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中小学教室学习空间的优化

更新时间:2009-03-28

问题的提出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制定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2016年9月,我国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定为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和文化基础三个方面,以此为基础扩展为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六个部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反映了教育全球化的趋势,体现了社会对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此外,注重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质量标准的整合,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改革评价方式,推进政府教育问责”〔2〕

㉖郑板桥:《板桥题画》,载黄宾虹、邓实编《中华美术丛书》(十六卷),北京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25页。

教室是中小学校组织教育活动的重要场地,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内容的学习效果。耶尔德勒姆、凯吉特等(Yildirim & Cagatay,et al.)指出,“教育环境的教室的室内设计可以被认为是影响学生行为和教育表现的最有影响力的因素”〔3〕。李善良认为“教室是一个梦的世界,教室是一个责任的世界,教室是一个知识的世界,教室是一个展示的世界,教室是一个责任的世界”〔4〕。瑞恩·汉娜(Ryan Hannah)在研究中同样指出,“教室内的一些有形的元素,如艺术墙、桌椅的安排、学习资源和一些无形的元素,如教室的氛围、规则及声音都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成绩,同时也会影响教师的态度” 〔5〕。教室环境在保持学生参与和允许他们在教室内取得成功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将教室学习空间的设计优化与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依据核心素养要求改良的教室环境,能够给学生营造情境式的学习氛围,带来更直观的感受和体验,进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品格和关键能力。

结合当前已有的研究可以发现,研究者对于教室环境的定义主要从物理和心理两个维度展开阐释,教室环境在这些研究当中所呈现的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教室学习空间,教室环境和学习空间两者的差异在于:学习空间在设计时侧重考虑的是学习者的体验,是一种动态的有生气、有活力的环境。学习空间探求的是如何通过对空间的设计优化来刺激、引导学习者的主动学习活动,以及促进相关品格、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传统的教室环境侧重的是支持教学活动,设计服务的对象是教师,而不是学习者,学生很难发生或极少发生先验性学习,学生的自我学习一般开始于教师教授之后〔6〕。因此,学习空间更倡导的是学生维度,重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焦建利认为“学习空间既包括由学习的物理空间及其物理空间内部构成所组成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教育教学活动得以实施的物理的学习环境,也包括基于网络的个人学习空间(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 PLE)、个人学习网络(Personal Learning Network, PLN)和群体的网络学习空间(网络实践社群, COP),还包括由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构筑的虚拟学习空间”〔7〕。焦建利对学习空间的定义与许亚锋、尹晗等学者的观点大同小异,均认为其不仅包括传统的物理环境、心理环境,还包括了虚拟空间。

绿色设计是当今社会现状设计师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我们现在面对的诸多环境问题,与城市交通压力,让我们作为设计师不得不去考虑,如何将摆在面前的诸多问题解决、重组、再统一。在“绿色小型代步工具”设计中设计师以“绿色”作为出发点,本着“回收利用最大化,拆卸重组完全化,材质选择零污化”的原则将设计作品最终完成。取其前人的经验,去其自身方案的糟粕。笔者认为,在设计中,应该打破保守思想,但也要注意不要喧宾夺主。应该以新知识新观念为依据,大胆使用绿色环保新材料,力求不断推出大方实用、新颖美观和别具特色的小型代步工具,为设计作品增加亮点,为后人做出榜样。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 (2014-03-30)〔2017-10-22〕.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4/167226.html.

二、优化物理空间,营造学习情境

物理空间的优化可以从课程教学和墙面文化两个方面进行,使教室空间能够呈现出更真实、有感染力的情境。通过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的种种有效刺激,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去做一些事情,他们会进行思维或有意识地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9〕

(一)建设学科教室

教室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是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支持条件。当前,中小学教室在空间规模、教室配置以及教室设计方面大致是一样的。每名学生上课的教室、位置往往是固定不变的,教室中缺乏相应课程的辅助教学工具,每一间教室都可以进行语文、数学、美术等课程的教学。从教育活动主体来看,只有教师发生了移动,而学生、教学环境都是固定的,两者的相对位置也是绝对的。这种传统的教室环境忽视了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导致学习缺乏来自环境的刺激,缺少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和建立联系的活动,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思维探究能力的发展。同时,由于学科专用材料的不足,容易限制直观教学活动的开展,违背教学规律,使学生的学习顺序变成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对于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来说,将知识进行抽象到具象的加工是一个有难度的学习活动,他们缺少相关情境和实际经验的积累,学习课堂知识后难以与实际的生活情境发生关联,“学生会缺乏学习动机,缺乏学习的现实感”〔10〕,进而削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降低教学效果。基础知识是学习的第一阶段,具体而形象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信息加工,对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优化设计教室学习空间能够更大程度地改善、丰富教学活动,借助更多的教学材料,营造适当的教学情境,有利于促进直观教学活动的开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小学一成不变的教室格局对不同课程教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很低,不利于更有效地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了更有利于促进核心素养的培育,学校可以根据课程的不同内容和实际需要,将教室设计成专门学科的专用教室,学生和教室之间不再是绝对的固定关系,而是一种相对的变换关系,让学生在不同教室学习空间中流动、思考、学习。中小学可以结合学校课程的开发情况,有针对性、专门地对教室进行设计、优化,使教室能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使其成为一种课程学习资源,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给学生创造不同的学习环境和信息刺激,引导他们对教室中呈现的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关联,培养学生自我思考学习的习惯。例如,对于手工课教室,可以用手工作品对教室进行布置、美化,让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能够形成对课程的初步了解,清楚自己需要在课堂做什么,做成什么样子,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手工课教室布置的作品,可以让学生置身其中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学会欣赏他人作品,形成对艺术、对美的认识。同样地,数学课、音乐课、美术课等的教室也可以结合各自的课程特点进行设计、装饰,使教与学的活动能够在友好、知识丰富的教室环境中自然展开。

专用的学科教室,不仅有利于教师更直观地向学生讲授相关知识,安排小讨论合作活动;同时,将学生置于与教学相关的学习环境中,通过提供更丰富多元的教学材料,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对于理科的学习更需要学习材料:如果教室学习空间中放置的都是和化学有关的实验器具,墙面呈现的是化学符号以及化学和生活相关的小常识,那么,课前的教室就如同第三课堂,可以让课前预习变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学生可以根据事先的观察展开学习,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沟通、合作。此外,学生在课前还可以结合预习的内容进行关联探究,结合书本知识和自己动手的结果,自然流露出自己的问题。最后通过教师上课的教学演示进一步巩固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使课前遇到的疑惑及时得到反馈和解决,如图1所示。

  

图1 教室环境变化后对教学活动的影响

(二)设计教室墙面

在学习空间的概念下,学生不只是教室的使用者,还是学习空间设计的构建者和参与者。教室墙面的有效设计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提高学习投入度、增加教学效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茱莉亚·弗拉特(Julia Flutter)通过研究指出,“通过给学生提供积极参与学习环境设计的机会,对学生来说是有益的”〔11〕。瑞恩·汉娜认为,“教室艺术墙的设计能够向学生表明教师关注他们的作品并把它们展示出来,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有一个合乎教师要求的期待”〔12〕。学生进入教室时,通过观察教室的布局设置,进而调整自己的言行,使其与环境相适应。由此可以看出,教室墙面文化的设计对于学生具有先行影响作用。此外,耶尔德勒姆和凯吉特针对男子学校的调查研究表明,“室内空间中使用不同的颜色对男学生的感知表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影响,可以指导教育环境的颜色选择。学校教室颜色的选择增加舒适度,提高学习环境的质量”〔13〕。该研究表明,教室墙面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具有重要影响。

〔3〕〔13〕〔14〕 Yildirim K, Cagatay K, Ayalp N. Effect of wall colour on the perception of classrooms〔J〕. Indoor & Built Environment, 2014, 24(5):191-203.

首先,教室墙面文化的设计需要考虑不同课程的特点;其次,可以将与学科有关的历史发展、知识体系以及学习策略等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呈现在教室内,提升教室的文化氛围。最后还应考虑对教室学习空间中颜色的选择,“使用凉爽的颜色,蓝色的内部表面将产生舒适、平静、冷静和舒适的居住感觉;而温暖的色彩如粉红色,会使空间似乎更刺激,更小”〔14〕。在进行颜色选择时,应倾向选择使用偏凉爽或冷的颜色。

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室墙面文化的设计,增进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墙面文化与学生的学习、发展更相适应,真正发挥其课堂主人翁的作用。在学科教室的优化基础上再进行教室学习空间的墙面设计,使学习空间成为一种显化的课程教学资源,丰富学生在学习空间中获得的信息刺激,增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室墙面的文化设计在具体的实施中可以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设计想法合理分割教室空间,将学生的想法转变为现实。如教师可以留出一块墙壁,用于展示学生的作品,作为班级优秀作品的放映墙;教室的边角墙面,可以交给学生,让他们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进行设计,让教室更富有童趣。引导学生加入教室墙面文化设计的过程,能够让教室环境更符合他们的需求和期待,为学生提供更适宜的学习空间。茱莉亚·弗拉特记录了对一位参与学校环境设计的学生的采访,该学生说:“这份经历(参与学校环境设计)让我对找工作变得更加自信。”〔15〕但更为重要的是借由教室文化设计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的素养。

三、优化桌椅布局,促进学生合作

“传统的教室桌椅布局限制了教师的随意走动。”〔16〕特别是对于大班额学校教师,学生之间所留的空隙很小,教师很难走进课堂,了解学生学习、讨论的实际情况,不利于观察学生个体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也不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平等、互助的友好型师生关系。传统课桌椅以队列形式整齐摆放,师生容易产生教师主导教学的倾向,难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此外,对于学习者而言,传统的桌椅摆放形式,限制了学生之间互动的范围,他们只能和同桌或前后桌之间形成的小组进行沟通合作,而前后桌之间很难进行信息传递,通过中间同学传递容易在信息编码和译码时造成信息传播失真,影响相互之间讨论问题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如图2所示,A、 B、C之间进行讨论,B可以同时更广泛地参与A和C的讨论,在班级讨论的大环境下,由于座位的限制,A与C之间很难发生有效的信息交换。

  

图2 传统教室布局

对教室桌椅布局的调整应基于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合作的目的,以团体的形式组织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和适应在群体中的生活、学习和交往。这不仅是教育目的即培养学生的社会性的外显,同时也是核心素养中对社会参与要求的体现。通过桌椅布局的调整促进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责任意识,引导学生自我组织学习。如图3所示,在武汉市新洲区阳逻街中心小学五年级的英语课堂上,教师在课程开始时和学生共同约定:每个人都可以代表小组发言,但最后要以每组的表现作为奖励标准。因此,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是获得奖励的唯一方法。教师每次提问,学生小组之间会自觉进行热烈的讨论,争先恐后地代表小组发言,为小组争荣誉。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安排了一个角色扮演的环节。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各小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认真组织分配角色和任务。教师在教室走动,参与学生讨论,并适当地给予指导和帮助。每一个小组的表演各有千秋,但所呈现的内容都很准确、到位。这堂课更珍贵的地方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以团体的力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

  

图3 变革后教室布局

教室桌椅布局的调整,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更广泛的讨论与合作,提高教师参与学生学习的机会。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更有效地给予指导,解决学生的疑惑,提高教学效率。2017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提出要重构学习空间,以模块化的排列组合代替传统的一排排座椅,支持协作学习、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以及探究和创造〔17〕。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对学生而言,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施令者,而是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相互学习、探讨的机会,知识的学习有了横向的拓展和纵向的延伸;对教师而言,有利于促成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共享者。调整后的教室布局,降低了课桌椅对学生沟通交往的限制,提高了学生之间互动的频率。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荣誉感和责任感的认识,提高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给予学生更多的讨论机会,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转变原有徒弟式的学习模式,展现其课堂主体地位。

式中:l13a表示定位器i的z方向主动移动副实际运动量,l21a表示定位器2的x方向实际运动量;ei3a表示第i个定位器z方向主动移动副实际单位方向向量;e21a表示定位器2的x方向主动移动副实际单位方向向量;表示球铰中心点相对于托架坐标系原点实际向量;λia表示定位器坐标系原点相对于基坐标系原点实际向量。

滨海白首乌为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耳叶牛皮消Cynanchumauriculatum Royle ex Wight的块根,其味甘、苦,性微温,具有安神补血、收敛精气、滋补肝肾、乌须黑发、延年益寿等功效。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表明,C21甾体苷是滨海白首乌中的主要抗肿瘤活性成分,此外滨海白首乌还含有多糖、磷脂、氨基酸等营养成分[1]。滨海白首乌获注册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等国家3项地理标志保护的原产地保护产品[2],且为典型的耐盐植物,具有良好的药用和经济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

四、优化教室资源,激发学生探索

〔6〕 许亚锋, 尹晗, 张际平. 学习空间:概念内涵、研究现状与实践进展〔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5(3):82-94.

资产结构识别属于金融风险管理的一部分,也属于主要的要求,通过研究能够看出,要是产生资产问题,就比较容易产生金融风险,所以为了有效地识别金融风险,就需要做好资产结构识别工作,通过有效地开展资产结构的识别工作,能够明确资产结构是否合理,而且可以有效地判断金融风险。

为丰富教室资源,提供更多拓展学习的途径,教室资源建设可以涵盖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线上资源的供给。教室环境首先应具备上网的条件,每个教室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配备平板电脑。借助平板电脑移动终端,学生可以查询需要的资料,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信息基础。同时,借助网络和移动终端,还可以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为了确保学生上网浏览的信息健康,学校应对移动终端加以规范,净化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绿色上网。杰恩克、伯格斯琼等(Jahnke & Bergström, et al.)曾指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的发展,有学者提供了一种新技术支持下的开放教育模式,并认为建立移动学习是建立学生、教室和研究者相遇的有效学习环境的一个步骤”〔19〕。另一方面是线下资源的配置。教室可以专门设置一个角落用于摆放图书,除了学校提供的图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阅读过、值得推荐的书籍带到教室进行图书分享,将教室自建成为一个小型图书室,方便学生随时阅读和查找资料,扩大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如何更好地发挥线下和线上资源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作用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项目形式组织学生展开主题探究活动。项目化学习的英文是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 PBL,又叫基于项目的学习。赵丽萍指出,“基于项目化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强化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不仅对职业技术学校,而且对普通中小学教学改革都是有益的借鉴”〔20〕。“与常规教学相比,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倡导学生和教师共同决策,注重学生过程技能和核心素养的培养。”〔21〕通过项目的形式,可以将学生以团队的形式组合,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非正式领导能够间接地促进学生领导能力的发展。结合具体的问题,学生可以借助教室资源,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在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可以合理分工、发挥所长,在实现共同成长的同时也有利于加深和巩固知识。此外,基于项目的学习,能够将学生置于真实的问题环境,促使其将自身知识和技能与实际生活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在项目中学习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和有用的技能。正如杰恩克、伯格斯琼等在文中给出的一种思路:“教师为学生设计课后主题探究问题。该案例中的教师告诉学生,蘑菇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对学生分组后,让学生用iPad拍照,网上查找不同蘑菇的照片,并在线讨论这些不同的蘑菇。最后通过脚手架式的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哪些是可以吃的,哪些是有毒的蘑菇。”〔22〕

参考文献

结合以上研究,本文借鉴焦建利对学习空间的定义,将教室学习空间的定义界定为:教室学习空间是指由学习的物理空间及物理空间内部所包含的相应设施、元素、材料所构成的以支持和促进学生思维并主动展开学习活动的动态、有序的教室环境。杜威也曾提到,“必须提供更多的实际材料、更多的师资、更多的教学设备与更多让学生做事情的机会,以弥补传统学校在使学生的问题自己流露出来的程度上的不足”〔8〕

〔2〕 辛涛,姜宇,刘霞,等.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1.

但我国目前中小学改革的重心主要集中于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建设等方面,忽视了对教室墙面文化的关注。对教室墙面的设计,能够充分利用相关教学材料和生活情境的呈现,为学生构建更真实的知识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和现实生活建立联系。在加强墙面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可以将德育蕴含其中,此举不仅能够改变传统上灌输式的德育,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德育品行的自我养成,敦促学生将其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将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文化与实际的生活产生联系,使其能够对德育形成真正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发现式学习习惯。另外,将规则制度融入教室文化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起到规范自己行为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室墙面潜藏的价值,使其更好地成为一种教学资源呢?在进行教室墙面文化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 李善良. 美国学校的教室文化建设〔J〕. 江苏教育研究, 2012(10):58-64.

教室学习空间的设计优化应与科目的实际教学相适应。因此,教室桌椅的调整也需要与课程教学相适应,除了图3的形式,它也可以是“辩论队形式的桌椅摆放形式,也可以是联合国大会式的圆桌形式等等。通过教室桌椅的排列调整,能够让学生无形中意识到自己是属于同一个小组”〔18〕,进而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和参与度,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5〕〔12〕〔18〕 Ryan Hannah.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Environment on Student Learning〔J〕.Honors Theses, 2013:1-22.

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方式变得更加普遍和便捷。当前中小学生作为数字媒体的原住民,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和探索具有极高的热情和好奇心。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学校可以充分发挥电子媒体以及信息技术的作用,引导、促进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及在线资源展开自我学习、合作研讨等活动,借以开拓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究创新精神和能力,锻炼他们利用信息技术作用于学习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时间大部分集中于教室,但教室资源几乎处于匮乏的状态,比较常见的是堆积的教材以及一些墙壁贴画,相关的课外书籍及读物少之又少。教室中配备的多媒体设备诸如电脑、电子白板等使用率较低。教师和课本教材仍然是学生在校获取知识信息的唯一渠道。在信息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学生既淹没在数据信息的海洋里,同时也忍受着知识的饥渴。所以,教室资源的建设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层次,引导学生获取信息,甄别信息,开展团队探究活动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7〕焦建利:学习空间及其发展趋势.教育技术学自由地〔EB/OL〕. (2016-11-03)〔2017-10-22〕. http://www.sohu.com/a/117994624_177272.

〔8〕〔9〕〔10〕(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陶志琼,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55-166.

核医学检查:仪器型号ACS180,利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高敏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以及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含量。利用甲状腺功能仪测定6h摄碘率,利用spect仪扫描甲状腺核素。甲状腺摄碘率采用甲状腺功能测定仪检查,前2周不食用含碘饮食和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空腹口服碘化钠74kbq。服药后禁食1小时,于服药后2、4、24h检测放射性计数。

〔11〕〔15〕 Julia F. This place could help you learn: student participation in creating better school environments〔J〕. Educational Review, 2006, 58(2):183-193.

〔16〕 Stadler-Altmann U.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Influence of School and Classroom Space on Education〔M〕.The Routledg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of the Classroom, 2015: 252-262.

在实际问题中,团体可以是学校、医院、工厂、农庄等企事业单位,也可以是国家、北约、APEC等政治、军事、经济等组织.资源可以是活动空间或场所、交通工具、办公用具、通讯工具、医疗卫生健身娱乐以及生活用具等物品或准入票据(包括俱乐部的会员卡、影戏歌舞盛会的入场券、其他招待券通行证或门票),也可以是各部门评优奖励或参与团体的会议、考察、旅游、宴会以及其他社交活动的限定名额(相当于席位问题的代表数).

〔17〕 2017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EB/OL〕.(2017-10-13)〔2018-01-03〕.http://zgxdjyzb.com/disp_n.asp?id=552.

地形图回放调绘内容和方法与传统方法一致,地形图编辑过程根据成果地形图要求可使用iData数据工厂、清华山维EPS和南方CASS等软件进行。

〔19〕〔22〕 Jahnke I, Bergström P, Lindwall K, et al. Understanding, Reflecting and Designing Learning Spaces of Tomorrow〔C〕. Iadis Mobile Learning,2012:147-156.

〔20〕 赵丽萍. 项目学习的发展及现实问题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13(S2):32-33.

〔21〕 侯肖, 胡久华.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实施项目式学习——以化学教学为例〔J〕. 教育学报, 2016, 12(4):39-44.

航空制造业领域知识作为航空工业生产活动的载体所积累的技术知识的总结,通过对航空制造业领域知识的用途、属性、学科及主题的归纳总结,对其定义分类,进而基于本体建立航空制造业领域知识知识模型,建立面向知识层面的多层次、多维度的航空制造业领域知识知识模型框架,并利用本体描述语言OWL对其进行描述。这是构建航空制造业领域知识的知识管理系统的重要一步,也是实现航空工业产品设计、制造、生产向智能化、信息化、服务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黄菁菁
《教育导刊》 2018年第05期
《教育导刊》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