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机构编制与管理杂志电子版

中国机构编制与管理杂志电子版

发布时间:

中国机构编制与管理杂志电子版

编委办公室是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负责常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职责:(一)负责拟定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和法规,统一管理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机关的机构编制工作。(二)研究拟定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方案,指导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审核各部门和区市县党政群机关机构改革方案;指导区市县、乡(镇)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三)研究拟定各工作部门、人大机关、政府各工作部门、政协机关、法院、检察院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机关的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人员编制及领导职数配备意见。(四)拟定、审核区党政工作部门设立、增减、合并方案,对区市县、乡(镇)党政群机关的人员编制实行总额管理。(五)负责机关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工作,协调各部门之间以及市与区市县及其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六)负责垂直管理系统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七)综合管理、指导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研究拟定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意见,指导区市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八)综合管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工作,研究拟定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法规以及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及管理办法;负责市直事业单位设立、职能配置、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配备及经费渠道等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指导区市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九)研究拟定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政策及管理办法;负责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指导区市县、乡(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十)监督检查各级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情况以及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及时报告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并上报市委、市政府。(十一)承办党委、政府及机构编制委员会交办的其它事项。扩展资料:一、编委简介:机构编制委员会,简称编委,负责管理同级所有纳入国家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和政法编制的单位的编制安排。所以,中央和地方各级编委的工作对象,并不仅限于国家行政机关。纳入国家编制的单位,还有中共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协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各级人民法院、各级人民检察院,以及各级中国共青团组织等等。二、办事程序:1、有关机构编制的事项,即:凡机构的撤并、升降、调整、编制的增减等,由本单位向编委会提出书面请示,再由市编办提出拟办意见,由编委会主任指定的副主任审核后形成会议材料,报编委会集体讨论决定。2、市直单位报市审批的机构编制请示事项,均应专题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按程序报市编委会研究审定。各县(市、区)送市审批的机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机构编制重要事项,由县(市、区)党委或人民政府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审定后报市委、市政府审批。有关机构编制的日常事务,由各县(市、区)编委会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理。3、凡送办的机构编制事项,如果是新设立单位,必须阐述其性质、职责任务及经费来源,并附相关文件依据;有关机构设立、撤销、合并、改变名称必须写全称。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机构编制委员会

编办的全称是“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其职能主要是审核行政部门的内设机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和岗位结构以及行政编制总额。审核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及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等。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编制及待遇都可能要经过编办的审核。编办职能如下:(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及机构编制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统一管理全县各级党政机关和人大常委会、政协、法院、检察院机关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机关的机构编制工作,检查监督各级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方案以及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二)研究拟订全县行政管理体制与机构改革方案及有关规定;审核县直各部门和县党政机构改革方案;指导、协调全县各级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三)协调县委、县政府各部门的职能配置及其调整;协调县委各部门之间、县政府各部门之间、县委各部门与县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负责行政性临时机构和非常设机构的备案及注销工作。扩展资料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是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常设正部级办事机构,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全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的日常管理工作。既是党中央的机构,又是国务院的机构。参考资料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_百度百科

编委办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研究拟定地方性政策、法规和规章并组织实施及监督检查;研究拟定机构编制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机构职能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研究拟定地方性政策、法规和规章并组织实施及监督检查;研究拟定机构编制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统一管理县、乡(镇)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机关的机构编制工作。二、研究拟定全县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总体方案;审核机构改革方案;指导、协调全县各级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参与研究修订涉及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编制工作的政策、法规和规章。三、审核和协调县直机关各部门的职能配置、调整及职责划分。四、审核报批县、乡两级党政领导职数和机构设置;负责县、乡的机构编制分类;分配下达县、乡各级机关的人员编制总额。五、审核县人大、政协机关、法院、检察院机关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机关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六、研究拟定全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总体方案;贯彻执行事业单位的编制标准和人员结构比例;审核报批县委、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方案;审批县直机关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职责范围、人员结构和领导职数;指导、协调县乡两级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七、负责全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建立和实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贯彻执行登记管理的政策、法规和办法;承担县直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的年度检验工作;指导县乡两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依法保护核准登记的事业单位有关登记事项的合法权益;监督检查事业单位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情况,查处违法行为;负责全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统计和网络建设。八、负责县直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证的核发、年审换证、统一代码标识和赋码工作。九、承担县直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统一发放工资的人员编制和实有人数的审核工作;负责县直机关目标管理奖金发放人数的审核工作。十、负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贯彻执行机构编制法制。十一、承办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及上级编委办公室交办的其他事项。扩展资料:行政机构是一个名词,英文是Administrative agencies,亦称政府机构,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主体,是行政权力、政府职能的物质载体。行政机构是指行政机关内部的或者派出的、一般对外不能以自己名义发布决定和命令的单位,其行为的对外法律后果归属于其所属的行政机关。在中国,有两类行政机构。一类是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它们由于其所属行政机关的级别不同而有不同的行政级别,在称谓上表现为室、科、处、司等。另一类是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如公安派出所、税务所、工商所等。无论是内部机构还是派出机构,都与行政机关不同,通常不被视为行政主体。但是,在特定情况下,如果法律、法规给予其特别投权,使其在一定范围内具备了独立行使行政职权的资格,那么,它们就成为行政主体。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编委办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包括中央党群机关和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直属机构,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直属机构主要包括中央国家行政机关、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直属机构和派出机构。一、中央党群机关(一)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主要包括: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央政法委、中央政研室、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中央台办、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二)全国人大机关,主要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三)政协全国委员会机关,主要包括:政协全国委员会、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机关党委、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外事局。(四)最高人民法院,主要包括:执行局、办公厅、政治部、研究室、审判管理办公室、监察局、外事局、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局、机关党委、离退休干部局、新闻局等。(五)最高人民检察院,主要包括:办公厅(新闻办公室)、案件管理办公室、检务督察局、政治部、机关党委、离退休干部局、计划财务装备局等。(六)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中央机关,主要包括:民革中央、民建中央、民进中央、农工党中央、致公党中央、九三学社中央、台盟中央、民盟中央、全国工商联。(七)中央党群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主要包括: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国法学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八)中央党群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主要包括: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中国外文局、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二、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直属机构(一)中央国家行政机关1、国务院办公厅2、国务院组成部门外交部、国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安部、安全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郡、环保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部、铁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3、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4、国务院直属机构海关总署、国税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国家知识产权总局、国家旅游局、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务院参事室、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5、国务院办事机构: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港澳事务办公室、法制办公室、国务院研究室。6、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国家信访局、国家粮食局、国家能源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家公务员局、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国家文物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7、国务院议事机构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二)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直属机构和派出机构1、国家物资储备局系统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储备物资管理局,国家物资储备局天津办事处、上海办事处、浙江办事处、深圳办事处。2、公安部出入境边防检查系统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汕头、海口、深圳、珠海、厦门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3、司法部系统4、财政部财政监察系统财政部驻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大连、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宁波、安徽、福建、厦门、江西、山东、青岛、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深圳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5、交通运输部系统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交通部长江航运公安局、海事局系统(天津、河北、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长江、广东、广西、海南、深圳海事局)。6、审计署驻各地特派办审计署京津冀、太原、沈阳、长春、哈尔滨、上海、南京、济南、郑州、武汉、长沙、广州、重庆、成都、昆明、西安、兰州、深圳特派员办事处。7、海关系统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满洲里、呼和浩特、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福州、厦门、南昌、青岛、郑州、武汉、长沙、广州、、深圳、成都、重庆、贵阳、昆明、拉萨、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海关,海关总署驻天津、上海特派办,海关总署广东分署。8、国家税务局系统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国家税务局。9、中国民航安监系统中国民用航空局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东北地区管理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公安分局、中国民用航空局新疆管理局。10、中国民航空中警察总队1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系统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宁波、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深圳、珠海、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12、国家海洋局系统:国家海洋局北海、东海、南海分局。13、测绘地理信息局系统:黑龙江、四川、陕西、海南测绘地理信息局。14、国家煤矿安全监察系统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煤矿安全监察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察分局。15、国家邮政局系统16、国土资源部直属系统:国家土地督察北京局、沈阳局、上海局、南京局、济南局、武汉局、广州局、成都局、西安局。17、铁道部铁路公安局系统:北京、太原、呼和浩特、沈阳、哈尔滨、上海、南昌、济南、郑州、武汉、广州、南宁、成都、昆明、青藏、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铁路公安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央机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央直属机构

中国机构编制与管理杂志电子版官网

编委办公室是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负责常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职责:(一)负责拟定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和法规,统一管理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机关的机构编制工作。(二)研究拟定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方案,指导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审核各部门和区市县党政群机关机构改革方案;指导区市县、乡(镇)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三)研究拟定各工作部门、人大机关、政府各工作部门、政协机关、法院、检察院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机关的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人员编制及领导职数配备意见。(四)拟定、审核区党政工作部门设立、增减、合并方案,对区市县、乡(镇)党政群机关的人员编制实行总额管理。(五)负责机关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工作,协调各部门之间以及市与区市县及其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六)负责垂直管理系统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七)综合管理、指导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研究拟定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意见,指导区市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八)综合管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工作,研究拟定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法规以及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及管理办法;负责市直事业单位设立、职能配置、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配备及经费渠道等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指导区市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九)研究拟定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政策及管理办法;负责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指导区市县、乡(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十)监督检查各级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情况以及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及时报告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并上报市委、市政府。(十一)承办党委、政府及机构编制委员会交办的其它事项。扩展资料:一、编委简介:机构编制委员会,简称编委,负责管理同级所有纳入国家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和政法编制的单位的编制安排。所以,中央和地方各级编委的工作对象,并不仅限于国家行政机关。纳入国家编制的单位,还有中共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协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各级人民法院、各级人民检察院,以及各级中国共青团组织等等。二、办事程序:1、有关机构编制的事项,即:凡机构的撤并、升降、调整、编制的增减等,由本单位向编委会提出书面请示,再由市编办提出拟办意见,由编委会主任指定的副主任审核后形成会议材料,报编委会集体讨论决定。2、市直单位报市审批的机构编制请示事项,均应专题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按程序报市编委会研究审定。各县(市、区)送市审批的机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机构编制重要事项,由县(市、区)党委或人民政府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审定后报市委、市政府审批。有关机构编制的日常事务,由各县(市、区)编委会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理。3、凡送办的机构编制事项,如果是新设立单位,必须阐述其性质、职责任务及经费来源,并附相关文件依据;有关机构设立、撤销、合并、改变名称必须写全称。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机构编制委员会

中央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直接管理的21个群众团体,包括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宋庆龄基金会、中国法学会、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欧美同学会、黄埔军校同学会、中华职业教育社。

不同之处:一、评价单位不同: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评价;统计源核心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评价。二、评价周期不同:北大核心有效期四年,四年后对该期刊重新评定;统计源核心有效期三年;撒年后对该期刊重新评定。三、所评领域不同:北大核心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统计源核心只包括自然科学。这两个核心的级别差不多,北大核心略强于统计源核心,一般高校比较认可北大核心,医院和科研单位比较认可统计源核心。另外还有南大核心,只包括社会科学。在社会科学领域,南大核心稍强于北大核心。主流核心就这三个了,其他核心都是扯淡的。如果一个期刊能被这三个核心中的两个核心目录收录,称之为双核心期刊,这种期刊是科学领域的顶级。

编辑委员会编委会,既某一著作、教材、期刊、丛书等出版物的编辑委员会的简称。

中国机构编制与管理杂志电子版下载

1949年12月,成立了政务院及其所属单位机构编制审查委员会,负责了解、审查政务院各行政部门以及直属企事业单位的机构和编制的初步审核事项。1950年3月,成立全国编制委员会,主要是负责管理全国地方编制,办事机构设在财政部。1950年9月5日,成立人事部,政务院及其所属单位机构编制审查委员会的日常事务,即由人事部承担。1951年12月7日,省(市)以上均设立编制委员会,具体工作由人事部门办理。1954年,成立国务院人事局,统一管理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编制。1954年12月,成立国务院编制审查委员会。1955年1月,国务院编制审查委员会更名为国务院编制工资委员会,负责管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行政、事业编制,制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制度。1956年3月,中央、省(市)、县三级设立编制委员会。1956年9月,把国务院编制工资委员会改为国务院编制委员会。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与国务院人事局分开。1958年12月,国务院编制委员会和国务院人事局合署办公。1960年6月,中央成立中央国家机关精简小组,国务院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作为其办事机构。1962年2月,中央决定成立国家机关编制小组,负责调查研究有关全国行政编制方面的问题。1963年5月,设立国家编制委员会,列入国务院常设机构序列。1970年6月,国家编制委员会被撤销,编制工作由国务院直接管理。1975年9月,国务院办公室成立编制小组,具体承办编制管理工作的日常工作,调查研究反映情况。1978年10月,恢复国家编制委员会,管理全国的行政编制。1982年5月,撤销国家编制委员会,与国家劳动总局、国家人事局、国务院科技干部局合并组成劳动人事部。1987年12月,成立国务院机构改革办公室。1988年6月,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机构编制委员会,由总理兼任主任,办公室设在人事部。1991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编委)。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中央编办)是中央编委的常设办事机构,既是党中央的机构,又是国务院的机构。中央编办共设置综合司、政策法规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司、事业单位改革司、一司、二司、三司、四司、监督检查司、机关党委(与人事司合署办公)、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研究中心、电子政务中心、机关服务中心14个内设机构。2004年4月,经民政部同意,成立了中国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

编办的全称是“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其职能主要是审核行政部门的内设机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和岗位结构以及行政编制总额。审核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及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等。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编制及待遇都可能要经过编办的审核。编办职能如下:(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及机构编制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统一管理全县各级党政机关和人大常委会、政协、法院、检察院机关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机关的机构编制工作,检查监督各级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方案以及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二)研究拟订全县行政管理体制与机构改革方案及有关规定;审核县直各部门和县党政机构改革方案;指导、协调全县各级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三)协调县委、县政府各部门的职能配置及其调整;协调县委各部门之间、县政府各部门之间、县委各部门与县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负责行政性临时机构和非常设机构的备案及注销工作。扩展资料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是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常设正部级办事机构,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全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的日常管理工作。既是党中央的机构,又是国务院的机构。参考资料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_百度百科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关都包括以下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 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 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央政法委 中央政策研究室 中央台办 中央外宣办 中央外事办 中央编办 中央综治委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 中央党校 《人民日报》社 《求是》杂志社 中央警卫局 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央编译局 中央直属机关工委 中央国家机关工委 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 中央保密办(国家保密局) 中央密码工作领导小组办(国家密码管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国家 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新闻出版和广电总局(国家版权局)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统计局 国家林业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旅游局 国家宗教事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编委办公室是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负责常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职责:(一)负责拟定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和法规,统一管理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机关的机构编制工作。(二)研究拟定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方案,指导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审核各部门和区市县党政群机关机构改革方案;指导区市县、乡(镇)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三)研究拟定各工作部门、人大机关、政府各工作部门、政协机关、法院、检察院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机关的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人员编制及领导职数配备意见。(四)拟定、审核区党政工作部门设立、增减、合并方案,对区市县、乡(镇)党政群机关的人员编制实行总额管理。(五)负责机关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工作,协调各部门之间以及市与区市县及其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六)负责垂直管理系统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七)综合管理、指导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研究拟定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意见,指导区市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八)综合管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工作,研究拟定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法规以及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及管理办法;负责市直事业单位设立、职能配置、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配备及经费渠道等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指导区市县、乡(镇)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九)研究拟定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政策及管理办法;负责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指导区市县、乡(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十)监督检查各级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情况以及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及时报告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并上报市委、市政府。(十一)承办党委、政府及机构编制委员会交办的其它事项。扩展资料:一、编委简介:机构编制委员会,简称编委,负责管理同级所有纳入国家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和政法编制的单位的编制安排。所以,中央和地方各级编委的工作对象,并不仅限于国家行政机关。纳入国家编制的单位,还有中共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协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各级人民法院、各级人民检察院,以及各级中国共青团组织等等。二、办事程序:1、有关机构编制的事项,即:凡机构的撤并、升降、调整、编制的增减等,由本单位向编委会提出书面请示,再由市编办提出拟办意见,由编委会主任指定的副主任审核后形成会议材料,报编委会集体讨论决定。2、市直单位报市审批的机构编制请示事项,均应专题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按程序报市编委会研究审定。各县(市、区)送市审批的机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机构编制重要事项,由县(市、区)党委或人民政府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审定后报市委、市政府审批。有关机构编制的日常事务,由各县(市、区)编委会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理。3、凡送办的机构编制事项,如果是新设立单位,必须阐述其性质、职责任务及经费来源,并附相关文件依据;有关机构设立、撤销、合并、改变名称必须写全称。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机构编制委员会

中国机构编制与管理杂志电子版教材

这两本是教材,上午考《基础知识》,下午考《计量与计价》,而下午的考试就涉及到要用08清单和09定额

编辑委员会编委会,既某一著作、教材、期刊、丛书等出版物的编辑委员会的简称。

编委的意思是“机构编制委员会”的简称。编委的常设办事机构,叫做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简称“编办”。县级以上行政区都设置有编委。机构编制委员会,负责管理同级所有纳入国家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和政法编制的单位的编制安排。所以,中央和地方各级编委的工作对象,并不仅限于国家行政机关纳入国家编制的单位,还有中共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协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各级人民法院、各级人民检察院,以及各级中国共青团组织等等。扩展资料:编委办事程序:(一)有关机构编制的事项,即:凡机构的撤并、升降、调整、编制的增减等,由本单位向编委会提出书面请示,再由市编办提出拟办意见,由编委会主任指定的副主任审核后形成会议材料,报编委会集体讨论决定。(二)市直单位报市审批的机构编制请示事项,均应专题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按程序报市编委会研究审定。(三)凡送办的机构编制事项,如果是新设立单位,必须阐述其性质、职责任务及经费来源,并附相关文件依据;有关机构设立、撤销、合并、改变名称必须写全称。参考资料:中国机构编制网-机构编制委员会

书名:医院管理学(高等医学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材)ISBN:781071411作者:周子君出版社: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定价:8页数:254出版日期:2003-8-1版次:1开本:16开包装:平装简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医院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些发展是在医院管理的实践当中和理论探索中取得的。随着世界范围内医疗服务体制的变革,医院管理学的内容与学科侧重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管理者开始关注医疗机构的运营环境及其服务对象。在引入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医疗机构管理者开始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等多重压力,系统学习医院管理、医院经营等相关知识的需要越来越大。为给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提供医院管理方面的教材,也为广大医院管理工作者提供一本相对系统的医院管理学参考书,特编写了此教材。本书重视医院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机能的训练,同时结核一些新的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医院管理的实践活动,力求使本书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本书在编写时着重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完整性,即力求保持医院管理学学科体系的完整,涵盖了医院管理应用的主要内容。二是科学性,医院管理脱胎产生于管理学,是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在医院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因此在本书中力求充分借鉴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医院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去,为医院的管理工作服务。三是先进性,近年来,医院管理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本教材力求吸收先进的医院管理理论和方法,开阔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四是可读性,我们在编写的过程中,力求做到文字流畅,叙述通俗易懂。此外,为了帮助学习者使用本教材,还特地编写了与本书配套的《医院管理学学习指导》,便于学习者自学。目录:第一章 医院管理学概论(1)第一节 医院概论(1)一、医院的概念(1)二、医院的结构(2)三、医院提供的服务(2)四、医院的发展(3)五、医院的分类(3)六、医院的发展趋势(5)第二节 医院管理的相关知识(6)一、管理的基本概念(6)二、现代管理理论(7)第三节 医院管理学的概念与方法(12)一、医院管理学的基本概念(12)二、医院管理的方法(13)第四节 医院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意义(14)一、医院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14)二、医院运营管理的主要内容(16)三、学习医院管理学的意义(17)第二章 医院外部环境(18)第一节 医院外部环境与利益相关方(18)一、医院外部环境分析的重要性(18)二、利益相关方(19)三、利益相关方分析方法(20)四、医院主要的外部环境因素及其作用(20)第二节 医院的政策环境(21)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21)二、医疗服务领域的资本准入(22)三、医疗服务的人员和技术准入及政策(23)四、医疗服务的筹资政策(23)五、医疗保障政策(24)第三节 医院的社区环境(25)一、社区(25)二、社区卫生服务(26)第四节 行业变化与技术环境(28)一、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28)二、自然科学技术的移植为临床医学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方法(29)三、循证医学(30)四、临床路径(31)五、医学技术评估(32)第五节 我国入世与医疗服务(33)一、我国入世承诺(33)二、医疗服务对外开放的历史演变与现实影响(33)三、技术壁垒(34)第三章 医院战略管理(36)第一节 战略管理的概念(36)一、战略管理的概念(36)二、战略管理的特征(37)三、制定发展战略的原则(37)四、建设学习型组织(38)第二节 战略管理实践(39)一、生产经营的竞争战略(39)二、资本经营的成长战略(41)三、业务组合(42)四、不同市场条件下的战略(43)第三节 医院战略管理(44)一、医院战略管理的概念(44)二、医院战略管理的作用(45)三、非营利性医院战略管理的特殊性(46)四、战略管理的步骤(47)五、医院战略规划的内容(47)六、医院战略规划的方法(49)第四节 医院战略规划的实施(50)一、医院的战略选择(50)二、医疗服务的细分市场(51)三、战略实施(52)四、战略评估(52)第四章 医院经营管理(53)第一节 医疗服务市场(53)一、医疗服务是一种商品(54)二、医疗服务市场的供需关系(54)第二节 医院经营管理(59)一、为什么要提出医院的经营管理问题(59)二、医院经营管理概念及其特点(59)第三节 医院经营管理过程(61)一、确定医院使命(61)二、制定医院方针(62)三、建立医院发展目标(62)四、医疗服务市场调查与分析(63)五、医疗服务市场细分与医院定位(66)六、制定医院的经营战略(67)七、医院经营效果评估(68)第五章 医院文化(70)第一节 企业文化(70)一、文化的概念(70)二、企业文化的概念(70)三、企业文化的内容(71)第二节 医院文化(76)一、医院文化的概念(76)二、建设医院文化的根本动因(76)三、医院文化的功能(77)四、医院文化建设的原则(78)五、医院文化的表达(78)六、建立医院文化的步骤(80)七、医院形象设计(80)第六章 医院诊疗管理(82)第一节 门诊管理(82)一、门诊管理的概念(82)二、与住院服务相比,门诊服务的基本特征(82)三、流程管理(83)四、门诊服务流程管理(84)五、保障和改善门诊服务流程的措施(85)六、门诊医生的管理模式(87)第二节 住院诊疗管理(87)一、住院诊疗管理的概念(87)二、住院服务的特点(与门诊服务相比较)(88)三、住院诊疗管理的任务(88)四、医疗业务管理制度(89)五、医疗组织管理制度(89)六、病房管理制度(89)七、病房管理的管理角色(90)八、住院评价指标(90)第三节 急救医疗管理(90)一、基本概念(91)二、急救医疗服务的性质(91)三、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的目的(91)四、急救医疗服务特点(92)五、急救服务流程(92)六、我国急救医疗服务模式(93)七、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的组成(94)八、急救医疗服务管理原则(95)九、急救医疗服务中的相关问题(97)第四节 药事管理(98)一、医院药事管理的概念(98)二、医院药事管理的任务(99)三、医院药事服务中存在的问题(99)四、合理用药(100)五、改善用药的实践(102)六、我国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103)第七章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105)第一节 对服务质量的认识(106)一、对质量的认识(106)二、质量管理的原则(106)三、质量观念的发展(107)四、医疗服务质量(108)第二节 医院质量管理(109)一、医院质量管理的定义(109)二、医院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110)第三节 医院质量管理体系(113)一、概述(113)二、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113)三、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114)第四节 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评审(116)一、医院内部质量评审(116)二、医院外部质量评审(117)第五节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常用的方法(119)一、流程图(119)二、排列图(120)三、分层图(122)四、因果分析图(122)五、控制图(123)六、标杆对比(125)七、临床路径(125)第八章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127)第一节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127)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127)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因素(128)三、医院人力资源管理(129)第二节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130)一、医院人力资源规划(130)二、职务管理(131)三、人员招聘和选拔(134)四、医院员工的培训(136)五、医院员工的绩效评价(139)六、薪资报酬(141)七、职业发展(143)第三节 医院人才管理(146)一、医院人才的概念(146)二、医院人才的开发和选拔(147)第九章 医院经济管理(149)第一节 医院的财务管理(149)一、医院的代理问题(149)二、医院财务在组织结构中的位置与作用(150)三、医院财务管理的职能(150)四、医院的财务制度(151)第二节 医院的会计制度(155)一、会计准则(155)二、我国的医院会计制度(156)第三节 医院预算编制(159)一、预算的概念(159)二、预算的种类(159)三、预算的编制程序(161)第四节 医院成本管理(162)一、医院成本的概念(162)二、医院成本核算(163)三、成本分析(164)四、成本控制(164)第五节 医院内部控制(164)一、医院内部控制的概念(165)二、对医院内部控制的评价(165)三、医院专项审计(166)第十章 医院信息管理(168)第一节 医院的信息管理(168)一、信息的概念与作用(168)二、医院信息及其特点(169)三、医院的信息流与物流(169)四、医院的信息处理(170)五、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对医院医疗服务工作的影响(173)第二节 医院信息系统相关知识(173)一、医院信息系统概念及其构成(173)二、医院信息系统网络结构及其硬件、软件组成(174)第三节 医院信息系统开发(177)一、系统计划(178)二、系统分析(178)三、系统设计(178)四、医院信息系统的实现与运行(178)第四节 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其子系统(179)一、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179)二、医院信息系统的子系统(180)第五节 医院信息系统应用应注意的问题(182)一、医院信息标准化(182)二、医院信息系统安全(183)第十一章 医院后勤和设备管理(186)第一节 医院后勤管理(186)一、医院后勤管理的一般概念(186)二、医院后勤管理的主要内容(188)三、医院后勤管理体制改革(189)第二节 医院设备管理(190)一、医院设备管理概论(190)二、医院仪器设备的装备管理(193)三、医院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195)四、医疗仪器设备的经济管理(197)第三节 医院物流管理(199)一、医院物流管理的概念(199)二、医院物流管理的内容(200)三、医院物流的合理化管理(200)第十二章 医院公共关系(203)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与医院公共关系(203)一、公共关系的发展史(203)二、公共关系的概念(204)三、公共关系的含义(204)四、公共关系产生的原因(205)五、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205)六、公共关系三要素(205)七、公共关系的功能(206)八、公共关系的原则(209)九、公共关系的主要形式(209)十、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程序(210)第二节 人际关系与医患关系(210)一、人际关系的概念(210)二、医患的社会角色(211)三、医患关系的演变及其特点(211)四、患者的心理需要(212)五、医患关系的基本特征(213)六、信息传播与医患之间的信用资源(213)七、不平衡的人际关系(215)八、医患沟通艺术(215)第三节 危机与重点患者管理(216)一、风险与问题管理(216)二、危机管理(217)三、重点患者管理(218)第十三章 医院安全(220)第一节 医疗安全(220)一、医疗安全的概念(220)二、影响医疗安全的因素(221)第二节 医院一般安全管理(222)一、医院一般安全管理的概念(222)二、医院安全管理体制及内容(222)三、防火(223)四、医院安全管理措施(224)第三节 医疗纠纷(224)一、医疗纠纷的概念(224)二、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225)第四节 医疗事故(225)一、医疗事故的概念(226)二、医疗事故的分级(226)三、医疗事故处理(230)四、医疗事故技术鉴定(230)五、医疗事故赔偿(231)六、对发生医疗事故的机构或责任人的处理(232)第五节 医疗纠纷及事故的防范(233)一、尊重患者的权利(234)二、加强医务人员、管理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235)三、建立医疗事故纠纷防范与处理机制(235)第六节 国外医疗事故处理及赔偿制度(235)第十四章 医院感染管理(238)第一节 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238)一、医院感染管理发展史(238)二、医院感染定义(239)三、医院感染管理分类(240)四、医院感染的危害(240)五、新时期医院感染的特点(240)六、医院感染的诊断(241)七、医院感染产生的原因(241)第二节 医院感染管理(243)一、医院感染管理的历史(243)二、医院感染管理的概念(244)三、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建设(244)四、医院感染管理的制度建设(244)五、消毒隔离制度(245)六、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245)第三节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监测(246)一、医院感染监测历史(246)二、医院感染监测的定义(247)三、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247)四、医院感染监测的方法和指标(247)第四节 医院废弃物的处理(247)一、医疗废弃物问题的提出(247)二、医院废弃物处理的现状(248)三、医疗废弃物处理的指导原则(249)四、医疗废弃物的全过程管理(250)五、医疗废弃物管理中突出对危险废弃物的重点管理(250)六、医疗废弃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250)七、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医疗废弃物处理方法(252)参考文献(253)

中国机构编制与管理杂志

编委的意思是“机构编制委员会”的简称。编委的常设办事机构,叫做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简称“编办”。县级以上行政区都设置有编委。机构编制委员会,负责管理同级所有纳入国家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和政法编制的单位的编制安排。所以,中央和地方各级编委的工作对象,并不仅限于国家行政机关纳入国家编制的单位,还有中共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协中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各级人民法院、各级人民检察院,以及各级中国共青团组织等等。扩展资料:编委办事程序:(一)有关机构编制的事项,即:凡机构的撤并、升降、调整、编制的增减等,由本单位向编委会提出书面请示,再由市编办提出拟办意见,由编委会主任指定的副主任审核后形成会议材料,报编委会集体讨论决定。(二)市直单位报市审批的机构编制请示事项,均应专题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由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按程序报市编委会研究审定。(三)凡送办的机构编制事项,如果是新设立单位,必须阐述其性质、职责任务及经费来源,并附相关文件依据;有关机构设立、撤销、合并、改变名称必须写全称。参考资料:中国机构编制网-机构编制委员会

委员会比局的管理范围更广,一般往往涉及到多个部门,而局一般都是单一的行政管理部门。比如说,有些地方的交通局改为交通委员会,按我国的实际,交通局只负责公路和水路的建设和管理,铁路有铁路局,民航有民航局,但有些地方实行大交通管理,即成立交通委员会,管理公路、水路、铁路、民航等运输方式,需要交通部门、铁路部门和民航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办公室一般是具体的办事机构。比如要开展某一项活动,需要很多单位共同参与,于是往往就设立一个活动领导小组,由有关单位参加。但领导小组只是负责领导和协调,不办理具体事务,所以往往在领导小组下面再设立一个办公室,负责具体的日常事务。

编辑委员会编委会,既某一著作、教材、期刊、丛书等出版物的编辑委员会的简称。

我知道三本,现代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服务科学和管理,你可以看看

  • 索引序列
  • 中国机构编制与管理杂志电子版
  • 中国机构编制与管理杂志电子版官网
  • 中国机构编制与管理杂志电子版下载
  • 中国机构编制与管理杂志电子版教材
  • 中国机构编制与管理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