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对上海工读教育新模式的探索*

更新时间:2016-07-05

工读教育是针对有轻微违法犯罪或者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的一种矫正教育机制,其本质是对司法制度的补充,旨在帮助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改掉恶习,端正思想。工读教育不是一种刑罚方法,而是一种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进行超前预防的有效措施,因此工读教育起着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便一直对工读教育模式的转型发展进行探索,现行的模式在过去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法律的缺失、学校定位普通化、收生程序的变更等原因的出现,导致工读教育如今在社会上不受重视,学校数量、规模越来越小,工读学校的生存处境非常困难,许多工读学校实际上名存实亡。在这种严峻的环境下,工读教育模式必须要迎来一场大的变革,在过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一种新模式,充分发挥工读学校最后防线的作用。

一、上海工读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上海工读学校自1977年复办至今,不仅在教学设施、师资力量上大幅提高,还及时控制并预防了一大批行为不良学生开展犯罪活动。根据上海市第十届工读教育论坛的数据统计,自“十一五”以来,工读教育转化行为不良学生12800余名,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和职业班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由此可见,上海工读教育在这短短几十年来发展得非常迅速,建立了一套帮助青少年纠正思想和行为的教育体系,让一些在违法犯罪边缘的未成年人能有机会改过自新,以新面貌回归社会。上海工读教育的价值除了体现在帮助这些青少年改掉恶习,端正思想外还对构建和谐家庭有着积极的影响。这些走上歧途的青少年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点:家庭存在缺陷。由于家庭温暖的缺失,这些孩子试图用校园暴力或者抽烟酗酒的方式来缓解自己内心的压抑与愤怒,而许多的父母却对此毫不知情。工读学校通过专门的老师作为学生和家长深入联系的桥梁,能让父母们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改正教育方式或生活习惯,重构和谐美好的家庭环境。

二、上海工读教育现行模式特点及主要问题

目前上海工读学校共有13所,几乎覆盖了上海各区,这些学校长期默默承担着“矫正者”与“预防者”的身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同时也对维护社会治安有着积极影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工读教育现行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缺失

目前我国没有任何一部专门针对工读教育的法律,仅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但这两部法律中也只是稍有涉及工读学校,没有对其做出任何具体的规定。因此,实际上工读教育在法律上目前是处于空白的状态。虽然上海早就出台了《上海工读教育暂行章程》,但由于其属于政策性法规,法律位阶较低,且其中有部分内容与《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一定的冲突,这就使得在实践中得不到重视,很难发挥其作用了。

(二)学校定位趋于普通化

(四)学校收生难,发展陷入困境

后记:在本讲义编写中,贺少鹏提交了第一节的文稿并提供同济大学的“QSAR模型内部和外部验证方法综述”等3篇资料。笔者2017年已欣然为贺少鹏写推荐信,现其正在此领域选题攻读在职博士。

二是探索电子缴费新载体。互联网的出现不仅仅为我们拓宽了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为我们带来了支付技术的革新。现如今,各种支付工具的应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的生活朝着“无现金”的方向发展。在纳税缴税业务中,各个税务相关部门也可以将缴税环节与新型支付工具结合起来,使得各个纳税主体可以不受时间限制,足不出户便能完成缴税工作,减少了各个纳税主体使用现金缴税时所需要的排队时间,也减轻了税务工作人员的工作,优化了整个纳税业务办理流程。

(二)司法专门部门领导下的“星型”共管模式

2.1 武术国际推广为武术对外教材“走出去”创造了空前的机遇 自中国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不断加强与数十个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领域的交流与互动。

(一)建立健全法律,明确工读学校定位

是由工读学校完全负责,学生寄宿在学校中,由学校全权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而到了寒暑假期间,则由社工机构参与帮教,学生向社工机构报道并汇报情况。这种各司其职,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管理模式是值得不断探索并完善的。但由于它们的合作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在实际运作中,两者并不是互相配合的工作机制。通常在工作中两者是不会有接触的,管教工作发生了脱节:工读学校并不了解学生在寒暑假期间的日常情况,社工机构也对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不知情。这就导致了两个管理主体信息的片面化,对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又如《鸿门宴》一文中项羽、刘邦两个阵营在宴会前后及宴会上的明争暗斗,可谓波澜起伏,扣人心弦(见图3)。

吸附热力学的分析有助于了解树脂吸附后其内在能量的变化以及吸附机制,主要包括焓变(ΔH,k J·mol-1),自由能变化(ΔG,k J·mol-1)和熵变(ΔS,k J·(mol·K)-1)。

三、对上海工读教育新模式的探索

面对校园暴力、青少年犯罪案件高发的新时期,上海现行工读教育模式的劣势已经越来越明显。要真正发挥工读学校真正的价值,需要我们去探索一个新的工读模式来契合时代背景并解决现实问题。

目前上海工读教育的开展是以“工读学校为主,社工机构为辅”的模式进行的。一学年中的两个学期

过去的工读学校是一所军事化管理的”监狱”,铁丝网、值守的公安民警、被严格限制的人身自由等使得这些青少年过早地被贴上了“犯罪”的标签。随着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逐渐完善,人权也被社会所越来越强调,上海工读教育开始了“去标签化”的转变。首当其冲的便是将校名中的“工读学校”字样去除,将其定性为专门学校。这样的转变使得学生不再会受到社会的歧视,有助于他们未来更好地回归社会。但随着普通化程度越来越高,工读学校的教育指标也变为专业科目成绩考核。学校领导与老师疲于应付各学科的教学,除了对学生的日常表现留心外已无暇再进行长期、定期的思政教育。此外,心理咨询室也只有提前预约才会有老师提供专业帮助。对这些因为缺乏自我约束力和正确的是非观念的学生而言,这种主动预约的机制实际上形同虚设。建设这样一所不以矫正为核心,用单纯的升学指标作为工读学校办学质量优劣标准的学校,矫正教育便成为一纸空谈。

工读学校的使命是通过严格的管理来教育矫正误入歧途的青少年,这是它与普通学校间本质的区别。但目前工读学校的定位一直是处于模棱两可的“灰色地带”,使得工读工作一直无法有效开展,这种现象归根究底是法律空缺导致的。因此目前急需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来明确学校定位,规范工读模式。但法律的出台不可轻率,构建一个工读教育的法律体系需要循序渐进,分三阶段开展。第一阶段,上海市政府应该通过颁布《上海工读教育管理条例》的方式来明确工读学校应承担的职能、发展的方向,将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制度上的规范,申请将上海作为工读教育发展模式创新的试点区域。第二阶段,由上海市教委、公安局、检察院等部门重新对《上海工读教育规程》中的规定进一步细化,增加工读教育中各部门所应承担的责任与如何分工负责的具体规定。最后一阶段便是上海将自己试点的成果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出具有普遍性的法律规定后上交给国务院,由国务院研究后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工读教育法》,将工读教育的规定上升到法律的位阶。

如今的工读学校收生政策为“三自愿”原则,即学生自愿、家长同意、原校支持。这是一个充分体现民主意识的收生原则,任何一方有异议便不得强制送入工读学校,使当事人拥有高度的选择权。但是传统的工读学校仅仅以有不良行为或者轻微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作为生源,这就使得许多规模较小的工读学校生存艰难,例如上海某区的某中学,目前整所学校在校生仅有十余人,而师资力量远超学生规模,学校发展遇到了瓶颈。由于在现实中三方一致性难以达成,因此工读学校陷入了尴尬的困境:在校园暴力事件频发,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增多的背景下,本应该有大量需要被矫正教育的未成年人,但工读学校却每年由于生源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甚至濒临闭校的边缘。

(三)管理主体间工作脱节

治疗先天性足内翻,主要通过将足部骨骼牵引回正常状态、促进发育良好进行来治疗。因此,生后1周内就要开始矫正治疗。

随着上海的初中数量不断增加,由市教委主管工读学校的弊端已经逐渐显现。对于近800所的初中而言,13所工读学校可谓沧海一粟,市教委根本无心顾暇,也无丰富的经验去管理这些具有特殊性的学校。相比于专管教育的市教委而言,司法局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管教更有经验。因此,笔者倡议一种由司法局专门成立一个“工读教育管理办公室”,市教委、公安局、检察院、社工机构分别派人入驻的共管新模式。在这种新模式下明确司法局的主管地位,其他部门充分发挥其独有优势配合工作的开展,使问题能得到及时处理,从而有效解决独一管理下的程序复杂化与工作脱节化。

(三)发挥工读教育的辐射效应

工读学校的任务其实不仅仅只是教育矫正,还包括预防可能发生的犯罪行为。在每所中学中都有这么一群学生: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老师也对他们放弃了希望。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他们在正常的学校中是无法获得成功的。根据“相对剥夺论”的观点,当个人或群体在以他人或群体为参考系进行比较时发现自己处于劣势后会产生消极的社会心理,从而引发犯罪。所以这些自暴自弃,受到老师区别对待的学生在长期遭受刺激的环境中极容易发展为虞犯。在美国的替代性学校(工读学校)收生标准中有这么一条规定:在原学校无法获得成功的学生应被送往替代性学校接受教育。美国的替代性学校将学习成绩落后、厌学的学生作为教育矫正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工读教育的辐射效应,利用专门学校的优势,既教育矫正不良行为学生,又兼顾学业有困难的群体。因而,上海的工读教育可以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探索吸收在原校无法取得成功的学生、缺乏家庭教育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不良行为学生后实现共同教育的新模式。由于工读学校有着专业的师资与专业的课程,每个学生在这里都将会受到个性化的培养,这不仅对学生的发展大有裨益,还能解决工读学校收生难的困境。

四、结语

中国工读教育的发展历史非常短暂,至今仅有60余年,其中近乎一半的时间都处在“从无到有”的建设阶段,因而对于工读教育模式的探索是任重而道远的。上海工读教育作为全国的领头羊,只有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勇于探索,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新时代国情的工读新模式,帮助更多青少年创造属于自己的明天。

[ 注 释 ]

①姚建龙.从“工读”到“专门”——我国工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7(2).

[ 参 考 文 献 ]

[1]徐志林.上海工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01):40-44.

[2]杜雄柏.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尽快恢复和完善工读教育[A].中国犯罪学学会.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犯罪学学会,2004.7.

[3]上海工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思考[J].青少年犯罪问题,1994(01):31-33.

赵孝威
《法制博览》 2018年第14期
《法制博览》2018年第1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