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85

昂昂千里
首页 > 论文问答 >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妖精1208

已采纳
您好 我可以 的 专业的论文 服务 原创论文 成品论文 都有的 需要的可以找我
161 评论

奕彩彩绘

2003年12月公开出版专著《视觉文化概论》、《现代教育技术学》(2003)、《中外信息技术教育比较研究》(2004)和《电视制作——技巧·艺术·训练》(1991)等6部。在《比较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人民日报》《文汇报》等发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视觉素养培养》、《信息文化概念辨析与信息技术教育逻辑体系》、《网络时代的民族文化发展与传播》等论文60余篇。获得全国电化教育优秀工作者称号、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和徐悲鸿首届教育基金奖等。1995年至2002年间三次赴英国访学,实地考察英国学校和社区信息文化与教育状况,在英国著名作家勃朗特三姐妹故乡进行“田野工作”。制作的勃朗特专题多媒体软件被英国勃朗特博物馆收藏,数次获国家与省级多媒体奖。访问法、德、意、奥、荷等欧洲大陆国家,体验欧洲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公益文化资源建设,积累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精心设计开发新型视觉文化课程:以信息技术为支持、以民族文化为资源、以培养视觉素养和文化自觉意识为目标,并自2001年起面向教育技术、新闻传播、广播电视和摄影等专业研究生开讲。 1982年1月 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留校任教。历任安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讲师、副教授、教学副主任、教授,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安徽省第七次党代会代表。其间1994、9—1995、6获中英友好奖学金,赴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北京语言学院英语进修;1995、10—1996、10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影视戏剧传媒系”高级访问学者;1998、9—1999、7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理论专业研究生学习;1999、9—2000、3 英国勃朗特协会、格拉斯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教育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01年引进南京师范大学。2002、4—2002、8第三次赴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教育学院高访,期间访问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荷兰、比利时等欧洲大陆国家,考察与体验欧洲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公益文化资源建设,积累丰富资料。从事“视觉文化与信息技术”田野工作,精心设计开发视觉文化新课程,自2001年起面向教育技术学、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等专业研究生开讲。2004年组建视觉文化研究所,开发视觉文化教学与科研主题网站。2005年开始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公选课,2006年获得校优秀课程并入选校首届博雅课程。 研究方向: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视觉文化研究与媒介素养培养、教育技术桥梁理论创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现代开发等。近五年主要科研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 基于博雅理念的高校视觉素养教育研究 2007-2009南京师范大学博雅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精品教材建设、研究生优秀课程建设立项2007—2009国家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之宏观机制的建构与完善2002—2005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多媒体技术支持的当代大学生视觉文化素质培养研究 2005—2007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视觉文化与视觉传播的技术创新与素质教育” 子项目“视觉传播与视觉文化研究的技术创新与素质教育” 2005—2008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视觉素养培养创新研究 2005—2007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滚动重点课题: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本土研究 2003—2005 论文:论摄影的分类 电化教育研究 10运用元影像解析人类的影像创造活动 南京师大学报(哲社版) 4视觉文化研究与教育技术创新《中国电化教育》4改革创新与继往开来《电化教育研究》4媒体素养与远程教育系列论文5篇《远程教育杂志》4 - 2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视觉素养培养(上)《电化教育研究》 3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视觉素养培养(下)《电化教育研究》 4英国苏格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指南(上)《电化教育研究》2英国苏格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指南(下)《电化教育研究》 3信息文化概念辨析与信息技术教育逻辑体系《电化教育研究》 5论英国信息技术教育宏观机制的建构与运作 《电化教育研究》 8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模式《电化教育研究》 9信息技术教育的微观分析与宏观建设 《中国电化教育》6英国英格兰教育改革与信息技术教育 《外国教育研究》 2英国苏格兰教育改革与信息技术教育 《外国教育研究》 6网络时代的民族文化发展与传播 《复旦大学学报》4 《视觉文化概论》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年12月《中外信息技术教育比较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年4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程》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2年8月《现代教育技术学》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3年5月《信息化教育概论》作者之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6月设计开发“视觉文化网”2004年11月 2006年专著《视觉文化概论》获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年“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获南京师范大学校第十三届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5年视觉文化网站获得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校教育主题网站一等奖。

329 评论

宝宝不胖c

新课程标准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有机整合。这种做法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数学课程中,在内容上“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相关部分”,这就使得信息技术实质性地成为数学课程教与学的必要工具,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学好或教好数学课程的必要条件。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让数学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方向。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是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信息技术,如何恰当地把它与学科教学整合在一起,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信息技术具有直观性,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在讲“平移和旋转”这节课时,本文作者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方式除了在游乐场里出现过,其实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平移与旋转的现象。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感受,联系生活实际,判断下面的画面哪些是平移运动、哪些是旋转运动?屏幕出现几种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直梯升降、风车转动……)录像中播放情景都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有汽车的行进,溜溜球在旋转,风车在转动,推拉窗的移动,电梯的移动等。这些情景都是学生们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了,可能平时他们并没有在意这些现象,更不会想到这些现象能和我们今天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通过这段影像的播放便加深了他们对这两种运动方式的认识。接着教师提问“谁还能来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曾见到过哪些平移与旋转的现象?由于有了前面屏幕上展示的平移或旋转的实际录像,学生们说出了很多生活中出现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现象。  二、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性,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例如在教学《垂径定理》这一节时,课本中对垂径定理的证明学生根本不理解,于是我制作了一个FLASH动画,按课本中的证明过程进行动画演示以后,很多学生就能尝试着进行证明,与课本中的证明过程几乎差不多。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快速绘图、动画、视频、发声等功能,可以快速模拟某些发明、发现的过程,使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发现法”教学可能经常实施。例如在教学《位似》这一节时,我用几何画板制作一个课件,画出两个位似图形,在我的引导下,利用软件的测量功能让学生很快就将对应边、对应角、对应顶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间的关系等自己找出来了,再通过调整任一顶点或位似中心的位置观察图形的变化,学生对这一内容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因为这一节不比其他章节,其图形不是想画就能随便画出一个来,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常规模式的教学效果是一定好不起来的。三、 信息技术具有动态性,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例如:在教学九年级《抛物线》一课时,学生对抛物线的认知就是一条光滑的曲线,但我们利用多媒体播放火箭队和湖人队的一场比赛,展示出篮球运动员姚明投篮时篮球的运动轨迹,学生就会对抛物线有更直观的认识。由于用电脑演示,手段新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明显。四、 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能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大家知道,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如果教学软件编得更好,连教学模式也可以选择,。例如,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是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知识点的延伸,同时又是学习平行线截线段成比例的基础。正确理解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是教学关键,学会尺规等分已知线段也是本节的重点。教材中直接给出定理内容及证明方法,如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讲解,机械的步骤和静止的图形给学生以枯燥、乏味的感觉,并且只能向学生展示知识的结论,不便于揭示问题探索的过程。这样使学生对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学生知识的认知结构中出现断层,不利于能力的培养。为了使学生参与问题的探索过程,正确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结合这节教材的具体内容,我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了课件,利用课件的测算、动画、隐藏等功能,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探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电脑上亲自去度量线段的长,计算线段的比,然后验证线段的比是否相等,这样做,教学中发现了“定理”。另外,通过平行移动图中线段的位置,学生很容易“发现”该定理的两个推论,即它的两个变示图形。这样的教学方法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探索观察的实验意识,从一般到特殊,从形象到抽象,学生经过这样一番试验、观察、猜想、证实之后,再引导学生给出证明,这样较难讲清的问题,就在学生的试验中解决了。  五、信息技术具有补充性,能通过多媒体实验实现了对普通实验的扩充,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譬如,在上中位线性质时,可用《几何画板》设计如下课件让学生实验画一个可以任意调节的四边形ABCD,顺次连接四边形的中点得到一个内接四边形EFGH。实验:(1)任意拖动四边形ABCD,观察内接四边形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2)当四边形ABCD为矩形时,观察内接四边形是什么图形(菱形);(3)当四边形ABCD为菱形时,观察内接四边形是什么图形(矩形);(4) 调节四边形ABCD使其对角线相等,观察内接四边形是什么图形(菱形);(5)调节四边形ABCD使其对角线互相垂直时,观察内接四边形是什么图形(长方形);(6)调节四边形ABCD使其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时,观察内接四边形是什么图形(正方形)。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上述实验,大胆猜想并加以证明,最后得出结论。应用《几何画板》的动态展示,便能把一个难以讲清楚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解决了六、信息技术具有大容量性,能节约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当教师的都有这样的经历:为节省上课板书时间,课前准备了大量纸条,把板书内容逐条写上;为增加课堂练习量,把各式习题都抄在小黑板上。其弊端是给教师加大了工作量,若遇到天气不好坐在后排的学生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影响教学效果。如“数据与图表复习课”中有关统计表、统计图设计的题目,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信息量大。使学生信息量不足,接受起来比较困难。CAI介入课堂教学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由于多媒体技术“动”性强,因而传递信息量大、速度快,再加上交互性强,使高密度、大容量的训练和信息交流成为可能。这样,教师可以精心组织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优化了教师的教,也优化了学生的学。姚明投篮时篮球的运动轨迹,学生就会对抛物线有更直观的认识。由于用电脑演示,手段新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明显。

187 评论

13820421534茜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毕业论文不难的,可以写很多题目。开始也不会,还是学长给的文方网,写的《东胜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问题对策》,很专业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小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信息化语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与重构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基于范式转换的外语教育技术学学科构建研究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学音乐课程整合的研究批判与超越——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价值重构南阳市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聋生的有效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聋校语文教学整合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概率与统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抚顺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管理对策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中的教师计算机自我效能研究——基于聊城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重庆市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大名县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石首市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102 评论

相关问答

  •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毕业论文不难的,可以写很多题目。开始也不会,还是学长给的文方网,写的《东胜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问题对策》,很专业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

    浩然真气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论文范文

    你好,您可以看看我的空间里的文章,或者看我贴吧发言。里面有免费使用万方数据库的办法

    优氧V美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毕业论文不难的,可以写很多题目。开始也不会,还是学长给的文方网,写的《东胜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问题对策》,很专业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

    Chris大王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论文

    计算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由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应用于各行各业中“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时代教育领域里掀起的

    爱多肉的milk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论文范文初中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初中论文初中教

    牙签victor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