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85

兰兰110110
首页 > 论文问答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版面费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必须匿名

已采纳
《五对照检字手册》(江苏科技出版社1989年版,6万字)《古今同形异义词语汇释》两人合著,排名第一(江苏科技出版社1992年版,29万字)《中古虚词语法例释》两人合著,排名第一 (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54万字)《训诂类稿》(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0万字)《中古文献语言论集》 (巴蜀书社,2000年版,30万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词汇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40万字)《坐禅如斯》(山西师大出版社,1998年版,共45万字,董志翘等三人译,排名第二)《中古近代汉语探微》中华书局2007年版,ISBN:978-7-101-05840-6;获教育部第五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中古文献语言论集》巴蜀书社2000年版,ISBN:7-80659-071-4,获第四届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观世音应验记三种〉译注》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ISBN:7-8-643-575-1,获第五届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文献学词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实用古汉语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董志翘教授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60馀篇,计120万字;翻译论文7篇,计5万字。现举其要目如下(未特别注明者,均独立完成):《郭璞训释中的“轻重”“声转”“语转”》 (《中国语文》1980年6期)《试论郭璞注释的成就》(《江苏师院学报》1980年4期)《〈范文正公集〉读后》 (《书评》1980年4期)《从“通感”谈到“歌台暖响,舞殿冷袖”》 (《教学与研究》1980年6期)《也谈“旋其面目”》 (《学术研究》1981年3期)《“君既若见录”考》 (《中学语文教学》1981年9期)《〈汉书〉旧训考辨略例》(一) (《江苏师院学报》1981年4期)《〈汉书〉旧训考辨略例》(二) (《苏州大学学报》1982年1期)《释“兮”》(《学术研究》1982年5期)《“名词动用”今译时的对应规律》 (《中学语文教学》1982年6期)《再说“很如羊”》(《语言文学》1983年4期)《〈汉书〉旧训考辨略例》(三) (《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4期)《“狗马病”辨》 (《学术研究》1984年1期)《〈汉书〉拾诂》 (《活页文史丛刊》总171期)《高师协编本〈古代汉语〉有关问题的商榷》 (《苏州大学学报》1984年2期)《“然疑”释义》 (《中国语文》1984年4期)《名词使动用法的两种情况》 (《中学语文》1984年1期)《释“可得”“可得而”》 (《中学语文》1984年8期)《略论古籍整理中训诂学知识的运用》 (《苏州大学学报》1985年3期)《“脚”有“足”义始于何时》 (《中国语文》1985年5期)《“叹惋”新解》 (《中学语文教学》1985年12期)《“挥霍”释义》 (《学术研究》1986年6期)《“舍皆取诸宫中而用之”别解》 (《语文知识》1986年4期)《〈汉书〉旧注辨证》 (《贵州文史丛刊》1986年4期)《借物表意--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修辞学习》1986年5期)《中世汉语的三类特殊句式》 (《中国语文》1986年6期)《训诂三题》 (《训诂教学与研究》1987年1期)《也说“治”》 (《中国语文》1987年3期)《读书琐记》 (《中学语文教学》1987年1期)《从出土战国文字材料看“隶变”》 (《淮北煤师院学报》1987年4期)《〈资治通鉴〉标点疑误》 (《古汉语研究》1988年1期)《古文献中多音节同义复词》 (《训诂教学与研究》1988年1期)《〈盐铁论〉诂训拾疑》 (《训诂教学与研究》1988年2期)《〈史记〉校点疑误》 (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88年5期)《训诂札记》 (《训诂教学与研究》1988年3期)《〈汉书〉旧注辨证》(续)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8年2期)《“〈庄子杂篇〉旧注辨证”之辨证》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8年3期)《〈太平广记选〉语词训释商兑》 (《苏州大学学报》1988年3期)《“而弃规矩”臆解》 (《文学遗产》1989年1期)《中世汉语“被”字句的发展及衍变》 (《河南师大学报》1989年1期)《校点本〈汉书〉标点举误》 (《古汉语研究》1989年3期)《〈汉书〉校点疑误》 (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89年1期)《魏晋南北朝词语溯源》 (《中国语文天地》1989年6期)《“佝偻承蜩”与古人的食蝉习俗》 (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89年7期)《〈五灯会元〉语词考释》 (《中国语文》1990年1期)《〈汉书〉校点赘议》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0年2期)《〈史记〉校点疑误》(续) (《贵州文史丛刊》1990年2期)《〈辞源〉(修订本)书证刍议》 (《辞书研究》1990年4期)《中华版古籍标点献疑》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年1期)《中古汉语虚词选释》 (《古汉语研究》1992年1期)《〈宋高僧传〉语词札记》 (日本白帝社《中国语研究》1993年第35号)《试论古汉语词汇与日本语词汇的比较研究》(日本《花园大学社会福利学部研究纪要》创刊号1993年)《〈太平广记〉语词拾诂》 (日本《俗语言研究》创刊号,1993年)《〈宋高僧传〉标点献疑》(日本《花园大学研究纪要》1993年第25号。全文收入日本《中国关系论说资料》第35号,1993年版)《无著道忠的学术贡献》(译) (日本《俗语言研究》创刊号,1993年)《中日友好千家诗》叙、后记(译) (学林出版社 1993年10月版)《〈太平广记〉语词考释》 (日本白帝社《中国语研究》1994年第36号)《〈入唐求法巡礼行记〉の言语》(日本《佛教史研究》1994年第37卷第1号。全文收入《日本史学年次别论文集》1994年版)《明代拟话本小说〈型世言〉语词例释》 (《古汉语研究》1995年第4期)《〈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语言研究》 (日本《俗语言研究》第2号,1995年)《白居易诗的口语表达》(译)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年第4期)《〈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商兑》(一) (日本《俗语言研究》第3号,1996年)《关于近代汉语词语的几点思考》 (日本白帝社《中国语研究》1996年第38号)《〈观世音应验记三种〉校点举误》(上)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6年第5期)《评介两部研究〈往五天竺国传〉的新著》 (《学术集林》 总第9卷,1996年)《〈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商兑》(二) (日本《俗语言研究》第4号,1997年)《〈观世音应验记三种〉校点举误》(下)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7年第2期)《〈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疑难词语考释》 (北京大学《唐研究》第3卷,1997年)《近代汉语指代词札记》 (《中国语文》1997年第5期)《敦煌文书词语考释》 (《敦煌研究》1998年第1期)《再论“进”对“入”的历时替换》 (《中国语文》1998年第2期)《〈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商兑》(三) (日本《俗语言研究》第5号,1998年)《评〈行历抄校注〉》 (《学术集林》总第13卷,1998年)《也论中古汉语词汇的溯源问题》 (四川大学《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一辑,1998年)《〈洛阳伽蓝记〉在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中的语料价值》 (《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2期)《〈汉语大词典〉阅读散记》 (《语言研究》1998年第2期)《〈高僧传〉校点商榷》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第1期)《试论〈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词汇特点 及其在中古汉语词汇史研究上的地位》(《中国语文》1999年第2期)《〈切韵〉音系性质诸家说之我见》 (《川东学刊》1999年第1期)《说“椅”、“椅子”》 (《语文建设》1999年第3期)《“指的”“指适”“指实”“诣实”探义》 (《辞书研究》1999年第3期)《读李维琦先生近作〈佛经续释词〉》(董志翘、陈文杰) (《古汉语研究》1999年第2期)《〈唐五代语言词典〉读后》(张永言、董志翘) (《中国语文》1999年第3期)《敦煌文书语词杂考》 (日本白帝社《中国语研究》1999年第41号)《〈高僧传〉语词通释》 (四川大学)《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二辑,1999年)《敦煌文书词语琐记》 (《敦煌研究》1999年第4期)《评〈宋语言词典〉》 (《辞书研究》2000年第1期)《〈高僧传〉校点商榷(续)》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1期) 《太平广记》词汇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笺 国家教委古籍整理基金项目《高僧传》校注 国家重点学科点211工程项目中古汉语语料库 国家重点学科点211工程项目中古汉语研究型语料库” (08BYY05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汉语史语料库建设研究”项目
168 评论

素颜~红太狼

《易经古歌考释》(巴蜀书社1995)《超越知识与价值的紧张——“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哲学问题》(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学——黄玉顺“生活儒学”自选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爱与思——生活儒学的观念》(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儒学与生活——“生活儒学”论稿》(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儒家思想与当代生活——“生活儒学”论集》(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生活儒学讲录》(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追寻中国精神丛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周易人生智慧丛书》(第一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现代新儒学的现代性哲学》(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情与理:“情感儒学”与“新理学”研究——蒙培元先生70寿辰学术研讨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儒学中的情感与理性》(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庚寅“儒教”问题争鸣录》(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 1.《汉字里的妇女观》:《分忧》1991年第9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2.《汉字里的婚姻观》:《分忧》1991年第12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3.《汉字里的家庭观》:《分忧》1992年第4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4.《〈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用韵考》:《杜甫研究学刊》1992年第1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5.《杜诗和唐代韵书的关系》:《杜甫研究学刊》1993年第2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6.《改革呼唤社会主义新闻市场》(四人笔谈):《新闻界》1993年第3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7.《〈尔雅〉释名》:《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第3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8.《〈易传〉形训略说》:《淮阴师专学报》1993年第4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9.《杜诗古体叶韵考》:《杜甫研究学刊》1993年第4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0.《〈易经〉古歌的发现和开掘》:《文学遗产》1993年第5期,人大书报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1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1.《我想有个家》(学术散文):1994年1月14日《读者报》。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2.《爱的商量》(学术散文):1994年1月28日《读者报》。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3.《汉字里的女性崇拜》(学术散文):1994年2月18日《读者报》。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4.《汉字里的性别歧视》(学术散文):1994年3月4日《读者报》。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5.《杜诗仇注“叶音”考辨》:《杜甫研究学刊》1994年第1期。16.《男人咏叹调》(散文):1994年4月29日《读者报》。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7.《伟大的孤独者:为诗人杜甫诞生1282周年作》:《杜甫研究学刊》1994年第2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8.《报刊:怎样跳出“怪圈”?》:《新闻界》1995年第1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19.《中国最古老的婚礼进行曲:〈易经〉中的几首婚俗歌谣》:《文史杂志》1995年第1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20.《撩开诗神面纱的一角:郭沫若对〈周易〉古诗的天才觉察》:《郭沫若学刊》1995年第2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21.《树编辑者之楷模 立出版家之丰碑:读〈编辑出版家叶圣陶〉感言》:《文史杂志》1995年第3期,《编辑学报》1996年第2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22.《杜诗疑义五则》:《杜甫研究学刊》1995年第3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23.《新闻哲学导论》(上、下):《新闻界》1995年第6期、1996年第1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24《〈易经〉引用古歌的证明》:《羑里易学》第1卷第8辑,中州古籍1996年1月版。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25.《新闻传播的第三次媒介革命》(与肖娅曼合作):《新闻界》1996年第3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26.《电脑辅助编辑略谈》:《编辑学刊》1996年第3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27.《〈周易〉中〈既济〉〈未济〉的考释》:《周易研究》1997年第3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28.《生命结构与和合精神:周易哲学论》:《社会科学研究》1998年第1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29.《老子哲学:生存之道》:《四川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此文被光明日报《文摘报》摘登,并被收入《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宝典》团结出版社1998年9月版。30.《心灵的超越》(自传):收入《博士生谈自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31.《诗与生命之悟》(学术散文):1998年8月2日《三峡工程报》。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32.《爱情是一道菜》(散文):《分忧》1998年第12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33.《“科玄之争”再评价》:《中国哲学史》1999年第1期;人大书报资料《中国哲学》1999年第9期。此文获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三等奖(2001)。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34.《含英咀华 传道解惑:〈人类思想的精华〉读后》(书评):1999年4月10日《市场报》(1999年3月16日《人民日报》以《人类思想的精华》为题摘要发表)。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35.《重返中华文明“轴心时代”:高正先生〈诸子百家研究〉读后》(书评):《哲学研究》1999年第3期(1999年4月23日《光明日报》以《〈诸子百家研究〉简介》为题摘要发表)。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36.《一个“世纪之问”的探索:读张允熠博士的〈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书评):《学术界》1999年第4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37.《天人体用 贞一不二:新唯识论与周易哲学之比较》:《人文杂志》1999年第5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38.《儒家哲学的“三句真谛”:〈中庸〉开篇三句的释读》:《中州学刊》1999年第5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39.《杜诗五首辩疑》:《杜甫研究学刊》1999年第3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40.《从认识论到意志论》:《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41.《心灵境界:中国哲学的超越阐释》(蒙先生《心灵超越与境界》书评):《社会科学研究》2000年第2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42.《不要忽视对人的终极关怀》(《笔谈传统文化与现代信仰》):《文史杂志》2000年第2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43.《拒斥“形而下学”:论哲学及其与科学的关系》:台湾《鹅湖》2000年第2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44.《追寻“现代性”之根》(《追寻中国精神丛书》总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版。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45.《中国之自由精神·导言》: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版。46.《五四的自由理念》(《中国之自由精神》第一章):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版。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47.《中国之自由精神·后记》: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版。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48.《儒学的德性价值论》:《四川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49.《实践主义:马克思哲学论》:《学术界》2000年第4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50.《实践主义: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理解》:《理论学刊》2000年第4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51.《我为什么追寻?》(短论):2000年12月9日《文汇读书周报》。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52.《“自由”的歧路:五四自由主义的两大脱离》:台湾《鹅湖》2000年第12期;《学术界》2001年第3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53.《论西方近代哲学的转向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性质》:《四川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54.《“实事求是”命题的存在论意义:依据马克思“实践主义”哲学的考察》:《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人文社会科学专辑”。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55.《中国传统的自由精神:简论儒道释的自由观》:《理论学刊》2001年第4期。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56.《夸父精神与女娲精神:中国文化精神和美学精神的神话象征》:《中外文化与文论》第8辑,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版。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57.《周易人生智慧丛书·主编闲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58.《语言的牢笼:西方哲学根本传统的一种阐明》:《四川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2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6期。 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中国哲学”能成立吗?》:《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60.《孔子之精神境界论》:《孔子研究》2002年第4期。61.《儒家心性论作为伦理学基础是否可能?》:《恒道》,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62.《关于佛道儒的“宗教超越性”问题》:《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63.《普遍伦理是先验理性的纯粹形式吗?》:《哲学动态》2002年第6期。 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64.《周公“德治”思想简论》:《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65.《生存结构与心灵境界——面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周易研究》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3年第1期;方克立主编《21世纪中国哲学走向》(第1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66.《中国传统的“他者”意识:汉语人称代词的分析》:《中国哲学史》2003年第2期。 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67.《中西之间:轴心时代文化转型的比较——以〈周易〉为透视文本》:《四川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68.《中国传统的“他者”意识:汉语人称代词的分析》:《中国哲学史》2003年第2期。 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69.《中西之间:轴心时代文化转型的比较——以〈周易〉为透视文本》:《四川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3年第9期。 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70.《重建第一实体——中西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文化的历时解读》:《泉州师院学报》2003年第3期。 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71.《“伦理学的本体论”如何可能?——牟宗三“道德的形上学”批判》:《西南民院学报》2003年第7期。 Ekp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72.《中西思维方式的比较——对〈尚书·洪范〉和〈工具论·范畴篇〉的分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224 评论

陈家小鱼儿

这个要与出版社或出版商直接商定,具体稿费支付方式有版税制和稿费制。此前国家有稿酬规定,但是比较老了。具体材料参加以下: 书籍稿酬暂行规定 (1990年6月15日国家版权局发布) 第一条 为了保障著译者的正当权益,繁荣创作和学术研究,鼓励著译者和提高出版物的水平,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著译一经出版或发表,应根据作品质量的高低,著译的难易,付给适当的稿酬。初版的书按照字数付给著译者基本稿酬,并且按照印数付给著译者印数稿酬;再版时不付基本稿酬,只付印数稿酬。 第三条 基本稿酬标准:(一)著作稿:每千字10至30元。确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科学著作,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文艺理论的专著,必须从优付酬者,可以适当提高标准,但每千字不超过40元。 (2)翻译稿:每千字8至24元。特别难译而质量优秀的译稿,可以适当提高标准,但每千字不超过35元。 由外文译成中文,对原著作者不付稿酬;对翻译者,按上述标准付酬。 由中文译成外文,对翻译者按本条第(1)款规定的稿酬标准付酬。对原著作者按该著作翻译稿酬的20%至40%付酬。 由少数民族文字译成汉文,对原著作者按本条第(1)款规定的稿酬标准定级支付60%的稿酬。 对少数民族文字翻译者所付的稿酬,按本款规定的外文译成中文的标准,另加25%至30%付酬。 由汉文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对原著作者不付稿酬。 (3)古籍稿:古籍整理,古籍的今译、笺证、注释、集解,每千字9至18元。对特别繁难,质量又高的,可适当提高,但每千字不得超过30元。 古籍资料的辑录、汇编,每千字5至12元(不付印数稿酬)。 各种古籍索引,每千字5至10元(不付印数稿酬)。 断句、校正错讹,每千字4至8元(不付印数稿酬)。 标点加一般校勘,每千字5至10元;难度大的标点加繁重校勘,可适当提高,但每千字不超过15元(均不付印数稿酬)。 (4)词书稿:词书条目,照本条第(1)款标准,按版面折合的字数计算,另外增加15%至25%的基本稿酬,不付印数稿酬。 百科全书词条编撰,每千字24至30元,另增加20%至30%的基本稿酬,不付印数稿酬。 (5)根据他人著作改编和缩写的书稿,按本条第(1)款标准的40%至60%向改编者付酬。并按改编费的20%至40%向原作者付酬;按改编费的10%至20%向原出版者付酬。 (6)译文的校订费,每千字4至10元,不付印数稿酬。由译者请他人代为校订者,费用由译者自付;出版社请他人校订者,校订费由出版社支付。 (7)索引和图书资料辑录,每千字3至7元,不付印数稿酬。 (8)约请社外人员编选的书籍付编选费,按每万字20至30元付酬,不付印数稿酬。 约请社外人员编辑加工的书稿,付编辑加工费,按每万字20至30元付酬,不付印数稿酬。 (9)约请社外人员审查书稿,付审稿费。一般书籍的审稿费按每万字10至20元付酬;对于繁难的专著,可适当提高,但每万字不超过40元;不付印数稿酬。 第四条 印数稿酬:(一)一般书籍的印数稿酬,按基本稿酬总额的百分比支付:(1)印数在一万册以内的,以一万册计算付基本稿酬的8%;(2)印数超过一万册的,其超过部分以千册为计算单位(不足一千册的,按千册计算),每千册付基本稿酬的0。8%。 (二)对确有重要学术理论研究价值而印数较少的专著,印数在一万册以内的,以一万册计算,付基本稿酬的30%;印数超过一万册的,按本条第(一)款之(2)的规定支付。 (三)本条(一)(二)两款规定的印数稿酬,每次重印均应累计过去的印数。不论初版还是重印,出版社均应在版本记录页上如实注明印数。 (四)学习用书、临时教材或由于其他客观原因而大量印行的著译,在第一次出版后两年内,印数在10万册以下者按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标准付酬;超过10万册以上,视不同情况按本条第(一)款规定的30%至50%付酬。 第五条 曾在报刊上发表过的著译,辑成个人专集出版,付给著译者基本稿酬和印数稿酬。编选不同著译者的报刊文章合集出版,对著译者只付基本稿酬,不付印数稿酬。出版社约请多人分章撰写,内容相互有连贯性的专著,付基本稿酬和印数稿酬。出版社约请多人撰写,单篇独立(没有连贯性)的合集,只付基本稿酬,不付印数稿酬。 期刊转载其他报刊上已发表过的作品,按第三条第(1)款标准的20%至40%向原作者付酬,并按第三条第(1)款的10%至15%向首次发表该作品的报刊付酬。 第六条 出版社已接受出版的著译,属于非作者原因未能出书者,出版社应按该书稿基本稿酬的30%至50%付给作者著译费(书稿归作者所有)。出版社主动约稿,但因稿件质量不合格未能出书者,出版社视具体情况,酌付少量的约稿费。 第七条 解放前出版过的著译重印或校订重印,支付部分或全部基本稿酬(对已故作者著译的付酬办法见第八条)。解放后出版(或再版)的已付过基本稿酬的著译,再版以及辑成个人专集(包括全集、选集、文集等)或和他人著作合集出版,不再支付基本稿酬,只付印数稿酬。著译修订再版,视修订程度支付修订费。修订费按增补部分的实际情况付酬;修订后,质量有显著提高,可重新支付原基本稿酬的部分或全部,但其印数稿酬,仍应累计原来的印数。 第八条 对已故作者稿酬的继承问题,按以下规定办理:(1)著译者死亡在30年以内者,出版其未曾发表过的遗作,付基本稿酬和印数稿酬;再版只付印数稿酬,不付基本稿酬。 (2)著译者死亡超过30年者,重印其作品不再付基本稿酬和印数稿酬。出版其首次发表的遗作,仍付基本稿酬和印数稿酬。 第九条 一部书稿分别出版不同字体的版本,或以几种装帧形式出版,或改变书名重印,或由一家出版社转移到另一家出版社出版,或编进另一书时,除对首先出版的版本付一次基本稿酬外,对另外的版本不付基本稿酬,但应累计印数,付印数稿酬。 出版社将一种书籍分地印造,或经地方出版社租型造货,其印数均应一并累计。印数稿酬由供型的出版社付给。 第十条 支付基本稿酬以千字为计算单位,不足千字的作千字算。诗词每10行作千字算(曲艺等韵文体行数计算从诗词)。旧体诗词稿酬可酌量提高。乐曲、歌词、画稿、地图等付酬办法,另定。 支付稿酬的字数按实有正文字数计算,即以排印的版面每行字数乘以全部实有的行数计算。一般文字的末尾排不足1行的和占行的题目按1行计算。标点排在行外的,字数加十分之一计算。 出版社编辑部增加的例言、说明、注解、目录、索引或其他附件,书上排印的中缝、书眉、页码和翻译书籍中就原书复制的图表以及附录转载的文件资料,均不计稿酬;但翻译书籍的附录、图表内夹有译文的,译文部分计酬。 第十一条 封面和图表的设计,以及中外文对照表的编纂等,只付基本稿酬,不付印数稿酬,付酬标准另行拟定。 第十二条 出版者同著译者应签订约稿合同或出版合同,是否预付稿酬,由合同约定,但书籍出版后,应在一个月内付清全部稿酬,每次重印应在出版后一个月内结付印数稿酬。 第十三条 书籍出版后,出版社应送给著译者样书,一般性的书籍可送10至20本,情况特殊的可以酌增酌减。对著译者购书应予以优待,在100本以内者,可以按批发折扣售给。情况特殊者,在售书数量上可酌增酌减。 第十四条 台湾、香港、澳门同胞的著译,按本规定以人民币支付稿酬。外国人(包括中国血统的外籍人)的著译(国外未曾出版过),在我国首先出版者(不含翻译或重印),稿酬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各出版社可根据本规定,视具体情况制定本社的稿酬实行办法,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送有关出版行政机关和国家版权局备案。各级出版行政机关和出版社的有关领导部门要加强对稿酬的管理,监督执行。出版社不得任意提高或压低稿酬标准,如有违反者,版权行政机关要予以纠正。各出版社应实行责任编辑、编辑室主任和总编辑三级审查确定稿酬的制度。 第十六条 本暂行规定的付酬标准,报纸、期刊可参照执行,但不付印数稿酬。 第十七条 本暂行规定自1990年7月1日起实行,计酬界限以版本记录页上的出版日期为准。初版的书籍以本暂行规定的稿酬标准支付基本稿酬和印数稿酬;再版书的印数稿酬,根据本暂行规定的基本稿酬数额,按第四条的规定付酬。 第十八条 本规定的解释权属于国家版权局。 参考资料: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法规汇编1990年第二辑第271页。

144 评论

相关问答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版面费

    这个要与出版社或出版商直接商定,具体稿费支付方式有版税制和稿费制。此前国家有稿酬规定,但是比较老了。具体材料参加以下: 书籍稿酬暂行规定 (1990年6月15日

    lathermatthaus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投稿

    1 《招魂》考辨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2 《宋玉作〈招隐士〉考辨》驳议 《江汉论坛》83 《远游》考辨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34 说范晔《后汉书》之“志” 《

    若曦0518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4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是cssci吗

    “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何水生之LED灯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4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投稿要求

    1、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由作者本人原创的作品,均可授权小说阅读网发表或转载。2、凡授权小说阅读网发表或转载的作品,根据作品授权的不同级别,其版权归作者或小说阅读

    漂飘linn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投稿格式

    1 中文题名题名要力求简明易懂,言简意赅,切忌过大、过小、文不对题。2 中文摘要摘要应是独立性的一段文字,能够简要说明文章的主体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无需背景介绍,

    小林绿子UUU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2