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38

qian520xing
首页 > 论文问答 > 婚恋观文献综述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南宫火却

已采纳
我的理解是 最真城的~!
154 评论

yangwenmoney

88 评论

宅男阳光刺眼

、学生婚恋观特征1、时代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相应的社会形态必然就会产生相应的社会意识。在新的时代浪潮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其思想意识必然与整个社会环境相适应,具有其时代性。每一个时代的婚恋观总会打上这一时代的烙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因此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和当代的视角看待大学生的婚恋观问题。2、继承性尽管在现在大学生身上表现出了许多体现时代的做法,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当代人尤其是在婚恋观上仍然保留了大部分传统的东西,继承了我国一直以来的许多的优秀的传统。这些优秀的习惯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不能丢的,是需要发扬光大的,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更应如此。3、可塑性已经走进大学校园的90后一代,身体发育虽已基本成熟,但是由于自身还未完全接触社会,因此心理发育还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转化的阶段,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大学生对于恋爱、婚姻等概念并没有很多自己亲身的体会,往往受到电影电视、文学作品以及身边人的影响,造成了他们人云亦云,对于婚恋观并没有一个成熟的观点和看法。4、自主性90后一代大多为独生子女,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许多事情是由自己一人完成的,这种环境培养了自主的意识,独立的思想,当然同样由于这种原因,也形成了一种个人主义的观念,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在关乎婚恋观念的问题中,他们我行我素,总以自己的亲自体验为依据,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尤其是一些强制性的措施,他们更是不愿顺从。5、开放性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为上,较之以前相比,90后一代都更为的开放,这或许也是这一代人饱受争议的原因吧。正是处于改革开放的大形势下,国外各种思想的传入,深深地影响到这一代人价值观的形成。这一代人,思想都较早熟,行为更为大胆,在婚恋观的行成上,其开放性的特点表露无疑

157 评论

XiangZong12

当前大学生校园恋爱观和恋爱行为的新特点   自由性。(1)恋爱对象选择自由。当前大学生对于自己所交往的人员对象选择比较自由,或是同学、学校的师长,或是社会上的人士,甚至是已婚人士。就像案例一中所阐述的那样,无所谓身份的对等,选择已婚人士作为交往对象在当前的大学生中也时有发生,而这种关系更容易引发纠纷甚至导致悲剧。这都是对恋爱对象的自由选择,甚至可以说是随意地选择所造成的不良后果。(2)恋爱关系处理的自由。有的大学生对于恋爱关系的问题也较随意,并不讲究责任与义务。同时和两个或者多个对象保持关系,并且对于这样关系的处理也很随意。就像案例二中所谈到的,前一个还没有完全处理完,后一个就已经开始了,对于关系的处理不能够妥善及时地完成,最终酿成悲剧。   盲目性。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当代大学生恋爱普及率高且呈明显的低龄化倾向。恋爱行为低龄化导致恋爱动机的盲目,据调查显示,80%以上恋爱中的学生往往在自己的心理、能力等各方面尚未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不经慎重考虑,“遇上了就爱”,“闪电式”地进入到恋爱状态;近50%的大学生恋爱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和孤独,并且有明显的从众心理;近10%的学生恋爱是因为“看到别的同学都恋爱了”,自己也得恋爱,否则显得没有魅力或不正常;还有近2%的学生同时和几位异性同学保持多角恋爱关系或关系模糊。其动机也比较复杂,有的是为了显示个人魅力,有的是难以区分友情与爱情。恋爱动机的盲目性导致交往双方缺乏充分地了解,极易引起恋爱矛盾和恋爱冲突,甚至酿成爱情悲剧。   短暂性。恋爱的盲目会导致恋爱的短暂。“闪电式恋爱”必然导致“闪电式失恋”。校园恋人常常会因为思想、性格、志向、兴趣不合或一方移情别恋而发生矛盾和纠纷,甚至导致分手。面对恋爱纠纷,大部分大学生能理智对待,但也有一些学生在恋爱中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投入太多,对恋爱对象过分依赖,一旦恋爱受挫,往往会情绪失控。当前各大校园频频发生的暴力事件、自杀事件有相当一部分都与此有关。   综合以上几点特征,我们不难看出当前部分大学生的校园恋爱观还不够成熟。当代大学生校园恋爱观总体上呈现多元化价值取向的特征,由传统保守的校园恋爱观逐渐向开放的校园恋爱观发展趋势明显。在恋爱动机、择偶标准、婚前性行为、恋爱结果的态度上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和冲突,这就使得大学校园频繁发生因感情纠葛而伤人致死的事故。   三、影响大学生校园恋爱观新变化的原因   家庭因素。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可见家庭对于子女的影响有多深远。同样,对于建立大学生正确健康的校园恋爱观,家庭因素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个人因素。就大学生而言,已初步形成了价值观、人生观、校园恋爱观,为人处世都有自身的看法和做法。而这也就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从时期来看,大学生正处在由青春期向成人期过渡的一个关键时期,容易冲动。有些学生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不能准确地区分友情与爱情,容易造成误会,从而给双方都带来烦恼。有的学生把爱情放在人生的最高地位,奉行爱情至上主义,沉湎于感情的缠绵之中,从而影响到学习,进而影响到自己的前途,甚至是酿成悲剧,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大学生校园恋爱观的盲目性。   社会因素。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的恋爱价值评判体系和恋爱行为的相对稳定性。大学校园是社会多元化的集中体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集中地体现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发展方向。同时,大学校园又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又同化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社会发展的客观因素对当代大学生恋爱选择的影响趋于淡然化,这是恋爱观念相对开放的表现。首先,大家的包容力变强了,不会像以前一样对“姐弟恋”、“师生恋”无法接受;其次,排斥性减小,不会因对方学历的高低而影响恋爱对象的选择。   情感因素。每个人的决定都受到自身主观情感的左右,即使是知道有些事情要从客观的角度处理,但是难免会受到情感支配,所以个人的决定或多或少都受其影响。而情感又是一种感性的主观因素,所以它的机动性很大。大学生曾经的情感经历或是身边的好友、亲属、家长的情感历程都会对其产生一种主观上的影响性和倾向性。   四、大学生校园恋爱观教育引导对策研究   婚姻和恋爱是人一生中要经历的重要部分。大学生是时代的领路人,是祖国的栋梁,他们的校园恋爱观不仅折射出大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的把握和体现,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预示着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并且,恋爱、婚姻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密切相关,正确教育引导大学生的校园恋爱观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的现实需要。   人生观的明确。首先,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对大学生授予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思想和心理上的教育,更应该侧重大学生思想、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建设,而不是只关注学业成绩。人生观是一个人的思想、心理、情感等集中的体现,正确的人生观会使大学生在面对人生抉择时做出理智的判断。 价值观的选择。人们在对恋爱对象的选择问题上则体现出了人们的价值观。价值观的选择决定着看待问题的角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辨是非,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有了这些作为前提,大学生在选择的时候就有了尺度和标准。   恋爱观的把握。丰富校园恋爱观教育内容是大学生恋爱观教育引导对策研究的中心问题。校园恋爱观的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思想,能够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恋爱责任意识,树立恋爱道德教育与恋爱艺术教育并重的意识,从而加强校园恋爱观的教育。从根本上将大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恋爱观上,宣扬积极的正方向的例子,在根源上减少校园情感惨剧。   恋爱、婚姻作为一种人际交往方式,既要受平等、忠诚、尊重、负责等基本道德的约束,又必须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之所以校园恋情会演变成校园暴力,很大原因在于有些大学生不能够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恋爱对象、不善于表达爱情、不能理智的对待失恋。国外一些大学包括中学对学生的恋爱教育非常细致,小到约会的地点选择、约会时的着装都有指导。这种细致入微、简单实用的恋爱艺术指导值得我们借鉴。同时,作为自我完善的主体,当代大学生应该明确认真地肩负起自身校园恋爱观的养成工作。在看待问题时要辩证思考、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以理性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志趣,在看待恋爱问题上形成正确、积极向上的态度。   校园以及学校教育所起到的导向性。校园环境的熏陶影响,学校教育的引导,这些都是能够给大学生起到导向性的。拓展校园恋爱观教育的渠道,普及型教育与个体化教育并行,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并重,这些举措都是学校应该重点加强和侧重的,并且学校应相应的改进恋爱教育形式,普及恋爱常识、恋爱道德、恋爱法律责任,培养健康向上的校园恋爱观,这其中又包含安全、健康、文明教育等。同时,学校还可以针对个人深入开展个性化指导,毕竟恋爱问题涉及到个人隐私,每个人面临的具体问题、具体情况各有不同,应该“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此外,学校还可以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来充实大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各种活动同时进行教育,这样既能够娱乐大众,又起到了教育引导的作用。

189 评论

杨枝甘露儿

大学生择偶偏好调查研究报告摘要:为研究大学生择偶的偏好,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访问乐山师范学院20名被试,结果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t=81,p=33>05,没有显著性差异,男女之间在设置的选项的选择中,差异不显著。在择偶过程中,最关注的五项是:品行、健康状况、能力、性格、生活习惯。关键词 择偶偏好;生理吸引力;1 引言1 问题来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一个问题成为大家关注度焦点,那就是择偶问题,在中国,在男女比列严重失调的情况下,又涌现出大量剩女,这种情况是怎么发生的呢,这就涉及到男性和女性的择偶偏好问题。在众多实验或者调查研究中发现,男性更加看重对方的生理吸引力的有关线索(相貌,身材等),而女性更加看重对方的经济前景与承诺信息(转引自Buss,2003;韩荣炜,2002)。仅就女性择偶而言,研究表明,女性较多看重对方的生理吸引力。性格品行、经济条件、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等(转引自Shackelford,2005;乐国安、张彦彦、陈浩,2005)。 随着社会的发展,住房也成为女性择偶是考虑的重要线索(张亮,2000)。在中美两国择偶偏好的跨文化研究中Toro-mom 和Sprecher发现,总体而言,中国被试更加看重健康、住房、社会地位、财富、权力等维持未来家庭关系密切相关的属性,而美国被试更加强调体贴、和蔼、友善、幽默感善于交际等相关品质(刘永芳,苏丽娜,王怀勇,2010)。 而当代大学生的择偶偏好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在择偶方面有哪些异同?和学者们的研究结果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基于此,来研究大学生的择偶偏好,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2 文献综述 女性择偶偏好的背景影响因素从进化心理学的观点来看, 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相关背景, 人们探索了四种背景影响因素:女性在寻找配偶之前拥有的资源,择偶的时间背景(要求有承诺的还是随意的择偶),生理周期以及女性自身的择偶价值。结构性资源缺乏假设(structualpowerlessnesshypothesis)(Buss&Barnes,1986;Eagly&Wood,1999)。根据该理论假设,因为权力和资源一般由男性掌控,女性被排除在外,所以她们要选择有权有势、能挣钱的男性。女性试图嫁给地位更高的男性,是因为地位为她们提供了获取资源的途径。而男性择偶时则不像女性那样看重经济资源,因为他们已经控制了资源,也因为不管怎样女性拥有的资源总是比他们少(巴斯,2007)。 在诸多的研究中,发现,男性在择偶时,更注重对女性的面孔的吸引力,在张妍等的研中也同样发现,在对女性面孔的识别中,对有吸引力的女性,反应时间长,加工深度更大,因此,对有吸引的面孔记忆更加深刻,这也说明了以上问题。在择偶的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线索偏好,就是对面孔吸引力的判断,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讲,对女性面孔吸引力的判断是自然选择和对环境适应的结果,吸引力从某种程度上提高了配偶成功的可能性,配偶品质假设(mate-quality hypothesis)和优良基因理论(good genes theory)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解释,配偶品质假设认为,具有吸引力面孔的女性被知觉为好品质的配偶,可能是性选择的结果。良基因理论认为,具有吸引力的面孔被认为是健康基因,较好的免疫能力与生殖优势的标志,意味着更大程度上的生殖成功(转引自Rhodes,2006)。 择偶标准的时代变迁,对男女两性而言,从1939-1996这57年间,两性择偶是,对相互吸引、爱慕、教育、知识、社交容貌等方面指标的重视程度总体有所上升,对整洁。贞操等指标的重视程度总体有所下降,在变迁中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对为了伴侣的教育背景和经济状况的重视程度总体有所上升,而对烹饪技能和持家能力有所降低,女性对志向远大/追求上进指标的关注有所下降,为人可靠、成熟稳重、气质优雅等择偶标准一直受那男女的重视,相似的政治背景在择偶中则一致不受关注,男性比女性更加注重身体健康,烹饪水平,持家能力和容貌身材等择偶指标,而女性较之男性更加重视为了伴侣的经济状况,相似的教育背景,追求上进等指标(徐安琪,2009)。3研究假设择偶偏好具有性别差异2 方法1 被试 乐山师范学院20名被试,12名女生,8名男生。2 材料 使用问卷法, 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27份,有效问卷20份3 统计工具 Excel 2003 3 结果 使用问卷法, 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27份,有效问卷20份,运用Excel 2003对数据进行数据分析,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t=81,p=33>05,男女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列出的11个指标的在乎程度的排序其结果为:1、男生在乎程度排序:品行、性格和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和能力、共同语言、年龄、外形、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学历。2、女生的在乎程度排序:品行、健康状况、能力、性格、生活习惯、共同语言、经济条件、年龄、社会地位、学历、外形。 在对年龄的看法中,60%的男生愿意选择比自己小的女生,40%的男生认为无所谓,有71%的女生愿意选择比自己大的男生,29%的女生认为无所谓。在选择对方的家庭情况是,80%的男生选择的是中等收入,20%的男生认为无所谓,86%的女生选择中等收入,14%的女生认为无所谓,令人惊奇的是,在回收的20分问卷中,没有一个人选择高收入的家庭,这让人很惊讶。 对对方性格的选择中,60%的男生愿意选择外向型性格,40%的男生认为无所谓,84%的女生愿意选择外向型的性格,16%的女生觉得无所谓,同样令人费解的是,几乎没有一个人愿意选择内向型的性格,这与生活的实际似乎有一定的差异,这就涉及到择偶偏好的内在加工过程,以及实际的情况了。 在选择恋爱的形式上,60%的男生,倾向于日久生情,20%的男生更愿意选择一见钟情,20%的男生愿意选择朋友变伴侣的形式,而86%的女生选择日久生情,14的女生选择朋友变伴侣,几乎没有女生选择一件钟情和朋友变伴侣,或许跟人私下和公开的态度不同,问卷放映的更加理想化。 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选择上,57%的女生愿意选择与自己相同的三观,而47%的女生可以接受和自己三观不同。有63的男生倾向于选择和自己三观相同,37%的男生可以接受和自己三观不同。4 讨论1结论 1、在列出的选项中,男女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2、男生在乎程度排序:品行、性格和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和能力、共同语言、年龄、外形、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学历 3、女生的在乎程度排序:品行、健康状况、能力、性格、生活习惯、共同语言、经济条件、年龄、社会地位、学历、外形。 在这次调查中,还是可以发现,大学生的择偶偏好,排在最前面的五项是:品行、健康状况、能力、性格、生活习惯,而且是出乎一致的都是非常在乎这些条件的,这与前面所谈到的研究中,有部分相同,同时也发现,在对外貌的选择上,女生是把外形排在了最后,而男生则是在稍微靠前的位置,也确实证明,在择偶的过程中,女生确实不怎么在乎外形,而更加注重经济条件,还有一定的差异。而作为受教育程度的学历则好像受到了大家的忽视。 在选择恋爱的形式上,基本上倾向于选择日久生情的模式,更愿意选择性格外向的人,选择中等收入的家庭背景,女生倾向于选择比自己大的男生,男生倾向于选择比自己小的女生。2问题1、样本的选择上,选择的都是乐山师范学院的在校大学生,此外,样本的量不大。2、在问卷问题的选项上出现了一个问题,有的选项几乎没有人选择,这是一个失误。3、由于问卷发放的方式是,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的资源,但是也或许是由于这种方式影响了结果,填写问卷的人可能会觉得没有隐私感觉,不大会表现出自己心最真实的想法。参考文献(美)D•M•巴斯(2007)进化心理学 心理的新科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47-151刘永芳,苏丽娜,王怀勇,女性择偶决策的线索偏好及信息加工方式 心理学报 43,No l,21-29张妍,孔繁昌,陈红,向燕辉,高笑,陈敏燕, 男性对女性面孔吸引力的认知偏好:来自ERP的证据 心理学报 42,N11,1060-1072徐安琪(2009) 中国家庭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家庭研究中心编著:169-172点赞转发收藏

172 评论

垚垚姐姐。

90后与80后大学生恋爱观比较08公管(2)班沈静一020208224 摘要:在现在的高校中80 后和90后大学生并存分属于不同的年级。作为大三学生同时也是80后我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80后与90 后大学生在日常行为方式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而对于在性心理和性生理上都即将成熟的大学生而言对恋爱的看法和态度无疑是最能体现其群体特点的一个方面。因此把80后和90 后大学生的恋爱观作一比较,目的在于从生理、心理上分别了解和把握他们对恋爱的认识与态度,列举并分析由于不正确的恋爱观而引发的诸多问题,进而分析处于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未来接班人在观念上的变化趋势以及为当代大学生恋爱观恋爱问题的处理及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引导提供参考。本文我们主要回顾国内外恋爱观研究的历史过程,并对其整个发展过程研究方向做一个简要的评述,最后提出我们的研究方向和建议。关键词:恋爱观爱情观80、90后大学生一、对于恋爱观、爱情观、婚恋观的区分1、恋爱观的相关界定:马建青、严立芬L7](1999)认为,婚恋观是人们对恋爱和婚姻基础问题的看法,如对恋爱目的、择偶条件、婚姻幸福的标准、性行为等的认识、观点、见解。李平菊〔10〕(2003)在其硕士论文《在校女研究生婚恋价值观研究—以武汉地区高校为例》中,认为恋爱观是婚恋价值观的核心,将其界定为“主体对恋爱中诸问题所持有的心理评价和态度倾向”。2、婚恋观界定:苏红〔12](2006)将婚恋观定义为:“人们对婚前恋爱、婚姻生活以及婚恋过程中性爱取向的基本看法,它是人们对待婚姻和恋爱的内在标准和主观看法,其不但直接影响个体对配偶的选择,还会影响个体对未来婚姻、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的承担。”杨艳玲〔13」(2007)认为“婚恋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男女两性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包括婚姻和爱情„„婚恋观是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重要体现,是指人们对男女两性姻缘关系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它包括人们对爱情的基本观点(恋爱观),人们对爱人的期望,人们对各种婚姻形式及其变异的看法(婚姻观),人们对性行为的态度(性观念)等方面的内容。”3、爱情观的界定:爱情观是人们对爱情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爱情,爱情的本质,及爱情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位置,择偶标准,如何对待失恋等。婚恋观是人们对待恋爱、婚姻和家庭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从上面对三个不同概念的界定,我们发现:对于恋爱观、婚恋观、爱情观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从中可以肯定的是婚恋观包括了恋爱观,而对于爱情观所涉及的范畴则有些模糊,爱情观会涉及到婚恋观、恋爱观,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却没有一个很清楚的划分界限。对于大学生恋爱问题的研究中出现的种种概念,一定程度上缺乏明确的操作定义或与其它相似概念的区分,这也是我们所感觉存在的一个问题。90后与80后大学生恋爱观比较08公管(2)班沈静一020208224 摘要:在现在的高校中80 后和90后大学生并存分属于不同的年级。作为大三学生同时也是80后我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80后与90 后大学生在日常行为方式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而对于在性心理和性生理上都即将成熟的大学生而言对恋爱的看法和态度无疑是最能体现其群体特点的一个方面。因此把80后和90 后大学生的恋爱观作一比较,目的在于从生理、心理上分别了解和把握他们对恋爱的认识与态度,列举并分析由于不正确的恋爱观而引发的诸多问题,进而分析处于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未来接班人在观念上的变化趋势以及为当代大学生恋爱观恋爱问题的处理及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引导提供参考。本文我们主要回顾国内外恋爱观研究的历史过程,并对其整个发展过程研究方向做一个简要的评述,最后提出我们的研究方向和建议。关键词:恋爱观爱情观80、90后大学生一、对于恋爱观、爱情观、婚恋观的区分1、恋爱观的相关界定:马建青、严立芬L7](1999)认为,婚恋观是人们对恋爱和婚姻基础问题的看法,如对恋爱目的、择偶条件、婚姻幸福的标准、性行为等的认识、观点、见解。李平菊〔10〕(2003)在其硕士论文《在校女研究生婚恋价值观研究—以武汉地区高校为例》中,认为恋爱观是婚恋价值观的核心,将其界定为“主体对恋爱中诸问题所持有的心理评价和态度倾向”。2、婚恋观界定:苏红〔12](2006)将婚恋观定义为:“人们对婚前恋爱、婚姻生活以及婚恋过程中性爱取向的基本看法,它是人们对待婚姻和恋爱的内在标准和主观看法,其不但直接影响个体对配偶的选择,还会影响个体对未来婚姻、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的承担。”杨艳玲〔13」(2007)认为“婚恋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男女两性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包括婚姻和爱情„„婚恋观是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重要体现,是指人们对男女两性姻缘关系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它包括人们对爱情的基本观点(恋爱观),人们对爱人的期望,人们对各种婚姻形式及其变异的看法(婚姻观),人们对性行为的态度(性观念)等方面的内容。”3、爱情观的界定:爱情观是人们对爱情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爱情,爱情的本质,及爱情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位置,择偶标准,如何对待失恋等。婚恋观是人们对待恋爱、婚姻和家庭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从上面对三个不同概念的界定,我们发现:对于恋爱观、婚恋观、爱情观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从中可以肯定的是婚恋观包括了恋爱观,而对于爱情观所涉及的范畴则有些模糊,爱情观会涉及到婚恋观、恋爱观,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却没有一个很清楚的划分界限。对于大学生恋爱问题的研究中出现的种种概念,一定程度上缺乏明确的操作定义或与其它相似概念的区分,这也是我们所感觉存在的一个问题。具体 可参考百度文库

81 评论

相关问答

  • 婚恋观文献综述

    90后与80后大学生恋爱观比较08公管(2)班沈静一020208224 摘要:在现在的高校中80 后和90后大学生并存分属于不同的年级。作为大三学生同时也是80

    无锡一号 5人参与回答 2024-05-06
  • 婚恋观文献

    不清楚

    水之云端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6
  • 婚姻观文献综述

    回答即可得2分,回答被采纳则获得悬赏分以及奖励20分Many people simply regard Pride and Prejudice as a lov

    西尔米奥奈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4
  • 婚恋观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高小贱大琪琪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4
  • 关于婚恋观的文献

    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调查设计方案象牙塔中,大学生恋爱早已不是讳莫如深的话题。留心的人们会发现,不论是在林荫小径、操场边上,还是教室角落 、熙攘餐厅,恋爱着的大

    薄荷kokoro 4人参与回答 202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