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52

阿尔卑斯1013
首页 > 论文问答 > 生活中的生物化学现象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gengxiewei

已采纳
1、加酶洗衣粉加酶洗衣粉中的碱性蛋白酶制剂可以使奶渍、血渍等多种蛋白质污垢降解成易溶于水的小分子肽。碱性蛋白酶的主要产生菌是某些芽孢杆菌。衣物上脂质污垢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甘油三酯很难被一般洗衣粉中的表面活性剂乳化,而留在衣物上的甘油三酯容易发生氧化反应,使纺织品变黄变脆。碱性脂肪酶制剂能将甘油三酯水解成容易被水冲洗掉的甘油二酯、甘油单酯和脂肪酸,从而达到清除衣物上脂质污垢的目的。碱性脂肪酶的主要产生菌是某些青霉。2、面包发酵面包发酵在制作面包及其相似的产品中,酿酒酵母(s}}-t'o;tyces cereussias)用作一种发酵剂。通过发酵面团中的糖,酵母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泡。使终产物具有特征性的蜂窝状结构。发酵作用的某些其它产物和酵母本身,提供了面包的风味。3、汽水白雾当你打开一罐汽水时,一系列的事情接着发生。首先是汽水上方的压力在很短时间内由原来的2~3大气压降为正常的一大气压,在这快速膨胀过程中产生一个巨大的冷却作用(因为气体的膨胀是做功),这效应称为焦耳-汤姆生效应。这个冷却作用使瓶口的瞬间温度达到 -30℃,因此使得附近的水蒸汽凝结。这就是瓶口所看到的细白雾的原因。4、啤酒去污喝剩的啤酒可用来清除煤气灶上的污垢。啤酒中的糖分能分解油污,因此用抹布蘸上啤酒来擦拭,就能迅速去污。如果是难去除的顽垢就先浸泡一下再擦洗。擦拭后啤酒独特的气味约10分钟后就会消失。5、白酒制造白酒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是世界八大蒸馏酒(白兰地Brandy、威士忌Whisky、伏特加Vodka、金酒Gin、朗姆酒Rum、龙舌兰酒Tequila、日本清酒sake、中国白酒Spirit)之一,由淀粉或糖质原料制成酒醅或发酵后经蒸馏而得。又称烧酒、老白干、烧刀子等,解放后称为白酒。酒质无色(或微黄)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经贮存老熟后,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加酶洗衣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面包发酵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汽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啤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酒制造
242 评论

november1985

形象在文学理论中指语言形象,即以语言为手段而形成的艺术形象,亦称文学形象。它是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形态。也是作家的美学观念在文学作品中的创造性体现。文学形象是文学理论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范畴。别林斯基曾说过:“诗的本质就在于给不具形的思想以生动的、感性的、美丽的形象。”(《别林斯基论文学》第11页)对于文学形象,象对于整个文学一样,应当在同现实生活的关系中加以把握。现实生活是丰富多采的,其中包括社会环境、自然景物、人物以及生活细节等等,因此,作为反映结果的文学形象也具有层次不一的丰富内涵,从而产生了这一概念的多义性。大致说来,形象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学形象泛指文学作品中整个的形象性表现、形象体系、生活图景。作品的具体因素如环境、人物、场面、情节等可理解为它的具体表现。恩格斯所说作品的思想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致敏·考茨基》),其中的“场面”、“情节”便是指广义文学形象。别林斯基所说文学家“用形象和图画说话”(《别林斯基选集》第 2卷第429页),也可以这样理解。狭义的文学形象是指人物形象,与人物、性格、角色、典型人物、主人公、抒情主人公等的含义相同或相近。高尔基所说文学“把真理化为形象──人物的性格和典型”(《文学论文选》第409页),便是指狭义文学形象。

250 评论

冬冻咚洞

呵呵 谁知道你书上的知识点是什么呢。给你一些实例 自己挑选符合你知识点的吧面包和馒头:酵母利用的产气、产酸发酵。泡菜、浆水菜:乳酸细菌产乳酸发酵啤酒、白酒生产:糖化过程用霉菌把淀粉水解为小分子糖,进而酵母将糖发酵成乙醇。醪糟:解淀粉微生物降解淀粉为糖(甜味),且发酵糖为乙醇(酒味)属于混合发酵。等等很多例子。

263 评论

michelle850322

隔夜茶能喝吗?  中国是茶的故乡,有历史悠久的茶文化。饮茶好处颇多,众所周知。  早上泡上一杯热腾腾的绿茶,幽香并伴着好心情,可放久了,幽幽的绿却变成了红色,这是什么原因呢?还能喝吗?过了夜,还能喝吗?  常听大人们说,隔夜茶,不能喝!更甚还有说能致癌的,理由是认为隔夜茶含有二级胺,可以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真的是这样吗?  科学证明,这种说法是毫无根据的。应该肯定茶叶中即使有亚硝胺,也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日常食用的许多食物中,如面包、蔬菜,腌菜、咸鱼、咸肉等均含有亚硝胺,而且量较茶水中多多了。可也没见大家都不吃饭菜了。每千克肉制品中的亚硝胺含量有4~50微克,岂不是很可怕,其实非也,因为人体本身就有分解亚硝胺的功能。  再说,亚硝胺要达到每千克体重吸收100~2000毫克才有可能致癌,而且是常年持续性大剂量的服用。一般正常的进食量,是不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危害性的,喝茶的数量与摄入的饭菜数量相比,更是微不足道。  因此,担心喝茶会带来亚硝胺致癌的危害,是毫无道理的。  另外,研究显示,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和维生素C,都是亚硝胺天然抑制剂。因此喝茶还能消除其他含有亚硝胺食物带来的危害。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对其他致癌物的抑制效果也相当明显。茶水中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也有辅助抗癌的功效。  喝隔夜茶其实并没有坏处,但是茶叶易氧化,所以隔夜茶的茶杯上往往会留有茶斑。另外,夏季温度偏高,茶叶容易被细菌污染,发霉、发馊,导致腹泻,所以此时还是不喝隔夜茶为好。隔夜茶因时间过久,维生素大多已丧失,且汤中蛋白质、糖类等成为细菌、霉菌繁殖的养料,故不宜饮用。  但未变质的隔夜茶在医疗上和生活上自有妙用(注意,前提是未变质!)。  抗癌、抗氧化:茶水放置时间长了会变为红褐色,这是由于茶多酚氧化成了红褐色的茶色素。研究表明,茶多酚和茶色素均有很强的抗癌、抗氧化作用,虽然说隔夜茶中维生素C的含量大大减少,但依然具有抗病作用。  止血:隔夜茶中含有丰富的酸素,可阻止毛细血管出血。如患口腔炎、舌痈、湿疹、牙龈出血等,均可用隔夜茶漱口治疗。疮口脓疡、皮肤出血也可用其洗浴。  明目:隔夜茶中的茶多酚有抗菌消炎作用,如果眼睛出现红丝,可以每天用隔夜茶洗几次。  止痒:用温热的隔夜茶洗头或擦身,茶中的氟能迅速止痒,还能防治湿疹。  生发:用隔夜茶洗头,还有生发和消除头屑的功效。如嫌眉毛稀落,每天可用刷子蘸隔夜茶刷眉,日子久了,眉毛自然变得浓密光亮。  固齿洁齿:茶水中的氟与牙齿的珐琅质钙化以后,会增强对酸性物质的抵抗力,减少蛀牙的发生;氟还能消灭牙菌斑,最好饭后两三分钟用茶水漱口。  除口臭:茶中含有精油类成分,气味芳香,清晨刷牙前后或饭后,含漱几口隔夜茶,可使口气清新,经常用茶漱口可消除口臭。  防晒:皮肤被太阳晒伤,可用毛巾蘸隔夜茶轻轻擦拭。因为鞣酸对皮肤有收敛作用,茶中的类黄酮化合物也有抗辐射作用。  去腥除油腻:隔夜茶还有特强的除腥气和除油腻的功效,吃虾蟹后用来洗手倍感清爽。  使用隔夜茶,应以不变馊(变质)为度。夏季温度高,茶水易酸败变味,如果搁置了24小时以上,最好不喝,否则会引起腹泻。  所以,隔夜茶或是冲泡时间过久的茶水,只要没有变质,是没有毒害作用的,还能保健呢!  这是我刚交的,你那个学校的?如果是绵中,就不要抄。我是绵中的。

213 评论

Pistachio陆

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建树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处置失当,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致造成了全球化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环境压力有增无减,环境危机日益严重。初中生正处在掌握环境知识、养成良好环境习惯的重要时期,他们环保素质的高低对今后的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十分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生物教学中如何加强环境教育谈点粗浅的体会。 立足课本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中心目标,也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在生物教学中,应对散见于各章节中的生态环境知识及“生物与环境”一章给予充分的重视,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分析基本概念,点拨指导训练学生说概念、比较概念、识记概念和运用概念;运用示意图和典型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之间、生活习性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使学生逐步树立起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科学观点;通过识记、理解、综合应用及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兴趣,并训练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像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客观求实、崇高理性、崇尚实验的科学精神,最终达到“课本奠基”的目标。略加延伸生物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但受学时及篇幅限制,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内容叙述往往十分简约,教学中如果“照本宣科”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相反若在教学中对有关叙述略加延伸,会取得较好效果。 如在讲授“光合作用的意义”时,可对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作如下延伸:通常1公顷的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1000kg二氧化碳,释放750kg氧气,如果以成人每天呼吸需要消耗0 75kg氧气,排出0 9kg二氧化碳计算,城市居民每人平均有10m2的林木面积,就能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并足以消除二氧化碳的危害。 又如对“青蛙捕食”可作如下延伸:据测定,1只泽蛙1天可食虫266只,如按每天平均吃虫量50只统计,每亩稻田有1000只泽蛙,每天可消灭二化螟、三化螟等害虫达5万多只。延伸是对教材叙述的“展开”或“例说”,恰当运用可使生态环境知识进一步具体化、直观化,生动有趣味,学生喜闻乐见,但在运用中不可“画蛇添足”或“本末倒置”。适当引入教学中,一些抽象或复杂的环境问题初中生不易接受,成为教学的难点,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环境知识点比较隐蔽,容易被忽视,成为教学的“盲点”。将课外一些环境知识适当引入,可帮助学生理解难点,重视“盲点”,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扩视野,丰富知识。如在讲授“合理灌溉”时,为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可引入:农业灌溉用水量很大,据在华北地区调查,种1亩蔬菜大约需水5×104kg~5×104kg,每亩小麦需水4×104kg~5×104kg,1亩棉花需水5×104kg~5×104kg。灌溉应采取“滴灌”或“喷灌”,不应采取“大水漫灌”,以免造成浪费。 又如讲授“呼吸卫生”时可引入:一个成人每天通过鼻子呼吸新鲜空气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量达15m3~20m3,约为每天所需食物和饮水重量的10倍,如果吸入的空气不清洁或含有有毒成分,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在讲述人口问题时,可引入:地球上的食物充其量只能养活80亿人。我国科学家根据对国土资源、人口增长、生活资料增长和就业等问题的分析,认为我国适度人口总数为6 5亿~7亿,按照这个目标,我国现有人口已超出5亿,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人口的自然增长,实行计划生育。 适当引入是对教材环境知识的丰富和补充,应防止牵强附会或引入过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专题讲座教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滞后性,而环境问题却每日每时地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着,为了引起学生对环境热点问题的关注,可以适时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如结合环境纪念日进行专题讲座。在植树节(3月12日)、水日(3月22日)、地球日(4月22日)、环境日(6月5日)、人口日(6月11日)、荒漠化日(6月17日)、土地日(6月25日)、清洁地球日(9月第三个周末)、世界粮食日(11月16日)举行相应的专题讲座;也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座,如在讲过“探索生物的奥秘”后可以“当今世界面临的四大问题”为专题进行讲座;在讲过“预防食物中毒”后可以“食物污染”为专题进行讲座;也可结合突发的重大生态事件进行专题讲座,如1998年七八月份我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可及时向学生作“生态平衡不容破坏”的专题讲座。 积极实践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调查城镇或居民点的环境状况,观察小型冶炼厂、葡萄酒厂等企业污水的排放量及注入河流后引起河段的变化,观察生活垃圾随处堆放对水质、周围空气的污染及蚊蝇的可怕孳生等,组织学生清理“白色污染”、调查化肥农药农膜的使用情况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寂静的春天》《环境保护》等科普读物,学用结合,提高实践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环境污染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从而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为良好环境素质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246 评论

Tania慧慧

生活中处处都用到了生物化学,就比如最常见的烹饪烹饪过程是使烹饪原料发生变化的过程,但其本质上所发生的微观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例如含有丰富蛋白质的动物性原料,经烹调后在热、酸等因素的作用下,其色泽、口味、弹性等均发生了变化,其本质是蛋白质发生了变性,并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降解---这实际上是蛋白质失去活性的过程。蛋白质因为高温而变性,变性的结果是蛋白质空间结构(四级结构)被破坏,从而失去活性,但是蛋白质的化学成分被没有改变。此外,蛋白质变性后,人体消化酶易作用于肽链,易于消化。又比如酶,加酶洗衣粉可以很容易的去除衣服上的血渍、奶渍等污渍,就是因为酶催化具有高效性。与此同时,用加酶洗衣粉洗衣要用温和的环境,因为美具有温呵性,容易变性失活。

136 评论

相关问答

  • 生活中的生物化学现象论文

    生活中处处都用到了生物化学,就比如最常见的烹饪烹饪过程是使烹饪原料发生变化的过程,但其本质上所发生的微观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例如含有丰富蛋白质的动物性原料,经烹调

    lulubukema 5人参与回答 2024-05-20
  • 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论文

    惯性的认识和惯性定律 惯性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学习物理学最早碰到的概念之一。这一极为普通和平凡的概念曾经引导许多物理学家深入思考和剖

    草莓天天见 6人参与回答 2024-05-21
  • 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论文

    自然条件对生产活动和生产力的制约表现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为物质生产活动提供的水土资源,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能源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从而使不同地区的人们的

    Leo不是处女座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0
  • 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论文摘要

    物理不但是我轴,是一个省力杠杆,们的一门学科,更重要的,他还是一门科学。物理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也在同学们的身边。而身边的事物是取之不尽的,对于现实生活联系很

    透明的黑布 5人参与回答 2024-05-22
  • 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论文题目

    1、踩了刹车不可能立刻停住。原因:速度降到0是要有过程的,瞬间速度降为0,则刹车力为无穷大,不符合自然规律。2、用棍子敲打悬挂的被子,可以除掉一些被子上的灰尘。

    我与食俱进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