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文化遗产编辑部宋俊华

文化遗产编辑部宋俊华

发布时间:

文化遗产编辑部宋俊华

宋俊华,男,1968年生,1987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先后获得文学学士(1991)和文学硕士学位(1994)。1999年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师承黄天骥、康保成教授攻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02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现任职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年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2006年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第四批“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1、中国传统戏剧史,侧重从戏剧服饰、戏剧道具、戏剧传播、剧本形态、戏剧生态等角度开展研究。2、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

韩国端午祭成功申遗 我国端午节仍然有机会 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这一消息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应,网友在各大社区纷纷留言,称“这是严重的文化侵略!”、“我们已经把祖宗给忘记了!”“‘端午’被韩国‘端’走了”…… 韩国江陵端午祭和我国的端午节到底是不是一回事?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对我国端午节“申遗”有没有影响?我们应得到什么启示? 巴黎传来韩国江陵端午祭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各大网络论坛上马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评论,大多数网友对韩国江陵端午祭成功“申遗”难以接受”。民俗学家则表示,韩国“申遗”成功,不会影响我国端午节“申遗”。两国“申遗”之争属盲目炒作,我国建立传统文化保护机制才是根本。 网友:愧对屈原愧对列祖列宗 专家:不存在两国“申遗”之争 “屈原如果还活着,他肯定会说:我以后是韩国人了!真是愧对屈原啊!” “现在我们过洋节,穿洋装,失去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失去了自己的节日,就快失去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了!我们已经把祖宗给忘记了!!!” “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被韩国人抢注而默哀!!!!”…… 这些都是在韩国“申遗”成功后,在各大网络社区出现的网友的帖子。 当然也有一些网友进行了深刻反思:“看看我国现在一些‘申遗’成功的地方,他们利用祖宗留下的遗产干什么了?无非就是门票涨价,地方政府收入增加,他们有对遗产做保护了吗?还是不要一窝蜂去争这个世界遗产了吧,实实在在地做好遗产的保护工作吧!” 与网友的激烈反应相比,民俗学家的反应显得平静了很多。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宋俊华博士表示,其实,韩国江陵端午祭与我国端午节不是一回事,韩国“申遗”成功后,我国的端午节仍可“申遗”。因此,不存在两国的“申遗”之争,以及韩国“胜出”的概念。“媒体似乎是在有意炒作这个话题,以此吸引眼球。” 韩国友人:保护传统文化是根本 民俗学家:“申遗”不是抢注商标 金向相是在中国生活了多年的韩国人。他说,韩国政府和民众对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孔孟文化在韩国相当流行。韩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相当于副总统级别,由此可见韩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金向相说:“现在中国人对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的反应是正常的,这与此前韩国人对日本将韩国特产泡菜出口到全世界的反应很类似。泡菜是韩国特产,但世界上第一个将泡菜出口的国家却是日本。当时韩国民众非常气愤,但韩国人还是理智地吸取教训,开始重视韩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保护。中国人也应理智看待这一问题。” 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的消息传出来之后,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北大社会学系教授高丙中的电话就一直响个不停,作为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民俗学会的秘书长,高教授对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的反应比较平静。 高教授反对将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看作是文化掠夺。他认为,这种说法一是误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目的,二是把“申遗”和注册商标混为一谈,“‘申遗’是把文化的代表作品提出来,让全世界都能知道和分享。这与商标注册是两码事,不是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以后中国人再过端午节就要交费了。” 高教授说:“文化是大家可以共享的,不像面包,你要是多咬了一口,我就会少咬一口。千万不能拿看待面包的眼光来看待文化遗产。” 宋俊华博士也表示,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这种民族的东西有可能存在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比如,在我国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去年已被蒙古国申报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度尼西亚申报为该国的文化遗产。 反思:为何民俗“失去”才知珍贵 启示:建有效机制保护传统文化 不过,无论专家怎么解释,韩国人的“申遗”行动仍刺痛了中国人的自尊心。“为什么外国会对我们的民俗节日感兴趣?而国人又为什么只有在这时才意识到珍贵呢?”新浪社区上一个网友的提问引发了许多人的思考。 对此,宋俊华博士认为,国人把传统的东西看作是我们的文化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这一点很可贵。但是我们不能单纯地认为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是抢夺了中国的文化遗产,关键在于我们应该建立有效机制,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宋博士说,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该更充分考虑传统文化的延续。他介绍说,目前国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将出台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加大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两国端午节不是一回事 中国端午节:端午节又俗称端阳节、端五节、天中节,除汉族外,还有满、蒙、藏、苗、彝、畲、锡伯、朝鲜等约28个少数民族庆祝这个节日。我国的端午节很早就传入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端午节源于我国远古的祭龙日,用龙的威慑力驱除所有的灾疫邪祟。以后才渐渐加入了纪念地方性名人的内容,例如长江中游湖南、湖北楚地纪念屈原。 韩国江陵端午祭:江陵端午祭是韩国江陵市市民祈求丰收和安康,举行摔跤、荡秋千等游戏的大型民俗活动。据韩国学者考证,端午祭的内容在“朝鲜时代”南孝温的《秋江集》就有表述,因此江陵端午祭的由来可追溯到1000年前。

文化遗产编辑部

这是长城的一些资料。 它的总长有一万三千多里,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现在保存得最好的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大多数已经倒塌了,原因是有一些村民在堡垒上建个梯子,让游客爬上去,长城天天让人扶,加快了腐蚀的速度还有些游客把长城的石头砌下来,作为纪念品。 更可耻的是:我们中国人自己扔垃圾不捡起来,反而让外国游客来帮我们捡。他们不认为这只是中国人的财产,是全世界人的观赏景物。 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在保护区内建起了许多与长城不协调的建筑物,加速了长城周围自然景观的破坏。

长城名列世界新七大奇迹榜首庆典 中国,万里长城,世界新七大奇迹!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五千年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具体象征。2007年7月7日,在葡萄牙里斯本容纳5万名观众的光明体育场,由全世界超过一亿民众自由评选出的 “世界新七大奇迹”的最终结果在辉煌盛宴中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万里长城,约旦佩特拉古城,巴西里约热内卢基督像,秘鲁马丘比丘印加遗址,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墨西哥奇琴伊察玛雅城邦遗址和印度泰姬陵成为世界新七大奇迹。 八达岭代表万里长城和中国长城学会代表出席了盛会由中国长城学会和八达岭特区举办的“长城名列世界新七大奇迹榜首庆典暨长城保护系列宣传活动启动仪式”7月20日在北京八达岭长城举行。来自中国长城学会,北京市旅游局,延庆县政府,八达岭特区的领导,以及长城沿线相关领导、驻华使节、媒体、企业、来自全国的学生和社会各界代表共计五百多人出席此盛会,长城保护义务宣传员、著名歌唱家张也、戴玉强、幺红受邀与会,共庆长城成功入选世界新七大奇迹。 庆典活动由主持人重点介绍了中国长城学会和八达岭特区在长城入选世界新七大奇迹推广活动中所做的一系列工作。作为世界各国人民和平友谊的纽带,历史上规模最为浩大的建筑工程,人类最伟大的奇迹,万里长城自入选以来,就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北京是新七大奇迹环球旅行亚洲的第一站,2006年11月9日,八达岭代表万里长城以大鼓,狮子,唢呐等极具中国特色的民间文艺表演形式演绎长城悠久的历史和旺盛的生命力,展示万里长城的风采和文化内涵。2007年5月28日,在八达岭长城上,又组织了媒体的新闻发布会,号召更多民众参与到世界新七大奇迹的活动中来。此后,经过全国各行各业人士的努力,长城最终以票数最高位居世界新七大奇迹榜首! 作为中国悠远历史长河中独一无二的见证,长城一直被誉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符号及象征,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尤其是长城成功如选世界新七大奇迹,更提高了长城的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但是长城的宣传及保护工作还面临诸多挑战。长城保护宣传系列活动的全面启动,就旨在保护长城,宣传长城,弘扬民族文化长城精神,并呼吁更多有着同样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媒体和社会各界的朋友们加入到保护长城的阵营中来! 系列活动有:在全国少年儿童中开展长城知识的普及教育、组织编纂《长城志》、组织“纪念长城加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20周年暨田景丽长城瓷板画展”、建设国际长城网、出版《长城》画册、组织长城中华行、拍摄大型纪录片《话说长城》、组织“天地人和,长城颂歌”公益主题晚会、组织“长城带经济合作论坛”、 编辑出版长城丛书《我的长城》等,希望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各项活动的进展。 此外,中国长城学会和八达岭特区一起对参与新七大奇迹评选推广活动的优秀媒体、学校、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中国长城学会国际交流部、八达岭特区宣传中心获得了荣誉功勋称号,凤凰卫视、中国妇女旅游网、乐途旅游网、南京大学学术与文化交流协会为最佳合作伙伴,中国传媒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本052-053党支部等中国百所学校个人获得了其他等各项荣誉。最后,中国著名长城瓷板画家田景丽先生向八达岭特区赠送了为长城当选世界新七大奇迹创作的长城瓷板画-“长城之魂”。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各地摩崖造像群的总称,到目前为止,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75处,其中全国文物保护单位5处,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6处。大足石刻雕凿始于初唐,兴于晚唐,盛于两宋,续及明清,前后绵延1200余年。造像题材以佛教为主,兼有道教、儒教,共50 000余躯,铭文10余万字。它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石窟艺术中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最为辉煌壮丽的篇章,代表了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中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的最后一座丰碑。早在1986年,国家文物局就将大足石刻列入申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1993年又列入申报推荐名单,但由于当时条件尚未成熟而推迟申报。1996年,国家文物局将大足石刻正式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大足石刻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工作,于1996年12月20日成立了“重庆市大足石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市申报委领导和成员实地考察了大足石刻环境整治和文物保护工作情况,先后召开了两次工作会。市政府还专门召开常务会议,研究申报方案,落实申报资金。为确保申报一次性成功,1997年6月17日,中共大足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大足县申报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工作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宣传组、环境整治组和申报文本编辑制作组,为大足石刻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了大量工作。按照国家文物局对大足石刻文物区的保护要求,大足县拆迁了不利于石刻保护的机关、学校和单位18个,居民125户,拆迁总面积31 921平方米,新征、收回土地333亩;完成了圣迹池清淤12 850立方米,修建排水沟3 465米,清除拆迁废弃物28 000立方米,开挖各种土方8 343立方米,修建道路2 449米、堡坎3 769立方米、石栏杆515米、石梯2 840米;完成绿化面积104 600平方米,栽植乔灌木44 230多株,种植草坪4 800多平方米;完成了宝顶、北山文物区停车场建设、宝顶排污管网铺设,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线路改造等;修建了宝顶、北山环境监测站,宝顶游客接待中心,博物馆综合业务楼,石门山、石篆山管理用房等。通过大规模整治,使大足石刻的保存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为按时、高质量地完成《文本》的编辑制作工作,文本编辑制作组的全体人员遵照“高标准,严要求,出精品”的要求,1998年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文本》五易其稿且经国家文物局专家三次审定,业已定稿的基础上,又提出新的文本格式。为此,文本编辑制作组又对《文本》进行重新编写。3月,国家文物局在大足召开专家论证会,对《文本》提出修改意见。4月,《文本》定稿。6月5日,《大足石刻申报文本》(包括幻灯片、电视片、软盘)正式呈报国家文物局,经国务院批准推荐,报送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7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通知,大足石刻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已注册,编号为912号。1999年7月5日至11日,设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主席团会议,世界遗产中心协调员亨利克利尔根据到大足石刻现场考察的情况,向主席团会议作报告时指出:①大足石刻是天才的艺术杰作,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②佛、道、儒三教造像能真实地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哲学思想和风土人情;③大足石刻的造型艺术和宗教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对大足石刻的保护和管理水平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申报文本能充分反映大足石刻的基本情况。会议一致通过将大足石刻推荐给缔约国代表大会进行最后表决。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全委会于1999年11月26日至12月5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市召开。12月1日,全会一致同意将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足石刻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重庆惟一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给重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异彩,对于进一步发展重庆文化、旅游产业,提高重庆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增进国际问文化交流与合作,扩大重庆对外开放,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十三陵举世闻名的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个皇帝的陵墓。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据京城约五十公里,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辉煌的帝王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世系表)。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为什么十六帝只有十三陵? 明朝历经十六帝,为什么叫十三陵呢?这要追述一下明朝的历史。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文(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自己看看

中华书局文化遗产编辑部

出版社名称 出版社地址 出版社电话 《求是》杂志社印刷厂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 010-64015501 北京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 010-62003965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6号 010-62016699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010-62752033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010-62029848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四号 010-83908400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010-67391722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136室 010-64280948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010-6577940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 010-82317024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高粱斜街44号 010-51686049 北京科文剑桥图书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208号 010-64203023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6号 010-66161951 北京跨世纪文化事务所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满庭芳园D座 010-62191671 北京劳动就业报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3号 010-63021613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9号理工科技大厦 010-68913612 北京人才市场报 北京市东城区劳动人民文化宫内 010-65228548 北京人教励耘教育书社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东大街东公街60号 010-84042500 北京人教育馨公司 北京市丰台区芳城园三区13号楼 010-67605789 北京人手册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41号 010-62191671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同心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010-84279114 北京师大附中书刊发行部 北京市宣武区安平里1号 010-6303018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010-62205655 北京市天主教天光编辑部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4号天主教堂天光编辑部 010-65278311 北京市燕山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100号 010-65240341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体育大学内 010-62989430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东路 010-62989268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 010-66126146 北京威科商律出版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9号国际大厦后楼201B 010-85262215 北京新鸿文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20号 010-88354027 北京亚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二区13号楼 010-84252841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 010-62284031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010-82303650 兵器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 010-68962546 长城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40号 010-68993912 当代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4号 010-83908410 党建读物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7号 010-68219430 地震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9号 010-68423028 地质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1号 010-82324335 电子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3号西 010-68159028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2号 010-64492338 法律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莲花池西里 010-63939799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德外大街4号 010-82028899 工商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纪家庙育芳园东里23号 010-63720692 光明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106号 010-63082433 国防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23号 010-68467733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长春桥路6号 010-68929098 海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31号 010-62529478 海洋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010-62114335 航空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小关东里14号 010-64941995 红旗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 010-64015221 华龄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甲10号 010-66174430 华文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府右街力学胡同3号 010-83086787 华夏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香河园北里4号 010-64663331 华语教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010-68994599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里3号楼 010-64918089 机械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2号 010-68326677 教育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46号 010-62003339 金城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十一区37楼一层 010-64481154 金盾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5号 010-68214032 经济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甲28号 010-88191311 经济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右安门内大街65号北京商业银行506 010-63567683 经理人杂志社北京分部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8号盛世嘉园B座12B01 010-65673917 竞赛画报杂志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8号红都商务会馆B座 010-65211991 军事史林杂志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9号 010-68573317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 010-68189377 开明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 010-68917647 科技与人才(职海) 北京市新世界北办公楼1001崇外大街38号 010-67089360 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010-64010628 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010-64010634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路15号 010-68537104 科学普及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6号 010-62103170 蓝天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4号 010-63965561 劳动人事出版社北京代理发行站 北京市东城区广义街甲2号 010-64031314 劳务信息 北京市骡马市大街魏染胡同49号 010-63575982 旅游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1号 010-65778401 煤炭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煤炭信息研究711室 010-84657840 民族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010-64234411 气象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010-68406361 前程周刊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18号招商局大厦14层 010-65669393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010-62786544 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洼西里33号清华同方产业楼三层 010-88515599 全国化工工程建设标准编辑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化工大院3号楼 010-64291195 群言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厂胡同北巷1号 010-65265404 人民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166号 010-65136418 人民法院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010-65131326 人民交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0号 010-64206166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沙滩后街55号 010-64016633 人民军医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丙23号B座 010-68222916 人民美术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2号 010-65122371 人民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 010-65091708 人民体育出版社 北京市崇文区体育馆路8号 010-67151482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芳群园三区3号楼 010-67616688 人民文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66号 010-65138394 人民音乐编辑部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010-65389266 人民音乐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2号 010-68210002 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14号 010-67132827 人民邮电出版社《电信科学》编辑部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街14号A座人民邮电出版社《电信科学》编辑部 010-67132748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010-65126990 上海浦东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发行部 北京市丰台区北甲地路2号院玺萌鹏苑6-27-D 010-6752917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先晓胡同10号 010-85111313 石油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二区1号楼 010-64262233 世界知识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干面胡同51号 010-65122235 市场报《人才》周刊 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 010-6536833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红庙金台里2号 010-65065761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 010-68902445 团结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皇城根南街84号 010-65277732 外文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010-68329041 文化艺术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 010-64813342 西苑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石路15号 010-68214971 现代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504号 010-64257481 线装书局 北京市朝阳区春秀路太平庄10号 010-64154348 新华出版社 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 010-63073021 新华丛书编委会 北京市西城区佟麟阁路95号 010-66060679 新世界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路24号 010-68327576 星球地图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69号 010-62055929 学苑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2号院1号楼 010-67603142 言实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五区4号院6号楼 010-64924761 冶金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嵩祝院北巷39号 010-64013877 语文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南小街51号 010-65241766 原子能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43号 010-68416005 招工招聘快讯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6号月坛公园内西南角 010-68038083 知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010-68318302 中共党史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芙蓉里南街6号院1号楼 010-82517214 中国标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 010-68517910 中国长安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14号 010-65270593 中国城市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21号 010-84273843 中国出版集团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010-65082284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郊定福庄东街一号 010-65450528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010-68330192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术语中心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010-88390680 中国档案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21号 010-66175128 中国地图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白纸坊西街3号 010-63529243 中国电力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6号 010-68358031 中国电影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2号 010-64216761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大街东后巷28号 010-64219742 中国发展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赵登禹路金果胡同8号 010-66180781 中国方正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1号 010-66187237 中国纺织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6号 010-64158225 中国妇女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甲24号 010-65228807 中国工人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45号 010-62005030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2号 010-86093497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社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010-65766415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9号 010-68049869 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2号 010-86093576 中国海关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甲9号中国远东大厦305室 010-84258315 中国华侨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20号院3号楼304室 010-64443050 中国画报出版社人文中国编辑部 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西路33号 010-68413633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普惠南里14号 010-68164065 中国检察出版社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西路5号 010-6865002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北配楼 010-68393686 中国金融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外小红庙南里3号 010-63287097 中国经济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北街3号 010-68305274 中国精神文明大典编委会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路郑常庄323号 010-68159875 中国矿业报《财富珠宝》周刊编辑部 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70号 010-68359296 中国劳动保障报职业导刊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3区号 010-84211800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号 010-64919955 中国林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内大街刘海胡同7号 010-66184477 中国旅游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甲9号 010-65136284 中国盲文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城内街39号 010-83892417 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总编委会 北京市东城区前海西街18号 010-66512858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玉林里7号 010-63056983 中国农业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18号楼 010-64194964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甲2号 010-62732618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010-68919700 中国企业家大辞典编辑部 北京市东城区东旺胡同41号 010-84049539 中国青年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94号万信商务大厦502室 010-64023610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6号 010-65128898 中国人口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南街80号 010-83519402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1号 010-62511329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兴发大厦807室 010-64039435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南里 010-83903450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8号 010-62183682 中国人事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育慧里5号 010-84626437 中国三峡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3号院12号楼 010-51933084 中国商务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东后巷28号 010-64212247 中国商业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报国寺1号 010-63014828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二条21号 010-64032266 中国社会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甲33号 010-66030950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010-64041531 中国摄影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红星胡同61号 010-65121996 中国石化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号 010-84278950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24号 010-64065998 中国书店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115号 010-63012687 中国书籍出版社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楼 010-63455164 中国蔬菜实用新技术大全编辑部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010-62156633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6号 010-63202266 中国税务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槐柏树后街21号 010-63182980 中国税务杂志社 北京市宣武区枣林前街68号中国税务杂志社 010-63543388 中国铁道出版社 北京市宣武区右安门西街8号 010-63549466 中国统计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75号 010-63266600 中国文联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010-65389169 中国文史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3号 010-66192705 中国物价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院3号楼 010-68033696 中国物资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 010-68392913 中国戏剧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大钟寺南村甲81号 010-62117282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三条9号 010-65260378 中国新闻社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010-68315012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南里17号 010-64601248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010-62224074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东兴路7号 010-64169517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新中街11号 010-64156449 中华诗词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兵马司17号 010-64061498 中华书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楼 010-63458226 中信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号塔园外交办公大楼一单元四层 010-85323366 中信联合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塔园外交办公大楼一单元701号 010-85323366 中央编译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斜街36号 010-6617139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160号 010-66419791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 010-68932447 中央文献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北大街前毛家湾1号 010-63095931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西城区鲍家街43号中央音乐学院西小院 010-66415711 中医古籍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北新仓18号 010-64032165 紫禁城出版社 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 010-65263565 作家出版社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010-65043484

中华书局成立于1912年元月,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由陆费逵(伯鸿)先生在上海创办。建局之初,奉行“开启民智”的宗旨,以编辑出版各类教科书为主,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推行新式教育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建局不久,中华书局的出版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在国内出版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中华书局云集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及社会名流,如梁启超、于右任、范源濂、马君武、田汉、张闻天、潘汉年、徐志摩、钱歌川、陈伯吹、张相、舒新城等,并陆续出版了《中华大字典》、《辞海》、《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等颇有影响的书籍,编辑出版了《大中华》、《新中华》、《学衡》、《中华学生界》、《中华小说界》、《小朋友》、《中华故事》等20余种深受读者欢迎的刊物。从建局到1949年,中华书局共出书5800余种,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重要古籍、少儿读物等多种门类。在全国各地设立了50多个分支局,1000多家分销处还在,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地区相继设立分局,业务遍及全国并海外发展。是当时中国仅有的几家大型综合出版企业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5月,中华书局实行公私合营,总公司迁至北京,同时在上海留有中华书局上海办事处,1958年改组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同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立,中华书局被指定为该小组的办事机构,成为整理出版中国古代和近代文学、历史、哲学、语言文字图书及相关的学术著作、通俗读物的专业出版社,承担着国家级古籍整理的基本项目。历经20年时间,组织整理、出版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点校本,被公认为新中国最伟大的古籍整理工程。相继编辑出版了《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唐文》、《全唐诗》、《全宋词》、《古本小说丛刊》、《甲骨文合集》、《殷周金文集成》、《资治通鉴》、《文苑英华》、《太平御览》、《永乐大典》、《册府元龟》、《清实录》、《光绪朝朱批奏折》、《中华大藏经》等一大批古代文史哲经典文献。陆续推出的重点丛书如“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历代史料笔记丛刊”、“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中外交通史籍丛刊”、“中外关系史名著译丛”、“中华史学丛书”、“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新编诸子集成”、“中国佛教典籍选刊”、“道教典籍选刊”、“理学丛书”、“学术笔记丛刊”、“古逸丛书三编”、“清人书目题跋丛刊”、“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等,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基本典籍。中华书局还出版了梁启超、王国维、顾颉刚、陈垣、王力、钱钟书等著名学者的学术著作;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学术集刊、文史类期刊《文史》、《文学遗产》、《书品》等,在学术界、读书界、教育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近年来,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方面,中华书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先后出版了《左传译文》、《论语译注》、《孟子译注》、《庄子今注今译》、白话《资治通鉴》、白话《续资治通鉴》、《通鉴故事百篇》、《新编千家诗》、简体横排本《二十四史》、简体横排增订本《全唐诗》、《全宋词》,以及1981年创刊的《文史知识》、1998年复刊《中华活页文选》(成人版、高中版、初中版、小学版)等,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尽一份力。 在传统学术和古籍整理方面,中华书局拥有雄厚的人才资源,已故著名专家学者如陈乃乾、徐调孚、宋云彬、杨伯峻、马宗霍、金灿然、赵守俨等,在中华书局的发展过程中起过巨大的作用。现有工作人员中,高级职称占27%,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0人,绝大多数是学有专长的专家,其中周振甫、李侃、傅璇琮、程毅中等先生在古籍整理及学术研究上均卓有建树。中华书局以她一流的作者、一流的编辑出版人才和高质量的出版物享誉海内外,是最能代表中国古籍、学术著作出版水准的出版社。 21世纪,在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在汉语的世界化方面,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方面,中华书局将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创刊于2004年12月,由中华书局主办,协办: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中国第一份全面关注自然、文化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权威杂志刊宗旨:透析文明遗存,彰显人文关怀。地球是个巨大的生命体,它并不完全属于人类,而人类只是整个地球的一部分。在21世纪,人类的关注重点也许会转向自然和环境,因为我们在地球上所生存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环境越来越坏。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华遗产》杂志愿与同道一起,以关注遗产为起点,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将来。《中华遗产》杂志是中国遗产地和将要申请成为世界遗产的地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沟通的重要通道。 ●权威出版社中华书局主办:中华书局成立于1912年,1958年被指定为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办事机构,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陈云等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在继承民族文化遗产方面成绩卓著,出版了数以千计的研究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遗产方面的最基本的典籍和文献。●权威组织协办和支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协办,并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的支持。●权威人士出任顾问和学术委员:全国人大许嘉璐、彭佩云、费孝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陈奎元副主席、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同志、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章新胜同志、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同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代表青岛泰之先生等出任顾问;王蒙、启功、冯其庸、罗哲文、傅熹年、谢辰生、谢凝高、郑孝燮、冯骥才、郭旃等著名专家学者出任学术委员。●权威专家学者撰文供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章新胜同志撰写了发刊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班德林先生为创刊号题写了贺辞;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同志、国家文物局巡视员兼世界遗产处处长郭旃同志、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先生、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等都发表了相关文章,确保了杂志内容的权威性。

文化遗产编辑部工资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播电视台和日报社三个中哪个单位好: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稳定性最好。2、日报社3、广播电视台

以后会干考古方面的工作,也可能会去做文物,修复文化景观,手工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些工作。

文化遗产编辑部待遇

目前没有什么待遇,主要是荣誉性的,颁发传承人证书。有些地方有些地方性的规定,如云南:  扶助生活困难的“非遗”传承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中的项目认定代表性传承人。传承人必须熟练掌握其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并在一定区域具有较大影响;积极开展传承活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通过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和传承补助经费等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代表性传承人生活确有困难的,由当地人民政府适当给予生活补助。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丧失传承能力,难以履行传承义务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重新认定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原代表性传承人继续保留有关待遇。这意味着,非遗传承人享受终身待遇。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工作人员,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收集、整理、研究的人员,以及不直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的其他人员,不得认定为代表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待遇传承人

钱没了可以挣,如果文化消失了,那才可悲呢 世界文化遗产的最大的公用就是保护文化 至于旅游价值那是一方面 记住,人活着要明白自己的历史,是怎么一回事 要不就成了活死人,一摊活肉而已,没有灵魂 咱们国家的纳税是不说明去向,这是国家的问题,和保护遗产没什么关系

那好处肯定是非常多的呀,不管是说资源还是关注度都会得到提升的。

当然有物质利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培训以及提供紧急援助等等。

  • 索引序列
  • 文化遗产编辑部宋俊华
  • 文化遗产编辑部
  • 中华书局文化遗产编辑部
  • 文化遗产编辑部工资
  • 文化遗产编辑部待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