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文化课阶段教育教学思考与探索

更新时间:2016-07-05

一、贯通培养项目及研究意义

北京市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以下简称贯通培养项目),是北京市教委为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探索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路径,在2015年启动的一个职业教育新项目。项目的培养模式为“2+3+2”即北京市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中考成绩达到要求被录取到试验校,先接受两年文化基础课教育,然后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相关专业学习三年专业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经过转段考试,成绩合格再进入国内或国外本科院校学习两年,最后经过七年学习,相关成绩合格取得本科毕业文凭。贯通培养项目的实验探索,使得部分学生在初中毕业之后,就能根据个人喜好以及未来就业取向分流,从而发展个性,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难题,也为一些早已拥有职业理想和追求,就业目标很明确的学生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实践型人才开创了新路。

贯通培养项目长达七年,融会了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三个学段,贯通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三种教育类型界限,可以说无论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各教育阶段学科教学目标的界定、各阶段教育教学内容的衔接、基础文化课与专业课的衔接、校本教材的开发、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等很多方面对一直从事高职职业教育的管理者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机遇。贯通培养项目最终的培养目标落实在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实践型人才上,这就为七年贯通培养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明确了方向,尤其是对最初两年的基础文化课阶段的教育教学更是一次探索、研究、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作为该阶段教学的一线管理者,面对这一全新的领域,在一年多的教学管理实践中,遇到诸多问题,有一些体会和思考。

案例教学中可能会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学生的发言内容与教师事先的设想不同,或者超出该项操作所涉及的内容,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案例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开展案例教学,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心设计课堂讨论环节,适时恰当地将所选案例融入教学中。

二、当前贯通培养项目试验院校基础文化课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和教师对贯通项目基础文化课阶段教学的认识和做法不一

1.照搬普通高中的做法

在教育中,从教学目标与内容出发,综合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设计出有针对性的竞赛活动,在吸引学生目光的同时将学生带入到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并运用到实际中。这就是游戏教学的内涵。例如,在讲解语言的多样性知识点时,通过播放侯宝林相声《戏剧与方言》,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鼓励并引导学生自己创作小品,培养学生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进入知识的殿堂,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体会到学习地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目前,贯通培养项目仅仅是在试验阶段,刚刚实施了两年,基础文化课阶段还没有开发出适用于本项目的专属教材,只能全部采用北京市普通高中使用的教材,因此,有些贯通项目试验院校在课程设置、课时分配、教学目标、教学管理、考核方式等方面,完全与普通高中保持一致。有些院校甚至按照高考的指挥棒进行贯通的基础文化教育教学,这种做法虽然说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贯通学生基础文化课的教学,为学生今后专业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学制、生源等问题,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比如学时不足、教学内容难以取舍、与后续专业课学习衔接不紧密、教学效果难以保证等诸多问题,势必会带来今后专业学习的隐患,甚至难以实现贯通培养的终极目标。

2.沿袭职业教育的惯性做法

3.正确引导和强化认识基础文化课的重要作用

道真乌天麻是在道真县境内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种植方式,长期栽培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个大、肥厚的天麻,净产量高、品质好为其主要特征。笔者在群众长期栽培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近年道真康万家药材有限公司基地种植观察对道真乌天麻的种植技术规范提出建议性要求。

(二)贯通培养学校的生源素质和水平使得基础文化课的教学陷入困境

目前实施贯通培养项目的试验院校大多的生源基本上是不能考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与同龄的高中同学来说基础文化课的水平是偏低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并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这些学生在学习习惯养成、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动力上都存在很大问题。学生大多不重视、不喜欢或害怕学习基础文化课程,从本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一年的实践中已经发现有些贯通的学生从“不愿学”过渡到“学不会”最后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而且这种现象不是极少数,一个教学班出现严重两级分化现象,有些同学课上“吃不饱“,而有些同学”吃不了”,甚至“不愿吃”,从而使贯通项目基础文化课教学陷入困境。

(三)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文化课教学自身教学存在不足

以本院为例,因为初次接触这个项目,多少受一些政策解读上的影响,理所当然地认为贯通前两年的教学就是高中教育,因此受传统的高中基础教育观念的影响,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文化课课程以高中学科课程为主,课程的开发和教学模式也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绝大部分的贯通培养的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并未有机结合起来,没有起到先导和贯通的作用。教学内容带有较浓厚的普教色彩,教学方法也没有体现职教特色,更谈不上创新和改革,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没能在贯通培养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适应新的培养方向的教学改革手段,不利于培养贯通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加有悖于贯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加强贯通培养基础文化课阶段教育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文化课教学目标的界定

2.注重发展贯通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制约着最终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对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以设计适合、切实的教学目标为落脚点并开展教学,用教学目标引导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文化课的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以学生的现实情况为依据,一方面要传授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要为学生今后的专业课程服务,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使贯通培养的目标落到实处。

一是各部门根据特定法案或政策而建立某些融资支持计划或项目,对规划、建设提供大量拨款和低于市场利率(甚至零利率)的长期贷款(一般为20年);二是通过规范再生水用户收费、返还税收等保障项目获取运营收入;三是以具体融资标准规范引导和筛选再生水项目,支持符合政策需求的项目。

1.合理设定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文化课的教学目标

(1)教师评价机制能正确地评判教师的工作业绩。通过教师评价,可以评判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是否忠实地履行了应尽的职责,是否完成了规定的教育工作任务,是否达到了教育教学要求。这样,对每位教师都作出符合个人实际的评判。同时,发现教师在其基本素养以及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教师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创造各种条件帮助教师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以便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二)明确贯通培养基础文化课阶段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1.基础文化课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

实施贯通培养实验项目的院校要将基础文化课的课程安排放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整体课程结构中,使基础文化课真正实现其学科价值。具体而言,它是学习、理解、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它是学生将来从事岗位工作、成为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基础;它是社会交往,与人沟通,独立生活、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融入和谐社会的基础;它是进一步扩展知识和技能,继续学习,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基础文化课阶段的教育教学重点是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树立和培养。同时,积极发展综合实践课程,为学生发展提供真实的情境和挑战性任务,打通学校知识和复杂世界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高端化、技术化、技能化”的贯通培养教育目标。

运用 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IBM SPSS Statistics进行方差分析和S-N-K多重比较,Origin Pro 2016进行图形绘制。

以本院为例,针对教师队伍现状(新毕业的大学生居多),首先是保护教师的职业热情,鼓励教师努力探索、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开展系列培训,在强化对贯通培养政策的理解的前提下,让教师们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找到职业的价值感和幸福感;认识到自己从事贯通基础文化课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和意义所在;让教师在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动中,主动学习、提高自己的认识,努力钻研,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水平,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

1.对教师的评价机制

根据周斌[13]的权重确定方法,将γ归一化处理,即得指标的权重W=(0.135,0.154,0.139,0.160,0.150,0.131)。

目前实施贯通培养项目的试验院校基本上都是职业类院校,这些职业院校教育大都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惯性思维导致有些院校在进行贯通培养项目的人才培养时,仍然沿袭过去的做法,甚至有些院校为了突出这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在基础文化课阶段就加重了专业技能教学的比重,这种做法势必会抢占一些被认为不重要的基础文化课的课时分配,多多少少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文化素养的培养。实际上,缺失基础文化课的教育,反而会制约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发展,更谈不上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实践型人才的贯通培养目标了。

院校的学生管理和教学部门,面对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学生,也要及时改变观念,加强管理和引导。通过各种形式,在多种场合,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加深对贯通培养的理解,全员形成共识,七年贯通的学习,漫长又不易,每一步都要走好,才能使未来的贯通之路真正贯通,让学生明白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术技能固然重要,但也不能轻视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与文化基础课在许多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若是文化基础打得不扎实则不利于今后专业课程的继续学习。

(三)建立全面科学的基础文化课教学的评价机制

建立全面的、科学的、双向的教学评价机制,既对学生,也对教师,这个评价机制无论是对提高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质量,还是对实行有效教学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该软件的部分功能涉及学生隐私,在当前大学生对学生管理工作高度敏感的时代,需要给予他们一定的空间。比如定位功能的使用,学生比较在意行踪的隐私性保护。因此,此功能若无限无度使用易造成学生的排斥心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发掘我国传统文化蕴藏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并结合时代要求,对其进行继承和创新,充分展现华夏的精神风范。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活态性,能够生动形象地反映某些民族文明传统的演变和发展,近年来因其不断消亡使得中国的一些传统技艺和文化无人知晓,往往只存在于民间传说之中,传承人普遍面临着老龄化和后继乏人等挑战。故此,加强并完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相关保护制度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事业意义非凡。

2.加强贯通培养基础文化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师评价机制,非常有利于教师素质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促进教师严格教育教学规律、按学校的规范要求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在一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切实感到了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评价机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教育部文件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基本成分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是三者的合金。这是国外核心素养的通行说法或共识。它体现了学生发展的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的统一,体现了个体面对自我、社会、文化等多重环境的需要,能够更全面地体现教育的功能。按照这些定位说法,发展核心素养的提法更加符合贯通培养实验项目培养人才的大方向和终极目标。因为核心素养体现了学生发展的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的统一,体现了个体面对自我、社会、文化等多重环境的需要,能够更全面地体现教育的功能。因此,在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文化课阶段的教学与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全面发展。

(2)教师评价机制为教师队伍管理提供客观的材料。教师评价能反映出所有教师工作的实际表现,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教师工作的优劣,全面科学地显示教师之间的差距, 从而为分析整个教师队伍的现状,树立先进的典型提供有利的保证。教师评价的结果可以运用到教师聘任、教育教学工作安排、职称评定等方面,避免只看教师资历、学历或者知识水平而忽略实际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和实际教学效果的现象产生。

2.对学生的考核评价

按照七年贯通培养方案,学生在七年的学习过程中要经过至少两次转段考试,一次是中职教育转高职教育,一次是高职教育转本科教育,那么这两次的转段考核如何进行,也是我们迫在眉睫要考虑的问题。

(1)评价目标多元化。贯通学生的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地掌握情况,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态度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良好情感态度和建立起的正确价值观。因此,教师应建立多元评价的目标体系,关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过程方法的整合。既要重视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评价,更要加强对过程性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评价。评价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保证学生的学习实现均衡的、阶段性的、可持续发展。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上已建成的一项特大型工程。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截流,2000年元月首台机组并网发电,2001年年底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历时11年,共完成土石方挖填9478万m3,混凝土348万m3,钢结构3万t,安置移民20万人,取得了工期提前、投资节约、质量优良的好成绩,被世界银行誉为该行与发展中国家合作项目的典范,在国际国内赢得了广泛赞誉。2009年 4月7日,小浪底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2)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应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根据期中期末平时成绩完成对学生的考核,积极鼓励学生自身、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学生互评时强调关注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学生自我评价中强调自我反思。让家长参与评价,侧面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行为习惯等。学生能否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认真地总结各种学习方法,检查学习活动进行的质量与效果,将直接影响着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发展。要让学生在自评中反思自我、建立自信;在他评中进一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在评他人时赏识他人、取长补短。

(3)评价方法多样化。建立多元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方法的改革必然是关键。要改变传统的将纸笔测验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加入访谈评价、问卷评价、作业分析、情感评价等,同时建立好学生成长记录卡,以随时记录各种评价结果,为学期评价、学年评价、毕业评价提供依据。考试的形式方法也要多种多样,根据学科特点设立书面闭卷考试和开放性考试等多种考试方式,避免“一张试卷决高下,一张试卷定终生”的亘古不变的传统做法。

(四)进一步推进贯通培养基础文化课课程体系的建立

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文化课的课程体系要考虑到学生生源的实际情况和培养目标,完全照搬普通高中的课程设置和教材显然是不适应的。两者的学生生源素质和培养目标方向完全不同,普通高中学生的生源素质明显要高于贯通学生,培养目标主要是为高考服务,而贯通培养是为了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是毕业后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人才。如果贯通培养基础文化课课程按照高中的课程体系实行,教材也全部使用人教版高中文化课教材,显然是不完全适宜的,因此专门针对贯通培养的基础文化课课程体系的建立和教材系列的开发迫在眉睫。结合院校专业特点大力开发校本课程,也是未来要研究的课题之一。首先从学生兴趣和爱好出发,开发一些学生喜闻乐见、能发展学生个性特点、培养内涵素养、增广见闻的选修课程。另外,要将基础文化课与专业技术技能结合起来,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技能的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通过课程的整合,实行弹性学制等方式组织教学,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在基础文化课教学中强调和专业技术技能的融通,突出实用性。

(五)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贯通培养项目目前还处在试验阶段,绝大多数老师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在教学过程中囿于高中教材的限制,不自觉地就上成了高中基础文化课,再加上有些院校之前没有这么多的基础文化课老师,新引进大批刚毕业的学生任教,他们没有任何经验,更谈不上教学方法,因此,往往是“一言堂”“满堂灌”式教学,这使得原本就对文化基础知识不感兴趣的学生觉得更为无聊。所以,学校要引导老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实际掌握更多的知识。

一是鼓励年轻教师使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过程的形象性、趣味性,丰富教学内容,并有效地调动学生课上学习的热情,努力使贯通培养的文化基础课更具有活力和吸引力。

二是引导教师关注新的课堂教学改革方向,努力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甚至成为课堂的主讲,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增强自信,大胆表现自我,提升学习热情,实现自我价值。

三是提请教师密切关注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时代和社会大环境的关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不受教材内容的约束,将教学的视野打开,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是倡导教师将研究型学习引入贯通课堂,注重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五是鼓励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促进教学。例如,语文课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学生搞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诗歌朗诵、课本剧演出、演讲、辩论等;政治课让学生做一些时事评论;历史课让学生讲述历史上的今天等等。

虽然,贯通培养项目还在试验探索的路上,但是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方向是坚定不移的,这也符合新时代的发展形势。虽然目前基础文化课阶段教育教学情况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相信经过同仁们的共同努力,这些问题会得到很好地研究和解决。贯通培养基础文化课阶段的教育教学无论是从课程设置、课程目标、教材体系还是考核办法必将得到充分的研究和论证,教育教学效果也会大幅度提升,从而让基础文化课真正体现出为专业人才培养打基础的意义和优势,让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文化课阶段的教学为学生在今后的专业课学习中发挥真正的学科作用。

【参考文献】

4.创新载体,搭建内审信息平台。面对信息高度集成和共享以及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际,内审机构应搭建审计信息系统平台。既要建立高校内部审计数据库,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探索更好地实现在线审计、联网审计和动态审计,又要从审计技术发展角度创新高校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和载体。如通过多媒体宣传审计 “精品项目”,树立内审机构良好的外部形象。

[1]张槟.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6):42,44.

就业市场的需求就是我们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导向,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为顺利完成这一使命,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

[2]向晓,唐年青.农业类高职基础文化课教学内容重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41-42.

[3]吕筠.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课学习障碍及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3):164.

熊建清,赵庶吏,高士吉,李英军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