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人文杂志2021年第一期作文结尾

人文杂志2021年第一期作文结尾

发布时间:

人文杂志2021年第一期作文结尾

国庆节作文 广东省深圳盐田区梅沙小学六一班张丽霞 我和哥哥期待许久了想去欢乐谷,因为我们一直想去可又没机会去,再国庆节那天,本想爸爸妈妈会带我俩去,可想知道爸妈说:“今天不行改天有空在去,店里有人来买东西的人,会比往常比较多人,听话有空一定会带你们去。”本以为爸妈会带我们去,可他们的答案令我和哥哥太失望了,我和哥哥梦寐以求想着去欢乐谷的梦被打碎了,我和哥哥还是乖乖的在店里帮忙。 我跟爸爸妈妈说:“今天让我做一天的老板怎么样”爸爸妈妈说:“也行,让我尝尝做生意是不是我想象的那么容易,也让他尝尝苦,每天只会饭来张口。 今天是我第一次帮爸爸妈妈卖东西,我们吃完饭,就来了第一个来买胶卷的小伙子,长得高高的,眉清目秀,我问他请问需要什么呢?他说:“帮我把拿那个200度的柯达胶卷拿出来看一下。”我把胶卷递给他,他问我现在的天气用哪一个好一点,我说:“现在的天气用富士照出来的效果比用柯达的好,”他说:“那就拿富士啦,”我说:“19元,”他拿50元让我找,我问他有零钱吗?他凶巴巴的说:“有还不给你吗?”我就被他这句话气着了,我心想没就没喽,干吗那么凶,样子长的那么俊有什么用,那么凶,我说:“找你31元慢走”他理都不理我扭头转身就走。 等我正想进去喝口水,又有人来了,这次来的是一位温柔的姐姐,从她说话的语气就能知道,我问她需要什么,她问我现在的天气用哪种胶卷好,我说:“现在的天气用富士照出来的效果比用柯达的好,她说:“那就拿富士啦,”我问她需要电池吗?她说不用谢谢,我说:“19元,她拿了一张100块钱,我不知道是真是假,便拿去让爸爸辨认一下,爸爸说:让她换一张,”我对姐姐说:“能不能换一张,”她说等一下我去叫他把钱拿上来,她把人叫上来后,那位叔叔拿出钱包拿了张50的给我正接过钱,正准备找钱给他,突然有一只狗,走进来我一见那狗眼睛大大的,我本身又喜欢狗又怕狗,我一跳到桌上,那个人问我干吗,我颤抖的说有狗,直到那位姐姐走进来把狗抱走我才敢下来找钱给她,那位姐姐走了我坐在一张椅子上一想起干才的事,真好笑。 通过今天我明白了,做事要认真仔细,今天差点就收了张假钱,我本来想那位姐姐应该不会拿假钱,后来还是想了想,还是辨认一下,要不是我拿给爸爸辨认的话今天就会挨打,有些是并不是像我们想得那么简单,还是要防人之心不可无。 国庆的作文----父母的不平路(晕死ing) 这次国庆的作文竟然要写父母的不平路,本来就不太喜欢这种翻家底的文章, 但是任务已经下达了,我就得努力去完成呀,于是我大手一挥,把我老爸叫了过 来,说:“老爸,老师要我们写一篇关于家长的不平路,这个光荣的任务就交给 你了。”我直接把作文本扔给了我老爸,充分体现了上级对下级的信任,中央对 地方的支持。没想到老爸说:“什么叫不平路呀?”晕晕,“就是你的痛苦经历” 然后老爸说了句非常经典的话:“我的痛苦经历都是因为你!!”说完就把作文 本直接扔回给我。于是我痛定思痛,写下了这篇文章。 父亲的痛苦经历 老爸曾说,他的痛苦经历全都是因为我。想想也是,我好像从出生开始就 就给他带来痛苦,因为在我一出生时,老爸就在思考该给我取个什么名字, 这的确是件极度痛苦的事,名字好坏直接会导致将来的人生运程的好坏, 偏偏那段时间还超级流行一个说法:一般人的名字都是和他将来的运程驰反 方向进行的,也就是说叫什么聪的,慧的呀,长大后都是超笨的,叫什么金的 银的长大后都是超级穷的,于是我爸就想与其让我不聪明,倒不如让我长得不 好看。我的名字就在老爸的痛苦思考下诞生了。 原以为可以舒舒服服得休息几年,可是没想到我爸又开始痛苦, 因为我这个人从小营养不良,挑食厌食,面黄饥瘦。知道的说我是营 养不良,不知道的还以为我老爸虐待我,故意不给我饭吃。在内忧和外 患双重条件的引导下,我老爸就郁闷了。。。。 在多年以后,他这么对我说:“看你现在能长得这么大(说实话我才1。6) 简直就是奇迹。像你以前长得和火柴一样,风一吹就能倒塌了,没事还学林黛 玉咳嗽几声,还真怕你吐血呢!!!听了这话后,我还真觉得我像冤大头。 椐老爸的回忆,他说这辈子最最痛苦的经历说是我读书成绩不好 唉。。我学习成绩差好像是众所周知的,老爸于是觉得特没面子,说实话 孩子学习不好,确实没面子。于是我爸对我实行怀柔政策,在我面前一把 鼻涕一把眼泪,说得惊天地,泣鬼神,说他因为我的学习不好有多难过 把我感动得热泪盈眶,于是决定实行毛主席的理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于是我从计划落实到方案,一步一个脚印,拟定了极其严密的计划 和充分利用时间的方案,正准备实施时,突然发现我这个人对于学习还真是 没有一点点兴趣,这个。。。。就比较郁闷了。 没办法,三分钟热度过了,我还是得过且过地混日子,于是我大手 一挥,把那些什么计划方案都扔到南极去了。而老爸看到他的痛哭流涕居然 没有从内部上根本解决问题,就更加郁闷了。 唉。。书照读,路照走,日子照过。 国庆节作文-国庆节见闻 相信同学们都在这一个国庆节里面,放了一个长假,而这个长假同学们应该收获不少和又许多的见闻的。那今天我自己就告诉你们这一个国庆假期最难忘的一件事,就是我们去看表演了。 在国庆节那天里,我和爸爸妈妈、表姐他们一起去看表演。 国庆节那天我们一起去了三乡泉林山庄那里看表演和一起玩。我们先乘这汽车来到了三乡泉林山庄那里玩,我来的时候我看见到里面真的是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它真的是“人山人海”我们来的时候看见了一个非常大的游泳池和一个烧烤场,在这个烧烤场,我们也拿到了一个位置来坐。其实,我们来的是来观看表演的。在泳池里我看见了许多人分别有小孩和大人,但是小孩都在儿童泳池里玩和玩水上滑滑梯,而大人在大的游泳池里游泳,但我的见闻是我看见一个不知道是不是奇象还是我在发梦,我居然看到一个大人在游泳池里可以游很多花式和在游泳池里好像在跳舞那样跳很多美丽的花式在水上,原来是这里举办了国庆节水上表演,在这个水上表演,我看得非常入神,我看见到这些姐姐在水上轻松自如的摆出美丽的姿势,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我看见到她们就像在跳舞一下子在水里做出美丽的姿势,真得似我好像也在这个队伍里我也在表演了一份。还在在水上花式单车和水上踩钢丝。这个水上踩钢丝真的是令我心惊胆寒,我看见一位像我那样大的小男孩在钢丝上头顶着三个碗和手上抓这两把伞而这两把伞是帮助他平衡得上面没有一条线掉着他。开始了,我看见那位男孩小心翼翼得慢慢走而他头上得碗也没有掉真厉害,但是走到中途他也有一些不平衡得但是在他再慢慢得走,我看见他的头直流汗水。就像断了线的的珍珠掉下来,最后他终于完成了,我也替他害怕松了一口气,这样的表演真的是游很多的耐心才行这真是令我说一声佩服,而周围的人也在欢呼着。而爸爸妈妈他们也在连声说:“好,太棒了!” 这一次我的国庆节是过得丰富多彩得这些见闻也真让我大吃一惊。 ----------------------- 国庆节到了,大家都外出旅游了,我家也不例外,准备去神仙居”过把瘾”。国庆那天,爸爸约了一些亲戚:舅舅一家,大姨一家,小姨一家,还有爷爷、奶奶。大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以逸待劳。 我们出发了。一路上开过了高速公路,经过了高山、稻田,公路两旁的稻田多得真是不可计数。田地里的农民伯伯正在卖力地干着农活,那时已经是正午时分了,太阳很猛,看见农民伯伯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下来,真可谓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啊! 我们爬山涉水、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来到了仙居。我看见了”临海市建设规划局”的房子,从侧面看它,房子就像一把锋利没有柄的刀。刀把城市规划得这么美丽、漂亮。 一夜过去,该好好地玩了。我们来到了传说中的神仙居,有许多奇x形怪状的石头,比如睡美人、迎客山神、神鼠驮石、将军岩、仙翁祈福……,最有趣的是”神仙驮石”了,一块庞大的巨石卡在悬崖峭壁上,下面的石头比上面的要稍微小一些。它像一只老鼠,跟真的差不了多少。它也有耳朵、嘴巴、鼻子、眼睛和胡子,还真像一只力大无穷的神鼠驮着一块大岩石呢! 吃了神仙居最有名的八大碗,传说是八仙吃的饭呢!随着导游阿姨的介绍,我们来到了”永安溪”,那里主要是漂流。途经”水上都市”中,哟!为何刚来到这里,滋——的声音成了耳旁的回声?原来是居民们在往我们脸上喷水。哈!居民的好客方式引起了水上大战。他们进攻,我们防守,不知不觉漂流结束了。 回到家了,我们还意犹未尽,真想去再玩一次啊

话题议论文的写作要点和写法。  话题议论文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提炼出论点,引发思考和推想,并联系社会、生活、思想等实际,从中选择恰当的论据进行条分缕析论证论点。其写作过程大体经历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评价材料、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得出结论六个阶段。写好话题议论文的要点和方法是:  1.审清供料,把握材料的实质,从中提炼出中心论点,统率全文。  话题的载体多种多样,有议论性或记叙性的文字,有名言警句和数据资料,也有图画等等。无论哪种载体,都要审清读懂材料的内容和实质,即材料提出了什么问题,问题的内涵本质意义是什么。这是写作时赖以立论的基础和展开论述的导向,有举足轻重、决定文章优劣成败的关键作用,千万要认真对待,慎之又慎。  怎样审清材料呢﹖  1读懂供料,从中概括出中心,据此确立论点。有了中心论点,而且同题意和材料完全一致,便可以围绕论点选择论据进行分析,展开论述。如上面的例题可提炼出“谈敬师而获知”、“环境与成功”等论点。  2分析材料中事物之间或事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它们的相互关系。  3抓住材料里的关键中心语句,顺藤摸瓜,提炼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  2.掌握供料议论文的写作要领。  要领可概括为“引、析、点、联、结”五步法。具体地说,就是:  1引。文章一开头:就把供料中最能提炼出观点论点或最能加以引申和发挥的中心语句关键语引入文中。或全引,或摘引,或意引,使文章内容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做到紧扣供料展开议论。  2析。对所引用的材料,从不同角度--或正反,或今昔,或中外,或褒贬,进行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为亮出论点张本。但分析不宜过多、过长,以避免就事论事,喧宾夺主。上述两步都属提出问题引论部分,应略写。  3点。在分析所引供料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地亮出提炼出来的论点。承上启下,过渡到联系社会、生活、思想实际,选用论据对论点加以论证。论点力求鲜明、深刻,语句力求概括,凝练。  4联。紧扣论点联系实际,运用典型论据,或举实例,或讲道理,通过最佳论证方法,或正反对比,或比喻证明喻证法,或层层递进,对论点展开论证。34两步属分析问题本论部分,是全文的主体,要详写。  5结。对论证过程的内容加以提纲挈领式的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做到既符合供料的主旨;又紧扣从供料中提炼出来的论点。属解决问题结论部分,可略写。

作为近年来一种崭新的中考作文命题形式和作文考试形式,话题作文已经隆重推出,它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同学的自主创作,让同学们在同一话题下,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陈述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生活感受。跟传统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相比,它尊重了创作的主体,显得更具科学性和人文性,因而受到各地命题老师的青睐。  既是如此,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写好话题作文呢?  一、选择最能写的内容和最拿手的文体。  话题作文其实就是与某个“话题”有关的自选作文、自由作文,它既没有规定的题目,也不受文体的限制,无需对话题本身进行引用、分析,只要与话题有关的,不论写什么,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不论选用什么样的体裁,都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同学们的生活经历有所不同,文体写作水平各有千秋,所以我们应当记住:一定要在话题范围内选用自己最熟悉、最能写的内容以及最拿手的文体。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言之有物,才会有真情实感。  二、快速准确拟好标题,力求新奇生动。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你的作品与阅卷老师首先交流的地方。俗话说:“题好一半功。”好的标题总是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们应花点心思在标题上作文章。那么在考场上如何快速准确地拟好话题作文的标题呢?  1、巧用修辞,力求生动新奇。比喻、拟人、对偶、借代、引用、设问等修辞都是可用的,只不过要根据特定话题和文体内容灵活运用罢了。如:以“爱心”为话题,《托起生命的绿洲》、《血浓于水》、《这个冬天不太冷》、《雨中,那把红雨伞》等命题,或比喻、或引用、或借代,生动传神,又比较新奇,能一下子抓住阅卷老师的注意力。  2、以小见大,缩小写作范围。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强,限制少,题目大,加上五六百字的短文较难写实,因而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将大题目化小写细,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是很有必要的。如:以“语文课”为话题,或揭露虚假:《一堂变味的语文课》;或激情感受:《多味的语文课》;或发挥想象:《假如我是语文老师》等等,这些文题从不同的角度缩小了写作范围,选材范围更加明确集中,有利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而顺利展开。  3、打破常规,运用发散思维。拟题不仅要快、要准,更要求新颖,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要求我们克服思维定势,逆向思考,追求陌生效果,拟出让阅卷老师怦然心动、过目难忘的好标题。如:《真想作个差生》、《停电真好》、《太阳从西边升起》、《渴望“非典”》等等,这些文题不落俗套,新思路、新视角、新体验,令阅卷老师大失眼镜。  三、认真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除标题外,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要算是阅卷老师扫视频率最多的地方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开头决定了文章的大体走势,定下了全文的基调。然而,“万事开头难”,这就要求我们同学具备写作的基本功,诸如语言运用、布局谋篇等方面的能力。一般来说,只要我们同学的作文能够注意首尾呼应,为文结构不散乱,无论是用开门见山、设置悬念的开头,还是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的结尾,都是可以的。  比如:我要求同学以“私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有个同学拟出《渴望》的文题,他在开头是这样写的:“放学已经很久了,教室里除了我,已经看不到一个同学的身影,他们都回家去了,可我却害怕回家……”这个同学在文章的结尾又是这样写的:“私彩害了我们全家,我多么希望爸爸和妈妈能从私彩的泥潭中拔脚而出,我多么渴望回到从前那个幸福快乐的家”。你瞧,多么精彩的开头和结尾啊,作者采用了设置悬念和卒章显志的写法,值得我们同学认真地借鉴学习。  由此可见,只要我们同学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处用足了功夫,精心地进行“包装”,开“龙头”结“凤尾”,龙凤呈祥,就一定能从大体上打动阅卷老师。  四、丰富生活积累,增强练笔意识。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高明的作家,如果没有材料,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他也是不可能写出惊世骇俗的好文章来的,因为生活是一切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由此可见,我们同学要想在考场上文思泉涌,超常发挥,平时就必须注重生活素材的积累,要积极地参与生活,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并且把每天耳闻目睹的人和事及时地记下来,写成观察日记。  实际上,我们同学的生活范围、社会阅历毕竟有限,很多素材只能从书本、报纸杂志、新闻媒体上获得,所以同学平时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课外阅读,并且养成作读书笔记的习惯,把看过的书分门别类地编成卡片式目录,把看过的报纸杂志根据自己的需要或储存,或剪贴,或抄摘,或写成札记等等。其次,名言警句,课文中优美的句段等都是积累的对象。这样一来,我们写起文章就能左右逢源、如鱼得水了。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单有一定的“量”的积累是不够的,同学们要想自己的文章获得阅卷老师的欢心,一鸣惊人,平时就必须勤于练笔,尝试不同文体的写作。练笔形式可以不具一格,或叙述或议论,或描写或抒情,除话题作文外,人物风景、心得随感等都要广泛涉足,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一个人如果只是站在岸边不下水,他是永远也学不会游泳的,难道不是吗?  五、感受时代气息,选材立意别出心裁。  同一个话题,不同的同学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诠释,正可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例如:我要求同学以“爱心”为话题作文,大部分同学选用的是老师带病为我补课,妈妈雨夜背我去医院看病之类千遍一律的题材,而有个同学却能抓住近期盛行的“非典”作文章,独辟溪径,以《爱的奉献》为题写出对妈妈(妈妈是“白衣天使”)因职业需要,整天看护病人而冷落自己的救死扶伤行为的理解,立意新颖,富有现实生活的气息,给人与众不同的感觉。  如此说来,立足现实,从平凡的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别出心裁地选材立意,并赋予它时代生活的特色,也不失为一种提高话题作文质量,从而取得高分的好途径,同学们不妨试一试。  在结束本文之前,我特别要强调的是,写好话题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我们同学只有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进行全面认真的写作实践,才有可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来。  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打破常规,运用发散思维。拟题不仅要快、要准,更要求新颖,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要求我们克服思维定势,逆向思考,追求陌生效果,拟出让阅卷老师怦然心动、过目难忘的好标题。如:《真想作个差生》、《停电真好》、《太阳从西边升起》等等。

人文杂志2021年第一期作文

相关文献研究版本后秦?僧肇:《肇论》,《大正藏》册四十五,页一五○下—一六一中。陈?小招提寺慧达:《肇论序》,《大正藏》册四十五,页一五○上—下。唐?元康:《肇论疏》,《大正藏》册四十五,页一六一下—二○○下。元?文才:《肇论新疏》,《大正藏》册四十五,页二○一上—二四三中。陈?慧达:《肇论疏》,《卍续藏》册一五○,续藏经会编印,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一九九三年,页八三三上—八九六下。宋?遵式:《注肇论疏》,《卍续藏》册九十六,续藏经会编印,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一九九三年,页一九九上—三六六下。宋?净源:《肇论中吴集解》,《丛书集成续编》册四十六,新文丰出版公司,页四三二上—四六九上。元?文才:《肇论新疏游刃》,《卍续藏》册九十六,续藏经会编印,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一九九三年,页四六七上—五七六下。明?德清:《肇论略注》,《卍续藏》册九十六,续藏经会编印,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一九九三年,页五七七上—六五四上。洪修平:《论僧肇哲学──魏晋玄佛合流的终结和中国化佛教体系的初创》,收录于《中国佛教学术论典》册十九(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二○○一年初版,页三二七—四四八(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论文,一九八四年)。刘贵杰:《僧肇思想研究──魏晋玄学与佛教思想之交涉》,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八月初版。李润生:《僧肇》,台北:东大图书公司,一九八九年六月初版。洪修平释译:《肇论》,高雄:佛光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初版。单培根:《肇论讲义》,台北:方广文化,一九九六年初版(原载于《内明》一六八期-一八五期,一九八六年三月-一九八七年八月)。大光:《僧肇与肇论之研究》,收录于张曼涛主编:《三论典籍研究(三论宗专集之二)》(现代佛教学术丛刊(四十八))(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八月,页二四五—二六六。安乐哲:《僧肇研究》,收录于张曼涛主编:《三论典籍研究(三论宗专集之二)》(现代佛教学术丛刊(四十八))(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八月,页二六七—二八二。澄璧:《试译僧肇 “物不迁论”》,收录于张曼涛主编:《三论典籍研究(三论宗专集之二)》(现代佛教学术丛刊(四十八))(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八月,页二八三—二九三。石峻:《读慧达 “肇论疏”述所见》,收录于张曼涛主编:《三论典籍研究(三论宗专集之二)》(现代佛教学术丛刊(四十八))(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八月,页二九五—三○七。张春波:《论发现〈肇论集解令模钞〉的意义》,《哲学研究》第三期(月刊),一九八一年三月,页六十—六十六。吴希声:《肇论宗本义述解》,《中国佛教》第二十五卷第八期,一九八一年五月三十日,页三十八—四十三。廖明活:《僧肇物不迁义质疑》,《内明》第一二六期,一九八二年九月,页三—六。束际成:《一篇宣传形而上学宇宙观的宗教哲学论文──析《物不迁论》》,《杭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二期,一九八三年二月,页十七—二十一。周齐:《僧肇《般若无知论》简析》,《齐鲁学刊》一九八三年第六期(总第五十七期),页二十六—二十九。田文棠:《论僧肇佛教哲学思想及其理论渊源──兼论鸠摩罗什的般若思想》,《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二期(季刊),一九八四年二月,页七十三—八十二。张炳阳:《僧肇 “不真空论”释论》,《中国佛教》第二十八卷第五期,一九八四年五月,页二十一—二十七。蔡惠明:《僧肇大师与 “肇论”》,《内明》一六七期,一九八六年二月,页三十—三十二。贺其叶勒图:《僧肇“不真空论 “的逻辑问题》,《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一期,一九八七年,页四十六—四十七。钱伟量:《僧肇动静观辨析──读〈肇论?物不迁论〉》,《世界宗教研究》第三期,一九八七年,页一○三—一○七。洪修平:《僧肇 “三论”解空的哲学体系初探》,《世界宗教研究》第三期,一九八七年,页九十二—一○二。刘国梁:《试论老庄思想对僧肇的影响》,《齐鲁学刊》第四期,一九八七年,页八十三—八十七。余崇生:《僧肇之 “有无同异”思想》,《东方宗教研究》第一期,一九八七年九月,页三十一—四十一。尤煌杰:《由僧肇 “物不迁论”申论中、西哲学传统对动、静观念的见解》,《国立台北护专学报》第五期,一九八八年六月,页八十一—一○八。释继声:《僧肇的中观论及其论证方法》,《香港佛教》第三四八期,一九八九年五月,页十—十三。余崇生:《僧肇 “体用相即”思想述论》,《国际佛学研究》第一期,民一九九一年十二月,页六十九—八十四。刘成有:《僧肇佛学理论的宗教归宿——兼及《涅盘无名论》的归属》,《广东佛教》一九九二年第五期(总二十七期),页四十一—四十四。刘国梁:《僧肇的“动静未始异 “初论》,《广东佛教》一九九二年第五期(总二十七期),页四十五。龚隽:《〈肇论〉思想新译》,《人文杂志》第五期,一九九三年,页六十六—六十九。彭文林:《僧肇的 “运动”概念》,《法光》第六十三期,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十日,三版。彭文林:《僧肇的 “运动”概念》(下),《法光》第六十四期,一九九五年一月十日,四版。徐小耀:《僧肇 “有无观”、 “体用论”之探讨──兼谈佛教中国化问题》,《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第一期,一九九五年,页三十一—三十七。黄俊威:《禅与境界管理──以〈肇论〉的〈涅盘无名论〉为中心》,收录于《第一届禅与管理研讨会论文集》(北县:华梵人文科技学院工业管理学系),一九九五年五月十七日,页一七五—一八三。黄夏年:《僧肇时寿之我见》,《闽南佛学院学报》一九九六年第一期,一九九六年六月,页五十四—五十六。彭文林:《〈肇论?不真空论〉释义》,收录于《一九九六年佛学研究论文集──佛教思想的当代诠释》(台北:佛光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八月,页一八○—二二○。胡晓光:《僧肇大师中观思想》,《慧炬杂志》三八八期,一九九六年十月,页三十六—四十二。李养正:《试论支遁、僧肇与道家(道教)重玄思想的关系》,《宗教学研究》第二期,一九九七年,页六十四—七十三。陈赟:《简论僧肇的佛学思想》,《黄准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第十三卷第一期,一九九七年三月,页二十一—二十三。张琨:《僧肇哲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一环》,《世界宗教文化》第一期(总第十七期),一九九九年,页五十一—五十二。沈顺福:《僧肇哲学与玄老思想比较研究》,《东岳论丛》第二十卷第一期,一九九九年一月,页一○○—一○六。蒋海怒:《僧肇对玄佛体用论的扬弃》,《人文杂志》第三期,一九九九年,页二十一—二十四。牧田谛亮著,释依观译:《关于肇论之流传(上)》,《妙心杂志》第四十四期,一九九九年八月一日(网络版)。牧田谛亮著,释依观译:《关于肇论之流传(下)》,《妙心杂志》第四十五期,一九九九年九月一日(网络版)。杜保瑞:《肇论中的般若思维》,收录于《第十一届国际佛教教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华梵大学)(抽印本),一九九九年七月(网络版)。邱敏捷:《从僧肇到印顺导师──《肇论》研究史的回顾与检讨》,收录于篮吉富主编:《印顺思想──印顺导师九秩晋五寿庆论文集》(新竹:正闻出版社),二○○○年四月十六日,页三二九—三四三。卢桂珍:《僧肇 “狂言”说的理论与实践》,收录于《第三届中国语文教育之学理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二○○○年十二月一日,页一—二十九。黄淑龄:《《肇论》思想体系探析──兼论其与魏晋玄学中几个主题的关系》,《宗教哲学》第七卷第一期,二○○一年三月,页一五○—一六三。沈顺福:《论僧肇对中国哲学的贡献》,《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五期,二○○一年,页四○—四十五。王月秀:《僧肇〈不真空论〉对般若三宗 “有”、 “无”概念之驳正》,《辅大中研所学刊》第十一期,二○○一年六月,页七十九—九十八。钱奕华:《修辞哲学中转识成智过程之析论──以僧肇《不真空论》为例》,收录于《第三届中国修辞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桃园:铭传大学),二○○一年六月一日,页一○六四—一○八七。罗因:《僧肇〈物不迁论〉后设基础的检视》,《中国文学研究》第十五期,二○○一年六月,页七十五—一○八。王月秀:《僧肇之动静观再议》,收录于《现代佛学的研究──第十二届佛学论文发表会论文集》(嘉义:南华大学佛学研究中心),二○○一年九月,页一○七—一二六。孙炳哲:《《肇论》对时空真假的认识──以〈物不迁论〉与〈不真空论〉为中心的探讨》,收录于《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七十五年周年华诞暨从教五○周年纪年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二○○一年十二月一刷,页三一九—三二五。王仲尧:《僧睿、僧肇、周颙合论——中国佛教般若学之理论建设》,《中国文化月刊》二六七期,二○○二年六月,页四十一—六十二。王仲尧:《僧肇般若学与王弼易学》,《普门学报》第十四期,二○○三年三月,页六十五—九十八。卢桂珍:《僧肇哲学论述中 “狂言”之研究——兼论其思想史上的意义》,《鹅湖学志》第二十九期,二○○二年十二月,页二十七—六十六。孙长祥:《僧肇对动静问题的辨治——〈物不迁论〉析义》,收录于《第七届儒佛会通暨文化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华梵大学哲学系),二○○三年九月,页二四六—二五四。林传:《僧肇的“物不迁论 “与文化交流的意义》,《哲学研究》,页一一○—一一四。黄淑满:《论肇论对三宗之批判》,华梵大学哲学系第一届学士论文,二○○○年。正美:《肇论浅释》,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一九七○年八月。冯健生:《僧肇、吉藏、智顗三家维摩诘经注疏中── “不思议”义的发展》,香港大学新亚研究所硕士论文,一九七六年八月。何充道:《僧肇三论哲学研究》,香港能仁书院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一九八三年九月。蔡缨勋:《僧肇般若思想之研究──以 “不真空论”为主要依据》,台湾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一九八四年。

1.《庄子人生追求新解》,《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4期,8千字。2.《略论古希腊运动理论的历史发展》,《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6千字。3.《略论文化的承传与再建》,《炎黄》1995年1期,6千字。4.《反思与抉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审美价值取向》,《宝鸡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1期,6千字。5.《论中国人的宇宙意识》,《宝鸡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6千字,收入大型工具书《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宝典》。6.《天人同构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 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美学》分册1999年第3期转载,8千字。7.《容纳百川与创新学术》,《社会科学家》2000年第1期,6千字。8.《儒学心性论的历史进程》,《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2期,10千字。9.《对中华和合文化传统的探索》,《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2千字。10.《圣人之学的探索》,《哲学研究》2000年第6期,3千字。11.《从“横渠四句”看张载哲学的人文精神》,(台湾)《中国文化月刊》第245期,12千字。12.《庄子的人生理想》,《慧泉》2001年第1期,6千字。13.《从人学视野审视儒家文化》,《博览群书》2001年第5期,2千字。14.《中国哲学的反思与未来走向》,《探索与争鸣》2001年第7期,7千字。15.《庄子论命与生死》,《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分册2001年第11期转载,8千字。16.《庄子心性论发微》,《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4期,12千字。17.《庄子心性论》,(台湾)《中国文化月刊》第264期,15千字。18.《周易的养生理论》,《大易情性》——第二届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论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15千字。19.《试论庄子的人生理想》,《道韵》第十一辑,中华大道出版社,2002年8月,13千字。20.《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现代反思》,《琛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分册2004年第8期转载,8千字。21.《中国哲学话语系统的现代转换》,《东方论坛》2004年第3期,6千字。22.《为师有为师之道》,《中州学刊》2005年第3期,5千字。23.《整体与贯通》,《中国出版》2005年第6期,3千字。24.《“学而优则仕”辨》,《中国哲学史》2005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分册2005年第10期转载,《新华文摘》2005年第22期摘要转载,12千字。25.《儒家的义利观念与现代市场经济》,《儒学评论》创刊号,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6千字。26.《孔子“直”论之内涵及其人格意义》,《孔子研究》2005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分册2006年第1期转载,8千字。27.《“无为”观念的历史演化及现代意义》,《太原师范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一期,1千字。28.《“学而优则仕”的历史流变》,《中国社会导刊》2006年第3期下,3千字。29.《中国心性论第三种形态:道家心性论》,《人文杂志》2006年第1期,9千字,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6年第4期转载,《新华文摘》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30.《由礼而仁而艺:孔子人文思想的逻辑展开》,《河北学刊》2006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6年第10期转载,5千字。31.《儒家人性论的发展路向》,《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12月28日,5千字。32.《多元文化交流中的儒家思想》,《哲学动态》2007年第4期,3千字。33.《道家天命论的精神追求》,《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9千字。34.《道家性本论刍议》,《东方论坛》2007年第1期,8千字。35.《儒家传统的当代命运》,《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7年第6期转载,8千字。36.《儒道人性论之基本差异》,《河北学刊》2007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7年第10期转载,10千字。37.《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中国人民大学校报》2008年11月17日,3千字。38.《现代社会与儒家传统思想资源》,《河北学刊》2009年第1期,4千字。39.《孔子的君子论及其现代意义》,《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3期,9千字,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9年第6期转载,《新华文摘》2009年第11期全文转载。40.《李栗谷与罗整菴理气论比较研究》,《人文杂志》,2009年第2期,9千字。41.《李退溪与奇高峰关于四端七情的论辩》,《孔子研究》,2009年第4期,8千字。 《孔子的君子论及其现代意义》《探索与争鸣》,2009-5-4

人文杂志2021年第一期作文题目

处。书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如果没有它,就像鸟儿没有翅膀不能自由翱翔。所以孙中山说过:“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就是这个道理。空闲时,我最爱看书了。每当一翻开书,整个大脑都在的海洋里了。在书海里慢慢领略书的奥秘,和苏轼一起陶醉在望湖楼;和大画家齐白石一起观察虾的一举一动;和李白一起送行汪伦……各种各样的书籍让我爱不释手有时候入迷了,就会废寝忘食,也就胡乱扒拉几口饭。阅读增长了我的知识。虽然读书友谊身心,但是可不是白读的——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都要运用,这才叫读书。否则要变成“假读书”了!写作时都派上用场了,真是腹藏诗书气自华!记得有一次,一向英语好的我,竟然破天荒考了89分!我很失望,因为差一分就难,爬上来了。可惜还是掉下来了。一分可以上好几名呀!回到家,随手拿起一本书,垂头丧气地看着。谁知,一看便痴迷了,犹如背书团团围绕着,和书作伴,打开心灵的钥匙。书像一位美丽的天使,安慰、抚媚我的心灵,使我陶醉在其中。没想到!书也有成为自我的力量!我已经将它作为我唯一的“知己”了。原来伤心和困难都是拦路虎,我们像武松一样,将它打倒了,战胜的却是自己!阅读使我快乐,它像一把钥匙,叩开我们心灵的大门。人活在世上都得读书,因为它不仅能开阔知识面,还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编辑于 2020-01-31查看全部12个回答自动阅读吧_20最新报价值得一看的自动阅读吧相关信息推荐亿米科技是一家专门自动阅读吧的公司,公司百人技术团队,专注自动阅读十来年,创新自动阅读公司运作,与公司签合同有保障。银川市兴庆区小廖建材厂广告在线课堂-双师在线快速提分-2节互动直播课值得一看的初中语文相关信息推荐掌门优课在线课堂双师直播互动,助教全程督学,基础/提升/强化三大班型,精准辅导掌门教育精品小班,2节互动直播课-免费试听!上海掌小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广告1条评论靓仔是路飞赞,—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小学生定什么样的杂志?小学生定什么杂志好?杂志订阅上杂志铺,快递配送,退换,特价5折起。小学生定什么杂志好2021年杂志订阅,订杂志全场特价折起,数千种杂志一站式订阅,快递投递方便,实惠,省心!广告2020-10-08作文《读书让生活更美好》,怎么写书中,它有着最朴实,最真诚的人物。我爱读书,因为我可以在其间,为美丽而悲怜的灰姑娘找回她的水晶鞋。我爱读书,因为我可以在其间。为朴实善良的小女孩,买走她的火柴。我爱读书,因为我可以在其间,为楚楚动人的美人鱼抹去她的眼泪。   书中,它有着童年时最纯真的梦想。它带领我们畅游知识的海洋,有多少动人心弦的故事在字里行间上映。还记得有一次,我为了看《皮诺曹》,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来阅读,结果,眼睛黑了好几天呢!   书中,它有着世界上无数的名流大川,看!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李白笔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更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那番闲暇。书,它如一个知识的金库,只要能日积月累,那么拥有的“金子”可是数不胜数。   书中,它还有世界上无数的名人伴你学习。如英语天才李阳,他读书时也是十分的懒散。但是,经过他人一次又一次嘲笑后,他开始努力开始奋斗,最后以全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剑桥中学。现在的他,英语可谓是“顺口成章”。可见,只要大家都可以努力,终会取得好成绩的。   在书的世界里,有着太多太多的故事,可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啊。   书,它像一个营养品,充实了我们的人生。书,它像一幅画卷,展示出各种各样的世界。书,它更像一位益友,时时刻刻伴在身旁。我觉得,书,让人生更精彩。同样,让生活更美好。 读书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读书,是我心目中一个神圣的词,我爱读书,他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给予我们知识,给予我们寄托,更给予我们丰富的情感。书本像一股清泉,在阳光的照耀下滋润着莘莘学子,让我们得以茁壮成长。   翻阅古今,纵览青史,名书好书更是数不胜数。穿越时空,我来到了古代,那我将拜孔子为师,接受孜孜不倦的教诲;邻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仙气 派;感受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忧民情感;接受苏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邻教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豁达胸 襟。雄心壮志罗贯中,描绘智勇三国真英雄;大方豪放施耐庵,书写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惩恶扬善吴承恩,打出惊天动地美猴王;多愁善感曹雪芹,演绎凄异缠绵 《红楼梦》。   李白的俊逸,杜甫的忧民,李清照的婉约,王昌龄的边塞情怀,谱写了一串古代诗歌动人的音符。   遨游海外,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体味洗礼过后坚强故事;阅《居里夫人传》,述成功女性背后的艰辛史;品《鲁滨逊漂流记》,历漂泊动荡的勇敢事迹,看《飘》,亲感南国战争背后的爱情故事。   有时,我浏览时尚杂志,感受时代的脉搏。有时,我细品诗集,在灯下咀嚼诗人的苦乐。有时,我阅读一些小说,在墨香中体会人生百态。我在海时威的《老人与海》中学会了什么是坚强;在冰心的《小橘灯》中知道什么是温暖;在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中深深地感动;在霍达是《穆斯林的葬礼》中体会到爱的辛酸;在黎家明的《最后的宣战》中看到了生命的坚韧和宝贵……   感性的书是蓝色的,让你愤怒的心情镇静下来;欢快的书是脸色的,让你倍感清新舒快;激情的书是黑色是,激起你活动的细胞。书是五彩缤纷,我们的生活充满颜色。   生活因读书而精彩,我为读书喝彩!518赞·3,291浏览2018-04-30读书让生活更美好作文120字“如果用珠宝来欺自己,那不如用书籍来充实自己”这是老舍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如果我把巴黎铁塔,童话王国,空中花园等合在一起,你信吗?——对,这就是书籍。 书中,它有着最朴实,最真诚的人物。我爱读书,因为我可以在其间,为美丽而悲怜的灰姑娘找回她的水晶鞋。我爱读书,因为我可以在其间。为朴实善良的小女孩,买走她的火柴。我爱读书,因为我可以在其间,为楚楚动人的美人鱼抹去她的眼泪。 书中,它有着童年时最纯真的梦想。它带领我们畅游知识的海洋,有多少动人心弦的故事在字里行间上映。还记得有一次,我为了看《皮诺曹》,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来阅读,结果,眼睛黑了好几天呢! 书中,它有着世界上无数的名流大川,看!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李白笔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更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那番闲暇。书,它如一个知识的金库,只要能日积月累,那么拥有的“金子”可是数不胜数。 书中,它还有世界上无数的名人伴你学习。如英语天才李阳,他读书时也是十分的懒散。但是,经过他人一次又一次嘲笑后,他开始努力开始奋斗,最后以全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剑桥中学。现在的他,英语可谓是“顺口成章”。可见,只要大家都可以努力,终会取得好成绩的。 在书的世界里,有着太多太多的故事,可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啊。 书,它像一个营养品,充实了我们的人生。书,它像一幅画卷,展示出各种各样的世界。书,它更像一位益友,时时刻刻伴在身旁。我觉得,书,让人生更精彩。同样,让生活更美好。50赞·354浏览2019-10-08《阅读让生活更美好》作文700字《作文:阅读让生活更美好》二年级时我刚刚接触阅读,以为读的越多就越好,所一个劲的“阅读”虽然有好多字都不认识不理解但还是看拼音作文网勉强看完了好多名著,如今我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明白了阅读的确切意思。原来阅读不仅要“读”还要“悟”。增见识长学问,拓展思路,改变思维习惯,促进个人进步,消除寂寞,净化心灵、修身养性、休闲娱乐,都是阅读的好处,但阅读不可过于心急一次性的阅读大量的书籍不仅没有充分的吸收书中的知识,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看完一本书后,不可弃之不管,温习读过的书也是一种不可忽略的学习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快速阅读和慢速阅读 快速阅读,简称快读或者速读,顾名思义就是用比平常人快几倍、十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的速度进行阅读,用一句成语形容就是“一目十行”。快速阅读,是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状态下,从文本当中迅速吸取有价值信息的一种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 慢速阅读,即按照字、词、句逐个来读,我们把它叫做传统阅读法,也是语文教学中的精读。字斟句酌、细嚼慢咽是它最大的特点。 阅读虽说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却可以改变我们的性格;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却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它可以丰富我们的思想,提高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使我们更加理性的看待现实问题。 阅读是丰富人生阅历的良好伴侣,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生活经历来使自己的人生道路变宽。 阅读不但可以怡到静、博采、,而且是增加知识的不二法门,所以大家应该每天抽点时间阅读,阅读让生活更精彩!《阅读让生活更美好》14赞·543浏览阅读使生活更美好作文不少于六百字德国哲学家海德曾经说过: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会生长,秋天就不可能有收获阅读也是如此,若在“阳春三月”之时不去认真阅读,“冰凉夏日”时不去品味与体会,何来“秋高气爽”时的智慧与知识阅读,也能感悟生活读散文,你找一个安逸的角落,或准备一杯咖啡、一张沙发,及一盏明灯;或去绿草如茵的林荫道上,鸟语花香,这样读下来时,似乎是一种享受喜欢阅读的人绝不会厌倦借着阅读,我们经常能与伟大的心灵去产生碰撞,糅合书中跌宕起伏的情节、感人肺腑的故事,自然你就能被书香深深地吸引住了,学习这些作家擅长的写作手法,能够一举两得从古至今,哪一位名人不爱阅读呢? 阅读使你海阔天空经常阅读的人总能生活在任意一个世纪里,与各色各样的思想对话,让你不孤独不狭隘,不用短浅的目光看待他人阅读就像是一位心理医生,与你谈心,解开你心中的那把怪锁,使你性格阳光阅读能让你拥有智慧,让你的生活更美好更灿烂能阅读,何其乐乎?阅读吧,开启智慧的大门;阅读吧,打开心灵之窗;阅读吧,改造灰暗的思想;阅读吧——让生活更美好! 读书使生活更美好 书香,让城市变得更加美丽;阅读,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在长春和深圳,读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没有流于形式,而是落地生根两座城市和生活在两座城市中的人们,品尝到了读书的益处,感受到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在大力倡导文化建设的今天,这两座城市的书香气息,浓郁芬芳、沁人心脾朗朗的读书声,传出了文明、健康、和谐的理念 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吃、穿、住、用、行等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今非昔比在生活富裕了之后,如何丰富和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答的课题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美好,不仅要看经济社会发展,还要看人们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通过倡导读书,提升市民的思想文化水平,推动形成崇尚读书学习的良好社会氛围,无疑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有效途径 长春和深圳的读书活动,开展得细致、扎实,没有就读书论读书,而是把引导广大市民读书和城市发展的战略规划结合起来长春通过倡导市民读书,把民生工程从基本物质生活保障提升到精神文化层次;深圳把读书活动提到实现公民文化权利、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高度来抓在这些理念指导下,还建立了一整套具体、务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来保障,比如长春举办大讲堂,深圳举办读书月等等既有完善的政策指导,又有具体可行的举措,从而保证了读书活动能够持续开展和真正起到实效 城市文化建设只有长期坚持下去才能见到实效文化建设是一项慢功、细活,无论倡导读书还是发展艺术,口号不需响亮,动静不需太大,只需做细、做实长春和深圳开展读书活动为城市文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那就是地方政府和文化部门要转变观念,从幕后站到台前,积极发挥自身功能,主动引导和促进社会文化建设 读书让我的生活更美好 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读书多了,眼界和思想自然也会开拓很多调入新的单位,阅览室的的藏书多了,读书的机会更多了,每周还有学校自己的特色读物《大家推荐》,教育局组织的读书富脑活动,让我又读到了更多的好书,我深深的体会到读书给我带来快乐,读书让我更深 的感悟熟悉的世界,变幻风云,人间诡秘,生活的酸甜苦辣;读书让我开阔了眼界增强了业务素质 一、读书,充实了我的生活 从事了教师的职业,让我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读书、反思、整理书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每晚睡前总是拿起床头早已准备好的几本书仔细阅读课余时间也经常读一些有关自己专业成长的书籍,同时为了使读书更有助于自己的成长和成熟,我也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包括剪贴或摘录对自己有启发的内容;不定时的对自己读书的内容进行反思体会,将读书时浮现的感触,随想,联想进行记录读书、做笔记的过程充实了我的生活,让我对生活充满乐趣 二、读书,磨练了我的性格 宽容是一种美德” “用希望别人对待你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宽人律己,换位思考”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知何时,这样的词句分类充斥了我整个的心灵,渐渐地,形成了我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待朋友时让我能够容忍朋友的过错,包容的心态让我拥有了更多的朋友读书让我懂得应该耐心地倾听朋友的心声,真诚地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读书锻炼了我的耐性,让我懂得了真诚而这些,应该是最起码的交友之道吧! 三、读书,陶冶了我的情操 记得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山里教师与做官无缘,坐一回小车也是稀罕,他把理想翻弄成破残的教案,喝墨水,空穷酸当别人在洋楼里潇洒,他却在油灯下熬战,飞走了的有了高官厚禄,没逃的却在低矮的屋檐下蜗旋辞职的已是腰缠万贯,留下的却在筹划着柴米油盐……”读后,我感动的几乎热泪盈眶,被山里教师的那种淡泊名利和安平乐道的精神所深深的折服,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深深的震撼和汗颜从那时起,我深深懂得了:当好教师就要淡泊名利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既然干了这一行,就要对这一行负起责来,就要有淡泊名利的思想也是从那时起,我更加热爱教育这一职业,感到自己拥有了超然脱俗的情怀能够心平气和地看待自己的职业,自己的工作,对工作充满了激清 四、读书,增强了我业务素质 教育学家曾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我们是人民教师,我们肩负着教育跨世纪的建设价值规律的历史重任但在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技术的更新可谓是一日一个样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有一桶水,已远远不够,教师应拥有整个的汪洋大海时代的进步会的发展的,要求教师掌握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要多读书,多一些知识的储备,才能满足现在这群小家伙的需要要想在自己的课堂上做到够游刃有余,我必须要多读书,读好书,时刻不断的积累能量 书,改变了我的生活态度,书,丰富了我阅历,书,陶冶我的情操增强了我的业务素质,书,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9赞·535浏览2016-10-03作文:阅读让生活更美好3oo字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思想者、文学家为我们写下了一部又一部辉煌的巨著。每一个篇章都透露出生命的灵动,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通过这些优秀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作者是如何思考人生,如何面对人生,如何探寻生命的价值,进而能够升华我们的情感,引发我们的睿智,提升生命的内涵,最终成就我们的人生,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书籍是一味良药,可以治愈我们的心伤,于是,从阅读中,我学会了宽容。记得那一次,有个朋友在背后说我坏话,污蔑我的清誉,被我当场看到,当时真气得要命,恨不得痛打他一顿,但是,我想到了书中的一句话“宽容是金”。于是,我压抑住内心的怒火,对他一笑:“以后子虚乌有的事不要再说了,把这事忘了吧,以后我们还是朋友。”在那以后,我和他成了好朋友,是宽容让我赢得了一个朋友,是书籍告诉我怎样对待朋友。冰心曾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但是不流动的一定会成为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为参天大树,但不生长的种子一定会成为空壳。而我要说,不是每一个酷爱阅读的人都能成为学者,但不阅读的人一定不能成才。在书中,我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生命在于奋斗,奋斗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也是我们人生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没有微笑的人生是痛苦的,没有光明的人生是黑暗的,没有希望的人生是可怕的,而没有奋斗的人生是悲惨的。

已发表文章题目:悲情的双曲线:关系意义中的生活废墟——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的构境论解读张一兵论葛兰西实践哲学的政治意蕴李佃来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对功利主义原则的“求助”及其实质论析曹宝睿庄子真的反对儒家仁义吗?——兼驳李蹊《广废庄论》林光华自爱不自贵——老子生命观思想辩正罗祥相儒、道比较视野中的《周易》隐逸思想及其影响王慰,商原李刚政治主体性的历时性演进及逻辑建构高振岗制度约束下社保资金投资运营的现实路径选择——以陕西省为例周明,任宗哲,王虎平基于文化需求导向的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研究王晖,周勇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问题研究曾昭宁,王娟论《故事新编》的历史文化态度王泽龙,王建雄新感觉派的“欲望叙事”与存在主义的“艺术生理学”杨经建,周舟作者如何言说世界秦晓伟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梅雨意象渠红岩关于王维的禅悦诗创作的几个问题王虹清初官修《明史》与私修明史之间的互动关系屈宁,王曼清末新型知识群体:从传统士大夫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俞祖华,赵慧峰大一统专制王权的经济学分析——兼论专制条件下腐败发生的必然性李宪堂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四川防区制下的军事贡役体制(1926-1935年)王明前劳动生产者与享乐消费者的分化:一种二律背反的社会结构郭景萍中国特色儿童福利概念框架与儿童福利制度框架建构刘继同西方现代国家建构的理论逻辑与历史经验:从契约国家理论到国家建构理论王威海网络公共危机事件中的网民参与行为分析与公共管理应对杨正联大城市实有人口管理的难点及其破解——以上海为例吴鹏森中西方社会资本的再比较何君安中国经济转型问题研究综述与政策建议杨斌,刘晓宾德性与“德性需要”的实现张旸作为中国传统价值论最高范畴的“道”陈德建

青年文摘、读者、时尚等等的电子杂志这些更新最全,还是高清的,要数 {杂志屋}这个网站了

Zcom杂志订阅器(全功能完美版)是完全免费的,国内最强大的电子杂志之一,而且没有任 何功能方面的限制。为您提供快速的杂志传输服务,下载速度成倍提高。只要是网上的杂 志它都能找到 ,同时它制作杂志的功能也很强大,并且带有各种格式的转换功能,转换后能 在MP4,IPOD等移动设备上播放,它也能对电子杂志进行各种编辑,提权电子杂志中您需要的 各种元素。目前手机上也出现了电子杂志的表现形式,只要手机能上网就能获取最新的电 子杂志,一般分为在线阅读和离线阅读两种方式,扩大了电子杂志的使用范围。 下载地址 -100-xe

人文杂志2021年第一期

相关文献研究版本后秦?僧肇:《肇论》,《大正藏》册四十五,页一五○下—一六一中。陈?小招提寺慧达:《肇论序》,《大正藏》册四十五,页一五○上—下。唐?元康:《肇论疏》,《大正藏》册四十五,页一六一下—二○○下。元?文才:《肇论新疏》,《大正藏》册四十五,页二○一上—二四三中。陈?慧达:《肇论疏》,《卍续藏》册一五○,续藏经会编印,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一九九三年,页八三三上—八九六下。宋?遵式:《注肇论疏》,《卍续藏》册九十六,续藏经会编印,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一九九三年,页一九九上—三六六下。宋?净源:《肇论中吴集解》,《丛书集成续编》册四十六,新文丰出版公司,页四三二上—四六九上。元?文才:《肇论新疏游刃》,《卍续藏》册九十六,续藏经会编印,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一九九三年,页四六七上—五七六下。明?德清:《肇论略注》,《卍续藏》册九十六,续藏经会编印,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一九九三年,页五七七上—六五四上。洪修平:《论僧肇哲学──魏晋玄佛合流的终结和中国化佛教体系的初创》,收录于《中国佛教学术论典》册十九(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二○○一年初版,页三二七—四四八(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论文,一九八四年)。刘贵杰:《僧肇思想研究──魏晋玄学与佛教思想之交涉》,台北:文史哲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八月初版。李润生:《僧肇》,台北:东大图书公司,一九八九年六月初版。洪修平释译:《肇论》,高雄:佛光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初版。单培根:《肇论讲义》,台北:方广文化,一九九六年初版(原载于《内明》一六八期-一八五期,一九八六年三月-一九八七年八月)。大光:《僧肇与肇论之研究》,收录于张曼涛主编:《三论典籍研究(三论宗专集之二)》(现代佛教学术丛刊(四十八))(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八月,页二四五—二六六。安乐哲:《僧肇研究》,收录于张曼涛主编:《三论典籍研究(三论宗专集之二)》(现代佛教学术丛刊(四十八))(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八月,页二六七—二八二。澄璧:《试译僧肇 “物不迁论”》,收录于张曼涛主编:《三论典籍研究(三论宗专集之二)》(现代佛教学术丛刊(四十八))(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八月,页二八三—二九三。石峻:《读慧达 “肇论疏”述所见》,收录于张曼涛主编:《三论典籍研究(三论宗专集之二)》(现代佛教学术丛刊(四十八))(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八月,页二九五—三○七。张春波:《论发现〈肇论集解令模钞〉的意义》,《哲学研究》第三期(月刊),一九八一年三月,页六十—六十六。吴希声:《肇论宗本义述解》,《中国佛教》第二十五卷第八期,一九八一年五月三十日,页三十八—四十三。廖明活:《僧肇物不迁义质疑》,《内明》第一二六期,一九八二年九月,页三—六。束际成:《一篇宣传形而上学宇宙观的宗教哲学论文──析《物不迁论》》,《杭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二期,一九八三年二月,页十七—二十一。周齐:《僧肇《般若无知论》简析》,《齐鲁学刊》一九八三年第六期(总第五十七期),页二十六—二十九。田文棠:《论僧肇佛教哲学思想及其理论渊源──兼论鸠摩罗什的般若思想》,《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二期(季刊),一九八四年二月,页七十三—八十二。张炳阳:《僧肇 “不真空论”释论》,《中国佛教》第二十八卷第五期,一九八四年五月,页二十一—二十七。蔡惠明:《僧肇大师与 “肇论”》,《内明》一六七期,一九八六年二月,页三十—三十二。贺其叶勒图:《僧肇“不真空论 “的逻辑问题》,《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一期,一九八七年,页四十六—四十七。钱伟量:《僧肇动静观辨析──读〈肇论?物不迁论〉》,《世界宗教研究》第三期,一九八七年,页一○三—一○七。洪修平:《僧肇 “三论”解空的哲学体系初探》,《世界宗教研究》第三期,一九八七年,页九十二—一○二。刘国梁:《试论老庄思想对僧肇的影响》,《齐鲁学刊》第四期,一九八七年,页八十三—八十七。余崇生:《僧肇之 “有无同异”思想》,《东方宗教研究》第一期,一九八七年九月,页三十一—四十一。尤煌杰:《由僧肇 “物不迁论”申论中、西哲学传统对动、静观念的见解》,《国立台北护专学报》第五期,一九八八年六月,页八十一—一○八。释继声:《僧肇的中观论及其论证方法》,《香港佛教》第三四八期,一九八九年五月,页十—十三。余崇生:《僧肇 “体用相即”思想述论》,《国际佛学研究》第一期,民一九九一年十二月,页六十九—八十四。刘成有:《僧肇佛学理论的宗教归宿——兼及《涅盘无名论》的归属》,《广东佛教》一九九二年第五期(总二十七期),页四十一—四十四。刘国梁:《僧肇的“动静未始异 “初论》,《广东佛教》一九九二年第五期(总二十七期),页四十五。龚隽:《〈肇论〉思想新译》,《人文杂志》第五期,一九九三年,页六十六—六十九。彭文林:《僧肇的 “运动”概念》,《法光》第六十三期,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十日,三版。彭文林:《僧肇的 “运动”概念》(下),《法光》第六十四期,一九九五年一月十日,四版。徐小耀:《僧肇 “有无观”、 “体用论”之探讨──兼谈佛教中国化问题》,《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第一期,一九九五年,页三十一—三十七。黄俊威:《禅与境界管理──以〈肇论〉的〈涅盘无名论〉为中心》,收录于《第一届禅与管理研讨会论文集》(北县:华梵人文科技学院工业管理学系),一九九五年五月十七日,页一七五—一八三。黄夏年:《僧肇时寿之我见》,《闽南佛学院学报》一九九六年第一期,一九九六年六月,页五十四—五十六。彭文林:《〈肇论?不真空论〉释义》,收录于《一九九六年佛学研究论文集──佛教思想的当代诠释》(台北:佛光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八月,页一八○—二二○。胡晓光:《僧肇大师中观思想》,《慧炬杂志》三八八期,一九九六年十月,页三十六—四十二。李养正:《试论支遁、僧肇与道家(道教)重玄思想的关系》,《宗教学研究》第二期,一九九七年,页六十四—七十三。陈赟:《简论僧肇的佛学思想》,《黄准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第十三卷第一期,一九九七年三月,页二十一—二十三。张琨:《僧肇哲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一环》,《世界宗教文化》第一期(总第十七期),一九九九年,页五十一—五十二。沈顺福:《僧肇哲学与玄老思想比较研究》,《东岳论丛》第二十卷第一期,一九九九年一月,页一○○—一○六。蒋海怒:《僧肇对玄佛体用论的扬弃》,《人文杂志》第三期,一九九九年,页二十一—二十四。牧田谛亮著,释依观译:《关于肇论之流传(上)》,《妙心杂志》第四十四期,一九九九年八月一日(网络版)。牧田谛亮著,释依观译:《关于肇论之流传(下)》,《妙心杂志》第四十五期,一九九九年九月一日(网络版)。杜保瑞:《肇论中的般若思维》,收录于《第十一届国际佛教教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华梵大学)(抽印本),一九九九年七月(网络版)。邱敏捷:《从僧肇到印顺导师──《肇论》研究史的回顾与检讨》,收录于篮吉富主编:《印顺思想──印顺导师九秩晋五寿庆论文集》(新竹:正闻出版社),二○○○年四月十六日,页三二九—三四三。卢桂珍:《僧肇 “狂言”说的理论与实践》,收录于《第三届中国语文教育之学理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二○○○年十二月一日,页一—二十九。黄淑龄:《《肇论》思想体系探析──兼论其与魏晋玄学中几个主题的关系》,《宗教哲学》第七卷第一期,二○○一年三月,页一五○—一六三。沈顺福:《论僧肇对中国哲学的贡献》,《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五期,二○○一年,页四○—四十五。王月秀:《僧肇〈不真空论〉对般若三宗 “有”、 “无”概念之驳正》,《辅大中研所学刊》第十一期,二○○一年六月,页七十九—九十八。钱奕华:《修辞哲学中转识成智过程之析论──以僧肇《不真空论》为例》,收录于《第三届中国修辞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桃园:铭传大学),二○○一年六月一日,页一○六四—一○八七。罗因:《僧肇〈物不迁论〉后设基础的检视》,《中国文学研究》第十五期,二○○一年六月,页七十五—一○八。王月秀:《僧肇之动静观再议》,收录于《现代佛学的研究──第十二届佛学论文发表会论文集》(嘉义:南华大学佛学研究中心),二○○一年九月,页一○七—一二六。孙炳哲:《《肇论》对时空真假的认识──以〈物不迁论〉与〈不真空论〉为中心的探讨》,收录于《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七十五年周年华诞暨从教五○周年纪年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二○○一年十二月一刷,页三一九—三二五。王仲尧:《僧睿、僧肇、周颙合论——中国佛教般若学之理论建设》,《中国文化月刊》二六七期,二○○二年六月,页四十一—六十二。王仲尧:《僧肇般若学与王弼易学》,《普门学报》第十四期,二○○三年三月,页六十五—九十八。卢桂珍:《僧肇哲学论述中 “狂言”之研究——兼论其思想史上的意义》,《鹅湖学志》第二十九期,二○○二年十二月,页二十七—六十六。孙长祥:《僧肇对动静问题的辨治——〈物不迁论〉析义》,收录于《第七届儒佛会通暨文化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华梵大学哲学系),二○○三年九月,页二四六—二五四。林传:《僧肇的“物不迁论 “与文化交流的意义》,《哲学研究》,页一一○—一一四。黄淑满:《论肇论对三宗之批判》,华梵大学哲学系第一届学士论文,二○○○年。正美:《肇论浅释》,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一九七○年八月。冯健生:《僧肇、吉藏、智顗三家维摩诘经注疏中── “不思议”义的发展》,香港大学新亚研究所硕士论文,一九七六年八月。何充道:《僧肇三论哲学研究》,香港能仁书院哲学研究所硕士论文,一九八三年九月。蔡缨勋:《僧肇般若思想之研究──以 “不真空论”为主要依据》,台湾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一九八四年。

(1)《对世界意义的追问——以海德格尔的思维方式观照张载》(张载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张载关学与实学》,2000年西安地图出版社)(2)《邪教滋生原因的理性反思》(2002年陕西省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理论研讨会论文集)(3)参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第十二章、第十三章(2000年陕西人民出版社)(4)《开发西部,建构合理的企业文化理念》(西部大开发与价值观念更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西部大开发与价值观念更新》2002年陕西人民出版社)(5)《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在于观念开发》(人文杂志2000年专辑)(6)《实践——人——历史,重新解读马克思》(人文杂志2002年十月号)(7)《关于“三个代表”实践主体的理性反思》(《“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文集,2003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8)《哲学之“是”考释》(人文杂志2003年六月号)(9)《中国现代哲学如何走向融合创新》(理论导刊2003年第三期)(10)《史实——史识——史德——读杨祖陶先生<康德黑格尔哲学研究>》(西安日报2003年7月6日)(11)《评〈中华智慧的价值意蕴〉》(西安日报2003年9月7日)(12)《在诠释学视域下解读张载哲学的精神——与康德批判理论相参照来解读》(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第一期)(13)《曹南冥“仁人”人格范型解读》(《张载关学与南冥学研究》中韩国际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9月)(14)《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精神的再解读》(《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15)《先秦“名实”之辩的省察与诠释——从与西方哲学思想的比照中阐发》(《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16)《邓小平理论精髓的哲学认识论意涵》(《理论导刊》2005年,第4期)(18)《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十章、第十一章(2005年8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善待生命本真的生活——读段建海先生〈美与自由的人生〉》(《陕西日报》“读书天地”版2006年3月15日)(20)《对传统文化与文明的反思——评赵馥洁〈价值的历程〉》(《陕西日报》“读书天地”版2007年3月7日)(21)《哲学的旨趣与功能考辨》(国际学术季刊《文化中国》2006年第四期)(22)《再读马克思》(《博览群书》2007第十期)(23)《自在为我的世界如何可能——康德形而上学方式考辨》(《人文杂志》2009第四期)(24)《以康德哲学本体论为基点的回溯性与展开性解读》(《西北人文科学评论》2009年第二卷)(25)《从有所授到自家体贴》(国际学术季刊《文化中国》2009年第一期)(26)《爱国主义传统的发扬光大》(《陕西日报》“读书天地”版2009年5月27日)

人文杂志2021年第三期作文

一般而言,学生投稿的渠道有报纸、期刊杂志、网络渠道等。但目前的平台参差不齐,难以辨别。有的平台知名度小,作品不能发表刊登,而知名度大的,征稿要求高,发表机会渺茫。另外,还有不少以参赛费、评审费、出版费为由,实则借机牟利的不良组织。为了广大师生家长能够找到正规合法的投稿渠道,整理了适合中小学生习作投稿的20家知名杂志社信息,以下征稿杂志均为全国发行的有书刊号的正规发行书刊。 投稿不需任何费用,请大家放心投稿!01少年文艺《少年文艺》创刊于1953年7月,由宋庆龄题写刊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创刊最早的儿童文学刊物。她是培养文学新人的园地,被誉为“作家的摇篮”。全国许多著名作家的处女作都在《少年文艺》上发表。

以什么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更重要作者:吴国武八九十年代:碰撞与融合80年代:“全盘西化”抑或“中体西用”是当时最重要的两种主张和做法。改革开放伊始,社会各界都开始重新寻找中国文化的崛起之路。从官方层面来看,建国以来的大批判大体改弦易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综合创新论”有相当的影响力。但从思想界的总体情况来看,“全盘西化”抑或“中体西用”是当时最重要的两种主张和做法。李泽厚先生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后记中说:“一种意见要求彻底打碎传统,全盘输入西方文化以改造民族;另一种希望在打碎中有所保存和继承。”学界多认为,这种情况类似于“五四”时期。其实不然,因为那时的传统文化很有影响,西方文化如潮袭来。而此时的中国,传统早已肢解隐去,西方对我们来说也是陌生的。当时,“全盘西化”论者引介了西方的思想理论和生活方式,使全社会耳目一新。然而,这种拿来主义往往将西方视为现代化的惟一模式,在对待传统文化上采取了与“文革”中破“四旧”相似的路数。“中体西用”论者在小心翼翼地将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东西从封建帽子中剥离出来的同时,有意识地开始了学术研究,一些隐退的传统习俗也在恢复之中。可惜的是,他们对现代化的思考还不够深入。至于“综合创新”论者,大体延续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主流话语,只是比以前态度较为平和、做法较为务实。有人将80年代的思想文化界分为三个阵营,一个是《走向未来》丛书编委会,一个是《文化:中国与世界》丛书编委会,一个是“中国文化书院”。其中,后者被当作“中体西用”论的代表。实际并非如此,虽然这个1984年成立的书院由梁漱溟、冯友兰等先生牵头,但是当时讲传统文化既不封闭也不偏执,而是心胸宽广、视野开阔。以这个书院的宗旨来说,他们试图“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教学活动,继承和阐扬中国的优秀文化遗产;通过对海外文化的介绍、研究以及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水平,并促进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据乐黛云先生的回忆,这个书院授课还涉及像比较文学在内的许多现代学科。90年代:知识界对于学术思想介入社会的方式和手段有了新的认识,80年代的激情必然会有转变。但这并不是学术、思想之分离,而是多元化、深层次思考的结果。进入90年代,中国经济社会进入了迅猛发展阶段。一些新的具体问题与“全盘西化”、“中体西用”、“综合创新”等主张之间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迫使社会各界重新思考并加以回应。于是,很多人开始对具体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学理化趋势明显。对于这个变化,李泽厚先生以“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显”来解释,但是这种概括并不准确。就传统文化研究而言,考据、义理都很盛,大规模的古籍整理、文化遗存发掘保护渐次展开,思想史的研究不断深入,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也逐步引入。当然,知识界对于学术思想介入社会的方式和手段有了新的认识,80年代的激情必然会有转变。但这并不是学术、思想之分离,而是多元化、深层次思考的结果。对于李先生的议论,社会各界都有回应,但大多未能跳出学术、思想二分的暗示。比如,王元化先生提出“有思想的学术”、“有学术的思想”之说。其实,这些都是对90年代、对学术思想本身的误解。90年代初,“全盘西化”论者和热衷于政治的人大体沉寂,学术史研究、国学研究得到提倡,成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事。有人举出四个有影响的刊物,《读书》、《学人》和《国学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杂志。前二者,比较从广泛意义上总结我们传统,后二者则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上,同时也有一些丛书问世。虽然大家也有争议,但大多是比较理性地就事论事,没有明显的一边倒倾向,只有所谓“自由主义”、“新左派”例外。由于致力于具体问题的讨论,“全盘西化”、“中体西用”、“综合创新”等几种意见的正面冲突不是太多。许多人正是在学科壁垒、范式差异中重建各种意见的基础,回应生活习俗、社会文化的变化。以倡言“国学”为例。1992年,张岱年先生在《国学丛书序》中说:“国学是本国学术之意,这是我们所用的名词,外国学者研究中国学术,就不能称之为国学了。西方称研究中国的学问为Sinology,一般译为汉学,现在亦译为中国学。在某些西方人的心目中,所谓Sinology不过是对于中国历史陈迹的研究,把中国学术看作历史博物馆中的陈列品。事实上,中国学术源远流长,其中一部分固然已经过时了,但是仍有一部分具有充沛的生命力。中国学术是人类的精神财富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具有历久常新的精湛内容。”此言明确将国学与汉学区分开来,成为后来知识界分化的潜在因素。同样是1992年,袁行霈先生在“《国学研究》第二卷出版座谈会”上又标明“开放的国学与开放的《国学研究》”的立场。很显然,这里的国学不排斥汉学,有一定的兼容性。值得注意的是,季羡林先生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反复表达西方文明衰落、东方文明(特别是中国文明)兴盛之意,包括他在《东方》杂志中所强调的“天人合一方能拯救人类”。这种主张在世纪之交掀起了大波澜,新一轮的“传统文化热”如日中天,“文化输出”论也紧随其后。传统文化热有进一步升温之势近年来,传统文化热有进一步升温之势,原先的传统文化倡导者、批评者也已分化。在官方层面,有人将其与弘扬民族精神、强调中国特色联系在一起,甚至带有浓厚的民族主义特色、意识形态特点。各级政府支持的中华民族先祖祭祀活动,有关政府组织发起的优秀道德文化重建,教育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呼声,等等。同时,在政府政策的引导鼓舞、经济条件的大大改善、社会生活日趋多元化的情况下,民间也掀起新一波的“传统文化热”。与过去不同,这一波热潮中有媒体的参与、商业的介入,人文精神与社会行为兼具,正好体现其复杂性。当然也有反对者,或以五四新文化为基准,或以全球化为指标,阐述自己的见解,甚至试图力挽狂澜。“传统热”:拓展传统文化的外延,将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汉族的和少数民族的文化纳入进来,使传统文化的内涵更为精深,是值得称道的。然而,这样做不免忽视了对文化核心价值的挖掘和创造性转换。如果说,过去立足点在中西文化差异上看待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那么如今的社会各界力求在融入全球化与保持民族性的平衡中寻找传统文化的新位置,普通大众也感受到了重塑民族形象的要求。2004年,一些学者发表所谓《甲申文化宣言》,将传统文化扩展,以中华文化的名义出现,主张文明的多样性,也强调传统文化的益处。他们提出:“华夏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至今仍是全体中国人和海外华人的精神家园、情感纽带和身份认同。”对于文化的推广也有明确的表述,即:“捍卫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异质文明;保护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实现公平的多种文化形态的表达与传播;推行公民教育,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文化、道德教育,以及激励国家、民族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当然,此宣言一出,有反对也有赞同。一些赞同者试图将其拉回到建设主流文化中来,反对者则视其为维护政权的文化策略。平心而论,拓展传统文化的外延,将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汉族的和少数民族的文化纳入进来,使传统文化的内涵更为精深,是值得称道的。然而,不免忽视了对文化核心价值的挖掘和创造性转换。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播及与其他文化的交流,避开了中西文化的对立,提炼出传统文化中有普世价值的东西,也是值得称道的。然而,这种传播和交流难以具体化,或者在具体化中会遇到许多绕不开的问题。“国学热”:本身没什么不对,关键是社会各界人士应该有不同的角色。学者应该提供更多的材料,提出更多有价值的观点,而不是唯“国学”独尊。媒体、大众以及社会团体似乎也有调整的空间。从90年代起,“国学热”便一直延续。我们知道,要解决一国的问题,“因地制宜”是关键。传统文化要转型,也必须充分研究、挖掘和利用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国学热”也就成了势之必然。然而,新世纪的“国学热”跟过去有很大的不同。第一,国学的传播逐渐走向体制内。有些大学在过去国学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推进“国学”成为学科、成为学位;也有些大学创办应用型的国学培训班,将民间兴趣纳入到高等学校社会教育的一部分。甚至,一些中小学也开始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国学教育。第二,国学的传播逐渐走向媒体化。在图书出版的基础上,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大规模地介入到国学研究和推广上。一些相关的电视节目,如央视《百家讲坛》非常火热,可与流行文化相媲美,中国古代史、古代典籍一时间成为时尚,也造就了所谓明星。第三,学术界内部对国学的认识也有分化。以往的国学热,实际只是传统热的升华。如今的国学热有更多的本位立场,很多学者极力鼓吹这种立场,也有部分学者则稍显超脱,并渐渐从“国学”疏离出来。有人将国学视为“国将不国之学”,此种总结虽然对当前“国学热”有警示作用,但其依据还是有点似是而非。从近代史来讲,“国学”的提法本身确是对西方的回应,然而学术回应毕竟不能等同于政治。同时也要历史地看待这种回应,因为这个概念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符号,不必拘泥于文字。其实,“国学热”本身没什么不对,关键是社会各界人士应该有不同的角色。学者应该提供更多的材料,提出更多有价值的观点,而不是唯“国学”独尊。媒体、大众以及社会团体似乎也有调整的空间。“儒学热”:有人有意无意地将“国学”窄化为“儒学”,标举“儒学”就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然而,各家理解的“儒学”又不尽相同,于是出现了各占山头、自立门派的情况。讨论传统文化,必然要涉及儒学。但是,随着讨论的深入,有人有意无意地将“国学”窄化为“儒学”,标举“儒学”就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然而,各家理解的“儒学”又不尽相同,于是出现了各站山头、自立门派的情况。一些机构像国际儒学联合会、孔子基金会渐次成立,与儒学有关的刊物、丛书也纷纷出版,于是乎儒学也热了起来。本世纪以来,一些学者倡导编《儒藏》,像北大、人大、川大等高校各有自己的《儒藏》编纂,试图树立儒家在儒释道三家中的主导地位。这些都是所谓儒学复兴之中的表现。由于各家理解的差异,“儒学热”中又有好几个群体。最先是宋明理学式儒学,很多学者参与其中。这一群体从80年代渐起,90年代成为当时儒学热的主流。他们自许继承现代新儒家,用西方哲学和比较文化来接续所谓“道统”。然后是综合型儒学,即所谓广义的儒家。李泽厚先生曾对“儒学”有一个宽泛的定义,如此一来所有儒学的同情者均可纳入其中。但是这个群体比较松散,实际上并不成派系。较晚出现的是政治型儒学,多是一些热衷政治的人。这一群体,是随着儒教之争而来的,2005年就开过一个“儒教学术研讨会”。他们试图建立自己的政治理论,有人强调要重建儒教,也有人提出儒家社会主义。这一群体与“尊孔读经热”的兴起息息相关。“尊孔读经热”:“尊孔读经”本来就是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型中必定会反复出现的情况。其本意可能是追求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但其结果只会带来狭隘和排他性,蒙昧主义的盛行反而不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伴随“儒学热”而来的,便是尊孔、读经。如果说“儒学热”的学理色彩较浓的话,尊孔热则有信仰的指向,至于读经问题则较复杂。“尊孔读经热”的内在因素是,很多人以回到原典为起点,归于孔子素王上。此外,90年代一些大学成立孔子研究院,近几年政府又以“孔子”之名建立了不少孔子学院。在部分学者和社会人士过度推崇儒学、儒教下,有人把中国文化的复兴等同于尊孔读经。“读经”与否,本来是民国时期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最近一段时期又浮出水面。有学者和团体发起“古代经典诵读工程”,然而读哪些经典便成了争议强的问题。一些学者主要偏重儒家的“四书五经”,与民国所谓“读经”很相似。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应该扩大“读经”的范围,有主张包括古诗文经典,有主张涵盖重要的子书,甚至主张涉及释道之书。当然,也有不少人强烈反对各种类型的“读经”活动。应该说,“尊孔读经”本来就是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型中必定会反复出现的情况。其本意可能是追求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但其结果只会带来狭隘和排他性,蒙昧主义的盛行反而不利于弘扬传统文化。总的来说,这四次“热”自有其原因:一是中国特色建设之需要。政府欲加强中国特色,必定求助于传统文化,有关其研究、推广、普及便得到支持。二是经济发展必然要求重塑民族形象。既然要民族形象,当然离不开传统文化,无论政府、学界、机构、个人都有此要求。三是个人生活的多样化亦需要信仰、精神的支撑。而这种历史序列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我认为,与追求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有关。研究传统,必然会有所总结甚至面向社会、未来。在热潮前面,我们需要立多于破的意见,这样才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有更大的助益。传统文化的未来与现代社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这比开掘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将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换本身还重要。特别是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之种种情况,我们应该回归到理解,回归到同情,回归到多样化,保持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如此,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沟痕才能不断弥合,源于自身的创新始能出现。明年是“五四运动”九十周年纪念,有必要总结在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关系方面的历史经验。应当结束启蒙与救国、激进与保守、国粹与西化的二元对立思维,在重新梳理近百年历史的基础上看待我们的现在和未来。从某种程度上说,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比开掘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将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换本身还重要。特别是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之种种情况,我认为应该回归到理解,回归到同情,回归到多样化,保持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如此,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沟痕才能不断弥合,源于自身的创新始能出现。首先,对于传统文化既要有足够的理解,也要有适当的同情。我们的传统文化有连续性,许多东西仍在现实生活中若隐若现,并没有完全消失。“理解传统”是为了立足现在、继续前行。“同情传统”是为了发现传统的现代价值,没有同情便不会有人文情怀,便不会有责任感。其次,对于现代中国社会的两面性也要有充分的认识。最近有人试图在古今、中外之争中提出所谓“新文化”的传统,我认为这种传统就是古今中外交融的结果,并不具备独立性。细细查检,其渊源仍在传统和西方文化。现代社会中有西方式和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比如,中国家庭伦理既有传统性也有现代性。我们不能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对立,传统中的无形有形东西或多或少地存在于现代化中的现代生活中。最后,对于西方文化要有准确的了解,也要有开放的立场。了解各民族的东西,有助于我们审视自己的传统与社会。西方有其核心价值,也有其次生价值,我们要有开放的立场,既不惟其马首是瞻,也不谈虎色变,以斥西方文化为能事,就是用左手打右手。此外,关于“复古”和“保守”二词,也不可责名不责实。我认为,以复古为创新本来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用现代语言来讲就是求合法性。复古有很多种,以创新、发展现代社会为目的的复古,未必不是一种尝试。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去弘扬,这种弘扬不是狂热的吹捧,也不是超冷静的贬抑。从拿来主义立场来说,传统文化亦是选择拿来的对象之一;从保守主义的立场来说,客观评价并适度弘扬我们的传统更能获取理解和同情。我们毕竟生活在现代社会,现代的平台注定我们要有平衡的态度。协调发展的现代社会,需要传统文化,更需要弘扬传统文化的好态度、好做法。作者介绍:吴国武,北京大学中文系。---------------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法说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法,我既不是什么资深学者,也更不是什么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专家,我仅就作为一名求学者的浅薄认识来谈谈我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我希望在我论述完之后大家能清楚的明白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用什么态度以及为什么要用这种态度来对待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历史所能提供的条件,创建、改造、传承下来的精神成果的总和。五千年泱泱大国孕育出的传统文化,维系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是国家统一、人民团结的精神纽带。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实践性和辩证性、过程性和渐进性、民族性和融合性、统一性和差异性、规范性和操作性、道德中心化倾向和封闭保守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是精华与糟粕、积极与消极的统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具体特点上则表现为:生命强盛不衰;追求稳定实际;重视整体协同;重于道轻于器;追求和谐,崇尚和美;见利思义,推己及人;兼容并蓄,有容乃大。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大量的精华,它们包括对生生不息的渴望,对生存乐趣的演绎,对社会的责任,对自然的亲和,对友谊的追求,对亲情的眷恋,对道义的持守,对民族的融合,对心灵的升华,对未知世界的求解,对信息文化手段的运用,对智慧和知识的尊重等等。也存在着许多糟粕或不合时宜的成分,比较突出的糟粕,可以说是奴性文化,它表现为在上级面前,下级往往没有了尊严;在老师面前,学生往往没有了自己的见解;在父母面前,子女往往没有了发言权。正因为如此,它对于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是双重的,既具积极效应,也有消极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要从这一特点出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应全面准确地理解和理性地看待,应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对待,做到“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譬如忠孝,荣辱、礼义廉耻以及以人为本、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小康社会,实事求是等,这些思想观念经过现代的创新性转化,已经成为我们制定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思想资源。又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孟子》中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春秋公羊传》中强调的天下统一的思想等,都是很容易转化为新时代的新思想的,尤其是强调统一的思想传统,更具有现实意义。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如“民本”思想,从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古代“民本”的真正内涵,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利益,今天我们剔除其封建内核,则可以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转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又如儒家提出“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等命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具现实意义,我们仍需要提倡自身修养和为社会主义而献身的精神。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和不合时宜的成分,必须否定和抛弃。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总之,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不可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要带着分析的眼光对传统文化加以鉴别,在此基础上进行扬弃,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些人一直认为我们中国人太狭隘,总是死盯着自己的文化不放,没有真正的民主,他认为只有世界的才是民族的。我坚决不同意他的观点,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决不能因为要与世界文化交流而丢弃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文化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立于世界之林,只有具有民族特色的才是真正属于世界的,只与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进行交流和碰撞才可能产生思想的火花。如果一个民族连自己的传统文化都被别国别族的文化所浸染和渗透,甚至是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它又拿什么站立于世界?也因为各个民族文化不一样,这个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因此,当我们在与其他国家民族进行文化交流时切不可忘记祖宗的文化。再一次申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必须保护中国人自己的文化,科学地批判和接受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经典继承和发扬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集体、一个人,都不可缺乏信念,不可缺乏精神支柱。尤其是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真善美似乎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人活着的价值和意义也被很多人忽略了的今天,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真的是越来越重要了。一切走极端的态度都无法全面地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过冷过热都不行,我们必须静下心来思考寻找一条真正适合我们传统文化前进的路。这条路仅靠几个人在那里呼吁和呐喊是无济于事的,必须有一大批人来思考和探索。尤其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在这个人被物质和金钱异化的时代里,在这个价值观被淡化的时代里,社会风气和道德时好时坏,重寻传统文化的经典,重建一个时代和国人的精神支柱越来越紧迫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是打破以往的一切观点重建,还是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批判地继承和发展?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绝对不是唯一的,关键是到底哪一条更适合我们。

小学生作文投稿有哪些刊物?小学生之友和小星星等

作文与考试——杂志作为大众媒介,它的主要功能是要进行信息的传播。那么,传播什么信息,传播给谁是各大杂志社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应该说,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作文都是弱项。即使那些文笔不错的学生,在面对高考、中考作文时,也常常会显得不知所措。为此,共青团吉林省委主办了《作文与考试》,作为新生代语文素质教育类期刊,旨在全面提高青少年语文素质。  语文是基础学科,肩负着塑造中华民族全球化视野下现代人格的历史使命,因此,《作文与考试》在办刊中处处注意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情感教育、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和人文关怀。《作文与考试》不是精英作文、美文或新概念作文,而是有文采的、思辨性的、个性化的考场作文。为此,杂志社与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各课题组及教学分会、全国各省市的几百所学校开展了合作,建立了一支上百人的顾问队伍。

  • 索引序列
  • 人文杂志2021年第一期作文结尾
  • 人文杂志2021年第一期作文
  • 人文杂志2021年第一期作文题目
  • 人文杂志2021年第一期
  • 人文杂志2021年第三期作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