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食品科学编辑部

食品科学编辑部

发布时间:

食品科学编辑部

1、食品科学(FoodScience)由北京市食品研究所主,中国食品杂志社编辑出版,月刊,1980创刊。主要反映国内外食品科技领域研究和应用成果。设有基础研究、加工技术、营养卫生、分析检验、贮运包装、机械设备、烹饪研究以及介绍乡镇企业的栏目。读者对象为食品领域的科研、生产、卫生检验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继承《国外食品技术》。2、食品工业科技(ScienceandTechnologyofFoodIndustry)由北京市食品工业研究所主,《食品工业科技》编辑部编辑出版,月刊,1979创刊。食品行业综合性科技期刊。报道食品工业科技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技术应用成果,介绍技术革新和工艺改造方面的经验。读者对象为食品工业科研技术人员。3、中国调味品(Chinesecondiment)由全国调味品科技情报中心站主,《中国调味品》杂志社编辑出版,月刊,1984创刊。食品科学专业技术刊物。发表调味品科技研究成果,包括酱油、醋、酱腌菜、豆制品、青红方、氨基酸等调味品的研制及生产技术。刊登综合评述和专题论述。读者对象为食品行业的科技人员及技术工人。继承《调味副食品科技》(1980)。4、中国粮油学报(JournaloftheChinesecerealsandoilsassociation)由中国中国粮油学会主,《中国粮油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双月刊,1986创刊。专业科技刊物。刊登谷物、食用油方面的学术论文,报道粮油资源选育、贮藏、加工利用以及品质检测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提高粮油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水平。读者对象为粮油食品加工专业人员。有英文目次。5、中国酿造(Chinabrewing)由北京市调味品学会主,《中国酿造》编辑部编辑出版,月刊,1982创刊。酿造专业技术刊物。反映酿造工艺技术成果,介绍中国传统酿造制品(酱油、醋、酒类、发酵豆制品、呈味核苷酸等)的工艺制作技术和有关生物技术成果。主要读者对象为酿造专业科技人员。6、茶叶科学(Journalofteascience)由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茶叶科学》编辑部编辑出版,半年刊1964创刊。是我国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茶叶学术期刊。主要内容包函茶树栽培、茶树遗传育种、茶树病虫害防治、茶叶加工、茶叶生化、茶叶机械、茶叶技术经济、茶的综合利用、医学、食品和保健、茶文化等。读者对象为茶学、农学、医学、食品学等科技工作者。

一般期刊都有的,据说食品科学的还是比较高的

食品科学编辑部赠阅

初审后交300左右

有的

食品科学报刊编辑部

周一。只要你的作品好,报刊不同,回复的时间不同,有的会几日内回复,发表后寄发样报刊,也有的报刊不回复,采用后也不发样报刊。你自己多多注意所投的报刊好了。

好。《食品科学》创刊于1980年,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北京市食品研究所主办《食品科学》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月刊。有关食品科学技术的双月刊。美国食品工艺师学会编辑出版。1936年创刊,刊名食品研究,1961年改名为《食品科学杂志》。

食品科学编辑部主任

好象是陈君石吧

陈君石

1981年西北农业大学毕业后被国家教委选为出国研究生;1982年赴日本北海道大学研究生院农畜产加工工程专业留学;1988年2月获博士学位,之后在日本山崎面包公司中央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年底归国在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食品工程系加工工艺教研室任教。曾任教研室主任、食品工程系主任等职;1994年任教授,被任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副校长、副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1995年任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副书记、博士生导师;1997年来任九届、十届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原副校长、副书记,食品工程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年5月27日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65岁。 (社会兼职等)中国农学会 副会长;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 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 副主任;中国食品科技学会 副理事长;国际大豆加工利用学术会议 常务理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副理事长;中国粮油学会 常务理事;中国食品工业协会 常务理事;北京农业工程学会 理事长;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大豆食品分会 主任等。量子高科(中国)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主要研究方向农产品贮藏加工工程、食品工程(包括生物技术发酵工程)新技术、和谷类食品加工科学和技术研究领域。李里特主讲过《食品加工工艺学》、《食品物性学》等课程。曾任教研室主任、食品工程系主任等职,1994年升任教授和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副校长、副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1995~2003年任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副书记。学术兼职主要有:中国农学会副会长、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大豆加工和利用学术大会常务理事等。在农产品贮藏加工和食品工程领域的科研方面主持完成了多项重大研究。“利用自然冷源果蔬保鲜技术研究”,1993年在河北省建成世界首座贮量1200吨的大型利用自然冷源果蔬贮藏库。该研究把当时世界关注的利用自然冷源果蔬贮藏技术研究推到新的高峰。鉴定认为:“本项目的技术研究…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国内外利用自然节能技术和果蔬保鲜技术的重大突破”。目前主持的研究主要有十五国家863项目:“极耐高温木聚糖酶和海藻糖磷酸化酶的研究和应用”;十五攻关课题:“寡糖新产品开发应用中木寡糖新产品开发”等。1993年获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同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在工程技术领域研究获得一系列成果,1995年获联合国大学UNUWA大奖。2001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2等奖。2002年获山东省科学技术2等奖。另外还获有北京发明协会优秀发明奖等。作为第一发明人取得6项国家专利。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0余篇,在国外发表学术讲演十数次。著作有:《食品物性学》(被教育部审定为研究生教学用书,农业出版社)、《焙烤食品工艺学》(大学教材,轻工出版社)、《食品原料学》(面向21世纪大学课程教材,农业出版社)、《粮油贮藏加工工艺学》(面向21世纪大学课程教材,农业出版社)等,主编著作有《粮食加工新技术》(2000轻工出版社)、《功能性大豆食品》(2002轻工出版社)、《大豆加工与利用》(2003化工出版社)等 自然发酵对大米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米粉凝胶机理研究嗜热真菌耐热木聚糖酶对面包品质的改善粮食加工业的出路在于重视传统主食品工业化高压静电场和亚精胺处理对冬枣颜色变化的影响高压静电场对蒸馏水蒸发的影响 主要完成的研究成果:主持完成或正在进行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际合作基金4项、国家863高科技项目1项、“十五” 攻关项目1项,其它基金项目3项等。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利用自然冷资源果蔬保鲜机理研究”,1993年在河北省建成世界首座贮量1200吨的大型利用自然冷资源果蔬贮藏库。鉴定意见指出:“本项目的技术研究…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国内外利用自然节能技术和果蔬保鲜技术的重大突破,为解决我国北方果蔬产地的低成本、高效贮藏保鲜做出了重大贡献”。在酶法利用玉米芯制取低聚木糖的研究领域取得突破,2001年首次在我国实现工业化生产,通过教育部组织专家鉴定,评价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另外,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 另有2项专利正在申请中。正进行的科学研究项目:目前主持的研究主要有十五国家863项目:“极耐高温木聚糖酶和海藻糖磷酸化酶的研究和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电磁场诱导外源多胺调控果实褐变机理及应用基础研究”和“电场下水分移动机理及其节能干燥应用研究”;十五攻关课题:“寡糖新产品开发应用中木寡糖新产品开发”和“利用自然冷源果蔬保鲜技术开发与推广”等;国际合作项目有:“传统大豆制品开发研究”;“离子功能水的发生条件、杀菌机理及应用基础研究”,“传统米粉制品的工业化技术研究”,“食品的电磁处理加工技术开发”,“大豆蛋白凝胶与可降解生物材料研究”,“农产品的规格化标准化以及流通研究”等。

食品科学编辑部电话

1、文章标题要简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2、正文应层次清楚,行文规范,方便阅读,字数一般以2500-8000字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3、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单位名称、所在城市、邮编,多位作者分别列出上述信息4、来稿必须附有100-300字的内容摘要和3-5个关键词5、如文章获得基金项目资助,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并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6、正文中图表主要是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图表应设计合理,先后分别给出图表序号

出版 地:北京市语言种类:中文开本尺寸:大16开邮发代号:2-439创刊时间:1980国际标准刊号:1002-6630国内统一刊号:11-2206/TS复合影响因子:093综合影响因子:717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 年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中科双效期刊

  • 索引序列
  • 食品科学编辑部
  • 食品科学编辑部赠阅
  • 食品科学报刊编辑部
  • 食品科学编辑部主任
  • 食品科学编辑部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