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辽宁省乡村旅游空间分异现状及空间发展模式选择

更新时间:2016-07-05

辽宁省乡村旅游总体分布的空间分异

空间分异是指要素在空间上明显的不均衡分布现象。从辽宁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来看,其空间格局的分异主要表现在以沈阳为中心的中部城市群(包括沈阳、铁岭、辽阳、鞍山、抚顺、本溪等6个城市)、以沈大高速为轴线的中南部城市群(即辽东半岛一侧包括盘锦、营口、大连、丹东等4个城市)的发展较为迅速并不断壮大,而西部地区(包括朝阳、阜新、锦州、葫芦岛等4个城市),以朝阳境内发展规模较大,其他地市只有少量分布,见表1。

实地调查发现,目前辽宁省内乡村旅游已形成“一圈两带”的空间分布格局:以沈阳为中心的城市周边乡村旅游集聚圈层即环城游憩带,涵盖铁岭、本溪、抚顺、辽阳、鞍山等城市,主要为沈阳市民及周边各城市居民提供短途(1日游)旅游目的地;以沈海高速(G15)为轴线的乡村旅游集聚带,涵盖沈阳、鞍山、盘锦、营口、大连等城市,成为沿线居民中线(1-2日游)的目的地;以丹大高速(G11)为轴线的乡村旅游带,涵盖丹东、大连两城市,为两市居民及沈海高速沿线居民提供旅游目的地。这些集聚带依托境内核心资源或成熟景区,在近距离的交通轴线、资源轴线和旅游轴线上集聚了农家乐或生态园区、花卉果蔬基地、旅游风景度假区、特色村屯等旅游节点,旅游客流、资金流、信息流均呈现较强流动性,具有空间一体化的倾向。而在辽西的阜新、朝阳、锦州、葫芦岛等市,乡村旅游基本是点-点离散型分布,这种空间类型有两种表象,一是旅游经济客体的非集聚性,即资源、餐饮、住宿等要素不能在临近地区匹配,形成不了旅游节点;二是旅游节点的非集聚性,旅游业不成规模,乡村旅游在区域整体空间内没能形成集聚性发展。

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准确称取适量10种酚类化合物,分别置于50 mL烧杯中,咖啡因和香草醛用乙醇溶解,其余均用超纯水溶解,并用超声波清洗器辅助溶解,然后转移至50 mL容量瓶中,均用超纯水定容至刻度线,得到标准溶液。使用前稀释到所需浓度,进样前均经0.45 μm滤膜过滤。

1 辽宁省2011-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与示范点

类别年份 示范县 示范点2011年丹东市宽甸县盘锦市鼎翔农工建(集团)有限公司、辽阳新特现代农业园区、沈阳农乐现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乐农庄园)大连市普湾新区东沟农业旅游风景区、大连市庄河市冰峪酒庄生态园有限公司2012年本溪市桓仁县丹东市宽甸县长甸镇河口村、沈阳市紫烟薰衣草庄园、葫芦岛市绥中县洪家村滨海渔家乐旅游度假区、大连市庄河市台湾风情天一休闲庄园2013年沈阳市辽中县抚顺市清源县百合谷庄园、丹东东港市獐岛村、大连市金州新区向应生态休闲农业旅游区2014年本溪市本溪县大连市庄河市鞍山市高新区山水庄园、朝阳还是建平县万寿街道小平房村、辽阳市三禾农业观光园区、庄河市银月湾民俗生态观光园2015年盘锦市大洼县营口市盖州市大连市旅顺口区沈阳新大地休闲农业园区、丹东馨艺度假山庄抚顺市清原县南天门村、盖州市美然风景旅游度假园区、大连市旅顺口区小南村、大连市瓦房店市东马屯农业生态园、大连市金州新区金渤海岸蚂蚁岛国际旅游度假区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农业部网站

辽宁省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的分异

空间分布是某一事物在某一空间内从开始、发展到形成的空间占用,在空间占用的过程中反映事物本身的发展特性以及与相关空间的各种关联与相互作用,最终具有共性的发展过程与结果则形成该事物的空间结构。因此,空间分布是空间结构的表象,空间结构是空间分布的抽象总结[1]。从乡村旅游的空间分布共性来看,近城区和近景区的圈层分布、高品质资源的单体分布、多片集聚分布以及其他形式的分布都反映了由需求、供给和交通三个系统影响下的乡村旅游空间结构,在某一空间内由于动力机制的不同,也呈现出较大的空间分异。盛见总结出中国乡村旅游主要有6种空间结构类型[2],较为全面,本文借鉴其中说法,对辽宁省乡村旅游的空间结构进行总结,同时指出在省域空间内的分异状况,见表2。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是小学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属于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更好地保证课堂朗读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充分明确当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改变教学理念、提前做好预读、采用多样化朗读等方式,有效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提升朗读有效性,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与技巧。

2 辽宁省乡村旅游空间结构模式

空间结构类型 空间特点 产品类型主导动力因素 空间分布环大城市游憩带以客源地城市为中心,需求、供给自然出现,交通便利农家乐、果蔬采摘、休闲山庄等较小型田园风光经济、市场(需求)为主导沈阳、大连两市环城游憩带景区边缘带以著名景区为中心,相互补充或相互联系,共享市场农家乐、集贸市场、特色作物、较大型田园山水市场、政策为主导沈阳棋盘山、大连老虎滩、丹东鸭绿江、鞍山千山;盘锦红海滩、温泉资源丰富的辽南地区等环发达地区游憩点以经济发达小城镇为客源地,周边地区出现供给较大型休休闲山庄及设施、特色作物经济、市场为主导全省各县城周边地区单体景区乡村旅游资源品位高的地区,客源地不明确,交通完备大型山水资源涉农开发;特色村镇资源、政策主导铁岭市象牙山风景区;朝阳市小平房村;葫芦岛市绥中县洪家村集聚区(带)在资源轴线或交通轴线附近集聚,有品牌效应,客源地广泛农家乐、休闲山庄、大地景观、特色作物、特色村镇经济、资源、旅游业发展主导G15营口-大连段、G11丹东-大连段

辽宁省乡村旅游动力因素的空间分异

1.经济因素

进一步从矿里范围来看,金矿化的有利突变,主要是娟英岩化以及黄铁矿,这两种主变过程较为明显的较为强烈时,可以看到石英脉落的穿插现象,则表明该地区深部存在有盲矿体。越是靠近矿源层接触带,则矿物质越丰富集中,更易形成富矿体。

3 辽宁省各市2012-2016年上半年人均GDP及在省内排名

类别城市 20122013201420152016(上半年)人均GDP(美元)省内排名人均GDP(美元)省内排名人均GDP(美元)省内排名人均GDP(美元)省内排名人均GDP(美元)省内排名沈阳13150314389314962314104358942大连16653118465117950117806180011鞍山11725411682412277410350545985抚顺924561018061072379486737758本溪10519511621511559510778447114丹东660797376979189655510267310锦州6354106946107409107060928889营口905071006271072469854643526阜新484112546012568612474811167714辽阳85588964181005988881839287铁岭594111623711659411448612189611朝阳481513534613557213420214188213盘锦14623215775216143214156258073葫芦岛436214482614503614447013188612

数据来源:辽宁省2012-2016年统计年鉴

2.市场因素

本研究采用资料收集、实地考察和调查问卷等形式调查了大连市市民及葫芦岛市市民乡村旅游的行为偏好,见表4。大连市共在其市内四区和开发区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546份,有效率达92.67%,符合研究要求;葫芦岛市在葫芦岛市连山区、兴城市、建昌县及绥中县的县城内各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率不足30%,大多数被调查者没进行过乡村旅游,也没有乡村旅游动机。结合两市调查结果,可见:大连市大多数居民会以家庭为单位,选择在周末和小长假期间到乡村地区进行休闲度假游,交通时长以单程2小时为宜,在乡村地区进行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及对孩童的教育,感受农村地区传统与民间文化、山水风光及良好自然环境等。满足这些需求的相应供给在空间上便会形成近市区的乡村旅游圈层以及各种产品形式交叉存在的空间结构。实践证明,大连市金州新区的乡村旅游空间结构形成与旅游者的需求相吻合,其市场驱动明显,见表3;而相比之下,葫芦岛市市民则多数没有乡村旅游动机,少数在周末或节假日自驾到农村观光。

驱动旅游业发展的市场因素主要指现实和潜在的旅游需求。旅游需求的产生通常指“具有一定支付能力和余暇时间的人们在一定时间内愿意按照一定价格而购买某一旅游产品的数量”,其中可自由支配收入、余暇时间和旅游动机三个条件缺一不可[3]。从表2-1可见,大连、沈阳、盘锦、鞍山、营口等地的人均GDP处于全省前列,城镇居民对乡村旅游具有较大消费需求;另外,这些地区的旅游经济是整体经济的重要构成,旅游业的发展既促进了本地居民旅游动机的产生,也促进了旅游供给的产生与扩大,客源市场和供给市场得到了结合,因此形成如图1所示的省内乡村旅游“一圈两带”分布的空间分异。

(1)本底资源。从地形上看,辽宁省主要有中部辽河平原和辽西走廊平原区、辽东和辽西丘陵区、东北山地区等地形单元,水网不稠密,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另外,由于临黄渤二海,省内有许多渔业和海岛资源。这种地形地貌使不同的乡村地区分布了山水林泉、传统农业生产(陆地作物种植和海水养殖)、现代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园、花卉基地、果蔬采摘)、人造农业景观(大地景观)、人造乡村景观(城郊区的休闲农庄、复古大院)、乡村饮食、乡(渔)村风土人情及新农村风貌等乡村旅游资源类型,可开发多主题的旅游产品和线路[4]。从实地调查看,辽西北地区山地资源与水资源结合不紧密,山地风光和传统农业生产占主导,现代化元素少,区域内安静、淳朴,是乡村性浓厚的区域,由于经济发展不力,市场形成缓慢且规模小,因此乡村旅游以资源价值高的地区单体出现,属空间离散型分布;中部平原区及辽东半岛经济发展较好,城市居民出游需求高,在有限的农业用地中发展了现代农业生产和特色乡旅产品,并依托国家4A和5A级景区发展了其周边的乡村旅游,在本底资源和依傍资源的叠加下使各不同层级旅游节点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乡村旅游集聚区(带),以盘锦-营口-大连一带最为发达;而在抚顺、本溪、丹东等地山水资源结合良好,自然环境优美,成为省内成熟乡村旅游目的地。

4 大连市居民乡村旅游行为偏好调查结果

旅游者行为偏好目的地供给衔接形成的乡村旅游空间出游目的(非单一选项)休闲度假57.9%,体验乡村37.2%,购买农产品30.2%,农业观光34.3%,对儿童的教育54.3%休闲农业、休闲农庄有机果蔬的供给出游方式与家人60.2%,旅行社组织30.1%,单位组织9.7%家庭散客接待出游时间单程交通时间周末31.5%,小长假45.8%,黄金周13.6%,平时9.1%,1小时32.3%,2小时54.3%,3小时10.9%,4小时2.5%周末和小长假的接待准备近城市乡村地区游客量大以大连市区为核心的近城市乡村旅游空间,以休闲农业产品为主、满足游客短期度假需求。目前已经形成金普新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等著名乡村旅游区。停留时间不住宿45.2%,一夜45.2%,两夜及以上9.6%短期住宿设施交通工具私家车65%,公共交通18%,旅游大巴17%景区周边停车场的设置

3.资源因素

(2)依傍资源。傍景分布是指乡村旅游分布在一些著名或成熟景区的周边地区,此类乡村旅游能与所在景区资源与产品相互补充,形成产品多样、时间拉长的旅游线路。在中国,乡村旅游依托一个高级别、大规模风景区或旅游地共享市场资源的傍景分布是一种空间规律和类型。截至2015年辽宁省有国家5A级景区4个,分别是沈阳植物园、本溪水洞、大连老虎滩、大连金石滩,这些景区除了大连老虎滩完全布局在市内区域不能涉农延伸开发,其他景区周边的乡村旅游已经具有相当规模;4A级景区50多个,只在朝阳、锦州有少量分布,其余均分布在东部及南部地区。另外,辽东半岛一线分布有优质温泉资源,如辽阳弓长岭、鞍山汤岗子、营口鲅鱼圈及熊岳城、大连安波及步云山等地,这些地区以开发温泉为主、乡村旅游为辅的模式极大发展了地区旅游业,出现乡村旅游集聚现象,在省域及周边省区已有一定知名度。

第二,组织制订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要准确把握水利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超前开展重大战略问题研究,抓紧谋划“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点目标任务。同时,抓紧完成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利现代化规划纲要等一批重大规划编制和协调报批工作。

乡村旅游的资源具有遍在性特点,总体来讲民居建筑、生产方式、民俗风情、饮食服饰、山水风光、田园景色和良好的自然环境是其本底资源或直接资源,而傍景模式的景区资源则为其依傍资源或间接资源。本底资源叠加傍景资源的区域乡村旅游发展规模大,速度快,效益高,成为辽宁省乡村旅游分布空间分异的另一个原因。

经济因素影响乡村旅游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旅游需求的促成,一是对供给数量和质量的限制。对乡村旅游需求促成而言,经济发展是决定因素,经济水平高的城市对应城市化程度高,人们收入增长快,因此需求动机容易出现,其周边也最容易发展乡村旅游。本文对2012年-2016年上半年全省各市的人均GDP进行数据统计,见表3,发现经济水平的空间分异成为辽宁省发展乡村旅游分异的首要动力因素。

4.政策因素

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使辽西北地区培育了乡村旅游增长极、为辽东南地区推进了乡村旅游品质的提升并拓宽了市场、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了乡村旅游数量增长到质量增长的转换。

5 辽宁省政府对乡村旅游扶持的主要工作

主要工作具体内容工作效果战略规划响应国家旅游局创建“全国农(工)业旅游示范点”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县(点)”活动,制订全省乡村旅游产业带的发展布局;指导编制村屯园区、涉农区市县和100余个乡镇的旅游规划。基于全国高度推广乡村旅游,包括农民观念创新、经营者观念创新和旅游者观念创新等;通过战略布局和制定规划在不同区域和领域拟定增长极并推介到全省。基础设施各市县全面配备旅游道路、旅游导览图、旅游交通指引牌及停车场等设施;成立游客服务中心;开通自驾游网、乡村旅游信息网等专门网站;整治和美化绿化周边环境;建设无公害和生态厕所。交通设施建设增强景区景点通达性,改善区位条件;旅游环境改善使散客市场扩大,淡旺季弱化;产业集聚力增强。市场营销形成以涉农节事活动为宣传平台的市场营销方式,主要节庆活动有鞍山南果梨采摘节、丹东鸭绿江之春河口桃花节、锦州青岩寺梨花节铁岭大甸子羊汤文化旅游节、葫芦岛国际葫芦文化节、普兰店市安波镇国际温泉滑雪节、金州国际大樱桃节等;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东三省营销团队。节庆造势推助县市域知名度增长,成为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核心区域成为增长极;市场区域扩大。资金支持敦促各级政府设立一定金额的乡村旅游专项经费,如大连市2006年开始设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金州区每年投入1000万元重点扶持大樱桃节项目并对达到星级标准的农家乐实行奖励。鼓励并帮助起步者启动并持续经营,达到增长目标;鼓励未加入者加入,形成产业集群。

乡村旅游在中国的发展既有自发动力因素,如经济增长带来的市场需求,也有人为因素如政策因素的推进。在不同地域,这两种力量互占主导,推动中国乡村旅游的扩大化与普及化发展[5]。辽宁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紧跟国家政策,对市场发育不充分的地区实施政策鼓励,如辽西地区的发展动力以政策为主导;对市场主导地区,如辽东南地区则以编制高级别旅游规划和战略规划作为引导力量。效仿国家农业部、国家旅游局每年评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辽宁省在省域范围内评选省级示范县和示范点,为不同的区域寻找合适的增长极。到目前为止,这些示范县(点)已近布局到全省各地区,对乡村旅游的思想与概念、经营与发展的传播起到了巨大作用,见表5。

5.旅游业发展水平

旅游业发展水平是乡村旅游发展依托的大环境。从供给角度讲,无论是乡村旅游还是其他类型旅游,对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的物质要求均较高,这些安全、卫生、通达的硬件环境需要大量投资,是旅游业发达地区在发展乡村旅游时的巨大优势。虽然这些硬件条件可以通过资金解决,但游客需要的旅游商业体系、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当地社区居民态度等软件环境在旅游业不发达地区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因此区域内整体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分异也成为乡村旅游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辽宁省旅游业一直以大连市为龙头,优美的城市环境、通达的交通设施、各类豪华酒店、高品质景区等为其乡村旅游大大增加了附加值,使大连市成为全市乡村旅游最为集中的区域。沈阳、鞍山、营口、本溪等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乡村旅游,造成省域内乡村旅游在辽东、南地区集中的空间分异状态。

经济、市场、资源、政策及旅游业发展水平等因素是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主导因素与力量,基本上辽西、北地区以政策和资源为主导,辽东、南地区以市场和资源为主导,四类力量互有左右,以合力推动省域内乡村旅游的发展出现空间分异的状态。

辽宁省乡村旅游空间模式选择

基于辽宁省各市及地区的诸多发展实际,目前已经形成的乡村旅游发展空间分异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因此不宜采取全盘齐式的空间发展策略,而是在对客观实际的分析下采取适宜空间模式,避免“假、大、空”局面与形象的产生而伤害市场。

1.辽西地区的核心-边缘式空间结构

该区域包括葫芦岛市、朝阳市、阜新市及锦州市。如前所述,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全省的后列,市民的乡村旅游需求产生受到抑制,因此需求动力有限。经济发展的滞后也同样限制了乡村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实力与欲望,因此区域内乡村旅游分布少,呈现的是点-点离散状态。但辽西地区纯净的自然风光和较低城市化水平下的淳朴民风是发展乡村旅游中“乡村性”的核心载体,并且乡村文化和省内其他地区迥异,因此也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鉴于供给与需求的非自然产生,该区域应以高质量的自然风光和周边成熟景区为依托,布局设施完备、能够进行2日-3日游的单体庄园作为增长极,其自身也为乡村旅游产品,其辐射的周边乡村进行基础设施的改善,形成“核心-边缘式”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而对其渤海沿岸地区,由绥中县以北到盘锦市,应以滨海资源为特色,带动海岸带村落发展乡村旅游。这个区域的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政策与资金扶持。在全省乡村旅游发展战略中,对辽西地区的开发切忌“均衡”观念,空间分异的研究及其空间优化也不是要达到“均衡”的目的,优化是要把资源、市场与经济发展结合好的区域发展起来,而不是遍地开花。在全省范围内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有些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县或示范点的发展实际与级别不相符,并且没能担负起示范的职能并发挥作用,因此,增长极的选择有赖于真正的实地考察和对其发展条件的分析,不能纸上谈兵[6-7]

2.辽中地区的圈层集聚式空间结构

该区域包括铁岭市、抚顺市、鞍山市、辽阳市、本溪市及沈阳市郊县,区域内有省会城市,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居于全省前列,旅游需求巨大。沈阳市作为这个区域内的地理中心、经济中心和人口中心,具备形成圈层集聚的乡村旅游空间形态。根据该区域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城市文明的质层积累,建议以沈阳、抚顺两市为基营,辐射鞍山、铁岭、辽阳,对城市周边村落进行整村开发,形成满族主题的乡村旅游圈层聚集区或带。而盘锦市、本溪市境内山水风光资源丰富,自身旅游业发展较好,已形成自有旅游目的地品牌, 既可以被包含于该圈层中,形成和上述地区不同的产品类型,也可以按照自身的发展现状进行特色乡村旅游建设与推广。这个区域的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市场需求和本底资源[8-9]

另外,汇率的阶段性稳定也是一个重点方面。据了解,与二季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的表述不同,三季度更加强调“必要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当前人民币汇率接近‘7’关口的背景下,市场对于‘7’点位的预期略现悲观,因此,央行更加注重汇率的阶段稳定。近期为维稳汇率,央行在提高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及重启‘逆周期因子’,11月7日首次在香港招标发行20亿央票,以回收离岸市场人民币,维稳离岸人民币汇率。未来一段时间,保持人民币回来的基本稳定将是汇率政策的主要目标。”吴琦表示。

3.辽东南地区的全域集群式空间结构

该区域包括营口市、大连市和丹东市。这一地区的农业资源和温泉资源丰富,营口市的温泉开发、大连市的大樱桃和苹果种植、丹东市的山水资源均已形成全国范围内知名度,旅游业在省域内较为发达。结合已形成的新农村面貌,该区域的乡村旅游应以“全域”为目标,形成集聚群,并着力打造以“温泉”和“大樱桃”为主题的辽南乡村旅游名片,面向全国进行品牌推广与营销,以形成更广泛的客源市场和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这个区域由于经济实力较强和市场需求的旺盛,其乡村旅游发展要强调“空间均衡”,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达到“全域化”要求。

参考文献:

[1] 杨承玥,刘安乐. 山西省黄河沿岸旅游经济空间分异态势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1):66-68.

[2] 盛见. 乡村旅游空间结构模式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6):64-71.

[3] 张立生.旅游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

[4] 赵亮,李洪娜. 辽宁省乡村休闲型旅游地空间结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19-7220,7223.

[5] 王章郡,陈华. 贫困山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动力及其空间分异——以渝东南地区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2014(20):316-320.

[6] 韩凌. 辽宁省乡村旅游模式探析[J]. 中国市场,2015(43):195-196.

[7] 刘强. 乡村生态旅游品牌形象塑造探究——以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生态旅游区为例[J]. 农业经济,2013(10):21-23.

[8] 武传表,向慧容. 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驱动力因素分析[J]. 商业经济,2016(3):56-58.

[9] 王璐璐,周彬. 我国乡村旅游空间分布演化与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化农业,2014(11):37-40.

田东娜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