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我国网络建设始于1987年,至今发展已有三十年,网络逐步演绎为一种新的语言变异文化。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调查数据, 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手机网民民规模达5.94亿,占网民总数的88.9%;农村网民规模达1.86亿,占比27.9%。截至2016年8月,网民规模增长至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1.7%,手机网民有6.56亿〔1〕 。可以看出我国网民规模近三年内是更加持续性、规模化的增加,这给网络语言的滋生和蔓延带来肥沃的土壤。

进入2000年后,我国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带动了网络语言载体的拓展,论坛、博客、微博、微信以及QQ等迅速地占据了广大网民的日常交际生活,在语言的沟通和交流下,受到了网络世界非职业、性别、地位等因素的影响,语言环境纵横辽阔,在漫无边际的网络世界环境下,新时代背景下,网络语言在传统汉语言主体构造下,逐步演变出现了一种变体,有学者也叫语言的变异,即“新时代网络语言”,这种语言文字依托互联网的“零距离”,满足了特定交际沟通对象——“网民”的交流需要,一方面满足了人际沟通传播的需要,文字生动、文采翩翩,充分画面感,这些都是传统汉语言文字所不具备的,基于这样的背景态势下,随着网络的继续推进和发展,受影响而产生的变异体——“网络语言”,势必会对传统汉语言有一定的冲击,但这只是基于网络沟通环境下的特定需要,在真实交流以及书面严肃文字交际下,传统汉语言依然需要坚守。

1. 新时代网络语言的发展

汉语言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特定的历史和文化属性,是中华民族深远历史文化的凝结,本文研究的历史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汉语言文学的演进和规范。从微观来讲,本文研究的特定历史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语言文字现象。可以说,语言文字的演进是一种社会现象,在特定人类社会范围内进发展变化,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推进,“网络语言”的诞生,笔者在这里以美国学者 W.Bright的观点来定位,网络语言不是新的文字语言,他只是植根于传统汉语言文学基础上的文字语言变异体,在新兴网络文化世界背景下,网络语言表达的是一种语言文化现象,这种现象与网络交际和沟通息息相关,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变异,用W.Bright的认识,可以称之为网络与社会“共变”的语言文字现象。

护理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ADL分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ADL分值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较低(P<0.05),见表 2。

例2(2000年高考第11题)过抛物线y=ax2(a>0)的焦点F作一直线抛物线于P、Q两点,若线段PF与FQ的长分别为p、q,则等于( )

从文字数字化的变异来讲,在简单形象的表达下,只能体现在网络环境下的书面或口头表达,比如“520”可以在网络聊天和网络邮件中直观的表达“我爱你”,而“514”则表达为“无意思”,“94”则表达为“就是”,这些数字性的表达只能拘泥于网络环境下应用,对汉语言的影响只是体现在特定网络环境,对正面使用无大的负面影响。

吕明臣(2008)〔6〕认为网络语言是一个有着多种理解的概念,既可指称网络特有的言语表达 方式,也可以指代网络中使用的自然语言,还可以把网络中使用的所有符号都包括在内。对于网络文化背景下的网络语言应用,吕明臣提出网络符号式应用仅仅是在指在网络中使用的非自然语言的符号,也就是出仅仅出现在网络交际中人的自然语言,他认为这些“自然语言”多是由技术常用词、日常语言和变异形式及其他特殊的表达方式组成。

3.加强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保持人才队伍的基本稳定。一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弘扬优良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毕业生心理有巨大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对稳定毕业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体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亲和的文化氛围的企业文化传递着尊重人、爱护人的情感,必然会增强毕业生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2.1 对传统汉语言的文化变异

从学术涵义来讲,网络语言是指是网民在计算机运用中所应用的语言文字,从宏观来讲,是指与计算机应用下网络环境所使用的特有网络语言形式,这其中包含了基本网络语言与交际网络语言。从微观上来讲,新时代网络语言泛指网民在网络交际载体(论坛发帖、微博、微信等)应用的自然语言,这与网络载体的公共发布语言有所不同,是以网民自发为主体的内部或人的交际,非官方语言代表。新时代网络语言的特点首先就是简单、直观,能快速有效地表达网民互相交际之间的沟通,提高时效率;其次就是生动、诙谐和幽默,极大地提高网络交际的轻松感,这些优点以网络为媒介,迅速地在中文社交圈进行传播,并被快速地接受和应用。

易文安(2000)出版了我国第一本网络用词词典《网络时尚词典》,作者排除了传统式的按照拼音或部首索引式排版,采用了对网络词语的分类方式来处理,从微观角度将网络语言分解为网络暗语、俗语、专业用语、机构与公司和数字语言等五大类 〔2〕 。随后,著名汉语语言学家于根元(2001)在《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应用传统拼音索引系统对词语分类排序,并采用了大量的实证例句,收录了网络用词 1300 多条。易文安和于根元通过两种不同的分类方式对我国网络文化背景下出现的语言文字变异体进行分类解析,囊括了新世纪网络世界下的变异词组和词句,对网络语言较为细致地给予了诠释和展示〔3〕。其后 2003年,以天涯论坛、腾讯网络、新浪微博等主体的网络语言载体背景下,通过收集网络论坛、网络聊天以及网络邮件专用网络语言,网民集体在网络环境下展示了网络词典《金山鸟语通》〔4〕,这是我国网民集体首次以民间为主导非出版地,因地制宜地对网络语言的进行展示和应用回顾。

此外,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尽量使用英语,学生会由此融入“目标语言环境”中,这对英语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2.2 对传统汉语言的文字语法变异

吕明臣(2004)在首次关注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文字层面的变异,这种观点着重点在文字组织结构以及语法构造的变异上,他提出网民在网络环境下的交际从语言的精简上,首先是缩短了字数,使句子组成形式发生了变化,其次在语音和外形上较多地采用了谐音和象形文字为代表,从网络交际彼此实际和心理需要出发,这点具有特定区域性、年龄性以及变异复杂构造上的等性质。在谐音和通假上,以天涯论坛为例,“斑竹”可以代替“版主”,“大侠”与“大虾”可以代替信誉良好的网民。

2009年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第1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18-35 岁的城市居住网民占中国网民总人口的 64.5%,随后从2014年到2016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和质量都在突飞猛进,网民质量已经从初中教育向全面更高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层次进行转移,这说明网络语言近些年来变异形式和变异质量转变有着充沛的文化背景。

笔者认为,在互联网背景下,从语言文字本身来讲,汉语较之英语也有“舶来词”,这些都是由网络应用决定下的交际成果,严肃意义上讲“舶来词”与网络语言存在差异性,网络语言有着一定的符号应用,而这些符号语言并不能严格的归纳为汉语言文学层面,只能从属于网络使用环境,具有网络文化属性。吴传飞(2003)〔7〕对网络语言在文化层面的变异,认为网络语言对传统汉语言文学的文化变异仅仅局限于网络行业语,如上网、登陆、下载、点击、聊天 室、网吧、猫(modem),伊妹儿(Email)等与网络技术层面相关的词语,以及网络交际中网民的习惯用语,这是网络语言里网络文化活跃领域,也是最易被关注的文化变异,笔者认为这种变异多以变异的词汇,变异的表达方式及另类网络符号来表达。

2. 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影响

再从汉语言语法方面深究,网络语言的变异可以使原有的词或词组的功能性被扩大,比如将名词表做述语,形容词作为动词使用,增加时态标记和复数标记以及增加语言的语气应用,如标点符号加感叹词可以直接放在主语后面等等。这些汉语言文学本身文字或语法的变异,是基于网络交际这样特定背景下再改造,它的使用是网民之间或网络媒介内部非官方的使用,这一点在新加坡简体字与英文的网络交替应用中可以很好地体现,网络变异语言只能存在于网络交际,新加坡网络语言的英语借词都是对传统汉字的改造字,或外形或词义的改造,影响也是仅仅存在于网络沟通和交际 〔5〕

3 新时代网络语言的走向

语言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并随着科技与外来语言的新生,进一步的多元化,以新时代网络语言为例,其发展与使用具有特定的背景和使用环境,对汉语言的正统使用与发展来说,一方面它充当了补充,另一方面它并没有对传统汉语言的使用进行负面的影响。新时代网络语言的出现与发展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其对网名的影响已经逐步多角度化,从现有的应用观察来看,多以“诙谐”、“便捷表达”来进行,而在正式文件中,新时代网络语言还不能起到“替代”作用。

为了进一步了解三德科技研发能力、生产设施条件、品质保障和服务体系等综合实力,我们对其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该公司分管营销的副总经理周智勇、销售部经理陈远飞等人交流。了解企业经营理念及企业文化。

总的来说,新时代网络语言的出现有其一定的优势,也得到了大部分年轻人群的欢迎和使用,从长远角度来说,网络语言将会出现更加丰富多彩的现象,网络词语将会推陈出新,形成一定使用圈的语言氛围,走向虽然存在一定的语言退化弊端,长远看还是具有积极意义,这个积极也仅仅是存在于互联网范畴内,其对传统汉语言的影响虽然存在,但起不到撼动“大树”的效果。作为汉语言的使用者来说,可以选择便捷的具有时效性的网络语言进行交流,但在传统文件和书面表达中,还需要坚守传统汉语言的使用习惯。

4 结论

互联网近十年来获得了长足发展,这一点从我国网民数量和质量提高上就毋庸置疑,网络语言是植根于网络与网络文化发展的,本文研究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只是从汉语言语音和文字的变异角度来进行探析,并不是把网络语言以一种新型语言来进行建构分析,从变异角度来说,也是基于网络应用和拓展背景的研究。网络语言的影响从近十年来说,一直持续化的增长着,这一点与网民数量与质量的提高呈现正比例比率,但网络语言究其根本,没有自己的基本语言体系和基本词汇,不可被认知为独立的语言,这在学界已有共识。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EB/OL〕.2014-2016.

〔2〕易文安. 网络时尚词典〔M〕. 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0,10.

〔3〕于根元. 中国网络语言词典〔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6.

〔4〕互联网网民. 金山鸟语通〔M〕. 来源于互联网论坛.

〔5〕吕名臣. 网络语言交际中自然语言的属性〔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2) :8-10.

〔6〕吕名臣,李伟大等.网络语言研究〔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80-83.

〔7〕吴传飞. 中国网络语言研究概况〔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1-16.

 
吴琳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