单为读者指点人生迷津,甚至帮助读者找工作、寻房子、配药方。这种进步立场和服务精神也体现在后来生活书店的出版原则上。他说,生活书店“一向是站在前进的立场”,“但是所谓前进,并不是使自己跑开大众很远,把大众远远地抛在后面,我们必须注意到最大多数的群众在文化方面的实际需要,我们必须用尽方法帮助最大多数的群众在文化方面的实际需要”。他去世后,毛泽东同志曾经题词说:“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鲁迅先生从事著译和编辑出版工作,目的就是为了给人民大众“输送精神食粮”。这方面,他讲得很清楚,做得很彻底。他常常自费出书,并说这“不是为个人”,只要“是为中国大众工作的,倘我力所能及,我总希望……能够略有帮助,这是我常常自己印书的原因”。与此同时,他还积极支持青年编书、出书,甚至牺牲大量时间帮助青年抄写、编辑、校对稿件,甘当伯乐和人梯。许广平在《鲁迅先生怎样对待写作和编辑工作》中说:“他尊重读者来稿,不但亲自编,有时还给作者抄写稿件,不但他自己抄,而且还要我帮着抄。”这样的事,叶圣陶、巴金也是常做的。不仅如此,鲁迅还对出版界的不良现象深恶痛绝。他曾尖锐指出,出版界存在的弊病,“就大体而言,根子在卖钱,所以上海的各式各样的文豪,由于‘商定’,是‘久已夫,已非一日矣’的了”。在商业广告上自吹为“文豪”,开展广告竞争,个个都是“文豪”。对于文学出版界这种卖钱人的怪现象,鲁迅给予了有力的批判。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原则,有历史的渊源,也不乏新的时代内涵。它与《中国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是内在统一的。该准则的第一条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具体讲,就是要“以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为己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民为本,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做出贡献”。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环境、面临的具体任务与邹韬奋等出版家是不一样的,但出版的职业精神应该是一脉相承的,对出版行为的荣与耻的道德评价也有相同相通之处。知往鉴今,追慕前贤,今日的出版界才会真正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是“八荣八耻”中的重要一条。它强调将诚实守信作为个人行为的基本准则,作为企业、事业单位乃至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诚信是立身之本,也是发展之道。现代优秀的编辑出版家对诚实守信有着清醒的认识,并积极践行。 陆费逵把“做事先做人”作为自己重要的人生哲学。因此,他在许多文章中,都一而再、再而三地阐发关于职业修养的理念。在《敬告中等学生》一文中,他也特别强调“人格之修养”,指出“英吉利之教育,以养成人格为第一义”。而我们“注意于灌输智识者多,注意于养成人格者少”,因此应格外重视“高尚之道德”的培养。此外,他还主持创办《中华实业界》、《进德季刊》等杂志,经常性地刊载工商实业界成功人士的事迹,介绍工商业者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和方法。出版业在当时也属于实业,因此,其出版职业道德论也是他关于工商业者职业道德修养和教育的一部分。但出版业又不同于一般的实业,因此又有自身的特殊性和要求。在《书业商之修养》等文章中,陆费逵认为出版工作者的人格修养是最重要的。人格可以是最高尚、最宝贵的,也可以是最卑鄙、最龌龊的。若用尽脑筋和心血出一部有价值的书,贡献于社会,使人们读之,其益处定非浅鲜;反之,若为谋利而编辑出版诲淫诲盗的书籍,则是比提刀杀人还要厉害。恶书之害甚于洪水猛兽,不知要害多少人。他在《图书月报》上发表《泰西谚语(关于书籍者)》一文,引用外国有关出版职业道德方面的谚语,希望同行注意,如“印行有害之书者,死后尚应受罪于墓中,以其身虽朽遗毒未尝止也”,“不良之书其害甚于盗贼”。因此,他不断强调出版工作者自身的人格和道德修养。 现代著名出版家张静庐对出版工作始终保持着一种理性和责任。他一再强调自己是一个“出版商”,而不是“书商”。他认为:“‘钱’是一切商业行为的总目标。然而,出版商人似乎还有比钱更重要的意义在这上面。以出版为手段而达到赚钱的目的和以出版为手段而图实现其信念与目标而获得相当报酬者,其演出的方式相同,而其出发的动机完全两样。”他的这种出版观念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高尔基全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年,张静庐主持上海杂志公司,在征得鲁迅同意后,和译文杂志社商量,准备用三年时间译完《高尔基全集》。全集分六辑,每辑十部,半年出齐。当翻译前的一切工作已经准备就绪,上海杂志公司正准备登报公布时,另一家图书公司忽然在前一天刊登了《高尔基全集》出版预告,张静庐只好把这个计划搁置了。不料这家书店出版的所谓《高尔基全集》只有薄薄的六本。在张静庐眼里,这完全是出版人的精神堕落,“这趋势比纯以赚钱为目的的更加可怕,更可忧虑”。“这是《高尔基全集》吗?”张静庐愤怒了,“丢尽中国出版家的脸!”“他并不明白这是出版家的罪恶,更没有清楚什么是出版家的责任。” 今天的出版界,也存在着令人堪忧的问题,诸如抄袭剽窃、不负责任、刻意炒作、夸张误导、恶意竞争、弄虚作假、粗制滥造、低级克隆、盲目跟风、盗版猖獗等,这些问题正在成为危害我国出版业健康发展的巨大隐患。一个没有道德底线的行业,注定不可能长久繁荣;缺少职业道德和行业公认的准则,将使整个行业陷入无序的失控状态。作为担负国家文化传承重要使命的出版工作者,应该表现出极高的职业操守,尽早克服这些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出版社的文化创新与文化积累。 总之,“八荣八耻”内涵丰富,既有公德又有私德,既有公民应有的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又有个人为人处事的社会准则。从个人角度讲,出版人要知荣辱,树新风,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从出版行业整体来讲,要形成良好的商业伦理,同时对于出版界中的不良现象甚至是丑恶的东西,找根源,想办法,予以彻底根除。加强出版人的职业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对于切实保证我国出版事业健康稳定持续地向前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 索引序列
  • 编辑家的优良传统有哪些英语作文
  • 编辑家的优良传统有哪些英文
  • 编辑家的优良传统有哪些
  • 编辑家的优良传统有哪些书
  • 编辑家的优良传统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