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加快广西蚕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建议

更新时间:2009-03-28

蚕桑产业是具有经济、生态、社会、富民等多重效益的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高质量发展蚕桑产业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较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1]。近10年来,广西的蚕桑产业得到迅猛发展,蚕茧产量、生丝产量稳居全国第1,蚕桑产业已成为广西新兴优势特色产业。2017年广西的桑园面积达20.79万hm2,蚕茧产量达39.59万t,蚕农售茧收入195.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0%、4.75%、29.00%,其中蚕茧产量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1,占全国总量的比例进一步扩大。广西蚕桑产业要达到持续稳定的发展,最关键的是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和比较效益,而有效措施是走蚕桑产业集约化经营之路,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目标[2]。因此,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蚕桑生产基地,通过技术、模式、品种创新,发展集约化蚕桑生产,对推动广西蚕桑生产标准化,机械化、省力化,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大限度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广西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生产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广西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加快推进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生产的建议,为推动广西蚕桑生产的转型升级提供参考依据。

1 广西蚕桑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现状

在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之下,发展集约化农业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随着广西蚕桑产业的迅猛发展,广西采取多项措施加快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生产,推动广西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在象州、柳城、宜州、鹿寨、宾阳、那坡等县区建立了现代特色农业(蚕桑)核心示范区,在邕宁区那楼镇三江村现代桑蚕产业示范区、靖西市现代桑蚕产业示范基地建立了新型蚕桑种养分离模式示范基地,示范推动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生产的普及。据统计,2017年广西蚕桑生产覆盖73个县的593个乡镇,共5 054个村的88.04万农户,养蚕户均收入达2.22万元,人均养蚕收入达5 548元,蚕桑产业成为很多地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好产业。广西现有蚕农协会362个,协会农户数达到46 419个。养蚕收入超5万元农户达64 183户,全区蚕桑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取得初步成效。

虽然广西蚕桑产业近年来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已略有成效,但是受土地和劳动力等因素制约,蚕桑生产还是以农户分散经营的传统方式为主,机械化种养关键设备普及率不高,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比较低,蚕桑生产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劳动生产率低。传统的蚕桑生产方式难以实现标准化生产,蚕茧产量和质量难以把控,无法保证茧丝品质的稳定。现代农业的基础在规模,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4],产业规模化是提高产业效益,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5],因此,广西蚕桑产业只有通过规模经营,获取规模效益,才能为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经营奠定良好基础,才能着力解决广西蚕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劳动效率低、蚕茧产量质量不稳定、缫制5A级以上生丝的优质原料茧产量低等突出问题,推动茧丝绸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广西蚕茧产量质量,推动广西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

2 推进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生产的有利条件

广西蚕桑产业的飞速发展和自身的优势,为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2.1 蚕桑产业技术日趋成熟

广西蚕桑产业已经逐步实现了标准化的设施建设,规范化的技术操作。近年来,广西因地制宜推广高产种植管理、科学饲养、蚕桑病虫害综合防治、小蚕共育、大蚕地面育、条桑育、方格蔟自动上蔟等先进实用技术。加快了省力化和轻简化养蚕的步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适应亚热带高温多湿气候条件和全年多批次滚动养蚕的家蚕饲养技术体系,为广西发展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生产打下了基础。

古人在使用“巧”“拙”这一对概念时,很多情况下是对举使用的。因此,我们可重点考察“拙”,而“巧”的相关义蕴及其用法自然也就浮现出来了。

2.2 可供流转土地资源较多

屋里空了,老田提醒侯大同,别落下什么。老田很亢奋,拔了钉子户,他又立新功了。老田像男主人一样指挥搬家公司的人装车。

2.3 相关政策的支持

综上所述,肺功能下降、气道阻塞、重睡眠呼吸紊乱及低氧血症相互影响;OS患者较单纯 COPD患者缺氧更为明显且日间肺功能损害更严重。应积极诊治,减少并发症。

2017年10月,国家茧丝办在江苏海安召开了全国茧丝绸工作会议。会上,国家茧丝办主任陈国凯同志对规模化、集约化蚕桑基地建设作了动员部署,阐明了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总体安排以及工作要求。2017年12月20日,国家商务部出台了《关于开展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建设 推进茧丝绸产业提质增效的通知》,设立国家茧丝绸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规模化集约化桑蚕基地建设。2018年2月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下发了《关于开展规模化集约化桑蚕示范基地建设推进茧丝绸产业提质增效的通知》,建设广西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推动茧丝绸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广西蚕桑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具有政府政策支持的优势。

洋桔梗适合肥沃、疏松且排水性良好的土壤,pH值6.0~7.5为宜,最佳为6.5~7.0[2]。土壤pH过低会导致叶片枯焦,生长不良,甚至不长花蕾,可通过生石灰调整。不宜连作。

2.4 蚕桑生产比较效益高且市场稳定

种桑养蚕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基本上当年种桑当年就可以投产养蚕,蚕桑产业逐步成为当前石山地区、贫困地区扶贫脱贫的首选产业。近几年来,蚕茧市场比较平稳,蚕桑生产的比较效益较高,蚕农积极性高,更有利于发展蚕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3 发展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生产的不利因素

3.1 发展规模化蚕桑生产的不利因素

3.1.1 基础条件差 发展规模化蚕桑生产,基础条件非常重要。广西土地面积主要以山地、丘陵和石山为主,约占69.70%,其中桑园主要以山地、旱地和石山坡地为主,不利于连片规模化生产。

3.1.2 生产模式落后和组织化程度较低 受土地、劳动力及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影响,广西的蚕桑生产还是以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难以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的要求。目前广西从事蚕桑产业的有88.04万农户,而参加蚕农协会农户数仅有46 419个,占养蚕农户总数的5.27%,生产规模和组织化程度仍然较低,技术到位率低,综合效益不高,蚕农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不利于发展规模化生产。

3.2 发展集约化蚕桑生产的不利因素

3.2.2 劳动力不足 目前从事养蚕业的人员都是以村里的中老年人为主,不少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养蚕劳动力老龄化现象严重,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低,对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差,大多不愿意改变传统的养蚕方式、方法。

3.2.1 养蚕技术和基础设施落后 广西大部分地区都是采用传统的养蚕方法、方式,设施设备落后,省力高效设备普及率不高;加上蚕桑生产技术人员、蚕桑经费投入不足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西集约化蚕桑产业的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城务工或者经商,于是农村土地流转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广西山区的耕地面积比较少,农民的土地流转有利于桑园的连片种植,方便机械化作业,进行集约化生产,提高农村土地的使用率。

艺术创作活动就是艺术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本领将从生活中得到的创作素材,经过自己在脑中的构思与想象形成雏形的艺术作品,然后再经过各种艺术技法在画纸上表现出来,最后成为可以让人们欣赏的艺术作品,这就是艺术作品创作的全过程。

4 加快广西蚕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建议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深入,一家一户的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农业转变成为必然趋势[6]。发展农业的任务和背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蚕桑产业发展也要顺应新形势,以科技、管理、生态为核心,以完善的产业链作保证,稳步推进蚕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3.3.3 省力化机具及配套技术普及不够 机械化种养设施设备普及率低,蚕农急需省工省力、简易操作的小型机械设备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蚕桑生产效率;先进适用的蚕桑种养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较困难,目前生产上使用的蚕桑品种多是20世纪80和90年代推广的品种,配套技术也相对滞后。

4.1 广西发展规模化蚕桑生产的建议

4.1.1 加强基地建设 把土地集中起来,通过大力发展规模化经营和综合种养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依法入股、互换、转包、转让及出租等方式,规范有序地流转土地进行桑园和养蚕大棚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蚕桑生产基地规模化建设。建立完善标准化蚕桑生产技术体系,及时推广标准化生产,做好规模化蚕桑生产基地建设与示范,更好的推进广西蚕桑产业生产的转型升级。

4.1.2 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今后种桑养蚕的主体不再是传统的个体农民,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职业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4]。应当积极鼓励养蚕大户和蚕桑专业合作社,探索养蚕立体化、综合化、高效化种养模式。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支持他们发展,建设优质原料茧生产基地。只有规模化、集约化的栽桑养蚕,才能实现方格蔟上蔟自动化、大蚕省力化和统防统消,才能大力推广小蚕共育,促进蚕茧的质量和产量提高,实现农户、业主、公司的三赢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7]。此外,可以着力培育一批桑园面积达到0.67 hm2的种植农户和桑园面积达到3.33 hm2以上的家庭农场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坚持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培育壮大一批规范化的蚕桑专业合作组织,稳定养蚕队伍。

4.1.3 生产模式的规模化 将蚕桑生产模式逐步建成集合种桑、养蚕、农资、育种、蚕沙处理等体现专业化分工的产业链条。实现专业化养蚕农户与种桑农户分离,即种养分离模式,提供专业化消毒防病服务、专业化桑园作业服务等。加强企业与农户的密切联系,与蚕农建立长效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多元拓展鼓励他们做大做强。

4.2 广西发展集约化蚕桑生产的建设

4.2.1 研究开发先进适用技术 要根据集约化蚕桑生产的特点,研究和开发先进适用的蚕桑生产技术,以推动集约化蚕桑生产技术在广西的应用。延伸蚕桑产业链条,拓展空间,提升产业附加值。不断提高蚕种生产、小蚕共育、大蚕饲养及消毒防病等技术,确保全年多批次滚动养蚕的生产安全进行。

4.2.2 发展省力化、规模化设施设备 没有机械化、省力化的大发展,就没有机械集约化的大生产[4]。机械化、省力化是新形势下广西集约化蚕桑生产需要重点突破的关键环节。要加强机械化、省力化蚕桑设施设备研发,推广桑园机械化,养蚕省力化、蚕桑生产集约化,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真正做到节本增效。

4.2.3 做好技术服务 各地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养蚕大户、蚕农协会及示范基地的技术培训和指导,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种养技术水平,为广西发展集约化蚕桑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快基层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夜校的师资力量,发挥合作社的作用,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着力引导和重点培养一批有意向发展规模化养蚕的能手和大户,吸引在外打工的青年回乡创业,成为蚕桑产业发展的领头人。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指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和提高质量的作用。将CP理念引入临床教学,称之为临床路径式教学法[1,2]。本文就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心血管外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特点和意义等进行论述。

5 小结

广西发展规模化、集约化蚕桑产业已取得初步成效,今后将在发展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生产的道路上不断探索,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品种创新,不断推动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单位面积桑园产叶量、产茧量,最大限度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找到适宜广西发展的模式,全力推动广西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生产。

[参考文献]

[1] 王长青,成俊,洪赟.推动东台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江苏蚕业,2018,(21):48-50.

[2] 余中来.淳安县蚕桑产业化建设的思考和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6(16):153-155.

[3] 范子华.科学推荐你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发展集约化农业的对策研究[J].山西农经,2014(5):32-33.

[4] 马艳舟.农业发展要稳步推进集约化规模化[N].经济日报,2016-05-19(013).

[5] 赵国生.蚕桑规模化的思考[C]//中国蚕学会商品性小蚕饲养规程和蚕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州:中国蚕学会,2010:91-92.

[6] 张克胜.家庭农业向集约化农业转型的必由之路[N].吕梁日报,2017-06-09(002).

[7] 胡世洪.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生产探索[J].四川蚕业,2004,32(1):6-8.

 
唐燕梅,黄红燕,黄艺,宾荣佩,滕伟国,蓝必忠,董桂清,罗坚
《广西蚕业》 2018年第04期
《广西蚕业》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